高考語文二輪專題復習學案:成語
一、考試說明
成語的《考試說明》能力要求點同前邊近義詞,此不再贅述。
二、考查方式
對成語的考查,側重點是對成語意義的理解和在具體的語境中正確使用的能力。近幾年的考查方式基本上都是判斷選擇的形式。題型一:選擇判斷成語運用正確與否;題型二:運用近義成語填空。
三、應考方略
熟語在結構上是個短語,但在使用上只能當一個詞來用。因此,正確使用熟語和使用實詞原則上沒有什么區別。通常要注意這些方面:
1.色彩不明
熟語從感情色彩上又可分為褒義、中性、貶義,在使用過程中,必須辨明色彩,否則就會誤用。
如:自從中國頒布實施外商投資法規以來,不少外商蠢蠢欲動,紛紛來中國投資。
(XX年北京春招卷)
“蠢蠢欲動”本指蟲子及其它生物緩緩移動,后用來比喻壞人準備進攻或行動,多含貶義,用在來我國投資的外商身上,就犯了貶詞褒用的錯誤。
2. 斷詞取義
熟語的意義具有整體性,如果在使用時,只斷取熟語中個別語素的意義,而拋開熟語其它語素的意義,就會導致熟語意義與句子語義相悖。
如:據專家測算,在首都市內的空氣污染中,汽車尾氣的排放可算首當其沖,竟占了污染總量的45%。 (XX年北京春招卷)
“首當其沖”的意思是首先受到某種勢力的攻擊或遭受到某種災難。在句中只斷取了熟語中的“首”的意思,而拋開了“受到攻擊”或“遭受災難”之意,與語境相悖。
3. 對象誤用
有些熟語有特定的使用對象,如果把握不準,就容易擴大使用范圍或誤作他用。
如:古人中不乏刻苦學習的楷模,懸梁刺股者、秉燭達旦者、聞雞起舞者,在歷史上汗牛充棟。
(XX年全國卷)
“汗牛充棟”指搬運書籍時,(因為書多)把牛累得出汗,存放書籍時,(因為書多)裝滿了屋子。這里明顯是因為不知道使用對象,而把用于書的熟語擴大到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