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語文正確使用熟語
4.指鹿為馬
有的熟語與其他熟語讀音、字形相近或具有某些共同的語素,在使用時極易混淆。如:在這次比賽中,中國隊運用靈活的攻防轉換戰術,收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早早奠定了勝局。“事倍功半”形容花費的勞力大,收到的成效小。而句中把它與語素完全相同,但語素位置不同,且語意相反的熟語“事半功倍”混淆了。
5.褒貶顛倒
熟語從感情色彩上可分為褒義、中性、貶義三類,不明褒貶,就易出現褒詞貶用或貶詞褒用的錯誤。如:工會準備組織職工去九寨溝旅游,大家興致勃勃,小張更是推波助瀾,積極鼓動年輕人提出要搞生態自助游。“推波助瀾”比 喻從旁鼓動、助長事物(多指壞的事物)的聲勢和發展,擴大影響。
6.張冠李戴
熟語大都有特定的使用對象,如果把握不準,就易出現錯誤。如:求學期間,他春風得意,事事順心。沒料到踏入社會后,幾樁生意下來,就被騙得血本無歸,于是他總是感嘆遇人不淑,命途多舛。“遇人不淑”指女子嫁了一個品質不好的丈夫。此處用錯了對象。
7.謙敬錯位
謙詞,只能對己;敬詞,只能對人。如果辨別不準,就會謙敬錯位。如:小王同學站起來說:“陳教授剛才那番話是拋磚引玉,我下面將要講的只能算是狗尾續貂。”“拋磚引玉”比喻用粗淺的、不成熟的意見或文章,引出別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見或作品,常用作謙詞,只能對己,句中把它用在“陳教授”身上,屬于“謙詞敬用”。
8.功能混亂
熟語由于詞義和詞性的不同,在句子中的語法功能也不盡相同,把握不準,就易出現錯誤。如:這次來美國參加國際會議,要積極參加活動,既能向各國同行學習,又能走馬觀花地感受美國的生活。“走馬觀花”是一個動詞性熟語,在句中應作謂語,而該句由于對它的語法功能把握不準,誤把它當作形容詞性熟語,用來充當“感受”的狀語。
9.不明限定
有些熟語只適用于特定的句式,辨識不清,就易出錯。如:成都五牛俱樂部的雄厚財力令其他甲b球隊望其項背。“望其項背”的意思是能夠望見別人的頸項和背脊,表示趕得上或比得上,這個熟語必須用于否定句式。
10.輕重失度
有些熟語詞義較輕,有些熟語詞義較重,辨識不清,就易出現大詞小用或小詞大用等錯誤。如:有缺點錯誤就要及時改正,否則就會養虎遺患,鑄成大錯。“養虎遺患”比喻縱容敵人,給自己留下后患。句中用來形容缺點錯誤,不僅對象不當,而且程度過重。
11.表義重復
熟語精練警策,言簡意賅,如不注意熟語和句子中其他成分語義的比較對照,就易出現語義重復的錯誤。如:時下的店名和商品名在吸引外來詞時,追求時髦,嘩眾取寵,令人費解。這些叫人看不懂的名稱,只能讓人貽笑大方。“貽笑大方”是被內行人笑話的意思,已含有“讓人”之意,與句中的“讓人”重復。
12.不合情理
有些熟語從意義上看似乎沒有錯誤,但從邏輯事理的角度來檢查一下就有問題了,如不留意,就會陷入誤區。如:當時,暴雨如注,滿路泥濘,汽車已無法行走,搶險隊員們只好安步當車,跋涉一個多小時趕到了大壩。 “安步當車”,是慢慢行走就當著坐車的意思,而本句中描述的搶險形勢甚是緊急,不會有“安步當車”的閑情逸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