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容>序言》教案
思想內容方面:
①貧窮、落后、反動的根源在于無知、愚昧、閉塞,歷史的進步,要靠知識的進步,要
靠真理的發展。
②人類追求真理的努力是不可阻擋的,真理是一定要發展的,但真理的發展也是曲折的。
要使真理發展暢通無阻,就要保證思想自由,就要采用寬容的政策,為真理提供一個寬松、和諧的環境。
③探索者、先驅者的精神是很可敬的,因此在學習上要有懷疑精神、創新精神、獻身精
神。
④當我們一時不能分清是非的時候,要首先抱著寬容的態度去了解事物。
⑤“在其真相肯定永遠無人知道的情況下,一個人的所作所為能顯示他的品格。”
現實意義:思想自由,寬容政策是歷史進步,社會發展,真理暢通無阻的必要條件,十年浩劫,從反面證明了這一點。
思考:大家想一想,一個封閉、無知的社會會有什么樣的結果?追往者,思來者。封閉只能導致落后,甚至滅亡。如何才能使這樣的社會獲得生機呢?不閉關鎖國,不夜郎自大,而是勇敢地、大度地開放大門,融入世界文化,自立于民族之林,它就有無限強大、蓬勃的生命力。
東方對西方文明的寬容或者西方改變了對東方文化的漠視,體制與體制之間不再對抗或體制內部成員的相互依賴,諸如此類現象能得到迅速實現。
六、課堂小結
同學們,“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寬容對我們生活的影響——
寬容可以使我們的生活更加寬松,和諧;寬容可以使人們彼此之間更加理解,信任。寬容是一種胸襟,寬容更是一種境界,為了使我們彼此心靈的距離不再遙遠,讓我們緊緊地握住寬容的雙手吧!
七、布置作業
閱讀汪國真《寬容與刻薄》,寫一篇感想。
寬容與刻薄
汪國真
寬容與刻薄相比,我選擇寬容。因為寬容失去的只是過去,刻薄失去的卻是將來。
一個不懂寬容的人,將失去別人的尊重,一個一味地寬容的人,將失去自己的尊嚴。
對待別人的寬容,我們應該知道自慚;我們寬容地對待別人,應該知道自律。
寬容者讓別人愉悅,自己也快樂;刻薄者讓別人痛苦,自己也難受。
如果別人已不寬容,就不要去使勁兒乞求寬容,乞求得來的寬容,從來不是真正的寬容。
如果你還要想寬容別人,就不要等到別人來乞求,記住一句老話:給永遠比要令人愉快。
“一只腳踩扁了紫羅蘭,它(紫羅蘭)卻把香味留在那腳跟上,這就是寬恕。”
“在寧靜的無知山谷里,人們過著幸福的生活。”“寧靜、無知”點明這是一個無知、愚昧、保守、閉塞的環境。
文中有一句 “知識的小溪沿著深邃破敗的溪谷緩緩的流著。”這里的“知識的小溪”是指無知山谷的文明程度(智慧,創新思想)僅僅像一條小溪,淺陋貧乏。這里的“深邃破敗”象征無知山谷古老守舊,沒有知識的更新機制,沒有新知識的匯流,心如死水,了無生氣,“緩緩地流著”,說明這里的文化發展非常緩慢,社會停滯不前。理解了這句話,更加深了我們對無知山谷那種閉塞,保守,愚昧,單調的特點的認識。
顯而易見,作者的意圖是講故事發生的環境閉塞、貧窮、落后,因而造就了視野狹窄、知識淺薄、麻木不仁的無知的人們。他們僅維持最低的生存需要,不但不覺匱乏,反而心滿意足。更可怕的是迷信,極端的迷信,一部千古經書,幾個守舊老人,可以鎮守一方水土,一方人心。
開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
大肚能容容世間難容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