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語文文言虛詞用法1
晉國天下莫強(qiáng)焉《孟子•梁惠王上》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墩撜Z》
[特]表疑問。今譯為:哪里、怎么。如: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曰:“未知生,焉知死?”《論語•先進(jìn)》
3. 助詞
(1)表語氣。常用在句末。結(jié)合語境可今譯為:了、呢、啊,有時也可不譯出。如:
萬鐘于我何加焉?《魚我所欲也》
故錢塘之人日日候焉。《柳毅傳》
于是余有嘆焉。(《游褒禪山記》)
(2)形容詞詞尾。今譯為:……地、……的樣子。如:
盤盤焉,囷囷焉(……的樣子)《阿房宮賦》
(十一)也
1. 結(jié)構(gòu)助詞。
(1)用在句末,表示判斷。如: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弈秋》)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師說》)
夫戰(zhàn),勇氣也。(《曹劌論戰(zhàn)》)
(2)用在句中,表示停頓,以舒緩語氣。如:
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寡人之于國也》)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師說》)
2. 語氣助詞。經(jīng)常用在句末,表示各種語氣。
(1)表示肯定語氣的,如:
昔人云:“將以有為也。”(《〈指南錄〉后序》
吾上恐負(fù)朝廷,下恐愧吾師也。(《左忠毅公逸事》)
[特]就是有否定詞的句子,仍然是一種表否定的肯定。如:
眾曰:“若所為誠快,然使君冤未白,猶無益也。”(《書博雞者事》)
(2)表示疑問語氣的,相當(dāng)于“耶”。如:
吾王庶幾無疾病與,何以能鼓樂也?(《莊暴見孟子》)
公子畏死邪?何泣也?(《信陵君竊符救趙》)
(3)表示感嘆語氣的,如:
吾王之好田獵,夫何使我至于此極也!(《莊暴見孟子》)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注意:“也”表示疑問語氣和感嘆語氣,句中一般要用疑問代詞。 (未完待續(xù))
補(bǔ)充學(xué)習(xí)材料:
教材中常見的17個文言虛詞:
安、但、耳、夫、蓋、故、或、即、既、然、遂、惟、已、矣、猶、哉
19安
(1)副詞 作狀語表疑問 今譯為:哪里、怎么
例釋①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陳涉世家》 ② 安能催眉折腰事權(quán)貴。《夢游天姥》
(2)代詞 作賓語表疑問 今譯為:<1> 哪里、哪兒 例釋①項王曰:“沛公安在?”《鴻門宴》②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君》
<2> 什么、什么人 例釋:泰山其頹(如果崩塌),則吾將安仰?《禮記》
(3)連詞 不作成分
今譯為:于是
例釋:因(因為)久坐,安從容談三國之相怨。《戰(zhàn)國策•魏策一》
(4)附動詞 作謂語 今譯為:
<1> 安撫
例釋:若備與彼協(xié)心,上下齊同,則宜撫安。《赤壁之戰(zhàn)》
<2> 安置、存
例釋:無如酷好一生,竟不得半畝方塘為安身立命之地。《芙蕖》
(5)附形容詞
今譯為:
<1> 安定
例釋:① 既來之,則安之。《季氏將伐顓臾》② 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曹劌論戰(zhàn)》
<2> 安全
例釋: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