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教材梳理復習
朽墨:朽敗晦暗。 翲然:輕飄飄的樣子。
爚湯:湯熱水。爚,燒。 遬然枯:很快就干枯了。
梔:梔子樹的果實可以做黃色染料。 踶:踢,踏。
賴:憑借,依靠。 至焉者:指得到了前面說的公卿職位。
陳力:效力,施展才能。 御乎物:駕馭事務,指處理國家大事。
糞壤:泥土。 至于:升級,升官。
無所賴者:指鞭子質地空疏。
5.通假字
遬然枯 “遬”同“速”,極短時間,極快速。
余乃召僮爚湯以濯之 “僮”通“童”,童仆。
6.一詞多義
7.詞類活用
爚湯以濯之 “爚”名詞作動詞,燒
視其握 “握”動詞作名詞,把柄
8.古今異義
余曷不至于公卿 古義:升級,升官。 今義:表示達到某種程度;表示另提一事。
則伏而笑 古義:彎腰。 今義:身體向前靠在物體上。
20.興賢
文題解讀
本文通篇是議論。興,舉用也;興賢,談進用人才。有人才不用,則如同無人才。盛世、衰世皆有人才,區別只在于上位者愿不愿舉用人才而已。文章起筆就提出“國以任賢使能而興,棄賢專己而衰”這一中心論點,接著進行分析,并舉例論證,最后指出如何任用賢者。
走近作者
王安石 (1021—1086),字介甫,晚號半山。江西臨川(今江西撫州)人,世稱臨川先生。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詩文頗有揭露時弊、反映社會矛盾之作,體現了他的政治主張和抱負。其散文雄健峭拔,舊時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歌遒勁清新。其詞雖不多而風格高峻,其中《桂枝畫•金陵懷古》頗有名。今存《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
背景縱覽
王安石是歐陽修倡導的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積極參加者。早在慶歷三年(1043),他就抨擊西昆派的代表人物楊億、劉筠“以其文詞染當世,學者迷其端原”,批判他們的文風“無文章黼黻之序”(《張刑部詩序》)。后來他的文學觀隨著變法思想的形成而明顯地表現出功利主義的傾向。他的文學主張的核心是:“文章合用世”(《送董傳》),“務為有補于世”(《上人書》)。但不否定修辭技巧的作用:“容(形式美)亦未可已也,勿先之,其可也。”(同前)他的文學創作正是這種主張的具體實踐。他的散文創作以論說文的成就最為突出。有直接向皇帝陳述政見的奏議,有針砭現實的雜文。像《興賢》《委任》,從正反兩面反復論證,邏輯性很強。《興賢》一文關心的是國事,為政論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