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屆高考語文第一輪總復習教學案
答案:b
錯解分析:錯選c,“小說不要帶來”雖然暗含要把“學習的文件”帶來之意,但并未排除“進行學習”這一項意思,仍有歧義。
方法技巧:首先要了解短語本身歧義的不同情況,然后找到排除某一項或幾項的條件。比較分析、多方推敲,是常用方法。
●錦囊妙計
一、歧義辨析
1.組合層次不同造成歧義。如:①“我們三個人一組”,可理解為“我們/三個人一組”或“我們三個人/一組”。②“這份報告,我寫不好”,可理解為“這份報告,我/寫不好(能力有限)”,也可理解為“這份報告,我寫/不好(可能由于身份等因素)”。
2.結構關系不同造成歧義。如:①“進口彩電”,可理解為動賓關系,也可理解為偏正關系。②“學生家長”,可理解為并列關系,也可理解為偏正關系。
3.語義不明確造成歧義。如:①“開刀的是她父親”,可理解為她父親是開刀的外科醫生,也可理解為他父親有病,醫生給他做了手術。②“婦女理發店”,可能是由婦女開辦的理發店,也可能是以婦女為服務對象的理發店。③“詩人的風度”,所說的可能是詩人,也可能不是詩人。
4.詞類不同造成歧義。如:①“我要炒肉絲”,“炒”可理解為動詞或形容詞。②“飯不熱了”,“熱”是動詞,意即不用熱飯了,涼的也可以吃;“熱”是形容詞,意即飯涼了。③“他原來住在這里”,“原來”做名詞,意即他以前曾住在這里;“原來”做副詞,意即沒想到他就住在這個地方。④“縣里通知說,讓趙鄉長本月15日前去匯報”,“前”做形容詞,表以前之意,時間范圍大;“前”做動詞,表往前走之意,則只能在15日這一天去縣里。
5.詞語含義多解造成歧義。如:①“躺在床上沒多久,他想起來了”,可理解為他想起了什么事,也可理解為他要起床。②“請吃菜”,“菜”既可指蔬菜,也可泛指菜肴。③“貿易部已向華北東北調撥物資”,“向”可理解為“從”,也可理解為“給”,表意大不相同。
6.句子成分殘缺造成歧義。如:①大家對護林員揭發林業局帶頭偷運木料的問題,普遍感到非常氣憤。因為在“揭發”后隨意省去一個“的”字,使文意中心可以前移,造成歧義。既可理解為大家對林業局帶頭偷運木料一事氣憤;也可理解為對護林員揭發這個問題的行為氣憤。加上這個“的”字,中心限制在“林業局帶頭偷運木料的問題”上,文意就明確了。②買車、船、飯票在服務臺。此句在“車”后、“船”后丟掉“票”字造成歧義?衫斫鉃檐嚻薄⒋焙惋埰;也可理解為買車、買船和買飯票。
另外,在口語中由于輕重音不同也可造成歧義。如:“他一個早晨就寫了三封信”,“就”輕讀,是說他寫信寫得快;“就”重讀,則說他工作效率低,只寫了三封信。
二、消除歧義的方法
1.設置具體語境。如:“你為什么打他?”可具體表述為:“你為什么打他?應該好好教育嘛”,或者“你為什么打他?該打的應該是我”。
2.增加必要詞語。如:①“我去上課”,可說成“我去給學生上課”或“我去聽老師上課”。②“我去醫院”可說成“我去醫院上班”或“我去醫院看病”。③“我看見你那年才六歲”,可分別寫成“我看見你的那一年,你才六歲”,或“看見你的那一年,我才六歲”。
3.改換詞語或調整語序。如①“兩個球隊的教練”,可分別改為“兩位球隊的教練”(更換量詞),或者“球隊的兩個教練”(調換語序)。②“幾個飯店的服務員”可改為“幾家飯店的服務員”或“幾名(位)飯店的服務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