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專題復習教案:語言運用題解題技巧
【解析】要把握住每個圖表的主體特點和不同發展趨勢,如圖表一主體是不同學歷的人,趨勢是“學歷越低的群體通過電視科普節目獲取的科技信息比例越高”,圖表二的主體是不同職業的人,特點是“不同職業的群體通過電視科普節目獲取的科技信息比例也有差異”。
23.華南大學向南粵中學贈送了一批圖書和電腦,南粵中學舉行了全校師生參加的捐贈儀式。下面是學生代表的致謝詞,請你補出空缺的部分。要求正文寫出對捐贈文的歡迎、感謝及其事由等內容。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們知道,今天我們接受的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捐贈和支持,更重要的是接受了一種鼓勵\一種鞭策。這種精神力量將激勵我們更加努力地學習,以更優異的成績回報社會。
最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尊敬的華南大學的各位代表:
你們好!首先請允許我代表南粵中學向你們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感謝華南大學為我校無私捐贈了一批圖書和電腦.。
再次向華南大學表達誠摯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解析】致謝詞屬于應用文體,目的是表達感謝,要符合這一特點。
八、(江蘇卷)
3.根據下面一段文字,概括說明什么是“洼地效應”(不超過30個字)。(4分)
區域競爭的焦點更多的集中在綜合環境的競爭上。這里的“環境”既包括政務環境、市場環境、法制環境、人文環境等“軟環境”,也包括綠化覆蓋率、空氣質量、居住條件、基礎設施水平等“硬環境”。誰的環境好,“洼池效應”就明顯,吸引力就強,項目、資金、技術、人才等生產要 素聚集就快,發展就快。
“洼池效應”指: ▲
【參考答案】環境優勢加速生產要素向該區域集聚從而促進發展的現象。
【解析】定向概括是江蘇卷的最愛,只是去年以“關鍵詞”拈出,今年則采用下定義形式(全國及兄弟省市卷前幾年前多有涉及):要求概括說明什么是“洼地效應”(不超過30個字)。這種形式既有信息采集的要求,也有語句組織的考查,考生恐不能輕易上手。
4.汶川大地震過去一年了,地震博物館已經建成。請你在博物館的留言簿上寫一段話,表達對生命或對自然的感悟和思考。要求運用排比手法,不超過30個字。(5分)
▲
【參考答案】示例:1、生命脆弱短暫,生命堅韌沉毅,生命綿延永續。
2、自然是生命的家園,自然是無情的力量,自然是人類反思的源泉。
3、逝去的是同胞的生命,傳頌的是民族的精神,留下的是人類的警醒。
【解析】內容符合要求,運用排比手法。
九、(浙江卷)
6.為下面這幅圖片擬寫解說詞,要求至少運用兩種修辭方法,能揭示畫面的內涵(不少于50字)(4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