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高中語文教案 > 高三語文教案 > 《愚溪詩序》教案教案(精選9篇)

《愚溪詩序》教案教案

發布時間:2022-12-02

《愚溪詩序》教案教案(精選9篇)

《愚溪詩序》教案教案 篇1

  武漢光華學校高中部 張金昌

  [教學目的]:

  1、培養學生獨立閱讀淺顯文言文的能力。

  2、繼續學習并積累一些文言實詞,掌握幾個文言虛詞的用法。

  3、培養學生借助文本材料體會作者思想情感及剖析文章主旨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主動積累文言詞語的意識和培養自瀆文言文的能力。

  2、“正話反說”的理解。

  3、典故的作用及對典故的正確理解。這也是本文的一個難點。

  [教法構想]:

  1、本文語言淺顯,不必多講,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自瀆能力。

  2、教學要突出重點,圍繞“愚”來理解、學習本文。

  3、引入研討法,在學生自主探索中拓展學生知識和提高自學能力。

  4、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興趣,教法要靈活多變,放手學生自瀆,并適當拓展。

  [教學課時]:

  1、擬用兩個課時。

  2、第一課時,讀熟讀懂,理清思路,歸納內容,畫出“八溪”;

  第二課時,抓住“愚”,作深入分析,體會作者的思想,完成訓練。

  [分課時教案]:

  第 一 課 時

  一、引入:

  從唐代的“古文運動”談起:

  有唐以來,為了掃除齊梁遺留下的浮華文風,陳子昂為先聲,韓愈、柳宗元倡導并推行了文學革新運動,由于創作上注重思想內容和文學的社會作用,效仿先秦古文,故稱“古文運動”。韓愈和柳宗元既是運動的倡導者,也是運動的實踐者,他們寫下了許多優美的“古文”(韓柳二人文學成就卓著,并列于“唐宋八大家”之中)。

  同學們剛剛學過韓愈的那篇“至情之文”━━《祭十二郎文》,今天,我們再讀一讀柳宗元的風格清新的詩序《愚溪詩序》。

  二、導讀:

  1、作者:(小黑板或其他形式)

  [補充材料]:柳宗元,字子厚,河東人,世稱柳河東。唐中期著名文學家。因和劉禹錫參與王叔文的政治革新運動失敗,被貶為永州司馬。后仕官柳州,人又稱之為柳柳州。其代表作是大家都熟悉的《永州八記》。

  2、題解:

  《愚溪詩序》是作者被貶為永州司馬時所作。文章題為“愚溪”,實際上,所記內容是當時作者心境的反映。文章借愚溪風景抒發了自己被埋沒受屈辱、不得不愚的悲憤心情。

  從題目上看,這篇文章是一篇詩序,再看課文結尾,我們知道這是為《八愚詩》寫的序言。

  問:序是什么?

  序是著作、詩文集子前面的說明性文字。古代有文序、宴集序、贈序等,本文屬于詩序,是文序的一種。

  [補充]: 宴集序, 如王羲之的《蘭亭集序》;

  贈序, 如韓愈的《送李愿歸盤谷序》等。

  三、檢查預習情況(早自習教師已范讀了原文):閱讀。

  1、個讀:

  正音;提示節奏和情感的把握。

  2、齊誦:

  要求讀得流暢、自然、投入。

  四、交流閱讀:讀懂全文,理清思路。

  [要求]:

  1、分成學習小組(也可同位同學合作),讀文讀注,一同學讀原文,一同學口譯,不懂的地方共同研討,還不懂的記下來,質疑。

  2、理清思路,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步驟]:

  ☆ 學生分組閱讀、翻譯(6-8分鐘)。

  積累實詞(愚、家、適等);學習虛詞(為、見┄┄于等)。

  ☆ 教師巡回指導,解疑答難。

  指導被動句、賓語前置句等。

  ☆ 師生互動,概括文章的內容。

  [歸納]:

 。ㄒ唬┙淮奈恢貌橹

  (二)敘寫“愚溪八景”。

  (三)點明命名原因:“無以利世”。

 。ㄋ模⿲φ展湃搜浴坝蕖。

  (五)點題:名愚實不愚。

  五、重點學習:(當堂訓練)

  1、快速找出:

  愚溪、愚丘、愚泉、愚溝、愚池、愚堂、愚亭、愚島。

  2、畫出“愚溪八景”來:

  學生配合自主完成,一名同學慢讀,另一名同學在紙上畫出來。

  ◆板演的一組在黑板上畫。

  ◆其他同學在下面畫。

  [圖示]:愚溪八景

  六、小結。齊誦課文。

  七、作業 :

  1、預習作業 :

 、偈熳x課文,背誦最后一段。

 、谡n下探討:本文的“愚”有何深意?

  2、完成課后練習四。

  第 二 課 時

  一、引入:

  簡單說明,齊誦課文。

  二、研讀課文:

 。╝)、快速閱讀全文:

  把文中的“愚”字劃出來。認真體會其深刻含義。

  [方法]:

  找一找,讀一讀,議一議。最后歸納主題。

  [提示]:

 。1)更名“愚溪”→(以予故)咸以愚辱焉→(無以利世,類于余)可用“愚”名之→專而名→名愚實不愚。

 。2)明確:文中的“愚”,不是真愚,而是作者的憤激之言,大多數是正話反說。這一點要引導學生細心體會。

  [歸納]:結合以上分析,學生自主歸納----全文以一“愚”字貫穿,借“愚”言志,借愚溪風景抒發了自己被埋沒受屈辱不得不愚的悲憤心情。

 。╞)重點研讀文章最后一段:

  方法: 閱讀,研討,比較。

  問題:比較柳宗元和“愚溪”,理清柳宗元、“愚溪”和“愚”的關系:學生可以自由發表意見。

  根據學生閱讀分析情況歸納:

  “愚溪” ←←←→→→ 柳宗元

  ↓ ↓

  清瑩秀澈 ←←←→→→ 情操高尚

  ↓[卻] ↓[卻]

  無以利世 ←←←→→→ 被貶永州

  ‖ ‖

  〖無人問津:惋惜〗←←→〖抱負難展:悲憤〗

  三、小結并再讀課文。

  略述:托物興辭,夾敘夾議。

  四、當堂訓練:

  找出文中引用的典故,聯系以前所學,結合文本下面的注解,談談這些典故在文章中的作用:

 、儆薰 。

 、诳鬃樱褐钦邩匪 。

 、垓札垼ā秳駥W》) 。

 、軐幬渥印㈩佔 。

 、蔌櫭伞⑾R 。

  五、完成作業 :

 。1)完成《新學案》的知識掌握和能力提高部分。

  (2)拓展閱讀:閱讀《語文讀本》的《指南錄后序》,比較序文的特點,做讀書筆記

  作者郵箱:

  [1]

《愚溪詩序》教案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基礎知識目標:以借景抒情的文筆,分析作者敘事怎樣逐層深入,準確反映筆者思想境界。

  2.思想教育目標:不得不愚情感的展示。

  3.能力培養目標:指導學生體味其用詞的精煉準確和生動形象。

  教學重點

  本課主要是借景抒情,在指導學生在反復誦讀之后,讓學生找出敘述作者心志的語句,進而分析作者怎樣逐層深入,達到達意的目的。

  教學難點 

  用典的意義。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導入  :

  《愚溪詩序》是柳宗元為他的“八愚詩”寫的序。序中首段敘述愚溪得名的由來,順筆交代“余以愚觸罪,謫瀟水上”的經歷。第二段緊扣詩題“八愚”敘述愚溪八景的方位和其他特征,點明八景稱愚乃“以余故,咸以愚辱焉”。第三段進一步說明何以“是溪獨見辱于愚”的原因,引出“凡為愚者莫我若也”的一番議論。作者自言“無以利世”,又引寧武子、顏子作陪,一味責己之愚,反話正說,沉痛至極。最后一段由溪雖“無利于世”卻自有清溪本色轉入“余雖不合于俗,亦頗以文墨自慰”。繼而寫到作者創作八愚詩時,精神意趣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的境界,使結言落在“八愚詩”上。通篇文章以“愚”字貫徹始終。時寫愚溪,時寫“愚”人;寫愚溪之景,抒“愚”人之情。文中愚溪的形象正是作者的化身。人們由愚溪的“見辱于愚”,自會想到作者故作曠達而以“愚”人自居,他對賢愚顛倒的現實是多么憤恨。作者把牢騷不平隱含在寫景敘事之中,辭語用意雖十分怨憤,不隱鋒芒,但卻并沒有顯露一點痕跡。

  二.課文分析:

 。ㄒ唬╊}解:

  1.作者柳宗元,唐代文學家。字子厚,河東解(山西運城縣解州鎮)人,世稱柳河東。貞元進士,授校書郎,調藍田尉,升監察御史里行。與劉禹錫等參加主張革新的王叔文集團,任禮部員外郎,失敗后貶為永州司馬。后遷柳州刺史,故又稱柳柳州。與韓愈一起倡導古文運動,同被列為“唐宋八大家”而并稱韓柳,所做散文峭拔矯健,說理透徹。

  2.《愚溪詩序》是柳宗元為《八愚詩》寫的序,說明作詩的緣由。“八愚”的總根是“愚溪”,所以用《愚溪詩序》命名。只是,當年柳氏寫的《八愚詩》早已佚失,而這篇序卻一直傳誦。除了篇末一句,這篇序也可以作為柳宗元寫的山水游記一例來看待。它和柳宗元柳宗元著名《永州八記》一樣,借山水游記一例來看待。借山水來抒發胸中的抑郁,把敘事,議論,抒情揉合在一起,行文曲折多變,吞吐萬端,是柳宗元在柳州的刻意之作。

  3.關于“序”

  “序”是屬于實用文體的一種,是一種寫在著作或詩文前邊的文章?梢杂洈ⅲ梢宰h論,可以說明。這種“序”也叫“書序”。

  后來又有了宴集序,贈序等。古人宴集時,常常一同賦詩,詩成后公推一人作序,是為宴集序,如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又有雖無聚會,也作文相贈,以表惜別,祝愿,勸勉之意,就是贈序,如韓愈《送李愿歸盤谷序》。

  (二)閱讀講析:

  范讀課文。

  自讀課文。

  齊讀、分組讀、依次讀。

  本篇全文共四百多字,委婉曲折,抑揚頓挫,借小序傾訴自己的遭遇,是一篇寓意深遠的佳妙之作。

  第1段寫“愚溪”得名的由來。

  先寫實有此溪,交代溪水的地形方位,在寫溪名無定,為下文定名提供根據和緣由。

  第2段以“愚溪”為中心,以“愚溪”為中心,寫出“八愚”的名字,緊扣詩題。

  第3段先借孔子《論語》中智者樂水之說,轉筆寫溪之不適于用,依次說出“獨見辱于愚的原因!

  第4段引《論語》中寧武子“智而為愚”,顏子“睿而為愚”來襯托我的“愚”,最后歸結到溪水的命名上。

  最后一段是全文的高潮,先從溪和人兩方面說,然后合一。寫溪水由上文的貶溪轉入贊溪,寫人由自貶而轉入自贊。最后將自己與溪水合說,達到形神俱忘的化境。末尾一句點題作結,歸到序詩。

  (三)鑒賞要點:

  1.托物興辭,寓意深遠。

  作者不是客觀地描寫自然風景,而是托物興辭,夾敘夾議,蘊藏著深厚的寓意和強烈的個人傾向。

  作者借寫愚溪來寫自己。愚溪的風景和作者的行事是密切聯系在一起的。全文各段以“愚”字貫串。僅就第二段來看,雖然只有百余字,就一連用了十二個“愚”字。文章結構中心明確,作者在描寫愚溪幽奇秀美的山光水色中,隱隱約約地折射出本人的影子。幽奇秀美的小溪卻名之以“愚”,作者替“愚溪”不平,其實恰是為自己的遭遇不平!坝尴泵谰氨粭壷c凄清冷寂的荒野,無人涉足,無人游賞,甚至無人過問,這正是作者自己生活遭遇的寫照。欣賞愚溪美景的只有痛苦的柳宗元,同情柳宗元的卻只有這落寞的愚溪。對愚溪遭遇的慨嘆,不正是傾吐自己抱負和才能被淹沒,遭打擊的不平嗎?情與景的交融,表達出對壓抑人才的不合理社會的批判。

  2.敘事,議論,抒情融于一體,寫景善于布局,敘事井然有序,全文的“愚”為線索,寫景,敘事有條理。八景的位置,距離交代得十分清楚,給人以立體感,敘述被貶、遷家,安家以及給愚溪定名等等,內容豐富,機構緊湊,極具匠心。而全文又無一處不貫穿作者的不平之鳴。

  三.課上練習:

  總結7個典故的出處、原意、用意、目的。

  總結一詞多意:為(6處)、樂(2處)、名(2處)、居(2處)、類(2處)。

  總結詞類活用11個。

  總結句式7句。

  四.課后作業 :

  1.完成熟讀3遍任務;

  2.翻譯全文。

《愚溪詩序》教案教案 篇3

  一、學習要點

  [文本解析]

  柳宗元少有大志,早年就“頗慕古之大有為者”,立志于“勵材能,興功力,致大康之民,垂不滅之聲”(《答貢士元公瑾論仕進書》)。永貞元年(805),33歲的柳宗元風華正茂,大刀闊斧地參與了王叔文集團的政治革新,以期大展鴻圖。殊不知,天降橫禍,革新觸犯了某些大貴們的利益,王叔文被殺,柳宗元還算不幸中的幸運者,只遠貶永州,但這“幸運”絲毫也不能減輕他的苦痛:朝廷肆意地扼殺了他的政治生命。從此,柳宗元沒有劉禹錫再召回京時“前度劉郎今又來”的風光了,只好在荒遠偏僻的永州苦呆了整整十年后,又被改貶到更為荒涼的柳州,四年后,病魔無情地奪去了他的年僅四十七歲的生命。就這樣,十四五年的貶謫生活幾乎斷送了他本應充滿活力的政治青春,其間的冷寂、凄涼、激憤,有多深,有多濃,誰能體味到呢?

  柳宗元入朝主政,力圖變法,只因觸及了當權者的利益,而落了個失敗被貶。柳宗元真的“愚”而無用嗎?如果柳宗元不愚,那么到底什么人愚呢?這一問,就觸及了文章的要害。柳宗元一心為國家、為百姓變法,可是一片忠心沒有人看到,遇到攻擊沒有人主持公道。誰是愚人,不是清清楚楚嗎?如此一步步探詢過來,便可知道作者以“愚”自損,是反話正說:世人皆“愚”,惟我獨明。讀到這一步就明白,為什么柳宗元發表了這樣的牢騷而沒有引來殺身之禍了。原來他把自己的思想隱藏在一層層的遮掩之后。

  二、能力檢測

  1.下列紅色字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 )

  A.齗齗(yín)然 坻(dǐ)石

  B.鏘(qiāng)鳴金石 凡六穴(xuè)

  C.漱(sù)滌萬物 不屑(xiè)

  D.悖(bèi)于事 睿(ruì)而為愚

  2.下列句中紅色字活用情況不同于其它三項的一項( )

  A.故姓是溪為冉溪

  B.咸以愚辱焉

  C.得其尤絕者家焉

  D.牢籠百態

  3.選出與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項( )

  例:今是溪獨見辱于愚

  A.名之以其能

  B.可以染也

  C.謫瀟水上

  D.故凡為愚者,莫我若也

  4.下列紅色字解釋完全相同的一項( )

  A.夫水,智者樂也

  樂而不能去

  B.而名莫能定

  名之以其能

  C.又買居之

  居功自傲

  D.而適類于予

  而善鑒萬類

  5.下列紅色虛詞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項( )

  A.名之以其能

  不可以溉灌

  B.紀于溪石上

  予雖不合于俗

  C.溪雖莫利于世,而善鑒萬類

  合流屈曲而南

  D.然則雖辱而愚之,可也

  灌水之陽有溪焉

  丘之小不能一畝,可以籠而有之。問其主,曰:“唐氏之棄地,貨而不售。”問其價,曰:“止四百”。余憐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時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鏟刈穢草,伐去惡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顯。由其中以望,則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鳥獸之遨游,舉熙熙然回巧獻技,以效茲丘之下,枕席而臥,則清泠之狀與目謀,瀅瀅之聲與耳謀,悠然而虛者與神謀,淵然而靜者與心謀。不匝旬而得異地者二,雖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茲丘之勝,致之灃、鎬、鄂、杜,則貴游之士爭買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棄是州也,農夫漁父過而陋之,價四百,連歲不能售。而我與深源、克己獨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

  書于石,所以賀茲丘之遭也。

  ——《鈷鉧潭西小丘記》

  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 )

  A.山丘狹小,不足一畝。它的主人說這是唐家廢置的土地,要賣卻賣不出去。

  B.“我”和同游的李深源、元克己對只花四百文就買到這么好的一個小山丘,感到意外。

  C.不到十天“我”就發現兩處奇特之地,即使古代愛好山水的人也未必遇到過這種情景。

  D.小丘被遺棄到這個地方,就是農夫漁人從旁邊來往經過,也都認為它很簡陋。

  附參考答案及簡析

  1.D(A.坻(chí)石 B.凡六穴(xué) C.漱(shù)滌萬物)

  2.B使動。其余都是名詞活用為動詞

  3.C被動句(A.名之以其能:狀語后置;B.可以染也:省略;D.故凡為愚者,莫我若也:賓語前置)

  4.C占有(A.夫水,智者樂也:喜好;樂而不能去:高興。B.而名莫能定:名字;名之以其能:命名。D.而適類于予:像;而善鑒萬類:萬類,萬物)

  5.A用(B.紀于溪石上:在;予雖不合于俗:和。C.溪雖莫利于世,而善鑒萬類:卻;合流屈曲而南:表修飾。D.然則雖辱而愚之,可也:代詞,代愚溪;灌水之陽有溪焉:的)

  6.A(“它的主人說”的說法不準確。原文:“問其主,曰:‘唐氏之棄地,貨而不售!笔钦f問小丘的主人,有人說這是唐家廢置的土地,要賣卻賣不出去。)

  注:鈷鉧潭,潭名。鈷鉧:熨斗。潭的形狀很像熨斗,故名。灃fēng、鎬hào、鄂hù、杜:都是地名,全在唐朝首都長安附近,為當時豪門貴族居住地。

  老房客記

  高二(6) 徐露婷

  房子太老,墻根寫了許多年的“拆”,樓上發水樓下便有降雨,樓上孩子熬夜念書樓下的我便在椅子蹭地的別扭聲響和自我羞愧中輾轉難眠。老得和周遭格格不入,老得時常鬧著小脾氣來個停電停水下水道不通之類,老得吸引了那么多舊相識,它們在夏天的夜頻頻造訪,對著老房子一代又一代的主人長吁短嘆。嘆些世道興衰,今非昔比。

  早些年只記得蚊子和跳蚤,它們來得匆匆忙忙。電視上還演《戲說乾隆》那會兒,最常見的訪客是渾身漆黑個子很小的國產蚊子,也不知怎的一下就是一群,多到夜里睡覺能在枕頭上壓死兩三只,我們全家人飽受其苦,整日巡視于墻角門后——最慘的莫過于原本白凈凈的四壁,幾抹蚊子血竟讓它們平生出印象派效果。直到那種黑白條紋的大號進口蚊子侵入國內市場——國產蚊子銷聲匿跡,讓我萌生“保護民族工業實在必要”之感,進口蚊子倒也帶著某“超級維和大使”的特質:一口咬下去就是三天不退的大包,但又大又笨,智商略低,整天在耳邊叫來嚷去,于是一巴掌拍下去就是一片猩紅。跳蚤兄則井然有序得多,晝伏夜出曾咬得我的腳腕被某近視美眉感嘆為“哇!你的腳鏈哪里買到,好漂漂哦!”不提也罷,不提也罷。

  我們仔細分析了受災原因,發現家里的紗門紗窗有N多破洞,一家三個沒水吃的和尚,你推我讓誰也不去補,于是在蚊子跳蚤繼續造訪的同時,新客人又出現了。初一某夏夜,我躺在床上隱約聽得廁所里傳來尖利短促的歌唱,下床尋找,卻是云深不知處。三天后“大俠”終于現身于水池內壁,竟是蟋蟀一只,通體透亮,隱隱有王者之霸氣。全家商討決定留它暫住,沒想到幾天后此君真個反客為主,不但招來后宮佳麗若干,外加兩位“情敵”,更在廁所革命根據地生息繁衍,其樂融融起來。幾年來每入夏,便有它們的后代出現在馬桶里、紙簍邊或者墻根處,夜夜笙歌,你唱我和倒也自得其樂。在逐漸適應了這群王貴的同時,忍者壁虎又出現了。我至今不知道它們是怎么進來的,或許是老房子想念才召喚它們。壁虎是孤獨的武士,很少兩只趴在同一面墻上,更多是獨個兒,沉默著,靜止著,灰褐的粗糙的爪動也不動。有時明明看見它在那兒,低頭看一則廣告的工夫它就人間蒸發。不知誰告訴我說這東西留不得,不吉利,但我和老爸一致認為有個天然蚊香在家里,求之不得。的確,有它們在的屋子蚊子總是很少,但有時想想萬一它們沒抓住墻,從天花板上掉到你睡覺的臉上或吃飯的碗里,也是怪恐怖的。壁虎兄今年不知何故沒來探望我們,想是去年我姥姥扔它出去傷了它心,或者它已結束了單身生活,投奔甜蜜愛巢了?有時一人坐在寫字臺前,抬眼看空蕩蕩四壁,依稀想起它靜默、冷峻的小身影,還是有點寂默的。

  上面又傳下來房屋要拆的消息,我卻暗暗地,有一絲乞盼那不是真的。老房子總會倒,新的房子會建起來,老地方那幽幽的紐帶總有一天會割斷的。在夏天夜晚我會想起我們的客人們:蟬子到訪過、螞蟻到訪過、蟑螂和瓢蟲到訪過、刺猬爺爺也到訪過。想起它們,幾年后赴約而來卻找不到老房子的身影,只有更整齊的小區和更挺拔英俊的高樓,我竟也替它們失落呢。

  我只是突然感到生活環境越來越無菌,聽著現在還能聽到的,屋內屋外蟋蟀的合唱,而空發些感嘆罷了。

  [評語]

  徐露婷同學平時很愛讀書,很有文學素養。本文所選角度極佳,通過對已往熟悉的“小伙伴”的描繪,其實地再現了住老房時的生活。文章避開對家庭成員及鄰居的描寫,而選取了老房的特殊客人做為寫作對象,生動而幽默,在生動幽默之中又流露出一份對“老房”的不舍。

《愚溪詩序》教案教案 篇4

  一、 學情分析

  我所執教的兩個班是文科普通班,學生總體上水平不高,但對于柳宗元的作品并不陌生,對《愚溪詩序》的字詞理解沒有太大問題。作為《八愚詩》的序言,本文明寫是“八愚”名稱的由來、寫作原由、暗中蘊涵的卻是柳宗元不為統治者認。遭到排擠、打擊的憤懣之情。對此,學生理解難度較大。因此,教師必須補充相關背景,引導學生反復品讀,悟出作者的心聲。

  二、教材分析

  《愚溪詩序》安排在高中語文第四冊第五單元第三課。這一單元是繼續學習中國古代散文,共有四篇文章,它們是《陳情表》《祭十二郎文》《愚溪詩序》《赤壁賦》。本單元學習的重點是欣賞古代散文,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的內容和思想傾向,在熟悉基本內容的基礎上,著重鑒賞文章的語言特色和遣詞用字的妙處。《愚溪詩序》作者柳宗元是古文運動的倡導者,繼承了屈原以來“不平則鳴”的創作傳統,強調“文者以明道”。他的這篇文章忽而寫景,忽而寫情,忽而議論,全文用自嘲的筆法憑27個愚字連綴成文,表達了孤憤抑郁的情懷,形成了寓情于景,托物起興的藝術特色。就本文而言,它既有獨特的語言特色,又有較強的思想內容。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應把重點放在指導學生學習語言特色上,進而理解作者的心聲。

  三、目標確立

  知識目標:理清文章線索,總體把握文章內容;掌握文中重點字、詞、句。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古代散文誦讀、鑒賞能力。

  德育目標:領會作者對壓抑人才的不合理社會的批判。

  重點:理解作者以“愚”自稱的深刻含意 (“愚”字是課文的題眼,抓住了“愚”,也就抓住了文章的靈魂)

  掌握夾敘夾議,寓情于景的寫作特點(為了將讀寫更好地結合,積累寫作方法)

  難點:注意作者如何正話反說的。(時代的原因,封建社會對人們思想的鉗制)

  體會文中用典的深刻含意。(典故人物歷時較久遠,用在文中是為了襯托作者)

  課文語言較淺顯,教學中以學生自讀為主,教師適當加以啟發和點撥,安排一課時。

  四、說教法

  在本文的學習上,采用“自學——互學——研討”的步驟來學習。自學是指先結合注解初讀,涉及到注解無法解決的問題再自行查閱工具書;互學是指這篇文本哪些字詞是需要重點掌握的,哪些句式是需要注意的,這些內容都可以通過交流互動來解決。解決不了的,老師要隨時點撥。研討即圍繞學生自學、互學中的發現,重點研討疑難問題,感悟文中蘊藏的思想情感,學出深度,品出意味。

  五、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請學生介紹有關柳宗元的知識,不足之處由教師補充。

  2、由學生簡介“序”的文體特點,教師補充。

  明確:序,文體一種,著作或詩文前的說明性文字。后又在宴集序、贈序等。古人宴集時,常共同賦詩,詩成后公推一人作序,是為宴集序,如我們學過的《蘭亭集序》;后雖無集會,也作文相贈,以表惜別、祝愿、勸勉之意,這就是贈序,如《送東陽馬生序》。

  (二)初讀課文

  朗讀課文,要求根據自己的理解,讀出情味。比如對于反復出現的“愚”字,要借助適當的停頓,顯出情味。在讀的同時,把重點的字詞、句式標出來以便交流。

  (三)展開互學

  通過自學,有部分知識理解了,有部分知識不太了解,互相交流,取長補短。并確定本文的重點的字詞句。

  (1)通假字 知與智,紀與記

  (2)古今異義 陽:指山之南、水之北;\:文中文指包括概括。凡:總共。

  (3)詞類活用 姓:名詞動用,取姓、取名。家:名詞動用,安家。愚:意動用法,以之為愚。

  (4)特殊句式 寂寥而莫我知也(賓語前置);余以愚觸罪,謫瀟水上(被動句);適類于予(狀語后置)。

  (四)研讀。

  1、圍繞文題中的“愚”,梳理文章脈絡。本文以“愚”字相貫通,愚字成了內容凝聚的焦瞇,體式建構的支點。

  2、研讀討論轉筆內容,參悟“愚”深層次的含義及表達感情。

  問:你認為“愚溪”真的“愚”嗎?作者真的“愚”嗎?請結合文中具體的內容研討。明確:溪不愚且很美,作者不愚且是才華橫溢。

  3、研讀類比手法,體味藝術之妙。

  問:既是憤激在心,為何不直接抒發出來,而是要借“愚溪”來發揮呢?

  明確:因為溪與已物我合一,溪水雖然景色秀美,但地處荒遠,“無以利世”故顯得“愚”;作者“我”雖然才華橫溢,但“不合于俗”,抱負無以施展,也是“無以利世”,同樣“愚”,以溪類比,寫溪實際上是寫作者自己。有了溪的物象寄托,自己的情志變直為曲,化枯為腴,有了無限的想象窨,有了耐人尋味的意趣,這比直言既多了哲理,更多了妙趣。這正是柳宗元山水游記的突出特色。

  4、通過研讀,暢談你的感想。

  問:對柳宗無心中的憤激,你怎樣看?結合當,說說“不合于俗“的內涵。

  這一道開放性思考題,重要培養學生學生的理性思維,正確弘揚傳統文化精神。

  明確:

  寧可被排擠,也不曲已逢迎,不同流合污,保持獨立人格和高尚節操,這是柳宗元,也是傳統文化熏陶下的文人共的美好的品質,應該加以弘揚。

  既要才華橫溢,又要廣有親和力,善于與時俱進,多方合作,和諧相處,唯有綜合能力高強的人,才能真正擔當大任,實現人生價值的最大化,完成濟世的美好愿望。高尚不等于高傲,獨立不是孤立,僅以悲情演繹崇高還不夠,這里有值得我們反思的地方。

  在合作互補的當今社會,不合于眾,就是自動淘汰。健全的人格比單一的才能更重。當然,合眾不是曲已,而是參與和互補共贏。

  六、總結

  1、本文體現了“序“的哪些特點?

  明確:交代寫作緣由、背景、“八愚”的來歷和作品價值。

  2、本文最鮮明的特色是什么?

  明確:以溪自比,借溪發揮、托溪言志。曲盡憤激。七、作業:請學生結合以前學過的柳宗元的詩歌和散文,寫一篇《我所認識的柳宗元》。

《愚溪詩序》教案教案 篇5

  師:同學們,老師有個問題想請問大家。不過,大家一定要說實話喲!

  生:(喧動)什么問題?

  師:大家是喜歡別人說你聰明呢,還是喜歡別人說你愚蠢?

  生:(異口同聲)聰明!

  師:看樣子啊,好智之心人皆有之,惡愚之心人皆亦有之。(生會心地笑)說自己愚蠢,在別人看來那是愚不可  及?墒牵谥袊糯膶W史上,就有這么一位'愚不可及'的人。他不僅自己稱'愚',而且連其所鐘愛的山水也被他以'愚'冠之。初中階段,同學們學過他的《捕蛇者說》。他就是被稱為唐宋什么'家'(生齊答:散文八大家)之一的、與誰齊名(生齊答:韓愈)的唐代文學家(停頓。生齊答)柳宗元。那么,他為什么以'愚'自稱并且稱他所鐘愛的山水為'愚'呢?今天,就讓我們用問題探源法來共同欣賞他的散文《愚溪詩序》,以解開我們心中的疑團。(板書課題)

  【點評】導入設置了一種懸念,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引起他們的好奇和思索,激發其探索的欲望。同時也注重積累,巧妙復習了相關文學常識。明確提出學習方法,指令明確。

  師:這篇課文大家都讀熟了嗎?

  生:(齊聲)讀熟了。

  師:那好,F在呀,我來朗讀一遍,請大家當當老師,看我讀得好不好,有沒有錯誤,怎么樣?

  生:(高聲)好!

  師:聽的時候,請大家注意這樣幾個問題:一是字音是否正確,二是句中節奏是否準確,三是作者以愚自稱之處是否讀出了悲憤之情,四是次段愚溪'七愚景'是否讀出了層次感。(師范讀。其中故設三處機關:一句節奏出錯,一個字音讀錯,一個字讀成舊讀。)好,我讀完了,請大家評判評判?(生掌聲)謝謝大家的肯定!不過,我還是想聽聽大家批評性的意見。

  生a:(遲疑,舉手)老師,我覺得您有兩個字的音讀錯了。(師期待神情,目光鼓勵)一個是'塞其流'的'塞'應該讀sāi,您讀成了sè;一個是'夫水,智者樂也'的'樂'應讀lè,您讀成了yào。

  師:能不能說說你的理由?

  生a:因為好像只有'閉塞'、'堵塞'、'塞責'這些詞中'塞'才讀sè,'樂'在這里的意思是'愛好,喜歡',應該讀lè。

  師:好,好!能發現問題,還能說明理由。關于'塞'的讀音,你的意見非常正確。同學們注意,這個字有三個讀音。讀sài好說,如'要塞'、'塞外'等,讀sāi和sè時,要注意區分。當其為'堵塞'義時,在某些具有書面語色彩的合成詞中讀sè,而不讀sāi,除剛才××同學說的外,再比如'搪塞'、'淤塞'、'阻塞'等,其他情況下讀sāi而不讀sè。關于'樂',古人依反切讀為yào,沿襲至今。但反切注音,拼讀時隨意性較大。老師對'樂'的上古音和中古音進行過研究,認為讀yào無必然和充分依據,而且也違背字義之理。所以老師當場更正,這個字按無據從簡原則讀lè。這就叫'把復雜的問題搞簡單了,貢獻'!

  生:(大笑)廣告辭呃!

  師:好。還有哪位發現我朗讀的其他什么問題沒有?

  生b:您朗讀確實讀出了作者特定的思想感情,抑揚頓挫,很有感染力。愚溪七景您也讀出了層次感。但是我認為第一段的'今予家是溪'的節奏您讀錯了。

  師:(鼓勵)能給老師糾正過來并說明理由嗎? 

  生b:'今予家是溪'應讀成'今予/家是溪',而您卻讀成了'今予家/是溪'。因為這句話的意思是'現在我在這條溪流邊安家',若按您的讀法,那意思就變成了'現在我的家就是這條溪流'了。

  師:(擊案)精彩!老師被你說服了。這里就應該讀成'今予/家是溪',老師怎么就沒有想到呢?看來呀,真是'活到老,學不了'噢!

  【點評】積累乃語文課堂之魂。學生沒有豐富的知識積累,要說學好了語文,那是騙人。關鍵是積累應融入學生的思考和探究,而不能一味地死記硬背。在此,老師創設了一種'學生當老師'的課堂情景,確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了學生的興趣,增強了他們的自信。

  相信,這些知識一定會深深鐫刻在他們的腦海里。

  師:這篇文章的意思大家都弄懂了嗎?

  生:(齊聲)弄懂了!

  師:中氣十足啊,好!不過,老師現在卻遇到了一處疑問,那就是文章最后'寂寥而莫我知'中的'莫我知'究竟應怎樣理解。(板書'莫我知')一種觀點認為它的意思是'沒有人理解我',一種觀點認為是'連自己的存在都忘了'。老師也搞糊涂了,拿不定主意。同學們能不能認真思考或相互討論一下,幫幫老師呢?(生興奮)不過,要求大家說服我的時候,一定要有文中依據。

 。ㄉ妓、討論,舉手。師隨點生c)

  生c:我認為應該是'沒有人理解我'。因為作者是由于參加王叔文政治革新失敗、受牽連被貶到永州的,所以他一定會認為別人不理解他。而且,文中最后一段明確提到他自己'不合于俗'。

  師:既能結合文章的寫作背景分析,又能找出文中依據,嗯,很有說服力。老師準備接受……

  生d:(迫不及待地)老師,您要聽聽我的。我認為'莫我知'的意思是'不知自我'也就是'連自己的存在都忘了'。因為作者不是清清楚楚地說'以愚辭歌愚溪,則茫然而不違,昏然而同歸。超鴻蒙,混希夷',與美麗的大自然融為一體了嗎?這是他對愚溪之美的高度肯定,正反襯了他稱溪為'愚'是迫于無奈的違心之語,其憤激之情可以想見。

  師:依據充分,很有說服力。我現在真是'雙手提籃子,左也籃(難),右也籃(難)'啰!這樣吧,這兩種理解我都接受,同學們意下如何?

  生:(齊聲)可以!

  【點評】抓住兩可問題,引導學生依文探究,既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持之有故的辯證思維能力。

  師:現在,我們不妨將全文核心內容梳理歸結一下。'我'因'不合于俗'遭貶,是'愚';'溪'因'莫利于世'而稱'愚'。可以說是以一'愚'字貫穿全文。(板書歸結內容)給大家一個任務,數數正文中有多少個'愚'字。(生數。有人說28個,有人說27個。)

  師:我聽到有人說'28個',有人說'27個'。到底多少個?

  生:(齊聲)27個。

  師:對了,27個。28個是包括了題目中的那個'愚'字的。大家記住了,探究任何問題,首先要弄清條件。剛才我說'正文中',那就是條件。那么,我想問一下,面對這通篇的'愚'字,大家就沒有什么問題提出來嗎?

  生:(哄然)'作者為什么要用這么多''''''''愚''''''''字?''愚溪那么美,為什么要說它''''''''愚''''''''?''作者稱己''''''''愚''''''''景''''''''愚''''''''的目的何在?'……

  師:大家能提出這么多問題,很好。這些問題可以歸結為兩個連環的核心問題。首先是:愚溪真的'愚'嗎?那么,現在請大家自己思考或相互討論,要能從文中找到解決問題的依

  據。

 。ㄉ伎肌⒂懻摚

  師:問題解決了嗎?誰來給大家談一談?(生舉手,師隨點一人)

  生e:我認為愚溪表面愚,實際上不愚。

  師:(頷首)為什么呢?

  生e:在世俗之人看來,它很愚,因為'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淺狹,蛟龍不屑,不能興云雨:無以利世'。但事實上它很美,因為它'善

  鑒萬類,清瑩秀澈,鏘鳴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樂而不能去也',只是它這種美不被世俗之人接受和欣賞罷了。

  師:嗯,有理有據,言之鑿鑿。好,好。ㄉ坡暎┠敲矗F在就涉及到第二個核心問題了:既然愚溪這么美,而作者偏偏說它'愚',其目的何在?

  生f:我認為作者這是正話反說,是在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師:何以見得?

  生f:作者給愚溪命名,是因'予以愚觸罪,謫瀟水上',且'古有愚公谷'之故。根據我查閱的柳宗元的相關資料可知,柳宗元'聰警絕眾',很有文學才華和政治才干。唐順宗即位,王叔文、王伾等人發起一場政治革新運動,柳宗元受到重用,成為政治革新的中堅力量。由于改革觸犯了權貴和宦官的切身利益,順宗受手握兵權的宦官俱文珍的脅迫,將帝位讓給太子憲宗李純。憲宗殺死王叔文,逼死王伾,把柳宗元貶到荒涼的永州作司馬。這對胸懷大志的柳宗元來說是一個巨大打擊,其憤激可知。但他并不認為自己有什么過錯,只是'不合于俗'罷了。所以,當他看到秀美的愚溪無人問津時自然聯想到自己忠心為國卻遭貶謫的命運……

  師:對不起,我打斷一下。也就是說,在作者看來,'秀美'的愚溪和'寂寥'的自己其實是'智'的。當真是'同''''''''愚''''''''相憐,癡心不改'呀!(板書)好,請接著說。

  生f:于是,作者悲憤無奈之情頓生,才正話反說,托物言志,借敘寫愚溪之景來抒發自己遭貶見辱、懷才不遇的郁悶之情。

  師:真是精妙無比的分析!(生掌聲大作)我想,到這個份上,老師也沒有必要再饒舌了。

  【點評】以數'愚'字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欲望,引導學生利用文本和相關資料自己去探究、解決問題,正符合問題探源法的精義。

  師:以上是同學們對課文內涵的探究、挖掘和對課文表現手法的分析,F在,老師想請同學們解決一個行文技巧方面的問題:作者是如何巧妙布局,將愚溪七景敘寫得井然有序的呢?

 。ㄉ伎、討論,舉手。師隨點一女生,一男生聽錯,倏然而起,生哄堂大笑。)

  師:(莞爾)好好好,就是你。

  生g:作者在介紹愚溪七景時先一個一個地引出景物,就像導游引著游客便走邊看、逐個介紹景點一樣……

  師:對不起,我打斷一下。同學們注意,這里'像導游引著游客便走邊看、逐個介紹景點一樣'很重要,這種寫法就是所謂的'移步換景'。請繼續。

  生g:介紹到'愚池'時,就像是游客站在某地欣賞周圍的美景一樣。作者就是這樣巧

  妙布局的。

  師:'站在某地欣賞周圍的美景'的寫法,就叫'定點取景'。這樣,作者將移步換景和定點取景兩種敘寫手法融合使用,由線而點行文,自然使得敘寫景物層次井然。大家今后在作文中也不妨試試這種寫法。最后,老師歸結一下問題探源法的基本思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探究分析――解決問題'。請同學們利用這種方法完成課外作業:找出文中的典故,查閱相關資料,弄清其內涵,并分析其文中作用。好,下課了。我衷心感謝同學們的精彩展示。同學們再見!

  生:(齊聲洪亮地)老師再見!

  【點評】由老師就課文局部行文技巧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分析體會,內容技巧并重。

  適時對問題探源法進行歸結,既顯示理性深度,又使學生易于操作、學以致用。最后明確要求學生用問題探源法解決問題,以鞏固強化。

  附:板書設計

  愚 溪 詩 序

  柳宗元

  溪

  莫利于世      秀美

  愚                        智

  不合于俗      寂寥

  我

  同'愚'相憐  癡心不改

  【總評】'雙促雙發'旨在使師生雙方在平等的教學氛圍中和對話式的教學狀態中共同促進、提高、發展,而問題探源法正是教學相長的最佳方式之一,也是師生溝通的一個最佳渠道。本教例中,就是通過一個個問題被'發現――提出――探究――解決'的過程,使師生雙方在一種令人輕松愉快的創造狀態中完成了教學任務,達到了'雙促雙發'的目的。

  文言文教學的新嘗試

  王群麗

  按照慣例,文言文需要精講,教師總是對重點字詞的詳細提示,以逐字逐句的串講進行微言大意的剖析。即便是自讀,老師也是小心翼翼的扶著走。拿到文章,教師是一個中介者,總有販賣知識之嫌,能不能讓學生直接感受作者領悟作品呢?根據保加利亞心理學家洛扎若夫的教育心理學原理,人的學習活動不僅僅靠大腦皮層結構,而且是在情感和潛意識的共同參與下進行的,是潛意識與顯意識交替的心理活動。當潛意識和顯意識處于和諧的相互作用的狀態下,學習效益就會成倍的提高。重視他們感性的、直覺的、潛意識的心理活動,充分發揮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面對方興未艾的研究性學習,高二學生沒有過多的精力去搞研究性的學習,但能否在教學中滲透研究性學習的思想,讓學生體味檢索、處理,加工運用信息的樂趣呢?平時我喜歡上網,也經常找出來相關的材料貼在墻后,供他們隨意瀏覽。

  下面談談我對柳宗元《愚溪詩序》一文的教學設想和實踐。

  首先,我給孩子們找來了《愚溪詩序》相關的材料。選擇什么樣的材料也是至關重要的。朱光潛論古詩詞的鑒賞要學會'知人論世',講的就是這個道理。讓學生通過閱讀去了解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去走進作品,去同喜同悲、共樂共怒,在對人物的生平事跡、寫作背景、寫作緣起有了較為深入的了解之后,更深入地感動于情感之美,產生共鳴,產生向往。我們學的是柳宗元《愚溪詩序》,就應該對柳宗元的散文有著較全面的認識,所以我印發了《柳宗元散文》這篇文章,對柳宗元的身世和文章進行了詳盡的介紹,讓孩子們對柳宗元有個總體的感受和認識。至于課文,我印發了自讀提綱,相關資料,包括背景介紹,地理環境,參考譯文,還精選了一篇賞析的文章,對課文進行了較為全面的欣賞。

  材料選好了,如何進行學習呢?我把班級分成了兩大陣營,以擂臺賽的形式,從學生從所給信息中提出問題,進而解決問題。讓他們自己挑選主持人,自己分組。為了鼓勵質疑,我規定提出問題就可以得分,回答合理也可以得分,如果有創意,可以多加分。孩子們的積極性空前高漲,每個人都在認真的研究材料,擬出題目,準備答案。這樣最大限度的將潛意識和顯意識協調起來,鼓勵學生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積極理解運用知識,鼓勵發揮,更鼓勵創造。希望通過這樣的學習活動,達到知識預計能的和諧統一。

  首先創設一個有利于調動大家探索欲望的思想氛圍,引領學生徜徉于千古佳作的神奇美妙的境界,流連于文化深厚迷人的海洋。我以激情洋溢的導語導入新課。我說道:本學期我們走進屈原,感受了他那憂國憂民的情懷和九死猶未悔的遠大抱負;我們走進了海倫.凱勒,感受她那博大的胸懷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我們走進了蘇軾,感受到他歷盡磨難依舊曠達豪放的胸襟,今天我們走進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去感受他的不平之氣。

  然后由學生代表主持擂臺賽。第一是字詞比賽,注音解釋各占一分,紅隊藍隊各領風騷,紅隊略勝一點。(點評:這是學習文言文不可缺少的基本功)

  第二是朗讀比賽。每組分別出兩個人范讀。(點評:柳宗元被貶永州,只能與山水為伍,從山水中尋求慰藉,一切凄涼之感、憤激之情,也只能向山水發泄。因此,這時他筆下的山水,都飽含作者深沉的酸甜苦辣。本文非常適合朗讀,學生朗讀的也非常好,兩組不分上下。)

  第三質疑比賽。兩個組各精心設計了題目,互相質疑問答,答案各異,從不同的角度理解了課文。例如愚溪有哪些愚的特征?作者為什么正話反說?作者是真心貶損這些景物嗎?不少同學提出不同的見解,很有創意。提問時注意了細微的差別,比如,課文有給溪水改名的原因,還有溪水命名為愚的原因,答案不一樣,如果不細心讀課文,很容易回答錯誤。還有本文用了那些典故和最后一段用了那些典故?設題的細微差別,很好的鍛煉了同學們的審題能力。

  第四搶答比賽。對一些淺顯的問題,就設成了搶答題,例如全文用了多少個愚字?(24個)有多少以愚命名的景物?(8個)比賽學生的快速反應的能力。

  第五,挑戰比賽。對難度較高的問題,作者為什么以愚自稱?作者是怎樣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的?主持人設置了不同分值的選答題,兩個組不約而同的選擇了分值高的題目,表露了青年人的可貴的朝氣。

  最后,我做了總結和補充。首先鼓勵肯定同學的積極參與,對課文的深入理解,然后強調了本文的兩個鑒賞要點。一是托物興辭,寓意深遠。作者不是客觀地刻摹自然風景,而是托物興辭,夾敘夾議,蘊藏著深厚的寓意和強烈的個人傾向。第二善于攝景,巧于布局。八景的位置和距離都交代得清清楚楚,具有很強的立體感。作者仿佛是一個高明的導游。除寫景外,還敘述了作者如何被貶瀟水上,又如何遷家于此,如何在愚溪安家棲息,也議論了愚溪的定名問題。在這樣短的篇幅中,把議論、敘事、寫景三者有機地結合起來,議論清晰,敘事井然。柳宗元把愚溪的純潔秀美和自己的高尚情操、文學才能聯系起來,把對愚溪不能有益于世的惋惜心情和對自己抱負不能施展的抑郁情緒巧妙的融合在一起。

  這節課,學生自主感悟,傾心陶醉,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在思想內容上多些感悟多些升華,在形象上多些感動多些向往,從而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

《愚溪詩序》教案教案 篇6

  一.學習要點

 。ㄒ唬┳髡呓榻B

  柳宗元(公元773-819),唐河東人,字子厚。貞元九年進士,中博學宏辭科。順宗永貞元年任禮部員外郎,參與王叔文為首的政治改革活動。失敗后貶為永州司馬。元和十年改任柳州刺史,卒于任。世稱柳河東,柳柳州。

  詩文皆工,尤擅長散文,山水游觀短記最為人稱頌。他與韓愈同為"古文運動"倡導者。傳世有《柳河東集》《唐柳先生集》。對于他的文章,韓愈的評價是"雄深雅健,似司馬子長,崔蔡不足多也。"

 。ǘ┧伎碱}

  1.第一段,"灌水之陽"的這條溪水有幾個名字?每個名字得名的緣由是什么?

  2.第二段,作者《八愚詩》中提到的"八愚"在二段是否能找到?

  3.第三段,"智者樂水"可見水向來是智者的象征,為什么作者一反常規,用"愚"來玷辱這溪?

  4.第四段,作者提到的"為愚"和"真愚"的人分別是誰?為什么?

  5.第五段,表現了作者怎樣的人生態度?

 。ㄈ┱n文分析

  1.第一段,該溪水有三個名字:"冉溪"得名的原因是"冉氏嘗居也";"染溪"得名的原因是"可以染也";"愚溪"得名的原因有三個,"予以愚觸罪古有愚公谷名莫能定"。其實前兩個命名都是鋪墊,作者要說的是溪水的真名前人就有兩種提法,至今大家爭論不休,那么因愚犯罪來此安家的我,就套用古代山谷里面住著愚公因而得名的典故,把它的名字改了吧。

  2.第二段,"八愚"是愚溪、愚丘、愚泉、愚溝、愚池、愚堂、愚廳、愚島。這"八愚"有的是天然形成的(前四個),有的是人工修建的(后四個)。難道真是這些自然景觀和人造景觀本身有多愚嗎?不是,一切都因為"八愚"旁邊生活著一個"愚人",可謂第九愚,這是學習時應思考到的。

  3.第三段,作者從溪本身找到了幾個"愚"的證明,第一"不可以溉灌",第二"大舟不可以入",第三"不能興云雨"。一言以蔽之,就是"無以利世",而作者說小溪"適類于予",就是在"無以利世"--在世人看來,沒有實用的功能--這點上"適類"。

  4.第四段,寧武子"邦無道則愚",是他不愿用自己的才華成就一個無道的時代,且明哲保身的一種選擇;顏回"終日不違如愚",是他對師長表示尊重,也是他為人謙和的表現。這二人,都不是真愚。而我倘若按照寧武子的生活態度和邏輯生活,適逢"有道"的時代我應該表現為"智",不會"以愚觸罪",從這個角度看來我的愚不是"為愚"而是"真愚";倘若按照顏回的生活態度和邏輯,就不應該做"違于理,悖于事"的事情,從這個角度看來我也不是"為愚"而是"真愚"。

  此時結合三四兩段看,作者用的思路和邏輯是:溪水"無以利世--不實用--愚",我"不合于俗---不現實--愚"?山Y合第五段,我們會發現這種思路和判斷本身是不成立的,溪水雖然"無以利世",但是"善鑒萬類,清瑩秀澈,鏘鳴金石",它有它不為世人看重的美好,這象征著不合世俗的"我"也有世俗之外不為人發現的美好品格。這樣看來溪水"無以利世--不實用--愚",我"不合于俗--不現實--愚"的邏輯只是世人的邏輯,而作者的內心其實是不認可這一邏輯,更不認可這"無以利世"的"世"和"不合于俗"的"俗"的,由此看來作者所說的"邦有道"就完全是出于激憤而說的反語了,那么作者的"觸罪"恐怕也不是因"愚"犯錯而是這個時代和時俗有問題了。

  5.第五段,表現了作者的人生選擇:"不合于俗"的自己要伴著"無以利世"的溪水,守著自己的品格,"超鴻蒙,混希夷",實現某種超脫,雖然無奈"寂寥而莫我知",但并不懼怕"漱滌萬物,牢籠百態,而無所避之。"

  二、能力訓練

 。ㄒ唬┙o下列紅色字注音

  1.智者樂水( ) 2.蛟龍( )

  3.凡六穴( ) 4.塞其隘( )

  5.幽邃淺狹( ) 6.寂寥( )

  7.鏘鳴金石( ) 8.漱滌萬物( )

  9.睿而為愚( ) 10.不屑( )

  (二)解釋下列紅色字

  1.猶齦齦然( ) 2.又買居之( )

  3.適類于予( ) 4.悖于事( )

  5.善鑒萬類( ) 6.咸以愚辱( )

  7.得其尤絕者( ) 8.故凡為愚者( )

  9.然則雖辱而愚之( ) 10.于是作《八愚詩》( )

  (三)判斷下列各句的句式特點

  1.皆山水之奇者( )

  2.夫水,智者樂也( )

  3.故凡為愚者,莫我若也( )

  4.今是溪獨見辱于愚( )

  5.不可以溉灌( )

  6.寂寥而莫我知也( )

  7.名之以其能( )

  8.寧武子"邦無道則愚",智而為愚者也( )

 。ㄋ模┡袛嘞铝屑t色字的活用方式,并解釋加點字

  1.東流入于瀟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姓是溪為冉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今予家是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皆出山下平地,蓋上出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合流屈曲而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漱滌萬物,牢籠百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予得專而名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解釋多義字

  1.莫

  A.而名莫能定( ) B.溪雖莫利于世( )

  2.樂

  A.夫水,智者樂也( ) B.樂而不能去也( )

  3.違

  A.終日不違如愚( ) B.茫然而不違( )

 。┪膶W文化常識

  1.《論語·雍也》中有句子:"知者樂水,_______________。"

  2.《論語》中有的句子:"寧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_________________也。"

  3.柳宗元因永州的愚溪、愚丘、愚泉、愚溝、愚池、愚堂、愚亭、愚島,而寫成《_______________》。

  4.柳宗元,又名柳河東,柳子厚,柳柳州,柳刺史,其中"河東"是指_____________,"子厚"是指_____________,"柳州"是_________________,"刺史"是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ㄒ唬

  1.yào 2.jiāo 3.xué 4.sāi 5.suì

  6.liáo 7.qiāng 8.dí 9.ruì 10.xiè

  (二)

  1.爭辯 2.占有、擁有 3.恰好 4.違反 5.照 6.全、都 7.特別 8.所有 9.既然這樣,那么 10.因為這;在這(種情況下)

 。ㄈ

  1.定語后置 2.判斷句 3.賓語前置 4.被動句 5.省略句 6.賓語前置 7.狀語后置 8.判斷句

 。ㄋ模

  1.名詞作狀語,向東 2.名詞作動詞,命名 3.名詞作動詞,安家 4.名詞作狀語,向上 5.名詞作動詞,南流 6.名詞作動詞,包羅 7.名詞作動詞,命名

  (五)

  1.沒有人;不 2.喜愛;高興 3.提出不同意見;違反

  (六)

  1.仁者樂山 2.愚不可及 3.《八愚詩》 4.籍貫;字;做官之地;官職名

  附:學生作文

  天橋上

  黃靜秋

  家門口有一個過街天橋。每天放學,華燈初上,我總喜歡在那里駐足。聽一聽橋下奔馳的汽車的聲音,聽一聽晚風吹過的聲音,那感覺真好。站在橋上,看汽車亮著燈排成一條長龍,看遠處高樓上閃爍的霓虹燈,看那種被燈光映得看不見星星卻藍得神秘的天空,看過街天橋上步履匆匆,形形色色的人,那種氛圍,嘈雜中卻含著幽靜,讓我興奮也好,難過也罷的心情,最終歸于平靜。

  和我同樣喜歡在天橋上駐足的是一群民工。"老天,這太煞風景!"我一度這么想。他們穿著破破爛爛的衣服,左一道右一道的涂料,更將這身打扮"裝飾"得不堪入目。我總站得離他們很遠,幸好他們都還算安靜,只會靜靜地看車、看樓、看燈。"沒見過世面。哎,鄉下人!"我一度這么想。我不想過多地注意他們。只顧著維護著自己那點小小的心情。

  要不是那個晚上,也許現在的我依然如此。同樣的時間,同樣的街景,我同樣站在天橋上,離那些民工有一定距離。不過這次,我聽到他們中間有人在哼歌,是的,隨風飄到耳邊的雖然只有幾個零星的音符,但是,我聽出來了,是《鹿港小鎮》!"這里不是我的家,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我尋找那個歌者--是個男孩,比我大不了幾歲。他唱歌時眼睛一直在看著遠處的霓虹燈。我愕然了。那些每天都到天橋駐足的民工并不是像我想象的那樣,懷著好奇的心理看看大城市的街景,數數這輩子他們也沒見過的如此之多的汽車。也許他們也想在這片喧囂卻廣闊的天地中找回些什么,忘卻些什么,思考些什么。

  從此,我多多少少開始注意他們了。他們會好奇地看著那些被人抱著,扎著小辮,穿著毛衣的小狗。也許他們在想:在我的家鄉,狗是用來給人看門的,哪有這樣的打扮。他們會大口吃著米飯拌煮白菜,臉上洋溢的卻是最滿足的微笑。他們大部分的時間都是沉默,偶爾用我聽不懂的家鄉話交談一兩句;他們做得最多的還是觀看--看車,看樓,看燈。可我從他們的眼神中讀到的只有迷茫。所有的這一切都讓我感到悲傷。

  一群懷著小小夢想的人們來到北京,每天努力而盲目地工作著。他們中間有許多人也許和我一樣大,可我們卻處在兩個世界里。我屬于這個城市,這個城市也屬于我。在這個城市中,我有一個可以休息身心的家,有親人,有朋友。我可以站在這個天橋上做白日夢,暢想自己的美麗的人生,而后,可以自信地告訴自己:努力吧,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及。∥野盐罩约旱娜松约旱拿\。我不用為生計發愁,只是害怕自己不夠快樂。而他們呢?我想,在這個繁華的城市中,一定會滿懷著孤獨感吧!這個城市屬于他們嗎?不。他們屬于這個城市嗎?不。在這里,他們沒有家,站在天橋上,看著與自己格格不入的城市街景,是一種怎樣的無助!對于自己的將來,他們會想或敢想嗎?也許只是想多掙些錢寄回老家吧!對于自己,對未卜的前途,又有怎樣的一種迷惘和不知所措?他們不會考慮自己夠不夠快樂,他們只想知道家里人會不會挨餓。對于自己的人生,他們也許只能走一步算一步吧?這種"飄"的感覺真可怕。

  其實我們本一樣。出生地和家庭的不同將我們分劃為兩個世界的人。我們都在努力,奮斗,為自己,為家人,為朋友。我們太幸運了,使得我們一開始就站在比他們高出好多的層面上拼搏。上天賜給了我們幸運,同時也賦予我們更高的使命。"幸運"是要知道感恩的,我想,那就是珍惜"幸運",把握"幸運"。他們的生活也許還等待著我們去改變。每天再從天橋上走過,看著這些漂泊在外,苦苦掙扎的人們,我找不到一個可以讓自己不去奮斗的理由。

  【評語】

  小作者將切身的感受加以錘煉,用詩化的語言將之表現出來。在文中,她時時將自己和天橋上的那群人放在對比中,對那個陌生的人群,她有曾經的誤區和后來的理解,而在認識變化的過程中,她時時反省自己的思想和生活態度,在文章末尾提到的"每天再從天橋上走過,看著這些漂泊在外,苦苦掙扎的人們,我找不到一個可以讓自己不去奮斗的理由"令人感動。通過此文,她讓我們不僅看到她思想成熟的痕跡,更重要的是體會到一種深切、寬廣的人文的關懷。這在我們這個苛責的時代,在少年輕狂的年齡,是很可貴的。

《愚溪詩序》教案教案 篇7

  一、 學情分析

  我所執教的兩個班是文科普通班,學生總體上水平不高,但對于柳宗元的作品并不陌生,對《愚溪詩序》的字詞理解沒有太大問題。作為《八愚詩》的序言,本文明寫是“八愚”名稱的由來、寫作原由、暗中蘊涵的卻是柳宗元不為統治者認。遭到排擠、打擊的憤懣之情。對此,學生理解難度較大。因此,教師必須補充相關背景,引導學生反復品讀,悟出作者的心聲。

  二、教材分析

  《愚溪詩序》安排在高中語文第四冊第五單元第三課。這一單元是繼續學習中國古代散文,共有四篇文章,它們是《陳情表》《祭十二郎文》《愚溪詩序》《赤壁賦》。本單元學習的重點是欣賞古代散文,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的內容和思想傾向,在熟悉基本內容的基礎上,著重鑒賞文章的語言特色和遣詞用字的妙處。《愚溪詩序》作者柳宗元是古文運動的倡導者,繼承了屈原以來“不平則鳴”的創作傳統,強調“文者以明道”。他的這篇文章忽而寫景,忽而寫情,忽而議論,全文用自嘲的筆法憑27個愚字連綴成文,表達了孤憤抑郁的情懷,形成了寓情于景,托物起興的藝術特色。就本文而言,它既有獨特的語言特色,又有較強的思想內容。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應把重點放在指導學生學習語言特色上,進而理解作者的心聲。

  三、目標確立

  知識目標:理清文章線索,總體把握文章內容;掌握文中重點字、詞、句。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古代散文誦讀、鑒賞能力。

  德育目標:領會作者對壓抑人才的不合理社會的批判。

  重點:理解作者以“愚”自稱的深刻含意 (“愚”字是課文的題眼,抓住了“愚”,也就抓住了文章的靈魂)

  掌握夾敘夾議,寓情于景的寫作特點(為了將讀寫更好地結合,積累寫作方法)

  難點:注意作者如何正話反說的。(時代的原因,封建社會對人們思想的鉗制)

  體會文中用典的深刻含意。(典故人物歷時較久遠,用在文中是為了襯托作者)

  課文語言較淺顯,教學中以學生自讀為主,教師適當加以啟發和點撥,安排一課時。

  四、說教法

  在本文的學習上,采用“自學——互學——研討”的步驟來學習。自學是指先結合注解初讀,涉及到注解無法解決的問題再自行查閱工具書;互學是指這篇文本哪些字詞是需要重點掌握的,哪些句式是需要注意的,這些內容都可以通過交流互動來解決。解決不了的,老師要隨時點撥。研討即圍繞學生自學、互學中的發現,重點研討疑難問題,感悟文中蘊藏的思想情感,學出深度,品出意味。

  五、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請學生介紹有關柳宗元的知識,不足之處由教師補充。

  2、由學生簡介“序”的文體特點,教師補充。

  明確:序,文體一種,著作或詩文前的說明性文字。后又在宴集序、贈序等。古人宴集時,常共同賦詩,詩成后公推一人作序,是為宴集序,如我們學過的《蘭亭集序》;后雖無集會,也作文相贈,以表惜別、祝愿、勸勉之意,這就是贈序,如《送東陽馬生序》。

  (二)初讀課文

  朗讀課文,要求根據自己的理解,讀出情味。比如對于反復出現的“愚”字,要借助適當的停頓,顯出情味。在讀的同時,把重點的字詞、句式標出來以便交流。

  (三)展開互學

  通過自學,有部分知識理解了,有部分知識不太了解,互相交流,取長補短。并確定本文的重點的字詞句。

  (1)通假字 知與智,紀與記

 。2)古今異義 陽:指山之南、水之北;\:文中文指包括概括。凡:總共。

  (3)詞類活用 姓:名詞動用,取姓、取名。家:名詞動用,安家。愚:意動用法,以之為愚。

 。4)特殊句式 寂寥而莫我知也(賓語前置);余以愚觸罪,謫瀟水上(被動句);適類于予(狀語后置)。

  (四)研讀。

  1、圍繞文題中的“愚”,梳理文章脈絡。本文以“愚”字相貫通,愚字成了內容凝聚的焦瞇,體式建構的支點。

  2、研讀討論轉筆內容,參悟“愚”深層次的含義及表達感情。

  問:你認為“愚溪”真的“愚”嗎?作者真的“愚”嗎?請結合文中具體的內容研討。明確:溪不愚且很美,作者不愚且是才華橫溢。

  3、研讀類比手法,體味藝術之妙。

  問:既

  是憤激在心,為何不直接抒發出來,而是要借“愚溪”來發揮呢?

  明確:因為溪與已物我合一,溪水雖然景色秀美,但地處荒遠,“無以利世”故顯得“愚”;作者“我”雖然才華橫溢,但“不合于俗”,抱負無以施展,也是“無以利世”,同樣“愚”,以溪類比,寫溪實際上是寫作者自己。有了溪的物象寄托,自己的情志變直為曲,化枯為腴,有了無限的想象窨,有了耐人尋味的意趣,這比直言既多了哲理,更多了妙趣。這正是柳宗元山水游記的突出特色。

  4、通過研讀,暢談你的感想。

  問:對柳宗無心中的憤激,你怎樣看?結合當,說說“不合于俗“的內涵。

  這一道開放性思考題,重要培養學生學生的理性思維,正確弘揚傳統文化精神。

  明確:寧可被排擠,也不曲已逢迎,不同流合污,保持獨立人格和高尚節操,這是柳宗元,也是傳統文化熏陶下的文人共的美好的品質,應該加以弘揚。

  既要才華橫溢,又要廣有親和力,善于與時俱進,多方合作,和諧相處,唯有綜合能力高強的人,才能真正擔當大任,實現人生價值的最大化,完成濟世的美好愿望。高尚不等于高傲,獨立不是孤立,僅以悲情演繹崇高還不夠,這里有值得我們反思的地方。

  在合作互補的當今社會,不合于眾,就是自動淘汰。健全的人格比單一的才能更重。當然,合眾不是曲已,而是參與和互補共贏。

  六、總結

  1、本文體現了“序“的哪些特點?

  明確:交代寫作緣由、背景、“八愚”的來歷和作品價值。

  2、本文最鮮明的特色是什么?

  明確:以溪自比,借溪發揮、托溪言志。曲盡憤激。

  七、作業

  請學生結合以前學過的柳宗元的詩歌和散文,寫一篇《我所認識的柳宗元》。

《愚溪詩序》教案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落實文言詞匯和文言句式的教學,提高學生的文言文閱讀能力。

  2.理清文章線索,總體把握文章的思想內容。

  3.學習《愚溪詩序》記敘中議論和抒情的特點。

  教學難點 、重點

  1.本文生詞難句不少,文言現象較重,落實文言詞匯和文言句式的教學,既是讀通課文的需要,也是提高學生的文言文閱讀能力的需要。

  2.學習課文在記敘中議論和抒情的特點,把握文章的主旨,是領會文章高超的表達技巧的關鍵。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作者、課文背景及“序”的文體特征介紹 。

  二、導入   :

  1.曹雪芹的“頑石”與柳宗元的“愚溪” 。

  在《紅樓夢》中曹雪芹把女媧補天的五色石,稱為不能補蒼天的“頑石”。何謂“頑”?

  《廣韻》云:“愚也。”《韻會》云:“癡也!边@些不同側面的詮釋,正好集中體現了頑石及其幻形賈寶玉的基本性格牲:“頑愚”,“癡狂”。賈寶玉不諳封建社會的世故,不聽從封建家長的教誨,所以被稱為“頑愚”,“癡狂”。那么,柳宗元又為何稱溪流為“愚溪”呢?讓我們來認真的讀一讀這篇課文吧。

  2.誦讀課文,數一數有多少個“愚”字?

  全文共445字,共有27個“愚”字。一篇短文,竟有如此之多的“愚”字,決非偶然。

  —— “作者以一‘愚’字貫穿全文,借愚溪風景抒發自已被埋沒受侮辱、不得不愚的悲憤之情!蔽恼乱浴坝蕖弊鳛榫索,是非常清楚的。那么,作者又為何對“愚”字如此“情有獨鐘”呢?

  3.我們還可數一數,在全文中作者用“愚”字給多少個事物來命名?

  ——第1段的“愚溪”,第2段的“愚丘”“愚泉”“愚溝”“愚池”“愚堂”“愚亭” “愚島”,第4段的“愚者”。

  作者又為何以“愚”來命名這些景物,還以“愚”來稱呼自己呢?

  三、分析課文第1段:

  1.字詞理解

  灌水之陽(山南水北為陽)有溪焉

  東(方位名詞作狀語,向東)流入于瀟水

  故姓(名詞用作動詞,定姓名,命名)是溪為冉溪

  名(名詞用作動詞,命名)之以其能(功能)

  謫(貶謫)瀟水上

  得(得到,這里譯為“發現”)其尤絕(極,非常)者家(名詞用作動詞,安家)焉

  今予家(名詞用作動詞,安家)是溪

  而名(名字,名稱)莫能(能夠)定

  土之居者猶龂龂然(爭辯的樣子。龂: )

  2.文章分析

  這一段交代溪水的方位及以“愚溪” 命名的第一層原因。

 、抛髡邽槭裁窗堰@條溪水命名為“愚溪”,從本段中找出相關的語句。

  ——①“予以愚觸罪”;②“古有愚公谷”。

  四、分析課文第2段 :

  1.字詞理解

  自愚丘東北(方位名詞作狀語,向東北)行六十步

  得(得到,這里譯為“發現”)泉焉

  蓋上(方位名詞作狀語,向上)出也。

  合流屈曲而南(方位名詞作動詞,向南流動)

  嘉木異石錯置(交錯布置)

  咸以愚辱(被動,受辱)焉。

  2.文章分析

  這一段介紹丘、泉、溝、池、堂、亭、島的情況及以“愚溪” 命名的第二層原因。

  ⑴這些丘、泉、溝、池、堂、亭、島“愚”嗎?

  ——愚溪周圍的這些景色,有山丘,有流水,有泉、有溝、有池、有島,有“嘉木異石錯置,皆山水之奇者”,除了自然景觀外,還有堂、有亭等人文景觀,所謂丘壑幽深,河流蜿蜒,亭堂點綴于其間,何“愚”之有?

  ⑵然而,作者又為什么說“以予故,咸以愚辱焉”呢?

  ——點明了這里的山水本來并不“愚”,只是“以予故”,才蒙受了“愚”的冤屈。如果說文章第1段只是客觀敘述,這一段作者把“愚溪”的命名與自己的聯系起來:“予家是溪”,而又“以愚觸罪”。因此“愚溪”“以予故”而受“辱”。

  五、分析課文第3段:

  1.字詞理解

  夫水 ,智者樂也。(化用《論語·雍也》的語句。)

  今是溪獨(副詞,竟然)見辱于愚 (見……于……:被動句式)

  不可以(可以/用來)灌溉。

  多坻( ,水中露出的高地)石

  蛟龍不屑(因輕視而不肯做不愿做)

  不能興(動詞的使動用法,使……興)云雨

  無以(沒有什么用來)利(形容詞活用為使動用法,使……得利)世

  而適(恰好,剛好)類于予

  然則雖(即使)辱(被動,受辱)而愚(形容詞活用為意動,以……為愚,指稱呼……為“愚”)之

  2.文章分析

  這一段進一步揭示愚溪之所以“愚”的真實原因,即“愚溪” 命名的第三層原因。

  (1)“今是溪獨見辱于愚,何哉?”

  ——“無以利世!

 、谱髡邽槭裁锤袊@“雖辱而愚之 ,可也”?因為“適類于予!睘槭裁凑f“適類于予”?

  ——因為“無以利世”。溪之“無以利世”,在這一段里作者言之鑿鑿,而作者又為什么 “無以利世”呢?那是柳宗元說自己不能為社會作一些有益的事情,不能為世人造福。但這句話中還有話:柳宗元何嘗不想“無以利世”?只是遭排擠、被貶謫,不能實現“利世”的理想罷了。于敘述之中,包含著作者無限的悲憤與不滿。

  六、分析課文第4段:

  1.字詞理解

  寧武子“邦無道則愚”,智而為愚者也;(寧武子:春秋時衛國大夫寧俞,“武”是謚號。此句語出《論語·公冶長》

  顏子“終日不違如愚”,睿(明智,通達,看得深遠)而為愚者也。(顏子:顏回,字子洲,孔子學生。此句語出《論語·為政》)

  皆不得(能夠,可以)為真愚

  今予遭(逢,遇)有道(有道:指政治清明的時代。

  悖(違背,逆而不順。悖: )于 事,故凡為愚者,莫我若也。(否定句代詞賓語前置。莫:沒有誰,沒有哪一個。)

  夫然(這樣),則天下莫(沒有誰,沒有哪一個)能爭是溪

  予得(能夠,可以)專(形容詞活用為動詞,專有,獨有。“!焙笫÷浴爸。)而名(名詞用作動詞,命名。“名”后省略“之”。)焉。

  2.文章分析

  這一段借用古人的典故來反映作者的“愚”,這是愚溪得名的第四層原因。

 、胚@一段用了寧武子和顏回這兩個人的典故。這兩個人是“真愚”嗎?為什么?

  ——寧武子和顏回這兩個人都不是“真愚”。寧武子是聰明而裝愚,顏回是明白而裝傻,他們都是聰明人,都是“大智若愚”的“愚”。

 、颇敲矗谠约耗?

  ——“遭有道”,遇到政治清明的時代!坝械馈敝柑熳邮ッ。公元805年唐順宗永貞元年的“永貞變革”,把矛頭直指豪門貴族、藩鎮、宦官,革除弊政,打擊權奸,作了一些對人民有利的事情。結果被宦官勾結豪門貴族鎮壓了下去,唐順宗被迫讓位給太子憲宗李純。唐憲宗李純上臺后,殺了王叔文,逼死王伾,貶柳宗元于永州并終生不得量移。像唐憲 宗這樣的天子難道是圣明的嗎?很顯然,說這樣的天子是圣明的,恐怕純粹是一種諷刺!因而,所謂“違于理”“悖于事”便無一不是反話了。他的“愚”不是自怨自艾、妄自菲薄的“愚”,也不是不學無術、一事無能的“愚”,而是堅持真理、敢于抗爭的大勇如愚的“愚”。在這貌似自責的文句間,淤積著作者心中的多少憤懣不平之情。這便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下文——

  七、分析課文第5段:

  1.字詞理解

  溪雖(雖然)莫(沒有)利(形容詞活用為使動用法,使……得利)于世

  而善鑒(本指鏡子,這里名詞活用作動詞,照徹)萬類

  鏘鳴金石(像金屬和石頭一樣發出脆亮的聲音)

  予雖不合(符合,適合,迎合)于俗

  漱滌(洗漱滌蕩,引申為凈化)萬物

  牢籠(包羅)百態

  而無所(沒有什么)避之

  超鴻蒙(超越天地塵世。鴻蒙:指宇宙未形成之前的一種混沌狀態,也指自然界之氣。語出《莊子·在宥 》)

  混希夷(指與自然混同,物我不分。希夷:虛寂玄妙的境界。語出《老子》)

  寂寥而莫我知(否定句代詞賓語前置。莫:沒有誰,沒有哪一個。)也

  紀(通“記”,記載)于溪石上。

  2.文章分析

  這一段寫愚者自有愚者的樂趣,再次將愚溪與作者個人的情況相結合,說明他之所以做《八愚詩》的原因。

 、旁谶@一段中作者是怎樣描寫愚溪的,從中寄托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這段開頭的第一句說“溪雖莫利于世”,情調有點低沉。但是,緊接著筆鋒一轉,感情的色彩就完全不一樣了:溪水能鑒照萬物,清潔光亮,秀麗澄澈,鏗鏘鳴響,有金石之聲。這是一個多么恬靜、閑適、幽美、和諧的世界。“堰@樣一個世界和現實生活中的黑暗政治對比一下,哪一個齷齪,哪一個光明,不是昭然若揭了嗎?這樣一個世界難道只能是愚昧的人心喜目笑、眷戀向往,高興得不愿離去嗎?如果真是這樣,那么,那些聰明的人所留戀的到底是一種怎樣的世界呢?真是意在言外,發人深思!

 、谱髡咴谂c“愚溪”的類比中,抒發了怎樣的情感?

  ——接下來筆鋒一轉,便直抒起胸臆來了。“予雖不合于俗”,言外之意,就是說我是從人世中被排擠出來的。被排擠出來以后,雖然冷寞、孤單,卻有一支能洗滌世間萬物、包羅各種形態的筆伴隨著自己,安慰著自己。在這無違無礙的茫茫然的大自然中,返璞歸真,自得其樂,不勝似生活在那昏暗齷齪的人世嗎?清靜寂寞,是沒有誰能夠了解我的,這并不 是在宣揚與世無爭的出世思想,而仍然是在抒發內心深處的憤世嫉俗的不平之情!

 、恰队尴娦颉吠ㄆ褪且粋“愚”字。從“予以愚觸罪”,到“以愚辭歌愚溪”,充分表達了一個遭受重重打擊的正直的士大夫的憤世嫉俗的之情,同時,對封建社會的黑暗統治,也進行了有力的控訴。

  八、誦讀課文,漫談對課文的思想內容和寫作藝術等方面的感受。

  ——文章清新秀麗,前兩段基本上是記敘,在記敘中抒發感情,后三段則主要是議論,在議論中發表感慨。語言簡潔生動,結構嚴謹妥帖,不愧為傳世的名篇。

  ——本文在記敘愚溪八景時,善于攝景,巧于布局,八景的位置和距離都交代得清清楚楚,具有很強的立體感。讀者仿佛跟作者自瀟水入溪,溯流二三里,上岸,登小丘,東北行六十步,見六孔泉水,隨泉沿溝向南,見一大池,到池東入一堂,出堂又到堂南亭子上,回頭西望池中秀麗的小島。除寫景外,還敘述了作者如何被貶瀟水上,又如何遷家于此,如何在愚溪安家棲息,也議論了愚溪的定名問題。在這樣短的篇幅中,把議論、敘事、寫景三者有機的結合起來,議論清晰,敘事井然。

  ——《愚溪詩序》側重于抒情,文章以“愚”為線索,把自己的“愚”與溪水的“愚”融為一體。明明是風景極佳的地方,由于“予家是溪”,便不能不把“愚”字強加在溪水的頭上;明明是“嘉木異石錯置,皆山水之奇者”,因為我的緣故也不能不把“愚”字強加在丘、泉、溝、池、堂、亭、島的頭上。這樣作者把自己的“愚”和溪、丘、泉、溝、池、堂、亭、島的“愚”融為一體。從丘、泉、溝、池、堂、亭、島的受“愚”的稱號的屈辱,自然可以聯想到作者受到的屈辱。丘、泉、溝、池、堂、亭、島仿佛是作者苦難的知己,而奇石異木也成了作者耿直性格的象征。

  ——作者不是客觀地描摹自然風景,而是將所居山水拈出,借題發揮,立意超卓。正如《古文觀止》評點此文時所說:“通篇就一‘愚’字點次成文,借愚溪自寫照,愚溪之風景宛然,自己之行事亦宛然。前后光合照應,異趣沓來,描寫最為出色!眱H就第二段來看,僅百余字,就一連用了十二個“愚”字。其它各段,也都以“愚”字統貫。這樣,文章就具有朝著中心凝聚的向心力,結構也顯得集中緊湊。作者寫愚溪也是寫自己,溪與人打成一片,真可謂匠心獨運,匪夷所思。行文千回百折,跌宕生姿,文句駢散相間,抑揚頓挫,有一唱三嘆之妙,讀之能讓人既得到思想上的啟迪,又得到審美上的愉悅。

  ——作者托物興辭,夾敘夾議,蘊藏著深厚的寓意和強烈的個人傾向,文章不僅富于哲理,而且情文并茂,妙趣橫生。作者在對幽奇秀美的山光水色的描繪中,或隱或現地折射出本人的影子。愚溪具有“清瑩秀澈”的美景,卻被棄于凄清冷寂的荒野,無人賞游,無人涉足,甚至也無人過問,這不正是同作者一樣的遭遇嗎?欣賞愚溪的美景只有痛苦的柳宗元,同情柳宗元的也只有這落寞的愚溪,他慨嘆這樣美好的風景被遺棄在僻遠的荒野中無人賞識、受人輕蔑,正是借此傾吐自己的抱負和才能被埋沒、遭打擊的不平之鳴。作者的思想感情、生活遭遇和所描寫的自然風景交融在一起,表現了作者對這壓抑人才的不合理社會的批判。

  九、文言詞匯和文言句式例析:

  (一)古今異義

  牢籠百態(包羅,囊括。今為關住鳥獸的東西。)

  (二)通假

  紀于溪石上(通假,“紀”通“記”,記載)

  (三)詞類活用

  東流入于瀟水/自愚丘東北行六十步/蓋上出也(方位名詞作狀語)

  合流屈曲而南/今予家是溪/得其尤絕者家焉/名之以其能/予得專而名焉/故姓是溪為冉溪/溪雖莫利于世(名詞活用作動詞)

  智而為愚者也/睿而為愚者也(形容詞活用為名詞,……的人)

  邦無道則愚(形容詞活用為動詞,裝愚,裝傻)

  無以利世/不能興云雨(名詞/動詞的使動用法)

  (四)一詞多義

  1.之:

 、俟嗨栍邢/土之居者猶龂龂然/愚溪之上/愚池之東為愚堂/池之中為愚島(的,結構助詞)

 、诿云淠/故謂之染溪/故更之為愚溪/又買居之/然則雖辱而愚之/而無所避之(它,代詞)

 、劢陨剿嬲撸ńY構助詞,定語后置的標志)

  2.為:

  ①愚溪之上,買小丘,為愚丘(動詞,叫做)

 、谪撏晾凼,塞其隘,為愚池(動詞,筑成)

 、塾蕹刂畺|為愚堂(動詞,是)

 、苤嵌鵀橛拚咭/睿而為愚者也(動詞,假裝)

 、萁圆坏脼檎嬗蓿▌釉~,算是)

 、薰史矠橛拚撸▌釉~,稱作)

  3.樂:

  ①夫水,智者樂也(動詞,愛好,喜愛)

 、跇范荒苋ヒ玻▌釉~,快樂,高興)

  4.名:

 、倜云淠埽▌釉~,命名,取名)

 、诙芏ǎ~,名稱)

  5.居:

 、偃绞蠂L居也(動詞,居住)

  ②得泉焉,又買居之(動詞,積蓄,儲存)

  6.焉:

  ①灌水之陽有溪焉/得其尤絕者家焉(語氣詞)

 、谟璧脤6/咸以愚辱焉(代詞,它,它們)

  ③自愚丘東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兼詞,于之)

  7.莫:

 、俣芏/寂寥而莫我知也/則天下莫能爭是溪(代詞,在句中作主語,沒有人,沒有誰)

 、诠史矠橛拚,莫我若也/溪雖莫利于世(副詞,用在動詞性詞語前面,沒有)

  8.類:

 、贌o以利世,而適類于予(動詞,類似,好像)

 、谙m莫利于世,而善鑒萬類(名詞,種類)

  9.然:

 、偻林诱擢q龂龂然/則茫然而不違/昏然而同歸(形容詞詞尾,……的樣子)

  ②夫然,則天下莫能爭是溪/然則雖辱而愚之,可也(代詞,這樣)

  (五)特殊句式

  ①皆山水之奇者/夫水,智者樂也/寧武子“邦無道則愚”,智而為愚者也(判斷句)

  ②溪雖莫利于世(介詞結構后置)

  ③莫我若也/莫我知也(否定句代詞賓語前置)

  ④今是溪獨見辱于愚(被動句式)

 、萁裼杓遥ㄓ冢┦窍ㄊ÷跃洌

  十、課后作業 :

  完成課后作業 和隨堂練習。

《愚溪詩序》教案教案 篇9

  愚 溪 詩 序 作者:柳宗元

  文 本

  譯 文

  原 文

  文 本

  灌水的北面有一條小溪,往東流人瀟水。有人說,過去有個姓冉的住在這里,所以把這條溪水叫做冉溪。還有人說,溪水可以用來染色,用它的功能命名為染溪。我因愚犯罪,被貶到瀟水。我喜愛這條溪水,沿著它走了二三里,發現一個風景絕佳的地方,就在這里安家。古代有愚公谷,如今我把家安置在這條溪水旁,可是它的名字沒人能定下來,當地的居民還在爭論不休,看來不能不改名了,所以把它定名為愚溪。

  灌水之陽有溪焉,東流入于瀟水。或曰:冉氏嘗居也,故姓是溪為冉溪;蛟唬嚎梢匀疽,名之以其能,故謂之染溪。予以愚觸罪,謫瀟水上。愛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絕者家焉。古有愚公谷,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土之居者猶齗齗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為愚溪。

  我在愚溪上面買了個小丘,叫做愚丘。從愚丘往東北走六十步,發現一處泉水,又買下來作為積蓄,稱它為愚泉。愚泉共有六個泉眼,都在山下平地,泉水都是往上涌出的。泉水合流后彎彎曲曲向南流去,經過的地方就稱作愚溝。于是運土堆石,堵住狹窄的泉水通道,筑成了愚池。愚池的東面是愚堂,南面是愚亭。池子中央是愚島。美好的樹木和奇異的巖石參差錯落。這些都是山水中瑰麗的景色,因為我的緣故都用愚字玷污了它們。

  愚溪之上,買小丘,為愚丘。自愚丘東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買居之,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蓋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為愚溝。遂負土累石,塞其隘,為愚池。愚池之東,為愚堂。其南,為愚亭。池之中,為愚島。嘉木異石錯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愚溪詩序》 2003/02/10愚 溪 詩 序 作者:柳宗元

  文 本

  譯 文

  原 文

  文 本

  水是聰明人所喜愛的?涩F在這條溪水竟然被愚字所辱沒,這是為什么呢?因為它水道很低,不能用來灌溉。又險峻湍急,有很多淺灘和石頭,大船進不去;幽深淺狹,蛟龍又不屑于此,不能興起云和雨,對世人沒有什么好處,正像我。既然如此,即使是玷辱了它,用愚字來稱呼它,也是可以的。

  夫水,智者樂也。今是溪獨見辱于愚,何哉?蓋其流甚下,不可以灌溉;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淺狹,蛟龍不屑,不能興云雨,無以利世,而適類于予,然則雖辱而愚之,可也。

  寧武子“在國家動亂時就顯得很愚蠢”,是聰明人故意裝糊涂。顏子“從來不提與老師不同的見解,像是很愚笨”,也是明智的人而故意表現得很愚笨。他們都不是真正的愚笨。如今我在政治清明時卻做出與事理相悖的事情,所以再沒有像我這么愚蠢的人了。因此,天下人誰也不能和我爭這條溪水,我有給它命名的專利。

  寧武子“邦無道則愚”,智而為愚者也;顏子“終日不違如愚”,睿而為愚者也。皆不得為真愚。今予遭有道,而違于理,悖干事,故凡為愚者莫我若也。夫然,則天下莫能爭是溪,予得專而名焉。

  溪水雖然對世人沒有什么好處,可它卻能夠映照萬物,清秀明澈,能發出金石般的響聲,能使愚蠢的人喜笑顏開,對它眷戀愛慕不忍離去。我雖然不合世俗,也還能稍用文章來安慰自己,洗滌各種事物,囊括各樣形態,而無所避忌。我用愚笨的言辭歌唱愚溪,覺得茫茫然沒什么悖于事理的,昏昏然似乎都是一樣的歸宿,超越天地塵世,融人玄虛靜寂之中,而寂寞清靜之中沒有誰能了解我。于是作《八愚詩》,記在溪石上。

  溪雖莫利于世,而善鑒萬類,清瑩透澈,鏘鳴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樂而不能去也。予雖不合于俗,亦頗以文墨自慰,漱滌萬物,牢籠百態,而無所避之。以愚辭歌愚溪,則茫然而不違,昏然而同歸,超鴻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于是作《八愚詩》,紀于溪石上。

  《愚溪詩序》 2003/02/10

《愚溪詩序》教案教案(精選9篇) 相關內容:
  • 《傅雷家書兩則》教學設計教案(精選12篇)

    一、教學目標:1、體會書信中感情的流露和哲理的闡明。2、體會兩封信中的聯系及“堅強”的含義。3、嘗試用書信與同學、朋友、師長進行友好的交流。二、教學重點、難點:1、“堅強”的含義。2、第2封信中哲理的闡明。...

  • 《道士塔》教案教案(精選12篇)

    【教學目標】 1. 全面把握課文內容及其內在聯系。 2. 體會作者貫穿全文的悲愴蒼涼的情感。 3. 培養學生對文物保護重要性的認識。 【教學重點】 全面把握課文的內容及其內在聯系。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處于矛盾心理下悲愴蒼涼的情感。...

  • 《再別康橋》教學設計教案(精選12篇)

    教學目的:體會詩中健康美好的感情,鑒賞其意象所營造的空靈的意境和清新飄逸的風格。教學重點:鑒賞其意境美、抒情美、音韻美。教學時數:兩課時第一課時教學目的:了解徐志摩的創作與對康橋的感情教學內容與步驟:一.背誦課文,導入新課...

  • 《六國論》教學設計教案(通用15篇)

    【教學目標設計】 【教材分析】 《六國論》是高中語文第三冊第五單元課文,是高二第一篇文言文。新教材非常重視古代經典詩文的閱讀積累,全套教材編排的古代詩文作品,約占課文總數的40%,高一高二上學期文言文按時代編排,本單元為宋代散...

  • 勾踐滅吳教案(精選5篇)

    了解《國語》的體例及主要內容。理解文言實詞:知、成、恥、資、服“等的含義;了解幾個通假字:帥、政、取、有。認真誦讀課文,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學習勾踐在逆境之中不氣餒、不沉淪,刻苦自勵戰勝困難的精神與其奮斗成功的具體緣由,...

  • 《如果人類也有尾巴》教學設計教案(通用17篇)

    課題: 20 如果人類也有尾巴 教學目的 雙基: 激發想象力,培養探究事物的興趣和能力。 素質: 理清作品思路,領會作者的觀點。 德育: 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創新意識。 重點: 體會科技小品文準確生動的語言。...

  • 藥教案(精選12篇)

    一、教學目的: 1 、了解小說所反映的辛亥革命時期的中國社會。 2 、了解小說明、暗兩條線索。 3 、認識小說中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 4 、深刻認識小說主題。 二、教學重點: 小說的情節、人物和主題。...

  • 《藥》教案(精選13篇)

    一、教學目標:引導學生從情節結構、主旨等方面探究鑒賞《藥》;二、教學重點:《藥》的主題思想探討;三、教學難點:小說明暗兩條線索與小說主題的交融;四、計劃課時:兩課時五、課型:自讀課六、教學設計第一課時(指導學生閱讀小說,...

  • 邊城教案(通用16篇)

    教學設想(自讀課文,以討論、自由發言為主)1、依靠揣摩詞句,領會人物的心理和性格。2、聯系現實生活,理解小說中體現的人性之美。3、進行聯想想象,體會小說中描繪的湘西風土人情。第一課時(課前布置預習,著重了解人物的性格、心理。...

  • 高三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99小视频在线观看 | 性饥渴的农村熟妇 |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精品 | 国产精品黄色影片导航在线观看 | 亚洲日韩在线中文字幕综合 | 四色激情网 | 日本xxxx在线播放 | 最近中文字幕2019视频1 | 成人国产精品入口免费视频 | 国产馆一区二区 | 78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美女精品视频免费播放软件 | 脱美女内衣视频网站 |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麻豆 | 欧美爱爱免费视频 | 超碰77 | 在线国产精品一区 | 婷婷九九 | 婷婷在线观看网站 | 午夜视频观看 | 国产精品九九九九九九九 | 国产精品精品久久久久久潘金莲 | 女人内精69xxxxx免费软件 | 久久96国产精品久久99软件 | 亚洲精品午夜国产va久久成人 | 国产成a人 | 国产精品嫩草69影院 | 一级视频在线播放 | 成全免费高清观看 | 久久久免费看视频 |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 | 91久久国产综合久久蜜月精品 | 精品视频首页 | 国产在线青青草 | 欧美亚洲国产片在线播放 | 亚洲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 | 青青草一区二区 | 欧美日韩在线观看视频网站 | 丰满风流护士长BDA片 | 亚洲日本欧美综合在线一 | 高清精品自拍亚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