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知識點總結必修1-4(人教版)
可持續發展——堅持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速度與質量效益相統一、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
3、促進經濟持續協調發展,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主要措施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
既要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又要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要把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防止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作為當前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實施穩健的財政政策和從緊的貨幣政策。
通過科技創新,降低單位產值能耗,提高資源的利用率,減少污染物排放量,實現經濟增長的速度與質量、效益相協調。
擴大國內消費需求,控制固定資產投資規模,提高出口商品和服務的國際競爭力,實現消費與投資、出口相協調。
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倡導綠色消費,加大環保力度,實現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相協調。
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促進社會和諧,實現改革、發展、穩定相協調。
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形成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基礎產業和制造業為支撐,服務業全面發展的產業格局。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
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城鄉發展要實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推進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引導農村勞動力合理有序流動;逐步提高城鎮化水平;堅持黨在農村的基本政策;減輕農民負擔,保護農民利益。
統籌區域發展。推進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鼓勵東部地區率先發展,形成東中西部互動、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新格局。
第十二課 經濟全球化與對外開放
1、經濟全球化的含義和表現
經濟全球化是指商品、勞務、技術、資金在全球范圍內流動和配置,使各國經濟日益相互依賴、相互聯系的趨勢。
經濟全球化主要表現為生產全球化、貿易全球化和資本全球化。
2、跨國公司的作用
經濟全球化是通過跨國公司實現的,跨國公司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強有力的載體。
跨國公司全球化的生產經營方式大大促進了資金、技術、人力、商品等在全球范圍內的流動,推動了國際分工水平的提高。
3、經濟全球化的影響
經濟全球化的有利影響:①經濟全球化促進了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的流動、國際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國際貿易的迅速發展。②經濟全球化為各國經濟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經濟全球化的不利影響:①經濟全球化擴大了世界各國的貧富差距。②經濟全球化導致風險全球化,加劇了全球經濟的不穩定性,威脅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安全。
4、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必須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的基本戰略
“引進來”的含義:“引進來”是指引進國外的資金、技術、人才和管理經驗等。
實施“引進來”戰略的原因: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單靠自身的力量,不足以適應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的需要,需要引進國外的資金、技術、人才和管理經驗等。
實施“引進來”戰略的措施:①繼續擴大外資利用規模,提高外資利用水平。②在利用外資的同時,要結合國內產業結構升級,更多地引進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和高素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