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實戰演練(2)
教學資源集散地。" type="#_x0000_t75" o:spid="_x0000_i1025">)
一、選擇題
1.唐代著名的文學家白居易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這一主張蘊涵的哲學道理是( )
a.正確意識根源于客觀事物
b.人的認識隨著社會發展而不斷變化
c.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
d.社會存在決定于社會意識
【解析】 本題易錯選a、d,選a錯在沒有正確理解題意,選d錯在顛倒了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詩中的“時”“事”都是客觀存在的社會現象,“文章”“歌詩”則是社會意識,c符合題意。b觀點正確,但在題中沒有體現。
【答案】 c
2.XX年上半年,網絡流行語絕大部分來自于社會公共事件。伴隨著網民推動事件發展進程的力量的壯大,相關部門在面對網民質疑時,反應速度與應對水準均在提高,網民的關注點因而很快轉移到下一個突發事件上,這使得一些網絡熱詞在網民的印象里“還沒怎么流行就過去了”。這體現的哲理是( )
a.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有促進作用
b.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c.社會意識的變化決定社會存在的變化
d.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和最終目的
【答案】 b
3.萬寶路的金字招牌每年可以給萬寶路企業帶來30億美元的收入,其牌子的價值已達200億美元。它塑造的馬和西部牛仔的品牌個性,始終如一地表現自由、奔放、原野、帥勁。這種形象使商品具有了某種強烈的精神性內容,讓消費者相信抽“萬寶路”時能獲得一種特殊的東西。由此可見( )
a.意識來源于人們的生活體驗
b.意識對事物的反映是一種間接反映
c.價值觀對人們的行為具有導向作用
d.社會存在的變化,必然引起社會意識的同步變化
【解析】 該題易誤選a、b、d。a與題意無關;意識包括感覺和抽象思維,只有抽象思維才是對客觀事物的間接反映,b錯誤;由于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因而,社會存在的變化,不一定會引起社會意識的同步變化,d錯誤。
【答案】 c
4.生肖合婚是以測算雙方的“八字”(即出生的年月日時)來決定是否適合結婚,這一觀念對大多數中國人都產生過或深或淺的影響,這是一種落后的封建迷信思想。現在已經進入了21世紀,但這種思想卻依然存在。這說明( )
a.社會存在對社會意識具有決定作用
b.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的反作用
c.時代變化對公眾意識的影響很有限
d.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
【答案】 d
5.“適應新形勢,完成新任務,實現新發展”,要求我們必須深化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全黨工作,把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擺在突出位置。這是因為( )
a.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的反作用
b.任何社會意識都是現時社會存在的反映
c.社會意識對社會發展起促進作用
d.先進的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發展具有巨大的促進作用
【解析】 本題是一道最佳型選擇題。b、c的說法錯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科學理論、先進的社會意識,所以a與d相比,d更符合題意。
【答案】 d
XX年5月31日上午,山東省政府機構改革動員大會在濟南召開。會議的主要任務是,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地方政府機構改革的重大決策,對省政府機構改革工作進行動員部署。回答6~7題。
6.進行政府機構改革,是因為( )
a.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