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三政治一輪復習超強精品學案――生產
5.勞動合同制度(1)勞動合同是指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發生勞動關系并確立雙方權利義務的協議。
(2)訂立勞動合同必須遵守平等自愿的原則,協商一致原則和不得違反法律,法規的原則。實行勞動合同制度,是發展我國社會主市場經濟勢在必行的選擇。實行勞動合同制可促進勞動力資源的合理配置;可以增強勞動者的競爭意識,促進勞動者自身素質的提高;有利于調動勞動者的勞動積極性和創造性;是維護勞動者權利義務、體現勞動者主人翁地位的法律保障。
6.社會保障制度
(1)社會保障制度是由國家依據一定的法律和法規,為保證社會成員的基本生活權利而提供救助和補貼的一種制度。(2)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包括社會保險、社會救濟、社會福利和社會優撫等內容。
(3)我國建立社會保障制度必須堅持基本的原則;a、既要有利于生產,又要有利于保障基本生活;b、權利與義務相統一;c、建立新型社會保障制度,是企業深化改革,充分發揮市場作用的必要條件;d、是增強企業活力的客觀要求;e、是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實現社會安定的根本性措施。
【要點透析】
要點一:農業——發展現代農業,鞏固農業基礎地位。
1.為什么要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1)市場經濟不是萬能的,存在著缺陷和弱點。農業生產受自然條件影響很大。因此,發展農業不能單純依靠市場調節。推進現代農業建設,是國家對農業發展進行宏觀調控的表現。(2)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糧食是基礎的基礎。推進現代農業建設,是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鞏固農業基礎地位,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核心大事。(3)推進現代農業建設,是轉變農業經濟增長方式、增加農民收入的要求。(4)推進現代農業建設,有利于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產業支撐。
2.如何推進現代農業建設,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1)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統籌城鄉發展的方略,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穩定、完善和強化各項支農政策。(2)加強對農民的培訓,提高農民的素質。加快農業科技進步,加強農業設施建設,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加快農業標準化,轉變農業增長方式,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3)調整農業生產結構。穩定發展糧食生產,實施優質糧食產業工程,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優化農業生產布局,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促進農產品加工轉化增值,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4) 加強農村現代流通體系建設。(5)加快發展循環農業。
要點二:農民——增加收入。
1.從政府角度談如何增加農民收入
(1)“多予”:要增加對農業和農村的投入,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擴大退耕還林規模,直接增加農民收入。(2)“少取”:要積極推進農村稅費改革,切實減輕農民負擔。(3)“放活”:積極調整農村經濟結構,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加快戶籍制度改革,拓寬農民就業渠道;實施科教興農戰略,幫助農民脫貧致富;深化農產品流通體制改革,特別是搞好糧食流通體制改革,拓農產品銷售渠道。
2.從農民自身角度談如何增加收入
(1)轉變觀念,克服小農意識,樹立市場經濟觀念,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2)調整產品結構,以市場為導向,發揮區域比較優勢,調整農產品結構。(3)依靠科技,采用先進技術,提高農產品質量,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產品競爭力。(4)加工增值,發展農產品深加工,實現轉化增值。(5)積極開拓國際國內市場,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6)轉變農業增長方式,走集約型道路,實行規模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