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屆高三政治文化傳承與創新
21.(•寧夏文綜,38)閱讀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圓明園是我國古代園林和建筑藝術的杰出代表,1860年被英法聯軍大肆搶劫后焚毀,現在是我國重要的文化遺址。20世紀80年代以來,關于圓明園遺址保護和重建方案的爭論充分展開,目前主要有原址整體復建、原址部分復建、遺址附近復建、異地重建等觀點。
(1)你贊成上述哪種觀點?請從文化教育功能和文化傳承的角度闡述你的理由。
(2)選擇方案的過程也就是權衡利弊的過程。簡述其中所體現的利與弊的辯證關系。
(3)假如讓你制定方案,首先應抓什么環節?在這個環節你主要應做哪些工作?
答案 (1)文化具有教育塑造人的功能,可以幫助人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增強人的精神力量。通過遺址或通過遺址與復建部分的對比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可以增強人們的憂患意識,提醒人們勿忘國恥,激勵人們不甘屈辱,弘揚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以圓明園為代表的中國古代園林和建筑藝術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獨特地位,通過復建或重建,推陳出新,可以使我國古代的園林建筑藝術得以傳承和發展。(注:考生贊成任何一種觀點,只要答案中包含上述要點,或者其他合理內容,均可給分)
(2)利與弊是對立統一的關系。每個方案都既有利又有弊,兩者既相互區別又相互依存;利與弊作為矛盾的雙方,有主次方面之分,其主要方面決定著事物的性質,只有利大于弊的方案才是合理的。不同的方案之間也存在利與弊的比較,我們在不同方案的選擇中同樣需要進行利弊矛盾分析,作出趨利避害的正確選擇。
(3)調查研究。查找和核實有關圓明園的原始資料,通過座談會、互聯網等渠道聽取意見、征詢建議,了解有關文化遺址保護的法律、法規,走訪有關專家和技術人員等。(要求至少寫出兩項。若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均可得分)
解析 該題屬綜合型材料分析題,問題涉及文化、哲學兩部分知識,答題時明確考查知識的范圍和要求,然后逐一作答。第(1)問不論贊成哪一觀點,在運用知識闡釋理由時要緊緊圍繞所提出的觀點進行。第(2)問承接第(1)問,表達出所選方案的利與弊,運用哲學矛盾的主次方面的相關知識分析各種方案的利弊關系,作出趨利避害的正確選擇。第(3)問為探究類問題,首先是調查研究,采取多種途徑和方式把方案制定得更科學、更務實。
22.(•廣東單科,37)看漫畫,運用《文化生活》的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注:本題漫畫根據羅琪的《取之不盡》改編。
(1)這幅漫畫反映了什么文化現象?如何看待這種現象?
(2)結合漫畫,分析應該如何正確對待中國傳統文化?
答案 (1)漫畫反映了社會上有些人熱衷于對中國古典名著進行影視翻拍的文化現象。中國古典名著蘊涵取之不盡的思想源泉,用影視翻拍的方式對待中國古典名著,對它的普及有一定的作用。但是,漫畫更主要的是提醒人們不應僅僅從中國古典名著中獲取創作的源泉,對待中國古典名著應有正確的態度。
(2)中國古典名著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是:①“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對于傳統文化中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積極向上的內容,應該繼續保持和發揚;對于傳統文化中不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東西,必須加以改造和剔除。影視翻拍中國古典名著不應該“全盤照搬”和“斷章取義”。②對待中國傳統文化,應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