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
當0°≤α<90°時,cos α為正值,w為正值,稱為力對物體做正功,或稱為力對物體做功。
當α=90°時, cos α=0,w=0,力對物體做零功,即力對物體不做功。
當90°<α≤180°時,cos α為負值,w為負值,稱為力對物體做負功,或說物體克服這個力做功。
(2)與學生一起先討論功的物理意義,然后再說明正功、負功的物理意義。
①提出功是描述什么的物理量這個問題與學生討論。結合圖1,使學生注意到力作用滑塊并持續使滑塊在力的方向上運動,發生了一段位移,引導學生認識其特征是力在空間位移上逐漸累積的作用過程。
然后就此提出:這個累積作用過程到底累積什么?舉如下兩個事例啟發學生思考:
a.一輛手推車上裝有很多貨物,搬運工推車要用很大的力。向前推一段距離就要休息一會兒,然后有了力氣再推車走。
b.如果要你將重物從一樓向六樓上搬,搬運過程中會有什么感覺?
首先使學生意識到上述兩個過程都是人用力對物體做功的過程,都要消耗體能。就此指出做功過程是能量轉化過程,做功越多,能量轉化得越多,因而功是能量轉化的量度。能量是標量,相應功也是標量。板書如下:
功是描述力在空間位移上累積作用的物理量。功是能量轉化的量度,功是標量。
②在上述對功的意義認識的基礎上,討論正功和負功的意義,得出如下認識并板書:
正功的意義是:力對物體做功向物體提供能量,即受力物體獲得了能量。
負功的意義是:物體克服外力做功,向外輸出能量(以消耗自身的能量為代價),即負功表示物體失去了能量。
4.例題講解或討論
例1.課本第一冊(必修)p.110上的[例題]是功的計算公式的應用示范。分析過程中應使學生明確:推力f對箱子所做的功,實際上就是推力f的水平分力 f cos α對箱子所做的功,而推力f的豎直分力f sin α與位移s的方向是垂直的,對箱子不做功。
例2.如圖3所示,abcd為畫在水平地面上的正方形,其邊長為a,p為靜止于a點的物體。用水平力f沿直線ab拉物體緩慢滑動到b點停下,然后仍用水平力f沿直線bc拉物體滑動到c點停下,接下來仍用水平力f沿直線cd拉物體滑動到d點停下,最后仍用水平力f沿直線da拉物體滑動到a點停下。若后三段運動中物體也是緩慢的,求全過程中水平力f對物體所做的功是多少?
此例題先讓學生做,然后找出一個所得結果是w=0的學生發言,此時會有學生反對,并能說出w=4fa才是正確結果。讓后者講其思路和做法,然后總結,使學生明確在每一段位移a中,力f都與a同方向,做功為fa,四個過程加起來就是4fa。強調:功的概念中的位移是在這個力的方向上的位移,而不能簡單地與物體運動的位移畫等號。要結合物理過程做具體分析。
例3.如圖4所示,f1和f2是作用在物體p上的兩個水平恒力,大小分別為:f1=3n,f2=4n,在這兩個力共同作用下,使物體p由靜止開始沿水平面移動5m距離的過程中,它們對物體各做多少功?它們對物體做功的代數和是多少?f1、f2的合力對p做多少功?
此例題要解決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強化功的計算公式的正確應用,糾正學生中出現的錯誤,即不注意力與位移方向的分析,直接用3n乘5m、4n乘5m這種低級錯誤,引導學生注意在題目沒有給出位移方向時,應該根據動力學和運動學知識作出符合實際的判斷;二是通過例題得到的結果,使學生知道一個物體所受合力對物體所做的功。等于各個力對物體所做的功的代數和,并從合力功與分力功所遵從的運算法則,深化功是標量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