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磁感應現象教學設計方案
電磁感應現象--方案教學目的:
1、知道磁通量的定義,知道磁通量的國際單位,知道公式 的適用條件,會用公式計算.
2、啟發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從中分析歸納通過磁場產生電流的條件.
3、通過實驗的觀察和分析,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感應電流的產生條件
教學難點:正確理解感應電流的產生條件.
教學儀器:電池組,電鍵,導線,大磁針,矩形線圈,碲形磁鐵,條形磁鐵,原副線圈,演示用電流表等.
教學過程:
一、教學引入:
在磁可否生電這個問題上,英國物理學家法拉第堅信,電與磁決不孤立,有著密切的聯系.為此,他做了許多實驗,把導線放在各種磁場中想得到電流需要一定的條件,他以堅韌不拔的意志歷時XX年,終于找到了這個條件,從而開辟了物理學又一嶄新天地.
電磁感應現象:
二、教學內容
1、磁通量( )
復習:磁感應強度的概念
引入:教師:我們知道,磁場的強弱(即磁感應強度)可以用磁感線的疏密來表示.如果一個面積為
的面垂直一個磁感應強度為 的勻強磁場放置,則穿過這個面的磁感線的條數就是確定的.我們把 與 的乘積叫做穿過這個面的磁通量.(1)定義:面積為 ,垂直勻強磁場 放置,則 與 乘積,叫做穿過這個面的磁通量,用φ表示.
。2)公式:
(3)單位:韋伯(wb) 1wb=1t·m2
磁通量就是表示穿過這個面的磁感線條數.
注意強調:
①只要知道勻強磁場的磁感應強度 和所討論面的面積 ,在面與磁場方向垂直的條件下 (不垂直可將面積做垂直磁場方向上的投影.)磁通量是表示穿過討論面的磁感線條數的多少.在今后的應用中往往根據穿過面的凈磁感線條數的多少定性判斷穿過該面的磁通量的大小.如果用公式 來計算磁通量,但是只適合于勻強磁場.②磁通量是標量,但是有正負之分,磁感線穿過某一個平面,要注意是從哪一面穿入,哪一面穿出.
2、電磁感應現象:
內容引入:奧斯特實驗架起了一座連通電和磁的橋梁,此后人們對電能生磁已深信不疑,但磁能否生電呢?
在磁可否生電這個問題上,英國物理學家法拉第堅信,電與磁決不孤立,有著密切的聯系.為此,他做了許多實驗,把導線放在各種磁場中想得到電流需要一定的條件,他以堅韌不拔的意志歷時XX年,終于找到了這個條件,從而開辟了物理學又一嶄新天地.
3、實驗演示
實驗1:學生實驗——導體在磁場中切割磁力線的運動
觀察現象:ab做切割磁感線運動,可見電流表指針偏轉.
學生得到初步結論:當閉合回路中的部分導體做切割磁感線的運動時,電路中有了電流.
現象分析:如圖1導體不切割磁力線時,電路中沒有電流;而切割磁力線時閉合電路中有電流.回憶磁通量定義
(師生討論)對閉合回路而言,所處磁場 未變,僅因為ab的運動使回路在磁場中部分面積 變了,使穿過回路的磁通變化,故回路中產生了電流.設問:那么在其它情況下磁通變化是否也會產生感應電流呢?
實驗2:演示實驗——條形磁鐵插入線圈
觀察提問:
a、條形磁鐵插入或取出時,可見電流表的指針偏轉.
b、磁鐵與線圈相對靜止時,可見電流表指針不偏轉.
現象分析:(師生討論)對線圈回路,當線圈與磁鐵有沿軸線的相對運動時,所處磁場 因磁鐵的遠離和靠近而變化,而 未變,故穿過線圈的磁通變化,產生感應電流,而當磁鐵不動時,線圈處 , 不變,故無感應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