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索中感受科學
“這個實驗該怎樣去做呢?”
“和您剛才做的類似,只不過不用鉤碼拉橡皮條,而是用彈簧秤。”第一組的黃欣毫不猶豫。
“有什么好處嗎?”
按照慣例該輪到后面同學了,“這樣可以更準確地讀出力的大小。”
“好,請坐!”老師同意這兩位同學的說法,如何驗證四邊形oabc是不是平行四邊形呢?
張林回答說:“還是像您做的一樣,把a、b、c連接起來。”
“這樣就可以了嗎?”老師的質疑使同學們臉上露出了疑惑的神情。“注意我們現在并不知道四邊形oabc是不是平行四邊形,而是要去驗證它。”
幾秒鐘的沉默后,物理課代表張岳終于打破僵局:“以分力做一個平行四邊形,再比較合力和它的對角線……”看來他也不是有十足的把握。
“然后呢?”老師用鼓勵和期待的目光注視著張岳。
張岳顯然有了信心,大聲說:“再比較合力與這個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是否重合。”
“如果重合呢?”老師繼續引導。
“如果重合,說明合力與分力滿足平行四邊形關系;如果不重合,則說明它們不滿足。”
“好,請坐,張岳說得對。”老師點點頭,并總結說:“首先確定兩個分力的大小和方向,然后確定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再以兩個分力為鄰邊做出平行四邊形,看合力是否與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重合,如果重合平行四邊形得以驗證。”
分組實驗正式開始,結果證實前面的猜想是正確的。
兩人一組,老師邊巡視邊指導,并提出注意事項:橡皮條應與細繩、木板固定牢;細繩要長些……
大多數同學的實驗是成功的,通過自薦和評比,選出最佳的展示給全班同學。
最后,老師給同學們半分鐘的時間,總結一下這節課的收獲,還是課代表搶先發言:“兩個力合成不能像兩個數字那樣簡單相加,而是要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同學們都紛紛點頭,對力的合成有了較深刻的認識。
六、問題的深入和外延
(大屏幕顯示)思考題:(1)合力是否一定比分力大?(2)三個力求合力應該怎么辦?(同學們又“陷入”了新一輪的探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