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
二、復習舊知
師:想想看,小說中的環境包括什么?各有什么作用?
明確:環境包括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社會環境主要交代作品的時代背景;自然環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動的時間、地點、景物,用以烘托氣氛,表現人物感情等。
三、賞析探究
㈠幾處環境描寫
小說中的環境描寫是貫穿于文本的始終的,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序幕部分的環境描寫。
⒈提問:作者首先給我們展現的是舊歷年底的魯鎮,請同學們找一找,魯鎮的年節氣氛如何?
明確:年節氣氛——沉悶壓抑 (板書)
開頭的祝福景象:小說在開頭就渲染了魯鎮年終祝福的熱鬧忙碌的氣氛:晚云的閃光、爆竹的鈍響、幽微的火藥和人們忙碌的景象。調動了讀者的視覺、聽覺和嗅覺,寫得層次分明,具體形象,使人如見其景,如聞其聲。課文中用“沉重”的晚云,“陰暗”的天色,“將魯鎮亂成一團糟”等語句透露出作者對這種氣氛的反感和貶抑。
⊙學生可能回答出:渲染氣氛、交代背景、烘托人物、推動情節、揭示主題……,師可結合《林黛玉進賈府》加以補充。
⊙學生四人一組交流,歸納要點,理出答案,思考完后請上臺板書,每一要點的字數在5字以內。(抓住自然景物的描寫分析)
⒉提問:魯鎮的祭祀風俗和世態風情如何?請注意第一自然段中的三句話,思考其中有什么隱含的意思?
明確:舊歷的年底畢竟最像年底
因為他所罵的還是康有為
我便一個人剩在書房里
明確:辛亥革命之后按理應實行新歷,但魯鎮依然如故,并沒什么大變,舊歷的風俗習慣依舊,“畢竟、最”兩個副詞表現了作者極度的失望之情;康有為較之辛亥革命來說已是舊黨了,如果四叔知道還有孫中山,那他不知要罵成什么樣子,可見四叔的保守落后,閉目塞聽與孤陋寡聞;一個“剩”字將作者與環境的格格不入鮮明而又準確的表達了出來。從另一個側面也反映了故鄉魯鎮的守舊落后,封建思想、封建迷信統治著大眾,顯得陳腐、平庸。
小結:序幕的環境描寫交代了時代背景,即辛亥革命后的中國農村禮教觀念依舊,封建迷信思想依然統治著人們的精神世界,同時也向我們揭示了祥林嫂悲劇的社會根源,預示了祥林嫂悲劇的必然性。
⒊序幕部分除了對魯鎮大環境的渲染外,還有一段對四叔書房的詳盡描寫,常言道:文如其人,字如其人,屋如其人,那么我們能不能通過分析對四叔書房的描寫來看四叔是怎樣的一個人呢?
陳摶“壽”:封建迷信;
朱子格言、理學著作:封建禮教;
頑固守舊,不學無術的封建衛道士.
⑴為什么要交代魯四老爺是一個講理學的老監生?
[明確]理學又稱道學,是宋明以后士大夫所講的封建倫理的學問;講理學的,即信奉理學的,也就是道學家。道學家們堅決反對婦女再嫁,他們認為“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監生是國子監生員的簡稱”。凡入國子監肄業的,叫“監生”。在清朝只存空名,不施教育,可以用錢捐得監生資格。小說開頭即點明魯四老爺信奉理學,就為下文寫他歧視祥林嫂作了提示。監生之上加一老字,說明這一資格已成歷史陳述,與魯四老爺書房的陳設相配合,寫出他如何熱衷功名,也就寫出了他與一切改革必然格格不入。
⑵如何理解小說對魯四老爺書房陳設的描寫?
[明確]對書房的布置,是依照“我”的觀察,有順序而又有重點地寫的。因為房里被雪“映得較光明”,因為是“朱拓的”,又是‘壽’字,所以能夠“極分明的顯出”,所以它才首先被“我”看到,接著按順序看過去,就自然地看到了壽字兩邊的對聯。陳摶是五代時人,擅長詩賦,因科舉不中,在武當山和華山修道,傳說他活了八百歲。書房里掛陳摶的“壽”字,說明魯四老爺希望長命百歲。一副對聯,是宋代理學家所宣揚的自我修養的標準與方法,“事理通達心氣和平”是下聯(上聯應為“品節祥明德性堅定”),意思是:通曉一切事物的道理,就能心氣和平。魯四老爺的實際行動,如大罵新黨康有為,大罵祥林嫂是謬種,與那半副對聯所標榜的“心氣和平”正好形成鮮明的對比,從而對魯四老爺作了有力的嘲諷。把一邊的對聯寫成“已經脫落,松松的卷和放在長桌上”,一則便于突出“事理通達心氣和平”這半聯,一則和下面的“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樣,表現了書房的凌亂和書房主人的懶散。 ⊙抓關鍵詞,聯系文本進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