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念劉和珍君》必修一
6、引用和含蓄:
課文引用了陶淵明《挽歌》的四句話,見課文注釋。就上下文語氣看,魯迅引用陶淵明詩句的意思是說:烈士的死能夠得到“親族、師友、愛人”的悲悼,這也就夠了。因為徒手請愿而流血是不值得的,但既然流了血,就一定會產生影響,盡管影響不一定很大,這血也就不算白流了。
有的句子委婉曲折,意思含蓄,需要認真咀嚼。
如:第一部分兩次用“只能如此而已”,曲折地表達了作者悲痛萬分的心情!翱墒俏覍嵲跓o話可說。”“我還有什么話可說呢?”“但是,我還有要說的話!笨此朴忻,其實十分真切地表達了作者此時的復雜心情。
7、比喻:
比喻,使語言形象生動,活潑新鮮。
“忘卻的救世主”比喻人們要忘記“三·一八”慘案了;用煤的形成比喻徒手請愿作用不大,等等。
8、用詞準確精當:
“我向來是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推測中國人的!薄爸袊恕狈褐杆械闹袊恕!跋騺怼薄安粦劇薄白顗摹钡仍~語,表明作者對自己的觀點的執著和自信。
“我將深味這非人間的濃黑的悲涼……”用“濃黑”形容“悲涼”,把較為抽象的感受形象化,同時,自然使人想到這“悲涼”是由社會的濃重的黑暗產生的。表現的感情深沉而強烈。
9、學生背誦警句及使用修辭手法的句子。
三、講解本文熔“敘述、抒情、議論”于一爐的表達方式
魯迅先生在這篇文章里,對烈士的生平、死難的情況,用概括的敘述作交代;對烈士精神的贊揚和對殺人者罪行的譴責,用抒情手法;對慘案的意義及請愿的作用,則議論的十分深刻。文章第一~第五部分,以敘述、抒情為主;第六、七部分以議論、抒情為主。
以第五部分為例:
首先敘述了劉和珍請愿而遭到慘殺的經過,痛斥了敵人的滔天罪行,抒發了對烈士的崇敬、贊揚之情;爾后用反語諷刺,抒發了對敵人的無比憤怒的感情;最后又用議論抨擊了反動派的兇殘。敘述、抒情、議論三者交錯進行,熔于一爐,而又以愛憎分明的感情為線索貫穿全文,這樣寫來,條理清楚,感情真摯,議論有據,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和戰斗性。
第七部分,有記敘,有議論,有抒情,三者融合在一起,語言精練,內容豐富,有極強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