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五樣
★“中國心理咨詢第一人”為何停開心理門診:“三八”節前夕,我如愿以償地走進享有“中國心理咨詢第一人”之美譽的畢淑敏的家中。……畢淑敏再一次為自己選擇“放下”,就是在去年從心理診所退回書齋,不再懸壺濟世醫治世人心靈的創傷。“痛苦,當我明明知道有那么多的人在等待我治療而我又分身乏術無法盡快滿足他們的需求時,我感受到的不僅僅是痛苦,簡直就是絕望。XX年底,我的助手告訴我:3月份預約的病人到現在還沒有排到,他們經常會打電話到診所來詢問‘為什么這么慢?是不是有人走后門插進來了?’做心理治療純粹是一種手工勞動,一天八小時門診,就是一小時看一位,再加上登記分析整理筆記等工作,我一天也只能接待七個人。”通過閱讀畢淑敏的小說、散文從而產生對她的信任的讀者卻很多很多,他們以及他們的親朋在發現自己有這樣或者那樣的心理問題的時候,自然會想到來北京尋求畢淑敏的幫助。面對越滾越大的雪球,畢淑敏在搭進了所有的工作時間和精力的同時,不禁感慨自己連精衛都不如,“精衛銜石填海雖然勢單力薄,但是從原則上講總是有些作用的——海還是會小一點的。而等待我的人卻在成倍地增長……”與其如此這般的螞蟻啃骨頭,不如凝神靜氣潛心寫作,把自己人生的體驗、思想的精華訴諸筆端,捧出佳作以饗讀者。心動不如行動,畢淑敏停掉了心理診所的工作。“我的一本書大概賣二十來塊錢,也就相當于一頓菜錢,大家買來看看有所感有所得,就是一件好事。看我的心理門診一小時就要花上百塊錢,而我也只能針對一個人。這樣看來,還是寫書給大家看比較好!”(人們常說“舍得”,有“舍”才會有“得”,而能夠“放下”則需要一定的勇氣和胸懷。)
★發表在昆侖山黑板上的處女作:畢淑敏曾認為,能當女兵是百里挑一的福氣。1969年畢淑敏應征入伍,坐了7天火車,15天汽車來了x藏阿里高原騎兵部隊當衛生員。一個年紀輕輕的少女,被命運無可選擇地拋到了昆侖山。畢淑敏從靈魂到身體都受到了極大震動。畢淑敏到阿里后,有一件恒久的功課,就是——看山。她用眼光觸摸著每一座山的脊背和頭顱,痛感大山的永恒和人類的軟弱。還沒聽說什么人到了x藏能不受震撼地原湯原汁地攜帶著自己和舊有觀念返回城市。這塊地球上最高的土地把一種對于宇宙和人自身的思考,用冰雪和缺氧的形式,強硬地灌輸給每一個抵達它的海拔的頭腦。在這里,死亡像一把利刃撫摸著年輕的頭顱,
7—9
活著倒是一種幸運,甚至為自己仍然活著深感愧疚。有一次,她和一位老軍醫用擔架抬著一個因患肝癌搶救無效而病故的牧羊人,一步一步爬上人跡絕蹤的山項,在那里把尸身剖開,引來禿鷲,實施土法的tz。在這次行動中畢淑敏幾乎死去。面對蒼涼曠遠的高原,俯沖而下乜視的鷹眼,散亂高山之顛的病態臟器和牧羊人顏面表皮層永恒的笑容,畢淑敏明白了什么叫生命,有一種驚心動魄的摧毀與重建的力量。畢淑敏用粉筆在黑板上寫了一首小詩,被偶爾上山又疾速下山的軍報記者抄了去,發表在報上。那個時代鉛字有一種神秘的味道,但畢淑敏卻不以為然。因為這不是自己主動的投稿,她從來沒有承認這首詩是她的處女作。(經歷是一筆永遠不會貶值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