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去來兮辭》教案
四、分類歸納文言知識
1.本文出現了五個疑問代詞,請找出來,分析它們的詞義。
明確:田園將蕪胡不歸(田園快要荒蕪了,為什么不回去呢?)
奚惆悵而獨悲(為什么還愁苦獨自悲傷呢?)
復駕言兮焉求(我還乘車出去干什么呢?)
曷不委心任去留(何不隨心任意地生活呢?)
胡為乎遑遑欲何之(為什么那樣遑遑終日,想到哪里去呢?)
2.“之、以、兮、而、來”五個文言虛詞用法歸納。
學生在文中找出例句,分析。
明確:兮:語氣詞,相當于現代漢語的“啊”或“呀”,如“歸去來兮”“大風起兮云飛揚”。
來:虛詞,無義,如“歸去來兮”;有時為句尾語氣詞,相當于“咧”。如《孟子•離婁上》:“盍歸乎來!”
3.本文活用的詞語有哪些?請找出來加以解釋。
明確:眄庭柯以怡顏(使面容現出愉快的神色)
樂琴書以消憂(名詞動用,撫琴,讀書)
或棹孤舟(船槳,這里用作動詞,劃)
善萬物之得時(用作動詞,認為好,羨慕)
4.判斷下面三句話的句式特征。
a.寓形宇內復幾時?
b.將有事于西疇。
c.復駕言兮焉求?
明確:a.省略句,“宇”前省略介詞“于”;b.介賓結構后置;c.賓語前置句。疑問句中代詞作賓語前置。
5.課后思考練習第三題有4個實詞,歸納其一詞多義,力求在動態的語境中辨析詞義。
學生思考回答,教師訂正。
明確:
六、課堂小結
本文語言樸素,音節諧美,猶如天籟,呈現出一種天然真色之美,純真可親,同學們都不禁陶醉其中。我們應感謝陶淵明,是他用性靈,用良知為中國士大夫在精神世界里建成一座堅不可摧的堡壘,為我們營造了平淡自然的藝術境地。讓我們永遠記住他,作為古代文人心靈中的一片凈土,作為時代塵囂中用尊嚴扛起的一面旗幟。
七、布置作業
1.課文第二段寫陶淵明乘船回家,請想象站在船頭的陶淵明是個怎樣的形象?他當時的心理活動又是怎樣的呢?就此寫一個片斷。
2.溫馨的家庭是陶淵明歸隱的保證,一個家庭中少不了女主人的支持,請從陶淵明的描寫中推測他妻子的形象,并寫一段文字描述她。
3.假如陶淵明生活在改革開放、人盡其才的當代社會,他除了吟詩作賦、躬耕農田外,最適合參與哪一項經濟活動?
參考答案:
1.示例:飄蕩前行的一葉扁舟上,站著從彭澤棄官歸家的詩人陶淵明。駘蕩的江風吹得他衣袂飄拂,儼然仙人一般——籠中的鳥兒此時終于重返自然了。他的快樂又有誰能體會呢?人生至美是心靈的自由與悠然,在那個并不富足的田園里,他欣然開懷,灑脫自在。其實,田園處處可尋,千載難覓的是那快樂而滿足的心境。
●備課資料
1.陶淵明與菊
《歸去來兮辭》有“三徑就荒,松菊猶存”句,此句的意思是庭園中的小路已經荒蕪,卻喜舊日栽下的松菊猶在,陶淵明為何對菊情有獨鐘呢?
陶淵明是最喜歡菊的詩人。他歸田后,家里“秋菊盈園”(《九日閑居》),常對菊而坐,采菊東籬。詩人在《和郭主簿二首》之二道出了愛菊的原因:“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巖列。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杰。”詩人筆下的菊像松一樣傲霜而立,又像春花一樣美麗多姿,在嚴霜的打擊下,菊開得既芳香又有光彩。正是菊的獨特的“貞秀”品質令詩人贊賞不已。菊是詩人的自喻,菊象征著詩人孤高傲世、超塵絕俗的個性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