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種起源
一八六○年六月“英國科學協會”在牛津召開會議。(略)韋勃甫司(牛津的主教)的演說很吸引人,演說中充滿了對達爾文的冷嘲熱諷,博得了與會者的陣陣掌聲。他預見到赫胥黎將要起來反駁他,因此他在結束演說時向赫胥黎提出了一個問題:赫胥黎教授是否認為他是通過他的祖父或者通過他的祖母而來自猿猴呢?這個問題引起了哄堂大笑,赫胥黎接受了挑戰,他很鎮靜地指出了這位主教在發言中所犯的許多自然史方面的重大錯誤,然后對這位主教最后提出的一個諷刺性的問題作了如下的駁斥:“一個人沒有任何理由因為他的祖先是一個猿猴而感到羞恥,使我感到非常羞恥的倒是這樣一個人,他浮躁而又饒舌,他不滿足于他在自己的活動范圍內所取得的令人懷疑的成功,而要插手于他一竅不通的科學問題,結果只能是以自己的夸夸其談而把這些問題弄得模糊不清,并且用一些娓娓動聽的但卻離題很遠的議論,以及巧妙地利用宗教上的偏見而使聽眾的注意力離開爭論中的真正焦點……”(第十三章)
在達爾文以前,人們把動物結構的基礎看做是體現在動物身上那些屬于創世主的或者用“大自然”(大寫)這個詞所表示的某一整體的那些思想或計劃。而達爾文則把有機物的各種形態看做是一連串事件結果的歷史形成物。人們以前看到的只是某種器官形成的目的,而達爾文卻解釋了為什么形成了器官,為什么最復雜、最合理的適應性器官不受創世主的任何干預就形成了。(第十四章)
許多作者,特別是宗教界的作者認為,人跟動物截然不同的特征是信仰上帝,因此他們認為,似乎任何人都有宗教信仰。達爾文認為,過去許多人種沒有上帝的概念,甚至在他們的語言中也沒有表達這一概念的詞。他認為,宗教是在人類發展較晚的階段中才產生的,而對在其他種族中普遍流傳的對神的信仰,他解釋為輕信,因為有了這種輕信,所以人們舉出他們自己根據經驗所熟悉的動機而發出的動作與動植物、無生命物和自然力中的動作和現象進行類比,由于對后者的動作和現象的原因人們無法解釋,所以這些原因都歸之為一種肉眼看不見的物體,就像狗看見篷子因風而飄動,它可能想象是某個活的東西使篷子在飄動,因而它開始狂吠起來一樣。(第十五章《人類的起源》一書問世)
那么,研究的主要結果究竟是些什么呢?
首先是一個無可爭論的結論:人類起源于某種低等生物,人類和其他哺乳動物的祖先是共同的,人類各種族也是有其共同起源的。與此同時,還創立了人類最可信的假設的系譜,并提出了論據,證明大大優越于動物智能的人類智能和動物智能之間,只是在程度上,而不是在性質上有區別,并且人類精神方面的感情,是由動物在某種程度上具有的那種共同的本能和同情心發展而來的。最后,就人類種族問題,提出一個假設:種族的起源,應歸功于達爾文在動物界各綱中有根有據、深入研究過的性選擇作用。
然而,達爾文也說過錯話,他說人類起源于低等動物的理論與承認人類在質上的獨特性是互不相容的。解決人類起源問題的途徑,應該是把研究者對人種在動物世界中的根源的研究,引向對人類與獨立于動物之外的原因的理解上。在《勞動在從猿到人轉變過程中的作用》一書中,恩格斯指出這樣一個飛躍,這樣一個質的轉折階段,在這個階段中,各個個體相互關系中的生物學規律性,通過人類的祖先從簡單使用和收集自然產品,過渡到生產勞動工具和借助社會勞動改造自然的途徑,被社會規律所替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