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教案全套2
“愁眠” 新解:
1、“愁眠”指愁眠山,又名孤山,“江楓漁火對愁眠”,意思是江村橋、楓橋、漁火,對著愁眠山。
2、漁家既然掌燈,那“眠”字就無從解釋了。
師:(讀中提示):在自己解讀到基礎上,同桌交流,寫出新的解讀;前后交流,師生交流,寫出新的解讀。
關于“烏啼”
新解:烏啼指烏啼橋,“月落烏啼”,意思是月亮向烏啼橋方向落下去了。
根據:
1.烏鴉的習性,在日落之后黎明之前是不啼叫的。
2.寒山寺西三百米處,有一座烏啼橋。
3.據寒山寺住持說,烏啼橋建于隋大業七年,毀于清同治年間。
反駁:1.烏鴉夜啼的情況不是絕對沒有,受到驚擾,也會飛叫。
①樂府中有《烏夜啼》。
②樂府琴曲歌辭有《烏夜啼引》。
③唐教坊及后來的南北曲都有《烏夜啼》曲。
④曹操《短歌行》有“月明星稀,烏鵲南飛”句。
2.住持之說,無文獻史料可證。烏啼橋的命名當在《楓橋夜泊》膾炙人口之后。
旁證:梁祝故事流傳后,出現多處祝英臺讀書處、梁山伯墓、梁山伯廟。
3.橋的位置較低,不可能使人產生月亮從那個方向落下去的印象。
關于“愁眠”
新解:
1.“愁眠”指愁眠山,又名孤山,“江楓漁火對愁眠”,意思是江村橋、楓橋、漁火,對著愁眠山。
2.漁家既然掌燈,那“眠”字就無從解釋了。
反駁 1.把“愁眠”解釋為一座山,全詩意境就破壞無余,索然無味了。
這首詩的抒情主體是“愁眠”的“我”,有“我”,月落、烏啼、霜天、江楓、漁火、鐘聲才有活力,才染上了主觀感情的色彩,生出一種動人的意境。
3.沒有文獻資料可以證實那座山在唐朝就叫“愁眠山”!俺蠲呱健币部赡苁沁@首詩出名之后附會命名的。
4.“愁眠山”既已著名,不可能再起一個“又名”,“孤山”很可能是原名,“愁眠山”是后來的附會。
5.漁家掌燈和旅客在客船上睡下并無矛盾。
師:共同點:對詩歌意境的理解,生活的常識
不同點:資料引證、旁證的方法、生活經驗的不足、探究的功夫作的不夠
師:有時候我們常常對傳統的觀念抱有懷疑精神,而看到“新解”二字,反而迷信起來了,人家已經對傳統解釋提出過置疑,有過了探究,一定是對的了。但是我們從這首詩的解讀來看,“新解”雖然看起來有根有據,可是他的思考方式就是有問題的,這兩條“新解”都犯了“地名附會”的錯誤,使詩的意境全失,興味索然,犧牲了詩的藝術價值,是文學研究不可取的方法。所以我們可以從新解中得出新的教訓:對于“新解”也要敢于懷疑,并堅持用正確的思考方法去辨別真偽,這時我們更加需要有獨立思考的精神。
師:我們既然具備了懷疑精神也有了知識的儲備,為什么還是不如別人研究的那么深刻呢?
生:我們還沒有足夠的時間去探究,找資料和研究的功夫作的還不夠。
師:好,我們不妨再留一條問題,給大家課后作獨立思考。
江楓”
新解:“江”指江村橋,“楓”指楓橋。
反駁:
1、即使有兩座橋,這樣不符合習慣的簡稱也不會出現。
2、使用這樣的簡稱也不符合形象和意境的要求。
3、題目是“楓橋夜泊”不是“江村橋楓橋夜泊”。
師:現在我們來總結一下,今天的內容,你認為怎樣學習,才會使自己的思想有所創新呢?獨立思考是方式,創新是目標。
生:1、有懷疑精神2、廣泛閱讀3、善于懷疑4、敢于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