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 . 長沙》教案
(2)《沁園春 雪》
本文為毛澤東的代表作,文章感物詠志,借景抒情,抒寫了中國無產階級以天下為己任的英雄氣概,表現了詩人的博大胸懷。上闋寫景,萬里河山盡收眼底,描畫出一幅壯闊雄奇的銀裝世界。移情于物,繪色狀形,化靜為動,于寫景中洋溢出蓬勃向上的生機。下闋詠史,數代帝王調至筆端。詩人以唯物史觀評判歷史人物的功過,七句詩如江河直下,一瀉千里!熬阃印比址炙亓鳎鱿挛,熱情地贊揚只有“今朝”勇于打碎舊世界的無產階級才是“風流人物”,激蕩著強烈的時代精神。全詩立意精當,構思嚴謹,筆力遒勁,氣蓋千古,堪稱詞中“瑰寶”。
二、障礙突破之策略二:組合法
1.意象
古人常把詩人內在的思想感情統稱之為“意”,把外在的題材統稱之為“象”。換而言之,意象是融入了詩人主觀情意的客觀物象,或是借助客觀物象表現出來的主觀情意。物象是客觀的,不以人的存在而存在,也不因人的善惡而發生變化。但物象一旦進入詩人的構思,就帶上了詩人的主觀色彩。這時,它要受到兩方面的加工:一方面,經過詩人審美經驗的淘洗與篩選,以符合詩人美學理想和美學趣味;另一方面,又經過詩人思想感情的化合與點染,滲入詩人的人格和情趣,經過這兩方面的加工的物象進入詩中就是意象。
語言是意象的物質外殼。在詩人的構思過程中,意象浮現于詩人的腦海里,由模糊漸趨明晰,由飄忽而定型,同時借助辭藻固定下來。而讀者在欣賞詩歌的時候,則運用自己的藝術聯想和想象,把這些辭藻還原為一個個囊庀螅寤崾說乃枷敫星欏t詿醋骱托郎凸討校竊搴鴕庀,一表覠ㄥP餐8鶴漚渙魎枷敫星櫚娜撾瘛r虼慫擔允枰庀蟮姆治鍪墻舛烈黃髕返耐黃瓶凇?/span>
如何分析詩歌的意象呢?
詩詞用最凝練的語言塑造形象,表達感情和思想。把握意象,可以從釋句入手,釋句則應從理解字面意思入手,抓住富有表現力、含有豐富意蘊的關鍵詞、句來分析,盡量做到抽象的詩句、詞句能夠闡釋,含蓄的句子能夠解釋。在理解和感悟的基礎上,把握意象,還應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憑著聯想和想象,補充字面所沒有或作者有意省略的細節,揣摩語句的言外之意。
2.組合法
依據上面的分析,組合法即將詩詞中描繪景物或形象的詞語和含義豐富的動詞摘出來,參照作者的經歷或寫作背景,進行聯想、想象的再組合,進而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組合的過程也就是讀者的一種再創造的過程。
說明:這種方法較適合于分析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類的詩詞。
3.舉例
[例1]《沁園春 長沙》
第一步:了解詩歌創作背景及作者經歷。
這首詞作于1925年,正值北伐戰爭開始的前一年。當時中國革命運動正蓬勃發展,五卅運動和省港大罷工相繼爆發。湖南、廣西等地的農民運動日益高漲。毛澤東直接領導了湖南的農民運動。同時國共兩黨的統一戰線已確立,國民革命政府已在廣州正式成立。這年深秋,毛澤東在廣州主持農民運動講習所,在長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寫下這首詞。
毛澤東青少年時代曾在長沙度過長期的專修學業的生活,以后奔走革命,也曾數度往返于此。毛澤東對長沙具有深厚而親切的政治感情和生活感情,特別是近郊一帶的風景區,不僅山川之美,古來共談,而且由于一群以毛澤東為首的革命青年的登臨吟賞,使它在革命史上煥發出新的時代光輝,更加給人深刻的印象。這首詞就是以這樣的一個典型環境為背景,書寫舊地重游、撫今追昔的激情壯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