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空中樓閣 備課
——試析《我的空中樓閣》映襯手法運用
一、以山映襯小屋的玲瓏美
文章一起筆便繪出:“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點。”作者堪稱是一位丹青高手,先著筆于小屋的依托背景:山多么像美人的一葉柳眉,那么柔和清新.那么嫵媚可人。于是綴上了一座小屋—“我的小屋玲瓏地立于山脊一個柔和的角度上”。猶如琴弦上躍出的一個動聽的音符,廣袤的海面上微風皺起的波韻,作家視聽互應。色聲交感,動靜結合地描繪出了小屋的玲瓏之美。
二、以樹映襯小屋的飄逸美
作者從不同的層面。不同的視角,不同的方位。借樹寫屋。托樹言情。寫樹的姿勢——“清健或挺拔。苗條或婀娜”;寫樹的動態——“輕輕搖動著”;寫樹的高大——“細而密的枝葉伸展在小屋的上面”。從而用以樹襯托出小屋的“靜”“小巧”和“別致”。同時又通過表現“美妙的綠”,“美而濃的樹陰”,襯出小屋“含蓄而有風度”.也揭示出了樹點綴小屋的美妙境界。接著作者由近觀改為遠觀。采用了仰視的角度:林海綠叢中的小屋只露出一些線條,一角屋檐,一排屋瓦。那小屋“若隱若現”,撲朔迷離.似鳥飛蝶舞,“凌空而起,姿態翩然”“輕靈而自由”。這個畫面。想象奇瑰.色彩神秘,小屋似飄逸于眼前,“空中樓閣”令人神往。
三、以花映襯小屋的色彩美
作者以多彩的畫筆繪出“有紅,有白,有絢爛”的花.異彩紛呈,讓人目不暇接,卻又不讓人覺得雜亂。這里的主色調為藍綠色,藍色讓人心曠神怡,綠色讓人感到生機勃勃。作者以帶彩的畫筆,著色的文字涂繪小屋,恰似向我們展開一幅幅畫卷,極大地增強了視覺美感,給人以無盡的審美享受。
四、以光映襯小屋的朦朧美
作者以優美灑脫的柔情筆調,用新奇瑰麗的比喻,描繪了破曉或入暮時的光線變化及其獨特的感受,表現出小屋虛無縹緲,如夢似幻的朦朧之美。破曉時,山中只有“一片微光,一片柔靜”,“小屋在山的懷抱中,猶如在花蕊中一般”,隨著光線逐漸加強,“花蕊綻開了一些,好像層山后退了一些。”小屋形態逐漸明晰。作者將光線微茫時的那種情韻,表現得惟妙惟肖。夜幕降臨,作者又把光線喻為“花瓣微微收攏”,自然之光消失了,這時“山下亮起燦爛的萬家燈光,山上閃出疏落的燈光”。作者把樓閣置于如煙似霧的夜色籠罩之下,充分烘托了小屋的“空中”神秘氣氛,平添了一種朦朧的色彩。
五、以路映襯小屋的人情美
“我”的小屋雖是“空中樓閣”,卻又絕非與外界隔絕的世外桃源。你看那“開放性的院子”里,“左顧有山外青山,右盼有綠野阡陌”。“我出外,小屋是我快樂的起點;我歸來,小屋是我幸福的終點。往返于快樂與幸福之間”,山路成了“幸福的階梯”和“空中走廊”。在這條小路上,我們看到了小屋的主人對那種喧囂渾濁、紙醉金迷的社會現實的厭棄,對超然物外的“獨立的,安靜的,,生活的向往。在作者筆下.這條小路已不是純客觀的自然之景,而是充滿了生活美、人情美的象征體,它與人生的幸福之路相互交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