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守恒定律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主要通過實驗來探討化學反應過程中反應物總質量與生成物總質量之間的關系,開始了從生成何種物質向生成多少物質方面的過渡,引導學生從量的方面去研究化學反應的客觀規律,為化學方程式書寫和計算的教學做好理論準備。學生在實驗探究基礎上歸納出質量守恒定律,這是本節的重點,運用化學反應的實質解釋和分析質量守恒定律,從微觀角度認識在一切化學反應中,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原子的數目沒有增減,從而實現本節難點的突破。
二、教學目標
(一)教學目標的確定必須科學、簡明,切合教材要求、切準學生實際,切實突出重點,體現全面性、綜合性和發展性。為此,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學生通過實驗測定知道質量守恒定律;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理解質量守恒定律的原因。初步培養應用實驗方法來定量研究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直觀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空間思維和抽象思維能力。
2、過程與方法:體會由感性到理性,由個別到一般的認識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善于質疑的精神和嚴謹的科學態度。
(二)教學重點、難點及疑點
1、重點:理解質量守恒定律的涵義。
2、難點:質量守恒的原因及其應用。
3、疑點:聯系實際,在應用中加深理解,如“蠟燭燃燒后完全消失;鎂條燃燒質量增加”,以上反應符合質量守恒定律嗎?
[教學設想]
1、教師演示實驗;學生分組實驗(學生實驗分為二大組,每一大組分四小組,每一大組做不同實驗)。通過不同的實驗得出同樣的結論,讓學生知道由個別到一般的認識方法。同時也體驗質量守恒的存在。
2、借肋多媒體教學,通過 Flash動畫模擬化學變化中分子化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的運動, 從微觀角度人性化地設計出化學反應的過程,從而把抽象的理論知識直觀化,讓學生更容易接受,豐富學生的想象力。
[實驗準備] 托盤天平、錐型瓶、燒杯、小試管、酒精燈;白磷、氫氧化鈉溶液、硫酸銅溶液、鐵釘。
[教學媒體] 多媒體, 實物投影儀。
[課時安排] 1課時
三、教學流程
這節課,我按“設置問題、創設情境——重視實驗、體驗探究——動畫摸擬、突破難點——聯系實踐、學以致用——整合應用、反饋糾錯”五個環節組織教學。
附:教學流程圖
課題
提問
實驗
演示實驗
學生實驗
分析討論
實驗結果
質量守
恒定律
結束
學生信息反饋
課堂練習
激發學生興趣,
啟發思維
利用動畫解釋質量守恒的原因
四、教學過程
依照教材的安排和特點,知識線索為:質量守恒定律的涵義→質量守恒定律的原因→質量守恒定律的應用。重點抓好以下幾個環節:
(一)設置問題創設情境
問題引入:什么是化學反應?化學反應的本質特征是什么?那么在化學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總和是否發生變化呢?可能發生哪些變化?
學生分組討論提出猜想: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的關系。
設計意圖:通過聯系學生熟悉的問題情境,以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學生的自然興趣是得高學生的內部動力。
(二)重視實驗體驗探究
[質量守恒定律的概念]這一部分內容是本節的重點,教師演示實驗(白磷在空氣中燃燒前后質量的測定)得出反應物的總質量等于生成物的總質量,這一結論是否具有普遍規律呢?學生通過做分組實驗(鐵與硫酸銅反應、氫氧化鈉溶液與硫酸銅反應前后質量的測定)得出了同樣的結論,從而由學生總結出質量守恒定律。
設計意圖:授課與實驗同步教學,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實驗,體驗自己探究知識的樂趣;更加注重實驗的操作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縮短探知的時間,降低學習的難度,同時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化學實驗的作用,因而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創造性。
(三)動畫摸擬突破難點
[質量守恒定律原因]設問:為什么在發生化學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相等呢?通過播放多媒體Flash動畫,摸擬在氧化汞受熱分解、磷與氧氣燃燒、鐵與硫酸銅反應中分子、原子的微觀變化。學生小組討論,進一步探究質量守恒的本質。結論:原子的種類、數目、質量都沒有改變。
設計意圖:Flash動畫摸擬實驗達到了一目了然的效果,對學生獲得更真切的理解起著重要作用,讓學生更加形象、生動、深刻地去認識質量守恒定律的實質。從而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和分析能力。
(四)聯系實踐學以致用
[質量實恒定律的應用]這一部分是本節的一個難點,教師設計一些符合生活常識性的問題,問題的設計用“學生摘蘋果”做比喻,要讓學生“摘著蘋果”,而且是跳起來“摘著的”。學生也可以提出一些有疑問的化學現象,大家共同討論,使學生真正會用質量守恒定律解釋化學反應現象,以此培養學生善于質疑的精神和嚴謹的科學態度。
(五)整合應用反饋糾錯
[反饋練習]:實物投影出示(略)
設計意圖:通過隨堂檢測,及時評價,讓不同的學生都能嘗試獲取成功的愉悅。讓學生從基礎知識到能力提高把所學知識一步步的提高,達到舉一反三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