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西周的興亡》教案(精選3篇)
《夏、商、西周的興亡》教案 篇1
【學習目標】
1.掌握“世襲制”“公天下”“家天下”“牧野之戰”等歷史概念。
2.掌握夏啟、夏桀、商湯、盤庚、商紂、周文王、周武王等歷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動。
3.掌握夏、商、西周更替的基本史實和西周統治者為鞏固統治實行的分封制的簡況,為進一步了解我國夏、商、西周奴隸制經濟、文化的發展奠定基礎。
【學習重點】1.我國歷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朝。2.西周的分封制。
3.夏、商、周的更替。
【學習難點】分封制。
【學習導航】
你知道我國最早的國家是怎樣建立起來的嗎?請同學們認真閱讀課文第20頁“夏朝的興衰”一目的內容,回答:
模仿上面的知識結構圖示法,請同學們認真閱讀課文21-23頁“商湯滅夏和武王伐紂”子目的內容,找出子目包含的知識點,并列出其知識結構:
【共同探究】(不依附,不從眾,讓思考成為習慣)
1.你一定看過電視連續劇《封神榜》!劇中的哪吒和二郎神都是神通廣大的英雄,他們幫助周武王打敗了商紂王。你認為歷武王伐紂是正義的還是非正義的?說說你的理由.
2.思考一下西周統治者怎樣才能把被征服的廣大地區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目的)對被分封的諸侯采用什么辦法控制?(方法)分封制實行的結果如何?(作用)
【歸納整理】 填表:夏、商、西周的更替
朝代 建立時間 滅亡時間 都城 開國君主 亡國之君
夏
商
西周
【當堂檢測、反饋矯正】
1.下列內容中,標志著我國世襲制代替禪讓制的是( )
A.禹傳位給伯益 B.禹傳子家天下 C.舜傳位給禹 D.啟打敗有扈氏
2.商朝被后世稱為殷朝,下列事件中,與此有關的是( )
A.商湯伐夏 B.牧野之戰 C.盤庚遷都 D.武王伐紂
3.常言道:“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當年姜尚等待的賢明君主是( )
A.黃帝 B.夏啟 C.商湯 D.周文王
4.“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闭f明這句話正確的歷史事件是( )
A.國人* B.世襲制代替禪讓制 C.實行分封制 D. 盤庚遷都
5.暴君亡國,明君興政。參照這一標準,下列四人中,與其他三人明顯不同的一位是( ) A.商湯 B.商紂 C.周文王 D.周武王
6.禪讓制的依據是( ) A. 財產 B. 武力 C. 德才 D. 門第
7.說夏朝是我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其主要原因是( )
A. 產生了奴隸主和奴隸兩個階級 B. 國家機構初具規模,成為階級壓迫的工具
C. 國王居住在寬大、宏偉的宮殿里 D. 國王暴虐無道,統治黑暗
8.下列事件中,距今4000年左右的是( )
A. 商湯滅夏 B. 武王伐紂 C.世襲制代替禪讓制 D 盤庚遷殷
9.在西周時期,既賦予諸侯相關權利,又要求諸侯履行相關義務的制度是( )
A 郡縣制 B 分封制 C 禮樂制 D 中央集權制
課堂反思:(寫下你在這課中的收獲和困惑)
《夏、商、西周的興亡》教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1.了解夏、商、西周更替的基本史實;了解西周分封制。
2.通過分析商湯滅夏、武王伐紂等歷史事件及商紂王的暴政等,培養學生觀察歷史進程,理清歷史發展線索的能力,辨證地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能力。
3.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認識到:我國是世界上最早進入奴隸制社會的國家之一,是文明古國。重用賢人,拒絕暴政是國家興亡的關鍵。
二、重難點分析
1.重點:了解夏朝的建立和西周的分封制。
2.難點:理解西周分封制。
【設計理由】夏朝是我國歷史上建立的第一個國家,這也是我國歷史上一次生產關系的重大變革,我國是世界上最早進入奴隸制社會的國家之一,是世界文明古國;分封制是西周的重要制度,起到展開疆拓土,鞏固統治的作用。
初一學生剛剛接觸歷史,抽象思維欠缺,分析、理解能力遠遠不夠,對西周等級制度理解不到位,學習起來會有一定的難度。
三、教學策略
1.歷史故事法。初一的學生感性認知能力強,愛聽故事、愛講故事,可以先布置學生收集資料,在課上進行交流;學生對《封神榜》中的人物比較感興趣,可以選擇性的插入人物故事,增加本課的趣味,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
2.表格學習法。本課的知識點多又比較瑣碎,但內容淺顯,可用表格進行歸納,引導學生動腦,動手,動口,幫助學生進行梳理,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3.引入歷史典籍,培養學生歷史素養。
【設計理由】對于初中一學生來說,歷史知識的儲備一是來源于成語故事,二是來源于電影、電視,對歷史學科的學習方法還一無所知,歷史素養有待于逐步培養,所以對于“商紂王”這個歷史人物,引入了歷史典籍。教學設計應該結合學生的認知實際和心理特點,將學生的思維引入初中學生所能感悟到的教學情境中去,激活學生的潛智潛能。
四、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同學們,小時候你都讀過《三字經》嗎?它是一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優秀兒童啟蒙讀物,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其獨特的思想價值和文化魅力為世人所公認,被歷代中國人奉為經典并不斷流傳。我選取了《三字經》部分內容,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同學們,《三字經》內容涵蓋了歷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間傳說,所謂“熟讀《三字經》,可知千古事”。剛才的內容,涵蓋了中國歷史的哪一階段?
生:夏、商、周時期。
師:對,周朝分為西周和東周兩部分。夏、商、西周是我國奴隸社會時期,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夏商西周的興亡”。
【設計理由】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通過朗朗上口的《三字經》導入,一是可以拉近學生與歷史的距離,二是營造積極向上的教學情境,三是培養學生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環節一:夏朝的興衰
師: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禹年老時,會不會也通過禪讓的方式把國王的位置傳給德才兼備的賢人呢?請大家自學課本第一目“夏朝的興衰”,完成下列表格,并展示:
師:引導學生分《三字經》說:“夏傳子 家天下”禹死后,誰成了夏朝的國王?“禪讓制”“公天下”“世襲制”“家天下”怎么來理解?請小組探究后來回答。
生合作展示后,師進行歸納:通過禪讓挑選賢人,天下為公,與部族共同管理。世襲制就是把王位傳給兒子,兒子再傳給下一代,子子孫孫傳遞。家天下就是指帝王把國家作為一家的私產。夏朝的建立,標志著我國早期國家的產生,請大家看夏朝的疆域圖:
夏朝是如何來管理國家呢?
生:建立政府機構,管理國家,組建軍隊,打擊入侵者,制定刑法,設置監獄,鎮壓反抗的平民和奴隸。
師:“四百載,遷夏社”夏朝經歷了四百多年,夏朝最后一個國王是桀,他的暴政使他失去民心,導致最后的滅亡。“湯伐夏,國號商”從三字經中,我們知道了,夏朝之后是商朝?商朝是怎么建立的?其統治如何?“六百載,至紂亡”又是怎樣滅亡的呢?
【設計理由】指導學生通過對課文的閱讀和理解,通過表格的方式,讓學生自己總結、概括、提煉并列舉出本目的基本知識要點,明確要了解的主要知識,通過地圖給學生空間的具體記憶。教會表格學習法,為下一目“商湯滅夏和武王伐紂”的學習打下基礎。
環節二:商湯滅夏和武王伐紂
師:請大家閱讀課本第二目 “商湯滅夏和武王伐紂”,小組合作,完成下列問題:
1.自主學習,填寫下列表格:
2.商朝為什么稱為“殷朝”?
3.從剛才我們學習的夏朝歷史看,前期統治者勵精圖治,后期的統治者昏庸殘暴。商朝是不是也是這樣呢?請同學們討論。
生:閱讀課本后,討論。師引導學生展示討論結果,其他小組可以質疑,可以補充。
師:學生展示完畢后,出示商朝疆域圖
過渡:歷史的發展往往有很多巧合,每個朝代前期的統治者勵精圖治,百業俱興,社會繁榮,后期的統治者奢糜殘暴,前期像夏朝一樣,也出現了一個暴君──商紂王,同學們看過《封神演義》,誰能舉例說一說商紂王的殘暴呢?
生:酒池肉林、炮烙之刑,比干挖心,躉盆,造鹿臺等。
師:商紂王是一個暴君,《封神演義》中幾乎是一無是處,這是經過后人依照個人的喜好演繹的成分比較多。真實的商紂王是怎么樣的呢?我們來讀讀《史記·殷本記》是這樣記載的:“帝紂資辨捷疾,聞見甚敏,材力過人,手格猛獸……好酒淫樂,嬖(bì)于婦人!狈g過來就是:商紂王天資聰穎,領悟能力很強,力大無比,非常勇猛的人。這是他的優點,可是他也有缺點,就是荒淫無度。我們對歷史人物的評價要參考歷史典籍,不可片面,要客觀真實的評價。
同學們,有句歇后語叫“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知道是什么故事嗎?
生:周文王和姜太公(姜尚),并簡述這個故事。
師:周文王任用姜尚,發展生產,國力強大起來。周武王,始誅紂。周文王死后,姜太公輔佐周武王伐紂,雙方在牧野展開大戰,通過《封神演義》大家也有所了解,商紂王最后自焚于鹿臺,商朝滅亡,周朝建立,定都鎬京,史稱西周。
請同學們思考:商湯滅夏和武王伐紂為什么會取得勝利呢?
生:思考,討論后發言,初一學生分析總結能力還比較弱,歷史學科素養還有待提高,所以學生展示完畢后,老師應進行點撥,并用白板展示出來,引導學生如何分析歷史問題。
。1)夏桀、商紂統治殘暴。
(2)推翻暴君,符合民意。
(3)商湯和周文王、周武王任用賢人,發展生產,國富民強,具備了滅亡夏朝和商朝的實力。
【設計理由】通過上一目的學習,學生已經了解了表格學習法,所以基礎知識不必再花費太多的時間,而是通過“殷朝”、夏商兩朝的相同點來引導學生透過表象看歷史,通過分析比較來總結概括歷史規律的能力。歷史典籍的應用,一是培養學生的歷史素養,二是進一步引導學生反思原來影視作品中對歷史事件及人物的認識,用辯證的觀點來看待歷史問題。
環節三:西周的分封制
白板出示《周初形勢圖》
師:西周實行分封制,分封周天子的親屬、功臣等為諸侯,同學們看白板,看看周初的主要諸侯國有燕、齊、魯、宋、晉。威力無比的姜太公分封到了海岱之間、美麗富饒的齊國。
師出示《西周等級示意圖》,引導學生完成下列問題。
1.自主學習,完成下列表格:
2.西周為什么實行分封制?內容是什么?起到了什么作用?
生:展示后,老師進行點撥:西周初年的分封制,是周天子為鞏固統治而采取的一種方 式。西周實行嫡長子繼承制,諸侯國國君也只有嫡長子繼承,這樣就面臨一個問題:非嫡長子怎么辦?西周采取的辦法是嫡長子繼承王位,嫡長子之外的兒子分到各地去做諸侯,諸侯的嫡長子繼承,非嫡長子被封為卿大夫,同理,一級級分下去,直到士,士的非嫡長子就成了平民,經過層層分封,不僅鞏固了周朝的統治,而且保證了周王室的秩序不至于混亂。但是到了西周后期,周厲王暴虐無道,政局混亂,平民不滿,終于爆發了國人暴動,公元前771年,西周滅亡。
【設計理由】對于西周分封制這一教學重點,采用了“自主學習初步了解──出示示意圖形象直觀──老師講述加深理解”這一策略,由淺入深,逐步深入,幫助學生理解“分封制”,從而突破這一教學重點。
小結:師引導學生復習本節課內容,理順歷史發展的脈絡
【設計理由】把本節課的主要知識點匯總到表格中,比較直觀,一目了然,幫助學生再次理順朝代線索,鞏固知識點,強化理解和記憶。
《夏、商、西周的興亡》教案 篇3
第一范文23課件2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ㄒ唬 知識目標
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脈絡,對每個朝代的建立時間、建立者、滅亡時間、亡國者等有一個基本的認識,掌握西周分封制;
(二)能力目標
通過對夏朝奴隸制國家建立的講述,使學生認識到我國是世界上最早進入奴隸社會的國家之一,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國,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的教育。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多種形式讓學生去感悟歷史;通過制作年代尺、討論等方法,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的運用,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課堂容量。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夏、商、西周歷史的學習,認識到國家統治者的殘暴統治激起人民的反抗,最終推翻其統治,人民群眾有權利通過一定的形式和手段達到目的,樹立民族責任感和法律意識;
教學重點
夏朝的建立;西周分封制;
教學難點
通過奴隸制國家與原始社會對比,分析奴隸制度的進步性;
課時
1課時
課型
新授課
方式與方法
平等對話式教學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觀看flash動畫──“大禹治水”導入:
師:大禹因治水而威望大增, 他憑借日益增長的威望和權力,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學生回憶夏朝建立的時間及意義)
生: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建都陽城!
師:(出示幻燈片──夏朝統治范圍示意圖:指出陽城的地理位置,夏朝的統治中心,國家統治機器-修筑城堡、宮殿;建立政府機構;組建軍隊;制訂刑法;設置監獄)(出示幻燈片──說說你的想法:我國從原始社會的氏族,部落發展到奴隸制國家,是社會的進步還是倒退?)
生:(學生討論,教師歸納總結)
師:是社會的進步。因為原始社會雖然沒有貧富貴賤的差別,但那是建立在生產力發展水平極端低下的基礎之上的,人們的生活水平極低,生活質量很差,文化的發展極為緩慢。而在奴隸制國家中,奴隸主役使眾多奴隸從事生產,才使農業和手工業之間的更大規模的分工成為可能,從而為生產力水平的提高、為文化的發展繁榮創造了必要的條件。
師: 夏朝的建立,意義深遠,它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同時標志著我國奴隸社會的開始。(出示幻燈片──中國朝代歌:夏商西周繼,春秋戰國承,秦后漢新漢,三國西東晉,對峙南北朝,隋唐大一統,五代和十國,遼宋與夏金,元明清三朝,統一疆域定。)(依據朝代歌,教師向學生明確:我國奴隸社會包括夏、商、西周、春秋,從戰國開始進入漫長的封建社會)夏朝建立,中國歷史開始進入文明時代。問:同學們知道四大文明古國嗎?
生:(略)
師:令每個炎黃子孫自豪的是:1)從時間上看,中國是僅次于埃及進入文明時代的國家;2)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中歷史發展惟一沒有中斷的國家;
師:夏朝的第二代國王是誰?
生:大禹的兒子──啟(學生閱讀啟繼承王位的經過)
師:教師指導學生認識在禹執政的后期,由于私有制的出現,禪讓制已經走向終結,啟在禹的扶助下已經樹立起威望、形成了特權。啟繼承了父位,從此開始了“家天下”的歷史,這就是王位世襲制。(何謂世襲制──歷史上將這種把國王權位視為一家一族的私產,實行父死子繼或兄終弟及的制度稱世襲制。)
師:夏朝經歷了四百多年,最后一個國王是歷史上有名的暴君(指導學生看書及幻燈──想一想夏桀的殘暴統治表現有哪些?)
生:(自由討論)
師:小結:桀已經失去民心,夏朝衰落,即將滅亡。與夏朝的衰落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商族的強大,約公元前16XX年商湯滅夏。(學生閱讀課本)商朝在建立之初的3XX年左右的時間里,先后七次遷都,問:你認為商朝當時會因為什么原因而遷都?
生:(自由討論)戰亂、洪水、政局動蕩、占卜迷信、外族入侵、自然環境的惡化等。
師:商朝為何稱為殷朝?
生:商王盤庚遷都到殷。
師:下面由老師給同學們介紹這節課我們所接觸到的三個朝代名稱的由來:
夏:禹原為夏后氏部落首領;
商(殷):契是商部族的始祖,曾居于商(河南商丘),所以在滅夏以后以“商”為國名。后因為盤庚將都城遷到殷(河南安陽),所以商朝也叫殷朝);(出示幻燈片)
周:因太王居于岐山下的周原,所以武王克殷后,以“周”為國名;
師:歷史往往有驚人的相同之處,商紂王的暴政預示著這個朝代即將結束。(出示幻燈片──學生總結商紂王的暴政)
師:(出示幻燈片──武王伐紂及牧野之戰)(學生了解商朝滅亡,周朝建立)
師:商湯滅夏和武王伐紂為什么會取得勝利?
1)任用賢臣;(湯-伊尹,周武王-姜太公)
2)暴政引起民憤,商湯和周武王伐無道、除暴君深得民心;
。ㄕJ識到人心所向是商湯滅夏和武王伐紂取勝的主要原因)
(可讓學生講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的故事)
師:出示幻燈──感悟歷史──學習了商朝的歷史,對于商朝滅亡的史實,你有什么感想?如果你是商朝的一個國君,你將如何使商朝擺脫滅亡的厄運?
生:(自由發言)
師:(輕松一刻)下面老師給同學們講一個有記載的最古老的啞謎──“ 無言論廢興”:周武王繼文王最后打敗了商紂,來到殷的都城朝歌。他聽說殷有個得高望重的長者,便前往探訪。周武王問長者殷朝滅亡的原因,長者說:“大王若想知道它,就請你今天中午到這里來,我再告訴你吧。”可是到了中午,武王來到這里,這位長者卻沒有來,武王感到很奇怪。周公便說:“啊,我明白了。這個人真是位君子。∷h政而不愿非難其主;答應告訴大王而又不便明言直說。有約不守,言而無信,這就是殷朝滅亡的根本原因。”這位長者已經通過自己不來踐約的方式把答案告訴大王了。武王點頭稱是。故事講完了,同學們應該非常明白此故事的內涵。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鎬,歷史上稱為西周,為了鞏固西周的統治,西周實行分封制(出示幻燈片──分封制)
師:(閱讀教材回答問題)
1)為什么要實行分封制?(略)
2)周王對哪些人進行分封?(略)
3) 受封諸侯有哪些義務?(略)
4) 諸侯在自己的封地內是怎樣進行統治的?
金字塔式的嚴密的網絡結構;嫡長子繼承制
5) 分封制實行的結果如何?
在當時生產力水平不高的條件下,直到了拱衛王室,擴大疆域,鞏固統治等作用;但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周王室的衰落,他們乘機稱雄割據,出現了諸侯爭霸局面。
教師也可引用下列問題解決分封制:
。1)此圖是西周哪種最突出的政治制度的反映?
(2)圖中第一層和第二層分別是什么人?他們之間存在什么樣的關系?
。3)圖中最底一層是什么人?他們的處境如何?
。4)西周這種政治制度的實行,具有什么樣的意義?
師:“烽火戲諸侯”的故事同學們并不陌生,西周后期,政局混亂,爆發了國人暴動。公元前771年結束了西周的歷史。
師:(出示幻燈片──年代尺──根據幻燈片理清本課的大事)(通過此方式調動學生積極性)
1、
2、
3、
4、
5、
課外活動:假期你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假如你是河南省歷史博物館的一名解說員,當參觀者向你詢問有關夏、商、西周興亡史時,你將怎樣向他們介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