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教案模板 > 《古詩二首》教案(通用18篇)

《古詩二首》教案

發布時間:2023-07-05

《古詩二首》教案(通用18篇)

《古詩二首》教案 篇1

  本課圍繞單元主題“水”選編了《浪淘沙》和《飲湖上初晴后雨》兩首古詩。第一首是白居易的作品,詩中語言奔放,頗有氣勢,生動地再現了波濤洶涌、遼闊壯觀的大海景象,以及作者看后產生的聯想。第二首是蘇軾的作品,風格和《浪淘沙》截然不同,作者用細膩的筆觸,描寫了寧靜素雅的西湖景致。

  教學目標:

  1、能背誦并默寫過兩首古詩。

  2、理解詩意,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設計

  一、導入

  古詩是中國文化的絢麗的瑰寶。從小到大,咱們積累了很多古詩。誰能背背自己最喜歡的一首古詩。

  指名背誦(范圍廣)

  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兩首描寫“水”的古詩。

  二、檢查預習

  1、指名讀,注意字音“遂、瀲滟、宜”的讀音

  2、生字詞

  師范寫:桑   軾 

  生寫

  三、理解詩意,體會作者感情

  這是兩首寫景抒情的詩,請同學們結合課文插圖,小組交流討論詩意,作者要表達的感情

  自學

  小組交流

  匯報

  師重點指-----

  遂:于是,就;宜:適合,適宜;瀲滟:形容波光閃動的樣子

  指名說

  處理比喻句

  四、有感情地朗讀

  出示大海、西湖圖片,讓學生讀出不同的氣勢、語氣

  四、背誦

  五、默寫

  六、補充課外描寫水的古詩

  《小池》《望廬山瀑布》《春夜喜雨》等

《古詩二首》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本單元以“母親河”為主題,《古詩二首》是第三篇課文。其中王之渙的《涼州詞》描寫了戍邊士兵的還鄉情,寫得蒼涼慷慨,悲而不失其壯。雖極力渲染戍卒不得還鄉的怨情,但沒有絲毫的頹廢消沉,表現出盛唐詩人的廣闊胸懷。劉禹錫的《浪淘沙》,用浪漫主義手法,以生動形象的筆調,高度的藝術想象,極大的熱情描繪了黃河的雄偉瑰麗。

  學生分析

  學生已掌握一定的古詩學習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基礎。以黃河為主題的詩,學生已接觸過多首,教學這首詩,一方面在熟讀的基礎上,使學生整體感知古詩的內容,理解一些關鍵詞語的意思,一方面引導學生體會漢語的韻律美。

  教學設想

  根據課標“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的要求,本課的教學重點應放在反復誦讀上,在讀中體會詩的意境,理解詩人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在誦讀實踐中增加積累,發展語感,加深體驗,提升審美情趣。《涼州詞》雖然表現了邊塞將士生活的凄苦,但悲而不失其壯,要引導學生領會這一點。《浪淘沙》要引導學生體會詩人的浪漫主義風格。教師可就兩首詩讓學生提出問題,大家展開討論,交流心得。在教學中,可以畫畫,可以配樂,牽引學生走進一個詩情畫意的境界。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作者的有關資料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用自己的話說出每首古詩的意思,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3、通過反復誦讀詩歌,體味古詩的節奏、韻律和意境,體會詩人是怎樣展開豐富的想象的,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反復誦讀詩歌,理解詩歌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理解詩歌的意境,體會詩人的豐富想象。.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我們剛剛學習了有關長江的文章,同長江的熱情、奔放所不同的是黃河的凝重、悲涼。黃河奔騰不息,無私地滋潤著兩岸的土地,養育著世世代代的炎黃子孫。從古到今,歌詠黃河的詩歌很多,這節課我們要欣賞到的是王之渙的《涼州詞》。(出示古詩《涼州詞》,課件自主朗誦。)

  二、初讀古詩。

  師:這首詩的作者大家都很熟悉,他就是王之渙。你還能背誦王之渙的哪些古詩?

  師:王之渙留下來的詩很少,《全唐詩》僅存6首,但一曲《登鸛雀樓》,一首《涼州詞》,已足以使王之渙躋身于唐代一流詩人的行列。誰愿意為大家朗讀這首千古絕唱?

  三、感悟詩意

 。ㄒ唬┱w感知。

  師:古詩是我國古代文化中的一座寶庫。一首好詩,就蘊含著一種心情,一個故事,甚至是一段歷史,讓人回味無窮。請同學們自己再讀讀這首詩,你看到了什么樣的畫面,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

  (二)“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1、播放黃河課件。

  2、誰能讀出黃河洶涌咆哮,奔騰萬里的氣勢來?(指多個學生讀)

  3、你知道其他描寫黃河的詩嗎?

  過渡:放眼望去,黃河奔流著,遠遠地好像與白云相接。詩人將目光移到近處,看到的卻是另一種景象:“一片孤城萬仞山”。(出示圖片)

  4、釋“仞”:仞是什么意思?誰來念一下材料中的內容。

  5、理解:“孤城”指哪座城?(讓學生知道玉門關的大概位置。課件出示中國地圖〖標明涼州、黃河、玉門關〗,這些地方在我國荒涼的西北地區。)詩人這里為什么不用“座”而用“片”?(孤城的單薄,猶如樹葉一片)

  6、回讀詩句:那奔騰的河水似乎從天際云空直瀉而下,氣勢雄偉,意境開闊。在蒼茫遼闊的西北高原上,崇山峻嶺之中只有玉門關孤立其中,顯得十分孤獨而寂寞。請同學們再讀詩句。

  (三)“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1、這兩句詩中,哪些字詞你較難理解?

  2、怨楊柳,即埋怨。埋怨楊柳什么?(不發芽)

  3、為什么沒有必要埋怨楊柳不發芽呢?(“春風不度玉門關”!春風不到,這里就沒有春天,楊柳自然不會發芽。)

  4、為什么戰士們如此盼望楊柳發芽,春天的到來呢?(是久處荒涼,盼望充滿生機的春天;二是楊柳發芽了,春天來了,新的一年開始了,回家的希望又增加了。)

  5、過渡:回家真的有希望嗎?

  出示征戍資料:據《資治通鑒·唐紀》載,玄宗時,改府兵為募兵,兵士戍邊時間從一年延至三年、六年,終于成為久戍之役,“天寶以后,山東戍卒還者十無二、三”。

  師:這段話的大致意思懂嗎?可見,戰士們不僅僅只是埋怨楊柳不發芽,他們還埋怨什么呢?

 、俾裨钩。讀出這種埋怨的情感來――

 、谧l責和憎恨。

 、勐裨钩⒂杏脝?沒用。所以戰士們只能無可奈何地埋怨楊柳,讀――

  師:所以戰士們埋怨楊柳是怎樣一種情感?無可奈何!因此,“春風”的另一種意思即是朝廷的恩惠和關心。

  6、感悟“楊柳”的另一種含義。

  師:這首詩之所以成為千古絕唱,還有它的特別之處,那就是一語雙關。楊柳,在這里又指《折楊柳》曲子。在這荒涼的玉門關外,在這寂寞的寒冬夜里,回憶起與親人朋友的話別,無限愁思猶如大海波濤,洶涌而來。如今,只有把滿腔的愁緒和相思,寄托在凄切的羌笛上,吹奏起令人傷感的《折楊柳》曲子。請同學們再讀后兩句詩。

  (四)整體讀古詩。

  師:茫茫的戈壁,孤獨的邊塞,凄切的羌笛,無窮的痛苦。面對這樣的生存環境,詩人發出了震憾人心的呼喊――讀――“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五):兩地話親情。

  師:羌笛發出的凄切之音,常讓征夫愴然淚下。

  1、如果他是已經結婚的戰士,他有什么心里話要對妻子傾訴?如果他家有老母,他將如何對母親說?如果他已經有了孩子,他又會對孩子怎么說?請你任選一種角色,說說戰士的心里話。

  2、遠在家鄉的親人也一定在思念著長年在外的戰士。此刻,他的妻子遙望著遠方,會怎樣思念著他?年邁的母親坐在昏黃的油燈下又怎樣惦記著他?他的孩子看到別的孩子牽著父親的手,又有什么話想對爸爸說?請你任選一種或幾種角色,寫下來。

  四、結課升華――拓展延伸。

  1、連年的戰爭,長年的戍邊,毀掉了原本幸福美滿的家庭。戰爭帶給人們多少苦難啊!讓我們反對戰爭,維護和平,讓天下所有的家庭擁有幸福的生活!

  2、談起黃河,可以說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歷來為人們稱頌和贊美。古人描寫黃河的詩詞名句也有很多,請同學們搜集、整理、交流。

  第二課時

  一、導入。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它源遠流長,一瀉千里。遠遠望去,只見它蜿蜒曲折,奔流于萬山叢中。仿佛由天上流來,又仿佛流向天外。在那片廣袤無垠的大地上,地上奔涌的黃河與天空浮動的白云,使人感到宇宙的宏大與曠闊。這節課我們共同學習劉禹錫的《浪淘沙》。

  二、自主學習。

 。ㄒ唬┙涣髻Y料。

  1、介紹作者:。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洛陽(今河南洛陽市)人,中唐詩人。出仕后,其主張革新,被貶。后復用,至禮部尚書!度圃姟肪幤湓娛。其詩高亢激昂、意氣縱橫,語言剛健,筆鋒犀利。晚年與白居易酬唱頗多。所作《楊柳枝詞》、《竹枝詞》、《浪淘沙》等,都含思宛轉,語調清新,有濃郁的生活氣息。他的哲理散文也頗有新意。“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薄皷|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薄八故锹,惟吾德馨!敝两駨V為傳唱。

  2、補充介紹。

 。1)浪淘沙:唐代一種曲子的名稱。

  (2)直上銀河:傳說漢武帝派張騫(qiān)尋找黃河的源頭,經過一個多月,張騫乘筏一直到了天河,見到織女。

  (3)牽牛、織女:即牽牛星、織女星。古代神話把這兩顆星宿說成牛郎、織女,他們結成夫妻,因觸怒王母,被分隔在銀河兩岸,每年只許他們在農歷七月初七相會一次。

 。ǘ├收b詩歌,初步感知詩意。

  1、可用齊讀、男女生分讀、自由讀等方式,讓學生對詩歌內容初步掌握。

  2、感知詩歌內容。

  “九曲黃河萬里沙”,寫黃河彎彎曲曲地流經萬里,夾帶著大量泥沙!袄颂浴,波浪翻卷;“風簸”,風浪滾動。“浪淘風簸自天涯”,寫黃河波濤洶涌,來自天邊!叭缃裰鄙香y河去”,是詩人一種浪漫的想象,說黃河一直走到銀河那里去。“同到牽?椗摇,夸張地說可以到達牛郞和織女的家了。前兩句描寫黃河奔騰萬里的雄渾氣勢;后兩句運用夸張的手法描寫黃河源遠流長,仿佛是從銀河里流下來的。這首詩運用浪漫主義手法,描繪了黃河的雄偉瑰麗。

  三、合作探究。

  引導學生理解詩句意思,從而深入詩的意境,體會思想感情。

  1、請學生說出自己最喜歡的詩句,并說明理由。

  2、本詩描繪了怎樣的畫面?

  3、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你又是從哪里體會到的呢?

  4、這首詩中詩人是怎樣展開想象的?

  小結:有感情地誦讀詩歌,想象詩歌描寫的情景,進一步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四、推薦閱讀。

  劉禹錫的《陋室銘》《竹枝詞》《烏衣巷》。

  五、拓展訓練。

  1、誦詩會:把自己積累的有關黃河的詩句有感情地背給同學們聽。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贊美黃河。

  六、作業。

  背誦并默寫《古詩二首》。

  課后反思:

  古詩是我國民族文化的瑰寶,如何讓學生充分領略這道獨特而又亮麗的風景,使學生在學習古詩的過程中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并積累語言,我覺得古詩的教學還要以讀為手段。不僅是讓學生在讀中理解所學古詩的意思,體會其中的情感,更是要讓學生體會到祖國語言文字的韻律美,意境美,激發學生積極誦讀、涵詠、理解古詩的興趣。在古詩誦讀中相機滲透,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另外,由于古詩短小精悍,留下了很多想象的空間,需要學生去想象,合理地補充情節,補充畫面,豐富詩的內涵,在學習《涼州詞》時,有更多體現。

  學習古詩對于六年級學生來說,內容理解方面沒有太大的難度,但是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創新意識,是擺在我們面前的教學任務。因此,在教學中我確立了以學定教的主導思想,努力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對古詩內容的理解上,以學生的獨特體驗為主,給學生充分的思考、討論時間,力求使課堂體現一個全體學生積極學、獨立學、創造性地學的過程,使學生的語文素質得到真正的提高。每一個孩子都愿意去做發現者,以滿足自己的表現欲。理解詩意過程中,教師要尊重了解學生的個性心理體驗,不做統一的講解,特別是學習《浪淘沙》時,詩中所闡述的道理讓學生自己體會,教師相機指導,做到讓孩子有自己的收獲。教學中也有一點遺憾,在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理解詩意占用的時間偏多,導致朗讀的時間較少,入情入境的效果不夠理想。

  總評:

  1.重視誦讀。教師創設情景,引導學生采用多種方式讀,讀中感悟,讀中悟情。在學生充分誦讀中最終達到心領神會的地步。學生經歷這個熏陶感染的過程,民族文化就會最終融入到學生的血液中,為他們的生命打上鮮明的民族底色。

  2.自主合作。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放手讓學生聯系對古詩已有的認知水平,反復誦讀。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展開小組討論,相互交流。教師可以挖掘學生學習古詩的經驗,幫助學生歸納整理學詩的方法,在課堂上創設出一種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和諧互助,充滿人文氣息的合作學習氛圍,培養學生的主動意識和合作精神。

  3.課內外相結合。語文教學得法于課內,延伸于課外。如果學生在小學階段這個記憶發展的最佳時期能背誦積累一些古典詩文,對孩子一生的發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本課古詩教學中讓學生搜集一些描寫黃河的詩句,多讀,多記,重視了背誦積累,“腹有詩書氣自華”,“胸藏萬匯憑吞吐”。

《古詩二首》教案 篇3

  教學目的:1、在送別主題古詩對比中,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學會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過程:

  一、歌曲導入,激發愛好

  對于現代小學生來說,本習慣于電視和電腦這些多彩的生活中,忽然要他們來上這種對他們來說非常深奧的古詩文,他們可能會提不起愛好。因此,創設情境,奠定情感基調顯得尤為重要。歌仔戲,對于閩南的學生來說,是非常熟悉的戲種,但在他們的生活中又沒有會唱的人,何況是用在唱古詩上,一下子引起了他們的留意,并一定會對這節課產生濃厚的愛好。

  師:同學們,你們聽過用歌仔戲的曲調唱出的古詩嗎?

  生:沒有!

  師:今天,老師就唱給你們聽。(用歌仔戲的曲調唱)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師:老師唱得怎么樣?

  生:真好聽!

  師:老師剛才唱時感情怎么樣?

  生:很有感情。

  生:很深情。

  師:同學們都專心地去聽、去領會。是啊,唱這首詩時就應該布滿感情,因為這是一首……

  生:送別情。

  師:送的是誰呢?

  生:是自己的朋友。

  師:今天,我們也要來學習兩首送別朋友的詩。

  板書:《別董大》《送元二使安西》

  師: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生:(齊讀課題)

  二、巧解詩題,發現奧秘

  詩的題目,大都是點睛之筆,理解詩的題目,可以為學古詩打下基礎,因而在學習本課時,我讓學習發現這兩首詩題目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這樣既理解了題目,又為下一步學習古詩做好鋪墊。

  師:同學們自己多讀幾遍課題,想一想,這兩個課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別董大》中的“別”和《送元二使安西》中的“送”的意思是一樣的,都是“送別”的意思。

  師:腦袋轉得真快,既然是送別詩,這兩個字當然是“送別”的意思了。

  生:第一首詩是高適在送董大,第二首詩是王維在送元二。

  師:眼睛真尖,一下子就被你給找到了。那你們知道董大和元二是什么人嗎?

  生:董大是高適的好朋友,原名叫董庭蘭,是盛唐開元、天寶時期的有名琴師。

  生:我只知道元二是王維的朋友。

  師:你們的資料都是從哪來的?

  生:我從電腦上查的。

  生:我從一本雜志上找到的。

  師:對啊,我們現在獲得信息的途徑是越來越多了,大家一定要集思廣益,找到最好的答案。就像這位同學說的,在歷史上就注明了元二是王維的朋友,既于他是什么人,我們就無從知道了。

  師:還有別的意見嗎?

  生:第一首詩中沒有點明送朋友到哪,而第二首詩我們可以看出元二是要到安西去。

  師:從小小的題目中,同學們卻可以發現這么多的秘密,可見,題目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學習每一首詩包括每一篇文章時,一定要留意題目,因為它可以給你很多信息。

  三、教給方法,品味詩韻

  “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我認為古詩詞的感悟還是靠朗讀去實現,因為朗讀可以讓學生融入到古詩中去,在理解中朗讀,在朗讀中理解。朗讀,在詩的教學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師:現在,請同學們自己試著把這兩首古詩讀一讀,當然是越得越多遍越有感情越好。

  師:現在,讀三遍的舉手,讀四遍的舉手,五遍的呢?六遍的有嗎?(老師數人數)

  生:老師,我讀了七遍了。

  師:好,就你來把這兩首古詩讀一遍。

  生:讀。

  師:剛才這個同學在讀的時候,我認真地看了一遍其他同學,發現有好多同學都在跟著默讀。他們真是時間的主人,不浪費一分一秒的時間。你問我是怎么知道的,因為他們的嘴在動!觀察是很重要的!

  師:大家來評評,這個同學讀得怎么樣?

  生:他讀得不是很有感情。

  生:他讀得有點快。

  師:那綜合你們倆的意思,也就是說要讀得有感情必須……

  生:(齊聲)讀得慢。

  師:誰來向他挑戰?你真有勇氣,你來讀!

  生:讀。

  師:慢是慢下來了。但同學們有沒有發現,這倆同學有些字的字音讀不一樣了,發現了嗎?

  生:是“朝”和“舍”。

  師:你們認為應該怎樣讀才正確呢?

  生:我認為應該讀

  師:也就是說,這倆字在這里應該怎樣解釋才對呢?

  生:可能是早晨和宿舍的意思。

  師:可能?

  生:是肯定是。

  師:對,男子漢就應該果斷點。

  師:誰能更有感情地讀一讀呢?

  生:讀。

  師:這個同學真不賴,我們發現,真的想讀得有感情就應該……

  生:慢。

  師:那么像老師這樣讀是不是就有感情呢?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師故意拉長聲音)

  生:不僅沒有感情,而且聽起來很難受。

  師:對了,有感情并不是每個字都要讀得一樣慢,而是要有快有慢,就是要講到一個音韻。我們一般有四個聲調,一聲,二聲,三聲,四聲。一、二聲叫平聲,三、四聲叫仄聲。(板書)平聲時讀得又慢又長,仄聲時讀得又快又短。(板書)

  師:老師已經把這兩首詩的平仄聲都標出來了,平聲用橫,仄聲用豎。現在,誰能來讀一讀。

  生:讀。(隨著老師的手勢讀)

  師:在我這名師的指導下,效果果然是好多了。還有誰敢跟他一拼高低?這生女生真是巾國不讓須眉,來吧,我相信你會讀得比他更好的。

  生:讀。

  師:果然不出我所料,她真是讀得太好了,F在,讓我們全班同學隨著老師的手勢,一起把這兩首詩讀一遍,邊讀邊找一找,你能找到這兩首詩中哪能些相同或不相同的地方?(生齊讀)

  四、對比參讀,感悟詩情

  同是送別詩,兩詩人取象的景物是一清新,一惡劣,表現的感情是一凄涼一豪邁,我們可以通過兩個人的詩的對比,感受到他們所表達的不同的感情。

  生:這兩首詩相同的地方是前面兩句都是寫景的。

  師:那你能說一說都寫了哪些景嗎?

  生:第一首詩中有黃云、太陽、北風、雁、雪;第二首詩中有雨、輕塵、客舍、柳樹。

  師:你找得真仔細。其他同學一起再看看他所說的景物,想一想,從這些景物中你發現什么了沒有?

  生:老師,我發現這些前兩句雖然都是寫景的,但第一首中的景物感覺起來很悲,而第二首詩中的景物布滿了春天的氣息,非常清新。

  師:你說得好極了。那就我們回過頭來看一看,我們剛才讀詩時,除了要讀出詩的音韻外,你們覺得還欠缺點什么呢?

  生:我認為前兩句讀的感情應該不一樣。

  師:那應該怎樣讀才對呢?

  生:第一首應該讀得凄涼、悲壯一點,而第二首應該讀得輕快、歡樂一些。

  師:那你試試把兩首詩的前兩句讀一讀好嗎?

  生:讀

  師:專心是體會果然與眾不同,真是打從心里讀出感情了。全班同學試試把前兩句讀一讀。

  師:還有誰來說一說?

  生:我發現在第二首詩中有點明了送別時的地點,而第一首沒有。

  師:(點頭)不錯,那你整首詩看一看,王維在送元二時,是從哪里送到哪里的,能在黑板上給我們簡單地出示一下它們的關系嗎?

  生:可以。(在黑板前寫)渭城——陽關——安西

  師:同學們說說在這首詩中出現的這三個地名他標對了嗎?

  生:對。

  師:真是個細心的孩子,F在我們來看一看這三個地方的位置。(課件出示地理位置)

  誰還有什么發現?

  生:我發現了第一首詩寫的是冬天,第二首詩寫的是春天。

  師:怎么看出來的?

  生:“雪紛紛”可以看出冬天,“柳色”可以看出是春天。

  師:(豎起大拇指)這個同學懂得從字里行間找答案,真是細心。還看出什么了?

  生:我讀出了詩的后兩句都是詩人對他的朋友送別時所說的話。

  師:他們都說什么了,你把它讀出來好嗎?

  生:(讀)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光無故人。(師紅字出示)

  師:高適在送別董大時董大說……

  生: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師:而王維在送元二時,則對元二說……

  生: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師:同學們想一想,這兩句詩所表達的感情一樣嗎?到底要表達什么呢?

  生:“莫愁”應該是“不要憂愁”的意思,應該是叫董大放心吧!

  師:叫他放心就是對朋友的……

  生:對他的安慰。

  師:是,是對朋友的勸慰。假如老師對你說“別怕,只要你勇敢,一定能行的!”這是對你的……

  生:激勵。

  師:你在勸慰和激勵別人時是怎么說的?你對那種語氣把這兩句讀一讀嗎?

  生:讀。

  師:有沒有誰知道高適在寫這首詩的時候,他的處境怎么樣呢?

  生:我在網上看到,高適在寫這首詩的時候在官程上不得志,正到處在游蕩,經常處于貧*的境遇之中。

  師:在困境中的人卻能說出“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這樣的話,可見,高適是個怎樣的人?

  生:他很樂觀。

  生:他有開朗的胸襟。

  師:那用什么樣的語氣才能把他的樂觀、開朗讀出來呢?

  生:應該是豪邁的。

  師:對,當詩人對朋友說這句話的時候,他是布滿豪情的。讓我們用作者的這種語氣把這兩句讀讀。(全班隨著老師的手勢齊讀)

  生:從“西出陽光無故人”,我可以看出,作者非常對他的朋友不放心。

  師:對,是對朋友的不放心,你能用別的詞來形容嗎?

  生:嗯,可以用擔心。對擔心他的朋友出了陽光之后就見不到老朋友了。

  師:除了擔擾之外,詩人一杯又一杯地叫他的朋友喝酒,還可以看出詩人對朋友的……

  生:依依不舍。

  師:對了,那么這兩句要表達的是詩人的什么感情?

  生:表達了詩人對朋友的不舍與擔憂之情。

  師:誰能把這種感情讀出來?來,你來試試。

  生:讀。

  師: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送君千里終須一別。當你要和朋友離別的時候,你的心中布滿了對朋友的……

  生:勸慰和激勵,不舍與擔憂。

  師:現在請全體同學隨著老師的手勢,一齊把這兩首詩讀一讀,留意讀出第一首的凄涼與豪邁,第二首的輕快與不舍。

  (全班齊讀)

  五、課外延伸,拓展學習

  古詩教學僅僅局限于所教所學的這些古詩,很難完成大綱要求,很難使學習形成能力。所以必須從古詩教學積極向課外延伸,從課本到課外,讓學生把課堂上所學到的知識,包括學習方法和朗讀方法學以致用,開闊學習的思維和眼界。

  師:同學們,友情是最永恒的旋律,從古至今,有很多詩人寫出了他對朋友的不同情感,你還知道哪些送別詩呢?

  生:我知道的有《芙蓉樓送辛漸》

  師:這首詩老師也知道,我們冰心奶奶的名字據說就是讀了這首詩后取的,你能把這首詩背給大家聽聽嗎?

  生:能。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師:好個“一片冰心在玉壺”,誰還有?

  生:《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師:背得真好,能用今天學到的讀詩方法來背,真好。還有呢?

  生:《山中送別》。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師:同學們,先人們為我們留下了很多非常優秀的送別詩,老師希望同學們能多找些出來讀一讀,背一背,感受我國詩歌的魅力。

  這節課就上到這里。

  教學反思

  有人曾經把讀者與詩的關系做了一個比喻:蘇軾有《琴詩》,云:“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于君指上聽?”這琴與指,正如我們的學生和詩,只有學生自己認真閱讀,深入理解詩的意思,這詩才被他們賦予了新的生命,而學生也才能從這詩中得到感情的陶冶。

  白居易在《與元九書》中云:“詩者,根情。”他認為,創作必須以情為“根”,即既把豐富的感情作為創作的原動力,又把它作為詩歌的內容。但是,詩歌中的“情感”并不能從一般意義上來理解,它不僅包含個體和群落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而且是屬于一種整體性情感——“人類情感”。這種“人類情感”,是無法用明晰的邏輯語言來表達清楚的。因為它是“人類情感”,所以讀者可以感悟;因為它“無法用明晰的邏輯語言表達”,所以也只有讓讀者感悟,別人的分析再精辟,只是標簽,正如陶弘景詩云:“只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彼裕诠旁姷恼n堂上,一切教師的講解都是多余的,只有通過學生自己去理解,去感悟出詩人的感情,否則,所有的都是空。

  所以在這節課中,我大膽采用了“以讀代講,層層推進”的形式進行教學,讓學生在理解中朗讀,在朗讀中理解,引領學生進行了一次精神的洗禮,從而充分展示了優秀古詩的獨特魅力。語文課標也指出:“小學各年級的閱讀教學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計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我想,假如每一個老師都能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讓課堂中布滿書聲,那么我們的學生才是課堂上真正的主人!

《古詩二首》教案 篇4

  【本講教育信息】

  一. 教學內容:

  第三單元:母親河

  單元課文:《古詩二首》《黃河之水天上來》

  《古詩二首》

  教學目標:

  1、通過反復誦讀詩歌,理解詩歌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2、增強朗讀能力,培養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反復誦讀詩歌,理解詩歌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增強學生的朗讀能力,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難點:理解詩歌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跟老師一起學:

  1、黃河是聞名世界的萬里巨川,是中國第二大河,黃河奔騰不息,無私地滋潤著兩岸的土地,養育著世世代代的炎黃子孫。古代歌詠黃河的詩歌很多,我們將要欣賞到的是王之渙的《涼州詞》和劉禹錫的《浪淘沙》,我們先來學習《涼州詞》。

  2、介紹作者:王之渙,字季凌,盛唐著名詩人,至今享有盛譽。天寶間,與王昌齡、崔國輔、鄭昈聯唱迭和,名動一時。其詩用詞十分樸實,然造境極為深遠,令人裹身詩中,回味無窮。詩中的“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和“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都是流傳千古的佳句,也正是這兩首詩給詩人贏得了百世流芳的顯著地位。涼州詞:為當時流行的一種曲子(《涼州詞》)配的唱詞。

  3、理解詞語:

  仞:古代的長度單位,一仞相當于七八尺。

  羌笛:羌族的一種樂器! 

  楊柳:指一種叫《折楊柳》的歌曲。唐朝有折柳贈別的風俗。

  4、朗誦詩歌,初步感知詩意。

  5、感知詩歌內容

  這首詩是一幅西北邊疆壯美風光的畫卷,又是一首對出征將士滿懷同情的怨歌。描寫戍邊士兵的還鄉情,但沒有絲毫的頹廢消沉,表現詩人的廣闊胸懷。

  6、這首詩前兩句描繪了怎樣的畫面?

  7、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8、這首詩中詩人是怎樣展開想象的?

  9、學習劉禹錫的《浪淘沙》。

  10、交流資料

  介紹作者: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洛陽(今河南洛陽市)人,中唐詩人。出仕后,其主張革新,被貶。后復用,至禮部尚書!度圃姟肪幤湓娛。其詩高亢激昂、意氣縱橫,語言剛健,筆鋒犀利。晚年與白居易酬唱頗多。所作《楊柳枝詞》、《竹枝詞》、《浪淘沙》等,都含思宛轉,語調清新,有濃郁的生活氣息。他的哲理散文也頗有新意。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薄皷|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薄八故锹,惟吾德馨!敝两駨V為傳唱。

  補充介紹:

  浪淘沙:唐代一種曲子的名稱。

  11、理解詞語:

  直上銀河:傳說漢武帝派張騫(qiān)尋找黃河的源頭,經過一個多月,張騫乘筏一直到了天河,見到織女。

  牽牛、織女:即牽牛星、織女星。古代神話把這兩顆星宿說成牛郎、織女,他們結成夫妻,因觸怒天帝,被分隔在銀河兩岸,每年只許他們在農歷七月初七相會一次。

  12、朗誦詩歌,初步感知詩意。

  這首詩運用浪漫主義手法,描繪了黃河的雄偉瑰麗。

  13、本詩前兩句描繪了怎樣的畫面?

  14、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15、這首詩中詩人是怎樣展開想象的?

  《黃河之水天上來》

  教學目的:

  1、了解黃河的自然情況,感受黃河的美麗景觀。

  2、激發對黃河的熱愛,進而保護自然生態平衡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以朗讀感受黃河的雄偉壯麗,體會作者對黃河的贊美之情。

  教學難點:

  1、用空間與時間順序來介紹事物的方法。

  2、學寫解說詞。

  跟老師一起學:

  1、交流資料。

  黃河,中國第二大河,是聞名世界的萬里巨川。中國古代的《山海經》《禹貢》和《水經注》等書,皆稱之為“河”。河水經黃土高原,遂成黃色,故得名“黃河”。

  黃河全長5464千米。從源頭的涓涓細流,沿途匯集了40多條主要支流和成千上萬條溪川,形成每年平均約480億立方米水量的滾滾洪流,一瀉千里。他源出青海省巴顏喀拉山北麓的約古宗列盆地,由此東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山西、陜西、河南、山東9個省區,在山東省墾利縣注入渤海。其間,有水草豐美的天然牧場,有風光綺麗的崇山峻嶺,有廣闊無垠的肥土沃壤,有雄渾粗獷的黃土高原,有一馬平川的關中平原,有歷史悠久的三大文明古都,有豐富的物產和地下寶藏。整個黃河流域,生息著1.1億各族兒女。

  2、初讀課文,學習字詞。

  汩汩gǔ  北麓lù  湍急tuān  穿梭suō  塑造sù  樞紐shū

  氣勢磅礴pángbó  溝壑hè  步履lǚ  積淀diàn  清澈chè  繁衍yǎn

  3、再讀課文,交流探究:

  (1)你認為本文哪一部分最精彩,為什么?

 。2)這篇課文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寫黃河的?

  (3)面對黃河目前的狀況,你有什么感想?

  (4)本文運用了大量的修辭,你能找出并說出它的作用嗎?

  4、本文由黃河的源頭開始,分上游、中游、下游三段,全面介紹了黃河。

  5、隨著黃河輸入下游的泥沙不斷增多,在下游的一些城市已經出現了“地上懸河”的現象,如河南省開封市。針對這種日益嚴重的情況,請你查找有關資料,幫助解決這一問題。

  《最后的“淇淇”》

  教學目的:

  (1)了解“淇淇”的艱難生活經歷。

 。2)喚起人們對野生動物的保護意識。

 。3)引發人們對長江流域環境問題的深深思索

  教學重點:說明方法的運用和作用

  教學難點:采用說明和議論相結合的表達方式來闡釋道理

  跟老師一起學:

  1、長江水域遭受嚴重污染,導致許多生物的生存危機,白鰭豚就是其中之一。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介紹白鰭豚的文章。

  2、交流資料:

  1980年1月11日,漁民在長江洞庭湖城陵磯捕到了這只體重36.5千克、體長1.45米的雄性幼豚,取名為“淇淇”。

  2002年,7月4日,白鰭豚“淇淇”在武漢去世,人們了解白鰭豚的生活的這一窗口就這樣關閉了!颁夸俊庇扇祟惓晒︼曫B了22年,是世界上存活時間最長的4頭淡水鯨類之一。去世前,“淇淇”已體長2.07米,重達98.5千克,約25歲,在淡水鯨類已屬老齡,相當于人的70歲高齡。

  3、字詞

  微薄bó  白媼ǎo  孑遺jié  趨勢qū  樹蕨jué

  庇護bì  彌補mí  奢望shē  容納nà

  4、交流探究

  (1)這篇文章用許多方法來介紹“淇淇”,你能找出來嗎?并說說它的作用。

 。2)對白鰭豚這樣的孑遺生物造成生存威脅的因素有哪些?

  (江水的嚴重污染,繁忙航運和亂捕濫撈。)

  (3)如果白鰭豚滅絕了,那么它所帶來的嚴重后果是什么?

 。4)為了保護僅存的這些白鰭豚,你認為長江流域應采取哪些措施來改善自然地理環境?

 。5)除了白鰭豚之外,你還知道我國的哪些瀕危動物?你想為它們做點什么?

  5、展開聯想

  據有關報道,“淇淇”已經死去,想一想“淇淇”去世前的生活情景,寫一寫“孤獨的淇淇”。

  【模擬試題】(答題時間:30分鐘)

  一、給多音字注音

  度:寬宏大度(   名詞)的度(   姓)老師,一向度(   動詞)德量力,從不以己度(    動詞)人。

  哄:他那像哄(   )小孩似的話,引得人們哄(   )堂大笑,大家聽了一哄(  )而散。

  喪:他在為喪(   )葬費發愁,神情沮喪(   )、垂頭喪(   )氣。

  差:他每次出差(  ),差(   )不多都要出點差(  )錯。

  扎:魚拼命掙扎(   ),魚刺扎(  )破了手,他隨意包扎(  )一下。

  埋:他自己懶散,卻總是埋(   )怨別人埋(   )頭工作。

  盛:老師盛(   )情邀我去她家做客,并幫我盛(   )飯。

  二、填成語,使填上的前后兩個字組成古今作家名。

 。 )山流水 。 )可而止      是丁,卯是卯。 )瓏剔透

  ( )冠李戴  ( )往開來  。 )當益壯      己救人

 。 )消瓦解  ( )曠神怡   ( )暗花明      云直上

  三、選詞填空

  囫圇吞棗  張冠李戴  飽經風霜  橫刀立馬  張牙舞爪

 。      )地介紹    (      )地看書   (       )的關公 

 。      )的架勢    (       )的臉龐

  四、選擇帶點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把序號填在括號里。

  精神:a. 宗旨  b. 表現出來的活力

  c. 活躍,有生氣 d. 人的意識、思維活動等

  1、東東的爺爺患了一場大病后,精神有些錯亂。            (    )

  2、夏天來了,我們學習的時候更要振作精神。              (    )

  3、同學們在荒山上植樹,越干越有精神。                  (    )

  4、的精神在全國各行各業得到了深入貫徹。       (    )

  五、閱讀

  媽媽的手

  媽媽的手是粗糙的,手背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幾根青筋。你乍一看,一定會覺得沒有什么希奇,可這雙手卻使我羨慕。

  我家門前有一片無用的空地,雜草叢生,干巴巴的,媽媽拿來鐵鍬,一下一下地挖。不到一頓飯功夫,這雙手就把這一小片荒蕪的土地變成了菜地。

  平時,這雙手沒有歇過,不停地為家人服務。買菜、煮飯、縫縫補補、拖洗地板、整理房間,家里所有的活全包了。

  媽媽的手不僅勤勞,而且很靈巧。一塊布經它裁剪就成為樣式新穎的裙子;一套舊衣服經它拼湊,就能改成我喜歡的新衣;幾個線團經它編織就成為漂亮的毛衣。秋季的一天,媽媽正在為我織一件毛衣,我在一旁仔細地瞧。那雙手一針過來一針去,針針顯得那樣歡快。每個動作都是那樣嫻熟、準確,我簡直看呆了!

  媽媽的手既平凡,又不一般。我喜愛媽媽的手!

  1、根據要求寫出詞語。

  “嫻熟”的近義詞(       ) “靈巧”的近義詞(       )

  “清楚”的反義詞(       ) “新穎”的反義詞(       )

  2、簡要回答問題。

  (1)媽媽的手“平凡”表現在什么地方?

  (2)媽媽的手“又不一般”,除“勤勞”之外,說“不一般”還有哪些具體表現?

  3、讀了短文你有什么感受?

  【試題答案】

  一、給多音字注音

  度:寬宏大度(dù名詞)的度(dù姓)老師,一向度(duó動詞)德量力,從不以己度(duó動詞)人。

  哄:他那像哄(hǒng)小孩似的話,引得人們哄(hōng)堂大笑,大家聽了一哄(hòng)而散。

  喪:他在為喪(sāng)葬費發愁,神情沮喪(sàng)、垂頭喪(sàng)氣。

  差:他每次出差(chāi),差(chà)不多都要出點差(ch。╁e。

  扎:魚拼命掙扎(zhá),魚刺扎(zh。┢屏耸郑S意包扎(z。┮幌。

  埋:他自己懶散,卻總是埋(mán)怨別人埋(mái)頭工作。

  盛:老師盛(shèng)情邀我去她家做客,并幫我盛(chéng)飯。

  二、填成語,使填上的前后兩個字組成古今作家名。

 。ǜ撸┥搅魉 。ㄟm)可而止      (丁)是丁,卯是卯 (玲)瓏剔透

 。◤垼┕诶畲鳌 。ɡ^)往開來  。ɡ希┊斠鎵选     (舍)己救人

 。ū┫呓狻 。ㄐ模⿻缟疋  。┌祷鳌     (青)云直上

  三、選詞填空

  囫圇吞棗  張冠李戴  飽經風霜  橫刀立馬  張牙舞爪

 。◤埞诶畲鳎┑亟榻B    (囫圇吞棗)地看書   (橫刀立馬)的關公 

 。◤堁牢枳Γ┑募軇    (飽經風霜)的臉龐

  四、選擇帶點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把序號填在括號里。

  精神:a. 宗旨  b. 表現出來的活力

  c. 活躍,有生氣  d. 人的意識、思維活動等

  1、東東的爺爺患了一場大病后,精神有些錯亂。            ( d )

  2、夏天來了,我們學習的時候更要振作精神。              ( c )

  3、同學們在荒山上植樹,越干越有精神。                  ( b )

  4、的精神在全國各行各業得到了深入貫徹。       ( a )

  五、閱讀

  媽媽的手

  媽媽的手是粗糙的,手背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幾根青筋。你乍一看,一定會覺得沒有什么希奇,可這雙手卻使我羨慕。

  我家門前有一片無用的空地,雜草叢生,干巴巴的,媽媽拿來鐵鍬,一下一下地挖。不到一頓飯功夫,這雙手就把這一小片荒蕪的土地變成了菜地。

  平時,這雙手沒有歇過,不停地為家人服務。買菜、煮飯、縫縫補補、拖洗地板、整理房間,家里所有的活全包了。

  媽媽的手不僅勤勞,而且很靈巧。一塊布經它裁剪就成為樣式新穎的裙子;一套舊衣服經它拼湊,就能改成我喜歡的新衣;幾個線團經它編織就成為漂亮的毛衣。秋季的一天,媽媽正在為我織一件毛衣,我在一旁仔細地瞧。那雙手一針過來一針去,針針顯得那樣歡快。每個動作都是那樣嫻熟、準確,我簡直看呆了!

  媽媽的手既平凡,又不一般。我喜愛媽媽的手!

  1、根據要求寫出詞語。

  “嫻熟”的近義詞(熟練) “靈巧”的近義詞(靈活)

  “清楚”的反義詞(模糊) “新穎”的反義詞(陳舊)

  2、簡要回答問題。

 。1)媽媽的手“平凡”表現在什么地方?

  媽媽的手是粗糙的,手背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幾根青筋,沒什么希奇。

 。2)媽媽的手“又不一般”,除“勤勞”之外,說“不一般”還有哪些具體表現?

  靈巧,一塊布經它裁剪就成為樣式新穎的裙子;一套舊衣服經它拼湊,就能改成我喜歡的新衣;幾個線團經它編織就成為漂亮的毛衣。

  3、讀了短文你有什么感受?

  答案略

《古詩二首》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查字典或有關資料,初步了解詩句的意思,能夠大致理解詩句中描述的情景。

  2、想象詩句描繪的景象,引導學生理解“身在最高層”和“身在次山中”看峰、認識事物的不同,理解詩句蘊含的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道理。

  3、有感情地朗讀兩首詩,并背誦、默寫。

  教學過程:

  登飛來峰

 。ㄋ危┩醢彩

  飛來峰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一、讀詩題,老師作簡要提示,理解詩題,簡介作者。(飛來峰:杭州西湖靈隱寺附近。)

  二、初讀古詩,自學檢查。

  思考:

  1、這是一首寫什么的詩?

  2、詩人看到的是一幅怎樣的景象?

  三、深入理解詩句。

  1、飛來峰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理解“尋”、“聞說”。

  理解詩意:“我”登上飛來峰頂高高的塔,聽說每天黎明雞叫的時候,在這兒可以看見太陽升起。

  2、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理解“緣”。

  詩人為什么“不畏浮云遮望眼”?

  3、讀古詩,說說詩人寫這首古詩有什么用意?

  四、用自己的話說古詩的大意。

  五、指導朗讀。

  六、練習背誦。

  題西林壁

 。ㄋ危┨K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次山中。

  一、介紹詩人“蘇軾”,回憶學過的蘇軾的詩,導入新課。

  二、解題:西林壁,即西林寺的墻壁,西林寺在廬山北麓。

  三、理解詩意。

  1、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詩意:從正面橫著看廬山,是連綿起伏的雄偉山嶺;從側面看廬山,是峭拔高峻的山峰。

  2、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次山中。

  詩意:看不清,認不準廬山真實的雄偉山勢。只因為自己在廬山之中,看來看去,只能看見廬山的一部分,不可能一眼看到廬山的全貌。

  3、齊讀古詩,指導朗讀,評議。

  四、思考:

  1、哪些詩句寫景?哪些詩句說理?

  2、“只緣身在此山中”詩人所指的只是廬山一座山嗎?你對此還有什么理解?

  一、自己的話說說古詩的大意,體會詩人寫詩的用意。

  六、練習背誦。

  七、拓展延伸:

  1、補充李白的《望廬山瀑布》、王之渙的《登鸛雀樓》,對比地讀一讀,增加積累。

  說說自己登山觀景的體會。

《古詩二首》教案 篇6

  一、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的四個生字,能夠正確、規范地書寫。

  2.初步了解詩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這兩首古詩的情景,感受詩人表達的對明月及大自然的喜愛之情。培養學生對古詩的初步感受能力。

  3.有感情地朗誦兩首詩,并背誦。

  二、設計意圖與設計思路分析

  教學中,力求體現“初讀解題知作者――細讀討論明詩意――誦讀想像悟詩情”的設計思路,同時也注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充分體現“授之以漁”的過程。

  第一步,談話導入,初讀解題知作者。

  1.調動學生已有的古詩積累,拉近學生與教學內容的距離。

  2.依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讓學生就“你認為我們要讀懂一首古詩,都需要了解哪些知識?”的問題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其實也就為后來的古詩學習需要的方法作出鋪墊。

  3.引導學生從題目入手,知曉作者的資料,為理解古詩的意境提供有效依據。

  第二步,細讀討論明詩意。

  1.一讀,詩文讀通順。

  自由讀、齊讀、指名讀,選用多種方式朗讀古詩,讓學生充分熟悉詩文,掃除生字障礙,同時自主解決部分難點。

  2.二讀,討論明詩意。

  啟發學生借鑒已有的古詩學習經驗進行自學。組織學生以四人小組為單位,以“你都讀懂了哪些地方?有沒有沒有解決的問題?能不能把全詩的意思說一說?”為學習任務,在多次自讀、指名讀的基礎上進行自學、交流。

  第三步:誦讀想像悟詩情

  要學生品讀詩人的內心,激起學生與詩人情感的共鳴,這一環節往往受學生生活閱歷的影響,有一定難度,因此,配樂誦讀詩歌,使學生在音樂的渲染中入情入境地想像畫面,把自己當作詩人,體會當時的心境,使學生更深入,更確切地把握詩人的情感。

  一首古詩的學習,是為更多古詩的“不學習”,因此教給學生學習古詩的方法是本節課的一個重點,讓學生帶著這些方法進行第二首古詩的自學,并有所收獲才是目的。在第二首古詩的學習當中,要敢于放手,充分尊重學生自學的成果,引導學生更好地從內心感受古詩的意境。

  三、學情分析

  因為學校一直堅持開展“古詩誦讀”的活動,這兩首古詩大多數學生早就接觸過,所以并不陌生。對于剛剛步入四年級的學生,在古詩上有了一定的積累,盡管年齡小,但也有一定的自學的能力,小組的合作意識、討論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有所發展。

  四、教學過程

 。ㄒ唬⿲

  同學們以前都學過很多古詩,你認為我們要讀懂一首古詩,都需要了解哪些知識?(板書:題目、詩人、詩意、詩情)那么我們就試著來讀懂第一首古詩。

 。ǘ⿲W習《鳥鳴澗》

  1.板書課題,齊讀,你從題目中都了解到什么?

  (重點在鳴、澗二字的字義理解上)

  2.這首詩是誰寫的?出示圖片。你了解他的生平嗎?誰能簡單地為我們介紹一下這位詩人。

 。ㄍ蹙S,是盛唐詩壇上極負盛名的詩人。蘇軾謂其“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他是唐代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磥,同學們通過查閱資料了解了詩人的情況。完整板書:初讀解題知詩人)

  3.大家喜歡這首詩嗎?我們一起大聲讀一讀,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自由朗讀,指名讀,齊讀。)

  看來同學們已經把詩讀通了,那怎樣才能把它讀懂呢?你們有沒有好的辦法?

  (熟讀法、結合注釋法、查資料、結合上下文、邊讀邊悟、結合插圖等方法。)

  4.小結:看來過去的學習大家已經積累了許多好辦法,今天我們就來運用這些方法來學習這首詩。把你讀明白的和小組同學交流,不明白的標記出來,在小組里討論解決。最后請每個四人小組的組長把同學們對詩句意思的理解歸納起來,進行全班交流。

  5.學生自學、交流:

  (1)哪些地方讀懂了?

 。2)有沒有沒有解決的問題?

  (3)誰能把全詩的意思說一說?過渡:看來,同學們在細細的朗讀討論過程中運用自己的方法把詩意弄明白了。

 。ㄍ暾鍟杭氉x討論明詩意)

  6.記得我們在介紹詩人的時候,提到:唐宋八大家中的蘇軾對王維的評價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那么,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是不是這樣的。請同學們邊讀邊想像,說說在你腦海中都出現了什么樣的景物、怎樣的畫面?

  7.交流,重點理解小鳥是被什么給驚嚇了?為什么會這樣?作者在山林里的心情是怎樣的呢?(體會當時山林的靜謐和作者閑適的心情、對明月及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通過再次有感情地誦讀,同學們想像到當時的情景,體會到作者當時的心情。

 。ㄍ暾鍟赫b讀想像悟詩情)

  8.我們一起帶著作者當時的心情來誦讀這首古詩。

 。ㄈ⿲W習《暮江吟》

  1.總結學法:哪位同學來總結一下,剛才我們是怎樣學習《鳥鳴澗》這首古詩的?

 。ǔ踝x解題知作者;細讀討論明詩意;誦讀想像悟詩情)

  我們就用這種方法,再來學習一首古詩《暮江吟》。(板書課題。)

  2.自由組合成學習小組,自學《暮江吟》。

  3.交流學習體會:

  歡迎同學們進入“學古詩挑戰賽”,出示挑戰等級。

  三星級:說說題目的意思,介紹作者的資料。(重點解釋暮、吟)

  四星級:描述這首詩的情景。(重點理解“殘陽”“瑟瑟”“可憐”的意思)

  五星級:帶著作者當時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讀詩歌,畫出這幅情景。

  4.小結學生的表現。

  (四)總結

  1.兩位詩人選擇了靜、夕陽這兩個不同的角度來描述月夜的美景。同學們還知道哪些有關月亮的詩句?

  2.教師推薦有關“月”的古詩,供學生課下的誦讀、學習。

《古詩二首》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本課是第3單元的第一課。教材結合單元主題“花”選編了兩首描寫春花的古詩!督溪毑綄せā肥翘拼笤娙硕鸥Φ慕M詩《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里的第六首,記錄了詩人在四川成都錦江邊獨自散步尋花的所見。全詩圍繞著花景來寫,前兩句從滿蹊(分布)、干朵萬朵(數量)、壓枝低(繁茂)等不同角度寫花之狀態。后兩句細致刻畫了蝴蝶和黃鶯流連花間的景象,由寫靜態轉為寫動態,動靜相應,有聲有色,意境優美,表達了詩人對和平寧靜生活的熱愛,以及久經離亂后得以安居時的喜悅心情。葉紹翁的《游園不值》是寫他在春天興沖沖地去游園,但是園主人不在家,本是敗興之事,但是由于春花之故,使他的詩充滿喜悅的情緒和明媚的色彩。

  學情分析:

  我校是一所位于城鄉結合處的小學,學生經過三年的語文學習,接觸過不少的唐詩,能夠通過誦讀對古詩含義有初步的感悟,但受年齡限制,對詩句中一些字詞的準確把握和理解感覺較為困難,對于詩人所要表達的意境和情感,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深入理解。另外學生對繁花似錦的景象印象不深,在課堂上教師需要利用好圖畫,喚起學生對美好自然的回憶和向往。

  教學目標:

  1、通過反復朗讀古詩,體會詩歌的意境,了解詩歌的意思,培養學生學習古詩的能力。

  2、入情入境學習古詩,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以及交流感受的能力。

  3、體會春景的美麗,激發學生對春天的熱愛,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春天嗎?說說你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樣?(生說)

  春天是一個鮮花爛漫、充滿生機活力的季節,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描寫春景的古詩《江畔獨步尋花》(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這首詩的作者是誰?你了解他么?(交流杜甫資料)

 。ǔ鍪径嗝襟w課件)在經歷了安史之亂的動蕩不安之后,杜甫終于過上了安定的日子。這一年,春天來了,萬物復蘇,生機勃勃,到處鳥語花香。這天,江水的歌聲,孩子的笑聲,鳥兒的叫聲,吸引著杜甫走出了草堂。他沿著江邊一路走來,尋找春的氣息。不知不覺間,一幅美妙的畫卷展現在眼前,花兒是那樣美,草兒是那樣翠,宛如仙境。原來他來到了鄰居黃四娘的家門口。望著這一美景,詩人靈感突現,才思泉涌,他飛奔回家,揮筆成就了這一千古絕句。(配樂范讀古詩)

  好,下面的時間交給同學們,請你們借助課件的注釋和老師布置的預習,自學這首詩。

  二、學習古詩

  1、理解詞語。

  我們一起朗讀古詩。(齊讀)

  現在我請同學們當小老師,把你自學中讀懂的講一講。我們都知道要學會一首詩,首先要理解詩中重點詞語的意思。誰來講講你理解了哪些詞語?(江畔:江邊。獨步尋花:獨自一人一邊散步一邊賞花。蹊:小路。壓枝低:把花枝壓彎了腰。留連:舍不得離開。自在:自由自在。)

  2、理解詩句。

  同學們學習詞語又快又好,我相信大家在理解詞語的基礎上也初步理解了詩句。誰來說說你理解了哪一句詩?(不用按照順序)

  誰能按順序把這首詩的意思完整地說出來?(教師引導)

  3、有感情地朗讀。

  在理解詩句的過程中,我們知道這是一首寫景的詩。

  那么,詩中主要寫了幾種景物?(花,蝴蝶,黃鶯)

  哪句寫花?寫出了花的什么特點?誰能用一個詞概括?誰來朗讀這兩句詩?(播放繁花的圖片)

  讓我們齊讀這兩句,來贊嘆這欣欣向榮的春天。

  前兩句寫花,后兩句寫什么?(蝴蝶,黃鶯)蝴蝶在花叢中干什么?(翩翩起舞)黃鶯呢?(放聲歌唱)如果你是美麗的蝴蝶,可愛的黃鶯,游戲在這美景中,會有什么感覺?怎么讀?(讀,評)讓我們一起感受春天的生機勃勃。(齊讀)

  詩中寫了這三種景物,抒發了作者的什么感情?(贊美春天)讓我們懷著對春天的贊美之情朗讀這首詩。

  4、理解意境。哪位同學認為自己學的最好,讀得最棒,就站起來,像一位詩人一樣和著音樂朗誦這首詩。其他同學閉上眼睛,認真聽,聽他的朗誦是否能將你帶入這一美景之中?

  三、總結學法:(課件出示)

  知詩人、解詩題――抓字眼、明詩意――讀詩句、悟詩情。

  下面我們就用這種方法來學習第二首描寫春天景色的古詩《游園不值》。

  四、學習《游園不值》

  1、了解作者。葉紹翁是南宋中期詩人,作為南宋江湖詩派的一員,寫下了許多描寫田園風光及生活的詩作。

  2、釋詩題。(1)齊讀詩題。

 。2)從詩題上你知道些什么?讀懂了什么?(釋“園”、“不值”:詩人前去游園,園主人不在,沒能進到園子里。)

  3、抓字眼,明詩意。

  (1)出示插圖。春季的一天,詩人望著窗外春天的景象,不由得興致勃勃,想去朋友家的園子里暢游一番,欣賞園中春景,于是便乘興前往。到了朋友的住處,在園子門外看到了什么?(請生觀察插圖,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

  (2)學生匯報。

 。3)詩人是怎樣寫下自己看到的景象?請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詩歌。

  (4)哪些詩句描寫了詩人所看到的景象?(請生讀詩句。)

  結合注釋說說詩句的意思及詩歌的內容。

  (5)小組討論交流,學生質疑。

  應:原意“應該”,這里指“大概”、“可能”。  憐:愛惜。

  (6)匯報小結。大概是園主人愛惜青苔,怕前來賞園的人的木底鞋把青苔踩壞。我輕輕地敲著柴門,好久也沒有人來開。滿園的春色是關不住的?矗恢Ψ奂t的杏花正伸出墻頭來。

  4、讀詩句,悟詩情。

  (1)教師范讀,指導節奏與重音。

  應憐 / 屐齒 / 印 / 蒼苔,小扣 / 柴扉 / 久 / 不開。

  春色 / 滿園 / 關 / 不住,一枝 / 紅杏 / 出 / 墻來。

 。2)引導學生進入情境。

  詩人雖然未能進園觀賞,但春天的勃勃生機依然到處可見,一枝露出墻頭的紅杏使詩人聯想到滿園繁花似錦的春色。(觀察書上插圖)此時此刻詩人的心情是怎樣的呢?(愉快、高興、陶醉、贊美)

 。3)指導感情朗讀。你們能讀出這種感情嗎?請生讀――齊讀

 。4)指導背誦課文。你們也仿照詩人來到園子門外,看到這美麗的春景時,你又是如何情不自禁地吟詠出這首詩歌的。(走到黑板掛圖前,加入動作)

  五、拓展延伸

  春天的景色是如此迷人,你們觀賞到這美景時心情怎樣?用你們喜歡的方式表達你們的心情。(可吟詩、畫畫、習作等)

  教學反思:

  古詩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的難點。對于小學生來說,首先要讀好古詩、背誦好古詩,這是最基本的要求;其次,能夠用簡潔明了的文字對古詩進行“翻譯”,最好是字字落實,有的也可以采用意譯的方式,對于關鍵字,必須知曉它的意思;前兩個是基本要求,第三則是對古詩的意境有所感悟,盡可能的走進詩人的世界,揣摩詩人的心境,對古詩的主旨有一定的了解。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古詩的學習能力還比較低,對于第一個目標的達成,完全可以放手讓他們自己學習。第二個目標要教師輔助完成,對于第三個目標的達成,則需要“想象意境,體會感情”:第一,要借助圖畫、音樂來創設和渲染情境,要充分利用課文中的插圖,把學生帶入詩的特定情境中去。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來體會。第二,要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象,用自己的話來描述自己的感受到的內容,說說《游園不值》中描繪的景象,注意說出感受到的詩人當時的心情。以求真正領略古詩的語言美、意境美。只有進入意境,才能有感情地朗讀。

《古詩二首》教案 篇8

  [教材透視]

  《望湖樓醉書》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芳》兩首古詩都描寫了西子湖畔夏日的景象。古詩格律整齊,文字優美,詩句生動,讀來瑯瑯上口。其中《望湖樓醉書》生動地記敘了夏天西湖景色的變幻,表現了景物的動態美;《曉出凈慈寺送林子芳》是一首別具特色的送別詩,詩中沒說送別,則顯示了夏天西湖荷花在早晨陽光的映照下的美麗,是詩人通過寫景抒情寓情于景的一首膾炙人口詩篇。

  [設計思路]

  古詩是一種美的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它必須建立在每個學生獨特的心靈體驗上,尊重學生自身的知識建構以及多元認識是古詩教學的根本出發點。要真正理解古詩,就應設法使學生入境,讓學生和時代對話,與作者對話,達到課程標準中所要求的:“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只有這樣,學生  才能把古詩讀寫真切,理解得更透徹,從而獲得精神的愉悅,情感的熏陶。

  簽于上述認識,在本堂課的教學中,我始終以學生的合作伙伴的角色出現,將課堂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重視學生的獨特體驗,有效地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學習達到資源共享,追求教師教學語言的藝術化,努力鍾煉語言,詩化課堂,以情感為線,語言為鏈,建立起學生、教師、文本三者的和諧對話,使學生雙方都能在充滿詩意的課堂中共同獲得美的體驗和情感的熏陶。

  [教學目標]

  1、理解兩首古詩意思,能說出詩歌大意。

  2、感受夏日西湖的自然美,領悟詩人“以景寄情”的表達手法。

  3、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中實現最大限度的資源共享。

  4、能有感情的朗讀、背誦兩首詩,感受古詩的豐富力涵,受到美的熏陶。

  [重點]

  以“情”為線索,以景為輔佐點,理解、感悟和體會古詩的意境和情感內涵。

  [難點]

  教師對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活動的反饋的調控。

  [教學過程]

  一、聯系生活,談話導入

  1、師:同學們,到過西湖嗎?了解西湖嗎?西湖的哪些景色,令你記憶憂新,回味無窮?(指學生回答)

  [設計意圖:看似不經意的一問,鏈接了學生的記憶,勾連出大量的閱歷和體驗。電視、書本上或耳聞目睹的有關西湖的信息。紛紛踏來,交匯,共享,豐滿學生的認知世界]。

  2、師:是呀,西湖是世界聞名的風景旅游勝地,自古以來,描繪西湖景色的詩很多,今天這節課,老師和大家一起來學習兩首宋朝詩人寫的詩,看看古人眼中,筆下的西湖美景是怎樣的?

  二、初讀古詩,引生入境

  1、師:請同學們,打開書,自己讀讀《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與《望湖樓醉書》這二首詩,想想,這兩首詩描繪的是哪個季節的景色?

  2、談談初讀后的感受

  小結:是呀,同在西子湖畔,不同的作者領略了六月時西湖不一樣的風光,并寫得獨具特色。

  [設計意圖:初讀是學生感受文本的重要環節,應舍得花時間讓學生背文本讀通順。這是學生文本對話的第一個回合]

  三、學習《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1、讀題目,能讀懂題目的意思嗎?(早晨,走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2、老師誦讀古詩后,學生自由誦讀古詩,達到瑯瑯上口,并且說說在你眼前出現的是一幅怎樣的畫面,請你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

  [設計意圖:以學定教,根據學生所描述的進行組織教學,體現學生教學的生成性]

  3、放媒體欣賞:西湖荷花

  ①用一個詞來形容怎樣的荷花?或用你得過的?或課外看到的詩文描述這美麗的夏日之菏。放《荷花》錄音(葉圣陶爺爺寫的)

  [設計意圖:詩文整合,新舊知整合,課內外整合,激活學生的課外閱讀積累,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4、師:一千年前的一個夏天,你,就是大詩人楊萬里,隨同友人剛剛走遠凈慈寺,清風拂面而來,一幅賞心悅目的景象映入眼簾……

  師:非常投入地朗誦詩,生也聽邊看圖。自由吟誦。

  [設計意圖:為學生創設了生動逼真的情境,調動了學生內在真實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表現欲望]

  5、師:古人常以詩明志,以詩寄情。在詩句中,情感是線將語言的珠子串聯起來!稌猿鰞舸人滤土肿臃健愤@是一首別具特色的送別詩,詩人在六月的西湖畔送別友人林子方,沒有敘友誼更沒有抒發離愁,別緒,而是通過對西湖美景的極度贊美,婉轉地表達了對友人的眷戀,F在請同學們談談自己剛才讀到的是一份怎樣的情?用最恰當的詞表達出來。

  學生反饋,自由讀書,談談這份情是從哪兒感受到的。

  小結:一切景語皆情語。生讀3次(請同學們解釋這句話的意思)。

  [設計意圖:在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上建立起各自對古詩的最初理解,同時用自己的語言來置換詩句,對場景是進行描述,為學生創造了實踐語言的機會。]

  6、師:是呀,同學們感受到的這些都能在詩句的景物描寫中得到印證,F在請同學們細細品讀詩句,在品讀過程中,你有什么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做個記號,然后向組內同學探討,解決不了的,我們在課堂上一起討論。

  [設計意圖:通過師生間的協作既達到了學習資源和成果共享,也使學生的問題更為集中更顯出價值,在此基礎上,教師適時地導點拔就能實破學生們的瓶頸,使學生對古詩有更深刻的領悟而奪性化的見解。]

  7、學生自由感悟,就問題互相探討。

  8、學生反饋、互相解疑、品讀詩句。

  9、誦詩詠詩情

 、賻煟赫自娒鑼懥宋骱虾苫ǖ拿利悾瑓s又帶著一絲淡淡的離愁,就讓這悠揚的樂聲,穿透時光的河流,把我們帶到千年之前的西子湖畔,讓我們一起感受這真摯的明友之情,就讓我們一起吟誦這首詩,重現千年前的這場送別。

  (師生和著音樂,看著畫面共同誦讀古詩)

 、诨刈x:“一切景語皆情語”。

  [設計意圖:充分地感受了這文美、景美、情美之后的誦讀,是一次提升了,聲情融匯地讀是積累,更是情的抒發。]

  四、學習《望湖樓醉書》

  1、導入:美麗的荷花固然為西湖增添了魅力,下邊我們隨著著名的詩人蘇軾去領略一下,西湖邊的另一種自然景象,看看作者在寫詩中又流露出什么情感。

  2、揭題,讀題,釋題。

  簡介“望湖樓”:望湖樓在西湖之濱,“登樓憑欄,取山形,嶺碧波,借摩崖”天容水色綠凈,樓閣內境中懸”,確為西湖名樓。

  3、小組合作研究:

  ① 自由朗讀詩歌,反復讀,達到瑯瑯上口。

  ② 弄懂全詩的大致意思,不能解決的問題班上交流。

 、 想想詩中描繪了哪一種自然形象,從哪些詩句可見?任選其中一句或幾句用朗讀或自己的話來描繪。

  [設計意圖: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讓他們在自主品讀的基礎上交流學習所得和所感,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了學生合作意識。]

  4、反饋:

 、佟拔艺业搅四木洹薄拔矣谩瓉砻枥L”

 、诮處熯m當點撥。

  下雨前:“黑云翻墨”運用了生動形象的比喻。

  雨  中:“百雨跳珠亂入船”此時感受到了什么?(雨大)

  生活中見到這樣的暴雨嗎?請用一個詞來形容?

  雨  后:“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雨過天睛,你想到什么?體會詩人心境的舒暢。

  [設計意圖:尊重學生對語言的獨特體驗,挖掘字里行間蘊含的人文內涵。]

  5、回讀:一切景語皆情語。

  6、小結:

  這首詩描寫了夏日西湖上一場來去匆匆的暴雨,大自然變化。多么迅速,詩人用筆又是多么的神奇。讓我們領略了大自然景象的動態美。四句短小精焊,富于音樂美的字里行間無不流露出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喜愛。讓我們通過讀來讀出自己內心的感受吧!

  7、朗讀:① 自由讀    ② 指名讀    ③ 指導讀

 、 評價讀:誰讀得好?好在哪兒,有需要提醒大家的地方嗎?

  [設計意圖:詩歌語言凝練,富于韻律感,多種形式的朗讀,有利于學生體會詩人情感,培養語感。]

  8、配樂吟誦。

  五、回歸整體

  1、學完了兩首詩,夏日西湖的自然景觀,如雨后空氣,清新自然,沁人心脾。詩人以高招的筆法:寫景抒情,寓情于景,讓我們再次高呼:“一切景語皆情語”。

  [設計意圖:找準詩中的契合點,進行概語、總結、回歸、使整堂課的結構回歸一個“圓”。]

  2、配樂齊讀兩首古詩

  六、總結延伸

  1、總結:一堂課的時間是有限的,我們所能領略到的也只是古詩的點滴魅力,但是,我們通過自己的解讀感受到的是屬于我們每個人自己的獨特的情感體驗,這是我們在這堂課中最大的所得。我想和同學們說的是,文學的大門永遠向是愛好它的人們敞開的,原同學們都能在更多的詩歌、閱讀中獲得美的體驗。

  [設計意圖:課堂之外天地寬,讓每個學生對詩歌作品的獨特體驗延續到課外,讓他們在更廣泛地學習中提升自己的文學素養,獲得心靈的豐盈,才是詩歌教學的真正目的。]

  2、學生自己設計作業:畫、說、寫、背、演、默、收集兩位詩人的詩或背寫夏天的詩。

  [設計意圖:把代表教師至高權力的“布置作業”的權力下放給學生,真正把學生當作了課堂的主人。同時,學生還有選擇作業的權力和自由,真正體現了因材施教,照顧了學生的個性差異,學生自己設計作業的五花八門,也體現了語文學科和其他各種學科知識間的整合,課內向課外的延伸。]

《古詩二首》教案 篇9

  教 材   分  本課的兩首古詩是唐代詩人王之渙、劉禹錫有關黃河的詩歌!稕鲋菰~》寫的是邊塞的荒涼,《浪淘沙》寫的是黃河的蜿蜒曲折,流程較長。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2.了解詩歌的大意,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3.體會詩人是怎樣展開豐富的想象的。 了解詩歌的大意,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是本課的學習重點,體會詩人豐富的想象是學習難點。 教學時間 一課時 第 一 課 時教   與   學   活   動   過   程教 師 點 撥學   生     活      動備注一、      導入新課:我們剛剛學習了有關長江的文章,同長江的熱情、奔放所不同的是黃河的凝重、悲涼。從古到今,黃河也是詩人們描寫的對象之一,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兩首有關黃河的詩歌。 二、學習《涼州詞》。1.簡介作者王之渙。2.解釋題目。3.初讀課文。4.理解詩意。   5.想意境,悟詩情。(1)自由讀詩歌,思考: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指生讀詩并交流。結合學生的交流,引導學生體會到:這首詩通過描寫邊塞、玉門關的荒涼,表達了作者的孤獨、悲涼的心情。6.練習背誦。。  三、學習《浪淘沙》。1.初讀課文。播放錄音,范讀。2. 理解詩意。   3.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再讀詩歌,思考:這首詩歌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你是怎樣體會到的?4.有感情地誦讀詩歌,想象詩歌描寫的情景,進一步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5.練習背誦。 四、體會詩人是怎樣展開豐富的想象的。自讀詩歌,想一想詩人是怎樣展開豐富的想象的? 五、填寫“我的視角”。閱讀丁丁、冬冬的視角,自讀課文,填寫“我的視角”。六、配樂朗誦詩歌。            播放錄音,范讀。自由練讀,指名朗讀,分男女生朗讀。 (1)分小組合作學習,根據查閱的有關資料,理解詩意。(2)全班交流,結合學生的交流,引導學生理解詩意。         有感情地齊讀這首詩。邊讀邊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先自由練習背誦,再指名背誦。 自由練讀,指名朗讀,分男女生朗讀。(1)分小組合作學習,根據查閱的有關資料,理解詩意。(2)全班交流,結合學生的交流,引導學生理解詩意。  討論交流,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先自由練習背誦,再指名背誦。  小組討論后,全班交流,結合詩句具體談。   先小組交流,再指名全班交流。  板書設計: 涼州詞                      浪淘沙黃河遠上白云間               九曲黃河萬里沙           一片孤城萬仞山 孤獨         浪濤風簸自天涯   蜿蜒曲折         羌笛何須怨楊柳 荒涼         如今直上銀河去   流程長春風不度玉門關               同到牽?椗 作業設計:1.背誦并體會詩的思想感情。2.《同步學習與探究》。3.預習下一篇課文。

《古詩二首》教案 篇10

  《古詩二首》教學反思

  這次的古詩教學算是一種教學設計的新嘗試。本節課在教學過程中我將《題西林壁》比和《登飛來峰》兩首古詩在一節課中整合完成。設計的基本環節是一、通讀古詩,整體感知,二、分步解讀,感悟哲理。三、對比閱讀,深入體會。四、拓展閱讀,學以致用。一節課下來,學生在投入的學習感悟中,也讓我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一、打破常規,改革古詩教學的課堂結構。

  這節課,較大的突破就是改變了古詩教學有老師牽引著學生,逐字逐詞串講詩意的傳統做法。課前我讓學生們充分的預習。課堂上,從談論登山的感受開場,引出今天要學的兩首古詩。而后,讓學生匯報他們的相同點,不同點。教師通過安排交流學習方法,匯報學習收獲、指導朗讀,在朗讀中體會、活學活用等環節,這種設計體現出對學生的尊重和信任,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使學生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老師只是一個參與者,合作者。為了改變串講的教學結構,我抓住重點進行教學,兩首古詩沒有平均的使用力氣,《題西林壁》比《登飛來峰》好懂,于是我把第一首詩作為學習詩意及交流學習古詩方法的重點。

  二、主導作用發揮得當

  在學生學習遇到困難時,老師能順勢引導,隨機應變,表現的、出對古詩的準確把握和深刻理解。如當學生讀橫看陳嶺側成峰時,沒讀出嶺的感覺來,老師問:“嶺是什么意思?”讓學生理解嶺是連綿起伏的以后,再帶上手勢指導學生讀,學生很準確的理解并讀出了這種意思。

  加強了課內外的聯系。學習完《登飛來峰》后,補充出示的另兩句詩,不但增長了學生的視野,更重要的培養了他們這種學習的能力。還有本堂課的最后一環節,讓學生將學過的詩句運用到短文中去,這正是素質教育的需要。

  三、存在問題:

  在教學后,反思一節課的教學過程還有很多思考不成熟的環節:比如對比閱讀環節幫助學生理解《題西林壁》深刻哲理的材料不夠充實,課堂上教師有時的評價語不夠豐富。

  總而言之,學生的精彩讓我興奮,領導的評點讓我激動,伙伴的協助讓我感懷,課堂的思考讓我成長!

《古詩二首》教案 篇11

  北師版語文四年級下冊《花》主題單元中的第一篇主題課文是《古詩兩首》,分別是唐代的杜甫寫的《江畔獨步尋花》和宋代的葉紹翁的《游園不值》。這兩首詩都是借寫春天的花來表達作者 對大自然,對春天的熱愛和贊美!

  在進行第一首詩的教學時,我著重在學法的指導,先讓孩子讀準字音,再利用工具書自學古詩,讓學生說說詩句的意思,學生在回答的過程中,接著學生根據句意質疑。我就順勢讓學生說出,詩中寫了哪些美好的景物?然后圍繞“花、蝴蝶、黃鶯”等景物,利用插圖引導學生觀察想象,結合詩句進行理解。整節課學生興致極高。由此我想到:語文課的學習就是指導學生學會學習語言,錘煉語言,從而提升學生的文學修養的過程!

  在進行第二首詩《游園不值》的學習時,我先總結學習第一首詩的方法,再請孩子們照著這樣的方法自學。接著,在匯報第一句詩句的意思時,相機追問,那么他的心情會怎樣?學生有的說:“失落”。有的說:“遺憾”。還有的說:“掃興”。我又問到:“從哪些詩句中你能體會到詩人的這種心情?從而引出前兩句詩“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學生很快就進入了詩中的意境,學的津津有味。忽然我話題一轉,問道:“在這首詩中只寫了詩人這一種心情嗎?后來,詩人又遇到了什么事?心情又是怎樣呢?引出“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的學習。從而了解詩人轉憂為喜的心情。

  最后,將兩首詩進行對比,讓孩子體會出兩首詩圍繞“花”有什么不同。從而,感悟到春天的美,用積累到的描寫春天的古詩贊美春天!

  整個教學,最讓我欣慰的是孩子們始終處在一個主動求知的狀態中,教室里處處洋溢著熱烈的氣氛。這里有驚訝、有欣喜、有展示時的成功感,學習成為了一件非常主動、快樂的事情。他們在學習的歡樂中成長。

《古詩二首》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一、理解“人杰、鬼雄、元、定、同、祭祀、乃、翁”等字詞的意思,明白古詩大意。

  二、背誦并默寫這首古詩,進一步感悟理解古詩的方法。

  三、感受項羽寧死不屈的英雄氣概,體會“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的人生價值。

  四、了解歷史背景,感受民族豪情,背誦并默寫這首古詩,進一步感悟理解古詩的方法。

  教學重點:

  背誦并默寫這首古詩,進一步感悟理解古詩的方法。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預熱。

  1、板書“英雄”,哪些人稱得上“英雄”?(1)才能勇武過人的人;(2)不怕困難,不顧自己,為人民利益而英勇斗爭,令人欽佩的人;(3)具有英雄品質的人。

  2、古今中外,你知道哪些英雄?

  3、下面,老師給大家推薦一位女英雄――李清照。(屏幕出示,師朗誦)

  在我國群星璀璨的歷史長河中,有數不勝數的杰出的文學大家。然而,這其中能夠留芳千古的女性作家卻廖若晨星,李清照獨出群芳,是秀的一個。她學識淵博,才華出眾,工于詩詞,長于文賦,精通音律,善作書畫。在詩詞創作方面,她的盛名不僅可與宋朝的蘇軾、陸游、辛棄疾比肩,亦可直追前代大師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而與之齊名,躋身于中國最偉大的文學家之列。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就是李清照寫的一首小詩。

  二、呼喚英雄。

  1、同學們,兩千多年前的楚漢戰爭時期,出現過一位大名鼎鼎、叱咤風云的英雄,他就是西楚霸王――項羽。歷有許多文人墨客寫文章評述過項羽,其中最的是八百多年前的南宋李清照的。

  2、請同學們把這一首絕句端端正正地臨寫在方格紙上。(生臨寫鋼筆字帖,師巡回指導,兩分鐘內完成)

  3、同學們,這首詩雖然只有短短的二十個字,但讀起來壯懷激烈,鏗鏘有力。誰來讀一讀這首詩。(正音,如“為”念第二聲。)

  三、贊頌英雄。

  1、同學們,這首詩中李清照用了兩個詞語贊頌項羽的英雄氣概,(人杰、鬼雄)

  2、你怎么理解這兩個詞語?

  (人杰:人中的豪杰、人中俊杰、了不起的人物、杰出的人、出色的人;

  鬼雄:鬼中的英雄、)

  3、(項羽認為人活著,就要成為人中的豪杰,為國家建功立業;死,也要為國捐軀,成為鬼中的英雄。不管是生還是死,都要成為頂天立地的男子漢,這就是項羽的本色。)

  4、指名讀這兩句詩。(慷慨激昂,堅定有力)

  5、這兩句詩“驚天地,泣鬼神”,八百年來令多少男兒汗顏。請全體男孩子再來念一念這兩句詩。)

  6、同學們,最令人心動、最令人感慨的還是第四句詩“不肯過江東”。江東,是指江南的東部,咱們這兒就屬于江東,江東是項羽的老家。當年,項羽率領八千江東弟子轉戰中原,項羽是江東的驕傲。江東的父老鄉親都盼望著項羽勝利歸來?身椨馂槭裁床豢线^江東呢?

  咱們來看一段悲壯的歷史。(課件出示,學生跟讀)

  秦朝末年,統治者的殘暴激起了人民的不滿,各路豪杰紛紛起義抗秦。項羽率領八千江東弟子轉戰中原,消滅了秦軍主力,立下赦赦戰功。秦朝滅亡后,與劉邦爭奪天下,最終項羽兵敗垓下,退至烏江渡口。當時,烏江亭長勸他急速離江,回到江東,重振旗鼓。項羽覺得自己無顏再見江東父老,不肯漓江逃生,便下馬步戰,殺敵數百,負傷10余處,最后從容自刎,時年31年。

  讀了這段話,聯系“不肯過江東”,你對項羽又有何感慨?

  (項羽寧死不屈、百屈不撓、悲壯豪邁、光明磊落、浩然正氣、敢作敢為)

  師:“不肯”一詞,寫出了項羽以死相報,無愧于八尺男兒之身,無愧于江東父老之托,無愧于“人杰鬼雄”之名。誰再來讀讀這一句。

  四、追思英雄。

  1、同學們,楚漢戰爭以項羽的失敗而告終!爸两袼柬椨稹,宋朝的李清照為什么要去追思一位一千多年前的失敗的英雄呢?(交流)

  (一是因為項羽“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的英雄氣概;二是因為項羽寧死“不肯過江東”的豪言壯語。)

  第二課時

  一、導課。

  一位85歲的老人,一個除夕之夜,臨終之時,他一生都在追求的國家統一的志愿沒有實現,他把兒子叫到床前,提筆寫下了遺書,短短的二十八個字,卻沒有一字提到家事,他寫的是什么呢?

  1、板書課題: 示兒(全班齊讀課題)

  2、渲染氛圍,聽配樂詩朗誦,讓學生進入新課的學習。

  3、簡介陸游。

  二、學習這首古詩。

  1、學習鞏固“祭、乃”兩個生字(卡片出示)。

  2、自由讀詩句,要求把字音讀準確,把詩句讀通順(注意節奏、語速、聲音的高低等)。

  3、 指名讀詩句,再齊讀詩句。

  4、 再讀這首詩,初步領會詩意,并思考以下問題(小黑板出示:問題)

  (1)想一想,陸游去世前最牽掛的是什么事?

  (2)這首詩主要寫了什么?

  (3)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5、合作學習

  有好些同學有很好的學習習慣,能在書上批注、畫圈、思考。咱們古人所說的很好“不動筆墨不讀書”這是一種很好的學習習慣,現在請同學們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學習這首詩的前兩句。

  6、匯報交流

  (1)“示”是什么意思?“示兒”是什么意思?“示”:告訴。“示兒”:告訴兒子。(2)“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洲同”

  “元知”,“元”同“原”,是本來的意思!霸笔潜緛砭椭赖囊馑肌

  “萬事空”是什么都沒有了。

  “但”是“只”的意思。

  “九州同”,“九洲”指中國!巴笔墙y一。“九洲同”是指全國統一。

  (3)指名說說詩句的意思

  我本來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沒有了,只是為看不見全國的統一而感到悲傷。

  從“但悲不見九洲同”這句詩中尼體會到了什么?體會到了詩人牽掛的是祖國的統一。

  7、自讀自悟

  下面請同學們運用學習古詩的方法學習后兩句詩。

  (4)“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王師”這里指南宋的軍隊。

  “北定”,“定”是平定,這里是指收復的意思。“北定”指收復北方。

  “中原”這里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領的地區。

  “家祭”就是祭祀祖先。

  “無”同“勿”,意思是不要

  “乃翁”,“乃”是你的,你們的!拔獭敝父赣H。

  (5)這兩句詩的意思是:宋朝的軍隊向北方進軍,收復中原的時候,家祭祀時不要忘了(把收復中原的這件事)告訴你們的父親。

  從“家祭無忘告乃翁”這句詩中你又體會到了什么?體會到詩人對祖國統一的殷切期望,雖然死了,還希望聽到統一祖國的消息。

  剛才好多同學都能抓住關鍵字詞來理解詩句的意思,這種學習方法很值得大家學習,現在誰能把詩句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指名答)

  三、 總結全詩。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穿越時空隧道再回到790年前,去感受陸游臨終時對兒子們囑咐的動人悲壯的場景吧(課件展示當時情景)!

  1、現在你理解陸游去世前最牽掛的是什么了嗎?(祖國何時能夠統一這件大事,其實這也是陸游畢生的心事和希望。)

  2、 這首詩主要寫了什么?(詩人畢生的心事和無限的希望。)

  3、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渴望收復失地,統一祖國的思想感情。)

  是啊,詩人臨終作詩,不說別的家常話,而只說“不見九洲同”的遺憾,對兒子沒有別的囑咐,只叮嚀他們在家祭祀時別忘了把勝利的消息告訴他。這是多么深厚的愛國情感啊!同學們,讓我們從小樹立遠大理想,長大后報效祖國。最后,讓我們全班同學帶著對這位偉大詩人的崇敬之情朗讀他的這首愛國詩篇吧!

  教學反思: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學過不少的古詩,對古詩有一定的理解能力,而且這兩首古詩也較為淺顯易懂,所以可以讓學生自學,然后以全班交流的形式共同品析重點詞句。

《古詩二首》教案 篇13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闕輔三秦, 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 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 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 兒女共沾巾! ∈茁搶佟肮Α敝械摹暗孛麑Α,極壯闊,極精整。第一句寫長安的城垣、宮闕被遼闊的三秦之地所“輔”(護持、拱衛),氣勢雄偉,點送別之地。第二句里的“五津”指岷江的五大渡口白華津、萬里津、江首津、涉頭津、江南津,泛指“蜀川”,點杜少府即將宦游之地;而“風煙”、“望”,又把相隔千里的秦、蜀兩地連在一起。自長安遙望蜀川,視線為迷蒙的風煙所遮,微露傷別之意,已攝下文“離別”、“天涯”之魂! ∫蚴茁撘褜φ坦し,為了避免板滯,故次聯以散調承之,文情跌宕。“與君離別意”承首聯寫惜別之感,欲吐還吞。翻譯一下,那就是:“跟你離別的意緒啊!……”那意緒怎么樣,沒有說;立刻改口,來了個轉折,用“同是宦游人”一句加以寬解。意思是:我和你同樣遠離故土,宦游他鄉;這次離別,只不過是客中之別,又何必感傷!  三聯推開一步,奇峰突起。從構思方面看,很可能受了曹植《贈白馬王彪》“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恩愛茍不虧,在遠分日親”的啟發。但高度概括,自鑄偉詞,便成千古名句! ∥猜摼o接三聯,以勸慰杜少府作結!霸谄缏贰保c出題面上的那個“送”字。歧路者,岔路也,古人送行,常至大路分岔處分手,所以往往把臨別稱為“臨歧”。作者在臨別時勸慰杜少府說:只要彼此了解,心心相連,那么即使一在天涯,一在海角,遠隔千山萬水,而情感交流,不就是如比鄰一樣近嗎?可不要在臨別之時哭鼻子、抹眼淚,象一般小兒女那樣! ∧铣闹膶W家江淹在《別賦》里寫了各種各樣的離別,都不免使人“黯然消魂”。古代的許多送別詩,也大都表現了“黯然消魂”的情感。王勃的這一首,卻一洗悲酸之態,意境開闊,音調爽朗,獨標高格。

  《己亥雜詩》

  龔自珍1、作者簡介。 龔自珍是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學家。是近代思想啟蒙的先驅。    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是鴉片戰爭爆發的前一年,英國利用鴉片入侵,清廷分成主戰和主和兩派。龔自珍越位言事,竭力主戰,因而“忤其長官,賦歸來”。他辭官南歸,在歸途中寫了大型組詩《己亥雜詩》2、朗讀《己亥雜詩》。 3、賞析。 此詩前兩句寫景。望著夕陽西下,牽動了作者廣闊無邊的離愁別恨,這離別之愁,不僅是離別家眷,更是離別朝廷。詩人的馬鞭所指,東即天涯海角,可見辭官的決心之大。但辭官不等于放棄理想,亦未割斷自己與朝廷的感情牽連。詩后兩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愛民之心的形象體現。 后兩句抒情。落紅并不是無情的東西,它懷戀大自然,即使委落塵埃,也要化作春泥,護育新花生長。作者以落紅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雖然辭官,但仍會關心國家的前途命運。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4、思考題詩中哪句表現了詩人猶豫孤獨和悲壯豪邁復雜心情交織一起?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詩中哪句表現了雖辭官,但仍關心國家前途命運?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詩中寫了幾種心境?(1)、離別憂傷;(2)、回歸的愉快;(3)、積極的人生態度5.小結: 這首詩寫作者辭官離京,遠去天涯的無邊愁思,表達了詩人政治理想至死不變的執著態度。(雖辭官歸鄉,仍心系報國。)名句: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意思:雖辭官回鄉,仍思為國效力,希望有新奉獻的思想。詩人用移情于物的手法,借落花翻出新意,為我們展示了一個極為瑰麗的境界:在詩人看來,落花作為個體,它的生命是終止了;但一當它化作春泥,就能保護、滋養出新的花枝,它的生命就在下一代群體身上得以延續,體現出真正的生命價值--終將孕育出一個繁花似錦、絢麗燦爛的春天!這分明是一首新生命的贊歌! 6.古代詩人描寫落花  一種是怨啼鳥,怪東風,嘆年華,面對落花噓唏感嘆。“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李煜;“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李清照;“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林黛玉;  另一種把落花作為自然景物來描寫,其中有不少昂揚向上的精神!盎浯喝栽凇薄耙箒盹L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7.朗讀并背誦詩歌。 朗讀古詩要做到讀音準確,停頓恰當,重音合理,讀出作品的感情和氣勢。背誦古詩應當從整體上來把握作品,應當在明確作品的內容,理清作品結構及作者思路的基礎上,反復地誦讀,細心地體會作品的精妙之處。要在理解作品的基礎上背誦,在背誦的過程中加深對作品的理解。

《古詩二首》教案 篇14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11個生字;

  2.背誦兩首古詩,默寫《四時田園雜興》(一)(二);

  3.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想象詩句所描寫的景象,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

  4.感受鄉村生活,陶冶愛美的情趣,養成積累的習慣。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都學過哪些古詩呢?誰愿意背給大家聽?今天,咱們再來共同學習一首,題目叫《四時田園雜興》。

  播放課文朗讀錄音。介紹作者。

 。ǚ冻纱螅1126—1193)字致能,號石湖居士,吳郡(今江蘇蘇州)人,紹興二十四年進士。其詩題材廣泛,對農民的痛苦,官吏的殘暴等都有反映,詩風清逸淡遠。著有《石湖居士詩集》、《石湖詞》、《吳湖錄》等。)

  二、釋題并初步感知課文

  1.釋題:“興”是什么意思?誰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題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詩文會寫些什么內容?

  2.教師范讀全詩,學生小聲自讀并思考:詩中都寫了哪些人物?他們分別在干什么?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

  3.指名試讀全詩,引導回答上面問題。

  三、學習詩文內容:第一首

  1.自由讀文,利用工具書查閱自己要理解的詞語,并記錄自己的疑難問題。

  2.小組討論。

  3.全班交流。

  ①晝:白天。②耘:除草。③耘田:在田里除草。④績麻:把麻搓成線。⑤各當家:各人都擔負起一定的家庭責任。⑤未解:不懂。⑦供:參加。⑧耕織:耕田織布。⑨傍:靠近。⑩桑陰:桑樹下。

  4.引導學生試著解釋全詩:

  白天除田草,夜里搓麻條,村里的男女都擔家。

  幼童不懂耕田織布,也在桑樹蔭下學著種瓜呢!

  5.請同學們認真想一想:后兩句表現孩童天真可愛的行為,目的是什么?(有力地襯托出農民勤勞簡樸的生活)

  引導學生觀察圖畫、描述畫面內容。(抓住兒童神態、動作、想象其語言)

  6.放聲自由讀詩,想像其意境,體會農民一家辛勤勞動的生活。

  四、有感情地朗讀全詩,指導背誦

  五、總結

  這首詩風格清新自然,語言親切樸實,富有泥土氣息。描寫了緊張而又愉快的勞動場面和田園生活的美好。

  六、布置作業

  背誦全詩,預習下一首詩。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 了解作者范成大極其“田園詩”與前朝的田園詩的異同。

  2 進一步了解朗讀詩歌的技巧,通過朗讀和語言的品位欣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領會詩歌的意境。

  3 培養學生的古代詩歌的閱讀鑒賞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檢查作業

  1、背誦詩歌

  2、默寫詩歌

  二、教授新課

 。ㄒ唬┙涣鞑牧

  互相交流查閱的有關唐代田園詩歌并與范成大的田園詩歌比較

 。ǘ├收b詩歌體會詩歌意境

  指名朗讀、分組朗讀并進行指導。

 。ㄈ┱w感知詩歌的內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明確:本詩描寫晚春農村的自然景色。表現了作者對田園風光的熱愛。這首詩歌表現的樂趣在于自然景物。

 。ㄋ模┙涣魈骄

  1、詩歌前兩句寫了什么內容?

  明確:前兩句寫了晚春江南農村的景象。

  2、怎知道晚春呢?

  明確:典型的事物描繪。(金黃的梅子、杏子肥、菜花稀落、雪白的麥花處處)

  3、三、四句寫了什么內容?

  明確:正午時分的幽靜的景象。

  4、四句中寫“蜻蜓蟲夾蝶飛”顯得田野靜悄悄的,如何理解?

  明確;以動寫靜。

  5、詩歌的寫法

  明確:1 點面結合

  2 動靜結合

  三、練習:

  1、朗讀詩歌

  2、背誦并默寫詩歌

  四、小結:

  1 詩歌的朗讀

  2 詩歌內容的理解

  3 詩歌的寫法

  五、作業:

  1、理解背誦默寫兩首詩歌

  2、預習《山中雜記》

《古詩二首》教案 篇15

  北師大版教材與之前一直教的人教版教材有著很大不同。北師大版教材課文數量多,每篇內容也多,且有些篇目學生較難理解。這學期時間少,語文課又少,新接手一個班級師生需要更多時間磨合、相互適應。我曾經一直為此苦惱該怎樣高效高質高情趣進行我的語文教學。今天這節課比較滿意,學生學習效率高。

  以前學古詩時一般一節課學習一首古詩,而且時間比較緊。今天這節課我們一下子學完了《江畔獨步尋花》和《游園不值》兩首。以前理解古詩時讓學生結合注釋解決,現在北師大版教材古詩下沒有注釋。我抓住課文中的插圖讓學生邊看圖邊理解古詩的意思。

  師:同學們看課本中第一幅插圖,仔細觀察看圖上都有什么?

  生:蝴蝶  黃鶯

  師:你從能從詩中找到相關詩句嗎?

  生:千萬朵花

  師:真的有一千朵,一萬朵嗎?

  生:不是,有很多,詩人都數不過來。

  生:老師,你看詩中說“壓枝低”,把樹枝都壓彎了,說明很多朵。

  師:這美麗的景色作者在哪看到的呢?

  生:作者站在路邊,花都長滿了小路。

  師:詩中說“花滿溪”,“溪”指的是(小路)

  師:你能用一段話說說圖上描述的景色嗎?

  能看著古詩說說詩句的意思嗎?

  學習第二首古詩方法相同,教師告訴學生“應憐屐齒,小扣”的意思。

  師:同學們看課本中這兩幅插圖,你發現他們有什么異同?

  重點引導學生體會詩人心情的不同。

  從課堂效果看,學生對看圖比較感興趣,學習起來較主動。結合看圖有助于理解詩意。

《古詩二首》教案 篇16

  1、描述

  本課兩首詩《房兵曹胡馬》和《馬詩》是寫馬詩的壓卷之作,雖都寫馬,但又各具氣象,特色鮮明。杜甫的《房兵曹胡馬》以雄健的筆力刻畫雄健之馬,表達了對朋友的期望,更表達了詩人積極進取、建功立業的抱負。李賀的《馬詩》通過寫馬表現賢才的雄心壯志及其懷才不遇的憤慨。教學中我為學生創設多種朗讀的情景,讓學生充分地讀,讀充分,再引導學生聯系作者生平經歷體會詩中所表達的志向和感情。

  2、分析

  整體感知詩意,不做逐字逐句的詩句對譯,是學習古詩的基本方法。本課兩首詩的學習我遵循了這一規律,以“讀”貫穿教學的始終,引導學生積極誦讀,在多種形式的誦讀中感悟詩中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情感,同時豐富了他們的語言積累,培養了良好的語感,提高了審美修養。另外在學習中,我還為兩首詩配以優美的古箏曲,使學生置于古雅沉靜的文化氛圍中,受到了美的熏陶,提高了綜合素養。

  3、規劃

  本課的教學在拓展性方面做得不夠!恶R詩》描繪了一幅相當生動的畫卷,正所謂“詩中有畫”。如果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想象詩中的畫面,用手中的筆把自己的情感表達出來,學生的能力會進一步提高。同時還可以讓學生介紹一下自己所搜集到的有關寫馬的詩篇,在交流中開拓思維,增加積累。

《古詩二首》教案 篇17

  教學目標 :

  1、理解這兩首古詩的意思,體會作者思念故鄉以及贊美梅花品格的情感,知道梅花自古以來是清高、勇敢的象征。

  2、學會本課生字5個,詞語4個。

  3、能解釋詩句中字、詞的意思。

  4、能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和默寫古詩。

  5、會用自己的話說說《靜夜詩》的意思。

  教學重點:讀懂詩句,理解詩人在詩中所表達的情感。

  教學難點 :理解帶點字的意思。

  教學準備:課文錄音、歌曲磁帶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

  1、教學《靜夜思》,學會詩中3個生字,理解“疑”“舉”等字的意思。

  2、背誦并默寫該詩。3、有感情的朗讀,體會作者思念故鄉的情感。

  過程:

  一、揭題。

  播放《十五的月亮》的歌曲。簡短談話,揭示第一首詩的題目。

  二、自由讀。自學3個生字。讀通詩句。

  三、指導朗讀。

  四、講解詩句。

  1、讀古詩,圈出不懂的字。

  2、學生試解。

  3、連起來說說詩的意思。

  五、背誦全詩,體會情感。

  六、作業 。

  第二課時

  目標:

  1、教學《梅花》,學會詩中的5個生字,理解有關詞語的意思。

  2、有感情的讀背全詩。3、體會梅花的風格,學習梅花不怕困難的精神。

  過程:

  一、啟發談話。

  二、聽課文錄音,自學生字,讀通詩句。

  三、理解詩句。

  1、學習第1、2 句。

  正確朗讀這兩句詩。說說帶點字的意思。試說這兩句話的意思。

  2、學習3、4兩句話。

  解釋帶點字的意思。

  四、指導朗讀。

  范讀。自讀。交流討論,朗讀品味。

  五、作業 。

《古詩二首》教案 篇18

  教學內容:

  李白《秋浦歌第十四首》;羅隱《蜂》

  教材分析:

  《蜂》一詩,借對蜜蜂辛勤勞作的描寫及其意義的反思,贊頌那些象蜜蜂一樣貢獻了一生,不求名利,為人類造福的勞動者。

  《秋浦歌》的第十四首詩的題材非常特殊,寫的是正在從事緊張勞動的冶煉工人,這類形象不但在李白的詩中是絕無僅有,而且就是在中國整個詩歌藝術寶庫中,也是十分罕見的,工人們這種樂觀向上,團結互助,不畏艱辛的精神面貌,作者由衷地發出贊美和欽佩之情。

  教學目標:

  1、讀懂二首古詩,了解古詩所描寫的勞動情景,從中感受勞動者無私奉獻、團結向上、不畏艱辛的精神。

  2、學習本課生字、詞,理解詩句的意思。

  3、體會每首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背誦這二首古詩。

  教學重點:

  1、了解古詩所描寫的勞動情景,從中感受勞動者無私奉獻、團結向上、不畏艱辛的精神。

  2、體會每首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了解古詩所描寫的勞動場景,從中感受勞動者無私奉獻、團結向上,不畏艱辛的精神。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學習第一首古詩

 。ㄒ唬、背誦導入,理解課題

  1、從前面我和同學們的簡短交流中,我捕捉了一條有價信息,那就是我們班的同學特別愛讀書,F在我要考考同學們,誰能背一首自己喜愛的古詩?

  2、有會背李白的嗎?學生背《秋浦歌》:白發三千丈,緣愁是個長。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知道這首詩的文眼是哪個字?李白為什么會如此之愁呢?(安史之亂、社會衰敗,受小人陷害,懷才不遇……)

  3、激情談話,介紹背景,了解李白。

  李白在秋浦時,感覺到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好像山窮水盡,看不到出路與光明,但是一副感人至深的勞作場面,讓他震撼。他從此吸取生活的力量,感受到人生的真諦,他的靈魂得到新生。于是,他忘卻自身的所遭受的不幸和挫折,昂起頭來,熱情地謳歌生命,贊美勞動。他筆下的冶煉工人的勞動情景是一番怎樣的場景呢?

  4、板書課題

  今天,我們來學習古詩《秋浦歌其十四》。(師板書課題)秋浦,在今天安徽貴池一帶,是唐朝銅、鐵的重要產地。李白在天寶年間流寓于此,寫下了秋浦歌共17首。

 。ǘ、獨立思考,初步感知

  1、看準字形,讀準字音。要求把詩句讀通讀順。

  2、檢查反饋:請學生讀古詩,其他學生聽后評價。

  3、我們學習古詩除了讀準字音還要做些什么?(弄明白詩意)

  4、請同學們自己默讀古詩,自己思考古詩的意思。要求先不著急,自己靜靜地讀,靜靜地思考。

  5、課件出示“赧郎”的注釋,讓學生再次獨立思考古詩的意思。

  6、請同學逐行說說自己對古詩的理解,教師和學生一起討論補充。再連起來完整地理解詩的大意。

 。ㄈ、精讀古詩,具象畫面

  古詩一、二句,作者從視覺的角度,向人們展現了一個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

  (1)讀一、二行,作者給我們描寫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課件出示現代煉鐵中鋼花四濺的畫面)

  學生1:只見爐火熊熊燃燒,映紅了整個天地,在夜幕中遠遠望去,景色非常壯觀;從爐中噴出一股股紫色的濃煙,時而有腥紅的火星從爐煙中歡快地跳出來。

  學生2:遠遠望去,爐中的火燒得正旺,紫色的煙霧不斷地向空中升騰。半空中字眼裊裊。如流星的火星跳的非常歡快。

  ……

  (2)通過“亂”這個字,你體會到什么?品味作者的用詞之妙。

  學生1:體會到了冶煉工人們非常辛苦,工作艱辛危險。

  學生2:我體會到了工作雖然艱苦,但是這些工人工作熱情很高。

  學生3:我體會到了火星飛舞,像夏夜的螢火蟲。

  ……

 。3)作者的心情如何?

  感受詩人在親臨這種火熱的勞動場面后,所引起的興奮、欣喜而又夾雜著新奇、贊嘆的多重感情體驗,然后通過品讀來回味。

  古詩三、四句,作者從視覺、聽覺的角度,通過正面描寫,體現了工人們那種樂觀向上,團結互助的精神面貌。

 。1)“郝”什么意思?郝的本意是因為羞愧而臉紅。冶煉工人為什么臉紅?

  學生1:因為熊熊燃燒的爐火烤紅了他們的臉。

  學生2:因為繁重的體力勞動,需要不停地出力,工人們各個使足氣力,臉掙的發紅。

  學生3:可能是在寒夜里凍得發紅,火光又映照更顯通紅。

  學生4:因為勞動的緊張,在月色的籠罩下和爐火的輝映中,一個個顯得精神煥發,紅光滿面。

  ……

  (2)在這樣的勞動狀況下,工人們的心情如何?怎么體會到的?

  學生1:繁重的體力勞動,并沒有壓垮他們,相反,他們在這種艱苦的創造性的工作中,感到了一種發自內心的豪邁與振奮。

  學生2:他們才能夠一邊揮汗如雨地工作,一邊情緒昂揚地放歌,那高亢的勞動號子,此起彼伏,響徹夜空,編織成一曲粗獷的勞動創造一切的贊歌,甚至使得寒冷的河水都為之激情蕩漾起來!

  (3)想象一下,工人們是怎樣勞動的?

 。4)詩中“動”你認為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他們的勞動號子應該是怎樣的調子,該怎么讀三四行詩。

  學生1:我認為“動”的意思是驚動,因為詩中詩中說是“寒月夜”,夜晚非常安靜,工人們的勞作驚動了寂靜的夜。我認為他們勞動號子是響亮的。(讀)

  學生2:我認為“動”的意思是“震動”,因為照亮天地的爐火就可以看出很多人在合作努力。他們一起發出的號子必定是震動河川的。號子是激昂鏗鏘的(讀)

  學生3:我認為“動”的意思是“感動”,工人們勞動中的錚錚號子深深震撼了李白那顆失落的心,使他為之一振。號子是雄渾有力的。

  學生4:我認為“動”的意思是“震撼”,寒冷的黑夜,工人們還這樣揮汗如雨,那么他們的白天也一樣辛苦,勞動人民的艱辛震撼著李白的心。號子是振聾發聵的。

  ……

 。5)還有什么震撼著此時的李白?“寒川”難道就是冰冷的河面嗎?

  學生:工人們這種樂觀向上;團結互助;無比艱辛;積極奉獻……

  學生:“寒川”是李白那顆冰冷的心。

  (6)教師小結:如果說詩歌的前三句是通過主要是通過畫面來表達詩人內心所受到的視覺沖擊的話,在詩歌的結尾,則是通過音響效果來重現詩人當時所感受的聽覺震憾。他在這一瞬間,已經全然忘記了自己滿頭的白發,而又一次感到生命的可貴,體驗到勞動的崇高,于是他的內心再也無法消沉,他的靈感又一次煥然噴發。

  (7)指導朗讀。(試讀、指名讀、配樂讀,齊讀、試背。)

 。8)齊背古詩,邊背邊想象情景。

 。9)聽《秋浦歌》歌曲,練唱,注意詩句中每個字的寫法。

 。10)默寫古詩,同坐互批。

  (四)回顧學習經過,總結提煉學習古詩方法步驟。(課件出示)

  (1)讀通古詩

 。2)理解詩意

 。3)體會詩的情境和思想感情

 。4)誦讀古詩

 。ㄎ澹└鶕椒ǎ詫W古詩《蜂》詩

 。┩卣寡由

  《秋浦歌》共十七首,我們只學了其中的兩首。同學們課下搜集其他的十五首,我們來個《秋浦歌》品頌會。

  專家意見:

  有幸聆聽到特級教師潘文彬校長和楊新富校長的熱心指導,他們在仔細聽完之后,給出了非常中肯的改進意見。這是我本次上課的一大收獲。

  其一,他們指出,像這類同為勞動體裁的古詩兩首的教學,要對這兩首詩做一個整體的認讀感知。因為從編者的角度可以看出,他們之所以從紛繁復雜的古詩將他們選在一起,是因為他們都是一個共同中心主題,那就是贊美勞動的。所以我們在授課中不能機械地一課時學習一首古詩,人為地將古詩內在的聯系割裂開。

  其二、這首寫于唐天寶年間(公元954)的秋浦歌系列古詩,它主要反映的是安史之亂后,唐王朝的逐步衰敗的歷史,李白在目睹冶煉工人的樂觀向上、團結互助的同時,他更感受到了他們無比的艱辛,從詩句中的“亂”、“明月夜”、“寒”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國家經歷戰亂,黎民百姓的勞役之苦。寒冬的夜晚他們都要揮汗如雨,那可以想象他們白天呢?因此他們指出對古詩的理解和深度挖掘一定要緊密聯系歷史,把古詩教學放到那段歷史中去,這樣把握的方可更準、更深。課堂教學基調定的更為接近詩人創作初衷。

  其三、高年級古詩教學要積極借用學生的學習經驗和學習積累。比如對古詩的初步理解的教學環節中,我們可以直接進入“學生仔細讀詩思考之后,還有什么不理解的。”然后由學生提出,教師和學生共同探討,這樣的教學環節是非常簡約而富于實效。這樣在這堂課中,就有更多時間去個性化地誦讀古詩,具象古詩中的畫面。在具象個工人勞作畫面的教學中,還不夠細致到位。學生的想象,教師的課件提示,如果時間充裕,學生會有更多精彩描述的。

《古詩二首》教案(通用18篇) 相關內容:
  • 《古詩二首》教案(精選15篇)

    [教學設想及依據]1、依據新課標要求,加強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教師盡量少講析。2、讓學生進行大量的語文實踐。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能以講析代替實踐。3、教學采用四步法:聽讀、譯讀、說讀、背讀。...

  • 《古詩二首》教案(精選16篇)

    內容預覽:誦讀欣賞 古詩二首。一、教學重點提示:1、理解每首古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2、流利誦讀,欣賞和背誦每首古詩。二、教學時間:兩教時。第一教時教學目標:賞析一、二首詩。教學步驟:一、檢查預習情況。...

  • 《古詩二首》教案(通用17篇)

    教材分析:《題西林壁》這首古詩是蘇軾在1084年,由黃州貶赴汝州任團練副使時,經過九江游覽廬山時題在西林寺墻壁上的一首詩。全詩不僅是對廬山雄奇壯觀、千姿百態景象的贊美,而且還蘊含著人生的哲理,內涵深刻,耐人尋味。...

  • 《古詩二首》教案(通用19篇)

    本課圍繞單元主題“水”選編了《浪淘沙》和《飲湖上初晴后雨》兩首古詩。第一首是白居易的作品,詩中語言奔放,頗有氣勢,生動地再現了波濤洶涌、遼闊壯觀的大海景象,以及作者看后產生的聯想。...

  • 《古詩二首》教案(精選21篇)

    本課圍繞單元主題“水”選編了《浪淘沙》和《飲湖上初晴后雨》兩首古詩。第一首是白居易的作品,詩中語言奔放,頗有氣勢,生動地再現了波濤洶涌、遼闊壯觀的大海景象,以及作者看后產生的聯想。...

  • 《古詩二首》教案(精選20篇)

    本課圍繞單元主題“水”選編了《浪淘沙》和《飲湖上初晴后雨》兩首古詩。第一首是白居易的作品,詩中語言奔放,頗有氣勢,生動地再現了波濤洶涌、遼闊壯觀的大海景象,以及作者看后產生的聯想。...

  • 《古詩二首》教案(通用20篇)

    本課圍繞單元主題“水”選編了《浪淘沙》和《飲湖上初晴后雨》兩首古詩。第一首是白居易的作品,詩中語言奔放,頗有氣勢,生動地再現了波濤洶涌、遼闊壯觀的大海景象,以及作者看后產生的聯想。...

  • 《古詩二首》教案(通用18篇)

    本課圍繞單元主題“水”選編了《浪淘沙》和《飲湖上初晴后雨》兩首古詩。第一首是白居易的作品,詩中語言奔放,頗有氣勢,生動地再現了波濤洶涌、遼闊壯觀的大海景象,以及作者看后產生的聯想。...

  • 《古詩二首》教案(精選20篇)

    本課圍繞單元主題“水”選編了《浪淘沙》和《飲湖上初晴后雨》兩首古詩。第一首是白居易的作品,詩中語言奔放,頗有氣勢,生動地再現了波濤洶涌、遼闊壯觀的大海景象,以及作者看后產生的聯想。...

  • 《古詩二首》教案(精選15篇)

    本課圍繞單元主題“水”選編了《浪淘沙》和《飲湖上初晴后雨》兩首古詩。第一首是白居易的作品,詩中語言奔放,頗有氣勢,生動地再現了波濤洶涌、遼闊壯觀的大海景象,以及作者看后產生的聯想。...

  • 教案模板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香蕉网|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夜夜嗨 | 91精品婷婷色在线观看 | 亚洲天堂avtt| 免费观看美女用震蛋喷水的视频 |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 | 丰满少妇高潮惨叫正在播放 | 中文乱码免费一区二区 | 日本三级456 | 日本道二区免费v | 欧美亚洲综合成人a∨在线 日日噜噜噜夜夜爽爽狠狠视频97 | 美女午夜福利4K视频在线观看 | 日本a级片在线观看 | caopor超碰 | 午夜视频网站在线免费观看 | 亚洲精品久久久蜜桃动漫 | 草免费视频 | 日韩中文字幕网站 | 亚洲欧美人成网站aaa | 99久久久免费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精品无码区 | 国产精品久久久99 | 欧美人与物ⅴideos另类 | 日韩福利在线视频 | 超碰在线观看91 | caoporn免费|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av | 一本大道嫩草av无码专区 | 一级国产免费 | 成年女人粗暴毛片免费观看 | 视频国产一区二区 | 青青草国产精品亚洲专区无码 | 亚洲熟妇无码AV另类VR影视 | 亚洲av中文无码4区免费 | 午夜福利理论片在线观看 | 特级小箩利无码毛片 | 欧美日韩免费做爰大片人 | 国产人妖一区二区 | 第一福利所导航 | 五码亚洲 | 久久av无码αv高潮αv喷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