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教案模板 > 《小松樹和大松樹》教案(精選20篇)

《小松樹和大松樹》教案

發布時間:2023-07-11

《小松樹和大松樹》教案(精選20篇)

《小松樹和大松樹》教案 篇1

  一、創設情境,導入課文。

  師:小朋友們,你們看,這是什么?(教師用簡單的線條在黑板上勾畫出一座大山。)出示大松樹和小松樹圖,在這座大山里呀,小松樹和大松樹之間發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呢?(教師板書課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個寓言故事《小松樹和大松樹》。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認讀生字。

  師:呵,看來同學們都急著想知道故事的內容,那我們就開始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做到不添不漏不回讀。(學生讀課文。)

  師:你們看,生字從課文中跑了出來,你們還能認識它們嗎?自己讀讀,動腦筋記住它。

  (學生自讀,指生領讀,識記字形。開火車讀生字,男女生對讀,猜字游戲,上下樓梯讀。)

  松 呢 孩 棵  喂可以采用組合法。摸 孩 喂 可以讀半邊

  答 伯 爺 托 低可以替換偏旁識記。摸 托 低都是表示動作的詞語

  三、指導朗讀,感悟體驗。

  師:剛才,生字跑出來和我們做游戲,我們已經認識了它們,現在它們又回到了課文中你還能讀準嗎?指名讀課文,要求仔細聽讀音是否準確,是否用心去讀,思考:大松樹和小松樹分別長在什么地方?

  師:(出示小松樹和大松樹圖片)它們長在山的什么地方,誰能幫它們找找家?教師相機貼圖。把小松樹圖片貼在山頂上,把大松樹圖片貼在山腳下。)

  讀出小松樹的小和大松樹的大。

  師:看來,小松樹和大松樹是鄰居,那它們一定經常在一起聊天。

  如果你就是這樣的一棵小松樹,你站在這么高的山上能看到什么?(展開想象練習說話)

  (5)是啊,小松樹站在高高的山頂上,看到太陽公公從東方升起,白云姐姐在天空中自由自在散步,還看見了遠處連綿起伏的群山……如果你是這樣一棵小松樹,看到這些,心里會有什么樣的感受?(展開想象練習說話)

  過渡:小朋友說得都很有道理,小松樹看到了這么美麗的景象,心里就想著:我是世界上長得最高最高的松樹了。當它向山下望去的時候,看到了山下有一棵大松樹。這時他會有什么樣的表現呢?請小朋友自己讀第二自然段,讀完想一想:這是一棵什么樣的小松樹?

  2、學習第二自然段

  (1)學生自讀后交流:你覺得這是一棵什么樣的小松樹呢?(驕傲、得意、神氣……)

  (2)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句子:

  “喂,朋友,你看我長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遠很遠的地方,你呢?”

  (3)看,這就是小松樹對大松樹說的話,小朋友先自己讀讀,讀完想一想,這兩句話里的哪些詞語最能看出小松樹非常驕傲、非常得意?——學生回答:喂、多高哇、很遠很遠、你呢。

  (4)指導讀好詞語:喂、多高哇、很遠很遠、你呢,并相應加上點。——逐個讀好這幾個詞語,并進行相應的評價。

  a 指導讀好“喂” 。

  ①老師用“喂”說一句話:喂,把你的鉛筆借給我用一用!聽到老師這樣對你說話,你愿意把鉛筆借給我用嗎?為什么?(沒有禮貌。)

  ②小松樹這樣跟大松樹說話,你覺得小松樹怎樣?(沒有禮貌。)

  ③那你覺得這個 “喂”應該怎樣來讀呢?誰愿意來試一試?——指名學生讀好這個詞的語氣。

  b 指導讀好“多高哇”、“很遠很遠”。

  ①多高哇,后面是個什么標點符號?

  ②從這個感嘆號里你感覺到什么呢?

  ③那你能把小松樹覺得自己長得很高很高的樣子讀出來嗎?——指名讀——齊讀。

  ④“很遠很遠”又該怎么讀呢?誰來試試看?

  ⑤評價:老師聽出來了,從你的朗讀中,老師真的感覺到小松樹能看得非常非常遠,怪不得他那么驕傲呢!我們大家也一起來讀讀。

  c“你呢”這個詞語,學生在交流的時候可能會遺漏。

  ①這里的“你呢?”是什么意思?

  ②該怎么讀?(要讀得讓我們好象感覺到小松樹在說什么話呢?)——你有我長得高,看得遠嗎?

  ③指導讀出驕傲:你呢?

  (5)誰能把這些詞語放到句子里面,把句子讀好?

  (6)先自己練習讀一讀小松樹的話,把同桌當作大松樹和他一起練一練。

  (7)小朋友一起讀讀小松樹的話。假如你就是這一棵小松樹,你再來讀讀,可以加上動作。

  (8)小松樹覺得自己比大松樹長得高,看得遠,覺得很驕傲,瞧不起大松樹。聽了小松樹的話,大松樹怎么樣?(沒有回答)你來猜猜看他有什么想法呢?(說話訓練)

  ——他想,為什么小松樹長在山上,而我卻長在山下。

  ——他想,你能看得遠,是大山爺爺把你托起來的。

  ——要是我站在山上,也會和你一樣看得遠。

  (9)可是大松樹沒有去理會小松樹的驕傲和沒有禮貌,他什么也沒有說,課文里面說他——沒有回答。

  師:大松樹聽后生氣了嗎?看看課文中的插圖。過渡:盡管大松樹沒有回答,可是小松樹的話被天上的風伯伯聽到了,他會說些什么呢?

  3、第三自然段

  (1)自己讀讀第三自然段。

  (2)指名讀讀這一自然段,——出示風伯伯的話:孩子,山下的松樹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遠,那是大山爺爺把你托起來的呀!

  你從風伯伯的話中讀懂了什么呢?

  (3)其實我們從風伯伯的話中知道了,小松樹和大松樹到底誰高?那又是高多少呢?(加點:比、高多了)。

  (4)指導讀好這一句話:孩子,山下的松樹比你高多了。

  (5)是啊,其實大松樹比小松樹高多了。小朋友一起來看看圖,比較一下。

  a(看大屏幕演示,比較兩棵松樹的大小)

  b 出示句子:大松樹比小松樹高多了。

  c 你也能用“比”來說一句話嗎?——指導用“比”來練習說一句話。

  (7)你還從風伯伯的話中讀懂了什么?(加點:看得遠、托起來。)小朋友誰會做做“托”的動作?——動作理解“托”。(“托”是從下往上的。)

  (8)練習說話:所以我們說——出示:小松樹能看得遠,那是因為(大山爺爺把他托起來的。)

  (9)看大屏幕:風伯伯和小松樹說話的時候,摸著小松樹的頭,他的表情怎樣?

  (10)要是老師也這樣摸著你的頭,你會有什么樣的感覺?

  (11)那你覺得這是個怎樣的風伯伯?

  (12)風伯伯多愛護小松樹呀!那風伯伯的話該怎么讀好呢?

  a 小朋友先自己練習讀一讀。——誰來做風伯伯?(指名讀)

  b多親切,多和藹又關心小松樹的風伯伯啊,我們大家一起來做風伯伯。——齊讀風伯伯的話。

  過渡:小朋友們聽懂了風伯伯的話,那小松樹有沒有聽懂呢?

  4、學習第四自然段

  (1)讀一讀這一段的內容。

  (2)出示句子:小松樹聽了,慚愧地低下了頭。

  a“慚愧”就是什么意思呢?(“慚愧”加點)小松樹為什么“慚愧”呢?

  b對呀,當一個人說錯了話,做錯了事情,就會覺得“慚愧”。

  (3)所以小松樹就慚愧地低下了頭。(“低下了頭”加點)看——圖中小松樹的動作和表情,他多慚愧,多難為情啊。

  (4)你能學學他的樣子嗎?——學生做動作。

  (5)做得好極了,那現在我們就再來讀讀這一句話,體會一下小松樹當時的難為情。

  (6)慚愧的小松樹這個時候心里會想些什么呢?小朋友來猜猜看。

  (7)是啊,這時的小松樹,心里有那么多的想法,一定很想說呢。如果你就是小松樹,你最想說對大松樹說什么?同桌先討論一下,指名帶上頭飾說話。

  對于學生的話,老師要做相應的評價和回應。

  (8)看來,小松樹已經改正了錯誤,變成了一個既懂事又謙虛的孩子。老師想送給小朋友一句名言,出示“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我們一起跟著老師來讀一讀。

  師:看來,小松樹已經改正了錯誤,變成了一個既懂事又謙虛的孩子。

  四、角色表演,升華體驗。

  1、自讀課文,要求讀好小松樹和風伯伯的對話。

  2、四人小組分角色練習讀課文。

  五 寫生字

  1.寫字操

  2.一看字的結構和大小比例,二說字的筆順,三仿寫書寫(回 爺  孩)

  板書設計:

  小松樹和大松樹

  驕傲                  慚愧

  要謙虛

  有禮貌

  課后反思:

  《小松樹和大松樹》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山上的小松樹覺得自己長得高,看不起山下的大松樹,經過風伯伯的教育,感到了慚愧,轉變了態度。我將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定為:通過朗讀、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物形象,明白其中的道理,同時學習三個生字。

  我試圖讓學生通過朗讀人物的對話、動作,來理解課文,體會人物形象,明白其中的道理。重點抓住三處:小松樹的話、風伯伯的話和最后的“慚愧”。考慮孩子的年齡特點,我在開頭通過讓學生觀察圖畫,說一說、指一指哪里是山上,哪里是山下。哪一棵是大松樹,哪一棵是小松樹。讓孩子迅速掌握大小松樹的位置,為后文的理解作出鋪墊。在朗讀小松樹和大松樹說話時,通過重點詞語“多高、很遠很遠”等詞語讓學生在反復的朗讀中理解、感悟小松樹的驕傲。在理解風伯伯說的話,讓學生看圖體會風伯伯的表情和動作,并試著演演,然后帶著表情讀,在孩子讀了“小松樹聽了,慚愧地低下了頭”后,讓學生想象“慚愧”會是怎樣的表情,并試著表演一下,然后帶著表情讀。一年級孩子思維仍以形象思維為主,帶著表情表演讀,使孩子內心的情感體驗得以外化,有助于幫助孩子進行感情朗讀。

  我感覺總的思路還是比較清晰的,也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但在讀中感悟的過程中,如果加一些讓學生想一想:松樹自己覺得那么高,他的心里很高心,很得意,他的表情會是什么樣子的。讓孩子在讀了小松樹的話后,想象小松樹說話時會是怎樣的神情,并試著表演一下,然后帶著表情讀評價語言不夠豐富,所以雖然自己心中有了重點,但在課堂上沒有很好地突顯出來。而且對學生的評價語言匱乏,不豐富,沒有達到激勵的的作用。還有就是教師在課堂上語速過快,這對于一個低年紀的孩子來說,不利于學生的傾聽能力的發展。雖然這節課還留有遺憾,但通過這個過程,自己也學到了很多東西,自己以后要多鉆研、多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小松樹和大松樹》教案 篇2

  ˎ̥教學目的: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9個生字,6個二類字,認識3個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做人要謙虛謹慎,不可盲目自滿看不起別人。

  教學準備:課文錄音,掛圖,生字卡片等

  教時安排:2教時

  第一教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課文。

  師:小朋友們,你們看,這是什么?(教師用簡單的線條在黑板上勾畫出一座大山。)

  師:在這座大山里呀,一棵小松樹和一棵大松樹之間發生了一件事。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個寓言故事《小松樹和大松樹》。

  二、初讀課文,認讀生字。

  師:呵,看來同學們都急著想知道故事的內容,那我們就開始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畫出來,借助拼音讀會它。

  師:請同學們把剛才畫出的生字、生詞,以及含有生字的句子再重點讀讀,想辦法記住這些生字。待會兒要考考你喲!

  師:你們看,生字從課文中跑了出來,你們還能認識它們嗎?自己讀讀,動腦筋記住它。

  (學生自讀,指生讀,齊讀。利用生字卡片開火車讀生字、生詞。對易錯的生字訂正、齊讀。)

  三、指導朗讀,感悟體驗。

  師:剛才,生字跑出來和我們做游戲,我們已經認識了它們,現在它們又回到了課文中。讓我們再讀讀課文,邊讀邊看書上的插圖,自己試著讀懂課文,不懂的地方一會兒提出來。

  師:同學們自己讀讀第一自然段,弄清小松樹和大松樹長在什么地方。(學生讀第一自然段。)

  師:(出示小松樹和大松樹圖片)它們長在山的什么地方,誰來幫它們找找家?(生把圖片貼好)

  師:看來,小松樹和大松樹是鄰居,那它們一定經常在一起聊天。這一天,小松樹對大松樹說了些什么呢?同學們讀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學生讀課文)

  師:你們覺得小松樹怎么樣?是從哪兒看出來的?

  (太霸氣了!太沒禮貌了!跟大松樹說話時喊“喂”。)

  師:嗯,我也有這樣的體會。那我們讀課文時就要把小松樹的這種傲氣、不禮貌讀出來。自己試著讀讀。(學生讀課文。指生讀。)

  師:嗯,真是一棵不講禮貌、非常傲氣的小松樹。大家都像他這樣讀讀。(生讀)

  師:大松樹聽后生氣了嗎?看看課文中的插圖。(生看圖回答)

  師:嗯,大松樹心眼兒真大,不和小松樹計較。可小松樹的話被風伯伯聽見了,它是怎么說的?

  (學生讀課文第三自然段。指生讀風伯伯的話。)

  師:風伯伯的話你們聽懂了嗎?(學生說出自己的理解)

  師:怎樣才能讀好風伯伯的話呢?想想當你犯了錯誤時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他們是用什么樣的語氣批評教育你的。

  (學生自讀,指生讀,師范讀,生練讀,指生讀。)

  師:小松樹聽懂風伯伯的話了嗎?從哪兒看出來的?

  (生讀課文第四自然段。)

  師:同學們有懂“慚愧”這個詞的意思的嗎?(同學們搖頭)小松樹做錯了事,現在已經認識到自己錯了,它這時的心情就是“慚愧”心情。(同學們點頭)同學們低下頭,做一下“慚愧”的樣子。(學生做低頭動作,體驗小松樹“慚愧”的心情。)

  師:假如你是小松樹,這時,你想對大松樹說些什么?(生回答)

  師:看來,小松樹已經改正了錯誤,變成了一個既懂事又謙虛的孩子。

  四、角色表演,升華體驗。

  1、自讀課文,要求讀好小松樹和風伯伯的對話。

  2、四人小組分角色練習讀課文。

  3、指小組戴頭飾朗讀、表演。

《小松樹和大松樹》教案 篇3

  第一課時

  一、謎語導入,巧妙激趣。

  1.師:小朋友們愛猜謎語嗎?老師今天帶來一個謎語,想猜嗎?猜一種植物。

  “一年四季穿綠衣,風雪再大全不怕。”

  “頭上青絲如針刺,皮膚厚裂像龜甲。”(謎底:松樹)

  2. 教學生字:松 左右結構木字旁(一個老公公靠在大樹旁)

  3.出示小松樹和大松樹的圖片。

  (1)小朋友,你們認識它們嗎?(松樹)

  (2)這兩棵松樹有什么不同呢?

  4.板書課題。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小松樹和大松樹》這個寓言故事。

  5.讀題。注意讀準松song樹shu,兩個聲母不同。

  6.講釋寓言:這篇課文通過一個故事告訴我們道理,像這樣的故事,我們叫它“寓言故事”。

  二、初讀課文,檢查自學。

  1.自由讀課文。注意聽好老師的要求:遇到生字新詞多讀幾次,把字音讀準。

  2.看,生字寶寶自己從課文中跑出來了,還認識嗎?動腦筋記住它。開火車讀。

  師:“松”是平舌后鼻音要讀好它。“爺爺”是輕聲音節。“呢”是輕聲詞。

  3.你們已經和生字新詞交上朋友了,長句子會讀嗎?想來挑戰一下嗎?課件出示長句子“風伯伯摸著小松樹的頭說:“孩子,山下的松樹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遠,那是大山爺爺把你托起來的呀!”

  師指導朗讀,指名讀。這句話很長,我們要注意停頓才能讀好它,看這些斜線就是吸氣符號,要稍稍停頓。(課件長句子加斜線表示停頓)

  風伯伯摸著/小松樹的頭說:“孩子,山下的松樹/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遠,那是大山爺爺/把你托起來的呀!”

  師:再來試一試,真是個聰明的孩子,老師一教就會,真了不起!

  4.分小節讀文

  學習第1自然段。

  (1)自由讀,看看能讀懂些什么?

  (2)交流,從一節讀懂了什么?

  (兩棵松樹生長的地方)

  進一步規范語言訓練:

  a山上有一棵什么樣的松樹?山下有一棵什么樣的松樹?

  (突出“小”、“大”)

  b什么地方有一棵小松樹?什么地方有一棵大松樹?

  (突出“山上”、“山下”)

  c用“(什么)長在(什么地方)”句式說話。

  d背誦第一自然段。

  學習第二自然段。

  (1)自讀,再看看圖,說說這兩棵松樹長得怎么樣?

  用上“(什么)長在(什么地方),(長得怎么樣)”的句式說話。

  (2)讀讀小松樹的話,想想小松樹是這樣看自己的嗎?

  (3)出示第二自然段,指導讀懂小松樹的話。

  a.你覺得小松樹怎么樣?是從哪兒看出來的?

  b.比較句子,朗讀體會。

  我長得高。

  我長得多高啊!

  你看我長得多高啊!

  小松樹認為自己長得高。

  c.比較詞語,練習朗讀:

  很遠的地方

  很遠很遠的地方

  小松樹認為自己看得遠。

  d.除了看出他很驕傲外,你還看出他怎么樣?從哪兒看出的?

  ( 沒禮貌,瞧不起別人)

  a.指導讀“喂,朋友”。

  小松樹跟誰說話呢?

  b.理解“你呢”?

  再讀讀小松樹的話,他想接著說什么?

  (你有我長得高嗎?有我看得遠嗎?表示看不起大松樹。)

  e.指導朗讀

  小松樹這時是什么樣兒?你能想象出來嗎?帶上恰當的語氣自由練讀這兩句話。指名讀,齊讀,背誦。

  學習最后一句:

  (1)聽了小松樹的話,看圖說說大松樹生氣了嗎?(沒有,還在微笑呢)

  (2)大松樹為什么不回答,他在笑什么?他可能會想些什么呢?

  三、教學生字

  1. 出示生字卡,指名讀

  2.

《小松樹和大松樹》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做人要謙虛謹慎,不可盲目自滿,看不起別人。

  教學過程 

  一、設問導入  。

  師: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們知道課文中的“小松樹”和“大松樹”的家分別在哪兒?

  二、充分誦讀,巧破難點。

  1、導讀第一自然段。

  (1)出示圖片,學生上臺貼圖。

  師:這兒有“小松樹”和“大松樹”(圖片),誰能把他們送回家。(指生上臺貼圖)

  (2)教師引讀:

  山上有一棵小松樹,

  山下有一棵大松樹。

  (3)多種促讀手段、形式,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4)詢問過渡:

  ①哪些同學爬過山?當你爬到山上,向山下看去,能看到什么?

  ②在山上看到的樓房和在平地上看到的樓房有什么不同?

  ③站在高高的山上,看著優美的景色,這時你的心情怎樣?

  2、導讀第二自然段。

  (1)過渡:山上的小松樹和你們的心情一樣——很高興,高興地得意起來,他是怎么說的呢?

  (2)學生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

  (3)多種促讀手段、形式,指名讀第二自然段。

  (4)指導看圖:看哪,這棵小松樹說話的時候表情、動作是怎樣的?

  (5)學生自由學著樣子準備表演。

  (6)指名上臺表演。

  (7)詢問過渡:“小松樹”這么驕傲,“大松樹”聽了有什么表現?

  師:其實,“大松樹”的心里非常明白,小朋友都很聰明,一定能猜出“大松樹”想的是什么!

  ①四人一小組討論。

  ②小組派代表匯報交流。

  生1:他想,為什么小松樹長在山上,而我卻長在山下。

  生2:他想,你能看得遠,是大山爺爺把你托起來的。

  生3:要是我站在山上,也會和你一樣看得遠。

  (請生上臺演示圖片,把山上的小松樹拿下來,與山下的大松樹作比較,看到底誰長得高。)

  3、導讀第三自然段。

  (1)過渡:你們真聰明,和風伯伯想到一塊兒了,風伯伯是怎么說的呢?

  (2)指讀(出示風伯伯說的話)。

  (3)多種促讀手段、形式,指導朗讀風伯伯的話。

  (4)你覺得風伯伯的話有道理嗎?

  師:請你扮演“風伯伯”對“小松樹”說句話:

  (出示句式)

  小松樹看得遠,那是因為。

  (5)原來,小松樹被大山爺爺托起來才能看得遠,開始他還很驕傲呢!再把小松樹說的話讀一讀,(學生齊讀小松樹的話)我們讀書要把前后內容聯系起來,多讀多想,這樣會把書讀得更好。再來讀一讀風伯伯的話。

  (6)角色朗讀“小松樹”和“風伯伯”說的話。

  4、導讀第四自然段。

  (1)過渡:小松樹聽了風伯伯的話,表現怎樣?

  (2)指讀。

  (3)理解詞語:慚愧。

  “慚愧”是什么意思?

  (4)齊讀,讀出“小松樹”后悔、不好意思的感情。

  (5)擴展:小松樹慚愧地低下了頭。這時他會想些什么?他會對大樹樹說些什么?

  (生1:他想我錯了。)小松樹知錯就改,我們向他學習。

  (生2:他對大松樹說:“大松樹哥哥,對不起,你比我高,我不該說這些話,真是對不起。)小松樹變得謙虛、有禮貌了,我們向他學習。

  三、以演代讀,自然內化。

  小朋友說得非常好,那么,你想把課文表演出來嗎?(想)請小朋友四人一組,自由組合,想和誰表演就和誰組合。

  1、教師指導四人一組表演如何分配角色。

  2、學生自由組合,排練課本劇

  3、推選一組上臺表演,教師現場加以指導。

  4、這一組配上音樂,再完整表演。

  為了激發學生表演積極性,師當主持人報幕:

  第8課《小松樹和大松樹》課本劇表演現在開始,我先來介紹介紹“演員”(介紹表演者),等表演結束,還要評選最佳演員,請觀眾朋友們認真欣賞!

  評選最佳演員,獎勵合作的小紅旗。

  5、配上音樂,集體表演。

《小松樹和大松樹》教案 篇5

  一、揭題,貼圖導入:

  1、小朋友,上節課我們認識了兩位朋友,他們是誰?請小朋友們拿出手指和老師一起書寫課題。(師板書課題,課題豎向書寫,“小松樹”三字在上,“大松樹”三字在下。“小松樹”三字偏小,“大松樹”三字偏大。)

  2、這兩位朋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嗎?誰來讀讀課題?(從語氣上區別小和大)(1)、提示學生把“小”字突出讀來。可給予相應評價:老師聽出來了,你心中的小松樹不大。(2)、提示學生把“小”字讀得輕細,把“大”字讀重長。可給予相應評價:小松樹是小松樹,大松樹是大松樹,二者大小有別。你讀得真好!

  3、課題讀得很不錯,那下面的這些詞語你們能讀好嗎?(出示詞語)學生自讀,再指名讀--一行一行地來讀。

  小松樹   回答    慚愧(難為情)

  風伯伯   大山爺爺  孩子

  摸著    低下了頭  托起來 

  (1)誰來讀第一行?(注意平翹舌音)

  (2)誰來讀第二行?(注意輕聲音節)

  (3)誰來讀讀第三行?——讀了這一行你發現了什么?(前面一個字是表示動作的動詞,讀時可以加上動作來讀)、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小結:大家讀詞語很動腦筋。學習語文就要這樣用心讀詞、讀句,用心思考,你一定能讀出很多收獲。能做到嗎?跟著這些詞語寶寶走進這個寓言故事。

  過渡:我們一起來讀讀第1自然段?

  二、趣讀課文,細品文本,指導朗讀。

  (一)第一自然段

  1、讀了第一自然段,你們知道課文中的“小松樹”和“大松樹”的家分別在哪兒?(學生回答在山上和山下,教師簡筆畫高山)誰能把他們送回家。(指生上臺貼圖)

  2、讓我們來讀一讀第一自然段。(指名讀,學生齊讀)

  3、這一大一小的兩棵松樹長在了山上和山下,那小朋友看看圖上的山,你覺得這座山怎么樣?

  4、如果你就是這樣的一棵小松樹,你站在這么高的山上能看到什么?(展開想象練習說話)

  5、是啊,小松樹站在高高的山頂上,看到太陽公公從東方升起,白云姐姐在天空中自由自在散步,還看見了遠處連綿起伏的群山……如果你是這樣一棵小松樹,看到這些,心里會有什么樣的感受?(展開想象練習說話)

  6、過渡:小朋友說得都很有道理,小松樹看到了這么美麗的景象,心里就想著:我是世界上長得最高最高的松樹了。當它向山下望去的時候,看到了山下有一棵大松樹。這時他會有什么樣的表現呢?請小朋友自己讀第二自然段,讀完想一想:這是一棵什么樣的小松樹?(二)第二自然段

  1、能讀懂什么嗎?(讀不懂我們不怕,下面我們就來細細品讀課文,來讀懂它。誰先來把這段話讀給老師聽聽?)

  2、下面老師也給大家讀一讀小松樹的話,我現在就是小松樹啦!(教師加上動作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聽了老師的朗讀,你覺得這是一棵怎樣的小松樹呢?(學生自由表達,突出:驕傲而且沒有禮貌)

  3、你能像老師這樣讀一讀小松樹說的話了嗎?(自由練讀,指生讀,)

  4、面對小松樹的傲慢無禮,大松樹(引讀)。聽了小松樹的話,大松樹居然沒有反應,很奇怪,它到底在想些什么呢?師:其實,“大松樹”的心里非常明白,小朋友都很聰明,一定能猜出“大松樹”想的是什么!

  ①四人一小組討論。

  ②小組派代表匯報交流。

  生1:他想,為什么小松樹長在山上,而我卻長在山下。

  生2:他想,你能看得遠,是大山爺爺把你托起來的。

  生3:要是我站在山上,也會和你一樣看得遠。

  5、大松樹心里什么都明白,那他為什么沒和小松樹一般見識呢?你覺得這是一顆怎樣的大松樹?

  6、分角色表演大松樹和小松樹。

  (三)第三自然段

  1、大松樹雖然沒有回答,可是小松樹的話被剛路過的風伯伯聽到了。(演示動畫)

  風伯伯輕輕地,笑瞇瞇地來到了小松樹的身邊,聽!他在說什么呢?請同學們讀讀課文的第三自段,特別是風伯伯的話要反復讀讀。     

  2、誰能把風伯伯送到圖上?(學生貼圖)為什么這樣貼?(指導體會“摸著”)看圖:誰來說說這是一個怎樣的風伯伯?(笑瞇瞇、親切、和藹可親)

  3、自讀第三自然段。

  師:你從課文中的什么地方可以看出風伯伯非常和藹可親?

  (1)“摸著”誰摸過你的頭?當時你有什么樣的感覺?可見風伯伯像媽媽一樣溫柔,一樣和藹可親。

  (2)風伯伯稱呼小松樹為什么呀?(孩子)輕讀“孩子”。讀好“孩子”,十分親切、和藹

  4、引讀:風伯伯摸著小松樹的頭,笑著告訴它——孩子,山下的松樹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遠,那是大山爺爺把你托起來的呀!(自由讀)

  (1)風伯伯說了幾句話?(兩句話)第一句話告訴小松樹什么?(大松樹比小松樹高很多。)第二句話呢?(小松樹能看到很遠很遠的地方,是因為大山爺爺把他托起來的。)

  (2)你覺得風伯伯的話有道理嗎?誰再來讀讀這一段有道理的話。(出示風伯伯的話,指名學生讀)

  (3)小朋友們,你們聽明白風伯伯的話了嗎?

  出示填空:

  小松樹看得遠,是因為            ;大松樹看不遠,是因為               。

  5、小結:是啊,小松樹其實長得并不高。(將小松樹的圖貼到大松樹的旁邊)山下的這棵大松樹比它高多了,它之所以能看得這么遠是因為大山爺爺把它托起來的啊!

  讓我們一起再次感受一下風伯伯的溫柔和親切吧!(齊讀第三自然段)

  (四)第四自然段。

  1、小朋友們都明白風伯伯的話了,小松樹明白了風伯伯的話嗎?你從哪里看出來?(自由輕讀第四自然段)(低下了頭)

  2、為什么小松樹低下了頭?(認識到自己做錯了事情,感到難為情。)這就是“慚愧”!

  3、小松樹聽了風伯伯的話,慚愧地低下了頭。你能學學它的樣子嗎?(學生做動作)

  師:這時,它會想些什么呢?

  生:它想,原來是我錯了。

  生:它明白了,自己并不比大松樹高,是大山爺爺把它托起來的。

  生:它想,我以后再也不能驕傲了。

  4、現在請男生演一下風伯伯,女生演一下那棵知錯就改的小松樹。

  5、在認識到自己的過錯后,他會對大松樹、風伯伯、大山爺爺和我們說些什么呢?

  小黑板出示:

  小松樹對大松樹說:“_______________。”

  小松樹對風伯伯說:“_______________。”

  小松樹可能對大山爺爺說:“______________。”

  師:小朋友說得都很好,現在,小松樹變成了一個既有禮貌又很謙虛的孩子。你現在喜歡這棵知錯就改的小松樹了嗎?(喜歡)

  (五)現在讓我們來讀讀好好讀一讀這個故事。

  三、總結課文,學寫生字。

  1、小松樹在風伯伯的引導、教育下,知道了自己的錯誤,懂得了做人要謙虛、有禮貌,不能驕傲、自滿,要有真才實學。希望小朋友們也能像小松樹一樣知錯就改,做個謙虛、有禮貌的孩子。

  老師送大家一句話,出示: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帶生讀一讀)

  2、小松樹經過了這件事情,決定更努力生長,我們要努力哦。接下來我們就努力學好本課的生字。老師范寫“孩”,提示注意點。孩是子字旁,書寫時要注意最后一筆點不要漏寫,中間是兩個撇畫不要寫成兩個撇折。生字描紅,仿寫,臨摹。

《小松樹和大松樹》教案 篇6

  教學過程及設計思路:

  ㈠ 復習導入,揭示目標(約 5 分鐘)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思路

  ⒈出示圖片:

  提問:它們是誰?長在山的什么地方,誰來幫它們找找家?

  ⒉讓學生填一填,說一說。

  出示:山上( )

  山下有( )。

  ⒊揭示本課目標。 ⒈學生紛紛舉手。師指名一學生到講臺上。該生把小松樹圖片貼在山頂上,把大松樹圖片貼在山腳下。

  ⒉填填說說。學生背誦第一自然段。

  ⒊明確要求。 利用貼圖片的形式再現課文第一自然段的內容,直觀形象,容易使學生進入課文的情境之中。

  通過填填說說的形式,檢查學生背誦情況。

  ㈡ 精讀第二自然段(約 10 分鐘)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思路

  ⒈師:這一天,小松樹對大松樹說了些什么呢?同學們讀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

  ⒉課件出示句子:“喂,朋友,你看我長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遠很遠的地方,你呢?”

  提問:你們覺得小松樹怎么樣?是從哪兒看出來的?

  ⒊自由讀,體會一下小松樹說話時是什么樣的態度?你從哪些詞句看出來的?

  ⒋課件出示,讓學生說詞造句:

  很 很 ,“很遠很遠”這個詞寫出了什么?

  ⒌“你呢?”是什么意思?讓學生把小松樹心中想說的話補充完整。

  ⒍課件演示小松樹從山上下來,問:大松樹真的長得比小松樹矮嗎?聽了它的話,大松樹是怎樣想的?怎樣做的?

  ⒎指導感情朗讀,表演。 ⒈學生自讀第二自然段。

  ⒉自由朗讀。例如:太驕傲了!它覺得自己能看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大松樹卻看不到。太霸氣了!太沒禮貌了!跟大松樹說話時喊“喂”。

  ⒊“喂,朋友”,從這兒可以看出小松樹驕傲,看不起大松樹。

  ⒋例如:很高很高,很大很大句子:這座山很高很高。

  “很遠很遠”進一步說明了遠。

  ⒌學生想象,例如:你有我長得高,有我看得遠嗎?

  ⒍大松樹長得不矮,他想:

  小松樹是小孩子不跟他說。

  我不跟他一般見識。

  所以大松樹沒有吭聲。

  ⒎練習朗讀,同桌互演。 讓學生先自學后

  教,以學定教。

  這是文中的重點句,出示句子后,先讓學生整體感知人物。

  “字不離詞、詞不離句”,抓住句中的關鍵詞,反復讀,在讀中體會人物的心理。

  鼓勵學生把想到的說出來。

  通過多媒體直觀展現,讓學生敢想敢說。

  ㈢ 精讀第三自然段(約 8 分鐘)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思路

  ⒈小松樹的驕傲,沒有禮貌,大松樹都沒有去理會,他沒有回答。可是小松樹的話被風伯伯聽到了,風伯伯又是怎樣做的,怎樣說的?

  ⒉課件出示句子:“孩子,山下的松樹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遠,那是大山爺爺把你托起來的呀!”聯系上下文讀,訓練學生用“比”、“托”說話,體會“托”的意思

  ⒊指導朗讀。

  ⑴體會風伯伯說話時會有什么的動作、表情,加進動作、表情練讀。出示圖片,指名說。

  ⑵指名讀。

  ⑶同桌互演(要求不看書) ⒈ 課件出示風伯伯的話:

  孩子,山下的松樹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遠,那是大山爺爺把你托起來的呀! 自由練讀。

  ⒉朗讀句子,練習說話,體會到小松樹比大松樹矮得多,他能看得遠,是大山爺爺的功勞。

  ⒊自由練讀。

  ⑴體會風伯伯說話時的態度:

  ①摸著――-動作

  ②風伯伯稱呼小松樹孩子。

  ③風伯伯笑瞇瞇的,和藹可親。

  ⑵學生點評。

  ⑶互相練習。 多媒體演示,想象人物的心理。

  創設語言環境,訓練學生想象說話的能力,進一步理解課文。

  朗讀時加進動作,表情,讓學生讀出理解,讀出感受。

  ㈣ 講讀第四自然段(約 8 分鐘)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思路

  ⒈提問:聽了風伯伯的話,小松樹怎樣呢?

  ⒉想象說話:小松樹為什么低下了頭?

  ⒊課件出示圖片,理解“慚愧”:小朋友,當我們犯了錯,你會覺得怎么樣?

  ⒋小松樹做錯了事,現在已經認識到自己錯了,它這時的心情就是“慚愧”心情。 ⒈回答:小松樹低下頭。

  ⒉小松樹知道自己錯了,低下了頭。

  ⒊看課件,練習說話,逐步理解“慚愧”。

  ⒋做低頭動作,體驗小松樹“慚愧”的心情。

  通過課件演示,理解文中的關鍵詞,再讓學生聯系語言環境想象小松樹當時的心情,進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㈤ 拓展延伸,進行表演(約 5 分鐘)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思路

  ⒈提問:這時小松樹會對風伯伯說些什么?對大松樹說些什么?

  ⒉提問:風伯伯和大松樹又會對小松樹說些什么呢?

  ⒊指導角色表演。要求展開想象,加進小松樹、大松樹、風伯伯說的話和風伯伯、大松樹對小松樹說的話。

  ⒋提問:你最喜歡故事中誰?為什么? ⒈回答:大松樹哥哥,我錯了,你長得比我高,看得比我遠。

  大山爺爺,我錯了,我不應該瞧不起大松樹。

  ⒉回答:風伯伯說:“知錯就改還是好孩子。”大松樹說:“以后我們倆還是好朋友。”

  ⒊組內演練,再選表現好的幾組上臺表演。

  ⒋學生討論后,全班交流。 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與文本中的人物對話,在對話中感受、體驗。

  讓學生戴上小松樹、大松樹、風伯伯的頭飾,在表演中去體驗、感受不同角色的不同個性。

  ㈥ 本課總結(約 1分鐘):

  這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樹覺得自己長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樹。課文批評了小松樹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驕傲自大的行為。告訴我們做人要謙虛謹慎,不要盲目自滿,瞧不起別人。

  ㈦ 隨堂練習設計(約 3分鐘):

  1、根據課文填空:

  ⑴喂,朋友,你看我 哇!我能看到 的地方,   ?

  ⑵小松樹能看得遠,不是 ,而是 。大松樹看不遠,不是 ,而是 。

  2、仿照例句,用帶點的詞語說一句話。

  山下的松樹比你高多了。

  比: 。

  ㈧ 板書設計:

  8、小松樹和大松樹

  站得高

  看得遠

  沒有回答 ↑托  做人要謙虛謹慎,不要盲目自滿,瞧不起別人

  六、教學反思

  《小松樹和大松樹》是一篇兒童喜愛的寓言故事。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師生動的語言和貼圖片的形式,把學生帶入課文的情境之中。在情境的創設中,學生積極地充當其中的角色,充分發揮想象力,與文本中的人物對話,在對話中感受、體驗。表演是對課文進行再創造,讓學生表演課文中的角色,是一種更為深入的體驗。教學中讓學生戴上小松樹、大松樹、風伯伯的頭飾,在表演中去體驗、感受不同角色的不同個性。學生將小松樹的傲氣、大松樹的大度、風伯伯的慈祥和寬容都表現得惟妙惟肖,課堂上氣氛十分活躍。在說的訓練中,我安排了以下兩方面訓練:一、句式說話。利用“很 很 ,比,托”幾個詞培養學生說詞說句的能力。二、想象性說話。本課我設計了以下說話:1、“你呢?”是什么意思?2、小松樹為什么低下了頭?3、他會對大松樹、風伯伯各說什么?4、風伯伯和大松樹又會對小松樹說些什么呢?4、你最喜歡故事中誰?通過這些有坡度的說話訓練,不僅培養了學生想象擴散性思維,而且學生輕松地認識到做人要謙虛,不能盲目自滿,看不起人。

  教學內容:蘇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第八課《小松樹和大松樹》。

  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學習課文第二~四自然段,能分角色朗讀課文,并能讀出不同的語氣。

  過程與方法:教給學生通過理解關鍵詞語來理解課文內容的方法,讀好人物的對話。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懂得做人要謙虛謹慎,不要盲目自滿,瞧不起別人。

  教學重、難點及教學突破:

  重點:通過對語言文字的朗讀、感悟來理解課文,讀好課文。

  難點:理解小松樹說的話,風伯伯說的話。

  教學突破:通過多媒體直觀展現,讓學生讀出理解,讀出感受,并創設情景讓學生敢想

  敢說。

  教學準備:學生準備:看圖,朗讀課文

  教師準備:大松樹、小松樹和風的頭飾及帖圖,課件

《小松樹和大松樹》教案 篇7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一、看圖導入,揭示課題

  1.出示松樹圖片,問:小朋友們認識它嗎?(松樹)板書:松樹

  教“松”(sōng)領讀。

  2.出示兩幅松樹圖:小朋友們發現了什么?(一棵大,一棵小)

  3.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小松樹和大松樹 (板書課題)指名讀課題,領讀課題。誰來當今天的小悟空,用你的火眼金睛找出課題中的生字指出“松”是平舌音,“樹”是翹舌音。

  4.小松樹和大松樹之間到底發生了什么故事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放錄音。

  二、初讀指導

  1.你們覺得這位阿姨讀得怎么樣?想不想學著讀一讀?自由朗讀

  要求:(1)畫出生字詞,圈出生字,自由拼讀,讀準字音,理解生字詞的意思。

  (2)標出自然段的序號,想想各段的主要內容。

  學生自由讀,互相交流。

  2.檢查自讀情況。老師現在是唐僧,要來考一考你們這些小悟空了。

  (1)出示帶有生字的詞語。指名認讀,結合實際正音,齊讀生字詞。

  (2)課文中的詞語,估計學生都能理解,可采取下列辦法解決有關詞語:

  指名回答:低頭(動作表示)聽(動作)摸(動作)回答(聯系課堂提問與學生的回答)

  《蘑菇該獎給誰》一課中,哪個詞的意思和“慚愧”一樣?(難為情)

  3.下面將生字寶寶放回課文里讀一讀。出示課文段落,指導學生朗讀。逐段指名朗讀,齊讀。

  4.我們一起來送大松樹和小松樹回家吧!在黑板上畫簡筆畫,學生將松樹圖貼在相應的位置。這是課文第幾節說的?齊讀,找出兩對反義詞

  三、指導生字

  1、我們把小松樹和大松樹送回了家,現在我們一起把生字寶寶送回家。

  2、學習生字:多(兩個夕加起來就是多),松(木加公),回(大口包小口),師在黑板上范寫。

  3、描紅,完成習字冊。

  第二課時

  一、強調位置,明確原因(學習第一自然段)

  1.上節課,我們已經學習了《小松樹和大松樹》這篇課文,請小朋友們齊讀課題。

  2.多媒體出示:

  小松樹長在_______,大松樹長在_______。

  (1)讓學生自由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讀完以后再看一看、想一想出示的問題。

  (2)指名回答。

  小松樹住在哪兒?大松樹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3.指名朗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

  二、填補文本,喚醒記憶(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1.(過渡)小松樹長在山上,有句古話說,“站得高就看得遠”。你們猜猜看,小松樹可能會看見些什么?

  (學生自由敘述)

  2.讓學生說一說,假如自己看到了這么多、這么美的景色,自己的心情會怎么樣。假如僅僅是自己能看到這么多、這么美的景色,別人看不到,自己的心情又會怎么樣。

  3.多媒體出示:

  小松樹___地對大松樹說:“喂,朋友,你看我長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遠很遠的地方,你呢?”

  (1)教師用“~~~”畫出小松樹對大松樹說的話,讓學生把這兩句話多讀幾遍,讀完以后想一想在橫線上填一個什么詞合適。

  (2)指名回答。

  剛才讀了小松樹說的話,你覺得小松樹是怎樣對大松樹說話的?

  (學生自由表達)

  (3)學生覺得小松樹是怎樣對大松樹說話的,教師就讓學生用怎樣的語氣去讀,并試著演一演,然后師生共同評議。

  4.指名回答。

  (1)大松樹見小松樹這樣對他說話,他生氣了嗎?你從哪知道的?仔細看看書上的插圖,特別是大松樹的表情,然后再回答老師。

  (2)老師感到奇怪了,為什么大松樹不但沒有生氣,反而笑呢?

  多媒體出示:

  大松樹沒有生氣,反而笑了,是因為他知道____。

  (3)讓學生說一句贊揚大松樹的話。

  5.其實,不僅大松樹知道,風伯伯也知道。風伯伯是位慈祥的老人,他對小松樹是這樣說的:

  多媒體出示:

  孩子,山下的松樹比你高得多了。你能看得遠,那是大山爺爺把你托起來的呀!

  (1)讓學生仔細讀第三自然段,思考:風伯伯是怎樣跟小松樹說話的?(摸著小松樹的頭)

  (2)(讓學生們回憶一下)誰在什么時候摸著你的頭跟你說話?他們為什么要摸著你的頭跟你說話?你當時心里是怎么想的?

  (3)是呀,從風伯伯摸著小松樹的頭對他說話,我們可以知道風伯伯教育小松樹時不是嚴厲地斥責,而是擺事實、講道理,耐心地予以開導,體現了風伯伯對小松樹的愛護。

  6.指名朗讀第二、三自然段。

《小松樹和大松樹》教案 篇8

  課本劇《小松樹和大松樹》

  金壇市華羅庚實驗學校    鄭堯

  人物表:小松樹、大松樹、風伯伯、大山爺爺

  第一幕

  時間:一個陽光很好的早晨

  地點:一座山的山坡。

  場景布置:教室中,畫板上畫了一座山坡,在山坡上有一棵小松樹,在山坡下有一棵大松樹。要畫出

  小松樹驕傲的神情。學生戴上可愛的“小松樹、大松樹”頭飾。矮個的小朋友站在板凳上扮演小松樹

  ,個高的小朋友站在地面上扮演大松樹。

  小松樹:喂,小朋友,

  大松樹:    (看著小松樹)

  小松樹:你看我長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遠很遠的地方,

  (山下的小松樹覺得自己長得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樹。“多高”、“很遠很遠”要讀出感情)

  大松樹:    (顯得平靜,仍看著小松樹)

  小松樹:你呢?

  (小松樹此時非常得意。小松樹說話的語氣和神態要能顯示出它非常驕傲)

  大松樹:    (仍顯得非常平靜,仍看著小松樹)

  第二幕

  場景布置:教室中,畫板上畫了一座山坡,在山坡上有一棵小松樹和風伯伯。學生戴上的“小松樹、

  風伯伯”頭飾。小松樹的話被風伯伯聽到了。

  風伯伯:孩子,山下的松樹比你高多了。

  (風伯伯摸著小松樹的頭,用和藹、慈祥的語氣)

  小松樹:         (小松樹看著風伯伯,感到有點不好意思)

  風伯伯:你能看的很遠,那是大山爺爺把你托起來的呀!

  小松樹:         (小松樹看著風伯伯,慚愧地低下了頭)

  第三幕

  場景布置:教室中,畫板上畫了一座山坡,在山坡上有一棵小松樹,在山坡下有一棵大松樹。要畫出

  小松樹謙虛的神情。學生戴上可愛的“小松樹、大松樹”頭飾。

  小松樹:大哥哥,剛才都是我的錯。

  大松樹:    (以一種友好的神情看著小松樹)

  小松樹:我是長在高處,我才能看到很遠地方。

  (小松樹鼓起勇氣。“高”、“很遠”要讀出小松樹認錯感情)

  大松樹:我們應做一個懂禮貌、謙虛好學、知錯就改的孩子。

  (大松樹、小松樹都非常開心。)

  小松樹、大松樹、風伯伯退下,全劇終

《小松樹和大松樹》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

  1.學會本課生字,認識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做人要謙虛謹慎,不要盲目自滿,瞧不起別人。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看圖導入  ,揭示課題

  1.看插圖,問:圖上畫的是什么樹?(松樹)教“松”(song)。領讀。

  2.板書課題:小松樹和大松樹指出“松”是平舌音,“樹”是翹舌音。指名讀課題,領讀課題。

  3.從“小松樹和大松樹”這個題目上,你們想提出哪些問題?

  (1)小松樹和大松樹在什么地方?

  (2)他們之間發生了什么故事啊?

  (3)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呀?

  二、初讀指導

  1.自由讀課文。

  要求:

  (1)畫出生字詞,圈出生字,自由拼讀,讀準字音,理解生字詞的意思。

  (2)標出自然段的序號,想想各段的主要內容。

  學生自由讀,互相交流。

  2.檢查自讀情況。

  (1)出示帶有生字的詞語。指名認讀,結合實際正音,齊讀生字詞。

  (2)課文中的詞語,估計學生都能理解,可采取下列辦法解決有關詞語:

  指名回答:低頭(動作表示)聽(動作)摸(動作)回答(聯系課堂提問與學生的回答)

  《蘑菇該獎給誰》一課中,哪個詞的意思和“慚愧”一樣?(難為情)

  (3)觀察生字特點,想出記住生字的方法。小組內交流。

  (4)朗讀課文,說說各個自然段的意思。

  A、介紹兩棵松樹的大小和位置。

  B、小松樹對大松樹夸自己長得高、看得遠。

  C、風伯伯教育小松樹。

  D、小松樹慚愧地低下了頭。

  (5)逐段指名朗讀。

  三、作業 

  1.認讀、練寫生字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體會小松樹的思想感情。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聽寫詞語:松樹比多少回答孩子聽低頭

  2.說出各個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二、精讀訓練

  1.指名口頭填空:--------有一課---------松樹,--------有一棵----------松樹。

  2.(板書:慚愧)指名拼讀后,問:“慚愧”是什么意思?

  3.問:小松樹為什么感到慚愧?課文里是怎么說的?

  4.起初,小松樹怎么樣?(板書:長得多高看到很遠)

  誰能把小松樹說的話讀一讀,讀出它那種自以為了不起的語氣來?

  練習朗讀,同座對讀,互相學習、指正。

  指名當眾朗讀、評議。教者示范,學生再讀。

  5.后來,小松樹的想法怎么會發生變化的?

  指名讀風伯伯的話。(板書:比你高大山托)

  討論:風伯伯的話是什么意思?

  6.討論:小松樹會怎么想呢?

  (謝謝風伯伯,不然,還真的以為自己最高呢)

  (剛才太不禮貌了,要向大松樹說聲對不起)

  (要是我也在山下,和大松樹站在一起,他肯定比我高好多好多呢)

  (謝謝風伯伯,是你讓我知道了,我能看得遠,是大山的功勞)

  (如果大松樹也長在山上,他會看得更遠更遠)

  7.教者小結:小松樹已經知道自己錯了,他以后一定會改正錯誤,變得謙虛起來。

  8.練習有感情朗讀課文。

  三、寫字指導

  1.出示生字,指名認讀:

  多你呢回答風伯伯聽孩比低

  2.自主學習,提出書寫時的注意點。

  根據學生發言,知道寫字。

  四、作業 

  1.按筆順描紅。

  2.朗讀課文。

  板書:

  8.小松樹和大松樹

  小松樹————慚愧

  長得多高 比你高

  看到很遠 大山托

  大松樹(風伯伯)

  (沒有回答)

《小松樹和大松樹》教案 篇10

  第一課時

  一、看圖導入,揭示課題

  1、看插圖,問:圖上畫的是什么樹?(松樹)教“松”領讀。

  2、板書課題:小松樹和大松樹指出“松”是平舌音,“樹”是翹舌音。指名讀課題,齊讀課題。

  3、從“小松樹和大松樹”這個題目上,你們想提出哪些問題?

  (1)小松樹和大松樹在什么地方?

  (2)他們之間發生了什么故事啊?

  (3)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呀?

  二、初讀指導

  1、自由讀課文。

  (畫出生字詞,圈出生字,自由拼讀,讀準字音。)

  2、練讀生字詞。

  (1)自由練讀

  (2)指名讀并糾正

  (3)讓學生提醒生字的讀音

  (4)開火車讀(品議)

  (5)齊讀兩遍詞語

  3、再讀課文

  (讀準生字詞,讀通句子并標自然段)

  4、指名逐段讀 。

  說說各個自然段的意思。

  a、介紹兩棵松樹的大小和位置。

  b、小松樹對大松樹夸自己長得高、看得遠。

  c、風伯伯教育小松樹。

  d、小松樹慚愧地低下了頭。

  (5)逐段指名朗讀。

  5、聽錄音范讀,初步體會課文內容。

  小朋友們,你們課文讀得非常認真,現在我們一起學習本課生字,看誰學得最棒?

  三、學習生字

  松  朋  呢   回   答   伯

  1、認讀并口頭組詞。

  2、選擇想學的漢字,說說結構。

  3、師范寫并講解結構。

  4、生描紅。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導入新課。

  1、上節課我們大家一起學習了《小松樹和大松樹》這篇課文。請小朋友們拿出手指和老師一起書寫課題。(師板書課題,課題豎向書寫,“大”字偏大,“小”字偏小,用綠色粉筆寫。)

  2、誰來讀讀課題?

  (1)、提示學生把“小”字突出讀來。可給予相應評價:老師聽出來了,你心中的小松樹不大。

  (2)、提示學生把“小”字讀得輕細,把“大”字讀重長。可給予相應評價:小松樹是小松樹,大松樹是大松樹,二者大小有別。你讀得真好!

  3、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齊讀課題)

  4、過渡:這節課,小松樹也來到了我們班。(師邊說邊出示小松樹彩圖,模仿小松樹口氣,小朋友們好!)生打招呼。

  5、小松樹帶來了好多詞語,你們會讀嗎?(多媒體出示)

  朋友         地方         孩子 (注意輕聲)

  松樹         回答         慚愧 (讀準生字)

  喂           哇            呢

  喂,朋友    長得多高哇    你呢  (了解語氣詞的讀法)

  風伯伯       大山爺爺   

  二、趣讀課文,細品文本,指導朗讀。

  (一)第一自然段

  1、指讀第一段

  你知道課文中的“小松樹”和“大松樹”的家分別在哪兒?自讀第一自然段。(出示第一自然段)老師這兒有一棵大松樹,誰來貼一貼啊?(學生貼圖)

  2、出示句式一:_____長在______,個兒長得________。

  3、出示句式二:小松樹長在山上,個兒長得矮。

  大松樹長在山下,個兒長得高。

  4、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一自然段。(指名讀,學生齊讀)

  (二)第二自然段

  1、過渡:小松樹在山頂上,看到太陽公公從東方升起,白云姐姐在空中自由自在散步,還看見了遠處連綿起伏的群山……(師邊描 述邊畫簡筆畫)如果你是小松樹,看到這些,心里會有什么樣的感受?(生答)

  2、師:是呀,小松樹看到了如此壯觀的景象,心里不禁想:我是世界上長得最高最高的松樹了。它轉臉一看,看到山下有一棵大松樹。它對山下的大松樹說了什么?請小朋友們讀一讀第二自然段。

  (生自由讀第二自然段。)

  (1)、指名讀小松樹說的話。(出示小松樹說的話)

  (2)、指導讀好“喂”這個字。(把“喂”變色)老師用“喂”來說一句話,注意看好老師的表情和動作。看看“喂”應該怎樣讀?(對著一個孩子):喂,把你的橡皮借給我用用!聽了老師這樣的口氣你心里愿意借橡皮給老師用嗎?為什么?(沒有禮貌。沒有稱呼,瞧不起人)那小松樹這樣跟大松樹說話,你覺得小松樹怎樣?(沒有禮貌。)

  (3)、指讀這句話。體會小松樹的語氣。(讀出小松樹長在大山上,把小松樹讀得再高一點,“多高哇”注意表情和動作)板書:高  遠

  (4)、小松樹說這段話時,會是怎樣的表情?指導看圖:看哪,這棵小松樹說話的時候表情、動作是怎樣的?(得意、高興,生說,引導學生學著樣子上臺表演。)

  (5)、(出示句式)小松樹能看到很遠很遠的地方。

  這座山真的很   很   呀。

  西瓜真是很   很   呀。

  長江真是很   很   呀。

  天空真的是很   很   呀。

  (6)、小松樹說了這番話,此時,大松樹是什么反應?(答)沒有說話,你猜一猜它會怎樣想?(生答)

《小松樹和大松樹》教案 篇11

  道理:做人要謙虛謹慎,不要盲目自滿,瞧不起別人。

  小松鼠:盲目自大。他能看到很遠的地方,功勞在于大山,在于別人的奉獻。

  風伯伯:和藹可親

  首先,了解下每段寫了點什么?文中出現了幾個人物?(四個)

  其次,大小松樹、風伯伯和大山爺爺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第一段:一大一小兩棵松樹長在哪里呢?填空:

  1.山下住著(    ),山上住著(    )。

  2.小松樹住在(    ),大松樹住在(    )。

  不同的句子,表示的意思卻是相同的(填空)

  3.我的朋友是小紅。    

  小紅是(      )。

  4.這本就是我的書。

  (          )。

  (還是有孩子不太明白,顛倒位置的時候 不要多字少字)

  第二段:這段話有什么給你留下特別印象的?

  1.喂:對長輩很不禮貌的稱呼

  2.朋友:看不起的味道

  3.很遠很遠:遠處有山有水有云,風景秀美,讓人心曠神怡

  4.你呢:小松樹明明知道大松樹看不見美景,還要這么問,很得意洋洋。(孩子自己能想到這一點,很不容易)

  填空:(    )的小松樹

  5.(看插圖)大松樹生氣了嗎?為什么不生氣?他在想什么?為什么什么話也不說?

  大松樹覺得自己作為長輩,沒必要和小輩計較,看著得意洋洋的小松樹,大松樹覺得他還沒長大,還不懂道理。真是一棵慈祥的大松樹。

  第三段:風伯伯怎么說怎么做的?你覺得風伯伯是怎樣的一個人?

  1.功勞是誰?你覺得大山爺爺怎么樣?

  2.托是什么意思?做做動作

  3.比比兩棵樹到底相差多少,理解”高多了“

  4.用”比“說一句話

  5.摸著頭,孩子:說明風伯伯十分和藹可親,雖然小松樹很沒禮貌,盲目自大,但是他還是耐心講道理

  第四段:小松樹聽了,會怎么做呢?

  1.慚愧”說說意思。你什么時候感到慚愧?說一句話(有孩子不太會說)

  2.小松樹還說想點什么?說點什么呢?

  可以對大松樹說。可以對風伯伯說。也可以對大山爺爺說。注意禮貌用語。

  (簡單說說 孩子的用詞還是不精準 準備明天再去給他們一點詞語)

  總結:要讀好文章就要邊讀邊想象,想象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等,把人物特點讀出來。

  其次,要讀好人物的語言,因為“言為心聲”

  最后,我們不僅可以通過人物語言感受人物性格,還可以通過感受他們的動作、神態去進一步熟悉他們。

  識字:孩 難寫

  作業:背誦默寫第八課詞語 背誦第八課 交飯錢137.5元 捐款(盡量準備零錢)

  課上:完成習字冊第八課 小練習冊第八課 大練習冊第八課的一——三大題

  托:花托,托兒所

  回:回頭、回話、回答、來回

  爺:爺爺、爺們、大爺

  多:多么、多少、多心、多云

  伯:伯伯、伯父、伯母、大伯

  松:松動、松子、松樹、松土、松果、松散、松手

  泥:呢絨(ni第二聲)

  孩:孩子、小孩、孩兒

  答:答話、答非所問、答應(答第一聲)

  一、讀拼音,寫詞語。

  sōnɡ shù    hάi  zi     huí  dá     yé  ye

  tuō  zhù     bó  fù      xŭ  duō    diǎn  tóu

  二、比一比,再組詞。

  答         回        送        

  筆         會        松        

  三、照樣子,填句子。

  山上

  有

  一棵小松樹。

  水里

  天上

  四、按課文內容填空。

  ,山下的松樹你。你能看得遠,那是把你起來的呀!

  五、寫出帶有下面偏旁的字,再組詞。

  囗               父     

  辶               彳     

  六、選擇正確的答案,在(   )里打“√  ”。

  1、小松樹能看得遠,是因為:

  ① 小松樹長得特別高。            (     )

  ② 大山爺爺把小松樹托起來 的 。  (     )

  2、大松樹看不遠,是因為:

  ① 大松樹在山下,處在低處。       (     )

  ② 大松樹長得不高。               (     )

  七、讀下面的一段話,完成作業。

  小松樹的話被風伯伯聽到了,風伯伯摸著小松樹的頭說:“孩子,山下的松樹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遠,那是大山爺爺把你托起來的呀!”

  1、用“  ”畫出風伯伯說的話。

  2、數一數,風伯伯共說了          句話。

  3、完成填空。

  第一句是說              比             高,第二句告訴小松樹長得高,看得遠是           的功勞。

《小松樹和大松樹》教案 篇12

  教學目的:

  1、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做人要謙虛謹慎,不可盲目自滿,看不起別人。

  3、學會三個生字:爺、松、呢。

  一、導入:

  1、課前在黑板上畫簡筆畫:大小兩棵松樹,小松樹在大山上,大松樹在山下。

  2、提問:小朋友,我們來看看,這兒有兩棵松樹,它們有什么不同?

  (大小、位置不同)

  師:山上的這棵小一點,我們稱它為——小松樹;山下的這棵大一點,我們稱它為——大松樹。

  3、這兩棵松樹,一上一下,它們之間會發生什么故事呢,今天我們好好地來學習第8棵。

  4、指讀、齊讀課題。

  (讀出松樹的大小之分)

  二、精讀體味:

  (一)第一自然段

  1、看圖說話(引出第一段)

  請小朋友看著黑板上的這幅圖,誰能用一句話來說說這兩棵松樹分別長在什么地方?

  2、指名讀(讀出兩棵松樹大小、位置的不同)

  書上是怎么寫的呢,誰愿意為我們讀一下?

  3、齊讀

  過渡:它們兩個,一個長在山上,一個長在山下,之間到底發生了什么故事呢?我們繼續往下看。

  (二)第二自然段

  1、自讀第二自然段,讀完好動腦筋想一下:你覺得這是一棵什么樣的小松樹?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小松樹驕傲自大、自我炫耀。)

  2、出示句子:

  “喂,朋友,你看我長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遠很遠的地方,你呢?”

  (1)自己讀讀,你覺得哪些詞語最能體現小松樹非常驕傲、得意?

  (2)指導讀好詞語:多高、很遠很遠、你呢

  (3)誰能把這些詞語放到句子里面,把句子讀好了,讀出小松樹非常驕傲、得意。

  (4)“你呢?”是什么意思?——你有我長得高,看得遠嗎?

  (5)自己帶上動作、表情練讀。

  (6)多種形式表演讀:

  個別讀、挑戰讀、男女生賽讀

  (7)小松樹覺得自己比大松樹長得高,看得遠,覺得很驕傲,瞧不起大松樹。聽了它的話,大松樹生氣了嗎?如果你是大松樹,你會怎么想呢?

  過渡:小松樹的驕傲,沒有禮貌,大松樹都沒有去理會,他——沒有回答。可是小松樹的話被天上的風伯伯聽到了,他又是怎么做,怎么說的呢?

  (三)第三自然段

  1、自讀

  2、看插圖:誰來說說這是一個怎樣的風伯伯?(笑瞇瞇、和藹可親)

  3、你從課文中的什么地方可以看出風伯伯非常和藹可親?

  (1)摸著——動作

  (2)風伯伯稱呼小松樹為為什么呀?(孩子)

  讀好“孩子”,十分親切、和藹

  (3)引讀:風伯伯摸著小松樹的頭,笑著告訴它——孩子,山下的松樹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遠,那是大山爺爺把你托起來的呀! 

  (4)你是怎么理解風伯伯的話的?

  (5)是啊,其實大松樹比小松樹高多了。

  出示:小松樹看得遠不是,而是;大松樹看不遠,不是,而是。

  (6)出示句子:大松樹比小松樹高多了。

  引導學生用“比”說一句話。

  (7)指導朗讀風伯伯的話,讀出語重心腸的話、寬厚、慈愛。

  (四)第四自然段

  1、如果你是小松樹,聽了風伯伯的這番話,你會有什么想法呢?你會感到什么?

  2、小松樹終于知道自己錯了,他慚愧地——低下了頭。

  3、給“慚愧”換個詞,從而加以理解

  小朋友,當我們犯了錯,你會覺得怎么樣?

  4、小松樹感到很慚愧,那會對大松樹或風伯伯說些什么呢?

  三、創造表演

  1、這個故事里一共有幾個角色?(3個)

  2、以小組為單位,一個讀敘述、一個演小松樹、一個演大松樹、一個演風伯伯。

  3、分角色表演讀,選出最佳表演組。

  四、指導書寫:

  1、出示生字:爺、松、呢

  2、齊讀

  3、給生字找朋友

  4、選2個你喜歡的字,自學

  5、指名做小老師,并說說注意點

  6、師范寫

  7、描紅,師巡視

  五、作業

  1、抄寫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理念:

  以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讀書和心靈交匯為主要教學形式,讓學生在盎然趣味中產生閱讀的激qing;使學生在角色朗讀中流露真情;幫助學生在想、述、演、說中內化語言的深情,從而全面提高每位學生的語文素養。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做人要謙虛謹慎,不可盲目自滿,看不起別人。

  教學過程

  一、設問導入。

  師: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們知道課文中的“小松樹”和“大松樹”的家分別在哪兒?

  二、充分誦讀,巧破難點。

  1、導讀第一自然段。

  (1)出示圖片,學生上臺貼圖。

  師:這兒有“小松樹”和“大松樹”(圖片),誰能把他們送回家。(指生上臺貼圖)

  (2)教師引讀:

  山上有一棵小松樹,

  山下有一棵大松樹。

  (3)多種促讀手段、形式,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4)詢問過渡:

  ①哪些同學爬過山?當你爬到山上,向山下看去,能看到什么?

  ②在山上看到的樓房和在平地上看到的樓房有什么不同?

  ③站在高高的山上,看著優美的景色,這時你的心情怎樣?

  評析:這里我摒棄了以前那種追求整齊劃一、尋找統一結論和標準答案的“告之”教學,而是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發表自己的見解,在例舉談論中思考、感悟。教育不是告訴,也不是外塑,孩子們的心靈世界是自我建構和生成的。

  2、導讀第二自然段。

  (1)過渡:山上的小松樹和你們的心情一樣——很高興,高興地得意起來,他是怎么說的呢?

  (2)學生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

  (3)多種促讀手段、形式,指名讀第二自然段。

  (4)指導看圖:看哪,這棵小松樹說話的時候表情、動作是怎樣的?

  (5)學生自由學著樣子準備表演。

  (6)指名上臺表演。

  (7)詢問過渡:“小松樹”這么驕傲,“大松樹”聽了有什么表現?

  師:其實,“大松樹”的心里非常明白,小朋友都很聰明,一定能猜出“大松樹”想的是什么!

  ①四人一小組討論。

  ②小組派代表匯報交流。

  生1:他想,為什么小松樹長在山上,而我卻長在山下。

  生2:他想,你能看得遠,是大山爺爺把你托起來的。

  生3:要是我站在山上,也會和你一樣看得遠。

  ……

  (請生上臺演示圖片,把山上的小松樹拿下來,與山下的大松樹作比較,看到底誰長得高。)

  評析:《語文課程標準》把“喜歡閱讀”放在(1-2年級)閱讀教學階段目標的第一條。為此,讓每個學生都喜歡讀書,主動地要讀書,進而視讀書為一種樂趣、一種享受,這是我施教的首要重點目標。在教學中,我無時無刻都在營造著一種“我想讀、我來讀、我要讀”的氛圍;或通過精心設置的導語;或用激勵性、挑戰性的話語;或在學生朗讀之后,給予其充分的肯定和鼓勵。這樣,學生在整堂課中就始終保持著那份“讀”的熱情與渴望。當然,這“讀”也不是枯燥、刻板、一味地“念書唱山歌”,而是在以“讀”為本的基礎上有所“思”、有所“悟”,讓學生通過讀書實踐,“感受語言的魅力”、“明白樸實的道理”、“提升閱讀的樂趣”。這里我選準課文的空白點,以四人一小組展開討論,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學生自由發表自己的看法,個個都參與學習,人人奉獻思維結果。為讀好下文打好語意和情感上的底色。

  3、導讀第三自然段。

  (1)過渡:你們真聰明,和風伯伯想到一塊兒了,風伯伯是怎么說的呢?

  (2)指讀(出示風伯伯說的話)。

  (3)多種促讀手段、形式,指導朗讀風伯伯的話。

  (4)你覺得風伯伯的話有道理嗎?

  師:請你扮演“風伯伯”對“小松樹”說句話:

  (出示句式)

  小松樹看得遠,那是因為。

  (5)原來,小松樹被大山爺爺托起來才能看得遠,開始他還很驕傲呢!再把小松樹說的話讀一讀,(學生齊讀小松樹的話)我們讀書要把前后內容聯系起來,多讀多想,這樣會把書讀得更好。再來讀一讀風伯伯的話。

  (6)角色朗讀“小松樹”和“風伯伯”說的話。

  評析:為了滲透閱讀的方法和對課文進行全面的欣賞,在此處讓學生分角色朗讀。學生通過自己聲情并茂的朗讀,配上相應的表情動作,根據自己的獨特體驗,創造性地再現課文,完成朗讀積累的任務。

  4、導讀第四自然段。

  (1)過渡:小松樹聽了風伯伯的話,表現怎樣?

  (2)指讀。

  (3)理解詞語:慚愧。

  “慚愧”是什么意思?

  (4)齊讀,讀出“小松樹”后悔、不好意思的感情。

  (5)擴展:小松樹慚愧地低下了頭。這時他會想些什么?他會對大樹樹說些什么?

  (生1:他想我錯了。)小松樹知錯就改,我們向他學習。

  (生2:他對大松樹說:“大松樹哥哥,對不起,你比我高,我不該說這些話,真是對不起。)小松樹變得謙虛、有禮貌了,我們向他學習。

  ……

  三、以演代讀,自然內化。

  小朋友說得非常好,那么,你想把課文表演出來嗎?(想)請小朋友四人一組,自由組合,想和誰表演就和誰組合。

  1、教師指導四人一組表演如何分配角色。

  2、學生自由組合,排練課本劇。

  3、推選一組上臺表演,教師現場加以指導。

  4、這一組配上音樂,再完整表演。

  為了激發學生表演積極性,師當主持人報幕:

  第8課《小松樹和大松樹》課本劇表演現在開始,我先來介紹介紹“演員”(介紹表演者),等表演結束,還要評選最佳演員,請觀眾朋友們認真欣賞!

  評選最佳演員,獎勵合作的小紅旗。

  5、配上音樂,集體表演。

  評析:內化語言是一個能動的自我構建過程。小學生正處在學習語言的初步階段,光積累不行,還要學轉化、學表達。為此,我竭力運用多種途徑給予學生切實的幫助,通過自讀欣賞、聽讀欣賞、用眼觀察、身心一體地多感官參與,語言、語意、圖像、情感、觀念等要素融合,幫助學生感受、積累語言,創設機會讓學生運用語言、表現語言,在形象生動的情境中輕輕松松、快快樂樂地完成誦讀積累的任務。

  總評:

  一、較好地體現了“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的理念。

  語文教學應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的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在本案例中,從情境導入到導讀課文,到表演內化、拓展活動,每個教學環節都滲透了“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的理念。教師用貼圖、充滿激qing的話語、表演等多種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十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自己喜愛的學習方式來學習。教師關注著每位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上提出好奇的問題,自信地讀、說、演,盡情地去體驗,使學生產生主動學習的欲望,積極、愉快地參與學習。

  二、以“讀”為主線,落實了“三讀”的語言實踐過程。

  朗讀是本案例的教學目標之一,也是教學重點。教學活動中將“讀”的練習貫穿在整個過程,通過讀一讀、說一說、議一議、演一演等活動環節,學生由“讀通課文——讀懂課文——讀好課文”,經歷了“三讀”的語言實踐過程,培養了良好的語感,也感悟了課文中蘊含的情感及道理。為了讓學生讀懂課文,本案例設計了多種促讀的方法,如邊讀文邊看圖,分角色表演讀、指名讀、集體讀、四人小組讀、師生共讀等等,并在讀后評議,引導學生自讀自悟。這樣的“讀”落實了語言實踐過程,使整個課堂活了起來。

《小松樹和大松樹》教案 篇13

  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8

  小松樹和大松樹

  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生字,認識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 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做人要謙虛謹慎,不要盲目自滿,瞧不起別人。

  教學重點:抓住重點詞句,品讀理解小松樹和風伯伯的話。

  教學難點:通過朗讀體會風伯伯的話的意思。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 看圖導入,揭示課題

  1. 看插圖,問:圖上畫的是什么樹?(松樹)教“松”(song)。領讀。

  2. 板書課題:小松樹和大松樹    指出“松”是平舌音,“樹”是翹舌音。指名讀課題,領讀課題。

  3. 從“小松樹和大松樹”這個題目上,你們想提出哪些問題?

  (1) 小松樹和大松樹在什么地方?

  (2) 他們之間發生了什么故事啊?

  (3)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呀?

  二、 初讀指導

  1. 自由讀課文。

  要求:

  (1) 畫出生字詞,圈出生字,自由拼讀,讀準字音,理解生字詞的意思。

  (2) 標出自然段的序號,想想各段的主要內容。

  學生自由讀,互相交流。

  2. 檢查自讀情況。

  (1) 出示帶有生字的詞語。指名認讀,結合實際正音,齊讀生字詞。

  (2) 課文中的詞語,估計學生都能理解,可采取下列辦法解決有關詞語:

  指名回答:低頭(動作表示)  聽(動作)  摸(動作)  回答(聯系課堂提問與學生的回答)

  《蘑菇該獎給誰》一課中,哪個詞的意思和“慚愧”一樣?(難為情)

  (3) 觀察生字特點,想出記住生字的方法。小組內交流。

  (4) 朗讀課文,說說各個自然段的意思。

  a介紹兩棵松樹的大小和位置。

  b小松樹對大松樹夸自己長得高、看得遠。

  c風伯伯教育小松樹。

  d小松樹慚愧地低下了頭。

  (5) 逐段指名朗讀。

  三、 作業

  1. 認讀、練寫生字詞。

  2.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體會小松樹的思想感情。 

  第二課時

  一、 復習檢查

  1. 聽寫詞語:松樹  比多少  回答  孩子  聽  低頭

  2. 說出各個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二、 精讀訓練1、讀第一自然段,通過貼圖了解它們的位置。

  2、 讀了第二自然段,你讀懂了什么?從哪里讀懂的?

  3、誰是朗讀小明星,能把小松樹得意的語氣讀好?生評讀。師頒讀書小明星獎。

  4、引讀:聽了小松樹的話,大松樹——

  5、 想象說話:如果你是大松樹,聽了小松樹看不起自己的話會想些什么呢?

  6、放刮風的錄音,創情境:聽誰來了?生答:風伯伯。風伯伯正好經過這里,他聽見了小松樹的話,覺得小松樹太看不起別人了,這很不對。于是,他摸著小松樹的頭親切地說:(放風伯伯語言錄音)

  7、聽了風伯伯的話,你聽懂了什么?從哪里聽懂的?學習“比”。用“比”說句。動作理解“托”。 練習填空:小松樹能看得遠,不是(

  ),而是( )。大松樹看不遠,不是( ),而是( )。

  8、風伯伯多愛護小松樹呀!誰是朗讀小明星,能把風伯伯的話讀好。生評讀。師頒讀書小明星獎。

  9、指名讀最后一自然段。小松樹聽了風伯伯的話,慚愧地低下了頭。你能學學它的樣子嗎?

  10、四人合作討論:這時,小松樹會想些什么?如果你是小松樹,讓你再對大松樹說,你會說些什么?

  11、學生匯報討論結果。師小結。

  三、演一演。

  1、 生找合作伙伴演一演。要求:表演時大方自然,聲音響亮。最好設計動作,把剛才你們合作討論的內容添加進去。

  2、 生上臺表演。生評演。師頒“表演小明星”獎。。

  四、 寫字指導

  1. 出示生字,指名認讀:

  多  你呢  回答  風伯伯  聽  孩  比  低

  2. 自主學習,提出書寫時的注意點。

  根據學生發言,知道寫字。

  五、 作業

  1. 按筆順描紅。

  2. 朗讀課文。

《小松樹和大松樹》教案 篇14

  一、謎語導入,巧妙激趣。

  師:小朋友們愛猜謎語嗎?老師今天帶來一個謎語,想猜嗎?猜一種植物。

  “一年四季穿綠衣,風雪再大全不怕。”

  “頭上青絲如針刺,皮膚厚裂像龜甲。”(謎底:松樹)

  【評價:真聰明,真是個愛思考的孩子。】

  師:今天老師請來了兩棵松樹,比比看這兩棵松樹有什么不同?(出示松樹貼圖,一棵為大松樹,一棵為小松樹,大小對比明顯。)

  師:讓我們來親切地叫叫它們的名字。瞧,這一大一小的松樹該怎么讀?指名讀。

  [評價:你心中的小松樹真小,你心中的大松樹真大!]

  【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教學在初始階段就充分針對低年級孩子的特點讓他們猜謎語,調動好奇心,求知欲。對學習課文產生濃厚的興趣,由謎語創設濃厚的學習情境是個巧招。】

  二、對比朗讀,巧揭課題。

  1、師:

  你們把它們的名字叫的這么親切,它們一定愛和你們交朋友。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就是第八課。板書:8小松樹和大松樹,來讀讀課題。“松”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生字,怎么記住它?看老師把松字送回田字格,認真觀察。

  2、指導書寫。我們在寫松的時候,木字旁寫的小一些,捺要變成點,不和右邊打架。右邊寫得寬一點,左窄右寬,松字才漂亮。

  過渡:小松樹和大松樹之間發生了怎樣的故事呢?想不想知道呢?

  三、初讀課文,檢查自學。

  1、打開課文46面,自由讀課文。注意聽好老師的要求:遇到生字新詞多讀幾次,把字音讀準。

  2、看,生字寶寶自己從課文中跑出來了,還認識嗎?動腦筋記住它。開火車讀。

  師:“松”是平舌后鼻音要讀好它。“爺爺”是輕聲音節。“呢”是輕聲詞。

  3、你們已經和生字新詞交上朋友了,長句子會讀嗎?想來挑戰一下嗎?課件出示長句子“風伯伯摸著小松樹的頭說:“孩子,山下的松樹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遠,那是大山爺爺把你托起來的呀!”

  師指導朗讀,指名讀。這句話很長,我們要注意停頓才能讀好它,看這些斜線就是吸氣符號,要稍稍停頓。(課件長句子加斜線表示停頓)

  風伯伯摸著/小松樹的頭說:“孩子,山下的松樹/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遠,那是大山爺爺/把你托起來的呀!”

  師:再來試一試,真是個聰明的孩子,老師一教就會,真了不起!

  四、演練結合,體驗生成。

  (一)貼圖找位置,學習第一段。

  師:生字新詞,長句子都會讀了。讀起課文來一定更有信心!自己再讀讀,看能不能把課文讀的更流利通順。

  師:孩子們都會讀了嗎?會讀了,相信你們一定能幫它們找到家。出示大山的貼畫。瞧,這是一座高山,誰來擺一擺,小松樹和大松樹的家在哪里呢?指名上臺來擺兩棵松樹的位置。

  師引讀:瞧,山上有一棵小松樹,山下有一棵大松樹。你們是從課文哪里知道的?(第一自然段)

  師:一起捧起書本,讀一讀第一自然段。

  (二)尊重朗讀體驗,注重生成,學習第二段。

  過渡:小朋友讀書可認真了!老師這兒有一個好消息要告訴大家。有一個導演要把《小松樹和大松樹》拍成一部電影。他們要招聘小松樹和大松樹的演員,想參加嗎?想參加可要聽好了,要演好電影先要讀好劇本,劇本就是我們的課文。先報名演小松樹,要演好它,先找一找小松樹這個角色都說了那些話?拿出筆讀讀課文找一找,畫下來。

  【表演是孩子們最喜歡的形式。低年級孩子明顯的愛表現自己,當明星這么好的機會相信誰也不愿意錯過。自然對于學習課文更感興趣了。這時候老師更關注的是孩子的動手能力,找出小松樹說的話。】

  師:找到請舉手。把你畫的讀給大家聽,你們和他一樣嗎?

  課件出示小松樹說的話在第二自然段中。

  “喂,朋友,你看我長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遠很遠的地方,你呢?”

  師:誰來當小松樹,來演一演。要演好它可要讀好小松樹的話,想一想小松樹說這句話的時候語氣和表情怎樣?自己先試一試吧!

  【設計朗讀指導方案,考慮到不同學生的需求。】

  a、方案:請朗讀能力比較強的孩子朗讀。

  1.師:你覺得這個小演員把臺詞說的怎樣?

  2.師:我也覺得她讀的特別好,再聽聽她那些地方讀的特別好?

  3.師:老師也聽出來了,“多高呀!”讀得可真好!現在老師來當小記者來采訪你,你為什么能讀的這么好?小松樹你感覺自己怎樣?

  4.師:“現在你就是小松樹,站在這高高的山上感覺怎么樣?站在山上朝別人說話,可以加上什么動作,來再演一演。”

  站在這么高的山上,你感覺自己怎樣?

  【生活是最好的老師,讓孩子聯系生活實際講體驗,抒發感受。】

  (孩子們回答不一,有的說:“我覺得自己好得意,站這么高。”有的說:“我覺得自己特別舒服站得高看的遠。”還有的孩子說:“自己覺得很驕傲,原來我這么高!”)

  5.師:帶上自己的體驗來讀小松樹的話,請表情動作來幫忙。

  【尊重朗讀中,孩子的個人體驗不同。同樣的對話,卻有不同的感受。多種體驗,讓朗讀走向生活,走進孩子心靈】

  b、方案:請朗讀能力不是很強的孩子朗讀。

  “喂,朋友,你看我長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遠很遠的地方,你呢?”

  1.師:指名讀。你讀的比較通順流利,你還愿意更努力的讀好嗎?老師來幫助你,朗讀指導。

  2.師:小松樹你站在那兒?你覺得自己高嗎?恩,你長得真高啊!現在你就是長得很高的小松樹,來通過你的朗讀表達出來。再讀一讀這句話。

  3.師:有進步,高多了。站得那么高,所以你能看到(學生回答“很遠很遠的地方”)來,小松樹你站在這么高的山上往下看,你都看到了什么?(學生自由回答,有的說看到公路上汽車和螞蟻一樣,有的說看到行人也像螞蟻一樣。山腳的房子樹木都變的很小了……)

  【登高遠望,借助生活體驗,由生活中體驗,觸動對課文的理解與品悟。使語文生活化】

  4.師:小松樹你站得高看得可真遠啊!來讀一讀“很遠很遠”(出示詞語)評價:這才叫讀書,一次比一次有進步。

  5.師:小松樹你站在這么高的山上感覺怎樣?(指導方法同方案a)

  師范讀:老師也想來當一回小松樹可以嗎?老師為什么能讀得好?因為老師把自己當成了在山上的一棵小松樹,能看到很遠很遠的地方。

  【低年級孩子善于模仿,老師的范讀在教學中處在重要的地位。教師聲情并茂的朗讀,對于孩子聽說能力,朗讀能力的提高都起著重要的作用.同時也起著事半功倍的效果。】

  6.師:誰還想來演一演小松樹。指名演。全班演。大家都來當回小松樹。注意看這兩句話“喂,朋友,你看我長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遠很遠的地方,你呢?”一個是感嘆號,一個是問號。要讀出感嘆的語氣和疑問的語氣。我們知道朗讀要讀好還要請誰來幫忙?(表情和動作來幫忙)

  (三)自學品悟,學習第三段。

  過渡:小松樹演得這么好,大家都有資格當小松樹。大松樹該怎樣表演呢?大松樹(學生回答“沒有回答”)它會想什么呢?(學生自由回答,引導孩子明白大松樹沒有回答是因為心胸寬闊不和小松樹斤斤計較。)

  (課件出示小松樹得意洋洋的表情。)

  師:大松樹不和小松樹計較,我們來看看小松樹的表情變化。(表情由得意到慚愧的低下頭)出示詞語“慚愧”,理解“慚愧”。可以換詞理解,聯系第六課蘑菇該獎給誰中詞語“難為情”理解。還可以聯系生活實際理解什么時候你覺得慚愧?

  師:小松樹剛才還很得意,可現在慚愧的低下了頭,為什么它有這么大的轉變呢?(因為風伯伯教育了它)

  師:自己讀讀風伯伯的話,看看讀懂了什么?同桌互相說一說。【尊重個性化閱讀體驗,自己先讀品悟,再同桌互談感受,交流閱讀感受】

  師:孩子你們讀懂了什么?用自己的話來說。理解“托”的意思,加動作理解。

  師:哦,老師也明白了,原來小松樹能看得遠那是大山爺爺把它托起來的呀!你還想對小松樹說什么?學生自由暢談。

  延伸:風伯伯的話說得這么有道理,難怪小松樹聽了慚愧地低下了頭。知錯就改就是個好孩子,老師這兒也有一句話送給你們。

  (課件“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

  【在第一范文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使學習與做人聯系在一起,使學習所得進行延伸,這時候的學習不再是單純意義上的學習內化成一種行為習慣甚至品德。】

  師:來演一演風伯伯。風伯伯說這些話是教育小松樹,注意加上動作“摸”(聯系生活實際,長輩們對你們說話時候很親切,和藹可親,邊說邊撫摸著你們的頭,找感覺,邊讀邊演。)

  五、回歸整體,朗讀全文。

  師:下面我們來給這個童話故事配音。(出示flash動畫)孩子朗讀全文。分角色朗讀,男生當風伯伯,女生當小松樹。

  師:真棒!你們都是小小配音師。

  延伸:小松樹慚愧的低下頭,接下來會怎么做呢?咱們下節課還得接著往下編故事,演課本劇呢!

  六、觀察結構,指導書寫。

  “松、托、孩、呢”

  1,出示生字,觀察結構,比較異同。(左右結構,左窄右寬)

  2,自己想辦法識記:“松”字可以編故事:一個老公公靠在木頭上。“托”字提手旁加毛字少一橫;“孩”字換偏旁識記;“呢”換偏旁識記。

  3,師范寫,生輸空,再描紅。

  七、板書設計

  8小松樹和大松樹

  大松樹貼圖山頂小松樹貼圖

  得意

  慚愧

  大松樹大山貼圖

  【教學反思】:

  一、注重“以學生為本”。針對低年級孩子好表演,對直觀事物興趣濃厚的特點。巧妙的設計了謎語導入,激發興趣。在教學中運用直觀松樹大山貼圖等,調動學習的樂趣,同時也化難為易。

  二、注重“尊重個性化朗讀體驗”。針對不同朗讀能力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朗讀指導方案(ab)方案。體現朗讀指導的差異性,層次性。因材施教,把握住不同孩子的閱讀感受進行朗讀的指導。將閱讀的感受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三、注重“老師激勵性評價”。在課堂上老師始終應該以飽滿的熱情激勵孩子,充分的肯定孩子的所思所想。讓思維在老師激勵下插上飛翔的翅膀。

  四、注重“語文與課內外知識的聯系,”注重語文與品德之間的聯系。寓教于學中,潛移默化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多方式調動孩子原有的生活經驗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使語文生活化。

《小松樹和大松樹》教案 篇15

  課本劇《小松樹和大松樹》

  金壇市華羅庚實驗學校    鄭堯

  人物表:小松樹、大松樹、風伯伯、大山爺爺

  第一幕

  時間:一個陽光很好的早晨

  地點:一座山的山坡。

  場景布置:教室中,畫板上畫了一座山坡,在山坡上有一棵小松樹,在山坡下有一棵大松樹。要畫出小

  松樹驕傲的神情。學生戴上可愛的“小松樹、大松樹”頭飾。矮個的小朋友站在板凳上扮演小松樹,個

  高的小朋友站在地面上扮演大松樹。

  小松樹:喂,小朋友,

  大松樹:    (看著小松樹)

  小松樹:你看我長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遠很遠的地方,

  (山下的小松樹覺得自己長得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樹。“多高”、“很遠很遠”要讀出感情)

  大松樹:    (顯得平靜,仍看著小松樹)

  小松樹:你呢?

  (小松樹此時非常得意。小松樹說話的語氣和神態要能顯示出它非常驕傲)

  大松樹:    (仍顯得非常平靜,仍看著小松樹)

  第二幕

  場景布置:教室中,畫板上畫了一座山坡,在山坡上有一棵小松樹和風伯伯。學生戴上的“小松樹、風

  伯伯”頭飾。小松樹的話被風伯伯聽到了。

  風伯伯:孩子,山下的松樹比你高多了。

  (風伯伯摸著小松樹的頭,用和藹、慈祥的語氣)

  小松樹:         (小松樹看著風伯伯,感到有點不好意思)

  風伯伯:你能看的很遠,那是大山爺爺把你托起來的呀!

  小松樹:         (小松樹看著風伯伯,慚愧地低下了頭)

  第三幕

  場景布置:教室中,畫板上畫了一座山坡,在山坡上有一棵小松樹,在山坡下有一棵大松樹。要畫出小

  松樹謙虛的神情。學生戴上可愛的“小松樹、大松樹”頭飾。

  小松樹:大哥哥,剛才都是我的錯。

  大松樹:    (以一種友好的神情看著小松樹)

  小松樹:我是長在高處,我才能看到很遠地方。

  (小松樹鼓起勇氣。“高”、“很遠”要讀出小松樹認錯感情)

  大松樹:我們應做一個懂禮貌、謙虛好學、知錯就改的孩子。

  (大松樹、小松樹都非常開心。)

  小松樹、大松樹、風伯伯退下,全劇終

《小松樹和大松樹》教案 篇16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認識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做人要謙虛謹慎,不要盲目自滿,瞧不起別人。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看圖導入,揭示課題

  1.看插圖,問:圖上畫的是什么樹?(松樹)教“松”(song)。領讀。

  2.板書課題:小松樹和大松樹指出“松”是平舌音,“樹”是翹舌音。指名讀課題,領讀課題。

  3.從“小松樹和大松樹”這個題目上,你們想提出哪些問題?

  (1)小松樹和大松樹在什么地方?

  (2)他們之間發生了什么故事啊?

  (3)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呀?

  二、初讀指導

  1.自由讀課文。

  要求:

  (1)畫出生字詞,圈出生字,自由拼讀,讀準字音,理解生字詞的意思。

  (2)標出自然段的序號,想想各段的主要內容。

  學生自由讀,互相交流。

  2.檢查自讀情況。

  (1)出示帶有生字的詞語。指名認讀,結合實際正音,齊讀生字詞。

  (2)課文中的詞語,估計學生都能理解,可采取下列辦法解決有關詞語:

  指名回答:低頭(動作表示)聽(動作)摸(動作)回答(聯系課堂提問與學生的回答)

  《蘑菇該獎給誰》一課中,哪個詞的意思和“慚愧”一樣?(難為情)

  (3)觀察生字特點,想出記住生字的方法。小組內交流。

  (4)朗讀課文,說說各個自然段的意思。

  a、介紹兩棵松樹的大小和位置。

  b、小松樹對大松樹夸自己長得高、看得遠。

  c、風伯伯教育小松樹。

  d、小松樹慚愧地低下了頭。

  (5)逐段指名朗讀。

  三、作業

  1.認讀、練寫生字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體會小松樹的思想感情。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聽寫詞語:松樹比多少回答孩子聽低頭

  2.說出各個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二、精讀訓練

  1.指名口頭填空:--------有一課---------松樹,--------有一棵----------松樹。

  2.(板書:慚愧)指名拼讀后,問:“慚愧”是什么意思?

  3.問:小松樹為什么感到慚愧?課文里是怎么說的?

  4.起初,小松樹怎么樣?(板書:長得多高看到很遠)

  誰能把小松樹說的話讀一讀,讀出它那種自以為了不起的語氣來?

  練習朗讀,同座對讀,互相學習、指正。

  指名當眾朗讀、評議。教者示范,學生再讀。

  5.后來,小松樹的想法怎么會發生變化的?

  指名讀風伯伯的話。(板書:比你高大山托)

  討論:風伯伯的話是什么意思?

  6.討論:小松樹會怎么想呢?

  (謝謝風伯伯,不然,還真的以為自己最高呢)

  (剛才太不禮貌了,要向大松樹說聲對不起)

  (要是我也在山下,和大松樹站在一起,他肯定比我高好多好多呢)

  (謝謝風伯伯,是你讓我知道了,我能看得遠,是大山的功勞)

  (如果大松樹也長在山上,他會看得更遠更遠)

  7.教者小結:小松樹已經知道自己錯了,他以后一定會改正錯誤,變得謙虛起來。

  8.練習有感情朗讀課文。

  三、寫字指導

  1.出示生字,指名認讀:

  多你呢回答風伯伯聽孩比低

  2.自主學習,提出書寫時的注意點。

  根據學生發言,知道寫字。

  四、作業

  1.按筆順描紅。

  2.朗讀課文。

  板書:

  8.小松樹和大松樹

  小松樹————慚愧

  長得多高   比你高

  看到很遠   大山托

  大松樹(風伯伯)

  (沒有回答)

《小松樹和大松樹》教案 篇17

  一、說教材分析

  第三單元由三篇課文組成,包括《蘑菇該獎給誰》、《騎牛比賽》、《小松樹和大松樹》。這三篇課文都是蘊含深刻道理的故事,其中兩篇是童話寓言故事,生動有趣,比起簡單的說教,這種形式更易為學生接受,感觸更深。教材的意圖很明顯,就是通過朗讀感悟,明白課文中所蘊含的道理和思想感情,從而達到培養孩子的審美能力,陶冶情操的目的。

  這三篇課文都配有插圖,形象地再現了課文的情景,有助于學生觀察、想象、理解內容。特別是《蘑菇該獎給誰》和《小松樹和大松樹》,充滿童真童趣,要在充分練讀的基礎上抓住重點句,感悟課文所含寓意,每篇課文的重點句恰恰是蘊涵道理的中心句,又是理解的難點。

  如《蘑菇該獎給誰》可以從題目入手,和課文結合起來,提煉出文章脈絡,可讓學生說說你想知道什么,誰得獎了,他為什么能得獎,幫助學生解決本課的難點,也就是理解兔媽媽說的最后一句話,因為它敢和高手比呀,為了更好的理解這句話,必須反復朗讀課文,結合人物對話時的神態、語氣,邊讀邊想象,抓住重點詞語,如:得意、難為情等。并分角色朗讀課文,在熟讀的基礎上,讓學生戴上小兔、兔媽媽、烏龜的頭飾,表演課本劇,引導學生用書上的語言說話,變成自己的語言,在生動有趣的表演中理解課文,相信這一系列的活靈活現的角色一定會給孩子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小松樹和大松樹》是蘇教版一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的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樹覺得自己長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樹。風伯伯批評了小松樹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驕傲自大的行為。全文共有4個自然段。課文配有兩幅插圖,形象地描繪出課文中小松樹、大松樹、風伯伯的樣子,使學生易于理解故事內容。本課共用兩課時來完成教學,下面我說的是第一課時的內容。

  二、說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把自己對課文中每個人物的理解通過繪聲繪色的朗讀表現出來。

  2、能抓住重點的詞語和句子感受小松樹的驕傲,通過理解風伯伯的話,懂得做人要謙虛謹慎,不要盲目自滿,瞧不起別人。

  3、能用“比”來結合實際生活練習說話,訓練學生的說話能力。

  4、能根據相應的內容展開合理的想象,在想象的基礎上加以練習說話,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說話力。

  三、說教學重難點: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風伯伯對小松樹說的話。

  四、說教法學法

  1、讀中感悟法     

  《語文新課程標準》又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在教學中,我抓住重點詞句,讓學生自讀、品讀、表演讀、感情朗讀,通過多種方式的讀理解課文內容。

  2、自主探究法

  采用自主探究學習的方法,能促進學生精神的喚醒和潛能的開發,讓每個學生都能嘗到成功的喜悅。根據本課的特點,讓學生自主讀書、表演、評論,懂得做人要謙虛,不可盲目自滿,看不起別人,從而感悟課文的內涵。

  五、說教學過程

  一、復習

  1、上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小松樹和大松樹》這篇課文。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們知道課文中的主人公是誰和誰?

  2、這兩棵松樹,一棵大,一棵小,誰來讀讀課題?——指名學生讀課題。

  (1)讀后教師做相應的評價:老師聽出來了,你心中的小松樹不大。

  (2)提示學生把“小”字讀得輕細,把“大”字讀重長。可給予相應評價:小松樹是小松樹,大松樹是大松樹,他們之間的大小有區別。你讀得真好!

  3、課題讀得很不錯,那下面的這些詞語你們能讀好嗎?(出示詞語)學生自讀,再指名讀--一行一行地來讀。

  一棵松樹   回答    慚愧

  風伯伯   大山爺爺  孩子

  摸著    低下了頭  托起來

  (1)誰來讀第一行?(注意平翹舌音)

  (2)誰來讀第二行?(注意輕聲音節)

  (3)誰來讀讀第三行?——讀了這一行你發現了什么?(前面一個字是表示動作的動詞,讀時可以加上動作來讀)]

  二、充分誦讀,巧破難點,指導朗讀。

  1、導讀第一自然段。

  (1)出示圖片:大家看,大松樹和小松樹都長在哪里呢?(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課題)——(小松樹寫在上面,寫小點;大松樹寫在下面,寫大點)

  小松樹

  大松樹

  (2)書上是怎么寫的呢?——出示文字:山上有一棵小松樹,山下有一棵大松樹。

  a 誰能通過朗讀來告訴老師呢?(指名讀)

  b我們大家一起學剛才小朋友的樣子來讀。——齊讀。

  (3)這一大一小的兩棵松樹長在了山上和山下,那小朋友看看圖上的山,你覺得這座山怎么樣?

  (4)如果你就是這樣的一棵小松樹,你站在這么高的山上能看到什么?(展開想象練習說話)

  (5)是啊,小松樹站在高高的山頂上,看到太陽公公從東方升起,白云姐姐在天空中自由自在散步,還看見了遠處連綿起伏的群山……如果你是這樣一棵小松樹,看到這些,心里會有什么樣的感受?(展開想象練習說話)

  過渡:小朋友說得都很有道理,小松樹看到了這么美麗的景象,心里就想著:我是世界上長得最高最高的松樹了。當它向山下望去的時候,看到了山下有一棵大松樹。這時他會有什么樣的表現呢?請小朋友自己讀第二自然段,讀完想一想:這是一棵什么樣的小松樹?

  2、學習第二自然段

  (1)學生自讀后交流:你覺得這是一棵什么樣的小松樹呢?(驕傲、得意、神氣……)

  (2)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句子:

  “喂,朋友,你看我長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遠很遠的地方,你呢?”

  (3)看,這就是小松樹對大松樹說的話,小朋友先自己讀讀,讀完想一想,這兩句話里的哪些詞語最能看出小松樹非常驕傲、非常得意?——學生回答:喂、多高哇、很遠很遠、你呢。

  (4)指導讀好詞語:喂、多高哇、很遠很遠、你呢,并相應加上點。——逐個讀好這幾個詞語,并進行相應的評價。

  a 指導讀好“喂” 。

  ①老師用“喂”說一句話:喂,把你的鉛筆借給我用一用!聽到老師這樣對你說話,你愿意把鉛筆借給我用嗎?為什么?(沒有禮貌。)

  ②小松樹這樣跟大松樹說話,你覺得小松樹怎樣?(沒有禮貌。)

  ③那你覺得這個 “喂”應該怎樣來讀呢?誰愿意來試一試?——指名學生讀好這個詞的語氣。

  b 指導讀好“多高哇”、“很遠很遠”。

  ①多高哇,后面是個什么標點符號?

  ②從這個感嘆號里你感覺到什么呢?

  ③那你能把小松樹覺得自己長得很高很高的樣子讀出來嗎?——指名讀——齊讀。

  ④“很遠很遠”又該怎么讀呢?誰來試試看?

  ⑤評價:老師聽出來了,從你的朗讀中,老師真的感覺到小松樹能看得非常非常遠,怪不得他那么驕傲呢!我們大家也一起來讀讀。

  c“你呢”這個詞語,學生在交流的時候可能會遺漏。

  ①這里的“你呢?”是什么意思?

  ②該怎么讀?(要讀得讓我們好象感覺到小松樹在說什么話呢?)——你有我長得高,看得遠嗎?

  ③指導讀出驕傲:你呢?

  (5)誰能把這些詞語放到句子里面,把句子讀好?

  (6)先自己練習讀一讀小松樹的話,把同桌當作大松樹和他一起練一練。

  (7)小朋友一起讀讀小松樹的話。假如你就是這一棵小松樹,你再來讀讀,可以加上動作。

  (8)小松樹覺得自己比大松樹長得高,看得遠,覺得很驕傲,瞧不起大松樹。聽了小松樹的話,大松樹怎么樣?(沒有回答)你來猜猜看他有什么想法呢?(說話訓練)

  ——他想,為什么小松樹長在山上,而我卻長在山下。

  ——他想,你能看得遠,是大山爺爺把你托起來的。

  ——要是我站在山上,也會和你一樣看得遠。

  (9)可是大松樹沒有去理會小松樹的驕傲和沒有禮貌,他什么也沒有說,課文里面說他——沒有回答。

  過渡:盡管大松樹沒有回答,可是小松樹的話被天上的風伯伯聽到了,他會說些什么呢?

  3、第三自然段

  (1)自己讀讀第三自然段。

  (2)指名讀讀這一自然段,——出示風伯伯的話:孩子,山下的松樹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遠,那是大山爺爺把你托起來的呀!

  你從風伯伯的話中讀懂了什么呢?

  (3)其實我們從風伯伯的話中知道了,小松樹和大松樹到底誰高?那又是高多少呢?(加點:比、高多了)。

  (4)指導讀好這一句話:孩子,山下的松樹比你高多了。

  (5)是啊,其實大松樹比小松樹高多了。小朋友一起來看看圖,比較一下。

  a(看大屏幕演示,比較兩棵松樹的大小)

  b 出示句子:大松樹比小松樹高多了。

  c 你也能用“比”來說一句話嗎?——指導用“比”來練習說一句話。

  (7)你還從風伯伯的話中讀懂了什么?(加點:看得遠、托起來。)小朋友誰會做做“托”的動作?——動作理解“托”。(“托”是從下往上的。)

  (8)練習說話:所以我們說——出示:小松樹能看得遠,那是因為(大山爺爺把他托起來的。)

  (9)看大屏幕:風伯伯和小松樹說話的時候,摸著小松樹的頭,他的表情怎樣?

  (10)要是老師也這樣摸著你的頭,你會有什么樣的感覺?

  (11)那你覺得這是個怎樣的風伯伯?

  (12)風伯伯多愛護小松樹呀!那風伯伯的話該怎么讀好呢?

  a 小朋友先自己練習讀一讀。——誰來做風伯伯?(指名讀)

  b多親切,多和藹又關心小松樹的風伯伯啊,我們大家一起來做風伯伯。——齊讀風伯伯的話。

  過渡:小朋友們聽懂了風伯伯的話,那小松樹有沒有聽懂呢?

  4、學習第四自然段

  (1)讀一讀這一段的內容。

  (2)出示句子:小松樹聽了,慚愧地低下了頭。

  a“慚愧”就是什么意思呢?(“慚愧”加點)小松樹為什么“慚愧”呢?

  b對呀,當一個人說錯了話,做錯了事情,就會覺得“慚愧”。

  (3)所以小松樹就慚愧地低下了頭。(“低下了頭”加點)看——圖中小松樹的動作和表情,他多慚愧,多難為情啊。

  (4)你能學學他的樣子嗎?——學生做動作。

  (5)做得好極了,那現在我們就再來讀讀這一句話,體會一下小松樹當時的難為情。

  (6)慚愧的小松樹這個時候心里會想些什么呢?小朋友來猜猜看。

  (7)是啊,這時的小松樹,心里有那么多的想法,一定很想說呢。如果你就是小松樹,你最想說對大松樹說什么?同桌先討論一下,指名帶上頭飾說話。

  對于學生的話,老師要做相應的評價和回應。

  (8)看來,小松樹已經改正了錯誤,變成了一個既懂事又謙虛的孩子。老師想送給小朋友一句名言,出示“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我們一起跟著老師來讀一讀。——老師做簡單的解釋。

  三、分角色朗讀課文。

  1、最后,讓我們一起來把課文中的這個故事用你們出色的朗讀表現出來,好嗎?

  指名分角色朗讀課文

  2、課后,可以把這個故事說給爸爸媽媽聽,也可以和你的好朋友演一演這個故事。

  四、指導書寫:

  1、出示生字:爺、松、呢

  2、齊讀

  3、給生字找朋友

  4、選2個你喜歡的字,自學

  5、指名做小老師,并說說注意點

  6、師范寫

  7、描紅,師巡視

  五、作業

  1、抄寫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小松樹          風伯伯

  高  遠           大山托

  大松樹

《小松樹和大松樹》教案 篇18

  第一教時

  教學目的:正確地初讀課文,讀準生字字音,學習第一小節及本小節中“松、多、呢、回、答”五個生字。

  一、創設情境,導入課文。

  師:小朋友們,你們看,這是什么?(教師用簡單的線條在黑板上勾畫出一座大山。)

  生:是一座大山。

  師:在這座大山里呀,一棵小松樹和一棵大松樹之間發生了一件事。

  8小松樹和大松樹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個寓言故事《小松樹和大松樹》

  二、初讀課文,認讀生字。

  1、開始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畫出來,借助拼音讀會它。

  2、聽一遍課文的錄音,學習這位叔叔是怎樣讀課文的。要認真看書、仔細聽!

  3、同學們自己再試著讀讀課文,爭取讀準每一個字。

  song duo ne hui da bo hai ye tuo

  松  多  呢 回  答 伯 還 爺 托

  4、請同學們把剛才畫出的生字、生詞,以及含有生字的句子再重點讀讀,想辦法記住這些生字。

  (學生認讀自己畫出生字、生詞及句子。)

  (教師出示寫有生字的小黑板。)

  5、生字從課文中跑了出來,你們還能認識它們嗎?自己讀讀,動腦筋記住它。

  (學生自讀,指生讀,齊讀。利用生字卡片開火車讀生字、生詞。對易錯的生字訂正、齊讀。)

  三、分析字形,指導書寫。

  松:左右結構木字旁,右邊是個公。

  多:第四筆撇在第二筆橫撇的中間起筆,呈上下排列。

  呢:與“泥”作比較。

  回:全包圍結構大口框,書寫時注意先里頭后封口。

  答:“答”字中間的人要寫得舒展一點,能包住下面的部分。

  四、教師范寫,學生描紅。

  五、作業。

  1、在習字冊上描紅、仿寫、臨摹。

  2、朗讀課文。

  第二教時

  教學目的:

  1、分析理解課文內容,理解課文的寓意,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指導書寫“伯”“孩”“爺”“托”。

  一、復習檢查。

  1、指名讀生字。

  二、指導朗讀,感悟體驗。

  1、讓我們再讀讀課文,邊讀邊看書上的插圖,自己試著讀懂課文,不懂的地方一會兒提出來。

  (學生自讀課文。給每個自然段標出序號。)

  2、同學們自己讀讀第一自然段,弄清小松樹和大松樹長在什么地方。

  3、(出示小松樹和大松樹圖片)它們長在山的什么地方,誰來幫它們找找家?

  4、咱們再齊聲朗讀一遍。

  5、看來,小松樹和大松樹是鄰居,那它們一定經常在一起聊天。這一天,小松樹對大松樹說了些什么呢?同學們讀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

  你們覺得小松樹怎么樣?是從哪兒看出來的?

  那我們讀課文時就要把小松樹的這種傲氣、不禮貌讀出來。自己試著讀讀。

  大松樹聽后生氣了嗎?看看課文中的插圖。

  可小松樹的話被風伯伯聽見了,它是怎么說的?

  風伯伯的話你們聽懂了嗎?

  怎樣才能讀好風伯伯的話呢?想想當你犯了錯誤時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他們是用什么樣的語氣批評教育你的。

  (學生自讀,指生讀,師范讀,生練讀,指生讀。)

  小松樹聽懂風伯伯的話了嗎?從哪兒看出來的?

  同學們有懂“慚愧”這個詞的意思的嗎?小松樹做錯了事,現在已經認識到自己錯了,它這時的心情就是“慚愧”心情。同學們低下頭,做一下“慚愧”的樣子。

  這時,他會想些什么?

  假如你是小松樹,這時,你想對大松樹說些什么?

  是大山爺爺把小松樹托起來的,小松樹想明白了,小朋友,你們是怎么想的?

  三、角色表演,升華體驗。

  1、 自讀課文,要求讀好小松樹和風伯伯的對話。

  2、 四人小組分角色練習讀課文。

  3、 小組戴頭飾朗讀、表演。

  四、分析字形,指導書寫。

  伯:左右結構單人旁,右邊是個白。

  孩:左右結構子字旁。

  托:左右結構提手旁。

  左右結構的字要注意左窄右寬。

  爺:上下結構父字頭。

  師范寫,生描紅。

  五、作業。

  1、在習字冊上描紅、仿寫、臨摹。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材簡析:

  本課是一則語言故事,講的是山上一棵小松樹覺得自己長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樹。課文批評了小松樹缺乏自知之明、妄自尊大的行為。全文共有4段,第一自然段講山上有棵小松樹,山下有棵大松樹。第二自然段講小松樹想大松樹夸耀自己長得高,看得遠。第三自然段講風伯伯批評了小松樹盲目自大的行為。第四自然段講小松樹聽了風伯伯的話很慚愧,本課的教學難點是理解風伯伯對小松樹說的話。

  教學目的: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9個生字,6個二類字,認識3個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做人要謙虛謹慎,不可盲目自滿,看不起別人。

  教學準備:教學光盤、生字卡片

  教時安排:2教時

《小松樹和大松樹》教案 篇19

  在上完公開課《小松樹和大松樹》之后,我深入學生中間檢查了幾位成績一般的小朋友的讀書情況:

  生1:山上有……(不會讀)

  生2:小松樹對大松樹說:“喂(讀成w

  i)朋友,你看你看(重復)我長的多高哇(讀成ya)!……

  生3:你能看得遠,那是大山爺爺把你托起來的呀!(輕聲讀不準)。

  我實在是沒有心情檢查下去。

  反思

  究其失敗的原因是沒有關照到每一個學生獨有的個性需求,而只是為了追求課堂的花哨熱鬧以及聽課者的好評,而忽略了學生個體的發展和需求,最終的結果是在教師劃定的這條五彩斑斕的“成功”之路上,只有少數幾個小學生能夠會讀書,大部分學生不知怎么讀書。

  課程改革以來,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作為一門獨特的語言學科,我們的小學第一范文究竟應該以什么面目呈現給孩子們,如何讓每個學生都會讀書?在之后不斷的思考探索中,我逐漸悟出,語文教學的成功之道實際上很簡單,多給學生讀書的機會,多給學生信心,讓學生自己去尋找成功,親自去探尋只屬于他自己的快樂。

  改進

  生:山上有一棵……

  師:別緊張,接著讀好嗎?

  生:山上有一棵……小松樹,山下……有一棵大松樹。

  師:有進步了,能再讀一遍嗎?

  生:山上有一棵小松樹,山下有一棵大松樹。

  師:又進步了,能把這些字音讀準了,我相信你能把這句話讀得正確流利。

  生:山上有一棵小松樹,山下有一棵大松樹。

  果然如此,這位學生臉上露出了絲絲笑容,別的小朋友也投來了羨慕的目光

  《小松樹和大松樹》教學實錄案例

  師:請小朋友一起讀課文最后一段。

  生:(齊讀)小松樹聽了,慚愧地低下了頭。

  師:“慚愧”是什么意思?

  生:“慚愧”是“不好意思”的意思。

  生:“慚愧”是“難為情”的意思。

  師:小松樹為什么感到難為情?

  生:他知道自己錯了。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從“小松樹聽了,慚愧地低下了頭”這句話看出來的。“低下了頭”說明了他不好意思。

  師:開始,小松樹是怎么樣啊?

  生:他以為自己長得高。其實是大山托住他的。

  生:他以為自己能看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就看不起大松樹。

  生:他很神氣,以為自己了不起。實際上是他長在山頂上才顯得那么高。

  師:小朋友真聰明。起初,小松樹就不應該看不起大松樹,不應該自高自大,所以他覺得慚愧了。后來小松樹的想法又怎么會發生變化的呢?

  生:是風伯伯教育了他,使他明白了這個道理。

  師:現在,小松樹會怎么想呢?

  生:我剛才真沒禮貌,我要向大松樹說對不起。

  生:如果沒有風伯伯教育我,我還真以為自己長得高呢!

  生:謝謝風伯伯,是你讓我知道了,我能看得遠,是大山爺爺的功勞啊!

  生:要是我也長在山下,和大松樹長在一起,他肯定比我高多了。

  生:如果他也長在山上,他會比我看得更遠。

  師:小朋友們說得很好,小松樹知道自己錯了,他以后一定會改正錯誤,做一棵謙虛的小松樹。

  (教學反思)我先讓學生理解“慚愧”的意思,再弄清“慚愧”的原因,以及提高認識的過程,最后啟發學生展開想象,理清脈絡。

《小松樹和大松樹》教案 篇20

  課題

  8、小松樹和大松樹

  課時

  安排

  兩課時

  第(2)課時

  教學

  目標

  1、教給學生的讀書方法,要能根據相應的內容展開合理的想像。

  2、憑借具體的語言文字,讓學生懂得謙虛謹慎不要盲目自滿,瞧不起別人的道理。

  教具

  學具

  準備

  小黑板

  教  學

  重難點

  1、指導朗讀。

  2、理解課文大松樹謙虛,小松樹由驕傲到慚愧的心理轉變,風伯伯的語重心長。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復習導入。

  1、復習生字。

  小朋友,通過上世課的學習,我們認識了第8課的生字寶寶,老師考考你們還記得嗎?(出示小黑板的生字詞)

  (1)開火車讀。        

  (2)學生齊讀。

  (3)、說一說我們學習了幾個偏旁?(口、子、父)

  (4)書空易寫錯筆順的字:孩   呢。

  (在低年級中識字寫字是一個重點,所以我復習了生字和易寫錯筆順的生字。)

  2、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小松樹和大松樹比高比看得遠的事)。那我們今天再一起走進這個故事。

  二、 品讀感悟。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1)學生自讀第一自然段,讀了請告訴老師小松樹和大松樹它們分別長在什么地方?(小松樹長在山上,大松樹長在山下)指導看課文的插圖,進一步了解它們生長的位置。(板書:小松樹   大松樹)看,小松樹長在高高的山上,能看到很遠很遠的地方,你猜他會看到什么呢?

  (這個問題設計,從而讓學生領會到小松樹得意、目空一切的原因,為下文作鋪墊。)

  (2)指導學生朗讀。

  過渡,看來小松樹和大松樹它們是鄰居了,那它們一定經常在一起聊天了,有一天,它們聊了些什么呢?讓我們一起繼續往下讀課文,

  (二)、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小黑板出示第二自然段)

  1、學生自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2、用“------”畫出小松樹說的話。

  3、指名說說你畫了哪句?

  教學過程

  4、從小松樹的話你學得小松樹怎么樣?(板書:得意)

  5、你能讀出它的得意嗎?

  6、從哪些詞最能體現出小松樹很得意?

  7、除了驕傲和得意還看出小松樹怎么樣?(沒有禮貌)從哪些詞可以看出來?

  8、指導讀小松樹的話。a、個別讀。b、小組讀。c、齊讀。

  (“讀書百遍,其義自現”我運用了多讀,讓學生從讀中悟出小松樹的得意。)

  9、大松樹聽了,它是怎么做的?(板書:沒有回答)小朋友們,你們動腦筋想一想,大松樹其實心里明白自己比大松樹高,但它沒有回答,說明大松樹怎么樣?(板書:謙虛)。

  過渡,可小松樹的話被誰聽到了?(風伯伯)

  (三)學習第三然段。

  1、自讀第三自然段,看看風伯伯聽了小松樹的話是怎么做的?它說了些什么?

  (出示句子:小松樹的話被風伯伯聽到了。風伯伯摸著小松樹的頭說:“孩子,山下的松樹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遠,那是大山爺爺把你托起來的呀!”)

  2、風伯伯聽了,是怎么做的?(摸著小松樹的頭)在生活中有誰摸過你的頭?他為什么摸你的頭?這就是長輩對小輩的愛。

  (閱讀教學中,孩子的生活知識經驗、情感體驗是寶貴的教學資源。教師要基于基本語義層面,結合指導學生感情朗讀,適時點撥,將文本與孩子的生活知識經驗、情感體驗“鏈結”起來,實現更深語義層面的解讀。讓學生聯系生活,說說生活中誰摸過你自己的頭,他為什么摸你的頭?然后感受長輩對自己的關愛。然后再讓學生體驗風伯伯對小松樹的關愛。)

  3、風伯伯那么的愛小松樹,它對小松樹說了些什么?用橫線畫出風伯伯說的話。

  4、從風伯伯的話中你知道了什么?

  5、指導讀風伯伯的話。

  過渡,聽了風伯伯的話,小松樹明白了嗎?從哪兒可以看出來?讓我們一起來讀第四自然段。

  (四)學習第四自然段。

  1、從哪個詞語可以看出小松樹聽明白了風伯伯的話?(慚愧)解釋慚愧這個詞,本課是指小松樹因為做錯了事而感到不安。

  2、看課本的插圖,看看小松樹的樣子。

  3、這時,如果你是小松樹,你會對大松樹說些什么?大松樹又會對小松樹說些什么?

  (從中進行思想教育)

  4、指導朗讀。

  三、指導朗讀全文。

  四、課堂小結。

  板書設計:

  8、小松樹和大松樹

  小松樹    得意        慚愧

  大松樹    沒有回答    謙虛

  風伯伯    摸          疼愛

《小松樹和大松樹》教案(精選20篇) 相關內容:
  • 小松樹和大松樹教案(精選7篇)

    教學過程及設計思路:㈠ 復習導入,揭示目標(約 5 分鐘)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思路⒈出示圖片:提問:它們是誰?長在山的什么地方,誰來幫它們找找家?⒉讓學生填一填,說一說。出示:山上( )山下有( )。⒊揭示本課目標。...

  • 小松樹和大松樹教案

    教學目的: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學會本課9個生字,6個二類字,認識3個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做人要謙虛謹慎,不可盲目自滿看不起別人。...

  • 小松樹和大松樹教案

    一、揭題,貼圖導入:1、小朋友,上節課我們認識了兩位朋友,他們是誰?請小朋友們拿出手指和老師一起書寫課題。(師板書課題,課題豎向書寫,小松樹三字在上,大松樹三字在下。小松樹三字偏小,大松樹三字偏大。...

  • 小松樹和大松樹教案

    教學目標: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做人要謙虛謹慎,不可盲目自滿,看不起別人。教學過程一、設問導入。師: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們知道課文中的小松樹和大松樹的家分別在哪兒?二、充分誦讀,巧破難點。...

  • 《小松樹和大松樹》教案

    教學過程及設計思路:㈠ 復習導入,揭示目標(約 5 分鐘)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思路⒈出示圖片:提問:它們是誰?長在山的什么地方,誰來幫它們找找家?⒉讓學生填一填,說一說。出示:山上( )山下有( )。⒊揭示本課目標。...

  • 《小松樹和大松樹》教案

    第一課時一、謎語導入,巧妙激趣。1.師:小朋友們愛猜謎語嗎?老師今天帶來一個謎語,想猜嗎?猜一種植物。一年四季穿綠衣,風雪再大全不怕。頭上青絲如針刺,皮膚厚裂像龜甲。...

  • 小松樹和大松樹教案

    一、創設情境,導入課文。師:小朋友們,你們看,這是什么?(教師用簡單的線條在黑板上勾畫出一座大山。)出示大松樹和小松樹圖,在這座大山里呀,小松樹和大松樹之間發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呢?(教師板書課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個寓...

  • 《記金華雙龍洞》教案(通用3篇)

    教學目標:1、認識6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浙江、油桐、擁擠、孔隙、仰臥、臀部、稍微、額角、擦傷、蜿蜒、依據、石鐘乳、突兀森郁等詞語。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自已喜歡的段落。能復述雙龍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壯觀。...

  • 《隕石》教學設計(通用3篇)

    【教材分析】:這是一首現代詩歌,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介紹了隕石的相關知識,激發學生對神奇的自然奇觀的好奇,激發學生對科學知識的熱愛和向往。【教學目標】:1.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認識本課5個生字,會組詞,會運用,并流利的在課文中朗讀。...

  • 教案模板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亚洲欧美一区 | 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亚洲综合 | 日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羞羞色tv|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网 | 午夜免费影院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人妻 | 这里有精品可以观看 | 337P粉嫩日本欧洲亚洲大胆 | 东京热男人aV天堂 |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清纯 | 欧美特黄特色三级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一区二区成人 | 成人激情久久 | 天天草夜夜爽 |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 | 国产三区四区视频 | 国产精品夜色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99国产精品久久99果冻传媒新版本 | 91福利网站在线观看 | 丰满人妻被公侵犯日本 | 成人啪啪18免费网站 | 欧美性视频一区二区 | 久久综合久久综合网站 | 2019最新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 日韩av一区在线观看 | 极品少妇的粉嫩小泬视频 | 欧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国产一区a | 污视频网址在线观看 | 97人人超碰国产精品最新O | 婷婷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最多收藏 | 外国黄色毛片 | 精品精品国产毛片在线看 | 在线视频日韩欧美国产 | 大地资源中文在线观看免费版高清 | 日本添下边视频全过程 | 欧美黄色三级视频 | 久久免费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