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的扁擔》教學設計(精選22篇)
《朱德的扁擔》教學設計 篇1
第三課時
一。教學目標
1.讀全文,總結課文。
2.拓展閱讀《爺爺的簡樸生活》。
3.完成有關作業。
二、教學重難點
1.背誦第三自然段。
再讀課文,感受朱德同志與戰士同甘共苦的品質。
三.教學準備《一課一練》
四.預習設計
試背課文第三自然段。
版塊一、復習舊知。
1.我們來比一比,誰學得最好?聽寫詞語:
勸 攻 同志 生產 井岡山 爭 守 紅軍 會師 一塊兒
2.
(1)一起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2)總結填空:
這個故事主要講了( )一塊兒( )的事。贊頌了朱德爺爺( )的高尚品質;我們( )。
版塊二 、指導背誦。
1.大家都讀得很好,現在我們來試著把課文第三段背一背。
2.誰愿意向大家展示的?
3.師引背。
4.和同桌分享一下你的背誦成果。
版塊三拓展閱讀。
1.自由讀《爺爺的簡樸生活》
想想: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爺爺的生活很簡樸?把你找到的句子劃下來。
2.請同捉相互討論一下。
3.指名。
版塊四、完成練習。
1、小黑板出示:
《一課一練》第四部分。
1.要有一個結實的身體,必須―――――――――――。
1.雖然我家離學校很遠,可是――――――――――――――。
2.老師的工作是那么――――――
2.檢查交流。
四。課后作業
課后作業:
1.用“必須”說一句話。
2.完成《一課一練》剩下的閱讀短文。
《朱德的扁擔》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7個生字,認識本課的13個生字。理解詞語的意思,學習新偏旁同字框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了解朱德同志和紅軍戰士一起挑糧的生動事跡,體會革命領袖以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激發學生對革命先輩的敬愛之情。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識字、朗讀課文。
難點:了解戰士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擔,后來為什么又不藏了。
教學準備朱德同志挑糧的掛圖、小黑板
教學時間:2課時(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1.理解戰士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擔,后來為什么又不藏了。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誘導試學
1.復習導入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又認識了一位老一輩革命領導人,中國抗日戰爭時期十大元帥之一,他是誰?請同學們再次呼喊他的名字。(生:朱德)(師板書)我們聽到了朱德與什么之間發生的故事。(生:扁擔)(師板書)我們已經了解了朱德是用扁擔往山上挑糧,為什么要挑糧呢?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當時的歷史背景。
2.師簡介歷史背景
1928年4月,朱德帶領隊伍到井岡山和毛澤東勝利會師后,國民黨就把井岡山革命根據地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千方百計想拔掉它。他們在兩次圍剿失敗后,又實行了經濟封鎖,妄圖把紅軍餓死、凍死、困死。這時,從山下秘密挑糧上山成了紅軍的一項重要任務。
3.大家看朱德準備去挑糧了,(出示課文插圖)你看這就是朱德,還有那一根扁擔,你有什么發現嗎?(生:扁擔上寫有字——朱德扁擔不準亂拿)為什么扁擔上會刻有這些字呢?(戰士們藏扁擔)
二引導探學
1.同學們,老師今天要代表朱德軍長給咱們班的小戰士下一個任務,比一比那一組的同學完成的任務最出色。(小黑板出示)
分小組用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想想:戰士們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擔?
后來為什么又不藏了?
2.分小組合作學習。
3.討論交流:
a戰士們不想讓朱德挑糧是心疼他,從哪些句子看出挑糧很辛苦?(出示句子)
從井岡山到茅坪來回要五六十里路、山高路陡,十分難走。
(讓生理解“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體會挑糧的艱辛,指導有感情的朗讀)
b戰士們每次天不亮就出發,到了天黑才回來,可是每次挑糧大家都爭著去。(出示句子)
他穿著草鞋,戴著斗笠,挑著滿滿的一擔糧食,跟大家一塊兒爬山。晚上還要整夜整夜的研究怎樣跟敵人打仗。
。ㄗ屔鷱“滿滿的、整夜整夜”體會朱德的辛苦,生練習積累abab的詞語,指導有感情的朗讀)
。ㄗ屔w會作者連續用三個動詞,形象的描寫了人物的動作。生練習動詞使用如:聽廣播等,讓學生用三個動詞進行描寫某種事物,如:小貓跑過去、猛地一撲,抓住了那只可惡的老鼠。)
c正是因為大家關心朱德,想讓他多多休息,所以藏起了扁擔,可為什么又不藏了?
。ㄗ寣W生理解“敬愛”,從而感受人物品質——以身作則、同甘共苦。)
4教師小結
朱德的精神感染著大家,后來戰士們還編了一首歌謠:朱德挑谷上坳,糧食絕對可靠,大家齊心協力,粉碎敵人圍剿。他的精神令人敬佩,一直到1958年,已是72歲高齡的他海盜十三陵水庫和大家一起挑土修水庫。
5.生有感情的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或語句。
三開導活學
同學們鮮艷的五星紅旗上灑滿了革命先輩的鮮血,在我們幸福生活的時候,不能忘記的就是他們。請同學們收集一些革命故事,選一個自己最受感動的,在國慶節后我們舉行一個“講故事、祭先烈”活動,比一比誰講的故事最形象生動。
教學反思:
《朱德的扁擔》是一篇紀念抗戰時期,贊揚人物品質的的文章,為了讓學生能產生情感共鳴,了解當時的歷史背景十分重要,我先已進行了情景創設,然后層層推進讓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進行小組學習。在小組學習討論交流時,我以讀為基礎,充分體現語文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在進行人文性熏陶的同時,我還特別注重引導孩子在整體感悟的基礎上,聯系理解重點詞句,積累好的詞句、進行說寫訓練,初步感受作者組織語言、運用詞語的方法,促進由讀到寫的遷移,將為他們今后的語言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教學中我把學習的主體完全交給了學生,但教學時間沒能很好的掌控,一節課下課時沒能完成教學環節,延長了時間,在以后教學中我應該合理安排教學環節和時間,從容的完成教學目標。
《朱德的扁擔》教學設計 篇3
1、課前二十分鐘熟悉學生(15分鐘):
老師講朱德、紅軍的故事,唱紅軍的歌。讓二年級學生了解紅軍是一支什么樣的隊伍,了解朱德是怎樣的人。讓學生能夠初步感受當時的時代背景。
2、交流(5分鐘):
、懦鍪救M詞語:
、偌t軍 毛澤東 朱德
、诓菪 斗笠 扁擔
、劬畬 茅坪
、谱寣W生結合聽到的故事、自己了解的知識、自己預習課文的內容自己談。(相機表揚)
正式上課:
一、揭題
1、談話:通過剛才咱們之間的談話,老師發現小朋友們耳朵真靈,會聽、會說。課前聽了那么多關于朱德爺爺的故事,小朋友們都覺得朱德爺爺了不起,那關于他的故事,還想再讀嗎?
2、揭題: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讀一個朱德爺爺和扁擔之間的故事,好不好?
3、板書課題,指導寫生字“朱”:來認真看老師寫課題,看仔細了,“朱”是一個生字,伸出小手跟老師一起書空“撇、橫、豎、撇、捺”,撇和捺像一對小翅膀,要寫的舒展些。來,一齊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相機講讀第一自然段
1、這篇課文課前已經很認真地預習過的小朋友舉手。
2、那通過預習,你都學會哪些知識啦?(字詞句段篇隨意交流)
3、引出第一自然段(是什么時候的事情?)(課件出示第一自然段以及會師圖片)
、 “會師”就是兩個隊伍合到一起了,這時隊伍的人變多了,隊伍壯大了,會師成功了,看,戰士們多高興。【畬娇墒俏覀兗t軍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它就是朱德總司令和毛澤東等一些了不起的人共同創立的?,自己讀書就能獲得這么多的知識,可真了不起。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句話,高興的讀一讀這句話。(生讀)
、诳墒牵ㄒx)紅軍在山上,山下不遠處就是敵人。 多危險!
三、講讀第二自然段
1、過渡:紅軍要堅守井岡山根據地,粉碎敵人的圍攻,必須儲備足夠的糧食?墒蔷畬缴霞t軍自己生產的糧食不多,不夠山上的戰士吃。怎么辦呢?請小朋友們自由的讀一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說說讀了這個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學生自由讀、自由說)
交流(抓“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體會路遠,難走)
2、路那么遠,又山高路陡,可是每次挑糧大家都爭著去。路這么難走,紅軍戰士卻爭著去,搶著去,可以看出紅軍怎么樣?(團結不怕吃苦)
3、小結:紅軍真是一支團結、不怕吃苦,有困難搶在先的隊伍,小朋友們自由的讀一讀這一句話,讀出路途的遠和艱難。(自由讀練)指名讀、齊讀
四、講讀第三自然段
1、過渡:路途那么遙遠,山路時那樣艱險,如果遇到打雷下雨,道路非常泥濘,戰士們挑著那么沉的糧食自山路上,走一步滑兩步,多難。∩韽娏训哪贻p小伙子爭著去,搶著去,可是,作為總司令的朱德同志,他是紅軍的重要領導人,當年已經四十多歲的他,也和戰士們一樣爭著去挑糧。
2、指導看圖、讀文、說話(課件出示插圖和第三自然段第一句話)
、倏磮D、讀文:你們仔細看著幅圖認真地看,再仔細地讀一讀這幾句話,邊讀邊看,邊看邊讀,然后同桌的速小朋友交流交流你從圖片和這段文字讀懂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看圖、讀文、思考) 交流
、谡f話:能聯系課文內容把這幅圖用自己的話說說嗎?(引導聯系前面內容:井岡山上到茅坪的路非常遠山高路陡,非常難走,再看圖、看看他們的表情,在說話的時候把自己的想法加進去。) 交流
、壑笇ёx書:這就是我們的朱德同志,他和普通的戰士沒有什么兩樣,他要做很多事情,但是戰士們干的活他照樣真著干,搶著干,他和戰士們吃一樣的苦,他和戰士們干活覺得苦也甜,他和戰士們同甘共苦。自由的把這段話練著讀一讀。
(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3、過渡:是啊,他和紅軍戰士打成一片,沒有區別,這樣一位可親可敬與戰士同甘共苦的司令,怎么能不讓紅軍戰士敬佩,怎么能不讓紅軍戰士感動,怎么能不讓紅軍戰士心疼呢。看到朱德同志這么辛苦,戰士們想。赫n件出示(范讀)朱德同志工作那么忙……藏起來。
⑴抓“忙”
想想,朱德同志是領導,是總司令,戰士們干的活兒他一起干,戰士們不干的事情他還要干,他還要忙些什么呢?大家看看圖片自己想想。(課件配樂出示圖片,學生自由想) 交流
★ 師配樂看圖片小結:是啊,清晨,當戰士們還在睡夢中時,朱德同志可能已經在察看地形,進行作戰布局,布署一天的任務。白天,他沒有一點休息的時間,和戰士們研究作戰計劃,和戰士們一起操練,和戰士們一起耕田種地。晚上,當戰士們都進入了夢鄉,他還在昏暗的煤油燈下思考,研究戰略,可能一工作就會到天明,他的工作這么忙,這么苦,卻還堅持和戰士們一起爬過一座又一座山嶺,來回走上幾十里山路,跳上那么沉、那么重的糧食。他真是一個與戰士們同甘共苦(指板書)的好司令啊!也難怪戰士們會這樣想了。這句話該怎么讀出戰士們怎樣的心情呢?好好練練。(生自由讀、指名讀)
來帶著你的擔憂,帶著你的心疼齊讀。
、谱ァ皠瘛
①在這種情況下,戰士們都勸他不要去挑,你想想,戰士們會怎么勸說朱德同志呢? (思考交流)
、诙嗝促N心的話呀,朱德同志聽勸了嗎?他會怎么回答戰士們好心的勸說?(交流)
③過渡:在大家勸說不成的情況下,決定把他的扁擔藏了起來。大家一起把這幾句話讀一讀。(齊讀)
、侵斓伦霰鈸
① 過渡:戰士們認為只要朱德同志沒有扁擔了,就不能再挑糧食了,讓紅軍戰士們沒有料到的是,朱德同志連夜在趕做扁擔,夜那么深了,可他還在煤油燈下用力的劈,認真的削,仔細的磨,花了很多精力,做了整整一個晚上,趕做了這樣一根扁擔,當第二天早晨,他拿著扁擔走出來時,你看到的朱德司令是什么樣子? (交流)
、 看到朱德同志連夜趕做的新扁擔,戰士們還忍心再把他的扁擔藏起來嗎?因為大家知道,他們藏了,朱德還會再做,這樣只會讓他更累,戰士們不忍心!而且扁擔上寫了“朱德記”三個字,大家就是藏也藏不住啊,大家是不忍心再藏,不能再藏了。讓我們一起讀一讀這句話。(齊讀)不料,朱德……三個字。 所以大家見了(引讀)越發敬愛……他的扁擔了。因為大家知道,他就是一個和戰士們(指板書)同甘共苦的人,他就是再苦再累也要和戰士們一塊兒苦,一塊兒樂!
4、說話:小朋友們,毛澤東主席曾經親筆題詞,說朱德爺爺是紅軍戰士值得驕傲和光榮的人,塌實我們中國人民的光榮。那讀了今天這個故事你有什么話要對朱德爺爺說嗎?(交流)
5、小結:朱德爺爺這根扁擔,現在正珍藏在軍事博物館內,每天都有很多人去看這根扁擔,這根扁擔讓我們永遠記住朱德爺爺這樣一位了不起的偉人,永遠學習他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相信,讀了這個故事的人都會和小朋友們一樣受到教育,和小朋友們一樣感動。課后把這個故事講給你的小伙伴聽,講給你的家人聽,講給你周圍的人聽,行嗎?
6、推薦:如果你想了解更多關于朱德爺爺的故事,想了解和朱德爺爺一樣偉大的人的故事,想了解更多關于紅軍的故事,可以在老師和爸爸媽媽的指導下訪問這個網站,還可以在老師的陪同下到我們學校的圖書室借閱相關的書籍,相信小朋友們看了這些故事會有更多收獲。
五、指導寫字
根據學生提問書寫 注意書寫姿勢 做到字字入體。
實錄片段
課文記敘了朱德同志與戰士們一起挑糧的事情,贊揚了他以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如何更好地突破這個重點呢?我一改傳統的逐段分析的教學模式,代之以抓住重點詞句,讓學生在讀中理解,再思中感悟,在辯中明白,由淺入深,層層遞進,最終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片段1:
老師:朱德用這根扁擔干什么用?
學生:挑糧上山。
老師:為什么需要挑糧上山?
學生1:因為井岡山生產的糧食不多,不夠山上的戰士吃。
學生2:如果糧食不夠吃,戰士們就會餓肚子。
學生3:戰士們吃不飽,就沒力氣打仗了。
老師:說得對。你瞧,朱德正挑著擔子從遠處走來呢。ǔ鍪就队埃┱f說你看到的朱德。
回答后出示書中的句子:他穿著草鞋,戴著斗笠,挑起滿滿的一擔糧食,跟大家一塊兒爬山。
師:從“滿滿”這個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學生1:我感覺這么滿的一擔糧食肯定很重。
學生2:我感覺朱德爺爺的力氣很大。
學生3:我覺得朱德爺爺肯定要用上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挑起這么滿的一擔糧食。
學生4:我想,這么重的一擔糧食會把朱德爺爺的肩膀都壓紅了。
學生5:可能還會流出血來。
學生6:我想,朱德爺爺可能是硬堅持住的,他真勇敢。
片段2:
老師:既然挑糧上山這么重要,為什么戰士們還要把朱德的扁擔藏起來呢?好好讀讀課文,想一想。
學生1:因為朱德同志工作很忙,還要挑糧上山,太累了。大家想,把扁擔藏起來,朱德就不用挑了,這樣就可以讓他輕松點。
學生2:如果朱德不挑糧,可以更加專心研究國家大事。
學生3:他們希望朱德不要過度疲勞。
老師:挑糧上山到底累在哪里?讀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找一找。
學生1:從井岡山到毛坪,有五、六十里路,路很遠。朱德工作很忙,現在還要走這么多路,說不定會累出病來的!
學生2:而且山高路陡。
老師:什么是“山高路陡”?
學生1:山很高,路也不平。
學生2:路上有很多石頭,不像我們現在的水泥路。
老師:再想想,這兒的陡,除了不平之外,還有什么意思?(老師做了個手勢)
學生1:路很窄。
學生2:下山時,石頭一絆很容易跌倒。
學生3:如果下過雨,戰士們挑糧上山就更困難,路很滑,但是他們挑著擔子,不能用手幫忙。走一步,又會滑兩步。
老師:剛才通過大家的想像,把挑糧的困難再現到了我們的面前。現在,你能用讀表現出來嗎?
老師:是呀,這些就是戰士們藏扁擔的原因所在。一個“藏”字,讓你體會到了什么呢?
學生1:從“藏”字,我體會到戰士們非常關心朱德軍長。
學生2:從“藏”字,我也知道大家非常敬愛朱德。
學生3:這種體貼和關心,其實也是一種愛戴。
老師:真是“藏中見真情”哪!
片段3:
老師:戰士們這種情有沒有實現呢?
學生:沒有。
老師:從哪個詞看出來?
學生:不料。
學生:也就是沒有如愿以償。
學生:朱德又找來一跟扁擔,寫上:“朱德記”三個大字。
老師:朱德的找扁擔又讓你體會到了什么?
學生1:朱德做事不怕困難。
學生2:朱德做事有那種堅持不懈的精神。
學生3:我覺得朱德作為軍長,帶頭挑糧,非常負責。
學生4:朱德很愛戰士們,很愛部隊,很樂意為部隊做事。
老師:是的,朱德愿意與同事們同甘共苦。這就讓大家——
學生:更加敬愛朱德同志了。
老師:朱德的一個“找”,也讓我們看見了他以身作則,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
成功點擊:
人物形象鮮活豐滿的再現,從人物的行動入手,抓住“藏”和“找”,使他們帶著情感進入主客觀高度融合的審美境界。帶著自己的知識、經驗、思考、靈感、興致參與課堂活動,使課堂教學呈現出了它的豐富性、多變性和復雜性。這時,通過教師有效地引導,當學生回旋于情感的浪尖,心潮澎湃,有一種渴望表達的沖動時,心靈的閘門就已經開啟了,人物的個性得到鮮明地再現。教學是一種藝術,讓教學充滿生命的氣息,出現不曾預約的精彩。
《朱德的扁擔》教學設計 篇4
一、教學目標
1.了解朱德同志和紅軍戰士一起挑糧的生動事跡,體會革命領袖以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培養熱愛革命領袖的思想感倩。
2.學會本課的13個生字,理解“朱德、扁擔、同志、帶領、部隊、會師、生產、草鞋、敬愛”等9個詞語的意思。
3.仿照例句,把有“更加”一詞的句子補寫完整。
4.能正確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3段。
二、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第3段。
教學難點:理解朱德同志為什么在扁擔上寫上“朱德記”三個字。
三、教學準備:投影片、小黑板、朱德畫像、朱德的扁擔圖片。
五、教學時間:3課時
第1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2.學習課文1、2段,學會寫“德、扁、擔、記、志、部、產、茅、
挑、爭”這十個生字。
(二)教學過程
1.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1)出示扁擔圖,誰知道這是什么?
教學“扁”,注意不要寫成“肩”。
教學“擔”,擴詞。
扁擔是干什么用的?
教學“挑”,注意右半部分筆順:j y 5l扎兆兆。
(2)扁擔上寫著什么呢?(朱德記。)
(出示朱德像)朱德爺爺與毛主席、周總理一樣,是我們老一輩的革
命家。他當過紅軍軍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總司令,人大常委會委員長,
深受人民的愛戴。
教學“德”,字形:朱德爺爺一心為人民,我們記住右下是“一心”。
記,在這里是作記號的意思。學“記”。
(3)這是一根“朱德的扁擔”。(揭題)
(4)朱德爺爺干嗎要在扁擔上寫上“朱德記”三個字呢?
2.聽課文錄音,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3。自學生字詞,讀通課文。
4.檢查自學情況:
(1)開火車讀生字詞。
(2)分組分段朗讀課文,正音。
5.學習1、2自然段:
(1)默讀第1自然段,想:這段告訴我們什么?
板書:1928年井岡山會師
簡介背景:(看插圖)井岡山在我國江西省,周圍500多里都是高山,
地勢險要。1927年,毛主席帶領紅軍,在井岡山建立了第一個革命根據
地。1928年4月,朱德同志帶領一支紅軍上井岡山,與毛主席的部隊會
師。
什么叫會師?(兩支部隊會合在一起)。
(2)輕聲讀第2自然段。邊讀邊思:部隊為什么要派人到茅坪去挑
糧?從井岡山上到茅坪去挑糧有什么困難?
、倏刺羁栈卮鹨陨蠁栴}:
a.( ),所以常常要派人到茅坪去挑糧。
b.從井岡山上到茅坪,路很遠,有( ),( ),非常難
走。
②(看圖)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什么叫山高路陡?
、谝x:可是——
大家都爭著去,說明什么?
(3)朗讀1、2自然段。。
6.課堂練習:
(1)指導書寫:
德:左讓右。
扁:內賂寬。
挑:豎彎鉤比掀更高。
部:立下面一橫左長右短。
茅:注意右下不要添一捺。
(2)將今天學的生字各寫三個。
(3)完成課堂作業本的1、2題。
第2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第3段,了解朱德同志與紅軍戰士一起跳糧的事跡,體
會朱德同志以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
2.學會第3段有關字詞。
3.能有感情地熟讀第3段。
(二)教學過程
1.復習:
(1)聽寫詞語:
扁擔、朱德、同志、部隊、挑糧
(2)課文1、2自然段講了什么?
,在,因為井岡山生產的糧食不多,所以
( )。雖然山路又遠又險,可是( )。
2.教學第3自然段:
(1)(看插圖)看,這就是當年紅軍戰士們挑糧的情景。
①走在最前面的是誰?
誰能看圖用“一塊兒”說一句話。
、谥斓聽敔斒窃鯓犹艏Z的?誰能看圖用自己的話說說。
(先指名有一句說一句。再指導學生按順序說:先說穿著,再說動
作。)
、跁鲜窃趺磳懙?讀1、2句。
朱德爺爺當時已經40多歲了,工作又忙,可他也跟戰士們?而且穿
戴和戰士們?(一樣)挑的糧食也跟戰士們一樣?(滿滿的)。這些都說明
了什么?
④指導用敬佩的語氣讀。(強調“一塊兒”、“滿滿的”。)
(2)朱德同志為什么在扁擔上寫上“朱德記”三個字呢?
⑦輕聲讀后面的課文。劃一劃,哪些句子告訴我仍答案?
、谡l能用上這些詞,用自己的話說說。
大家想太累勸藏因此又找來
②指導朗讀。
“不料”可以換成什么詞?(沒想到)
指導讀出后面“不料”的語氣。
、芤x:大家見了——
大家心里怎么想?
口頭填空:大家見了,心里想:( )。從此,更加敬愛朱德
同志了。
(3)是啊,朱德同志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精神,極大地鼓舞了大家,
當時井岡山流傳著這么一首歌謠:(投影出示)(齊拍手念)
朱德挑谷上坳,
糧食絕對可*。
大家齊心協力,
粉碎敵人圍剿。
(4)有感情地朗讀第3段。
3.課堂練習:
(1)指導書寫有關生字:
鞋:左右相等。
戴:左下“”寫得扁小些
(2)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一)教學目標
1.朗讀全文,總結課文。
2.指導背誦課文第3段。
3.完成有關作業。
(二)教學過程
1.復習:
(1)比一比,再組詞:
帶( )記( )桃(
戴( )紀( )挑(
(2)聽寫詞語:
帶領會師草鞋敬愛
2.朗讀全文,總結課文:
(1)一起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2)總結填空:
部陪
這個故事主要講了
一塊兒( )的事。贊頌了朱德爺爺( )的高尚品質;我
們( )。
3.指導背誦第3段:
(1)自由讀第3段,想想哪幾句話寫了同一個意思?
(2)同桌互相討論課堂作業本第3題。
(3)根據第3題的提示,自由試背第3段。
(4)指名檢查,齊背。
4。指導完成作業:
(1)課堂作業本第4題:
、僮x題,三個句于里都有一個什么詞?“更加”可以換什么詞?表示
程度怎么樣?
四、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課文錄音、課文投影片。
《朱德的扁擔》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了解朱德同志和紅軍戰士一起挑糧的生動事跡,體會人民領袖以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培養熱愛革命領袖的思想感情。
第一課時
一 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1出示扁擔圖,指導觀察。 講解:記,做記號的意思。
2揭題:這是一根“朱德的扁擔”
3出示朱德像:朱德爺爺和毛主席、周總理一樣,是我們老一輩的革命家。他當過紅軍軍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總司令,深受人民群眾的愛戴。
4朱德爺爺為什么要在扁擔上寫上“朱德記”三個字呢?
二 初讀指導
1各自按拼音輕聲讀課文,要求:
。1)標出自然段序號;
(2)畫出生字詞,結合上下文,想意思。
(3)讀正確。
2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1)出示:朱德 同志 井岡山 敵人
(2)領讀 朱、志都是翹舌音,岡是后鼻音
(3)指名讀生字詞
(4)齊讀生字詞
3指名讀第二自然段
。1)出示 堅守 粉碎 圍攻 必須 生產 山高路陡
。2)理解 山高路陡:形容地勢十分險要。
。3)領讀
4指名讀第三段
。1)出示 翻山越嶺
(2)齊讀
5各自試讀課文,要求讀正確。
三 寫字指導
1 須按筆順描紅的字
岡 必 守
2其他要描紅的字
四 課堂作業
1讀讀,抄抄,寫寫生字詞
第二課時
一 聽寫詞語
同志 生產 紅軍 會師 井岡山
二 精讀訓練
1學習第一段
。1)默讀,說說你了解到了什么?
(2)什么叫會師?
(3)簡介:井岡山在我國江西省,周圍500多里都是高山,地勢險要。1927年,毛主席帶領紅軍在井岡山建立了第一個革命根據地,1928年4月,朱德同志帶領一支隊伍上井岡山,與毛主席的隊伍會師。
(4)齊讀第一自然段
2學習第二自然段
。1)輕聲讀,想:
部隊為什么派人到茅坪去挑糧?從井岡山到茅坪去挑糧有什么困難?
。2)口頭填空
。 ),所以常常要派人到茅坪去挑糧。
從井岡山上到茅坪,路很遠,有,( ),非常難走。
(3)引讀:可是——,提問:從“爭”字可以看出大家心里是怎么想的?
。4)指導朗讀,讀出條件的艱苦,大家的熱情。
(5)過度:那朱德是怎么做的?
3學習第三自然段
。1)自由讀
(2)出示 朱德同志也跟戰士們一道去挑糧。
說說你準備怎樣讀好這句話?
突出“也、一道”
。3) 朱德爺爺是怎樣挑糧的?先指名自由說,再指導學生按順序說。穿——,做——。
。4)示 他穿著草鞋,戴著斗笠,挑起滿滿的一擔糧食,跟大家一塊兒爬山。
朱德爺爺當時已經四十多歲了,工作又忙,可他跟戰士們穿戴一樣,挑的糧食也是一樣滿滿的?吹竭@里,你心里會怎么想?
指導用敬佩的語氣讀。
(5)此情次景,戰士們看到又會有何感想呢?
出示 戰士們想,朱德同志工作那么忙,還要翻山越嶺去挑糧,累壞了怎么辦?
想一想,大家會怎么勸他,朱德同志又會怎么說?
指導讀出戰士們對他的關心之情。
。6)勸不管用,有個同志就把他的那根扁擔藏了起來,戰士們心里又會怎么想呢?
。7)可他們哪里想到,引讀:不料——朱德同志連夜又趕做了一根扁擔,并寫上了“朱德記”三個字。
朱德為什么連夜做?又為什么要寫上“朱德記”三個字呢?
朱德拿著自己做得帶記號的扁擔心里會怎么想呢?
。8)引讀:大家見了——
。9)是啊,朱德同志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精神,極大的鼓舞了大家,當時井岡山流傳著這樣一首歌謠:朱德挑谷上坳,糧食絕對可靠。大家齊心協力,粉碎敵人圍剿。(拍手齊念)
。10) 有感情的朗讀第三段
三 有感情的讀全文
板書 13 朱德的扁擔
戰士們 勸——藏
敬愛
朱德 趕做——寫上“朱德記”
《朱德的扁擔》教學設計 篇6
?谑杏⒉判W
語文課六環節導學設計
授課教師
杜成轉
授課班級
課 題
13、朱德的扁擔
課 型
課 時
兩課時
學材分析
這篇課文講的是井岡山斗爭時期,為了粉碎敵人的經濟封鎖和第三次“圍剿”,朱德軍長和紅軍戰士不怕風險路陡,不顧生命危險,走60多里山路,挑糧上山的故事。
學情分析
教學本課時應向學生介紹一下當時的歷史背景。這篇課文中,學生難理解的詞語特別多,如:會師,堅守,粉碎、山高路陡,一道,翻山越嶺,朱德記,越發。
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能力目標
掌握本課18個生字,其中10個一類字能在田字格中正確美觀地書寫生字,8個二類字能熟練認讀。理解“堅守”“圍攻”“會師”等詞語。
情感目標
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初步嘗試把握課文大意,了解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
學習重難點
識字、朗讀課文。理解詞語,了解課文內容。
導學準備
課件,搜集朱德同志的資料,了解故事的時代背景。
學法教法
自主學習,交流點撥
導學流程
學生學習活動
教師導學活動
設計意圖
引入新課
出示課題
(3分鐘)
1、回答師提出的問題。
2、讀題。
1、談話。
2、課件出示朱德像。3、關于朱德,你知道些什么呢?請你簡單地介紹介紹。4、(出示:扁擔圖片)認識這是什么嗎?(板書:扁擔)指名讀
5、指名讀課題
以介紹故事背景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呈現目標
滲透學法
(2分鐘)
課文寫了朱德的什么?誰來讀課題告訴老師?
課文介紹了誰的扁擔?
課文介紹了誰的什么?
朱德和扁擔之間究竟發生了怎樣的故事呢?
自主學習
討論研究
。10分鐘)
1、自讀課文,按要求思考。
2、四小組學生讀課文,回答問題。
1、自讀要求:自由輕聲讀課文2遍,遇到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標好自然段序號。想一想,課文講了朱德的什么事情?
2、用手勢告訴老師,這課有幾個自然段。
3、請四小組學生讀課文,每組讀一個自然段,三組讀到爬山,四組讀完。邊讀邊思考,這課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點擊填空)
培養學生學會理清課文脈絡。
交流點撥
達成目標
(10分鐘)
1、看圖思考,回答。
2、指名讀第二句,理解句意。
1、指導看圖:大家心情怎么心情怎么樣?你從哪兒看出來的?2、引讀第一自然段第二句。
明確讀書要求,訓練學生邊讀書邊思考的能力。
同步訓練
關注慢生
。10分鐘)
用因為……所以……(之所以……是因為)來說說這句話。
質疑問難
總結拓展
(5分鐘)
1、學生在習字冊上把本節課學的生字描紅1個,臨寫1個。
1. 學寫“志”
你是怎么記住這個字的?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教師范寫,強調上面是“士”。這個字真有趣,紅軍戰士心連心,大家互相稱同志。
2、教師提醒和糾正寫字姿勢。
3. 老師選出學生作業指名評價,教師再進行補充和修正。
培養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
第二課時
導學流程
學生學習活動
教師導學活動
設計意圖
引入新課
出示課題
。3分鐘)
1、齊讀民謠。
1、民謠導入
2、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13課 朱德的扁擔(齊讀課題)
以民謠直觀引入課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呈現目標
滲透學法
。2分鐘)
邊讀邊找一找描寫朱德挑糧的句子,用橫線畫下來。你從中體會到什么?
自主學習
討論研究
。10分鐘)
學生自主學習,小聲讀或默讀。
1、認真讀課文,邊讀邊找一找描寫朱德挑糧的句子,用橫線畫下來。你從中體會到什么?
2、是啊,當時井岡山上缺糧,朱德和戰士們一起去挑糧,多好!可是,戰士們為什么要藏他的扁擔呢?認真讀讀二、三自然段,邊讀邊找一找原因,用波浪線畫下來。
抓住關鍵語句讓學生一步一步走進文本,通過朗讀感悟、體會文本內涵。
交流點撥
達成目標
(10分鐘)
小組交流
全班交流。
戰士們認為只要朱德同志沒有扁擔了,就不能再挑糧食了,讓紅軍戰士們沒有料到的是,朱德同志連夜在趕做扁擔,夜那么深了,可他還在煤油燈下用力的劈,認真的削,仔細的磨,花了很多精力,做了整整一個晚上,趕做了這樣一根扁擔,當第二天早晨,他拿著扁擔走出來時,戰士們還忍心再把他的扁擔藏起來嗎?
深化主題,升華文本理解。
同步訓練
關注慢生
。10分鐘)
完成與本節課內容相關并與前后教學有關的習題。
質疑問難
總結拓展
。5分鐘)
1、學生體會后自由發言。
2、學生齊讀。
1、看(課件出示圖片),這是1958年,72歲的朱德同志還親臨十三陵水庫勞動,和大家一起挑土筑壩。看到此情此景,你想對朱德同志說些什么?
2、是啊,千言萬語就在胸口,讓我們在一起深情地朗讀課文。
深化主題,升華文本理解。
反思
《朱德的扁擔》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的:
1、能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朱德同志和紅軍戰士一起挑糧的生動事跡,體會革命領袖以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培養熱愛革命領袖的思想感情。
3、學會本課3個生字。
教學過程:
一、 導入: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13課 朱德的扁擔(齊讀課題)
二、 復習:
1、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學會了文中的生字和新詞,下面請幾個同學來讀一讀。出示詞語:
同志 堅守 井岡山 粉碎 敵人 圍攻
必須 生產 一塊兒 山高路陡 翻山越嶺
扁擔 一擔糧食(指名讀、齊讀)
2、選擇其中的一個詞語并聯系課文內容說一句話。(理解“堅守”:堅決守衛,不離開。堅守什么地方?)
三、細讀課文:
1、過渡:這篇課文的課題是:朱德的扁擔,齊讀課題。
朱德軍長用這根扁擔干什么用?(板書:挑糧上山。)為什么要挑糧上山?
請學生自由讀第二自然段,然后交流。(因為井岡山生產的糧食不多,不夠山上的戰士吃。如果糧食不夠吃,戰士們就會餓肚子。戰士們吃不飽,就沒力氣打仗了。)
2、紅軍去挑糧時會遇到哪些困難呢?學生交流
(1)出示句子:從井岡山上到茅坪,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難走。(指名讀、齊讀)
。2)抓住“五六十里”、“山高路陡(可以畫圖)”、“非常難走”理解。“五六十里”會有多遠?(把操場與六十里相比,等于300個操場)
(3)出示想象練習:烈日當空時,紅軍戰士們 ;下雨天,紅軍戰士們走在山路上,有時 ;彎彎曲曲的山路上,荊棘遍布,一不小心,紅軍戰士們 ……
(4)指導感情朗讀這一句。
。5)路那么遠,又山高路陡,可是每次挑糧(引讀)
從這句話中,你看出紅軍戰士怎么樣?(團結、不怕吃苦)你是從哪個字上看出來的?
對呀,一個“爭”字就告訴我們大家了。
3齊讀第二段,讀出條件的艱苦,大家的熱情。
4、(看插圖)看,這就是當年紅軍戰士們挑糧的情景。走在最前面的是誰? 你瞧,朱德軍長正挑著擔子從遠處走來呢!說說你看到的朱德。(學生交流)
回答后出示書中的句子:讓學生完成填空:他(穿著)草鞋,(戴著)斗笠,(挑起)(滿滿的)一擔糧食,跟大家(一塊兒)(爬山)。(齊讀句子)
(1)從這些詞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2)是的,朱德軍長沒有因為自己是軍長就穿的好一點,只是穿草鞋戴斗笠;也沒有因為自己是軍長就挑的少一點,他挑的是滿滿一擔;同樣的,他也沒有比別人少走一點路,他是和戰士們一起翻山越嶺(可以畫畫)。你能根據插圖和課文內容用“一樣…一樣…一樣…”把朱德同志挑糧的場面描述出來嗎?
(3)完成句式練習:朱德同志和戰士們一樣(穿著草鞋、戴著斗笠),一樣(挑起滿滿一擔糧食),一樣(翻山越嶺走完一百多里的山路)。
(4)朱德同志雖然是軍長,但他和戰士們沒有什么區別。他平易近人,和戰士們一起挑糧,一起吃苦,真是“同甘共苦”。(出示卡片)
5、那么戰士們看到敬愛的軍長這樣辛苦又是怎樣想的,怎樣做的呢?請學生讀讀第三自然段,然后來說說。
6、既然挑糧上山這么重要,為什么戰士們還要把朱德的扁擔藏起來呢?學生交流。(聯系到挑糧的累)
7、是呀,這些就是戰士們藏扁擔的原因所在。一個“藏”字,讓你體會到了什么呢?
。◤“藏”字,我體會到戰士們非常關心朱德軍長,從“藏”字,我也知道大家非常敬愛朱德。這種體貼和關心,其實也是一種愛戴。)真是“藏中見真情”哪!
8、戰士們的想法有沒有實現呢?從哪個詞看出來?“不料”可以換成什么詞?(沒想到) 指導讀出后面“不料”的語氣。
9、朱德同志為什么不睡覺連夜趕做,還在扁擔上寫上“朱德記”三個字呢?
(朱德作為軍長,帶頭挑糧,非常負責。朱德愿意與戰士們同甘共苦。這就讓大家更加敬愛朱德同志了。“朱德記”三個字讓我們看見了他以身作則,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
10、當時井岡山流傳著這么一首歌謠:(投影出示)(齊拍手念)
朱德挑谷上坳,
糧食絕對可靠。
大家齊心協力,
粉碎敵人圍剿。
11、學到這里,你能說說朱德同志是一個怎樣的人?
12、讓我們再來讀一讀朱德同志和紅軍戰士一起挑糧的生動事跡,體會革命領袖以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
四、指導學習生字:攻 記 勸
2、齊讀生字
3、你發現了什么?
4、說說你怎樣記住這些字?
五、作業
1、把《朱德的扁擔》這個故事講給小朋友聽。
2、請閱讀《朱德的故事》等課外書。
板書: 朱德的扁擔
挑糧上山 以身作則
藏扁擔
連夜 趕做 同甘共苦
《朱德的扁擔》教學設計 篇8
一、單元分析:
本單元設計了《要好好學字》、《朱德的扁擔》、《梅蘭芳學藝》、《大禹治水》《孔繁森》四篇主體課文!兑煤脤W字》講的是在革命根據地延安,毛主席教育兩位小八路要好好學寫字的事;《朱德的扁擔》講的是為了堅守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粉碎敵人圍攻,朱德同志和戰士們一起到山高路陡、距離遙遠的茅坪挑糧的故事,表現了革命領袖以身作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高貴品質,也表現了戰士們對領袖的關心和敬愛;《梅蘭芳學藝》講的是梅蘭芳小時侯拜師學藝,經過勤學苦練,終于成為聞名的京劇大師的故事,說明勤學苦練可以彌補先天的不足;《大禹治水》講的是大禹為了治理洪水,為百姓造福,吃盡了千心萬苦,三過家門而不入,終于制服了洪水的事跡;《孔繁森》講述了孔繁森收養藏族孤兒,并以獻血所得的營養費幫助他們上學讀書的動人事跡,贊頌了孔繁森關心人民,為民族團結無私奉獻的高貴品質!毒毩暳穱@本單元內容,設計了對字詞句的拓展練習與鞏固和口語交際訓練。
二、教材分析:
《朱德的扁擔》這篇課文講的是為了堅守井岡山根據地,粉粹敵人圍攻,朱德同志和紅軍戰士一起挑糧的生動故事,表現了革命領袖以身作則,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高貴品質,同時表現出廣大戰士對朱德同志的敬愛之情。
從課文的第二自然段的“可是每次挑糧,大家都爭著去。”這句話寫出了戰士們爭相挑糧的高漲熱情。“可是”承接從井岡山到茅坪去挑糧路程長路難走的困難,是說雖然種種困難,但是戰士們都爭著去挑。“爭”字表現了戰士們不畏困難不怕吃苦勇挑重擔的革命精神。
課文通過人物的行動和心理,真實生動地反映了革命隊伍中官兵互敬互愛同甘共苦的感人場面。課文以“朱德的扁擔”為題,以小見大,于細微處見精神,讓我們看到了一位革命偉人的鮮活形象。課文最后三句提到“扁擔”,與題目呼應,既點明了課題,又深化了內涵。
教學目標:
正確認讀只認不寫的字,讀準字音,理解字義,組詞、擴詞,正確、規范的書寫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能聯系課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常用詞語和句子的意思;能正確讀出長句子中的停頓;通過朗讀課文,理解課文意思。
教學重、難點:讀準生字的字音,能規范的書寫生字,在朗讀中理解課文內容,受到教育。
《朱德的扁擔》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會認18個生字,會寫8個字,自主積累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課文,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
教學重點:
1、會認18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1、按筆順規則書寫8個字。
2、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詞語卡片、課文朗讀錄音、課文插圖。
教學時數:
3課時。
第一課時
1.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1)出示扁擔圖,誰知道這是什么?
教學“扁”,注意不要寫成“肩”。
教學“擔”,擴詞。
扁擔是干什么用的?
教學“挑”,注意右半部分筆順
(2)扁擔上寫著什么呢?(朱德記。)
(出示朱德像)朱德爺爺與毛主席、周總理一樣,是我們老一輩的革命家。他當過紅軍軍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總司令,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深受人民的愛戴。
教學“德”,字形:朱德爺爺一心為人民,我們記住右下是“一心”。
記,在這里是作記號的意思。學“記”。
(3)這是一根“朱德的扁擔”。(揭題)
(4)朱德爺爺干嗎要在扁擔上寫上“朱德記”三個字呢?
2、聽課文錄音,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3、自學生字詞,讀通課文。
遇到不理解的地方用“?”標出。
4.檢查自學情況:
(1)開火車讀生字詞。
(2)分組分段朗讀課文,正音。
。3)、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
5.學習1、2自然段:
(1)默讀第1自然段,想:這段告訴我們什么?
(2)在文中劃出表示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詞。
簡介背景:(看插圖)井岡山在我國江西省,周圍500多里都是高山,地勢險要。1927年,毛主席帶領紅軍,在井岡山建立了第一個革命根據地。1928年4月,朱德同志帶領一支紅軍上井岡山,與毛主席的部隊會師?此麄兌嗝锤吲d呀,(看圖)他們跳呀,叫啊、多興奮呀!
什么叫會師?(兩支部隊會合在一起)。
(2)輕聲讀第2自然段。邊讀邊思:部隊為什么要派人到茅坪去挑
糧?從井岡山上到茅坪去挑糧有什么困難?
①看填空回答以上問題:
a.( ),所以常常要派人到茅坪去挑糧。
b.從井岡山上到茅坪,路很遠,有( ),( ),非常難
走。
、(看圖)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什么叫山高路陡?
引讀:可是——
大家為什么都爭著去?
(3)朗讀1、2自然段。 。
6.課堂練習:
(1)指導書寫:
寫抄寫本
(2)完成課堂作業本的1、2題。
第二課時
1.復習:
課文1、2自然段講了什么?
因為井岡山生產的糧食不多,所以( )。
雖然山路又遠又險,可是( )。
2.教學第3自然段:
(1)(看插圖)看,這就是當年紅軍戰士們挑糧的情景。
、僮咴谧钋懊娴氖钦l?
誰能看圖用“一塊兒”說一句話。
②朱德爺爺是怎樣挑糧的?誰能看圖用自己的話說說。
(先指名有一句說一句。再指導學生按順序說:先說穿著,再說動
作。)
、蹠鲜窃趺磳懙?讀1、2句。
朱德爺爺當時已經40多歲了,工作又忙,可他也跟戰士們?(一塊兒挑糧),而且穿戴和戰士們?(一樣)挑的糧食也跟戰士們一樣?(滿滿的)。這些都說明了什么?
、苤笇в镁磁宓恼Z氣讀。(強調“一塊兒”、“滿滿的”。)
(2)朱德同志為什么在扁擔上寫上“朱德記”三個字呢?
、佥p聲讀后面的課文。劃一劃,哪些句子告訴我們答案?
②誰能用上這些詞,用自己的話說說。
大家想、太累、勸、藏、因此、又、找來
③指導朗讀。
“不料”可以換成什么詞?(沒想到)
指導讀出后面“不料”的語氣。
④引讀:大家見了——
大家心里怎么想?
口頭填空:大家見了,心里想:( )。從此,更加敬愛朱德同志了。
(3)是啊,朱德同志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精神,極大地鼓舞了大家,
當時井岡山流傳著這么一首歌謠:(投影出示)(齊拍手念)
朱德挑谷上坳,
糧食絕對可*。
大家齊心協力,
粉碎敵人圍剿。
(4)有感情地朗讀第3段。
3.課堂練習:
(1)指導書寫有關生字:
鞋:左右相等。
戴:左下“ ”寫得扁小些
(2)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第三課時
教學過程:
1.復習:
(1)比一比,再組詞:
帶( ) 記( ) 桃( )
戴( ) 紀( ) 挑( )
(2)聽寫詞語:
2.朗讀全文,總結課文:
(1)一起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2)總結填空:
這個故事主要講了,朱德帶領部隊和毛澤東的部隊在井剛山會師,朱德和戰士們一塊兒( )的事。贊頌了朱德爺爺( )的高尚品質;我們( )。
3.指導背誦第3段:
(1)自由讀第3段,想想哪幾句話寫了同一個意思?
(2)同桌互相討論課堂作業本第3題。
(3)根據第3題的提示,自由試背第3段。
(3) 指名檢查,齊背。
4、把句子補充完整:
朱德同志和戰士們一塊兒去挑糧,大家更加___________________。
朱德同志和戰士們一塊兒去挑糧,大家更加敬愛朱德同志,同志們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指導完成作業:
課堂作業本第4題:
(1)讀題,三個句于里都有一個什么詞?“更加”可以換什么詞?表示程度怎么樣?
。2)你能用更加說一句話嗎?
板書:
朱德的扁擔
五六十里 (路遠) 穿草鞋
挑糧 戴斗笠
山高路陡 (難走) 滿滿
《朱德的扁擔》教學設計 篇10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172
《朱德的扁擔》教材分析
朱德的扁擔》這篇課文講的是為了堅守井岡山根據地,粉粹敵人圍攻,朱德同志和紅軍戰士一起挑糧的生動故事,表現了革命領袖以身作則,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高貴品質,同時表現出廣大戰士對朱德同志的敬愛之情。
從課文的第二自然段的“可是每次挑糧,大家都爭著去!边@句話寫出了戰士們爭相挑糧的高漲熱情!翱墒恰背薪訌木畬降矫┢喝ヌ艏Z路程長路難走的困難,是說雖然種種困難,但是戰士們都爭著去挑!盃帯弊直憩F了戰士們不畏困難不怕吃苦勇挑重擔的革命精神。
課文通過人物的行動和心理,真實生動地反映了革命隊伍中官兵互敬互愛同甘共苦的感人場面。課文以“朱德的扁擔”為題,以小見大,于細微處見精神,讓我們看到了一位革命偉人的鮮活形象。課文最后三句提到“扁擔”,與題目呼應,既點明了課題,又深化了內涵。
用站內搜索引擎搜索課文題目關鍵的字可以查找本課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m本文轉載自
《朱德的扁擔》教學設計 篇11
《朱德的扁擔》是一則關于朱德同志的小故事,講訴了他與戰士們一起挑糧的事情,他以身作則的高尚品質令人感動和敬佩。如何更好地突破這個重點呢?我一改傳統的逐段分析的教學模式,代之以抓住重點詞句,讓學生在讀中理解,再思中感悟,在辯中明白,由淺入深,層層遞進,最終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自由讀課文,你有什么疑問?
生1:朱德的扁擔是干什么用?
生2:戰士們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擔?
帶著疑問學生再次閱讀全文,你能解決哪個問題?在小組里進行交流。
生1:我代表我們小組來交流,朱德用這根扁擔干什么用?挑糧上山。
師:為什么需要挑糧上山?
生1:因為敵軍嚴密封鎖,不夠山上的戰士吃。
師:嚴密封鎖會是怎樣的情況呢?
生2:敵人把井岡山都包圍了。
生3:把每一個能夠下山的出口都埋伏了。
師:所以才會有——生:挑糧運動。
師:正因為嚴密封鎖,所以革命地所需的奇缺,缺少了就會出現什么樣的狀況呢?
生4:如果糧食不夠吃,戰士們就會餓肚子。
生5:戰士們吃不飽,就沒力氣打仗了。
師:說得對。你瞧,朱德正挑著擔子從遠處走來呢!(出示書中插圖)說說你看到的朱德。
回答后出示課件:朱德同志常隨戰士們一塊兒去挑糧,一天往返50千米。他穿著草鞋,挑起滿滿的一擔糧食,走起路來穩健利落,年輕力壯的小伙子也常被他甩得老遠。(書中的句子)
師:請大家去讀一讀這兩句話,又讀懂了什么?小組里進行交流。
生1:我代表我們小組說,讀了這兩句話我讀懂了朱德是怎樣挑糧的。穿著草鞋,挑著滿滿一擔糧食。
師:從“滿滿”這個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生1:我感覺這么滿的一擔糧食肯定很重。生2:我感覺朱德爺爺的力氣很大。
生3:我覺得朱德爺爺肯定要用上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挑起這么滿的一擔糧食。
生4:我想,這么重的一擔糧食會把朱德爺爺的肩膀都壓紅了。
生5:可能還會流出血來。
學生6:我想,朱德爺爺可能是硬堅持住的,他真勇敢。
師:朱德挑糧和戰士們一樣多,一樣的艱難,也正是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表現。
師:請大家用因為……所以……(課件展示)紅軍儲備糧食原因和挑糧的原因。(小組活動)
課文第二自然段中介紹挑糧的原因是我訓練學生說話的重點。讓學生用“因為……所以……”來了解儲備糧食的原因和挑糧的原因,并通過反問“去挑糧容易嗎?聯系前面的文字感悟挑糧的艱辛,為后面學生感悟朱德和戰士們同甘共苦埋下伏筆。
反思:在教學時我先讓孩子們自己讀文,從讀懂了什么遷入課文的第二段,“朱德是怎樣挑糧的?”學生質疑的答案。再邊看圖邊用自己的話說說,從動作由此產生對朱德的敬佩之情。同時也抓住重點字詞,體會朱德吃苦耐勞的優良革命品質。有的說看到了朱德挑著糧食走在了最前面;有的說朱德的籮筐里滿滿的,一定很沉;有的說周圍雜草叢生、山高路陡,但是朱德同志始終微笑著,他一定感覺和戰士們在一起很開心……說了很多。從圖中,孩子們看到了朱德同志作為一個將領,始終和戰士們在一起,沒有上下之分,他們感受到了一個親切的朱德,一個嚴格要求自己的朱德,一個沒有架子的朱德,一個以身作則、與戰士同甘共苦的朱德。遺憾在教學中還漏掉了一個“穿著”的引導,因為穿著草鞋的朱德和戰士們一樣的裝束,一樣的艱苦樸素……
《朱德的扁擔》教學設計 篇12
作者:沈瀾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119
《朱德的扁擔》教學設計四
作者:沈瀾
教學目標:
1,會認18個生字,會寫8個字,自主積累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課文,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
教學重點:
1,會認18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1,按筆順規則書寫8個字.
2,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
用站內搜索引擎搜索課文題目關鍵的字可以查找本課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m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詞語卡片,課文朗讀錄音,課文插圖.
教學時數: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引入
1,今天,老師給大家準備了一個謎語,想猜一猜嗎請聽:生在樹上,落在肩上, 干活躺下,休息靠墻. (這是扁擔)出示投影,板書:扁擔.現在我國的農村,有的地方山路崎嶇,還有很多東西如水,糧等需要用扁擔來挑.在科技不發達的舊中國,更是離不開肩挑手提.說起扁擔,還有一個動人的故事呢!
2,板書課題:6,朱德的扁擔
3,齊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嗎
相機簡要介紹朱德及其課文背景.(1928年4月底,朱德,陳毅率領一部他南昌起義和湘南暴動的隊伍,來到井岡山, 和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部隊勝利會師后,國民黨把井岡山革命根據地視為眼中釘, 肉中刺,千方百計想拔掉它.他們在軍事上的一,二次會剿失敗后,又實行經濟封鎖,妄圖把紅軍餓死,凍死,困死.為了準備第三次反會剿,粉碎敵人的經濟封鎖,地主黨組織極積動員群眾為山上送.挑糧上山也成了紅軍的一項經常性工作.那年,朱德軍長已是40多歲了,但他經常親自帶領戰士們下山挑.)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由讀課文,一邊讀一邊將不認識的字作上記號,在有疑問的地方劃上問號.
2,聽課文朗讀錄音,通過聽,你認識了哪些字,記住了哪些字
3,把這篇課文讀給同桌聽,和同桌一起討論識記生字,解決疑問,標出自然段.
4,指名分段朗讀課文,互聽互評,糾正字音.
5,質疑:初步理解以下詞語
坳:山間平地.
圍剿:包圍起來消滅掉.
經濟封鎖:用強制的力量使跟外界經濟聯系斷絕.
綿延:連續不斷.
(三)集中識字.
1,在本課中,你找出了哪些生字
根據學生回答,貼出生字卡片:
朱擔糧絕軍令禁鎖井岡坪戰士脫肩浩蕩戴
2,這一課的生字這么多,你能記住嗎有什么好辦法
3,將生字按難易分類,把容易識記的字卡拿出來指名認讀.
如:擔戰士軍令井岡山糧食
指出擔是個多音字,本課讀dàn 擔子,扁擔,還有一個讀音是什么(dān 擔心)
指導學生讀好后鼻音:令糧
4,交流識字方法,引導學生記住形聲字:糧禁坪浩蕩
5,多種形式認讀生字:同桌互讀,小老師帶讀,指名讀.
(四)鞏固練習.
1,游戲:識字大餐.
將學生分成兩大組,每組選派一名代表上臺,老師念出本課生字,學生指相對應的生字卡片,看誰指得又快又準確.指得快又對的為優勝.
2,再讀課文,讀準生字字音.你能把課文準確地讀出來嗎指名朗讀課文,集體糾正發音.
(五)作業設計.
將本課的生字和課文讀給家人聽.
第二課時
復習檢查
1,開火車認讀生字,詞語.
2,指名朗讀課文.
圍繞藏和找學習課文.
1,過渡:我們上節課讀過了這篇課文,課題是:朱德的扁擔齊讀課題.朱德用這根扁擔干什么用(挑糧上山.)為什么需要挑糧上山(因為井岡山生產的糧食不多,不夠山上的戰士吃.如果糧食不夠吃,戰士們就會餓肚子.戰士們吃不飽,就沒力氣打仗了.) 你瞧,朱德正挑著擔子從遠處走來呢!
2,(出示投影)說說你看到的朱德.
回答后出示書中的句子:他頭戴斗笠,挑著滿滿的一擔稻谷和年輕的戰士們一起走在崎嶇的山路上.
從滿滿這個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這么滿的一擔糧食肯定很重.朱德爺爺肯定要用上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挑起這么滿的一擔糧食.這么重的一擔糧食會把朱德爺爺的肩膀都壓紅了.可能還會流出血來.朱德爺爺可能是硬堅持住的.)
3,既然挑糧上山這么重要,為什么戰士們還要把朱德的扁擔藏起來呢好好讀讀課文,想一想.(因為朱德同志工作很忙,還要挑糧上山,太累了.大家想,把扁擔藏起來,朱德就不用挑了,這樣就可以讓他輕松點.如果朱德不挑糧,可以更加專心研究國家大事. 戰士們希望朱德不要過度疲勞.
4,挑糧上山到底累在哪里讀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找一找. 如:從井岡山到毛坪,有五,六十里路,路很遠,而且山高路陡,十分難走.尤其挑著糧食就更吃力了.
什么是山高路陡 什么是崎嶇 引導學生看圖想象挑糧的困難.
(山很高,路也不平.路上有很多石頭,不像我們現在的水泥路.而且路很窄.下山時,石頭一絆很容易跌倒.如果下過雨,戰士們挑糧上山就更困難,路很滑,但是他們挑著擔子,不能用手幫忙.走一步,又會滑兩步.)
5,剛才通過大家的想像,把挑糧的困難再現到了我們的面前.現在,你能用讀表現出來嗎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6,過渡:是呀,這些就是戰士們藏扁擔的原因所在.一個藏字,讓你體會到了什么呢(從藏字,我體會到戰士們非常關心朱德軍長,從藏字,我也知道大家非常敬愛朱德.這種體貼和關心,其實也是一種愛戴.)真是藏中見真情哪!
7,戰士們這種情有沒有實現呢從哪個詞看出來(沒想到)也就是戰士們沒有如愿以償.
出示課文中的句子:朱德又找來毛竹,親自動手削了一根新扁擔,還在扁擔上寫了八個醒目的大字:朱德扁擔,不準亂拿.
朱德的找扁擔又讓你體會到了什么(朱德做事不怕困難. 朱德做事有那種堅持不懈的精神.我覺得朱德作為軍長,帶頭挑糧,非常負責.朱德很愛戰士們,很愛部隊,很樂意為部隊做事.)
是的,朱德愿意與同事們同甘共苦.這就讓大家更加敬愛朱德同志了.朱德的一個找,也讓我們看見了他以身作則,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
學習課文第一,二自然段.
1,讀到這里,你明白第一自然段這首歌謠的含義了嗎
2,指名讀歌謠,說說自己的理解.
這首歌謠表現了老百姓對朱德的愛戴和信任,有了像朱德這樣和戰士同甘共苦的首長,一定可以粉碎敵人的圍剿.
總結補充.
1,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了什么想法
2,你還想知道更多關于朱德的故事嗎請閱讀《朱德的故事》等課外書.
第三課時
(一)檢查復習.
1,朗讀課文.
2,檢查認字情況.
(1)抽讀生字卡片:
朱擔糧絕軍令禁鎖井岡坪戰士脫肩浩蕩戴
(2)找朋友:給生字口頭組詞.
(二)指導寫字.
1,出示要寫字卡片:朱擔糧軍井戰士肩
指名認讀這幾個字,明確這八個字是要求能認會寫的.
2,合作學習,識記字形.
跟同桌討論學習,讀字音看字形,看看可以用什么辦法記住這個字的音形.
指名匯報自學情況,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小結識記方法.
如加偏旁:未字加一撇變成朱;車字戴帽子變成軍;
用比較的方法記住:旦——擔良——糧站——戰
開——井土——士房——肩
3,指導書寫.
指名書空,強調字的筆順.
引導學生觀察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說說在書寫時該注意什么.
朱:第一筆撇,要寫得短一點,不要連在第二橫上.
軍:上面部分是禿寶蓋,不是寶蓋頭,最后一筆是豎.
士:下面一橫要寫得比上面一橫短.
肩:下面不要寫成月,而是要把月的第一筆變成豎.
4,學生練寫兩個,教師巡視,提醒學生寫字和執筆的姿勢.
(三)鞏固練習.
1,隨堂聽寫本課生字:朱擔糧軍井戰士肩
2,給生字組詞.
糧( ) 軍( ) 井( ) 肩( )
戰( ) 士( ) 擔( )
板書設計:
戰士們藏扁擔
朱德找扁擔(以身作則,同甘共苦)
用站內搜索引擎搜索課文題目關鍵的字可以查找本課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m本文轉載自
《朱德的扁擔》教學設計 篇13
一、教學要求:
1.認識13個生字。會寫8個字及以下詞語:出產、扁擔。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通過讀文、感受朱德同志和戰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激發學生對革命先輩的敬愛之情。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識字、朗讀課文。
2.難點:了解戰士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擔,后來為什么又不藏了。
三、教學時間:兩課時。
四、教學準備:
朱德同志像、扁擔圖片或實物、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ㄒ唬┱勗拰,引出課題。
1.談話。
《吃水不忘挖井人》這感人的故事讓我們對關懷人民的革命領袖毛主席產生了敬愛之情,今天我們要認識另一位老一輩領導人。
2.課件或圖片出示朱德像。認識“朱德”這兩個字。
你們知識他是誰嗎?
板書朱德。說說這兩個字怎么記。
簡介朱德。
3.這篇課文講的是關于朱德的什么事呢?
板書:的扁擔請你們讀一下課題。
4.課件或圖片出示扁擔圖,也可出示實物。認識“扁擔”這兩個字。
這就是扁擔,誰知道用它可以干什么?
“扁擔”這兩個字怎么記。
[課題中“朱德”“扁擔”兩個詞里的四個字都是本課要求認識的生字,其中有三個字是要求會寫的字。利用圖片,隨著出示課題分散識字。這樣字不離詞,音、形、義緊密結合,學生識記生字的效果好。]
。ǘ┏踝x課文,認讀生字詞。
1.自由讀課文。
要求:(1)圈出不認識的字,看拼音讀準字音。
(2)標出自然段序號。
。3)遇到不懂的詞句和問題作記號。
2.小組學生互讀、互查、互教生字讀音,互相解疑。
教師巡視,了解生字認讀情況。
3.集體認讀生字詞。
課件出示生字詞:井岡山同志一支隊伍不遠
生產草鞋打仗
。1)小老師教讀生字詞。
要求:先讀詞中的生字,再讀詞。
(2)開火車認讀。
[生字放在詞語中認讀,有利于學生理解記憶。]
。ㄈ┰僮x課文,整體感知。
1.用手勢告訴老師,這課有幾個自然段。
2.請三名同學讀課文,每人讀一個自然段,看誰能讀正確。其他同學認真聽,想想這課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3.先評讀,再說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朱德和大家一起挑糧。戰士把他的扁擔藏起來,后來朱德在扁擔上寫了“朱德記”三個字,大家就不好意思藏他的扁擔了。]
4.學生質疑,教師梳理學生的問題。
。1)什么是“斗笠”?
(2)“會師”“朱德記”“不料”是什么意思?
(3)戰士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擔,后來為什么不藏了?
5.結合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采用不同方式解疑。
(1)利用實物、圖片、插圖解決以下問題:
、俪鍪举N有“斗笠”詞語的斗笠實物或課件。
一起讀讀這個詞。
這就是斗笠,是用竹篾夾油紙或竹葉等制成的。用來遮陽光和雨。
②出示總司令帶著一支隊伍在井岡山和毛主席會師的圖片或課件。
你們看,朱德同志帶領隊伍到了井岡山和毛主席的隊伍會合了,書上用的是什么詞。(會師)
“會師”就是指幾支獨立行動的部隊在戰地會合。
、圩寣W生看書上插圖。
“朱德記”三個字寫在哪兒呢?(扁擔上)
“記”在這里表示標志、符號。
在扁擔上寫“朱德記”表示這根扁擔是誰的呢?(朱德的)
(2)引導學生帶著質疑3讀課文,找有關的句子,初步了解戰士為什么藏朱德的扁擔,后來為什么又不藏的原因。
①讓學生帶著質疑3默讀課文,用“波浪線”畫出有關的句子。
、谧寣W生讀有關的句子,說說戰士藏扁擔和后來又不藏的原因。
。ㄒ驗閼鹗啃奶壑斓,所以要藏他的扁擔。后來大家敬愛他,不再藏他的扁擔。)
板書:心疼敬愛
。ㄋ模┭凶x、感悟、理解戰士為什么心疼朱德。
1.默讀課文,從課文中找找哪些地方讓戰士心疼,找出相關的詞句。
2.小組交流。結合自己找的詞句,談看法,互相補充。
3.集體交流。
學生先讀找出相應的句子,然后抓住重點詞,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談看法,教師相機指導。
重點研讀以下句子。隨學生發言投影以下句子,隨機在重點詞下面點點。
。1)山上是紅軍,山下不遠是敵人。
從“不遠”這個詞看出敵人離井岡山很近,是要進犯井岡山。朱德到山下挑糧會遇到危險。
。2)從井岡山到茅坪,來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難走。
、傧胂搿拔辶铩笔嵌噙h,要走多長時間。(天不亮出發,開黑才能回來。)
②陡峭的高山,你有什么感覺?(難爬、累、喘不過來氣。)
想想朱德還要挑著滿滿的一擔糧食走這樣難走的路就更難更累了。
③指導朗讀:評讀、賽讀。
誰能把挑著糧爬這樣的山,來回走五六十里那種艱難的感覺讀出來。
(3)他穿著草鞋、戴著斗笠、挑起滿滿的一擔糧食、跟大家一塊兒爬山,晚上,還要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樣跟敵人打仗。
、僦斓麓┲菪,肩上擔的滿滿的一擔糧食,走那么難走那么長的山路,實在讓人心疼。
、谥斓掳滋焯艏Z,晚上還不能休息,而且不是一個夜晚,是整夜整夜地研究打仗,他太累了,太辛苦了。
、巯胂胫斓伦钚枰氖鞘裁?(休息)
、茏寣W生進入角色。
如果你是紅軍戰士,你會對朱德同志說什么?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自由練讀,小組交流讀、個人展示讀。
5.教師小結:戰士們看朱德同志天不亮就出發和大家一起去挑糧,天黑了才回來,晚上還要研究工作,實在太累了,大家怕累壞了他,就勸他不要去挑糧,可他還是堅持跟戰士一起去挑糧,戰士們看著心疼,就把他的扁擔藏起來了。
第二課時
。ㄒ唬R讀課文。
上節課我們通過讀書、討論,知道了戰士心疼朱德,所以把他的扁擔藏起來。大家想,朱德找不到扁擔,沒辦法去挑糧,就可以多休息一會兒。
。ǘ┭凶x讀課文,感悟理解。
這節課,我們再認真讀書,找找大家因為什么敬愛朱德同志,而不藏他的扁擔。
1.自由讀第三自然段。
請你們認真讀讀第三自然段,找找你是從哪些詞句中找到答案的。
2.同桌互相交流。
3.集體研討。教師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感悟理解。
請同學們找出有關的詞句,讀一讀,說說自己的看法。
。1)課件出示句子:不料朱德同志又找來了一根扁擔,寫上“朱德記”三個字。
①朱德為了不讓大家再藏他的扁擔,就在扁擔上寫了“朱德記”三個字。
、趶摹安涣稀边@個詞看出朱德這樣做是大家沒想到的。從這句話能看出戰士藏扁擔是擋不住他和大家一起挑糧,共度難關的決心。
(2)課件出示句子:大家見了,越發敬愛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擔了。
①大家被他以身作則,與戰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所感動。所以越發敬愛朱德同志。
、趶摹霸桨l”這個詞看出大家更加敬愛朱德了。
、鄞蠹覍χ斓庐a生了敬愛之情,所以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擔了。
、茉俾撓瞪衔,想想大家都敬愛他什么?
。ㄓ赂、不怕危險和戰士同甘共苦等)
、葜笇W生有感情地朗讀這兩句話。
。ㄈ┛偨Y談話。
讀了《朱德的扁擔》這個故事,我們知道了戰士心疼朱德而藏他的扁擔。當大家看到“朱德記”三個字,被他以身作則,與戰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所感動而越發敬愛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擔了!吨斓碌谋鈸肥侵斓峦疽陨碜鲃t、艱苦奮斗的象征。在1958年已是72歲高齡的朱德同志還親臨十三陵水庫勞動,和大家一起挑土筑壩。
。ㄋ模┩卣埂
關于朱德同志感人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請你們課后收集有關他的故事,開個故事會。
(五)指導書寫。
1.讓學生讀、描字帖中的字,找出難寫的字。
2.小組研究書寫方法。
3.教師課件演示指導。
(六)布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收集有關朱德或其他革命先輩的故事、名言。
《朱德的扁擔》教學設計 篇14
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大家準備了一個謎語,想猜一猜嗎?
生:想。
師:那請聽,“生在樹上,落在肩上,干活躺下,休息靠墻。”
生1:是扁擔
。ǔ鍪就队,老師板書:扁擔)
師:你見過扁擔嗎?
生1:見過,我爺爺用扁擔挑草。
生2:見過,我奶奶用扁擔挑水澆菜。
……
師:看來,我們現在還有時候離不開扁擔。現在我國的農村,有的地方山路崎嶇,還有很多東西如水,糧等需要用扁擔來挑。在科技不發達的舊中國,更是離不開肩挑手提。說起扁擔,還有一個動人的故事呢!想不想聽?
生:想
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朱德的扁擔。
。ò鍟n題:朱德的扁擔)
師:我們一齊來讀課題。
生:(齊讀)朱德的扁擔
師: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嗎?
生1:朱德的扁擔與別的扁擔不同嗎?
生2:朱德是個什么人?
……
師:1928年4月底,朱德、陳毅率領他們南昌起義和湘南暴動的隊伍,來到井岡山,和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部隊勝利會師后,國民黨把井岡山革命根據地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千方百計想拔掉它。他們在軍事上的一、二次"會剿"失敗后,又實行經濟封鎖,妄圖把紅軍餓死、凍死、困死。為了準備第三次反“會剿”,粉碎敵人的經濟封鎖,地下黨組織、積極動員群眾為山上送糧。挑糧上山也成了紅軍的一項經常性工作。那年,朱德軍長已是40多歲了,但他經常親自帶領戰士們下山挑。
師:那么課文寫朱德的扁擔什么呢?下面請同學們讀課文。
。ǔ鍪咀宰x要求:1、自由讀課文,一邊讀一邊將不認識的字作上記號,在有疑問的地方劃上問號。)
師:大家讀完了嗎?
生:讀完了。
師:有不會讀的地方嗎?
生:沒有。
師:真的嗎?剛才老師可是看到有幾個同學不敢大聲回答?赡芩欣щy,那么沒有困難的小朋友,也一起跟著他們來聽聽老師是怎么讀得可以嗎?
生:好。
師:在聽課文朗讀錄音的過程中,想一想,你認識了哪些字,記住了哪些字?
(學生聽錄音)
生:我認識了“德”。
生:我認識了“朱”
……
師:把這篇課文讀給同桌聽,和同桌一起討論識記生字,解決疑問,標出自然段。
。▽W生讀課文給同桌聽,教師巡視)
師:下面老師想請幾個同學讀一讀課文,有誰愿意的?請舉手。
(學生紛紛舉手,教師指名學生分自然段讀課文)
生:(聲音很低)……
師:你讀得很流利,要是能把聲音提高一點就更好了。
。ㄉx第二自然段)
師:你讀得很投入。
。ㄉx第三自然段)
師:你讀得也很好
(生讀第四自然段)
師:你們讀的都很棒。
師:你們有哪些不懂得詞語嗎?
生:陡
師:你們知道“陡”是什么意思嗎?
生:山很高。
師:是不是山很高呢?
生:是山不好爬
師:你看看課文是山不好爬么?
生:就是山高而且不好爬,好像直上直下。
師:是不是這個意思呢?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帶有這個字的句子。
。ㄉR讀這個句子)
師:是不是這個意思?
生:是
生:粉碎、儲備、圍攻分別是什么意思?
生1:圍攻就是包圍起來打。
師:對,你真聰明。就是包圍起來消滅掉的意思。
生2:儲備就是儲存起來的意思。
生3:粉碎就是使敵人的愿望破滅的意思
師:看來同學們預習得都很好。
師:在本課中,你找出了哪些生字?
。ㄉf出生字)
。ǜ鶕䦟W生回答,貼出生字卡片:
朱擔糧絕軍令井岡坪戰士脫肩)
師:這一課的生字這么多,你能記住嗎有什么好辦法?
。ㄉf出好的辦法)
。▽⑸职措y易分類,把容易識記的字卡拿出來指名認讀。)
師:“擔”是個多音字,本課讀dàn擔子、扁擔,還有一個讀音是什么?
生:dān擔心
。ㄖ笇W生讀好后鼻音:令糧)
。ń涣髯R字方法,引導學生記住形聲字:糧德攻粉碎陡越)
。ǘ喾N形式認讀生字:同桌互讀,小老師帶讀,指名讀)
師:我們來做個游戲。以中間分成兩大組,每組選派一名代表上臺,老師念出本課生字,學生指相對應的生字卡片,看誰指得又快又準確。指得快又對的為優勝。
師:下面請小朋友們再次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字音。你能把課文準確地讀出來嗎?
。ㄖ该首x課文,集體糾正發音。)
師:你們都會讀課文了,而且讀得很好!那么你們能不能把本課的生字寫好呢?
(出示要寫字卡片:朱擔糧軍并戰士肩勸)
師:跟同桌討論學習,讀字音看字形,看看可以用什么辦法記住這個字的音形。
。ㄖ该麉R報自學情況,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小結識記方法)
生:加偏旁:“未”字加一“撇”變成“朱”;“車”字戴帽子變成“軍”。
……
。ㄖ该麜,強調字的筆順,引導學生觀察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師:請小朋友們說說在書寫時該注意什么。
生:朱:第一筆“撇”,要寫得短一點,不要連在第二橫上。
生:軍:上面部分是“禿寶蓋”,不是“寶蓋頭”,最后一筆是“豎”。
生:士:下面一橫要寫得比上面一橫短。
生:肩:下面不要寫成“月”,而是要把“月”的第一筆變成“豎”。
師:下面請小朋友們學著寫兩個,老師看,看誰寫得最好。同時要注意寫字和執筆的姿勢。
。ㄕ故緦懙煤玫淖,評價)
師:作業是將本課的生字和課文讀給家人聽。
教學反思:
本節課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讓學生熟讀了課文,掌握了生字的認讀和書寫。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非常高。課堂氣氛活躍。
《朱德的扁擔》教學設計 篇15
教學目標
1、了解朱德同志和紅軍戰士一起挑糧的生動故事,體會革命領袖以身作則,與戰士同甘共苦的品質,感受戰士們對朱德同志的敬愛之情。
2、抓住重點詞句,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讀出山路的艱險,挑糧的艱難, 讀出朱德和戰士間的情。
教學難點:
1、理解朱德同志為什么在扁擔上寫“朱德記”三個字,引導學生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
2、創設情境圖,幫助學生理解時代背景和形勢,明白挑糧的原因。
(課前知識儲備:以“朱德是個怎樣的人”為主題讀有關故事。)
教學過程:
一、齊讀課題,認識扁擔特點。
1、讀課題: 第13課 朱德的扁擔
2、觀察扁擔圖,指導觀察。
朱德的扁擔是怎么樣的?同學們,你們想親眼去看看嗎?
正巧啊,在2個月前,老師去了一趟井岡山,在軍事博物館里親眼看到了這根朱德的扁擔,我特意拍下了一張照片,現在帶來給大家看一看,高興嗎?
好,仔細看! 這就是朱德的扁擔!∏疲鈸蠈懥巳齻字:生:(“朱德記”),
看了這三個字,我們就知道了這根扁擔是誰的?朱德的。(點紅)。來,把課題再讀一遍。
3、朱德用這樣的扁擔干什么呢?板書:挑糧
同學們,我們知道朱德同志可是十大元帥之首,是開國元勛,也是國家領導。他怎么會用這樣的扁擔去挑糧呢?
二、學習第一節,了解挑糧背景,。
1、師描述背景,相機讀詞。
告訴大家,那還是70多年前的事。那是在1927年,毛澤東同志帶著秋收起義的隊伍來到了一個地方(井岡山)(讀詞),井岡山就在江西,這地方周圍500多里都是高山(板畫山),一座座高山連綿起伏,山連著山,山疊著山。山勢非常險要,一般的人是很難走到山里去的。他們在這里豎立了一面紅旗,板畫“紅旗”,建立了第一個革命根據地,叫“井岡山根據地”。第二年,就是1928年,我們的朱德同志帶領隊伍也來到井岡山,(板畫“紅旗”)這兩支隊伍匯合在了一起,(把兩面紅旗合在一起,板畫一面大紅旗),這就是歷史上非常著名的井岡山
“會師”,會師,多開心啊!隊伍壯大了,力量變大了,你們為他們高興嗎?來,讓我們高興地讀一讀。(“會師”)不久就成立了
“紅軍”,朱德就是紅軍的總司令。
課文第一節就告訴了我們這些情況,想來讀一讀嗎?快打開書吧,讓我們來感受一下勝利會師的高興! 齊讀
三、學習第2節,明白挑糧原因,。
1、理解“圍攻” “堅守” “足夠的糧食”。
同學們,我有個疑問,紅軍在山上,山下不遠處就是敵人。敵人離我們這么近,他們想干什么呀?(想攻打我們)。書上有個詞叫
“圍攻”,讀詞,敵人想怎樣攻打我們紅軍?理解“圍攻”
敵人可狡猾了,他們仗著人多,分布在山下的好幾個地方(板畫。。。)封鎖了各個路口,把紅軍團團圍住,紅軍需要的糧食、生活用品沒辦法運進山里,紅軍也很難出山,
用站內搜索引擎搜索課文題目關鍵的字可以查找本課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敵人就是想把紅軍戰士餓死、凍死、困死。 這就是(讀詞“圍攻”。)
“圍攻”一是圍,二是攻,除了把我軍圍困在山里,還找機會攻打,他們先后調動了10萬兵力三次攻打我們紅軍。敵人是那么氣勢洶洶,再讀
圍攻
敵人想圍攻,紅軍就要“守”住井岡山,而且要牢牢地守住,這就叫(讀詞)“堅守”,不管付出多少代價,一定要守住根據地。這就叫(讀詞)“堅守”。
要堅守井岡山根據地,首先要解決大家的吃飯問題,所以必須儲備足夠的糧食。
足夠的糧食
。ㄔ~卡)多少糧食?紅軍有四五千人,要供這么多人吃上一年、兩年的。那要多少糧食啊!讀詞
足夠的糧食 為了對付敵人的長期圍攻,紅軍必須儲備(讀詞)足夠的糧食
當時,井岡山上生產糧食不多,所以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茅坪去挑糧,(讀詞)(茅坪)那是在井岡山北面的一個很遠的地方,到那么遠的地方去挑糧,那是為了避開敵人。
2、讀句明白挑糧原因
同學們,現在,你們明白了為什么朱德同志要跟戰士們一道去挑糧?
出示:紅軍要堅守井岡山根據地,粉碎敵人的圍攻,必須儲備足夠的糧食。井岡山上生產糧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茅坪去挑糧。
*自讀,思考! *反饋,討論! *讀句。
四、圖文結合,品讀“挑糧”艱辛
1、過渡:每次挑糧,大家都爭著去。
大家是怎樣爭著去挑糧的呢? 師說:(年輕力壯的戰士說:“我去,我有的是力氣 !苯涷炟S富的老戰士說:“還是我去,我熟悉地形,遇上敵人我能應付”。)
朱德同志會說什么?指生說 (我是軍長,應該帶領大家一起去。)
是呀,每次挑糧,大家都這樣爭先恐后搶著去,大家挑糧的熱情是多么高漲!
2、品讀“挑糧”艱辛
1、(出示挑糧圖)看,他們挑著糧食向我們走來了。走在最前面的就是朱德同志。
(1)誰來說說他的穿著打扮?他頭上戴著……脖子上搭著……手臂上挽著……腳上穿著……
看來,他和戰士們穿戴得沒什么兩樣!都是那么艱苦樸素。
。2)再看他籮筐里裝的糧食……(出示詞組“滿滿的一擔糧食”)從“滿滿”這個詞,你想到了什么?(我想這么滿的一擔糧食肯定很重! ∥矣X得朱德同志肯定要用上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挑起這么滿的一擔糧食。
我想,這么重的一擔糧食會把朱德同志的肩膀都壓紅了。
我想,朱德同志可能是硬堅持住的,他真了不起 。)
(3)挑著這么滿滿的一擔糧食,走在那么長,那么難走的路上,他為什么還笑得這么燦爛?(*想到戰士們有糧食吃了……*有了糧食,就能吃飽……吃飽了肚子,就有了……有了力氣,就可以堅守……)
。4)朱德同志和戰士們一樣穿草鞋、戴斗笠,和戰士們一起挑糧,一起和敵人作戰,這就叫“同甘gan共苦”。
2、書上是這樣寫的(出示“朱德同志也跟戰士們一道去挑糧。他穿著草鞋,戴著斗笠……”)
誰來讀?盡管挑著滿滿的一擔糧食,朱德仍舊走得那么帶勁!誰再來讀。
點:朱德同志當時已經40多歲了,工作很忙,休息時間很少?伤哺鷳鹗總円粯犹糁鴿M滿的一擔糧食,多了不起!齊讀。
3、朱德同志挑著滿滿的一擔糧食跟大家一塊兒爬山,他們走的是怎樣的路?
出示:從井岡山到茅坪,有五六十里路,山高路陡,非常難走。
指名讀。
“五六十里”
五六十里相當于從璜土走到江陰城這么遠的路程,汽車要開一小時呢,靠兩只腳要走上一整天呢。你們說,他們走的是怎樣的路?(路途遙遠)
路途遙遠,誰來讀好這個詞?五六十里
評:路好遠呢?五六十里,誰也會讀?路真遠那!要步行一整天,再讀慢些,就顯得更遠了。來,一起讀。
五六十里的路是怎樣的路。可礁呗范,十分難走!
“山高路陡”追問:什么是“山高路陡”?引導學生看板圖,想象挑糧的困難。
(山很高,有一千三百多米呢。山不僅高,而且陡,路高高低低,到處是大大小小的石頭,石頭一絆很容易跌倒。跟我們走的平整的水泥路是根本無法相比。
點:再想想,這兒的陡,除了不平之外,還有什么意思?(老師做了個手勢:坡度大,直上直下。)
是呀,這就是“山高路陡”,誰來讀出山的高,路的陡?指2名說,男生讀。
“翻山越嶺 ”
正因為山高路陡,所以大家挑糧時要“翻山越嶺”。(看板圖手勢演示)讀詞。同學們,如果我們空著手要翻過那么高的山,也是非常不容易的呀,誰讀出這番艱難?現在肩上挑著糧食,要翻山越嶺,多么艱難啊。誰再來讀,讀出這番艱辛。
4、想象“挑糧”艱辛,讀好句子
同學們,朱德同志穿著草鞋,挑起滿滿的一擔糧食,跟大家一塊兒爬這樣的山,走這樣的路。會遇到怎樣的困難呀?
腳上的草鞋走了一段路就磨破了,腳趾頭踩在堅硬的石頭上,踩在尖尖的石子上,會怎樣?磨出血泡,劃出血口子。
如果碰上下雨,戰士們挑糧上山就更困難,誰來說?(路很滑,但是他們挑著擔子,不能用手幫忙。走一步,又會滑兩步。這是多么艱難的挑糧。。
5、朗讀背誦句子
一讀 剛才,同學們說得很好,讓我們用朗讀來表現出當時挑糧的種種艱難吧!
二讀 同學們,你們知道嗎?每次挑糧,大家都要起早趕路,摸黑回山,多么辛苦呀!請再來感受一下。
三背 挑著這么滿滿的一擔糧食,走在那么長,那么難走的路上,朱德同志和戰士們一樣樂呵呵的,什么困難都不怕,笑著面對困難,讓我們想著那挑糧的情景,一起記住這句話。(圖,文字隱去)
五、研讀戰士們的“想、勸、藏”。
1、看到朱德同志這樣挑糧,戰士們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自讀課文第三節。
2、討論:戰士們看到朱德同志這樣挑糧,是怎么想的呢?
他們想:(出示“朱德同志工作那么忙,還要翻山越嶺去挑糧……”)。
(1)“那么忙”,有多忙?
當時,朱德是一位軍長,請你猜一猜,他白天要挑糧,晚上要忙些什么呢?(看軍事地圖、思考怎樣跟敵人作戰、指揮戰斗……)
圖片出示,稍作介紹。
說得真好,瞧:朱德同志正在燈下寫作戰計劃,與大家開會討論問題。
讀詞:工作那么忙
誰來讀出朱德同志忙這忙那的情景。評:那么忙,“那么”這么一讀,我們真的感受到了朱德同志工作的繁忙。忙,讀得多響亮,我們聽出了朱德同志的忙碌。
(2)是啊,作為軍長,朱德比普通的戰士更辛苦,他要做的事情真是太多了!
*但盡管那么忙,朱德還是(生接讀“翻山越嶺去挑糧”。)
*從井岡山上到茅坪,(看板圖手勢演示)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一不小心就會摔一跤。要是碰上刮風下雨,走一步,滑兩步。盡管如此,朱德還是(生接讀“翻山越嶺去挑糧”。)
*我們被敵人圍攻,(看板圖手勢演示)隨時可能遇到敵人偷襲,挑糧還有危險呢!盡管如此,朱德還是(生接讀“翻山越嶺去挑糧”。)
(3)朱德這樣不怕困難、不怕危險,真是“不畏wei艱險xian”。
(4)朱德工作這么忙,還要翻山越嶺去挑糧,累壞了怎么辦?
同學們,如果朱德同志累壞了,會怎么樣?(就沒有人來指揮戰斗,就難以取得革命的勝利。)所以,戰士們十分擔心,十分著急。誰來讀一讀?累壞了怎么辦?
指名讀, 評:怎么辦?讀出了戰士們的擔心。請你再來讀給大家聽。
齊讀詞 戰士們多么擔心,多么著急!我們一起讀。
(5)齊讀句子
戰士們看到朱德同志晚上忙到深夜,白天還要跟大家一塊兒挑糧,是多么擔心!你能通過朗讀把戰士們這番擔心告訴大家嗎?先請你們自己試一試。
指名讀,讀得真棒,我分明感到你就是一位擔心朱德同志的戰士。
齊讀:同學們,我從你們的表情、眼神中也感受到了那份對朱德同志的擔心、著急。來,我們一起讀,把這份擔心、著急告訴大家。
3、 戰士們是這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 指名說,板書:勸 藏
詞卡:越發敬愛 敬愛?尊敬、熱愛 越發?更加
為什么戰士們會越發尊敬、熱愛朱德同志?再讀第三節。
交流:為什么戰士們會越發尊敬、熱愛朱德同志?(點,原來看到朱德同志跟大家一道挑糧,戰士們非常敬愛他,后來,大家勸他不要挑,他不肯。藏了他的扁擔,原以為他不挑了,不料,他連夜趕做了扁擔,還在上面寫上名字,不讓大家再藏他的扁擔。所以大家越發敬愛他了。)板書:趕做
寫名
4、三次回讀重點句。
同學們,我們現在知道了,戰士們為什么會越發敬愛朱德同志?
你瞧,戰士們勸說朱德同志不要去挑糧了,可是,他還是出現在山路上,―――
當一個同志把他那根扁擔藏了起來,他卻連夜趕做了一根,第二天,朱德同志又出現在挑糧的隊伍了,―――――
盡管路途遙遠,山高路陡,肩上是滿滿的一擔糧食,但是,朱德同志依然笑容燦爛,挑糧的勁頭多大啊。――――――
就這樣,在朱德同志的帶領下,一批又一批的戰士下山挑糧,一擔又一擔的糧食挑上了井岡山,紅軍儲備了足夠的糧食,最后勝利粉碎了敵人的圍攻,守住了井岡山根據地。
六、總結全文,再明題目
讀到這兒,相信同學們都明白了這根扁擔的特別。過了這么多年,當我們看到這根珍藏在軍事博物館的扁擔,你想到了什么?(朱德同志和戰士們一起挑糧的感人故事,朱德同志穿著草鞋、戴著斗笠,翻山越嶺挑糧的感人畫面)看著這根扁擔,我們不由會想到朱德這一偉大的領導。讓我們永遠記住這根特別的扁擔“朱德的扁擔”,永遠記住這個偉人的名字“朱德”。
作業:完成練習冊上的填空題。
學習生字。
這兩個生字你還認識嗎?“攻、守”是一對反義詞。你能給他們找朋友嗎?
。ㄟM攻、攻打、攻擊、反攻;防守、守住、看守)
書寫時要注意什么呢?(“攻”字左窄右寬,“守”字上窄下寬。)
(3)請認真描紅,找準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在作業本上認真臨摹。
板書設計: 13、朱德的扁擔
挑糧
勸 藏 趕做 寫名
。橥怀鲋饕宋 “朱德 ”,處理重點段第三節時抓住一條主線,讓學生體會朱德的品質:
朱德怎么挑糧的?戰士們見了怎么想?怎么做的?重點讀好想法,引讀做法,抓住“越發敬愛”讓學生談朱德的表現:趕做扁擔,寫上名字,再三次回讀朱德挑糧的情景。至于原先設計的“戰士們怎么勸的?看到朱德趕做扁擔又會說什么?這些抓空白處想象說話,本來想讓學生體會戰士對朱德同志的敬愛,但這不是重點,戰士的表現則是側面描寫,故舍去。)
《朱德的扁擔》教學設計 篇16
說教材
《朱德的扁擔》是本學期為了加強革命傳統教育,新增加的一篇課文。本文講的是在1928年,紅軍初建時期,在國民黨竭力“圍剿”的特定環境下,廣大紅軍戰士在毛澤東、朱德的領導下為了堅守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粉碎敵人的陰謀而到茅坪去挑糧食的故事。全文沒有一句對話,但卻通過人物的行動和心理,真實的反映了革命隊伍中官兵互敬互愛,同甘共苦的場面。課文不僅讓我們看到了一位可以以身作則、吃苦在前的紅軍指揮官的形象,而且通過細膩的心理描寫,表現出革命戰士對朱德的敬愛之情。
全文共三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簡要揭示當時的背景和形勢。(這個自然段我將它放在第一課時的教學中來解決。)第二自然段敘述了紅軍戰士們爭著到茅坪去挑糧。第三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段,講了朱德加入了挑糧的隊伍,戰士們怕他累著,藏了他的扁擔,但他又連夜做了一根,并寫上了“朱德記”三個字。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能結合課文的句子理解詞語的意思。
2、了解朱德同志和紅軍戰士一起挑糧的生動事跡,體會革命領袖以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培養尊敬熱愛革命領袖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點、難點
1、知道挑糧食路途遙遠、山高路陡,體會挑糧的艱辛。
2、第3自然段是全文教學的重點。要從中體會朱德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高貴品質和戰士對朱德的敬愛之情。
3、理解朱德同志為什么在扁擔上寫上“朱德記”三個字。
三、教學準備
教學掛圖,卡片
說教法和學法
一、想象拓展,發展學生認識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人們的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映往往也是多元的。”啟發學生借助教材展開想象,并通過換位思考,體驗人物內心,從吸收至傾吐,發展學生的語言,發展學生的思維,從而切實提高學生的認識,指導他們的生活。
二、結合實踐,培養學生能力
開展了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上網查閱、到圖書室查閱、詢問家人搜集朱德的有關資料,使朱德這一偉人在學生頭腦中留下初步印象。這樣不但使學生能更準確地理解課文,而且培養了學生自學的能力。
說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在第一課時,結合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教師講述了本文的時代背景,并通過學生的自讀,教師的點撥明確了此時紅軍所處的嚴峻形勢,即“紅軍在山上,山下不遠處是敵人。”堅守陣地相當的困難。第二課時,在這個基礎上,我主要完成二、三自然段的教學。導入時主要是復習一下上堂課的內容,為接下來的教學做準備。
教師提問:通過上堂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
。ㄖ灰f出當時堅守陣地困難重重即可)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導入第二自然段的學習。
當時真的是形勢嚴峻,紅軍戰士們在這個情況下要堅守陣地真的是非常困難。
二、抓住重點、突破難點
。ㄒ唬┑诙匀欢谓庾x
。ㄓ幸虿庞泄且驗榧Z食是一切的根本,所以才會有這個故事的來源,所以首先要學生明確糧食的重要性。)
1、出示“紅軍要堅守井岡山根據地,粉碎敵人的圍攻,必須儲備足夠的糧食。”
學生自由讀后師介紹:由于遭到敵人地方武裝的封鎖,井崗山時期的生活十分艱苦。為了解決吃飯問題,紅軍戰士開始了自耕自種的生活。后來,由于種種原因的限制(自產的糧食不夠,且鹽、油等都十分緊缺),紅軍決定到山下六十多里地外的茅坪去挑糧食,順道打探一些消息,帶點鹽、油之類的生活必需品回來。從中學生明白糧食當時是很緊張的,挑糧是必須的。
2、出示“井岡山上生產糧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茅坪去挑糧。”
問:“抽出”什么意思?(即挑選的意思)
如果你是紅軍的領導你會抽出哪些人去?(身強力壯、力氣大)為什么?
3、根據學生回答出示句子:
“井岡山到茅坪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難走。”
。◣熤v解來回一百多里的距離,可以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來確定,大概是來回太倉的距離)
問:“山高路陡”和“山高路遠”意思一樣嗎?突出一個“陡”字。
用簡筆畫表示出“陡”的意思。
問:你們爬過山嗎?感覺怎樣?你們空身爬山都覺得累,那再挑上一擔糧食,走那么遠的路又會怎么樣呢?(很辛苦)
。ú粌H如此,在這里還可以聯系第一自然段中當時形勢,提一下不僅是距離遙遠,地勢條件差,而且還面臨著敵人攻擊的危險。)
在這個基礎上指導朗讀,讓學生在朗讀中充分體會這個路途的艱難。
第二自然段的重點、難點是讓學生體會挑糧食路途艱難。通過讓學生進行角色轉換,體會去挑糧食的一定是身強力壯的人,這是因為路途艱辛。這樣學生已經體會到了挑糧食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接著再聯系他們平時爬山時的感受:自己空身爬都很累,擔上糧食就更艱難了。通過引導學生主動思維,情感體驗使這個難點很好的解決了。
這么艱難的事情,為什么大家都爭著去做呢?
從這里學生就能體會出紅軍戰士不怕苦難大無畏的精神,這個就是紅軍的精神。指導朗讀,把戰士們爭著去挑糧的那種感覺讀出來,進一步體會戰士們的精神。
。ǘ⒌谌匀欢谓庾x
1、(出示圖片)這就是當年紅軍戰士們挑糧的情景。
問:大家看誰走在最前面?(朱德)
看著這幅圖片你能在課文中找到用來描述的句子嗎?
出示句子:他穿著草鞋,戴著斗笠,挑起滿滿的一擔糧食,跟大家一塊兒爬山。讓小朋友看看朱德的裝扮與其他戰士們有沒有不一樣?并體會“滿滿”這個詞語說明了什么?
。ㄟ@個時候教師可以適當介紹一下當時朱德同志的年齡,以及當時的職務是紅軍的軍長,初步感知朱德與大家的不同之處。)
2、朱德爺爺當時已經40多歲了,工作又忙,可他也跟戰士們?(一道),而且穿戴和戰士們?(一樣),挑的糧食也跟戰士們?(一樣,滿滿的)。這些都說明了什么?要求學生說出朱德同志也跟戰士們一道去挑糧,他是把自己也當作一名普通的紅軍戰士。(在這個基礎上指導朗讀)
小朋友看到朱德爺爺這么辛苦覺得心疼嗎?戰士們也是和大家一樣。
設計說話練習:如果你是紅軍戰士,你會怎么勸朱德?聽聽朱德會怎么回答?
。▌裾f的時候可以適當點撥,點撥小朋友結合第二自然段中的地勢條件說說路途的艱辛以及險惡。并且結合上一句“戰士們想,朱德同志工作那么忙,還要翻山越嶺去挑糧,累壞了怎么辦?”來說。)
之后出示這句話:戰士們想,朱德同志工作那么忙,還要翻山越嶺去挑糧,累壞了怎么辦?
指導朗讀,體會其中戰士們對朱德的關心。
。ǹ墒侵斓峦緟s不聽大家的勸說,他依然要去挑糧)
3、出示扁擔圖
看,這就是朱德挑糧食用扁擔。仔細看看,你發現了什么?(朱德記)
。1)理解“記”是記號的意思。
(2)朱德同志為什么在扁擔上寫上“朱德記”三個字呢?
輕聲讀后面的課文。聯系上文勸說內容繼續。
。3)戰士們勸說不成之后,是怎么做的?(板書:戰士藏扁擔)為什么要這么做?(板書:尊敬熱愛)朱德又是怎么做的呢?(板書:朱德做扁擔)為什么這么做?(板書:同甘共苦)
這個自然段的重點是讓學生體會朱德與戰士同甘共苦、以身作則的精神。學生主動學習比被動的學習更有效。通過讓學生了解雙方的行為意圖,從每個角色角度來思考問題的形式,讓學生在自然而然中體會到戰士對朱德的敬愛,以及朱德同志的精神,這樣有了換位思考的答案,比教師填鴨式的說教要好多了。
4、引讀:大家見了,——
。1)大家心里怎么想?
口頭填空:大家見了,心里想:。從此,更加敬愛朱德同志了。
通過填空,加深剛才體會的精神。
(2)是啊,朱德同志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精神,極大地鼓舞了大家,當時井岡山流傳著這么一首歌謠:(投影出示)(齊拍手念)
朱德挑谷上坳,
糧食絕對可靠。
大家齊心協力,
粉碎敵人圍剿。
三、拓展延伸
選一題:1、講一個朱德的故事。
2、講一個革命領袖或革命英雄的故事。
這樣的課后練習的設計可以使學生以這堂課的學習為起點,積累更多的知識。這也是語文教學要達到的目的。
說板書
13、朱德的扁擔
戰士藏扁擔尊敬熱愛
朱德做扁擔同甘共苦
本教學板書是為了落實教學難點所服務的。本文的第三自然段中通過“扁擔”來達到情感的升華,突破這個難點就能夠體會朱德同志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高貴精神品質,以及戰士們對朱德的尊敬熱愛之情。
說特色
1、設身處地,主動思考。
首先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主動思維,激發學生的情感,從自己的身邊去發現,去對比,加強對當時革命狀況的了解,從而引發對革命事業崇敬之情。
其次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創設這樣一個情境,把學生置身于故事所在的背景中,使得學生把自己當作是故事中的一員來參與,參與其中的艱辛,參與其中的心理過程,這樣不但有助于教學的開展,而且也可以讓學生能夠更加的感同身受,激發學生對革命領導人的尊敬與熱愛。
2、抓住重點,突破難點。
在解決教學難點的過程中,始終從重點內容入手,一開始從課文中的遣詞中明白了挑糧的艱難,需要的是年輕力壯的戰士才能勝任。朱德年紀大了,工作繁忙可是依然堅持要去。另一個重點就是“扁擔”,始終抓住“扁擔”,從戰士的“藏”,到朱德的“做”,并且刻上“朱德記”三個字,層層遞進,把難點一步步的剝離,突破。
《朱德的扁擔》教學設計 篇17
由于遭到敵人地方武裝的封鎖,井崗山時期的生活十分艱苦。為了解決吃飯問題,紅軍戰士開始了自耕自種的生活。后來,由于種種原因的限制(自產的糧食不夠,且鹽、油等都十分緊缺),紅軍決定到山下六十多里地外的茅坪去挑糧食,順道打探一些消息,帶點鹽、油之類的生活必需品回來。
這樣的任務便落到了一些身強力壯的干部戰士身上。朱俊才因年紀小,個頭小,本不能參加挑糧任務,但因此時已是朱德的通訊兵,加上朱德也是挑糧人員中的一個,便被破格選用了。
從井崗山去茅坪的路是標準的羊腸小道,很不好走,加之敵人還經常在途中伏擊設卡,因此挑糧十分危險。那時,朱德經常在晚上和毛澤東研究敵情與一些作戰方案,休息時間很少。為朱老總的身體著想,朱俊才多次勸他別去挑糧了,朱德總也不同意。
一天晚上,朱俊才和一位山東籍戰士(只記得姓李,比朱俊才大2歲)、一位湖南大庸籍戰士(不記得姓名了)商量怎樣才能讓朱老總不去挑糧。那個姓李的山東戰士說:把他的扁擔藏起來不就行了?沒扁擔朱老總怎么挑?!朱俊才一聽,這主意不錯,便偷偷拿出朱德下山挑糧用的毛竹扁擔,趁夜送到了山下約15里外的一個叫毛四明的農民家里藏了起來,并告訴他,這扁擔放在家里誰也不要說。
回到井崗山上時已快晚上12點了,朱俊才心里特別高興:這下朱老總可得好好歇歇了。沒想到,過了幾天后,朱德見找不到扁擔,急得逮人就訓。朱俊才又得意又害怕,得意的是,朱老總不能挑糧了;害怕的是萬一露餡,自己肯定沒好果子吃。一天,朱俊才正在洗衣服,朱德走過來,對他說:走,跟我去山下走走。兩人來到山下,朱德直奔幾個老鄉家,最終還是找到了被藏了幾天的扁擔。后來,朱德下山挑糧前,借毛澤東的毛筆,在扁擔的里面寫了幾個字"朱德扁擔,不能亂拿",這才高高興興下山去。
事后,朱俊才左想右想感到辦了錯事,心里不踏實,便主動承認了藏扁擔的事。朱德聽完后笑了:你姓朱,我也姓朱,咱們是一家嘛!我跟大家一樣要吃飯穿衣,為什么你們能干我不能干!◆
《朱德的扁擔》教學設計 篇18
語文教材是語文課程的集中體現,是一種靜態的文本。但其意義不僅僅是向學生展示了語言符號,而是在其精當、精彩、精妙的語言文字背后,隱藏著作者深邃的思想、精辟的見解,豐富的感情。因此我們的語文課堂,不能僅僅懸浮于文本的表層,不能用簡單的“是什么”、“怎么樣”來機械地處理文本。我們要把握文本中或泄世奔騰或脈脈隱含的感情脈搏,深入理解語言文字所依托的生命意義,使學生能在激蕩的感情中受到感染,使他們能在
或高昂或深沉的情緒中對人生有所頓悟。
《朱德的扁擔》一課,我就充分注意去挖掘文本價值,激活學生的獨特體驗。如:第二自然段中第三句話,“從井岡山到茅坪,來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難走!边@句話可以看出路程之遙遠,其挑糧之艱難?墒,我們這些孩子根本無法體會到這一點,就算我講解了很艱難,學生在學習下一自然段時,就無法感受朱德與紅軍戰士同甘共苦的感情了!因此在教學時,我先問學生:“你知道五六十里到底有多遠嗎?”學生根本沒這個概念!因此,我舉出身邊的列子,有吉首到乾州來回那么遠,學生馬上說:“哇!那么遠啊!我們坐車還要好長時間呢!”我又問:“那你們走過這么遠的路了嗎? ”生:沒有,這么遠,我們走得話,到那兒的話可能要天黑了。 我接著說:“那戰士們要挑著糧食來走這么遠的路,而且山高路陡,那是什么感受呢?”學生馬上回答:“累唄!”聽到這樣的話語,我突然覺得現在的孩子真的沒吃過苦,干脆讓這些小皇帝們來試試!于是,我提議來個親身體驗,我要請一個學生來表演。學生們十分踴躍的就舉了手,我挑了個身材挺健壯的吳長松,給他身上背上兩個書包,誰知他對大家說一點也不重,那這樣,我又給他加了個書包。于是他開始圍著教室奔走,我要求走20圈。大家很開心的看著,他也很高興的快走,前幾圈都挺順利的,剛到9圈,他速度就明顯的放慢了,我說:“運糧可不能耽擱,山上的戰士們還等著呢?”于是吳長松又開始加快速度,到13圈,突然摔倒了,大家哈哈大笑起來,叫他起來,他繼續背著書包走,終于走完了20圈。這時,我問大家:“你們看我們的同學背著書包在教室里走了20圈,現在你們來觀察一下”大家發言可積極了,有的說:“他的呼吸都不穩了”“他頭上出汗了”我叫一名同學摸摸吳長松的背,那個同學說:“背上都濕了,還很熱”,我請表演的吳長松說感受,他說:“我覺得真累,手都酸了,腳都疼了!”
這時,我對同學們說:“同學們,你們覺得吳長松背得很輕松嗎?戰士們肩上的糧食更多,走的路更遠,遇到的困難更多,你能想到他們會遇到什么困難嗎?”馬上,有學生就說:“他們走的山路會很高,路會很窄,要是下雨的話,就更滑,更危險了!眳情L松很積極的舉手,他說:“他們走那么遠,草鞋會磨破,腳會打起泡的!”還有學生說:“路上有許多送動的石頭,會絆腳的,一不小心就會摔交的” 我連忙說:“你們說得真是太好了,老師都仿佛看到了他們在這樣的路上艱難的走著。”
學生通過親身體驗,通過教師對文本的挖掘,激活了他們對文本的獨特感受,也讓這代的小皇帝們體驗到戰士們那辛苦的路程。這段雖不是重點段,但從這里所讓學生理解的感受是很難得的。所以,一篇課文,老師要善于挖掘文本價值,激活學生獨特的體驗,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提高教學的效果。
《朱德的扁擔》教學反思
《朱德的扁擔》這篇課文向我們介紹了朱德與戰士們一起挑糧的革命故事,讓學生感悟朱德以身作則和戰士們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
課文所記敘的故事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距甚遠,體會革命領袖以身作則、與戰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則成為課文的重難點。教學中,我把課文的重點落在了第三自然段。通過圖文結合讓學生真正理解,作為革命領袖,要以身作則、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風范。在指導學生看圖時,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請你看圖,用自己的話說說圖中的內容。話音剛落,小手林立,大部分孩子都能回答,或文中語句、或自己組織語言。我繼而又問,為了解決糧食問題,作為革命領袖,為何要親自和戰士們一道呢?一個極其普通的孩子卻大膽地回答道:他想讓戰士們更有精神去打敗敵人,所以自己親自去,想和他們共同……此時,他已經無法用言語表達心中的感受,或許是不知道用什么樣的詞語來表達。我欣喜的送給他一副贊賞的笑容,其實能說出這樣就已經很不容易了。于是我立刻送給他“同甘共苦”一詞,班上所有小朋友都投來讀懂的目光。再細讀,品悟,從而加深了對“同甘共苦”一詞的理解。
為了再現人物鮮活豐滿的形象,又從人物的行動入手,抓住“藏”和“做”,使學生帶著自己的知識、經驗、思考參與課堂活動,通過有效的引導,使課堂教學呈現出了豐富性、多變性和復雜性。
很多情況下,由于孩子們的詞匯量有限,一些無法用言語來表達的情感,可以通過朗讀來感悟,此時,人物的形象便深深地烙在了學生的心靈深處.
《朱德的扁擔》教學反思
今天,我教了《朱德的扁擔》第二課時,課文的重點落在了第三自然段。
通過圖文結合讓學生真正理解,作為革命領袖,要以身作則、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風范?稍谡n堂中,正在為這些詞語怎樣引入學生的視野中而犯愁,卻發現課堂預設之外的驚喜不斷涌現。
課堂中,我在指導學生看圖時,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請你看圖,用自己的話說說圖中的內容。話音剛落,小手林立,大部分孩子都能回答,或文中語句、或自己組織語言。我繼而又問,為了解決糧食問題,作為革命領袖,為何要親自和戰士們一道呢?一個極其普通的孩子卻大膽地回答道:他想讓戰士們更有精神去打敗敵人,所以自己親自去,想和他們共同……此時,他已經無法用言語表達心中的感受,或許是不知道用什么樣的詞語來表達。我欣喜的送給他一副贊賞的笑容,其實能說出這樣就已經很不容易了。于是我立刻送給他“同甘共苦”一詞,班上所有小朋友都投來讀懂的目光。再細讀,品悟,從而加深了對“同甘共苦”一詞的理解。
很多情況下,由于孩子們的詞匯量有限,一些無法用言語來表達的情感,可以通過朗讀來感悟,也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
《朱德的扁擔》教學設計 篇19
教學目標:
1、認識17個字,一個多音字,會寫8個字。自主積累詞語。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了解紅軍革命根據地軍民齊心協力、粉碎敵人圍剿的歷史背景,使學生受到光榮的傳統教育。
教學重點:
1、 認識17個字,一個多音字,會寫8個字。
2、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感悟文中所蘊涵的情感。
教學準備:
課前搜集紅軍革命根據地和與朱德有關資料。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激趣導入。
1、出示扁擔的圖片,讓學生說說這是什么?它可以用來做什么呢?
2、揭示課題,板書課題:6 朱德的扁擔。
3、 齊讀課題,讀準輕聲音節“扁擔”。
4、 針對課題,你有什么問題要問嗎?
學生自由發言。
二、 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學生自由讀課文,找出課文中要求認識的字。
2、同桌互相檢查生字的讀音,讀一讀,幫一幫。
3、教師抽讀:出示生字卡片,開火車。
4、出示帶有生字的句子讀一讀。
5、 指名分段讀課文,大家評價。
6、 教師范讀課文,學生跟著默讀,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7、 學生再讀課文,找出不理解的詞語。自主質疑。
8、 齊讀課文,把課文讀流利。
作業:
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你正在瀏覽《老百曉在線》提供的文章〗
一、 復習。
1、認讀生字詞語卡片。
二、 介紹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介紹朱德,朗讀歌謠。
1、學生自主匯報搜集的朱德的資料,教師補充。
2、介紹故事發生的背景。
3、出示歌謠,學生朗讀。
自由讀,指名讀,評讀,齊讀。
4、過度:
聽到這首歌,令人情不自禁想起那流傳以久的朱德扁擔的故事。
三、 感悟課文。
1、出示扁擔圖片,朱德用這根扁擔做什么用呢?
(挑糧上山。)
2、為什么需要挑糧上山呢?
(自由讀課文第三自然段,指名讀出相關語句,然后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全班齊讀。)
3、出示朱德挑糧圖,說說你看到的朱德。
4、出示句子:
他頭戴斗笠,挑著滿滿一擔稻谷和年輕的戰士們一起走在崎嶇的山路上。
(1) 學生讀句子,說說你理解了什么?
(2) “滿滿”一詞,你從中體會到什么?
5、挑糧上山到底累在哪里?讀第三自然段,找一找。
6、戰士們為什么要把朱德的扁擔藏起來呢?
學生默讀第四自然段,指名反饋。學生齊讀課文。
7、朱德和戰士們是怎樣挑糧的呢?
。1)指名朗讀。
。2)分組表演挑糧的過程。
。3) 自由組合表演。
8、戰士們這么做有沒有阻止朱德挑糧呢?默讀課文,指名反饋。
9、教師小結:
朱德愿意與戰士們同甘共苦,這就讓大家更加敬愛他。
10.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作業:
把這個故事講給家里人聽。
第三課時
一、 復習。
用自己的話說說朱德的扁擔這個故事。
二、 學習寫字。
1、出示會寫字,讀一讀。
2、小組交流,你是怎樣記住這些字的。
3、說詞,看誰說的多。
4、仔細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5、教師范寫。
6、學生練寫,教師個別指導。
7、評學生的書寫。
三、 豐富詞語庫:
情不自禁 解決 浩浩蕩蕩 醒目
四、作業:
聽寫字詞。
板書設計:
《朱德的扁擔》教學設計 篇20
教學目標:
1,會認18個生字,會寫8個字,自主積累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課文,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
教學重點:
1,會認18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1,按筆順規則書寫8個字.
2,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詞語卡片,課文朗讀錄音,課文插圖.
教學時數: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引入
1,今天,老師給大家準備了一個謎語,想猜一猜嗎請聽:生在樹上,落在肩上,干活躺下,休息靠墻.(這是扁擔)出示投影,板書:扁擔.現在我國的農村,有的地方山路崎嶇,還有很多東西如水,糧等需要用扁擔來挑.在科技不發達的舊中國,更是離不開肩挑手提.說起扁擔,還有一個動人的故事呢!
2,板書課題:6,朱德的扁擔
3,齊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嗎
相機簡要介紹朱德及其課文背景.(1928年4月底,朱德,陳毅率領一部他南昌起義和湘南*的隊伍,來到井岡山,和*領導的秋收起義部隊勝利會師后,國民黨把井岡山革命根據地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千方百計想拔掉它.他們在軍事上的一,二次"會剿"失敗后,又實行經濟封鎖,妄圖把紅軍餓死,凍死,困死.為了準備第三次反"會剿",粉碎敵人的經濟封鎖,地主黨組織極積動員群眾為山上送.挑糧上山也成了紅軍的一項經常性工作.那年,朱德軍長已是40多歲了,但他經常親自帶領戰士們下山挑.)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由讀課文,一邊讀一邊將不認識的字作上記號,在有疑問的地方劃上問號.
2,聽課文朗讀錄音,通過聽,你認識了哪些字,記住了哪些字
3,把這篇課文讀給同桌聽,和同桌一起討論識記生字,解決疑問,標出自然段.
4,指名分段朗讀課文,互聽互評,糾正字音.
5,質疑:初步理解以下詞語
坳:山間平地.
圍剿:包圍起來消滅掉.
經濟封鎖:用強制的力量使跟外界經濟聯系斷絕.
綿延:連續不斷.
(三)集中識字.
1,在本課中,你找出了哪些生字
根據學生回答,貼出生字卡片:
朱擔糧絕軍令禁鎖井岡坪戰士脫肩浩蕩戴
2,這一課的生字這么多,你能記住嗎有什么好辦法
3,將生字按難易分類,把容易識記的字卡拿出來指名認讀.
如:擔戰士軍令井岡山糧食
指出"擔"是個多音字,本課讀dàn擔子,扁擔,還有一個讀音是什么(dān擔心)
指導學生讀好后鼻音:令糧
4,交流識字方法,引導學生記住形聲字:糧禁坪浩蕩
5,多種形式認讀生字:同桌互讀,小老師帶讀,指名讀.
(四)鞏固練習.
1,游戲:識字大餐.
將學生分成兩大組,每組選派一名代表上臺,老師念出本課生字,學生指相對應的生字卡片,看誰指得又快又準確.指得快又對的為優勝.
2,再讀課文,讀準生字字音.你能把課文準確地讀出來嗎指名朗讀課文,集體糾正發音.
(五)作業設計.
將本課的生字和課文讀給家人聽.
第二課時
復習檢查
1,開火車認讀生字,詞語.
2,指名朗讀課文.
圍繞"藏"和"找"學習課文.
1,過渡:我們上節課讀過了這篇課文,課題是:朱德的扁擔齊讀課題.朱德用這根扁擔干什么用(挑糧上山.)為什么需要挑糧上山(因為井岡山生產的糧食不多,不夠山上的戰士吃.如果糧食不夠吃,戰士們就會餓肚子.戰士們吃不飽,就沒力氣打仗了.)你瞧,朱德正挑著擔子從遠處走來呢!
2,(出示投影)說說你看到的朱德.
回答后出示書中的句子:他頭戴斗笠,挑著滿滿的一擔稻谷和年輕的戰士們一起走在崎嶇的山路上.
從"滿滿"這個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這么滿的一擔糧食肯定很重.朱德爺爺肯定要用上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挑起這么滿的一擔糧食.這么重的一擔糧食會把朱德爺爺的肩膀都壓紅了.可能還會流出血來.朱德爺爺可能是硬堅持住的.)
3,既然挑糧上山這么重要,為什么戰士們還要把朱德的扁擔藏起來呢好好讀讀課文,想一想.(因為朱德同志工作很忙,還要挑糧上山,太累了.大家想,把扁擔藏起來,朱德就不用挑了,這樣就可以讓他輕松點.如果朱德不挑糧,可以更加專心研究國家大事.戰士們希望朱德不要過度疲勞.
4,挑糧上山到底累在哪里讀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找一找.如:從井岡山到毛坪,有五,六十里路,路很遠,而且山高路陡,十分難走.尤其挑著糧食就更吃力了.
什么是"山高路陡"什么是"崎嶇"引導學生看圖想象挑糧的困難.
(山很高,路也不平.路上有很多石頭,不像我們現在的水泥路.而且路很窄.下山時,石頭一絆很容易跌倒.如果下過雨,戰士們挑糧上山就更困難,路很滑,但是他們挑著擔子,不能用手幫忙.走一步,又會滑兩步.)
5,剛才通過大家的想像,把挑糧的困難再現到了我們的面前.現在,你能用讀表現出來嗎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6,過渡:是呀,這些就是戰士們藏扁擔的原因所在.一個"藏"字,讓你體會到了什么呢(從"藏"字,我體會到戰士們非常關心朱德軍長,從"藏"字,我也知道大家非常敬愛朱德.這種體貼和關心,其實也是一種愛戴.)真是"藏中見真情"哪!
7,戰士們這種情有沒有實現呢從哪個詞看出來("沒想到")也就是戰士們沒有如愿以償.
出示課文中的句子:朱德又找來毛竹,親自動手削了一根新扁擔,還在扁擔上寫了八個醒目的大字:"朱德扁擔,不準亂拿".
朱德的找扁擔又讓你體會到了什么(朱德做事不怕困難.朱德做事有那種堅持不懈的精神.我覺得朱德作為軍長,帶頭挑糧,非常負責.朱德很愛戰士們,很愛部隊,很樂意為部隊做事.)
是的,朱德愿意與同事們同甘共苦.這就讓大家更加敬愛朱德同志了.朱德的一個"找",也讓我們看見了他以身作則,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
學習課文第一,二自然段.
1,讀到這里,你明白第一自然段這首歌謠的含義了嗎
2,指名讀歌謠,說說自己的理解.
這首歌謠表現了老百姓對朱德的愛戴和信任,有了像朱德這樣和戰士同甘共苦的*,一定可以粉碎敵人的圍剿.
總結補充.
1,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了什么想法
2,你還想知道更多關于朱德的故事嗎請閱讀《朱德的故事》等課外書.
第三課時
(一)檢查復習.
1,朗讀課文.
2,檢查認字情況.
(1)抽讀生字卡片:
朱擔糧絕軍令禁鎖井岡坪戰士脫肩浩蕩戴
(2)找朋友:給生字口頭組詞.
(二)指導寫字.
1,出示要寫字卡片:朱擔糧軍井戰士肩
指名認讀這幾個字,明確這八個字是要求能認會寫的.
2,合作學習,識記字形.
跟同桌討論學習,讀字音看字形,看看可以用什么辦法記住這個字的音形.
指名匯報自學情況,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小結識記方法.
如加偏旁:"未"字加一撇變成"朱";"車"字戴帽子變成"軍";
用比較的方法記住:旦--擔良--糧站--戰
開--井土--士房--肩
3,指導書寫.
指名書空,強調字的筆順.
引導學生觀察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說說在書寫時該注意什么.
朱:第一筆"撇",要寫得短一點,不要連在第二橫上.
軍:上面部分是"禿寶蓋",不是"寶蓋頭",最后一筆是"豎".
士:下面一橫要寫得比上面一橫短.
肩:下面不要寫成"月",而是要把"月"的第一筆變成"豎".
4,學生練寫兩個,教師巡視,提醒學生寫字和執筆的姿勢.
(三)鞏固練習.
1,隨堂聽寫本課生字:朱擔糧軍井戰士肩
2,給生字組詞.
糧軍井肩
戰士擔
板書設計:
戰士們藏扁擔
朱德找扁擔(以身作則,同甘共苦)
《朱德的扁擔》教學設計 篇21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100
《朱德的扁擔》教學設計六
教學目標
1.會認15個生字和1個多音字,會寫8個字,自主積累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課文,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
教學重點
1.會認15個生字和1個多音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1.按筆順規則書寫8個字。
2.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詞語卡片、課文朗讀錄音、課文插圖。
教學時數
3課時。
教學過程用站內搜索引擎搜索課文題目關鍵的字可以查找本課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m
第一課時
一、激趣引入。
1.今天,老師給大家準備了一個謎語,想猜一猜嗎?請聽:生在樹上,落在肩上,干活躺下,休息靠墻。(這是扁擔。)出示投影,板書:扁擔,F在我國的農村,有的地方山路崎嶇,還有很多東西如水、糧等需要用扁擔來挑。在科技不發達的古時候,更是離不開肩挑手提。說起扁擔,還有一個動人的故事呢!
2.板書課題:6.朱德的扁擔
3.齊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嗎?
相機簡要介紹朱德及課文背景。(1928年4月底,朱德、陳毅率領一部分南昌起義和湘南暴動的隊伍,來到井岡山,和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部隊勝利會師。國民黨把井岡山革命根據地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千方百計想拔掉它。他們在軍事上的一、二次“圍剿”失敗后,又實行經濟封鎖,妄圖把紅軍餓死、凍死、困死。為了準備第三次反“圍剿”,粉碎敵人的經濟封鎖,地下黨組織積極動員群眾為山上送糧。挑糧上山也成了紅軍的一項經常性工作。那年,朱德軍長經常親自帶領戰士們下山挑。)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由讀課文,一邊讀一邊將不認識的字作上記號,在有疑問的地方畫上問號。
2.聽課文朗讀錄音,通過聽,你認識了哪些字,記住了哪些字?
3.把這篇課文讀給同桌聽,和同桌一起討論識記生字,解決疑問,標出自然段。
4.指名分段朗讀課文,互聽互評,糾正字音。
5.質疑:初步理解以下詞語
坳:山間平地。
圍剿:包圍起來消滅掉。
經濟封鎖:用強制的力量使跟外界經濟聯系斷絕。
綿延:連續不斷。
三、集中識字。
1.在本課中,你找出了哪些生字?
根據學生回答,貼出生字卡片:
朱(擔)糧絕軍令禁井岡坪戰士脫肩浩蕩
2.這一課的生字這么多,你能記住嗎?有什么好辦法?
3.將生字按難易分類,把容易識記的字卡拿出來指名認讀。
如:擔戰士軍令井岡山糧食
指出“擔”是個多音字,本課讀dàn擔子、扁擔,還有一個讀音是什么?(dān擔心)
指導學生讀好后鼻音:令糧
4.交流識字方法,引導學生記住形聲字:糧禁坪浩蕩
5.多種形式認讀生字:同桌互讀,小老師帶讀,指名讀。
四、鞏固練習。
1.游戲:識字大餐。
將學生分成兩大組,每組選派一名代表上臺,老師念出本課生字,學生指相對應的生字卡片,看誰指得又快又準確。指得快又對的為優勝。
2.再讀課文,讀準生字字音。你能把課文準確地讀出來嗎?指名朗讀課文,集體糾正發音。
五、作業設計。
將本課的生字和課文讀給家人聽。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開火車認讀生字、詞語。
2.指名朗讀課文。
二、圍繞“藏”和“找”學習課文。
1.過渡:我們上節課讀過了這篇課文,課題是“朱德的扁擔”。齊讀課題。朱德用這根扁擔干什么用?(挑糧上山。)為什么需要挑糧上山?(因為井岡山生產的糧食不多,不夠山上的戰士吃。如果糧食不夠吃,戰士們就會餓肚子。戰士們吃不飽,就沒力氣打仗了。)你瞧,朱德正挑著擔子從遠處走來呢!
2.(出示投影)說說你看到的朱德。
回答后出示書中的句子:他頭戴斗笠,挑著滿滿的一擔稻谷和年輕的戰士們一起走在崎嶇的山路上。
從“滿滿”這個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這么滿的一擔糧食肯定很重。朱德爺爺肯定要用上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挑起這么滿的一擔糧食。這么重的一擔糧食會把朱德爺爺的肩膀都壓紅了?赡苓會流出血來。)
3.既然挑糧上山這么重要,為什么戰士們還要把朱德的扁擔藏起來呢?好好讀讀課文,想一想。(因為朱德同志工作很忙,還要挑糧上山,太累了。大家想,把扁擔藏起來,朱德就不用挑了,這樣就可以讓他輕松點。如果朱德不挑糧,可以更加專心研究大事。戰士們希望朱德不要過度疲勞。)
4.挑糧上山到底累在哪里?讀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找一找。如:從井岡山到毛坪,有五六十里路,路很遠,而且山高路陡,十分難走。尤其挑著糧食就更吃力了。
什么是“山高路陡”?什么是“崎嶇”?引導學生看圖想象挑糧的困難。
。ㄉ胶芨撸芬膊黄。路上有很多石頭,不像我們現在的水泥路。而且路很窄。下山時,石頭一絆很容易跌倒。如果下過雨,戰士們挑糧上山就更困難,路很滑,但是他們挑著擔子,不能用手幫忙。)
5.剛才通過大家的想象,把挑糧的困難再現到了我們的面前,F在,你能用讀表現出來嗎?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6.過渡:是呀,這些就是戰士們藏扁擔的原因所在。一個“藏”字,讓你體會到了什么呢?(從“藏”字,我體會到戰士們非常關心朱德軍長,從“藏”字,我也知道大家非常敬愛朱德。這種體貼和關心,其實也是一種愛戴。)真是“藏中見真情”啊!
7.戰士們這種情有沒有實現呢?
出示課文中的句子:朱德又找來毛竹,親自動手削了一根新扁擔,還在扁擔上寫了八個醒目的大字:“朱德扁擔不準亂拿”。
朱德的找扁擔又讓你體會到了什么?(我覺得朱德作為軍長,帶頭挑糧,非常負責。朱德很愛戰士們,很愛部隊,很樂意為部隊做事。)
是的,朱德愿意與同事們同甘共苦。這就讓大家更加敬愛朱德同志了。課文里的一個“找”字,也讓我們看見了他以身作則,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
三、學習課文第一、二自然段。
1.讀到這里,你明白第一自然段這首歌謠的含義了嗎?
2.指名讀歌謠,說說自己的理解。
這首歌謠表現了老百姓對朱德的愛戴和信任,有了像朱德這樣和戰士同甘共苦的首長,一定可以粉碎敵人的圍剿。
四、總結補充。
1.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想法?
2.你還想知道更多關于朱德的故事嗎?請閱讀《朱德的故事》等課外書。
第三課時
一、檢查復習。
1.朗讀課文。
2.檢查認字情況。
。1)抽讀生字卡片:
朱(擔)糧絕軍令禁井岡坪戰士脫肩浩蕩
。2)找朋友:給生字口頭組詞。
二、指導寫字。
1.出示要寫字卡片:朱擔糧軍井戰士肩
指名認讀這幾個字,明確這8個字是要求能認會寫的。
2.合作學習,識記字形。
跟同桌討論學習,讀字音看字形,看看可以用什么辦法記住這個字的音形。
指名匯報自學情況,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小結識記方法。
如加偏旁:“未”字加一撇變成“朱”;“車”字戴帽子變成“軍”;
用比較的方法記住:旦——擔良——糧站——戰
開——井土——士房——肩
3.指導書寫。
。1)指名書空,強調字的筆順。
(2)引導學生觀察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3)說說在書寫時該注意什么。
朱:第一筆“撇”,要寫得短一點,不要連在第二橫上。
軍:上面部分是“禿寶蓋”,不是“寶蓋頭”,最后一筆是“豎”。
士:下面一橫要寫得比上面一橫短。
肩:下面不要寫成“月”,而是要把“月”的第一筆變成“豎”。
4.學生練寫兩個,教師巡視,提醒學生注意寫字和執筆的姿勢。
三、鞏固練習。
1.隨堂聽寫本課生字:朱擔糧軍井戰士肩
2.給生字組詞。
糧軍井肩
戰士擔
用站內搜索引擎搜索課文題目關鍵的字可以查找本課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m本文轉載自
《朱德的扁擔》教學設計 篇22
教學目標:
1、認識9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通過讀文、感受朱德同志和戰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激發學生對革命先輩的敬愛之情。
教學重點、難點:
1、識字、朗讀課文。
2、通過讀文、感受朱德同志和戰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激發學生對革命先輩的敬愛之情。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準備:朱德同志像、扁擔圖片、多媒體課件、字卡。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揭示內容:
1、出示扁擔圖,這是什么?(生:扁擔)出示卡片:扁指讀(怎樣記?)(戶字旁,右下為一橫兩豎)擔指讀(左右結構,右邊為元旦的旦,還可以用熟字“膽”“但”來比較認識)兩個字合起來讀扁擔(板書:扁擔)(“擔”為輕聲)開火車讀。
2、有一根扁擔,上面寫著“朱德記”三個字。“記”在新華字典中這樣解釋:(大屏出示)
記:(1)記憶,把印象保持在腦子里。如:記住
(2)把事物寫下來。如:記賬
(3)記載事物的書冊或文字。如:日記
(4)記號,標志。如:以紅色為記
(5)皮膚上天生的色斑。如:胎記
。6)量詞,用于動作的次數。如:一記耳光
見新華字典第10版第211頁注釋
這里“記”為------“記號,標志。”
3、現在,你知道這根扁擔的主人是誰了嗎?(朱德)(板書:朱德的)
出示卡片:朱說筆順記憶。德(雙立人,右邊為“十四一心”,朱德爺爺一心為人民,下面為一心。)讀卡片朱德(出示頭像)朱德與毛主席、周總理一樣,是我們老一輩的革命家。他當過紅軍軍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總司令,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深受人民的愛戴。
。4)聽了老師剛才的介紹,你的腦海中出現了什么疑問呢?
a朱德為什么要在扁擔上寫上“朱德記”三個字呢?
b朱德爺爺用扁擔干什么呢?
c戰士們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擔?……
二.初讀課文
你們真會提問題,就讓我們來讀讀課文,從文中找一找答案吧。▽W生讀兩遍課文。)
1、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這些詞語。(出示)
山高路陡整夜整夜斗笠扁擔不料
同甘共苦一擔糧食挑糧找來隊伍
。ㄈ绻銜x,就向我點頭微笑,不要出聲。)開火車讀。
2、詞語會讀了,文章能準確地讀出來嗎?學生讀文,評價。
3、讀了幾遍文章,你找到問題的答案了嗎?
三、進入課文
1、師:朱德用這根扁擔干什么?
生:挑糧上山。板書:挑糧上山
師:為什么需要挑糧上山?(請學生自由讀第二自然段,然后交流。)
生a:因為井岡山生產的糧食不多,不夠山上的戰士吃。
b:如果糧食不夠吃,戰士們就會餓肚子。
c:戰士們吃不飽,就沒力氣打仗了。
師:說得對。你瞧,朱德正挑著擔子從遠處走來呢!(出示投影)說說你看到的朱德。(先指名有一句說一句。再指導學生按順序說:先說穿著,再說動作、神態。)
回答后出示書中的句子:他穿著草鞋,戴著斗笠,挑起滿滿的一擔糧食,跟大家一塊兒爬山。
師:從“滿滿”這個詞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a:我感覺這么滿的一擔糧食肯定很重。
b:我感覺朱德爺爺的力氣很大。
c:我覺得朱德爺爺肯定要用上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挑起這么滿的一擔糧食。
d:我想,這么重的一擔糧食會把朱德爺爺的肩膀都壓紅了。
……
師:你能讀出你的感覺嗎?學生讀。
2、師:挑糧上山容易嗎?快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找一找。
生a:從井岡山到毛坪,有五、六十里路,路很遠。朱德工作很忙,現在還要走這么多路,說不定會累出病來的。
b:而且山高路陡。
出示文中句子:從井岡山上到茅坪,來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難走。
師:想想“五六十里”是多遠,要走多長時間?(老師早上六點鐘就開始不停地走,要走到中午十二點才能走完,如果走山路的話,時間就更長了。你們想想紅軍戰士走的路是什么樣子的?)
師出示卡片:山高路陡
生:山很高,路也不平,還會有很多石頭。
師:四個字拆開來就是拆字解詞法。(生讀詞語)
師:再想想,這兒的陡,除了不平之外,還有什么意思?(老師做個手勢)
生a:路很窄。(大屏展示圖)
生b:下山時,石頭一絆很容易跌倒。
生c:如果下過雨,戰士們挑糧上山就更困難,路很滑,但是他們挑著擔子,不能用手幫忙。走一步,又會滑兩步。
師:剛才通過大家的想像,把挑糧的困難再現到了我們的面前,F在,你能用讀表現出來嗎?
生讀。
3、師:是呀,正是因為挑糧不容易,朱德同志晚上還要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樣和敵人打仗,于是戰士們藏起了扁擔。(板書:藏)從“藏”中,我們知道了什么呢?
生a:從“藏”中,我體會到戰士們非常關心朱德軍長。
生b:從“藏”中,我也知道大家非常敬愛朱德。
師:真是“藏中見真情”哪!
出示卡片:敬敬愛相機認識板書:敬愛
.師:戰士們藏扁擔成功了嗎?
生:沒有。
師:從哪個詞看出來?從書上第三自然段找找。
生:不料。
師:給不料換個說法。(沒有想到。)沒有想到朱德又找來一根扁擔讓我們知道朱德愿意與戰士們一同戰勝困難去挑糧,這叫同甘共苦。也就讓大家——
生:更加敬愛朱德同志了。
師:通過這件事,也讓我們看見了朱德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板書:同甘共苦)
四、總結
1、小結:這個故事主要講了和一塊兒的事,贊頌了朱德爺爺的高尚品質。
2、讓我們懷著對朱爺爺的敬佩再次齊讀課題——朱德的扁擔
五、作業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上網查閱、到圖書館查閱或問爸爸媽媽等途徑,搜集有關朱德的資料,進一步了解朱德爺爺。
第二課時
一、鞏固練習.
1、游戲:識字大餐.
將學生分成兩大組,每組選派一名代表上臺,老師念出本課生字,學生指相對應的生字卡片,看誰指得又快又準確.指得快又對的為優勝.
2、再讀課文,讀準生字字音.
你能把課文準確地讀出來嗎?指名朗讀課文,集體糾正發音。
二、繼續學文
1、引出第一自然段(是什么時候的事情?)(課件出示第一自然段以及會師圖片)
。1)“會師”就是兩個隊伍合到一起了,這時隊伍的人變多了,隊伍壯大了,會師成功了,看,戰士們多高興啊!井岡山可是我們紅軍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它就是朱德總司令和毛澤東等一些了不起的人共同創立的?,自己讀書就能獲得這么多的知識,可真了不起。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句話,高興地讀一讀這句話。(生讀)
(2)可是(引讀)紅軍在山上,山下不遠處就是敵人。多危險!
。ㄏ鄼C學習生字“隊伍抽”)
2、過渡:朱總司令白天和戰士們一起去挑糧,晚上還要制定作戰計劃,他太辛苦了!戰士們看到了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
(1)戰士們怎么想的?所以大家勸他,不料?
。2)朱總司令為什么要連夜趕做扁擔,上面還寫了“朱德記”三個字呢?
師:一根普通的扁擔為什么要寫上“朱德記”三個字呢?
引導:(理解扁擔深刻的內涵)
結合板書師生合作總結:有了扁擔才能和——戰士們一起挑糧
挑了糧才能——儲備足夠的糧食
儲備足夠的糧食才能——粉碎敵人的圍攻
師:朱德的扁擔是普通的扁擔嗎?
三、總結全文
1、朱總司令的扁擔是粉碎敵人圍攻的武器,也象征了他帶領紅軍戰士勇敢地戰勝困難的決心。
2、學到這里,你想談談你的感受嗎?
朱德爺爺,我想對你說……
3、讓我們再來讀一讀朱德同志和紅軍戰士一起挑糧的生動事跡,體會革命領袖以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
四、指導學習生字:
出示:敵抽隊伍
1、齊讀生字
2、你發現了什么?
3、說說你怎樣記住這些字?
4、練習書寫。注意提醒坐姿和寫姿。
板書設計:
27、朱德的扁擔
挑糧上山山高路陡
藏找
(敬愛)(同甘共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