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教案(通用3篇)
《“病人”》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自主認識生字新詞,積累“寒冷、特殊、否認、虛弱、允許、隱瞞”等詞語的反義詞。學習“巴不得、眼睜睜”等詞語的運用。自學生字,積累有關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人物的心情變化。
3.理解“原以為生病能自由、快樂,想不到卻是自討苦吃”這句話的含義,感受天真無邪的兒童情趣。
重點難點:
說出為什么當病人是件苦差事。
教學過程:
一、質疑導入
1.板書課題:9“病人”
讀課題,你有什么問題?(“病人”上為什么加引號?)
2.簡單介紹作者。
秦文君,兒童文學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上海作家協會副主席。代表作有《男生賈里新傳》《女生賈梅新傳》等。
二、閱讀短文,理解內容
1.朗讀課文。
要求:
(1)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思考剛才提的問題。
2.交流檢查,分節讀課文,糾正字音,回答問題。
3.課題上加引號是因為這個病人是假的,那么“我”為什么要裝病呢?
(1)讀課文1—3節,找找原因。
(2)有感情地朗讀。
4.可是不久,我就發現當病人其實是件苦差事,那是為什么呢?
(1)默讀課文第4節,并完成口頭填空。
生了病,不能,不能和弟弟妹妹到屋外活蹦亂跳地玩,不能,也不能看電影和到公園游樂場去玩。
(2)當時“我”會怎么想呢?
(3)有感情地朗讀。
5.這些還不算呢,媽媽又請了醫生來為我看病,最后我老老實實地坦白了裝病的原因。
(1)我怎樣對媽媽說的?
(2)有感情地朗讀。
6.試著背誦最后兩小節。
7.齊讀課文,讀出天真、可愛的語氣。
8.總結。
三、語言直播廳
小時候,你有沒有做過“裝病”之類讓你覺得哭笑不得的傻事呢?與大家交流。
小組先交流,然后集體交流
四、課堂小結
《“病人”》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在閱讀過程中獨立識記本課生字,積累有關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文章的意思并能用完整、流暢的語言概括表達。
3、感受兒童情致、體會生活樂趣。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通過品析“張望、眼睜睜”等詞語體會“我”的心情,從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文章的意趣。
2、理解文章的意思并能用完整、流暢的語言概括表達。
[教學準備]
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1.5--2課時
[教學設計]
(一)整體感知
1、出示課題:“病人”
齊讀課題,引導學生讀注釋①。
學生交流自己讀過的秦文君的作品。
簡介秦文君的作品風格。
2、質疑課題。
(“病人”為什么要加雙引號呢?)
3、按要求預習課文:
1)輕聲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自學生字新詞。
3)想一想:“病人”為何要加雙引號。
4、交流預習反饋
1)讀詞解義:躥、羨慕、斬釘截鐵、賭咒發誓、勉強
正音:躥、勉強
2)交流:“病人”為何要加雙引號?
說明:
“病人”為何要加引號?在學生解答這個問題可能會說:“我”并不是真的病人,而是在裝病。這時教師可以引導:那結果呢?讓學生比較完整說出課文的大概內容。
(二)研讀課文
過渡1:由此可見文章是圍繞哪句話寫的?
出示:唉,原以為生病能自由、快活,想不到卻是自討苦吃!
(齊讀)
過渡2:那么具體而言“我”為什么要裝病,又是如何自討苦吃的呢?讓我們繼續來學習課文。
1、 默讀課文,思考。
2、 要求學生圍繞“裝病原因”和“自討苦吃”兩個方面,連貫完整地說一說文章的大致內容。
說明:
從“‘我’為什么要裝病,裝病又是如何自討苦吃?”這一問題入手解讀課文,在理解、感悟的基礎上完整地解答這個問題出文,一是對學生是否讀懂的檢測,二是抓住這一語言訓練的契機訓練和發展學生的思維、表達能力。
2、理解“我”為什么要裝病。
1)梳理裝病原因,用①②在相關的句子前進行標記。
2)悟讀裝病的原因。
出示:
媽媽問我是不是感冒了,她那關切的眼神真讓我感動。我很貪心,巴不得她多愛我一會兒,所以就沒有搖頭否認。媽媽趕緊過來扶我,好像我虛弱得快要倒下似的。
我被安排在被窩里躺下。很快,各種美味的食物送到我的床邊。媽媽過一陣就來摸摸我的額頭,她那焦急的神情使我生出許多溫暖的感覺。于是我就決定把病裝下去,也好繼續享受病人的特殊待遇。
過渡:正是媽媽那“關切的眼神”、“親切的動作”、“焦急的神情”讓我迫切希望媽媽能多愛我一會兒,用一個詞說就是——“巴不得”。(就“我”巴不得的心情指導感情朗讀。)
出示:
從小我就很少生病,卻總是羨慕人家小朋友生病,別人忙忙碌碌地上學去,她卻留在家里抱著玩具看小人書。今天正好有這個機會,豈不是天助我也!
(就“天助我也”的興奮之情指導感情朗讀。)
3)指導概括裝病的原因。
A、生病能得到媽媽更多的關愛。
B、生病能自由、快活。
3、根據以上概括出的原因,完整回答“‘我’為什么開始要裝病,結果卻是自討苦吃。”
引讀過渡:生了病不能……不能……不能……不能……,你能理解“我”當時的心情嗎?
交流:無奈、郁悶
4、帶著這樣的心情感情朗讀四、五小節,圈出寫出能體現“我”無奈、郁悶之情的詞語。
交流體會詞語的同時對相應的句子進行朗讀指導。
重點理解:
出示:
媽媽端來冒著熱氣的白開水給我喝,我朝弟弟妹妹喝的冷飲、汽水張望,可媽媽卻斬截軼地說,感冒喝白開水。
(理解“張望”以及對應之詞“斬釘截鐵”,從中體會“我”的無奈。指導感情朗讀。)
出示:
更糟的是,爸爸興沖沖地回來了,他買了最新電影的票子,要帶弟弟妹妹們去看,看完以后還要到公園游樂場去玩。我掀開被子想跳起來,卻被媽媽 固執地按在床上。末了,我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弟弟妹妹歡天喜地地出門去。
(理解“眼睜睜”體會我的裝病之苦,借助對應詞“興沖沖”、“歡天喜地”指導感情朗讀。)
出示:
媽媽似信非信的,直到我賭咒發誓地反復聲明“我真的沒病”,才勉強允許我下床活動活動。
(理解“賭咒發誓”、“反復聲明”,并以下文中媽媽的關愛作側面提示,再來體會此時的心情,理解“我”的苦不堪言。)
說明:
學生品析詞語,是幫助他們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因而關鍵不在說,還在有所感悟地讀,但大家共同探討的關鍵詞語,可以有意滲透品析詞句的方法及步驟,以培養學生品析詞句的能力及準確、完整的表達能力。
6、引讀:難怪最后作者發出這樣的感嘆——唉,原以為生病能自由、快活,想不到卻是自討苦吃!
三、總結拓展
1、 總結:同學們,讀了這篇課文,如果讓你給這篇課文再取個題目,你會取什么題目呢?
交流。
小結:然而“病人”一題不僅概括了這篇課文的主要事件,而且這引號既說明“我”不是真的病人,而是在裝病,又引出這事讓人啼笑皆非之所在。
說明:
借助這一問題引導學生了悟文章的意趣,感受兒童情致,生活的樂趣。
2、交流自己的生活趣事。
《“病人”》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默讀課文,理解文章的意思。
2、自學生字,積累有關的詞語。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感受兒童情致,體會生活樂趣。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板書:病人(指名讀題)
2、質疑:病人指生病的人,為什么加上雙引號?(通過預習知道:不是真正的病人,而是裝病。)
二、初步感知
1、指名讀課文,思考:課文中的病人是怎么“病”的?為什么要裝病?
2、指導字形:嚏
3、理解詞語:眼睜睜巴不得(找出課文句子讀一讀,練習課文理解意思)
三、學習課文
1、交流回答問題:課文中的病人是怎么“病”的?為什么要裝病?
2、課文的第1、2兩小節為我們做了詳細介紹,指名讀——評價、指導——集體讀。
3、我果然成功的“病倒”了,病人有什么特殊待遇呢?(第三小節)
4、交流并板書:各種美味溫暖的感覺留在家里抱玩具看小人書
5、引讀第三小節。
6、雖然“病人”可享受特殊待遇,“可是不久,我就發現病人其實是件苦差事。”(板書:苦差事)這是怎么回事啊?請小組一起讀讀4——5小節,完成練習:
生了病,不能,不能和弟弟妹妹到屋外活蹦亂跳地玩,不能也不能看電影和到公園游樂場去玩,還要吃一大堆。
交流:從哪里看出是件“苦差事”?
板書:不能看電視不能玩不能大笑不能吃冷飲、喝汽水不能看電影、到游樂場玩還得吃一大堆藥
(個別讀——男女生讀。)
7、看來當“病人”確實是件苦差事,所以,“醫生走了,我不等——”(引讀6——7小節)
四、拓展練習
1、總結課文
2、說說學了課文,你有什么感悟?你有沒有做過“裝病”之類讓你覺得哭笑不得的傻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