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教案模板 >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精選12篇)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

發布時間:2023-09-05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精選12篇)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充分體會和感受親情的可貴,受到熏陶和感染。

  2.領悟課文中一些重點語句語言運用的特色。

  【課前準備】

  學完《秋天的懷念》(人教版六年制第九冊)一文后,讓學生搜集并閱讀同類的頌揚親情的故事。如果學生搜集有困難,教師可把諸如《背影》《血淚親情泣天地》《無私母愛創造生命奇跡》《7歲女孩拯救母親的感人故事》等文章提供給學生。

  【教學流程】

  一、承上啟下,直奔“親情”。

  同學們,我們剛學了課文《秋天的懷念》,感受到母愛的無私,親情的可貴,對下面的一段文字,大家一定有了深切的體會。出示一段贊頌親情的抒情性文字,可以是收集到的別人的文字,也可以教師自己撰寫的:

  親情,是黑夜里明亮的燭光,撕開夜幕,指引前進的航向;親情,是冬日里和煦的太陽,驅走嚴寒,給人們帶來溫暖……

  讓學生齊讀。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另一篇課文《地震中的父與子》(板書),讀了以后,相信大家對這段文字,對親情的可貴一定有更加深刻的體會。

  (按主題組織編排課文是新教材的重要特點。出示類似的文字,既揭示了本組課文的共同主題,又營造了濃郁的情感氛圍,有助于學生迅速入情、動情。)

  二、閱讀課文,感受“親情”。

  (一)讀題提問。讀了題目,你想從課文中知道什么?

  (這是對學生“閱讀期待”的利用,凸現學生作為閱讀主體的地位。)

  (二)讀文答問。

  1.初讀一遍課文,用幾句話說說課文寫一件什么事,說的話要求盡可能回答同學們想知道的問題。

  2.再讀一遍課文,說說課文所寫的是怎樣的一對父子。答案可以是各種各樣的。學生發言后,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板書:了不起)

  (讓學生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和人物,既訓練了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又可以強化對詞語的積累。同時,又尋找到閱讀本文的突破口。)

  3.深讀課文,說說從哪里看出父親和兒子的了不起。

  (1)關于父親的了不起,以下句子或關鍵詞語是品味的重點:

  ①“他猛然想起自己常對兒子說過的一句話:不論發生了什么事,我總會跟你在一起!”從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什么?

  ②“這位父親雙眼直直地看著這些好心人,問道:誰愿意幫助我?”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從這位父親“直直”的雙眼中,你看出他在想什么?

  答案可以有差異,在學生回答之后,教師用抒情性的語言進行小結。

  ③“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有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挖到第38小時,他突然聽見瓦礫堆下傳出孩子的聲音:……”作者不厭其詳地把表示時間的`詞羅列起來,從中你讀懂了什么?

  這個問題有較大的思維含量,可讓學生小組討論,然后派代表發言。也可以采用對比的方法,讓學生在對比中領悟——如果把這句話改為以下的句子,你認為好嗎?

  “他不停地挖著,沒有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挖到第38小時,他突然聽見瓦礫堆下傳出孩子的聲音……”

  (“讀懂”既包括讀懂這句話所包含的思想感情,也包括讀懂作者用來表達情感的語言形式,了解課文的語言特色。這個環節意在讓學生領悟“父親”的了不起,受到崇高親情的感染和熏陶,同時讓學生消化、吸納課文的語言,掌握課文的語言形式。)

  (2)關于兒子的了不起,以下句子或關鍵詞語是品味的重點:

  ①“挖到第38小時,他突然聽見瓦礫堆下傳出孩子的聲音:爸爸,是你嗎?”兒子憑什么認為來救他們的人是他的爸爸?

  學生發言后,教師小結:親情,產生信賴;親情使父子心連心;親情使兒子堅信,父親總會跟他在一起,無論是在寧靜溫馨的家,還是在張牙舞爪的死神面前!

  ②“不!爸爸。先讓我的同學出去吧!我知道你總會跟我在起,我不怕。不論發生什么事,我知道你總會跟我一起。”從這句話中,你讀懂了什么?

  學生發言后,教師小結:親情使人勇敢、無畏,親情使人無私、高尚。

  4.再次齊讀導入時出示的那一段文字。

  5.分角色朗讀課文,從“他挖了8小時”至結尾。

  三、遷移導行,抒寫“親情”。

  教師小結。讓學生課后寫親人關愛自己的一件或者幾件事,歌頌親情;也可以為自己的親人做一件事,并把這件事寫下來。最后讓學生把自己對親情的感悟帶到生活中去,為親人做一件事,以情導行,把學文與育人有機地結合起來。

  內容概括:這篇介紹了關于《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計五,地震中的父與子,希望對你有幫助!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能讀通課文,理解“爆炸”、“廢墟”、“破爛不堪”等詞語意思。

  2、能有感情在朗讀課文,體會“父與子”的了不起。

  3、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父親從兒子身上汲取的力量。

  4、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抓住課文中的重點句段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父親從兒子身上汲取的力量。

  教學難點:      讓學生明白這對父子為什么了不起。

  教具準備:      教師準備課件      學生預習課文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問:在平時生活中,你認為誰最關心你?

  父母的愛是平凡、樸實、無私的,母愛如太陽溫暖而熱烈,父愛如海洋深沉而含蓄。或許我們平時不太在意它,可這種平凡的愛在危急時刻會創造出驚人的奇跡。

  今天我們學習《地震中的父與子》,走進課文體驗維達爾無私的父愛。

  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讀通課文,感知大意。

  1、出示圖片,讓學生感受地震的可怕和給人們帶來的災難。

  2、課件出示閱讀提示,按照閱讀要求讀課文。

  3、讀后回答問題

  (1)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引導學生用簡潔的語言概括課文內容并把話說完整)

  (2)出示詞語(讓學生讀詞語,指導書寫:爆  砸)

  4、這是一對_____的父與子。

  二、朗讀感悟

  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本節課我們先學習父親的了不起表現在哪里。(引導學生體會感悟并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次序根據學生找的情況進行)

  句子1: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這是父親對兒子的承諾,父親在實現,兒子在堅守。)

  句子2:你是不是來幫助我的?

  (別人來勸他,他還是堅持。這位父親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兒子在等著我!”)

  句子3: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這就是文字處理的魅力,這就是文字的藝術,短文的一句話,讓我們感受到了時間的漫長,地震中,一位父親手無寸鐵在廢墟中連續挖了38小時的堅毅。)

  與句子:“他一直挖了36小時,沒人來阻擋他。”對比,體會評議文字的魅力)

  三、引發思考,感情升華。

  1、出示問題:想一想如果父親挖出了孩子,但是孩子已經死了,父親是否還“了不起” ?

  2、出示圖片,讓學生感悟更多的了不起的父母,同時教育學生學會感恩與回報。

  四、留作業

  (1)積累課文中所學的新字詞。

  (2)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3)想象一下,阿曼達在廢墟下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呢?把你想到的寫下來。

  (2 、3小題選做其中一題)

  第二課時

  一、體會兒子的了不起。

  二、學習課文的表達方法以及章法結構。

  三、完成課后小練筆,給課文補白。

  板書設計:

  17、地震中的父與子

  了       父   各守諾言  決不放棄  堅忍不拔

  不

  起       子  同死神搏斗  鼓勵同學  先人后己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自學生字新詞

  2、把握課文主要內容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想象父親搶救兒子的畫面。

  教學重點:

  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

  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明確專題:各自默讀本組課文的導語,說說本組專題的內容及學習要求。

  2、出示一段贊頒親情的抒情文字,讓學生齊讀(親情,是黑夜里明亮的燭光,撕開夜幕,指引前進的航向;親情,是冬日和煦的太陽,驅走嚴寒,給人們帶來溫暖……)。

  3、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課文《地震中的父與子》(板書),讀了以后,相信大家對這段文字,對親情的可貴一定有更加的體會。

  二、初讀課文,初步感知

  1、檢查學生預習生字新詞的情況,重點記住“墟礫”等字。

  2、讓學生自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3、檢查自讀情況,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1)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讀后你有什么想法?

  三、再讀課文,直指重點

  1、再讀課文,說說課文寫的是怎樣的一對父子。

  2、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3、質疑:課文結尾為什么說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呢?

  4、小組內探討,交流各自的初步認識。

  四、課堂小結

  由學生總結本節課的收獲。

  板書設計:

  17、地震中的父與子

  Shān jī hùn xī xū màn

  洛杉磯混亂昔日廢墟曼谷

  jí bào lì zá chàn

  疾步爆炸瓦礫砸著顫抖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了解父親不顧一切搶救兒子的經過,感受父愛的偉大。

  2、體會文中最后一句話的含義,并從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和同學交流自己的看法。

  教學重點:

  了解父親不顧一切搶救兒子的經過,感受父愛的偉大。

  教學難點:

  讓學生明白這對父子為什么了不起。

  教學過程:

  一、抓住重點合作研究

  1、自讀課文,看看從課文的哪些地方看出父與子的了不起。

  2、品味詞句

  (1)關于父親的了不起,以下句子或關鍵詞語是品味的重點

  ①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對兒子說的一句話:“無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從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了什么?父親說的這句話在課文中出現了幾次?為什么反復出現?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②這位父親雙眼直直地看著這些好心人,問道:“誰愿意幫助我?”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從這位父親“直直”的雙眼中,你看出他在想什么?

  ③他挖了8小時……爸爸,是你嗎?作者不厭其煩地把表示時間的詞羅列起來,從中你讀懂了什么?課文為什么要這樣描寫父親的外貌?

  (2)關于兒子的了不起,以下句子或詞語是品味的重點。

  ①挖到第38小時,他突然聽見瓦礫堆底下傳出孩子的聲音:“爸爸,是你嗎?”兒子憑什么認為救他的是他爸爸?

  ②“不!爸爸。……總會跟我在一起。”從這句話中,你讀懂了什么(親情使人勇敢,無畏,親情使人無私,高尚)。

  3、再次齊讀導入時出示的那段話。

  4、小結:為什么說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呢,用自己的話概括地說一說。

  二、朗讀體會,加深體驗

  1、自由讀

  2、小組內分角色朗讀

  3、全班分角色朗讀

  三、課堂小結

  由學生總結學完本課的收獲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品讀課文1至12自然段,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

  3、 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特點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愛的偉大力量。

  教學難點:

  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特點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的表達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一)齊讀課題:《地震中的父與子》

  (二)質疑:這是一場什么樣的地震?地震中的父與子之間發生了什么故事?

  二、初讀課文

  (一)自由朗讀課文,思考以上兩個問題,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二)檢查自學情況。

  1、認讀生字詞:混亂、昔日、廢墟、爆炸、瓦礫、洛杉磯、阿曼達、地震、安頓、堅定、疾步、挖掘、破爛不堪、絕望、嘆息、悲痛、砸著、顫抖、擁抱

  2、這是一場什么樣的地震?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來?

  句子1 : “…… 30萬人在不到四分鐘的時間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傷害。”(“30萬人”“ 不到四分鐘”兩個數字詞感受這是一場大地震;找好關鍵詞感情朗讀突出大地震)

  句子2:“那個昔日充滿孩子們歡聲笑語的漂亮的三層教學樓,已變成一片廢墟。”(A、觀看地震后的圖片出示生字詞:混亂、昔日、廢墟、爆炸、瓦礫,從畫面中可以理解混亂:亂七八糟,這就叫做混亂 廢墟:房子倒塌后成了廢棄的地方,那就叫------ 瓦礫:廢墟里面看到有許多碎的瓦片、磚塊,這就是-----)

  (這就是大地震留在我們腦海中的幾個詞語,你看,我們學詞語可以查字典,可以聯系上下文,也可以借助畫面,還可以聯系我們的所見所聞。讀書就是這樣,要做個有心人。)

  除了了解這些詞語,還有其他詞語的意思希望大家運用老師介紹的方法自己理解。

  3 、在這場大地震中一對父與子之間發生了什么故事?

  兒子被埋在廢墟中,父親冒著( 危險 ),抱著( 堅定的信念 )不顧勸阻,歷經艱辛,經過(38)小時的挖掘,終于在(廢墟中)救出(兒子及其同伴 )的故事。

  4、誰能完整說出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

  引導學生加上時間、地點、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完整地說出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有一年,美國洛杉磯發生大地震,一位父親冒著危險,抱著堅定的信念不顧勸阻,歷經艱辛,經過38小時的挖掘,終于在廢墟中救出兒子及其同伴的故事。

  過渡:的確,面對大地震這樣的災難,人類如同螞蟻般渺小,生命在轉瞬間灰飛煙滅,可就在這樣的災難中,這對父與子卻創造了生命的奇跡,請同學快速地瀏覽課文,看看課文中怎么評價這一對父子? (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了不起的父親,了不起的兒子。板書:了不起 父親 兒子)

  三 、品讀父親的了不起,感受深沉的父愛。

  1、靜心默讀課文1-12自然段,思考:從哪些地方能體會出父親的了不起?可以在書上畫一畫重點的句子、詞語,也可以寫一寫自己的感受,還可以讀一讀。然后同桌兩人交流一下。

  交流句子:

  A、他頓時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達,我的兒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陣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對兒子說的一句話:“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他堅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廢墟走去。

  (1)指名讀這段話,并說說你從哪些體會出父親的了不起的。(心理的變化、對孩子的承諾)

  (2)父親一開始的心情是怎樣的?(傷心絕望)指導朗讀父親撕心裂肺的呼喊

  (3)父親一開始是傷心絕望,后來卻是那么堅定,下定決心要找到自己的兒子,是什么使他發生了這么大的變化呢?(是他常對兒子說的一句話:“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4)誰能來讀讀這段話,讀出父親這種心情的變化?(指導朗讀)

  (5)這段通過什么描寫體現偉大的父愛?(板書:心理描寫)

  B、就在他挖掘的時候,不斷地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趕來,看到這片廢墟,他們痛哭并大喊:“我的兒子!”“我的女兒!”哭喊過后,他們絕望地離開了。有些人來拉住這位父親說:“太晚了,他們已經死了。”這位父親雙眼直直地看著這些好心人,問道:“誰愿意來幫助我?”沒有人給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頭接著挖。

  (1)指名讀這段話,并說說怎樣體會出父親的了不起的。

  (2)這里作者運用了什么樣的寫作方法?(對比)把誰和誰進行了對比?

  (3)師:別的家長是大哭,然后絕望的離開,而父親卻是埋頭接著挖。面對同樣的情況,這位父親的表現為什么能與眾不同呢?(引讀:他只有一個念頭——兒子在等著我!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4)自由地讀讀這段話,讀出其他家長的絕望和父親的堅定。

  指生讀。

  C、“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1)指名讀這段話,并說說怎樣體會出父親的了不起的。

  (2)把“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劃上線,請同學們自己讀讀這句話,想一想:作者為什么不直接寫他挖了36小時,而要從8小時寫起呢?

  a 、誰來讀讀這句話,讀出時間的漫長。(指生讀)

  b 、師:同學們,36小時到底是個怎樣的概念呢?12小時是一個——生接:白天。再過12小時是一個——生接:黑夜。在過12小時又是1個——生接:白天。統共是幾天幾夜呀?生:2天1夜。

  c 、大家想:在這2天1夜的時間里,我們平常人會做些什么?(生答)而父親卻在——生答(不停地挖)父親手無任何工具,出了挖還用過哪些動作?(搬、推、挪、刨等)可是情況緊急,不容過多思考,就一個念頭挖下去。單用一個“挖”更能讓我們感受到父親的勞累和決不放棄,感受到父親執著的信念和深沉的愛。

  d、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師:曾經有哪些人勸阻過他?

  有些人上來拉住這位父親,說:(生接);消防隊長擋住他:(生接);警察走過來,(生接)。而父親回答他們的只有這樣的話:出示“誰愿意幫助我?”“你是不是來幫助我?”“你是不是來幫助我?”

  這是什么描寫?(語言描寫)發現這三句話有什么特點?(都表達一個意思)

  但是父親的心情一樣嗎?你自己讀一讀,體會體會再說。

  (1、懇求2、急切3、崩潰)

  (生接)父親多么想得到別人的理解、幫助,多么想盡快地救出兒子啊,可人們都搖頭嘆息著走開了,都認為這位父親因為失去孩子過于悲痛,精神失常了,然而這位父親心中只有一個念頭:生接(兒子在等著我!)

  (3)大家想,在挖掘的過程中,父親還會遇到哪些困難?(生答塌方、爆炸)師:所以,父親的衣服會(生接);到處都是(生接)。

  (4)出示句子: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這句是什么描寫?(外貌描寫)你體會到了什么?(挖掘的艱辛和傷痛,長時間的精神折磨,但他不放棄,我感受到這是一個堅忍不拔、恪守諾言、有責任感的父親。)

  是什么支撐著父親,讓父親變得這么堅定,決不放棄?(生:不論……)師:這位父親心中只有一個念頭:(生齊讀)兒子在等著我。

  師:永遠要跟兒子在一起的執著讓阿曼達的父親變得多么的了不起啊。(生齊讀)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自己在下面練習讀出你的理解來。指生讀,齊讀。(配樂)

  夠救大家。因為你說過‘不論發生什么,你總會和我在一起!’”

  四 、總結

  1 、通過品讀重點詞句,讓我們感受到父親的了不起。

  2 、在寫法上,作者通過心理、語言、外貌、動作描寫刻畫父親的高大形象,讓我們感受到如山的父愛。

  3 、小結閱讀方法:抓住細節描寫的句子品讀;聯系上下文理解;感情朗讀理解感悟。

  五 、作業布置

  摘抄熟記精彩語句

  六、閱讀推薦

  《背影》《奇跡的名字叫父親》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理解“昔日、廢墟、疾步、絕望、瓦礫、開辟、破爛不堪”等詞語。積累文中關于人物外貌、語言描寫的佳句。

  2、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

  3、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的表達方法。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引導學生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愛的偉大力量。

  2、引導學生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的表達方法。

  教學安排:

  2課時

  教學準備:

  1、學習預習課文,了解文章主要內容,初步認識本課生字詞。

  2、教師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第 一 課 時

  一、談話導入

  出示課題,今天我們將一塊來學習一個在地震中發生的蘊涵著深深父愛的感

  人故事。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這是一場什么樣的地震?地震中的父與子發生了什么樣的故事?請同學們

  自由地朗讀課文。

  三、檢查生詞。

  這是一場什么樣的地震?(大地震)從哪兒看出的?(30萬人在不到四分

  鐘的時間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傷害。)還從哪里可以看出?(昔日充滿孩子們歡聲笑語的漂亮的三層教學樓,已變成一片廢墟。)這就是地震給我們造成的強烈對比。

  在一組圖片的展示中深情敘說。( )

  出示詞語:

  廢墟 爆炸 瓦礫

  在這樣一場大災難中,人的生命是多么的渺小啊,可是父親與兒子卻創造了生命的奇跡。這是怎樣一對父子?

  板書: 父親

  了不起

  兒子

  從哪些細節中表現了父與子的了不起?你從哪兒讀出了這是位了不起的父

  親?

  出示句子,有這些人勸了父親,父親回答的是這樣三句話。看看這三句話有

  什么發現?雖然是一樣的,是重復,但父親的心情是一樣的嗎?分角色朗讀課文。老師和學生合作,敘述的部分由老師改編說。

  我想問問阿曼達的父親,此時此刻,情況這么危急,你為什么不離開?

  聯系上下文找找,父親曾經對兒子有個什么承諾?(無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齊讀這句話。

  阿曼達的父親,你為什么不向大家解釋呢?

  他的懇求,焦急,甚至有點崩潰,就是這一切的一切,讓我們讀懂了一位父親內心深深的愛!

  還有哪些地方看出父親的了不起?

  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

  出示句子:

  請你帶著你自己的體會來讀。

  親愛的同學們,讓我們看看這個句子:他挖了8小時,……在這36小時中,他不可能只做了“挖”這一個動作吧?還可能做些什么?可作者就寫了一個“挖”字,從這個“挖”字你體會到什么?

  一個簡簡單單的“挖”,卻有無窮的內涵,這就是中國文字的魅力,讓我們定格于這個“挖”字,讀好這個“挖”字,再讀句子。

  作者為什么不直接寫挖了36小時,而要羅列時間的進程?

  把各自的體會帶入句子,好好練讀這個句子,自由讀,指名讀。

  讀得這么緩慢與低沉,是為了什么啊?還有不同的讀法嗎?讀得越來越弱,是為什么啊?還有不同的讀法?

  雖然是簡簡單單的四個詞,卻讀出了不同的理解,也許會發生余震,也許會 ,但父親(讀,他挖了……)

  也許他會挖到別人的尸體,可父親還是(讀,他挖了……)

  是什么支撐著父親挖了36個小時?“挖”又讓我們讀到了如山的父愛。

  36小時過去了,讓我們再來看看這位父親,讀句子。

  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出示句子:

  讓我們記住,記住這位堅強的父親,女生讀。

  讓我們記住,記住這位了不起的父親,男生讀。

  讓這位了不起的父親形象定格在我們每一個心中,全班讀。

  此時此刻,我不禁想起四川大地震中這樣一幅幅畫面。

  (課件出示畫面,教師深情述說)

  ①躺在擔架上的這個小女孩應該是幸運的,大地震發生時,她被壓在了廢墟之中,是她的爸爸,像阿曼達的爸爸一樣,用自己的血肉之手,硬是把她從瓦礫中挖了出來,此刻,她正深情地對爸爸說:“爸爸,我謝謝你啊!”

  ②這是一位叫程林祥的普普通通的男子,背上用紅布遮蓋的是他讀高一的兒子程磊。四川地震后的第三天,他在廢墟中找到了兒子的尸體,這位身材瘦小的男子,用他并不偉岸的身軀背著兒子,在沼澤地般的山路上艱難地前行。盡管旁邊就是湍急的岷江,山上不時滾下足球大的碎石,他隨時都有可能被這山水吞沒,可他沒有退縮,因為他心中有一個信念:我不能把兒子丟在廢墟中,我要帶他回家!

  ③看,畫面上躺在解放軍叔叔懷中的這個小寶寶睡得多甜啊!她還太小了,不知道她的媽媽已經永遠地離開了。5月13日中午,救援隊員發現媽媽的時候,媽媽已經沒有了呼吸。透過一堆廢墟的間隙,可以看到她雙膝跪地,整個上身向前匍匐著,雙手扶地支撐著身體……救援人員在媽媽身下發現了這個寶寶,他躺在一條紅底黃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三四個月大,因為有母親的身體庇護,孩子毫發未傷。隨行的醫生過來準備給孩子做些檢查,發現有一部手機塞在被子里,醫生下意識地看了一下手機屏幕,發現屏幕上是一條已經寫好的短信:“親愛的寶貝,如果你能活著,一定要記住我愛你。”看慣了生離死別的醫生,在這一刻落淚了;手機傳遞著,每個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淚了……

  大災難面前,父愛、母愛,孕育了一個個看似不可能的奇跡。

  小練筆:已經堅持挖掘了36個小時,可兒子還生死未卜,這一刻,父親會對兒子說些什么呢?請你寫在書頁的空白處。

  (評價:兩個一定,讀出了父親的承諾,)

  這讓我想起一句話:總有一種力量將我們支撐,總有一種愛讓我們感動。

  這節課,我們被父親深深地感動著,下一個課時,我們將繼續學習兒子是怎樣堅信承諾,和父親重逢在一起。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 篇6

  一、教材分析

  《地震中的父與子》是九年制義務教育小學語文(人教版)第九冊第六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本組教材以“父母之愛”為專題,編排了精讀課文《地震中的父與子》、《“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略讀課文《慈母情深》、《學會看病》。這幾篇課文,從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父愛、母愛的深沉與寬廣、崇高與無私,令人震撼,讓人感動,引人思考。《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課文,記敘了在美國洛杉磯大地震中,一位年輕的父親為了救自己的兒子,而堅持不懈地挖掘了38個多小時后,成功救出兒子和同學的故事。歌頌了偉大的父愛,贊揚了深厚的父子之情。本文對父愛的歌頌,學生應該很容易理解。但要去體會文中感人的人格力量,卻是一個難點。在教學時,我通過情境創設,去極力烘托情感,讓孩子們在研討、合作、反復吟誦中領悟文中的感情,真正做到“以讀為本,關注人文。”

  二、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理解“昔日、廢墟、疾步、瓦礫、”等詞語。積累文中關于人物外貌、語言描寫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

  3、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的表達方法。

  三、教學重、難點

  (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讓學生從讀中感悟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

  (二)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特點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的表達方法。

  四、教學準備

  (一)學生預習課文,了解文章主要內容,初步認識本課生字。

  (二)教師準備課件。(用PPT制作的有關課文內容的文字片和與地震相關的圖片與音樂)。

  五、課時安排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課題

  師:“同學們,還記得20__年5月12日這個令全中國人民都無法忘卻的日子嗎?是啊,這天無情的大地震襲擊了我國的四川汶川等地,造成了近7萬同胞死亡,數百萬人無家可歸的慘痛景象。孩子們,有一年在美國洛杉磯也發生過一場大地震,30萬人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傷害。

  今天這節課講述的是發生在那次大地震中的一個感人故事。

  揭示課題:地震中的父與子(板書)

  生齊讀課題。

  二、整體讀文,學習生字,感知主要內容

  1、師:在這場大地震中,在父與子之間又發生了什么樣的故事?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在學生讀文時,要求學生讀準字音,并用橫線劃出答案)

  2、在解決問題之前,我們先來學習生字。(出示詞語:洛杉磯、混亂、昔日、廢墟、疾步、爆炸、瓦礫、砸著、顫抖。)

  師:誰愿意讀一讀這些詞語?其他同學請注意如果他讀的正確請跟讀,如果不正確請你們為他糾正。

  生讀詞語

  同桌互相讀詞語,小組開火車讀。

  [課件出示圖片]你看到這幅圖,能想到我們剛剛學得哪個詞語?

  過渡:同學們,這些悲慘的畫面,就是這場大地震帶給我們的。雖然大震無情,但是人間有愛,在震中涌現出許多感人的事跡,這篇課文又為我們講述了一件什么感人的事呢?

  指導學生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3、的確,面對大地震這樣的災難,人類如同螞蟻般渺小,生命在轉瞬間灰飛煙滅,可就在這樣的災難中,這對父與子卻創造了生命的奇跡,請問課文中怎么評價這一對父子?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看看課文中告訴我們這是一對怎樣的父與子?

  生: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生齊讀,師板書)

  三、品讀體驗

  這節課,我們先走近這位了不起的父親。默讀課文1—12自然段:這部分課文當中有許多有關這位父親的描寫,看看有什么地方,有哪些語句讓你感受到這位父親的了不起。劃記下來,然后和同學交流自己的看法。前后四人為一個小組進行交流。

  1、剛才讀的很投入,咱們來交流交流。你從哪些語句中讀出了父親的了不起?

  2、匯報交流(指名學生先讀劃出的句子,然后談感受。教學過程的順序可根據學生的回答酌情而定。)

  (1)同樣是父母,其他孩子的父母是怎么做的呢?我們對比這讀一讀。(分角色讀)談談感受。

  (2)處境如此危險,隨時可能發生余震,倒塌,不少人來勸說父親,咱們都來看看父親都聽到了哪些勸阻?父親又是怎么做的呢?分角色讀讀吧!(課件出示5—9自然段)

  生:有消防隊長、警察,還有路過的人。

  師:說說他們分別是怎么勸的?

  生:有些人上來拉住這位父親,說:“太晚了,沒有希望了。”

  生:太危險了,隨時可能發生大爆炸,請你離開。

  生:……

  師:面對他們的勸阻,父親的回應是這樣的三句話。(課件出示)請同學們再讀讀這三句話,你有什么發現?(生回答)

  師:父親說這三句話時的心情是一樣的嗎?你自己讀一讀,體會體會再說。

  師:從父親這三句簡簡單單的問話中,我們讀出了他的懇求,他的急切,他的崩潰,就讓我們把體會送進這段話,咱們一塊兒來讀一讀。老師和大家合作,就請你們讀父親的三句問話。

  師生合作讀。

  師:我想問問阿曼達的父親,人們這樣勸阻,震情這樣厲害,你為什么不離開?(指名生回答)

  師:讓我們再來讀一讀父親的這三句話。

  小結:從眾人在勸阻父親的短短幾句問話,我們讀懂了父親的懇求、焦急、崩潰,而這一切的一切讓我們真真切切切地感受到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親。

  (3)第12自然段:第一句:“他挖了8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

  (課件出示句子)

  師:有哪些同學都畫下了這個句子。從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師:在這么長的時間里,阿曼達的父親一直在干什么?

  師:為什么不直接寫他挖了36小時,而要從8小時開始寫起?

  [課件出示句子:

  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

  他挖了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

  師:你能把你的感受通過你的朗讀表達出來嗎?

  生朗讀。

  師:我來問問,是什么支撐著這位父親這苦苦挖掘?

  小結:而這一切的一切,讓我們不得不再一次感嘆,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親。

  (4)、第12自然段:第二句:“他滿臉灰塵……到處都是血跡。”(出示課文片斷)

  師:就是因為父親挖了這么久,現在已是“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你看到了一位什么樣的父親?你讀——

  你看到了一位什么樣的父親?你讀——

  就讓我們記住這位歷盡艱辛,疲憊不堪,傷痕累累的父親的形象。男同學讀(課件出示第12段他挖了8小時……到處都是血跡。)

  同學們,是什么力量促使他不顧危險,不畏艱辛,不知疲勞地挖掘呀?(父愛)

  多么偉大的父愛,多么驚人的力量!就讓父親的高大形象定格在我們的心里吧,(配樂讀)——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抽讀——齊讀)

  四、總結

  父母親的懷抱,永遠是我們最溫暖的家。我們活在父愛如山的背上,活在母愛如海的懷里,我們幸福的,下節課,再讓我們走進課文,看看這位深愛兒子的、了不起的父親,又有著一位怎樣了不起的兒子。

  五、布置作業

  (一)抄寫本課生字。

  (二)摘抄文中關于人物外貌、語言描寫的佳句。

  六、板書設計:

  地震中的父與子

  了不起

  父親愛兒子

  挖不論…總…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 篇7

  設計理念:

  課文情節復雜,找準閱讀的突破口,以點帶面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學時緊抓“了不起的父與子”這條主線,重點抓住父親“不斷挖掘”這個震撼人心的畫面,引導學生細細品讀。在研讀中感受親情可貴,感悟做人之道,提升感悟能力。

  教學目標:

  1、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想象父親搶救兒子的畫

  面。

  2、學生運用“從內容中體會思想”的閱讀方法,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感受父愛的偉大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

  3、學生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進行描寫,反映人物

  思想品質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1、引導學生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到父愛的偉大力量──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和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2、讓學生明白這對父子為什么了不起。

  教學準備:

  收集有關地震的資料和有關父愛、母愛的故事、文章等。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地震中的父與子》(板書課題)說到地震,讓老師想起了20__年發生在我國汶川的`5·12大地震,始終有這樣一個畫面,這樣一個動作,這樣一段回憶定格在你我的心中。(播放課件并解說)

  二、品讀感悟

  (一)學習2—11自然段

  同學們,地震是殘酷的,地震中的父子之情是不能泯滅的。中國汶川的地震中有這樣可歌可泣的父子,在美國洛杉磯的地震中也有這樣的一對父子,他們創造了生命的奇跡。

  1、讓生默讀課文,找一找作者用了哪三個字來評價這對父子?(了不起)

  2、這節課就讓我們先走近這位了不起的父親,讓學生找一找當地震發生后,父親的第一反映是什么?(指名讀句子)

  3、(出示課件)反復讀一讀,同桌說一說兩個句子在寫法上有什么不同?你更喜歡哪一個?為什么?

  4、再讓學生有感情地讀一讀這句話。

  5、當父親趕到學校,學校變成一片廢墟,父親會怎樣?(指名讀)

  6、在絕望中,父親做出了了不起的決定,請同學們自由讀5-11自然段,找出描寫父親的句子反復讀一讀,想想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親的了不起。(生匯報)

  (1)追問有哪些人來勸他,他們都說了些什么?

  (2)面對這些好心人的勸告和阻攔,父親放棄了嗎?他依然不停地挖著,那我想問問這位父親,人們這樣勸你,情況這樣危急,你為什么不離開呢?

  (3)找一找父親曾經和兒子有著怎樣的一句承諾?(出示課件)生齊讀。

  (4)這位父親,你的心里有這么多的想法,為什么不對大家說清楚呢?

  小結:時間很緊迫,兒子還在廢墟中等著我,父親著急啊,甚至崩潰,這一切的一切讓我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親)。

  1、文中還有什么地方讓我們讀懂了父親的了不起?(出示課件)并齊讀,追問36小時相當于多長時間?在這么長的時間里你都可以做些什么?父親呢?

  2、父親沒有任何工具,只憑自己的一雙手在瘋狂地挖著,為什么沒有人再來阻止他了呢?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3、他真的精神失常了嗎?他的頭腦清醒嗎?那他在想些什么呢?

  4、請同學們反復地讀一讀這個句子,進一步體會父親的了不起,并相機板書。

  5、面對這么多的困難和危險,父親仍然不停地挖了12小時?作者為什么不直接這樣寫,(播放課件)而是將時間羅列地來寫,請同學們反復讀一讀這兩個句子,說一說這樣寫的好處?

  6、那這句話應該怎樣讀呢?請帶著你的體會把這句話一起讀一讀。

  7、時間在推移,艱難的挖掘還在繼續,可他堅持挖了12小時?是什么在支撐父親36小時苦苦的挖掘?(是一句承諾)怎樣的一句承諾?除了承諾還有什么?(深深的父愛)

  小結:這句話讓我們讀懂了如山的父愛,而此時此刻讓我們又一次感受到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親)。

  1、 36小時過去了,讓我們看看這位父親現在怎樣?(播放課件)父親怎么會變成現在這個樣子?在這36小時當中都放生了哪些令人觸目驚心的場面呢?請同學們閉眼傾聽,說一說你看到了一位怎樣的父親?(師朗讀生匯報)

  2、請你帶著這些體會把這個句子反復的讀一讀,(出示課件)說說你還能體會到什么?

  3、這哪里是普普通通的一段話啊,而是飽含深深父愛的一首詩,讓我們齊讀這首詩。并說說你從中讀懂了什么?

  小結:父親為救兒子不惜一切,讓人感受到震撼人心的父愛,又一次讓我們體會到父親的(了不起)。

  (二)學習11—23自然段

  我們被父親了不起的行為震撼了,心中滿是沉甸甸的父愛,下面讓我們把目光聚集到他的兒子阿曼達身上,請同學們輕聲朗讀11-23自然段,找一找描寫兒子的哪些畫面感動了你,讓你感受到兒子的了不起,并做上批注。(生匯報)

  1、(出示課件15自然段)阿曼達為什么不害怕?

  2、讓學生自由讀讀,體會不一樣顏色的字應該怎樣讀?并指名讀。 小結:兒子把對父親的信任化作了戰勝一切困難和恐怖的勇氣,所以

  我們說兒子(了不起)。(繼續匯報自己的體會)

  3、(出示課件22自然段)說說阿曼達這樣做的原因?

  4、那就讓我們帶著這些體會把這個句子讀一讀,老師相機指導。

  (三)分角色朗讀(11—23自然段)

  三、總結全文

  這對了不起的父子,無比幸福的緊緊擁抱在一起,這種了不起源于父親對兒子的一句承諾,下面就讓我們用這句承諾來回顧一下這艱難的歷程吧。(出示課件)

  (1)當父親看到教學樓變成廢墟,悲痛欲絕時,支撐他的一句話是()

  (2)當他孤軍奮戰,傷痕累累時,給他力量的還是這句()

  (3)當安全的小出口在14個孩子面前被打開時,兒子卻最后一

  個出來,那是因為父親的話給了他巨大的精神力量,那就是()

  父親對兒子的愛讓我們感動,兒子對父親的信任更讓我們感動,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共同譜寫了一首愛的贊歌(播放課件)讓生齊讀。

  總結:愛是偉大的,愛是無私的,就讓地震中父與子的形象永遠定格在我們心中(課件)

  板書:地震中的父與子

  父親:堅強、了不起

  兒子:勇敢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 篇8

  教學目的:

  1.自學生字新詞,把握課文主要內容,想象父親搶救兒子的畫面。

  2.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父親在救助兒子的過程中的心理有哪些變化, 從而體會作者是怎樣寫出父愛的偉大的。

  3.體會文中最后一句話的含義, 并從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 和同學交流自己的看法。

  教學重、難點

  1.了解父親不顧一切搶救兒子的經過,感受父愛的偉大。

  2.讓學生明白這對父子為什么了不起。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學習生字。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板書課題并讓學生齊讀課題。

  二、自由讀課文,初步感知

  1.自由讀課文,要求:

  (1)自由讀課文,借助字典,結合課文中的句子認識本課的生字和新詞。

  (2)明確本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用圈點批注的方法畫出使你深受感動的句子,在小組內交流。

  (4)用自己喜歡的符號注明自己不懂的問題。

  2.學生自由讀文,交流學習收獲及不懂的問題,同時引導學生重點理解“堅定”“顫抖”等詞語。

  三、學生默讀課文,提出問題

  1.小組內交流。

  2.全班交流,師生提煉出有價值的問題:

  (1)父親在救助兒子的過程中心理有哪些變化?

  (2)課文結尾為什么說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呢?試從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體會體會。

  (3)體會作者是怎樣抓住父親的外貌、語言、動作和心理進行描寫來表達父愛的?

  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父親的心理變化

  1.學生細細品讀課文,找出能體現父親救助兒子心理變化的句子。

  2.教師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能體現父親心理變化的重點句子,并體會父親當時的心理。

  五、布置作業:

  朗讀課文,書寫生字。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深入學習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品讀課文,感悟偉大的父愛

  1.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課文結尾為什么說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呢?

  3.師生交流后,引導學生重點感悟以下語句:

  (1)“在混亂中,一位年輕的父親安頓好受傷的妻子,沖向他7歲的兒子的學校。這個句子說明了什么?(父親關愛孩子,擔心孩子會有危險了。)

  (2)當看到教學樓已成為一片廢墟時“他頓時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達,我的兒子。”從這里可以看出什么?

  (父親見到廢墟以為兒子已經死了,他感到極度痛心,體現了他失去兒子的悲痛心情)

  (3)“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陣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對兒子說的一句話:“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他堅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廢墟走去。”從這兒可以看出什么?(父親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兒子會記住他的話,有一個堅定的信念支持著他,所以他──堅定地站起身)

  (4)“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課文中為什么要這樣描寫父親的外貌呢?

  (父親堅信兒子沒有死,奮力拯救兒子,顧不得休息,可見父親對兒子愛的偉大)是什么使父親沒完沒了地挖呢?  

  (5)兒子看到爸爸來救他,自信地告訴爸爸,他曾經對同學說的話:“只要我爸爸活著……,他總會和我們在一起。”從這兒可以看出什么?(兒子對父親的信任,他堅信父親會來救他。即使在最危險,最艱險的時刻,兒子的信念都沒有動搖。)

  (6)兒子還是個無私的人,在父親救他的時候,他讓同學們先出去,要父親先救他人,而這又是那樸實但又強有力的話語。

  4.師小結:是呀!父親與兒子都是了不起的,父親對兒子的愛讓我們感動,兒子對父親的信任,更讓我們感動。

  二、總結全文,發散思維

  1.總結:這是一個多么感人的故事,這篇課文讓我們明白了“愛,會使人堅定和勇敢;愛,會使人產生信賴和力量;愛,會創造奇跡”學習后,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2.學生在班上交流。

  3.師小結:感受多深呀,回家后把你們的感受對父母說一說,或是記在日記中。

  板書設計:

  父     子

  堅強     勇敢

  責任心強  富有愛心

  14個孩子脫險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的表達方法。積累文中關于人物外貌、語言描寫的佳句。

  3、從文中的具體描敘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

  教學線索:“無論發生什么,我總和你在一起”貫穿全課的教學。

  教學重點:從人物的動作、語言描寫中感悟人物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 聽寫引入

  1、生字新詞

  混亂 昔日 廢墟 絕望 破爛不堪 挖掘 獲救

  2、用上這些詞語,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二、品讀課文

  (一)初悟“無論發生了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1、展現當時情景:

  在不到4分鐘的時間里,30萬人受到傷害。那是怎樣的災難哪?(背景音樂渲染當時的場景)那個昔日充滿孩子歡聲笑語的漂亮的三層教學樓就這樣變成了廢墟。 “父親眼前一片漆黑,(屏幕背景變黑的)大喊:“我的兒子!”跪在地上大哭一陣,想起了自己常跟兒子說的一句話:

  課件出示:(無論發生了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板書:語言)

  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嗎?(學生說理解)

  2、創設情景體會

  師:生活中常常會有這樣的情景,爸爸是這樣和孩子在一起的:

  阿曼達在和同學踢足球,腿骨折了,疼得直流眼淚,爸爸的做法是——

  (預設:父親帶著阿曼達去醫院,幫助他恢復健康!)

  阿曼達在學校里的學習成績退步很快,爸爸的做法是------

  (預設:鼓勵孩子,天天陪伴孩子學習,幫助他盡快提高)

  阿曼達在摔交比賽中取得了勝利,爸爸的做法是-----

  (預設:帶著孩子開車兜風,請孩子吃飯•••••)

  現在不測風云降臨于阿曼達,他被壓在廢墟下,生死未卜——

  (預設:父親無論如何也要想辦法找到他。)

  如果他還活著,父親一定要馬上見到他;萬一死了,也一定要見到他的尸體!這就叫————

  (引讀不論……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和你在一起!)

  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那份責任和愛心始終在父親的心頭。

  (二)深悟“無論發生了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1、自主學習4——11自然段,從父親的動作、語言的描寫中體會父親在拯救兒子的過程中的信念。(板書:動作 語言)

  2、根據學生的反饋情況引導。

  當其他孩子的父母哭喊著絕望離開時,阿曼達的父親

  當消防隊員告訴他隨時發生爆炸,必須趕緊離開時,阿曼達的父親

  當警察勸他趕緊回家時,阿曼達的父親

  人們以為他是精神失常,搖頭嘆息著走開時,阿曼達的父親

  過渡:在常人看來的確是精神失常了。

  3、想象營救過程中父親的表現

  出示: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來阻攔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是血跡。

  師:這段話很簡約地描寫營救過程中爸爸的神態、樣子,給了我們無限想象的空間,這兩天兩夜父親到底是怎樣做的呀!我們靜靜的思考,選擇其中一個內容說話。(出示)

  8個小時過去了,

  12個小時過去了,

  24個小時過去了,

  36個小時過去了,

  (學生交流想象的內容)

  4、朗讀體會兒子的堅定信念

  師:在歷經了饑餓、疲倦、危險,在歷經了38小時不懈努力后,奇跡終于出現了,課文接下來用了大量的語言描寫,(老師把這對父與子的對話打到了大屏幕上,)請同桌之間合作練習讀這部分內容。

  再請兩名學生讀-----評讀和教師導讀---再次指名讀---男女生合作讀

  四、總結學習 《地震中的父與子》公開課教案設計精品

  1、情感升華---無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讓我們再次回味這個感人的故事

  【出示:無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師:當地震瞬間來臨,讓整個城市變成一片廢墟的時候,一位父親便開始了艱難救助兒子的歷程,因為他要信守自己的諾言,那就是――無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師:當所有人都在絕望中勸說這位父親離開的時候,他的心中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

  師:當年僅7歲的兒子面對黑暗、饑餓、恐懼和危險時,是父親的話給了他活下去的勇氣,那就是――

  師:當安全出口向14位孩子敞開的時候,兒子選擇最后一個離開,因為父親的話給了他巨大的精神力量,那就是――

  2、作業布置。

  讓我們再回讀感人至深的一幕,把在我們腦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打動你的(指板書:神態、動作、語言)父親和兒子的某句話、某個眼神、某個動作抄寫下來。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 篇10

  一、教材分析:

  《地震中的父與子》是小學語文人教版課標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上冊第六組的第一篇課文。課文講述了有一年美國洛杉磯發生大地震,一所小學不幸倒塌了,匆匆趕來的家長悲痛欲絕,在殘酷的現實面前無奈地垂淚,而其中一位父親卻堅信自己的兒子還活著,堅信兒子在等待他去解救,因為他對兒子曾經承諾:無論發生什么,我永遠和你在一起。因此,他不顧眾人的勸說與阻攔,日以繼夜挖了38小時,直至救出他的兒子和其他13位小朋友。描寫具體、情感真摯,是這篇課文的主要特點。

  本單元訓練主題──父母之愛。這篇課文是第六組的第一篇課文,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在讀中把握課文主要內容,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人物外貌、語言、動作和心理描寫來表現父母之愛的,從而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二、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

  2、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聯系上下文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在讀中感悟父愛的偉大和父子間的默契,受到愛的教育。

  3、學習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語言和動作的描寫表現父愛的表達方式。

  三、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制作多媒體教學課件;

  2、 學生準備:認真預習課文,搜集有關地震中感人肺腑的故事。

  四、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抓住重點詞句聯系上下文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感悟父愛的偉大,受到愛的教育。

  2、初步領悟文章抓住人物的外貌、語言和動作等描寫來表現父愛的表達方式。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檢查預習

  1、播放視頻,感受地震。

  2、揭示課題,齊讀課題。

  3、檢查預習,了解學情。

  二、順學而導,感受父愛

  (一)請潛心讀書,勾畫出最讓你感動的句子并做批注。

  (二)學生匯報學習收獲,教師相機點撥并指導朗讀。

  句段一:他頓時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達,我的兒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陣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對兒子說的一句話:“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他堅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廢墟走去。

  1、學生談讀書體會。

  2、引導學生抓住“無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在讀中體會父親感情的變化。

  句段二: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1、學生談閱讀體會。

  2、師根據學生的理解,相機點撥,引導學生體會父親的了不起。

  (1) 抓住寫時間的詞,體會時間的漫長,感悟句子的表達效果,并指導朗讀。

  (2) 透過父親的外貌描寫,聯系上下文,想象在漫長的挖掘過程中,父親所經歷的艱辛,體會父愛的偉大,并指導朗讀。

  (3) 聯系上下文,在讀中體會“無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這句話給父親帶來的精神力量。

  (三)小結課文通過外貌、語言、動作的描寫來表現父愛的寫作方法。

  三、讀寫遷移,感悟信賴

  (一)學生繼續匯報讀書收獲,教師相機引導學生感悟兒子的了不起。

  1、學生讀寫阿曼達的句段,并談體會。

  2、引導學生想象廢墟下的阿曼達和他的同學是怎樣度過這漫長的38小時,嘗試著學習課文的表達方式寫一寫。

  3、反饋交流。

  四、緊扣中心,品味幸福

  朗讀課文最后一句聯系上下文體會“幸福”的含義。

  板書設計:

  17   地震中的父與子                      

  了不起                                     

  父                                子                 

  總會在一起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抓住重點句子體會父親的心理變化,并聯系實際,深入感悟父愛的偉大和父子之間的默契,受到愛的教育。

  2、在讀中進一步領悟和學習文章的多種表達方法,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教學過程:

  一、聽寫導入,再現畫面

  二、深入情景,品讀感悟

  (一)勾畫出寫父親在救助兒子的過程中心理變化的句子,談體會并指導朗讀。

  (二)“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這句話在文章中反復出現有什么好處?

  (三)課文除了運用通過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的描寫來表現文章的中心,還用了哪些寫法?

  三、角色寫話,升華情感

  父親經歷了38小時艱辛的挖掘,兒子和伙伴們經歷了38小時的漫長等待,父與子終于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面對此情此景,假如你是13個得救孩子中的父親或母親,或是曾經勸說過這位父親的好心人、消防隊長、警察,你想對這對父子說些什么呢?請選擇一種角色寫一寫。

  四、拓展延伸,以文激情

  (一)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關父母之愛的文章。

  (二)談一談你所感受到的父母之愛。

  (三)總結抒情,引發深思。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認識9個生詞。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

  教學重難點: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

  教學課時: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導入課

  同學們齊讀《父愛》這首詩歌,并談談讀后的感受。

  師:是的,父親是一棵大樹,用枝枝葉葉給予我們世界上最安全、最溫暖的庇護。這節課,我們一起走進《地震中的父與子》,感受深沉而寬廣的父愛。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二、整體感知課文

  《地震中的父與子》,這是一場怎樣的地震?地震中父親與兒子之間又發生了什么故事?請同學們自由的朗讀課文,在文中尋找問題的答案。讀的時候,注意讀準字音、讀順句子。

  三、認讀生詞,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1、交流這是一場怎樣的地震?并在課文中找到相關的語句。

  2、觀看洛杉磯大地震留下的圖片,并從中認識課文中必須掌握的生詞。

  3、說一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四、品讀課文,感受父親的了不起。

  1、快速瀏覽課文,文中告訴我們這是一對怎樣的父與子?

  2、學生齊讀“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并提出不懂的問題。

  3、學生靜心默讀課文的1—12自然段,體會父親的了不起,并找到相關的語句寫上自己的體會和感受。

  4、交流:

  抓住父親面對不同的人的勸告,回答的卻是同樣一個意思的三句簡單的問話,“你是不是來幫助我”體會父親不同的心情。創設情境,指導朗讀,感受父親的了不起。

  討論:作者為什么不直接寫父親挖了36小時,而要這樣羅列時間的進程?

  創設不同的情境,指導朗讀這句話,在讀中感受如山的父愛。

  〈3〉抓住“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這句外貌描寫,感受父親的了不起。

  5、小練筆:36個小時過去了,可兒子仍生死未卜,父親會對兒子說些什么了?

  五、總結

  同學們動情的話語,讓我們再次感受到父親的了不起。下節課我們走進阿曼達,看看這位了不起的父親又有怎樣一位了不起的兒子。

  板書:

  地震中的父與子

  父親

  了不起

  兒子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 篇12

  一、“讀”課文

  《地震中的父與子》是小學語文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六組的第一篇課文。課文講述了美國洛杉磯發生大地震,一所小學不幸倒塌了,趕來的家長悲痛欲絕,在殘酷的現實面前絕望離開,而其中一位父親卻堅信自己的兒子還活著,他不顧眾人的勸阻,日以繼夜地挖了38小時,最后救出他的兒子和其他13位小朋友。課文的語言比較樸實,最感人的是父親在廢墟中不顧一切挖了38小時,從中深刻感受到父親對孩子的愛。另外,兒子在被發現后讓同學先走,這個行為也大大贊揚了兒子舍己為人的精神以及對父親的信任和愛。縱觀全文,我覺得這種父子之情是始終交織在一起的,生活中這是一對幸福的父子,地震中這更是一對患難與共的父子,所以他們在災后相遇是如此的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

  二、“解”課文

  1、重點:文章通過描寫了父親的動作、語言、外貌等來突出父親對兒子的愛。父親的挖這一行為是本文最為精彩的地方,它生動、細致地展現了父親這一偉大的形象。這一行為,可謂是牽一發而動全身,把故事的發展推向高潮。

  2、難點:父親了不起的形象較容易體會,而對兒子的刻畫相對簡略,這部分是教學的重點,亦是難點。另外,對于父與子之間的親情,也是本文教學需要突破的難點,主要是對這句話的理解:無論發生什么,我總會和你在一起。

  三、“教”課文

  (一)看題質疑,順學而導

  1、板書課題:地震中的父與子

  2、看題質疑,因材施教

  師:同學們,看到這個課題,你有什么疑問嗎?

  梳理歸類:

  在哪里發生了地震?

  程度怎樣?

  這對父與子的命運如何?

  (二)整體把握,聚焦中心

  1、學生自讀課文

  2、檢查字詞:

  阿曼達(外國人名可以讀得輕快短促)

  砸著,血跡,(多音字“著”和“血”的讀音)

  3、讀后交流,引出中心句: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滴緊緊擁抱在一起。

  4、同學們,讀了課文我們知道,這對地震中的父與子是多么了不起,那么你從哪里看出了父親的了不起,又從哪里看出了兒子的了不起呢?用“~~”劃出來,并寫上批注。

  (三)找切入點,感悟親情

  切入點:一個“挖”字體現父親的了不起

  交流句子: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師:父親的一個動作,讓人印象很深,而且十分動人,你覺得是哪個動作?(挖)

  ⑴他挖了多久?(38小時)

  ⑵同學們,你覺得這是怎樣的38小時呢?

  板塊一:漫長的38小時:

  策略:引導比較,感受父親挖得漫長

  38小時是多久?(兩天一夜,日以繼夜地挖)

  句子比較:

  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他挖了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這樣改,你覺得怎樣?說說你的理解。

  (感受細節描寫,每一段挖的過程,都讓人感覺漫長,感受父親挖不到孩子內心的煎熬。)

  朗讀指導:讀出時間的漫長,語調輕緩深沉。

  板塊二:艱辛的38小時

  策略:引導想象,感受父親挖得心切

  沒有工具徒手挖了38小時,沒有休息。

  理解詞語: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配樂《goodbay》,想象說話:

  父親徒手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當堅硬的石頭磨破了他的雙手,他

  當鋒利的玻璃劃破了他的手臂,他

  當巨大的石塊坍塌,砸到他的雙腿,他

  板塊三:危險的38小時

  策略:引導聯系,感受父親挖得危險

  地震的嚴重性:30萬人在不到4分鐘的時間里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害。

  消防隊長攔住他:“太危險了,隨時可能發生大爆炸”

  地震之后,還有余震,可能再次發生坍塌。

  警察勸說,說明現場不適合逗留,更別說要挖。

  (指名朗讀指導,讀出當時環境的危險,眾人竭力勸解的語氣)

  板塊四:信念的38小時

  策略:引導質疑,感受父親挖得信念

  為什么其他的家長趕到現場,痛哭之后,便離開了呢?難道他們不愛自己的孩子嗎?

  抓住文章的“絕望”、“沒有希望”等詞語,感受當時地震后坍塌的嚴重性,雖然愛自己孩子,但是看到現場環境內心絕望,已經放棄了搶救的念頭。

  父親猛地想起常對兒子說的一句話: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和你在一起。

  父親這樣堅定地挖,只是想兌現對孩子的承諾嗎?你覺得是什么原因?

  (抓住:常。父親與兒子平日里就親密無間,父子關系非常和諧,能看出是一對生活幸福的父與子。這在課文中心句子中可以看出來: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如果說平日里是親密無間的幸福,那么后面的是患難與共的幸福。)

  體會感悟:

  三次問:你是不是來幫助我?

  埋頭接著挖,父親的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兒子在等著我。

  切入點:一個“讓”體現兒子的了不起

  師:兒子的一個動作也不由得讓人敬佩,讓人感動,你知道是什么嗎?(讓)

  你覺得這是一種怎樣的“讓”呢?

  板塊一:舍己為人的“讓”

  引導:兒子的這一讓,把什么留給同學?又把什么留給自己?

  板塊二:充滿信任的“讓”

  引導:兒子相信什么?(我知道你會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論發生什么,我知道你總會跟我在一起的。)

  板書設計:

  地震中的父與子

  了不起

  父子

  挖讓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精選12篇) 相關內容:
  • 《頂碗少年》教案(通用13篇)

    教學內容:理解課文第二部分內容,結合課文了解句子的含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使學生懂得不論遇到多少艱難曲折也不要退縮,堅持下去就一定可以成功的。...

  • 《11~20各數的認識》教學設計(精選15篇)

    教學要求:1、使學生能正確地數出數量在11—20之間物體的個數,2、認識11—20各數,能正確讀出11—20各數,3、初步掌握11—20以內數的順序。4、使學生初步了解十進制。5、知道10個一是1個十,2個十是20。...

  •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教學設計(通用17篇)

    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目標:了解作者,理解父愛的本質和母愛的本質,了解弗羅姆關于健康而成熟的靈魂需要父愛與母愛的綜合的觀點。2、情感與價值目標:引導學生把對“愛”的認識由感性層面上升到理性的高度,認識到父母之愛的偉大無私,...

  • 《光和影》教學設計(精選13篇)

    一、教學目標科學概念1、學生要知道產生影子的條件:光源、遮擋物和屏,且遮擋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間。2、明白判斷光源的標準:正在發光而且是自己發出的光3、物體影子的長短、方向隨著光源位置、方向的改變而改變;物體影子的大小與物體和光...

  • 冀教版思想品德二年級上冊《學習的好伙伴》教案(精選2篇)

    教學目標1.通過學習,讓學生知道學習用品來之不易,紙張是寶貴的資源;懂得愛惜學習用品,才能使學習用品更好地為自己的學習服務。2.激發學生對學習用品的愛惜之情。...

  • 《頤和園》教學設計(精選13篇)

    之一南海市大瀝區城區小學 彭慶甜 學習目標:1、學習課文第4——6自然段,能回答課后1(2)(3)兩個問題,能給課文分段。2、能用“隱隱約約”造句。3、掌握背誦的方法。4、能有感情朗讀課文,煥發民族自豪感。...

  • 《捉迷藏》教學設計(精選14篇)

    之一佚名 ▲、教學目標1、感受李四光專心致志的進行科學研究的精神。2、學會本課的8個新詞,能按要求寫近義詞。3、認識按事物發展順序組句成段的敘述方式,初步學會理清按失望發展順序連句成段的順序。4、能正確的朗讀課文。...

  • 《桃花心木》教學設計(精選14篇)

    【課文解讀】《桃花心木》是臺灣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課文借生活平凡小事給樹苗澆水,喻深刻的育人道理。文章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借物喻人,寓意深刻,極具教育意義。...

  • 《詠華山》教學設計(精選13篇)

    教學要求: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中的古詩。2、學會10個生字,其中田字格下面要求只識不寫的有4個。認識1個偏旁(門字框)。理解本課新詞。...

  • 教案模板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三区精品 | 国产精品va无码免费麻豆 | 公交车上~嗯啊被高潮视频软件 | 91人人妻人人做人人爽京东 | 国产亚州精品女人久久久久久 | 日日爱夜夜操 | 久久香蕉视频网站 | 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有码 | 国产美女AV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黄色一级片 | 美女黄色网址 | 国产无遮挡又黄又爽免费视频 | 日本成人精品在线 | 91久久丝袜国产露脸动漫 | 人妻激情另类乱人伦人妻 | 美女脱内衣内裤摸屁屁 | 91xxx在线?看 | 免费大全 | 色老头永久免费视频 | 新超碰97| 天海翼一区二区 | 人妻无码专区一区二区三区 | 无码中文字幕色专区 | 激情综合色综合久久综合 | 蜜臀av性久久久久蜜臀aⅴ涩爱 | 久久久久久无码大片A片 | 欧美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美女高潮潮喷流白浆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特级毛片AAAAAA |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系列 | 欧美黑人巨大videos极品 | 3344在线看片免费 | 中文字幕中文字幕1区 | 亚洲精品无码MV在线观看软件 | 秘书在办公室被躁到高潮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影院亚瑟 | 日日夜夜网| 黄色天堂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日韩中文字幕久久久 | 中文日产幕无线码一区tr | 欧美香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