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語文相關教案 > 綜合性學習教案 >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精選20篇)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

發布時間:2023-02-06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精選20篇)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的表達方法。積累文中關于人物外貌、語言描寫的佳句。

  3、從文中的具體描敘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

  教學線索:“無論發生什么,我總和你在一起”貫穿全課的教學。

  教學重點:從人物的動作、語言描寫中感悟人物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 聽寫引入

  1、生字新詞

  混亂 昔日 廢墟 絕望 破爛不堪 挖掘 獲救

  2、用上這些詞語,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二、品讀課文

 。ㄒ唬┏跷颉盁o論發生了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1、展現當時情景:

  在不到4分鐘的時間里,30萬人受到傷害。那是怎樣的災難哪?(背景音樂渲染當時的場景)那個昔日充滿孩子歡聲笑語的漂亮的三層教學樓就這樣變成了廢墟。 “父親眼前一片漆黑,(屏幕背景變黑的)大喊:“我的兒子!”跪在地上大哭一陣,想起了自己常跟兒子說的一句話:

  課件出示:(無論發生了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板書:語言)

  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嗎?(學生說理解)

  2、創設情景體會

  師:生活中常常會有這樣的情景,爸爸是這樣和孩子在一起的:

  阿曼達在和同學踢足球,腿骨折了,疼得直流眼淚,爸爸的做法是——

 。A設:父親帶著阿曼達去醫院,幫助他恢復健康。

  阿曼達在學校里的學習成績退步很快,爸爸的做法是------

  (預設:鼓勵孩子,天天陪伴孩子學習,幫助他盡快提高)

  阿曼達在摔交比賽中取得了勝利,爸爸的做法是-----

  (預設:帶著孩子開車兜風,請孩子吃飯•••••)

  現在不測風云降臨于阿曼達,他被壓在廢墟下,生死未卜——

  (預設:父親無論如何也要想辦法找到他。)

  如果他還活著,父親一定要馬上見到他;萬一死了,也一定要見到他的尸體!這就叫————

  (引讀不論……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和你在一起。

  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那份責任和愛心始終在父親的心頭。

 。ǘ┥钗颉盁o論發生了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1、自主學習4——11自然段,從父親的動作、語言的描寫中體會父親在拯救兒子的過程中的信念。(板書:動作 語言)

  2、根據學生的反饋情況引導。

  當其他孩子的父母哭喊著絕望離開時,阿曼達的父親

  當消防隊員告訴他隨時發生爆炸,必須趕緊離開時,阿曼達的父親

  當警察勸他趕緊回家時,阿曼達的父親

  人們以為他是精神失常,搖頭嘆息著走開時,阿曼達的父親

  過渡:在常人看來的確是精神失常了。

  3、想象營救過程中父親的表現

  出示: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來阻攔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是血跡。

  師:這段話很簡約地描寫營救過程中爸爸的神態、樣子,給了我們無限想象的空間,這兩天兩夜父親到底是怎樣做的呀!我們靜靜的思考,選擇其中一個內容說話。(出示)

  8個小時過去了,

  12個小時過去了,

  24個小時過去了,

  36個小時過去了,

  (學生交流想象的內容)

  4、朗讀體會兒子的堅定信念

  師:在歷經了饑餓、疲倦、危險,在歷經了38小時不懈努力后,奇跡終于出現了,課文接下來用了大量的語言描寫,(老師把這對父與子的對話打到了大屏幕上,)請同桌之間合作練習讀這部分內容。

  再請兩名學生讀-----評讀和教師導讀---再次指名讀---男女生合作讀

  四、總結學習 《地震中的父與子》公開課教案設計精品

  1、情感升華---無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讓我們再次回味這個感人的故事

  【出示:無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師:當地震瞬間來臨,讓整個城市變成一片廢墟的時候,一位父親便開始了艱難救助兒子的歷程,因為他要信守自己的諾言,那就是――無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師:當所有人都在絕望中勸說這位父親離開的時候,他的心中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

  師:當年僅7歲的兒子面對黑暗、饑餓、恐懼和危險時,是父親的話給了他活下去的勇氣,那就是――

  師:當安全出口向14位孩子敞開的時候,兒子選擇最后一個離開,因為父親的話給了他巨大的精神力量,那就是――

  2、作業布置。

  讓我們再回讀感人至深的一幕,把在我們腦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打動你的(指板書:神態、動作、語言)父親和兒子的某句話、某個眼神、某個動作抄寫下來。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 篇2

  教案、學案一體化設計

  課題地震中的父與子

  課時

  一課時

  教學目標設計1、認識8個生字,正確讀寫、理解“昔日、廢墟、瓦礫”等詞語。積累文中關于描寫人物外貌、語言的佳句。2、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悟父與子的“了不起”。3、初步感受借外貌、語言的描寫刻畫人物形象的表達方式。

  教學方法設計教法:1、朗讀法:教學中我要求學生散讀、默讀,讓學生感悟作者平實、自然、柔美的風格。2、勾畫圈點法:讓學生勤動筆墨,“心到、手到”,積極讀書,3、朗讀法:指導學生各種形式的朗讀,從中體會課文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教學程序設計

  教材處理設計

  師生活動設計一、情境導入,引讀課題  播放地震錄像邊描述1994年1月17日發生在美國洛杉磯的一場大地震的情景! ∫ 課題二、檢查前置性學習收獲,整體感知。1、檢查生字詞,重點理解“昔日、廢墟、疾步、破爛不堪”等詞語2、檢查課文朗讀情況,整體感知主要內容。3、交流讀書收獲,提出問題。三、感受父親的了不起1、研讀“時間長”:2、研讀“沒人再來阻擋他”:3、研讀“可怕的樣子”:四、研讀畫面,感受兒子的了不起1、感受兒子在廢墟中頑強等待的畫面:【教學重點、難點】1、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2、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特點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的表達方法!旧秩狻可、新詞教學可以讓學生通過自學掌握。在檢查時注意下列這些字的字音、字形:“礫”讀:li  “堪”、“墟”筆畫較多指導分析結構!径嘁糇帧                   le (好了)                                                                    了                                                     liao(了不起)        【詞語全解】昔日:指往日,從前。廢墟:城市或村莊遭受破壞或災害后變成的荒涼地方。疾步:快步行走。絕望:毫無希望了。瓦礫:破碎的磚頭瓦片。開辟:開發開墾,把荒地開墾成可以種植的土地。本課是打開的意思!揪涠谓馕觥勘疚牡慕虒W重點是引導學生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到父愛的偉大力量──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和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因此,以下句子要注意引導學生理解。①“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薄傲瞬黄鸬母概c子”,是提領全文內容的關鍵句子。抓住它品讀全文,其他重點句如“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再沒人來阻擋他!薄八麧M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薄安徽摪l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等等,就會迎刃而解!傲瞬黄鸬母概c子”要從“父”與“子”兩個方面來理解。說父親了不起,是因為,其他孩子的父母“哭喊過后,就絕望地離開了!倍@位父親一直不停地挖掘。人們勸阻他,“這位父親雙眼直直地看著這些好心人……他便埋頭接著挖。”“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有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為了兒子,決不放棄,實現對兒子的承諾。多么堅忍不拔決不放棄的父親!多么恪守諾言有責任感的父親!說兒子了不起,是因為在長達38個小時的漆黑的瓦礫堆下,沒有水,沒有食物,只有恐懼與危險。然而7歲的阿曼達卻能在這種情況下,告訴同學不要害怕,堅持生的希望;當得到父親的救援時,他首先想到的是“先讓我的同學出去吧!” 同死神搏斗,最終生還,巨大的精神力量來自對父親真誠諾言的信賴;奇跡的出現來自偉大的父愛。②“不論發生什么,我知道你總會跟我在一起!”為什么文中3次出現反復出現類似的話?因為他是父親對兒子的承諾,是兒子在絕境中滿懷信心的力量源泉,也是父親堅持到底決不放棄的原因。反復出現,多處呼應,通過父親的責任感充分表現了崇高的父愛,通過兒子對父親諾言的深信不疑說明了對父親多么信賴。了不起的父與子,共同創造了神話般的奇跡。一、情境導入,引讀課題二、課前前置性學習     自讀課文,完成前置性學習要求。三、交流前置性學習情況1、看大屏幕,認讀生字詞2、小組檢查課文朗讀情況,交流自己寫的四字詞語。3、集體交流自己弄懂和不懂的詞語。4、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事情是怎樣發生的,經過怎樣,結果如何?四、誦讀全文,整體感知  學生自學課文:思考:哪個地方最讓我感動?五、為什么說“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小組合作學習(一)感受父親的了不起 教師出示課件第12自然段的前兩句!⊥瑢W們深情地讀一讀這首詩,看看自己能讀出什么來呢?(學生自由發言,教師主要抓住以下三點隨機點撥。)  1、研讀“時間長”: 、啤「惺堋案赣H累”: 2、研讀“沒人再來阻擋他”: 3、研讀“可怕的樣子”:  ⑶ 感情朗讀:(4)教師引導 回放畫面:領悟父親說的話。(二)感受兒子的了不起1、在長達38個小時的漆黑的瓦礫堆下,沒有水,沒有食物,只有恐懼與危險。然而7歲的阿曼達卻能在這種情況下,告訴同學不要害怕,堅持生的希望。2、當得到父親的救援時,他首先想到的是“先讓我的同學出去吧!

  教學程序設計

  教材處理設計

  師生互動設計五、回復全文,升華情感1、品味感悟:  讓我們再一次深情地朗讀這個結尾,回味剛才這驚心動魄的一幕幕,說說你對“了不起的父與子”的理解。2、回復全文:  讀到這里,老師相信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的形象一定刻進了同學們的心里,他們的一句話、一個眼神、一個動作,都深深地感動著我們,讓我們永遠銘記。請你選擇一句最能打動你心靈的話,再一次飽含深情地說出來或讀出來與大家分享。六、走進情境,感受阿曼達所經歷的38個小時的考驗。小練筆:想象一下,阿曼達在廢墟下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呢?把你想到的寫下來!酒轮笇А

  本篇課文情節感人,催人淚下。按著事情發展的順序清楚地記敘了整個事件的過程。全文線索清楚,緊緊圍繞著父子都抱有一個堅定的信念來展開。文中父親對兒子說的那句話共出現了三次,雖分別出自父子之口,但一次比一次表現了父親,一個偉大的父親對兒子的影響,從而進一步寫出了父親的偉大。【寫作特點】

  1、緊緊抓住了父親的語言、神態、動作及心理活動,生動地刻畫出了父親的形象。

  2、多處語句的處理作者都采用了感嘆句,表現了事態發展的緊張,表現了父子二人焦急、迫切的心情。        【中心思想】

  本文通過記敘一位年輕的父親堅持要救回兒子的事,贊揚了威難之中父子間的偉大親情和父親執著的信念及兒子先人后己的品質。      【拓展閱讀】朱自清的《背影》感受不同父愛。六、加強朗讀訓練。披文入情,以讀促思,在讀中悟。七、課堂練習

  1、我寫的字最漂亮(看拼音,寫詞語):

  bào zhà(  )      fèi xū( 。   

  chàn dǒu( 。      wǎ lì(  )

  hùn luàn( 。        xī rì(  )  

  2、寫出下列詞語的反義詞:

  危險──(  。 〗^望──(  。 ⌒腋)ぉぃā  。﹤穿ぉぃā  。 ∑俩ぉぃā  。 ”穿ぉぃā  。

  3、我能指出下面句子的句型(只填序號)    a、陳述句  b、反問句  c、感嘆句  d、疑問句

 、拧 罢l愿意幫助我?”(  )

  ⑵ 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 。

 、恰 安徽摪l生了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

 、取 兜卣鹬械母概c子》這個故事難道不感人嗎?( 。

  板書設計地震中的父與子                        父親――――挖 了不起                                兒子――――等

  課后反思在這堂課的教學中,我注意挖掘教材的潛在資源。如學生從課文對父親的外貌描寫說出了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由父親在廢墟中挖了36小時,聯想到阿曼達在廢墟下等了36小時,并由此想象廢墟下的阿曼達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這樣做,填補了課文空白,使學生更深地感受、理解了父與子的了不起。又比如,學生在用“不論……總……”進行說話訓練的過程中,對父親的了不起有了更深的體會,我感到一個直面困難、永不言棄的父親形象逐漸地走進了學生的心靈,我更欣喜地看到,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積累語言,內化語言,并靈活地運用了語言。挖掘教材的潛在資源,培養了學生感受、理解、積累和運用地能力,豐富了學生的語文素養,讓每一位學生得到了扎扎實實的發展。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地震中的父與子》是小學語文人教版課標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上冊第六組的第一篇課文。課文講述了有一年美國洛杉磯發生大地震,一所小學不幸倒塌了,匆匆趕來的家長悲痛欲絕,在殘酷的現實面前無奈地垂淚,而其中一位父親卻堅信自己的兒子還活著,堅信兒子在等待他去解救,因為他對兒子曾經承諾:無論發生什么,我永遠和你在一起。因此,他不顧眾人的勸說與阻攔,日以繼夜挖了38小時,直至救出他的兒子和其他13位小朋友。描寫具體、情感真摯,是這篇課文的主要特點。

  本單元訓練主題──父母之愛。這篇課文是第六組的第一篇課文,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在讀中把握課文主要內容,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人物外貌、語言、動作和心理描寫來表現父母之愛的,從而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二、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

  2、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聯系上下文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在讀中感悟父愛的偉大和父子間的默契,受到愛的教育。

  3、學習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語言和動作的描寫表現父愛的表達方式。

  三、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制作多媒體教學課件;

  2、 學生準備:認真預習課文,搜集有關地震中感人肺腑的故事。

  四、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抓住重點詞句聯系上下文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感悟父愛的偉大,受到愛的教育。

  2、初步領悟文章抓住人物的外貌、語言和動作等描寫來表現父愛的表達方式。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檢查預習

  1、播放視頻,感受地震。

  2、揭示課題,齊讀課題。

  3、檢查預習,了解學情。

  二、順學而導,感受父愛

 。ㄒ唬┱垵撔淖x書,勾畫出最讓你感動的句子并做批注。

  (二)學生匯報學習收獲,教師相機點撥并指導朗讀。

  句段一:他頓時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達,我的兒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陣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對兒子說的一句話:“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他堅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廢墟走去。

  1、學生談讀書體會。

  2、引導學生抓住“無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在讀中體會父親感情的變化。

  句段二: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1、學生談閱讀體會。

  2、師根據學生的理解,相機點撥,引導學生體會父親的了不起。

  (1) 抓住寫時間的詞,體會時間的漫長,感悟句子的表達效果,并指導朗讀。

  (2) 透過父親的外貌描寫,聯系上下文,想象在漫長的挖掘過程中,父親所經歷的艱辛,體會父愛的偉大,并指導朗讀。

 。3) 聯系上下文,在讀中體會“無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這句話給父親帶來的精神力量。

 。ㄈ┬〗Y課文通過外貌、語言、動作的描寫來表現父愛的寫作方法。

  三、讀寫遷移,感悟信賴

  (一)學生繼續匯報讀書收獲,教師相機引導學生感悟兒子的了不起。

  1、學生讀寫阿曼達的句段,并談體會。

  2、引導學生想象廢墟下的阿曼達和他的同學是怎樣度過這漫長的38小時,嘗試著學習課文的表達方式寫一寫。

  3、反饋交流。

  四、緊扣中心,品味幸福

  朗讀課文最后一句聯系上下文體會“幸福”的含義。

  板書設計:

  17   地震中的父與子                      

  了不起                                     

  父                                子                 

  總會在一起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抓住重點句子體會父親的心理變化,并聯系實際,深入感悟父愛的偉大和父子之間的默契,受到愛的教育。

  2、在讀中進一步領悟和學習文章的多種表達方法,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教學過程:

  一、聽寫導入,再現畫面

  二、深入情景,品讀感悟

 。ㄒ唬┕串嫵鰧懜赣H在救助兒子的過程中心理變化的句子,談體會并指導朗讀。

 。ǘ“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這句話在文章中反復出現有什么好處?

 。ㄈ┱n文除了運用通過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的描寫來表現文章的中心,還用了哪些寫法?

  三、角色寫話,升華情感

  父親經歷了38小時艱辛的挖掘,兒子和伙伴們經歷了38小時的漫長等待,父與子終于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面對此情此景,假如你是13個得救孩子中的父親或母親,或是曾經勸說過這位父親的好心人、消防隊長、警察,你想對這對父子說些什么呢?請選擇一種角色寫一寫。

  四、拓展延伸,以文激情

 。ㄒ唬┙涣髯约菏占降挠嘘P父母之愛的文章。

  (二)談一談你所感受到的父母之愛。

 。ㄈ┛偨Y抒情,引發深思。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品讀課文1至12自然段,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

  3、 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特點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愛的偉大力量。

  教學難點:

  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特點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的表達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ㄒ唬R讀課題:《地震中的父與子》

 。ǘ┵|疑:這是一場什么樣的地震?地震中的父與子之間發生了什么故事?

  二、初讀課文

 。ㄒ唬┳杂衫首x課文,思考以上兩個問題,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ǘz查自學情況。

  1、認讀生字詞:混亂、昔日、廢墟、爆炸、瓦礫、洛杉磯、阿曼達、地震、安頓、堅定、疾步、挖掘、破爛不堪、絕望、嘆息、悲痛、砸著、顫抖、擁抱

  2、這是一場什么樣的地震?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來?

  句子1 : “…… 30萬人在不到四分鐘的時間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傷害!保ā30萬人”“ 不到四分鐘”兩個數字詞感受這是一場大地震;找好關鍵詞感情朗讀突出大地震)

  句子2:“那個昔日充滿孩子們歡聲笑語的漂亮的三層教學樓,已變成一片廢墟!保ˋ、觀看地震后的圖片出示生字詞:混亂、昔日、廢墟、爆炸、瓦礫,從畫面中可以理解混亂:亂七八糟,這就叫做混亂 廢墟:房子倒塌后成了廢棄的地方,那就叫------ 瓦礫:廢墟里面看到有許多碎的瓦片、磚塊,這就是-----)

  (這就是大地震留在我們腦海中的幾個詞語,你看,我們學詞語可以查字典,可以聯系上下文,也可以借助畫面,還可以聯系我們的所見所聞。讀書就是這樣,要做個有心人。)

  除了了解這些詞語,還有其他詞語的意思希望大家運用老師介紹的方法自己理解。

  3 、在這場大地震中一對父與子之間發生了什么故事?

  兒子被埋在廢墟中,父親冒著( 危險 ),抱著( 堅定的信念 )不顧勸阻,歷經艱辛,經過(38)小時的挖掘,終于在(廢墟中)救出(兒子及其同伴 )的故事。

  4、誰能完整說出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

  引導學生加上時間、地點、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完整地說出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有一年,美國洛杉磯發生大地震,一位父親冒著危險,抱著堅定的信念不顧勸阻,歷經艱辛,經過38小時的挖掘,終于在廢墟中救出兒子及其同伴的故事。

  過渡:的確,面對大地震這樣的災難,人類如同螞蟻般渺小,生命在轉瞬間灰飛煙滅,可就在這樣的災難中,這對父與子卻創造了生命的奇跡,請同學快速地瀏覽課文,看看課文中怎么評價這一對父子? (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了不起的父親,了不起的兒子。板書:了不起 父親 兒子)

  三 、品讀父親的了不起,感受深沉的父愛。

  1、靜心默讀課文1-12自然段,思考:從哪些地方能體會出父親的了不起?可以在書上畫一畫重點的句子、詞語,也可以寫一寫自己的感受,還可以讀一讀。然后同桌兩人交流一下。

  交流句子:

  A、他頓時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達,我的兒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陣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對兒子說的一句話:“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他堅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廢墟走去。

 。1)指名讀這段話,并說說你從哪些體會出父親的了不起的。(心理的變化、對孩子的承諾)

 。2)父親一開始的心情是怎樣的?(傷心絕望)指導朗讀父親撕心裂肺的呼喊

  (3)父親一開始是傷心絕望,后來卻是那么堅定,下定決心要找到自己的兒子,是什么使他發生了這么大的變化呢?(是他常對兒子說的一句話:“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4)誰能來讀讀這段話,讀出父親這種心情的變化?(指導朗讀)

 。5)這段通過什么描寫體現偉大的父愛?(板書:心理描寫)

  B、就在他挖掘的時候,不斷地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趕來,看到這片廢墟,他們痛哭并大喊:“我的兒子!”“我的女兒!”哭喊過后,他們絕望地離開了。有些人來拉住這位父親說:“太晚了,他們已經死了!边@位父親雙眼直直地看著這些好心人,問道:“誰愿意來幫助我?”沒有人給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頭接著挖。

  (1)指名讀這段話,并說說怎樣體會出父親的了不起的。

  (2)這里作者運用了什么樣的寫作方法?(對比)把誰和誰進行了對比?

 。3)師:別的家長是大哭,然后絕望的離開,而父親卻是埋頭接著挖。面對同樣的情況,這位父親的表現為什么能與眾不同呢?(引讀:他只有一個念頭——兒子在等著我!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4)自由地讀讀這段話,讀出其他家長的絕望和父親的堅定。

  指生讀。

  C、“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1)指名讀這段話,并說說怎樣體會出父親的了不起的。

 。2)把“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劃上線,請同學們自己讀讀這句話,想一想:作者為什么不直接寫他挖了36小時,而要從8小時寫起呢?

  a 、誰來讀讀這句話,讀出時間的漫長。(指生讀)

  b 、師:同學們,36小時到底是個怎樣的概念呢?12小時是一個——生接:白天。再過12小時是一個——生接:黑夜。在過12小時又是1個——生接:白天。統共是幾天幾夜呀?生:2天1夜。

  c 、大家想:在這2天1夜的時間里,我們平常人會做些什么?(生答)而父親卻在——生答(不停地挖)父親手無任何工具,出了挖還用過哪些動作?(搬、推、挪、刨等)可是情況緊急,不容過多思考,就一個念頭挖下去。單用一個“挖”更能讓我們感受到父親的勞累和決不放棄,感受到父親執著的信念和深沉的愛。

  d、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師:曾經有哪些人勸阻過他?

  有些人上來拉住這位父親,說:(生接);消防隊長擋住他:(生接);警察走過來,(生接)。而父親回答他們的只有這樣的話:出示“誰愿意幫助我?”“你是不是來幫助我?”“你是不是來幫助我?”

  這是什么描寫?(語言描寫)發現這三句話有什么特點?(都表達一個意思)

  但是父親的心情一樣嗎?你自己讀一讀,體會體會再說。

 。1、懇求2、急切3、崩潰)

 。ㄉ樱└赣H多么想得到別人的理解、幫助,多么想盡快地救出兒子啊,可人們都搖頭嘆息著走開了,都認為這位父親因為失去孩子過于悲痛,精神失常了,然而這位父親心中只有一個念頭:生接(兒子在等著我。

  (3)大家想,在挖掘的過程中,父親還會遇到哪些困難?(生答塌方、爆炸)師:所以,父親的衣服會(生接);到處都是(生接)。

 。4)出示句子: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這句是什么描寫?(外貌描寫)你體會到了什么?(挖掘的艱辛和傷痛,長時間的精神折磨,但他不放棄,我感受到這是一個堅忍不拔、恪守諾言、有責任感的父親。)

  是什么支撐著父親,讓父親變得這么堅定,決不放棄?(生:不論……)師:這位父親心中只有一個念頭:(生齊讀)兒子在等著我。

  師:永遠要跟兒子在一起的執著讓阿曼達的父親變得多么的了不起啊。(生齊讀)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自己在下面練習讀出你的理解來。指生讀,齊讀。(配樂)

  夠救大家。因為你說過‘不論發生什么,你總會和我在一起!’”

  四 、總結

  1 、通過品讀重點詞句,讓我們感受到父親的了不起。

  2 、在寫法上,作者通過心理、語言、外貌、動作描寫刻畫父親的高大形象,讓我們感受到如山的父愛。

  3 、小結閱讀方法:抓住細節描寫的句子品讀;聯系上下文理解;感情朗讀理解感悟。

  五 、作業布置

  摘抄熟記精彩語句

  六、閱讀推薦

  《背影》《奇跡的名字叫父親》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能讀通課文,理解“爆炸”、“廢墟”、“破爛不堪”等詞語意思。

  2、能有感情在朗讀課文,體會“父與子”的了不起。

  3、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父親從兒子身上汲取的力量。

  4、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抓住課文中的重點句段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父親從兒子身上汲取的力量。

  教學難點:      讓學生明白這對父子為什么了不起。

  教具準備:      教師準備課件      學生預習課文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問:在平時生活中,你認為誰最關心你?

  父母的愛是平凡、樸實、無私的,母愛如太陽溫暖而熱烈,父愛如海洋深沉而含蓄;蛟S我們平時不太在意它,可這種平凡的愛在危急時刻會創造出驚人的奇跡。

  今天我們學習《地震中的父與子》,走進課文體驗維達爾無私的父愛。

  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讀通課文,感知大意。

  1、出示圖片,讓學生感受地震的可怕和給人們帶來的災難。

  2、課件出示閱讀提示,按照閱讀要求讀課文。

  3、讀后回答問題

 。1)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引導學生用簡潔的語言概括課文內容并把話說完整)

 。2)出示詞語(讓學生讀詞語,指導書寫:爆  砸)

  4、這是一對_____的父與子。

  二、朗讀感悟

  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本節課我們先學習父親的了不起表現在哪里。(引導學生體會感悟并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次序根據學生找的情況進行)

  句子1: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ㄟ@是父親對兒子的承諾,父親在實現,兒子在堅守。)

  句子2:你是不是來幫助我的?

 。▌e人來勸他,他還是堅持。這位父親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兒子在等著我!”)

  句子3: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ㄟ@就是文字處理的魅力,這就是文字的藝術,短文的一句話,讓我們感受到了時間的漫長,地震中,一位父親手無寸鐵在廢墟中連續挖了38小時的堅毅。)

  與句子:“他一直挖了36小時,沒人來阻擋他。”對比,體會評議文字的魅力)

  三、引發思考,感情升華。

  1、出示問題:想一想如果父親挖出了孩子,但是孩子已經死了,父親是否還“了不起” ?

  2、出示圖片,讓學生感悟更多的了不起的父母,同時教育學生學會感恩與回報。

  四、留作業

 。1)積累課文中所學的新字詞。

 。2)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3)想象一下,阿曼達在廢墟下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呢?把你想到的寫下來。

  (2 、3小題選做其中一題)

  第二課時

  一、體會兒子的了不起。

  二、學習課文的表達方法以及章法結構。

  三、完成課后小練筆,給課文補白。

  板書設計:

  17、地震中的父與子

  了       父   各守諾言  決不放棄  堅忍不拔

  不

  起       子  同死神搏斗  鼓勵同學  先人后己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 篇6

  一、設計理念:

  《地震中的父與子》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第九冊第六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講述的是1994年美國洛杉機發生大地震時,一位年輕的父親在廢墟中經過38小時的挖掘,終于救出兒子和兒子同伴的傳奇而感人的故事。描寫具體、情感真摯是本篇課文的主要特點。作者抓住父親的外貌、語言、動作進行描寫,刻畫了一位偉大父親的形象,譜寫了一首父愛的頌歌。父親因為有愛,堅持了38個小時不吃不喝、不休不眠地挖掘,終于救出了兒子;兒子因為有愛,在黑暗的廢墟下,同樣不吃不喝38個小時,終于迎來了父親救助的時刻。愛與信念,創造了生命的奇跡。本節課要引導學生潛心鉆研文本,充分感悟,在讀中悟情,在想象中悟形,在回味中悟神。在聽、說、讀、寫中落實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二、教學目標:

  1、自學本文中的生字、新詞。

  2、通過課文的描述,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

  3、理解信念和父愛的力量是偉大的,在最艱難的時候,它能激勵人面對困難,戰勝困難。

  三、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對父親言行的描寫,體會其愛子之情.

  四、教學準備: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同學們,我們先來看一段真實的歷史記錄(放錄像)

  1994年1月17日,在美國洛杉磯市的人們像往常一樣井然有序地生活。突然間,山崩地裂一場災難降臨了,在不到四分鐘的時間內幾萬間房屋倒塌,幾萬人無家可歸,30萬人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傷害,成千上萬人被埋廢墟里。就在這片廢墟中,一對父子創造了一段奇跡,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地震中的父與子》。哪個同學把這個故事的名字大聲的告訴大家;誰再來深情地讀一讀;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1、請同學們放聲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想想課文寫了一個什么故事?這是一對怎樣的父與子?(課件出示)

  2、剛才同學們讀得非常投入。老師來考考大家,這幾個詞哪個同學會讀? 

  A、(指名——齊讀)

  出示:洛杉磯   阿曼達 混亂  昔日 廢墟  爆炸 瓦礫

  B、回想剛才的錄像,你覺得這幾個詞語當中,哪幾個詞可以從錄像中就讀懂的。

  混亂:亂七八糟,這就叫做混亂 廢墟:房子倒塌后成了廢棄的地方,那就叫------

  瓦礫:廢墟里面看到有許多碎的瓦片、磚塊,這就是-----

  這就是大地震留在我們腦海中的幾個詞語,你看,我們學詞語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聯系上下文,還可以聯系我們的所見所聞。讀書就是這樣,要做個有心人。

  剛才同學們讀得很認真,那么在這場大地震中,父與子之間發生了一件什么事呢?請同學們加上時間、地點、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完整地說出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

  3、誰愿意來試一試?(1994年,美國洛杉磯發生了大地震,有一位父親奮不顧身地挖了38個小時,終于救出了自己的兒子和兒子的同學。)

  的確,面對大地震這樣的災難,人類如同螞蟻般渺小,生命在轉瞬間灰飛煙滅,可就在這樣的災難中,這對父與子卻創造了生命的奇跡,請同學快速地瀏覽課文,看看課文中怎么評價這一對父子? “他們父子倆是一對了不起的父子!保ò鍟毫瞬黄穑

  1)誰能說說“了不起”是什么意思? 非常偉大,超過一般人,超出常人……

  2)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了不起的父親,了不起的兒子。(板書:父親 兒子)

  三、聚焦父親,感受“愛”的了不起。

  1、那就讓我們先走進這位了不起的父親。請同學們靜心默讀課文1-12自然段,在這部分當中,有許多關于父親的描寫,請仔細看一看,從那些語句中你讀出了父親的了不起,畫下來,可以做上批注。開始吧。

  咱們來交流交流,你從哪兒看出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親?

  真好,同學們從這么多地方、從字里行間讀出了父親的了不起。我們一處處來看。先來看看剛才這位同學說的,有很多人勸說父親,可他就是不離開,也就是課文中的這部分內容(出示課文片段)。

  請同學們仔細地看一看,都有哪些人勸說父親?

  他們分別是怎么勸的?

  面對他們的勸阻,父親的回應是這樣的三句話。(課件出示)請同學們再讀讀這三句話,你有什么發現?

  同學們的眼睛真厲害,父親的回答就是簡單而且有點重復的三句問話?墒牵赣H說這三句話時的心情是一樣的嗎?你自己讀一讀,體會體會再說。

  1、懇求2、急切3、崩潰

  父親有點兒想不通,為什么警察和消防隊長都不幫我救兒子。我能理解,你能理解嗎?這是一場什么樣的地震?

  所以那些人都勸父親離開。這些人勸阻咱們都能理解,父親的堅持你能理解嗎?

  同學們,從父親這三句簡簡單單的問話中,我們讀出了他的懇求,他的急切,他的崩潰,就讓我們把體會送進這段話,咱們一塊兒來讀一讀。老師和大家合作,就請你們讀父親的三句問話。

  我想問問阿曼達的父親,人們這樣勸阻,震情這樣厲害,你為什么不離開?那其實是父親對兒子的一句——承諾。 出示:“不論發生了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這句話你們能理解嗎?

  當他看到教學樓變成廢墟,悲痛欲絕時,支撐他的就是這句話——

  當人們都來阻擋他,讓他放棄時,回響在他耳邊的依然是這句話——

  當他孤軍奮戰,傷痕累累,就要倒下時,給他力量的還是這句話——

  所以,當有人勸他時,他是懇求地問——

  消防隊長勸他時,他急切地問——

  警察來勸他時,他是崩潰地問——

  一句承諾,三句重復簡單的問話,我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親。

  剛才同學們交流時還談到第12自然段里,父親挖了很長時間,也讓他讀到了父親的了不起。那我們就按照他說的,一起來讀一讀這一句。(出示句子)請全班男同學來讀讀這句。

 。ǔ鍪荆核诹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

  ①、1)用心地讀讀這段話,邊讀邊想,特別是哪個字,哪個詞深深地打動你的心?讓你感受到父親的了不起?梢月撓瞪舷挛膩砝斫猓f出自己的理由。

  2)品味救的艱難,感悟父愛的偉大。

  “挖”:感受——讀——其他動作?——只用“挖”?——讀——體會到?

  還有誰對“挖”字特別有感受?帶著體會請你讀。

  老師有一個問題想請教大家。再父親挖掘兒子的時候,可能會有哪些動作?(搬、刨、扔)可是,這么多動作,作者只寫了一個“挖”字,你能讀懂作者的心嗎?為什么就只寫一個“挖”字?

  是啊,一個“挖”字,包含了如此豐富的內容,一個“挖”字,讓我們深深地體會到了父親的勞累和堅持。這就是作者的匠心,這也就是文字的魅力。讓我們定格這個“挖”字,讀好這個“挖”字。

  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

  ② 還有哪個數字深深地打動你的心嗎?—— 36個小時

  A、說體會:這位父親居然能在36小時,這么長時間里不吃不喝的挖掘廢墟,肯定是很疲憊,又累又餓。但他還能夠堅持下去,實在了不起。

  B、36個小時是多久?(兩個白天一個黑夜,五十多節的語文課)帶著各自的體會,自由練讀,你會怎樣讀這時間的進程?為什么?

  C、在漫長的36個小時里,不吃不喝、不休不眠地挖掘,一直都在挖,你體會到了什么?(父親的愛,堅定,疲憊不堪)你能把這種感受讀出來嗎?指名讀

  同學們,這可是地震中的36個小時啊。也許會發生——也許會發生——

  可是這位父親依然堅持挖了——36小時。

  時間就這樣在推移,艱難的挖掘還在繼續,父親還是一無所獲,也許他曾經挖出了其他遇難者的尸體,可是這位父親依然堅持挖了——

  我來問問,是什么支撐著這位父親這苦苦挖掘?

  是信念。承諾。深深的愛。

  而這一切的一切,讓我們不得不再一次感嘆,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親。

  師:36小時過后,我們看到的是這樣一位父親。女同學,讀。

  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A、哪里有血跡?(身上、手上、腳上……到處都是)讀好這個詞

  B、這血跡有可能是從哪里來的呢?在這漫長的36小時里究竟會發生怎樣觸目驚心的場面?讓父親變得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呢?

  C、是啊,就讓我們記住這位歷盡艱辛,疲憊不堪,傷痕累累的父親的形象。男同學,讀。

  就讓這位了不起的父親的形象永遠定格在我們心中。全班,讀。

  此情此景,讓我想起5.12汶川大地震后始終縈繞在我腦海中的一個形象、一個動作、一段言語。請同學們來看。

 。ㄕn件音樂起,陸續出現汶川地震的一幅幅圖片)

  男兒有淚不輕彈,此刻,這個痛失女兒的男人用孤獨無助的淚水告訴我們,什么是一個父親心中最深的傷痛;又是父親,他背著從廢墟中挖出的兒子的尸體,艱難地行進在山路上,原因只有一個,要帶兒子回家;這個嬰兒的媽媽,用血肉之軀頂住坍塌的天花板,護佑這個小生命甜甜的夢,卻只是在臨終前留下這樣的一則手機短信:親愛的寶貝,如果你能活著,一定要記住,我愛你……

  天下的父母千千萬,愛子之情卻一樣深。就讓我們再一次走近父親的心,此時此刻,挖掘已進行了36小時,可是兒子還生死還未卜。這個深愛兒子的父親會對心愛的寶貝說點什么呢?請你將淚水凝聚在筆端,寫在書頁的空白處。

  學生在音樂中寫話。

  謝謝同學們深情的話語。你們的話,讓我想起這樣一首詩:總有一個人將我們支撐,總有一種愛把我們環繞,這個人就是——父親。

  這種愛就是堅守承諾,堅持挖掘的,如山的——父愛。

  下節課,再讓我們走進課文,看看這位深愛兒子的、了不起的父親,又有著一位怎樣了不起的兒子。下課。

  第十七課《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基礎知識積累】會寫本課的生字,辨別形近字并進行組詞,讀準易誤讀字的字音,掌握課文中較有特點的多音字的字音、字義與組詞。

  【方法與能力】(1)能結合課文理解文中出現的生詞的意思;(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3)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的表達方法。

  【情感與思想】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諾言汲取的力量。

  【拓展與延伸】進行一次逃生演練,讓學生真正體會身處險境時的感受,鍛煉并培養學生應對危險的能力及團結、守紀和相互關愛的品質。

  【重、難點突破】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和與其他人物的對比中,體會父子能夠最終團聚的原因,即父子為何被作者稱為是偉大的你子。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今年的5月12日,我國四川汶川發生了8級地震,給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即使現在我們回想起來也會感到痛心。而這篇文章寫的也是一篇地震中發生的事情——一對父子之間發生的事情。

  板書:地震中的父與子

  二初讀課文

  1感受這是一場怎樣的地震?文中的人物又是一對怎樣的父子?

  提示:這個問題的關鍵,是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感受,初步了解文中父子的“與眾不同”,比較準確地概括出這對父子的特點:“了不起”“感情深厚”“兒子對父親無比信任”“父親救兒子的不放棄”。

  父與子的“了不起”中同時也蘊含了他們的“信任”、“不放棄”和“感情深厚”。所以,我們可以抓住他們的“了不起”來進行學習。

  2你從哪些地方可以體會到這對父子很“了不起”?想一想,我們應該從哪些方面去找?

  提示:對于寫人與寫事的文章,在體會人物形象的特點是,我們應該抓住人物神態、動作、語言、心理等方面來理解,而對于這篇文章,我們還要通過人物間的對比加以理解,這樣才能更好地理解這對父子的“了不起”。

  要求:學生按課文的順序,有感情地朗讀,并在讀的過程中尋找與體會。

  學生自由發言交流。

  3有感情地、投入地朗讀課文。

  4“不論發生什么事,我總會跟你在一起!”課文中為什么反復出現類似的話?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提示:因為它對父親對兒子的承諾,是父親堅持到底決不放棄的原因,也是兒子在絕境中滿懷信心的力量源泉。反復出現,多處呼應,充分表現了崇高的父愛。通過兒子對父親諾言的深信不疑說明了兒子對父親多難信賴。了不起的父與子,共同創造了神話般的奇跡。

  板書設計:

  父:“不論發生什么事,我總會跟你在一起!”(不放棄:挖掘) 偉大的父愛

  地震中的 與 創造了奇跡——“了不起”

  子:“先讓我的同學出去吧!我知道你會跟我在一起。(信任:得救)情深的父子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案例 來在語文教學中,應多注重創設一種恰當的情景,通過對情境的體驗,激發同學們學習的興趣。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大量生動的故事,其中蘊涵著豐厚的人文資源。語文教學的任務顯然不僅僅在于單純地教會學生識字,認詞,讀文,分段或概括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更重要的是應該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故事背后所傳承的人文精神。然而,由于小學生還缺乏抽象思維能力, 教學中若僅僅是通過課文分析或是以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方式來將課本中所蘊涵的人文精神告訴給學生的話, 學生得到的只是空洞的說教, 蒼白無力, 即使在思想上能接受, 在行動中也是無所適從的。因此, 為了真正讓語文教學傳承人文之道, 針對小學生善于形象思維的認知特點, 結合現實,開展情景式教學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下面就是我以這次5•12大地震中的許多鮮活的實例來講述的《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案例。

  教材梗概:

  1989年美國洛杉磯發生大地震, 30多萬人在不到幾分鐘的時間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傷害。在混亂中, 一位年輕的父親安頓好受傷的妻子,便沖向他7歲的兒子的學校。那個昔日充滿孩子們漂亮的三層教學樓, 已經變成一片廢墟。但是萬分悲痛的他想到自己常對兒子說的一句話:" 不論發生什么, 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正是憑借這一堅定信念, 這位父親孤身一人, 不顧隨時可能發生的危險, 經過38個小時的挖掘, 終于救出了自己的孩子和其他14位同學。

  情景教學案例:

  片段一 結合實際, 營造情景氣氛

 。ㄔ趯W生課前預習的基礎上, 教師首先展示這次5•12汶川大地震的相關視頻圖片并提出問題, 引導學生用3一4分鐘時間再次熟悉文本, 理清思路。然后進入教學主要環節之一,結合實際, 營造情景氣氛。)

  師:同學們, 大家都知道,在20xx年5月12 日我們祖國的四川發生了8.0級的強烈大地震,在這次地震中有許多的人不幸遇難,其中也有許多向我們這樣正在教室上課的孩子,在上課之前,我們首先向他們表示我們的哀悼。ò嚅L:起立!全班默哀一分鐘)以前我們上語文課, 老師都要提一些問題幫助你們學習, 今天, 我也要提問題, 但不多,就一個, 想知道這是個什么問題嗎?老師暫時不告訴你們, 讓你們來猜一猜。當然, 猜不是亂猜, 要有根據, 要有所準備, 怎么準備呢請聽清楚第一, 認真讀課文, 邊讀邊想, 老師會抓住哪些詞句來提問,會在哪里提問, 如果在這里提問, 我該怎么回答。第二, 根據自己習慣的方式, 讀課文。你可以放聲朗讀, 你可以默讀, 你也可以邊劃邊讀。第三, 讀完后你還可以跟同桌互相交流, 聽明白了就開始吧! (學生快速地讀課文并在小組中進行討論, 教師巡回指導。)

  師:現在老師想聽聽你們的猜測, 誰先來?(請4一5位學生交流他們所猜出的問題, 學生會提出各種各樣的猜測, 教師予以鼓勵。)

  師:剛才同學們提出了很多非常有意義的問題,說明大家剛才對文章的閱讀很細致、很認真, 而且還很善于思考。老師也提出一個自認為價值較大的問題, 我是根據課文的最后一個小節提出的。

  師生齊讀:" 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

  師:大家認為這位父親了不起嗎?(板書:了不起)讓我們先來認識這位父親。大家都覺得這位父親了不起, 那些周圍的人們, 那個孩子的父親就更加覺得這位父親了不起了。我們相信他們之間一定會談論些什么或者對這位父親說些什么, 下面就請你們續寫這篇課文。假如你是其他那14個孩子的家長中的一員, 此時你會對這位父親說些什么呢?把你們對這位父親的敬佩之情融人在文字中。 (學生快速地寫著自己的感受, 教師巡回指導。)

  師:請已經寫完的同學來給大家讀一讀你寫的感言, 好嗎?還沒寫完的同學也可以按自己的思路來交流你所設想的感言。(請2-3位學生交流自己所寫的感言, 然后讓他們找出自己用來表達對這位父親敬佩之情的詞語, 并板書。學生會使用" 堅持不懈" 堅強" 、" 堅守承諾" 、" 永不放棄" 等詞語。

  分析:教學一開始, 以剛剛發生的5•12大地震導入,結合視頻、圖片,創設情境,將學生的思緒拉向了地震的慘烈現場。又在此情景下提出問題, 表面上看是讓學生來猜測老師將會提出什么問題, 實質上是教師通過學生的猜測結果來更好地把握學情, 了解學生對課文的把握程度, 以便于后續的教學環節更好地結合學生的實際。教學中, 布置學生寫感言, 而且是要求以其他14位學生家長的" 身份" 來寫, 這種“角色替代” 的方法可以讓學生很快進人事件情景中去, 感悟情景中人物的真實感受, 并用恰當的語言表達出來。不僅如此, 通過課堂交流學生所寫的結局, 使這些發自內心的情景感受進一步在課堂上擴散, 直至形成彌漫于整個課堂的情景氣氛。大家都沉浸孩子被救的喜悅中, 沉浸在對這位父親的無限崇敬和無盡感激之中。

  片段二:結合實際,講述在這次5•12地震中的一個親情故事

  師:下面,我就講述一個發生在這次汶川大地震中的故事,地震發生后已經70多個小時了,當救援隊員扒開廢墟的時候,發現了一個母親弓著身子,她的懷里抱著一個孩子,孩子嘴里含著母親的乳頭,沒有受到一點傷害,安詳的睡著了,而這位母親,身上多處受傷,已經永遠的離開了我們。后來,救援隊員發現在這位母親的身下有一個手機,她在最后的時間里,在手機上存了一條這樣的短信,也是她留給孩子的最后一句話,短信是這樣寫的:"孩子,假如你還活著,請你記住,媽媽愛你。"后來,一位網友寫了這樣一首詩(展示幻燈片,請一位平時朗讀好的女生誦讀);

  生(含淚讀完): 《孩子快抓緊媽媽的手》

  孩子快抓緊媽媽的手

  去天堂的路太黑了

  媽媽怕你碰了頭

  快抓緊媽媽的手

  讓媽媽陪你走

  媽媽怕天堂的路太黑

  我看不見你的小手

  自從倒塌的墻把陽光奪走

  我再也看不見你柔情的眸

  孩子,你走吧

  前面的路再也沒有憂愁

  沒有讀不完的課本和爸爸的拳頭

  你要記住我和爸爸的摸樣來生還要一起走

  媽媽別擔憂

  天堂的路有些擠

  有很多同學朋友

  我們說不哭

  哪一個人的媽媽都是我們的媽媽

  哪一個孩子都是媽媽的孩子

  沒有我的日子

  你把愛給活的孩子吧

  媽媽,你別哭

  淚光照亮不了我們的路

  讓我們自己慢慢的走

  媽媽我會記住你和爸爸的模樣

  記住我們的約定來生我們一起走

  師:多么偉大的母愛,大家聽了這首詩之后有什么感受,結合今天我們學的課文中的父愛,請同學們認真思考,課下把你的內心感受寫成一篇作文。(安排下課)

  分析:通過教師有感情的講解及朗讀,把握語調的輕重變化, 語速的快慢變化, 停頓的長短變化, 語氣的有緩有急、抑揚頓挫、有起有伏, 讓學生充分想像課文中這位父親及后來這位母親在漫長的等待時間里所經受的磨練和煎熬, 形成對當時情景的體驗, 進一步體味父愛及母愛的" 了不起" 。使學生在學習中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深化。最后讓學生帶著感情,再重讀這篇文章,對于他們來說,這篇文章正是他們感情的自然宣泄,自然就談不上什么作文的負擔。

  本節課情景教學的設計我認為有效地把學生的情感與課文的情感交融在一起,使學生真實地感受到了親情的偉大。相信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會更加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同時也對父母的愛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 篇7

  教學目的:

  1.自學生字新詞,把握課文主要內容,想象父親搶救兒子的畫面。

  2.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父親在救助兒子的過程中的心理有哪些變化, 從而體會作者是怎樣寫出父愛的偉大的。

  3.體會文中最后一句話的含義, 并從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 和同學交流自己的看法。

  教學重、難點

  1.了解父親不顧一切搶救兒子的經過,感受父愛的偉大。

  2.讓學生明白這對父子為什么了不起。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學習生字。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板書課題并讓學生齊讀課題。

  二、自由讀課文,初步感知

  1.自由讀課文,要求:

 。1)自由讀課文,借助字典,結合課文中的句子認識本課的生字和新詞。

 。2)明確本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用圈點批注的方法畫出使你深受感動的句子,在小組內交流。

 。4)用自己喜歡的符號注明自己不懂的問題。

  2.學生自由讀文,交流學習收獲及不懂的問題,同時引導學生重點理解“堅定”“顫抖”等詞語。

  三、學生默讀課文,提出問題

  1.小組內交流。

  2.全班交流,師生提煉出有價值的問題:

 。1)父親在救助兒子的過程中心理有哪些變化?

 。2)課文結尾為什么說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呢?試從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體會體會。

  (3)體會作者是怎樣抓住父親的外貌、語言、動作和心理進行描寫來表達父愛的?

  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父親的心理變化

  1.學生細細品讀課文,找出能體現父親救助兒子心理變化的句子。

  2.教師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能體現父親心理變化的重點句子,并體會父親當時的心理。

  五、布置作業:

  朗讀課文,書寫生字。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深入學習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品讀課文,感悟偉大的父愛

  1.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課文結尾為什么說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呢?

  3.師生交流后,引導學生重點感悟以下語句:

 。1)“在混亂中,一位年輕的父親安頓好受傷的妻子,沖向他7歲的兒子的學校。這個句子說明了什么?(父親關愛孩子,擔心孩子會有危險了。)

 。2)當看到教學樓已成為一片廢墟時“他頓時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達,我的兒子!睆倪@里可以看出什么?

 。ǜ赣H見到廢墟以為兒子已經死了,他感到極度痛心,體現了他失去兒子的悲痛心情)

 。3)“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陣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對兒子說的一句話:“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他堅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廢墟走去。”從這兒可以看出什么?(父親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兒子會記住他的話,有一個堅定的信念支持著他,所以他──堅定地站起身)

  (4)“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闭n文中為什么要這樣描寫父親的外貌呢?

  (父親堅信兒子沒有死,奮力拯救兒子,顧不得休息,可見父親對兒子愛的偉大)是什么使父親沒完沒了地挖呢?  

 。5)兒子看到爸爸來救他,自信地告訴爸爸,他曾經對同學說的話:“只要我爸爸活著……,他總會和我們在一起!睆倪@兒可以看出什么?(兒子對父親的信任,他堅信父親會來救他。即使在最危險,最艱險的時刻,兒子的信念都沒有動搖。)

  (6)兒子還是個無私的人,在父親救他的時候,他讓同學們先出去,要父親先救他人,而這又是那樸實但又強有力的話語。

  4.師小結:是呀!父親與兒子都是了不起的,父親對兒子的愛讓我們感動,兒子對父親的信任,更讓我們感動。

  二、總結全文,發散思維

  1.總結:這是一個多么感人的故事,這篇課文讓我們明白了“愛,會使人堅定和勇敢;愛,會使人產生信賴和力量;愛,會創造奇跡”學習后,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2.學生在班上交流。

  3.師小結:感受多深呀,回家后把你們的感受對父母說一說,或是記在日記中。

  板書設計:

  父     子

  堅強     勇敢

  責任心強  富有愛心

  14個孩子脫險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 篇8

  【學習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洛杉磯、混亂、昔日、廢墟、瓦礫”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運用提問題的方式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4、感受父子的親情,學會愛別人,增強做人的責任感。

  【課前準備】

  1、預習課文,自學生字詞。

  2、搜集并閱讀同類的頌揚親情的故事。如學生搜集有困難,教師可提供《背影》《血淚親情泣天地》《無私母愛創造生命奇跡》《7歲女孩拯救母親的感人故事》等文章給學生。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明確專題:

  各自默讀本組課文的導語,說說本組專題的內容及學習要求。

  2、介紹資料:

  可以先各小組推薦代表匯報用課余時間搜集到的有關地震及其危害的資料,也可以教師播放地震的相關影像資料,還可以展示自己收集的圖片資料,并對圖片進行解說;然后談談自己對地震的認識與感受。

  3、教師導入:

  是啊,地震是多么地殘酷,它使多少人失去了親人,流離失所。1989年,當巨大地震地危害侵襲美國洛杉機時,有一對父子演繹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動地故事。今天就讓我們來學習《地震中地父與子》(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初步感知

  1、自讀課文,要求:

 、拧〗柚值洌Y合課文中的句子認識生字和新詞。

 、啤∮谩啊碑嫵鲎约荷钍芨袆拥木渥。

  ⑶ 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小組內互讀課文,交流學習收獲。

  3、全班交流:

  ⑴ 檢查生字、新詞的讀音,重點記住“墟、礫、顫”等字形。

  ⑵ 初步匯報自己深受感動的句子。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悟

  1、默讀課文,思考:

  ⑴ 用比較簡潔的話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啤∽x了課文有什么感受。

 、恰澇霾欢脑~語、句子,試著提出不懂的問題。

  2、全班討論:

  ⑴ 用簡潔的話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啤≌務勛x了課文,自己有什么感受。

  第二課時

  一、聽寫詞語,復習導入

  1、聽寫生字、新詞。

  2、復習內容:

  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二、品讀感悟,深入情境

  1、自主讀讀課文,將自己感動的句子多讀幾遍,想一想為什么感動;對不懂的詞語、句子根據自己的提問,試著回答一下。

  2、小組內交流。

  3、全班交流,通過讀感動的句子,說感動的原因,討論不懂的詞語、句子,體會父親救助兒子過程中心理變化。估計學生會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

 、拧 霸诨靵y中,一位年輕的父親安頓好受傷的妻子,沖向他七歲兒子的學校!

  這個句子說明父親關愛孩子,擔心孩子會有危險了。你從哪個詞體會到的?“沖”字,這個動作體現了這位父親急切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夠平安。

  ⑵ 當看到教學樓已成為一片廢墟時,“他頓時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達,我的兒子。’”

 、佟倪@里可以看出父親見到廢墟以為兒子已經死了,他感到極度痛心,體現了他失去兒子的悲痛心情。心愛的兒子不在了,父親那嘶心裂肺的喊叫聲。

 、凇≡撛鯓幼x呢?指名讀,評議,齊讀。

 、恰 肮蛟诘厣洗罂蘖艘魂嚭螅偷叵肫鹱约撼鹤诱f的一句話:‘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他堅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廢墟走去!

 、佟倪@兒可以看出父親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兒子會記住他的話,有一個堅定的信念支持著他,所以他──堅定地站起身。當父親堅信兒子在等他時,就疾步走到那里,可見父親救兒子的急切心情,他想快些救出兒子。父親堅信兒子仍然活著,是因為他記得兒子說的那句話。

 、凇∧俏覀冊撛鯓幼x這段話呢?請大家分小組討論后練讀,個人讀,評議,齊讀。

 、取 八诹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佟≌n文為什么要這樣描寫父親的外貌呢?父親堅信兒子沒有死,奮力拯救兒子,顧不得休息,可見父親對兒子愛的偉大。

 、凇∈鞘裁词垢赣H沒完沒了地挖呢?是一個信念,──“兒子在等我”。這是多么偉大的父愛!這是多么堅定的信念。

  ③ 與其他失去孩子的父母相比,你還能體會到什么?有些父母看到廢墟后絕望地走了。而這位父親不理他人的勸阻,只有一個信念──兒子在等他。

  ④ 而且這位父親見人就問你是不是來幫我的?可見父親對兒子深深的愛。他堅信兒子仍然活著。

 、荨∫x:

  是呀,這深深的愛,堅定的信念──兒子在等我。而且這位父親見人就問你是不是來幫我的?可見父親對兒子深深的愛。他堅信兒子仍然活著。

 、蕖∫x:

  是呀,這深深的愛,堅定的信念使這位年輕的父親不停地挖,挖了8小時……。這偉大的力量正是源于那句最真摯樸實的話──“不論發生了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伞鹤涌吹桨职謥砭人孕诺馗嬖V爸爸,他曾經對同不說的話:“只要我爸爸活著……,他總會和我們在一起!

  ① 從這兒可以看出兒子對父親的信任,他堅信父親會來救他。即使在最危險,最艱險的時刻,兒子的信念都沒有動搖。

 、凇鹤由钌畹匦湃胃赣H也正是由于那句話──生說。

 、邸≈笇ёx:這句樸實的話終于讓父子團圓,此時心中有千言萬語,又激動人心的場面往往通過言語來表現,讀一讀父子間的對話,看看你感受到了什么?驚喜,自信,激動。

  ⑹ 兒子還是個無私的人,在父親救他的時候,他讓同學們先出去,要父親先救他人,而這又是那樸實但又強有力的話語。──(生說)。

  是呀!父親與兒子都是了不起的,父親對兒子的愛讓我們感動,兒子對父親的信任,更讓我們感動。一句平實而強有力的話連接著兩顆心,因此,阿曼達被救后,這對──引讀“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投影:圖片、音樂。

  三、總結全文,升華情感

  1、速讀課文,夸夸這對父與子。

  2、質疑:

  ⑴ 課文結尾為什么說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呢?和同學交流自己的看法。

 、啤 安徽摪l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課文中為什么反復出現類似的話?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3、交流:

  學了課文,你有什么感受?

  四、課后拓展,延續“親情”

  1、自由組成小組,在課后排演廣播劇,制成錄音帶,然后大家在一起聽一聽,評一評。

  2、閱讀同類的頌揚親情的故事。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 篇9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板書:地震)這是前幾天電視、報紙中出現頻率最高的一個詞,看到這個詞,你會想到哪個特殊的時間?(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哪個特定的地點?(四川汶川)。又會想到哪些人?(災區人民、解放軍和武警官兵、消防隊員、黨和政府領導人、志愿者……)你能用上剛才的時間、地點、人物說說發生在汶川的事嗎?(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汶川縣發生8.0級大地震。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在全國人民的幫助下,災區人民堅強地和困難作斗爭。)

  在學習課文前,我們再來看一段真實的歷史記錄。在1994年1月17日,美國洛山磯也發生了大地震,30萬人在不到四分鐘的時間里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害。數條公路被震斷,電力設施受阻,橋梁坍塌, 山崩地裂,幾萬頂房屋倒塌,幾萬人無家可歸,成千上萬人被埋在廢墟底下。就在這片廢墟中,演繹了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誰能用我們剛才學到的用時間、地點、人物來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事?

  (一位父親安頓好自己受傷的妻子,去救兒子,許多人都阻攔,隨時有大爆炸的危險,父親不顧危險和阻攔,一直挖下去,38小時過后,終于挖到了自己的兒子和他的同學,父親對兒子的愛是很深的。)

  2、你覺得這是一對怎樣的父與子?

 。ㄟ@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板書:了不起

  二、重點研讀,品味感情

  1、為什么說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請大家默讀課文,把相關的語句畫下來,在你的四人小組中討論。(學生讀課文并在小組中討論)

  2、大家一起來交流交流,為什么說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先請同學讀一讀自己畫出的句子,再說一說自己的體會。

 。ㄎ覐倪@段話感受到了父親的了不起。“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父親在廢墟中挖了36個小時,真了不起。)

  3、出示:“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指名讀)你還讀出了什么?

 。36小時,兩個白天一個黑夜,父親沒吃沒喝沒睡,多么偉大呀!)

  36小時,相當于我們上50多節課的時間哪,在這么長的時間里,阿曼達的父親一直在干什么?(不停地挖掘。)真了不起呀!   師板書:挖

  4、你從這段話中還體會到了什么?

 。ㄔ趶U墟中挖了36小時的父親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學生齊讀“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5、聯系我們前面看到的錄像,讀了這句話,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我仿佛看到他36小時沒有睡覺,加上勞累與焦急,父親的雙眼布滿了血絲。)

  (我仿佛看到鋼筋刮破了父親的衣服,尖銳鋒利的玻璃、破碎的瓦片戳破了父親的手,割傷了父親的腿,到處都是血跡。)

  6、同學們談了自己的體會,讓我們對這位了不起的父親有了更深的了解。對這段話,你有什么問題嗎?

 。槭裁床恢苯訉懰诹36小時,而要從8小時開始寫起?)(為什么沒有人再來阻擋他?)

 。槭裁锤赣H挖了36小時,挖得那么辛苦疲倦仍然不放棄?)

  7、那大家反復地讀這段話,把這段話多讀幾遍。認真地思考。如果有什么新的發現,請劃記下來。(學生默讀課文。)為什么不直接寫他挖了36小時,而要從8小時開始寫起?

  出示: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

  他挖了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

 。ㄟ@樣寫,更能體現時間的漫長,挖掘的艱難。)

  8、你能把你的感受通過你的朗讀表達出來嗎?(生朗讀)

  9、為什么父親挖了36小時,挖得那么辛苦疲倦仍然不放棄?

  出示:“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師板書:不論……總……

  10、在地震中,(在課題的“地震中”下畫波浪線)發生了什么?聯系上文說一說。

 。莻昔日充滿孩子們歡聲笑語的三層教學樓,已變成一片廢墟。)

 。ň驮谒诰虻臅r候,不斷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趕來?吹竭@片廢墟,他們痛哭并大喊:“我的兒子!”“我的女兒!”哭喊過后,便絕望地離開了。)

 。ê芏嗳硕紒碜钃跛D男┤俗钃踹^他?是怎么阻擋他的?后來為什么沒有人再來阻擋他?)引讀

  出示:廢墟 絕望 阻擋 危險 搖頭嘆息……

  11、面對這么多的困難,父親停止挖掘了嗎?(他仍然在埋頭接著挖。)

  12、為了和兒子在一起,父親克服了哪些困難呢?你能用“不論……總……”這樣的句式表達出來嗎?出示:不論……總……

  (不論廢墟下的兒子是死是活,我總要找到他。)

 。ú徽撚卸嗌俑改附^望地離開,我總不會停止挖掘。)

 。ú徽撚卸嗌偃俗钃跷遥铱倳诰蛳氯。)

 。ú徽撛趶U墟中挖掘有多么危險,我總會堅持挖下去。)

  (不論挖多長的時間,我總要找到自己的兒子。)

  (不論有沒有人幫助我、理解我,我都要堅持挖下去。)

  13、總之,(生齊讀)不論發生了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總之,這位父親心中只有一個念頭:(生齊讀)兒子在等著我。

  14、永遠要跟兒子在一起的執著讓阿曼達的父親變得多么的了不起啊。(生齊讀)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播放小提琴演奏《沉思》)假如他就是你的父親,看到他為了找到廢墟下的你,30多個小時,顧不上喝水、吃飯,更顧不上睡覺;沒有人理解他,更沒有人幫助他,他仍然在不停地挖呀,挖呀;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還是在不停地挖呀,挖呀。此時此刻,你會怎樣讀這段話?(生朗讀)(熱淚盈眶)

  15、你的朗讀打動了我的心。請同學們輕輕的閉上眼睛,老師來讀這段話,讓這位了不起的父親走入我們每個人的心靈。

  三、抓補白點,升華情感

  1、父親表現的這樣了不起,那兒子表現又怎么樣呢?師生對讀12-23自然段中父子的對話。(兒子也了不起)

  2、為什么說這是一個了不起的兒子呢?你找到了哪些語句,說說你的體會。

  師板書:兒子 

 。ㄎ艺业降氖沁@段話:“我告訴同學們不要害怕,說只要我爸爸活著就一定會來救我,也能救大家。因為你說過,不論發生什么,你總會和我在一起!”阿曼達相信,只要爸爸活著就一定會來救他。他對父親特別的信賴。)師板書:只要……就……

 。ㄎ艺业搅诉@段話:“不!爸爸。先讓我的同學出去吧!我知道你會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論發生什么,我知道你總會跟我在一起。”讓別的孩子先出去,阿曼達是多么無私呀!

  師:當父親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阿曼達就至少在瓦礫堆下等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 師板書:等 

  2、你對阿曼達在瓦礫堆下的漫長等待最想了解的是什么呢?。

 。ㄋ窃谠鯓拥沫h境下等?)(阿曼達在瓦礫堆下會想些什么呢?)

 。ó敯⒙_等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仍然沒有等到父親的到來的時候,其他的孩子會說些什么呢?阿曼達又會怎樣回答?)

  3、同學們提出的哪一個問題引發了你的思考,把你想到的說給你的同桌聽。(同桌討論,教師傾聽并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中去。)

  4、把你想到的說給大家聽。

  (在黑暗、狹小、擁擠的空間里,阿曼達和其他的13個孩子在焦急地等待救援,有些同學在哭泣。)

 。◤U墟下的阿曼達在想:只要爸爸活著,就一定會來救我,也能救大家。)

 。ó敯⒙_被困在教師的墻角的時候,阿曼達會焦急地說:“爸爸,您快來救我。”當阿曼達等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仍然沒有等到父親的到來的時候,阿曼達可能會說:“爸爸,您怎么還沒有來救我呀?”一個同學說:“你的爸爸不會來救你了。”阿曼達堅定地說:“我的爸爸一定會來救我。)”

  5、瓦礫堆下的阿曼達等了父親將近40個小時后是一副什么樣子呢?他是一邊看著電視,一邊吃著面包等待爸爸兩天一夜嗎?

  (瓦礫堆下,沒有水,沒有食物,甚至隨著時間的推移,空氣也越來越渾濁。7歲的阿曼達,經過兩天一夜的等待,一定是渴極了,餓極了。

  6、對父親的無限信賴讓阿曼達充滿了一定要活下去的信心和力量。堅信父親會永遠和自己在一起讓阿曼達變得多么的了不起呀!請男、女同學分別讀讀這兩段話。

  出示16和23自然段。

  7、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創造出了地震中的奇跡。請同學們齊聲朗讀課文的結尾。

  8、是什么把地震中的父與子緊緊地聯系在一起呢?

 。ㄊ歉赣H對兒子深沉的愛,是兒子對父親的無限信賴,將地震中的父與子緊緊聯系在一起。)

  師板書:父子情深

  四、回歸整體,感悟寫法。

  1、課文中的哪句話最能讓我們感受到父子情深呢?

  (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一起。)

  2、類似的話在課文中反復出現,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ㄟ@句話就像一根紐帶,將地震中的父與子緊緊聯系在一起。)

  3、當父親疲憊不堪,就要倒下的時候,是這句話給了他無窮的力量——

  生齊讀: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一起!

  4、當兒子饑渴難耐,難以支撐的時候,是這句話給了他無盡的希望——

  生齊讀: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一起!

  5、“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把地震中的父與子緊緊聯系在一起。讓我們記住——

  生齊讀:地震中的父與子

  6、讓我們記住——

  生齊讀:“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7、如今,廢墟中的汶川災民,過了196小時還有人奇跡般的生還,因為他們知道------

  無論發生什么,解放軍總會跟我們在一起。無論發生什么,消防隊員總會跟我們在一起。無論發生什么和總理總會跟我們在一起。無論發生什么,全國人民總會跟我們在一起。

  8、讓我們一起對汶川人民說————無論發生什么,我們總會跟我們在一起。

  五、課外延伸,開拓視野

  讓我們把父子幸福相擁的鏡頭永遠定格在我們的記憶當中。課后,請同學們完成小練筆,并讀一讀朱自清先生的《背影》。

  板書設計:

  17 地震中的父與子

  父親:挖   不論……總……

  了不起                                    父子情深

  兒子:等   只要……就……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 篇10

  之一

  佚名

  教學目標 :

  1、讀懂課文,感受父親對兒子的無私而真誠的愛;感悟兒子對父親的信賴。

  2、從讀中感悟,從對比中體會地震中父與子的偉大。

  3、在創設的“記者采訪“活動中,學生恰當地組織語言,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教學準備:

  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鼓勵學生課前收集有關地震的圖片、資料(學生異常積極,查找的資料有十幾本之多,特別是孫中愷、邢中浩從網上下栽了智利大地震等的圖片。文字,用磁盤拷貝了帶來。)。

  結合學生收集的資料,選擇印發,做到資源共享。

  教學過程 :

  一、創設情景感受災難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課文——(點擊畫面,出示課題)

  地震中的父與子

  2、觀看動畫

  1989年,美國洛杉機一帶發生一場大地震,在不到4分鐘的時間里,30萬人受到傷害。那是怎樣的災難哪?

  3、說議:看到滿地狼籍,滿眼廢墟,你想說點什么嗎?

  二、展開對話感受形象

  (一)師生對話

  過渡:地震太可怕了!震后的廢墟更危險,因為那里隨時可能發生爆炸。課文講的就是發生在廢墟的事。讓我們來讀讀課文。1、(引讀)在混亂和廢墟中,————(讀第2節)

  2、讀議:此刻,父親的心情怎樣?你能讀出父親的話嗎?

  3、讀中體會重點句:

  (引讀)跪在地上——大哭一陣后,他猛地想起……

 。c擊句子1)出示:

  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和你在一起!

  你讀懂這句話了嗎?好!我來把前半句改一下,你們說后半句,誰敢試一試?

 。1)阿曼達在學習上遇到困難,很苦惱——

  (父親和阿曼達在一起商量如何解決。)

  (2)阿曼達在和同學踢足球,腿骨折了,疼得直流眼淚——

  (父親帶著阿曼達去醫院,幫助他恢復健康。

 。3)對!說得真好!大家說說,現在阿曼達被壓在廢墟下,生死未卜——

  (父親想辦法找到他。)

  小結:對!如果他還活著,父親一定要馬上見到他,看他是否受了傷;萬一死了,也一定要見到他!這就叫————(引讀)不論……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和你在一起!

 。ǘ┡c文本對話

  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那么,他在尋找兒子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點擊“思考題”按鈕)

  按要求自學課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做上記號。

 。6分鐘后)

 。ㄈ┥、師生對話

  哪些地方最使你感動?相機出示句子

  #第12小節的處理

  讀說想象畫面:手指摳破了,他沒有停止;衣服劃了長長的口子,他沒有停止;眼睛腫著、布滿了血絲,他也沒有停止!范讀再度想象

  廢墟中隨時可能發生爆炸,父親根本不顧。哪怕發生了大爆炸,父親也要和兒子在一起!因為他說過——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和你在一起!

  他的眼前出現了一塊大水泥板——

  過渡:還有誰在讀到別的句子時受感動嗎?

  #對5——11的處理(“你是不是來幫助我?”),抓對比體會父親的執著、偉大,通過分角色朗讀加深體會。

  (1)老師真的不明白,救火隊長說得清清楚楚,“請你離開”,就是馬上離開,必須離開,父親怎么會聽不懂呢?答非所問,還問什么:你是不是來幫助我?

  (2)分角色讀

  師生分角色朗讀。

  #19小節,想象

  就是這樣一位父親,憑著堅強的毅力、靠著自己的血肉之軀,挖著廢墟,堆滿鋼筋混凝土、磚塊、木頭的廢墟。8小時、12小時……直到38小時,奇跡終于出現了!14個孩子還活著!奇跡,真是奇跡!壓在廢墟下38小時,他們是怎樣渡過的?站在廢墟外的我們無法看到,讓我們閉上眼想一想:14個孩子,只有6、7歲,大家蜷縮在墻角,什么也看不見。餓了,沒有面包;渴了,沒有水;困了,無法睡覺……4個小時也許能堅持,38個小時怎么堅持得了呢?更可怕的是壓在三層教室樓的底層,步知道大人們什么時候會來救他們。你們聽到了什么?聽到阿曼達的聲音了嗎?

  #學習小組分角色朗讀課文13——25小節。

  20小節的朗讀指導:“父親向四周大喊”,讀得好!再喊一次。

  示范朗讀:“快————來——人——————!這里————有14個孩子!都——活——著————————”

  再讀。

  #24、25小節

  38小時50分鐘,阿曼達終于可以出來了!父親欣喜若狂,讓兒子趕快出來,可兒子卻說————(引讀24、25小節)

  三、口語交際升華感情

  師:點擊“拯救”按鈕,出示畫面,隨即激動地說:拯救工作在緊張地進行,隨時各種震后的報道,從廢墟中發現了幸存者,可是有的傷得很重,有的甚至沒等到救出,就已經死了。在這里,7歲的阿曼達帶著13位同學,全活著,多么令人振奮!喜訊很快傳遍整個洛杉機。一時間,記者蜂涌而至。現在,我就是一名記者,是第一位趕到這里的記者,非常迫切地想采訪父親,誰愿意替父親說?(卷起材料紙當話筒,嚴肅地說)“阿曼達的父親,您好!您現在最想說什么?”(或者向信息組借一只話筒)

  生:……

  旁邊有幫助父親拯救孩子們的過路人,有絕望地走開而剛才匆匆趕到的母親,她重新獲得了女兒,誰想當記者采訪?這么多記者,真是捕捉重要新聞的時機。(再次點擊“災難”按鈕,避免學生嬉笑,沖淡氣氛)這樣吧,同桌或學習小組互問互答。特別提示:洛杉機大地震是一場災難,30萬人受傷害,人們的心情是沉痛的。

  生:各顯神通,互相采訪。

  師:誰愿意向大家展示采訪的實況。(叫舉手的3人)他們馬上要采訪了,你們呢,都是有經驗的記者,有什么要提醒他們嗎?

  師:先向大家減少一下你的身份。

  生1:我是路喜的母親,剛才看到廢墟,我絕望地走開了。

  生2:我是《紐約時報》的記者。

  生3:我是父親。

  師:記者的采訪吸引了大家,還有許多記者沒來得及采訪。打住,這群孩子很虛弱,將近39個小時沒吃沒喝……千言萬語化作我們真誠的祝福,讓我們永遠記住這對了不起的父子,齊讀課題。

  附:板書設計 

  地震中的父與子

  父 子

  堅強 勇敢

  責任心強 富有愛心

  14個孩子脫險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 篇11

  之五

  運城市人民路學校 連潔

  教學目標 :

  1、認識3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到父愛的偉大力量。

  重點難點:

  1、引導學生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愛的偉大力量。

  2、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

  教學方法:

  合作、交流、以讀代講、讀中悟情。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

  一、自讀質疑、合作探疑、交流解疑

  1、導入  新課

  同學們,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處處充溢著濃濃的父愛之情,也許,我們并不怎么在意他的存在。然而,就是這種平凡、樸實、無私的父愛在我們的生命遇到突如其來的災難時,你能想象到它會爆發出何等驚人的力量?創造出怎樣的奇跡嗎?今天,我們來學習22課《地震中的父與子》。(板書課題)

  2、自讀理文

  請同學們帶著預習中的問題以自己喜歡的朗讀方式把課文快速地讀一遍。

  3、小組合作

 。ǔ鍪拘〗M合作要求)

  ①把自己讀懂的內容變成問題考考別人。

 、诎炎约翰欢暮推渌瑢W討論一下,共同解答。

  ③在合作中又發現了什么新問題?

  4、交流解疑

  為了充分展示同學們合作學習的成果,我們舉行個男女對抗賽,看看哪一組提的問題多而且有價值,能難到對方?哪一組能迎難而上,對課文理解深刻,回答準確到位?我們給優勝組授予“智多星”稱號。

 。▽W生交流探討)

  相機組織辯論:這位父親的精神是不是失常?

  隨機板書:兩眼直直只有一個念頭挖了38個小時

  小結:他失常,但失常的偉大;他不失常,不失常的驚人!這就是愛!偉大的父愛。ò鍟簮郏

  二、讀中悟情,以讀促解,突出重點

  1、看看文中有多少個感嘆號?集中在哪兒?

  2、這些感嘆號表達了一種什么感情?通過朗讀把這種感情表達出來。

  (指導朗讀重點句段)幻燈片依次出示

 、佟八械窖矍啊呷。”

 、凇笆莾鹤拥穆曇!……我的兒子!”

 、邸笆俏,是爸爸!……和我在一起!”

  ④“一個安全的出口……阿曼達!”

  三、以文激情,開放課堂,升華情感

  1、從大家的朗讀聲中,我感覺同學們被這篇課文深深的感動了。感動了就會心潮澎湃、思緒萬千,告訴老師,你想到了什么?

  2、同學們以自己喜歡的一種方式來表達一下你對父母的崇敬、愛戴!

  四、課后作業 

  在以下的幾個形式中選擇一個做一做,體會父母的辛勞和對自己的關愛。

  1、和爸爸媽媽的目光對視一分鐘,你看到了什么?

  2、細細地觀察爸爸媽媽的背影,你想到了什么?

  3、幫爸爸媽媽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你體會的了什么?

  板書設計 :

  (略)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 篇12

  《地震中的父與子》是人教版課標教材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這篇課文描寫具體,情感真摯,但篇幅較長。在教學中以讀為主線,以情感體驗為載體,以聽、說、讀、寫、思為實踐平臺,以質疑問難、解決問題為效益優化,展開教學,抓住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愛的偉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的重點,突破在讀中領悟語言表情達意的特色的難點,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學生理解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師生對話,導入

  1、談話回顧舊知。

  2、教師導入。

  二、以情入境,突出重點

  1、提領全文關鍵句,解讀全文,學生邊讀邊劃出父子了不起的語段。

  2、默讀相關語段,思考他們怎樣了不起,寫出體會。

  3、小組交流:

  4、全班交流:

  在學生的交流中,我尊重學生的原始表達,讓其真情流露,尊重兒童的語文世界,體會其語言的真意。用教師的驅動學生的情感體驗。隨機利用遠程教育資源播放相關鏡頭,音樂引導學生讀中想,讀中說,讀中寫。讓學生從父子的“了不起”中感受到父愛的偉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

  三、品讀感悟,突破難點

  在品讀感悟中,充分了解學生的思維特征和規律,尋找教學的最佳切入點和結合點,利用評價語言順水推舟,滲透語言表情達意的特色和讀書方法:

  切入句:

  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

  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切入情景:

  16自然段感受兒子在絕境中冷靜、勇敢。想象在長38小時中,漆黑的瓦礫堆底下會有怎樣的感人鏡頭。結合課后練習,讀寫有機結合,落到實處。

  四、探索體驗,化解疑點

  1、學生帶著各自不同的感受快速默讀課文,看看還有什么沒弄懂的問題?

  2、質疑問難,梳理歸納。

  3、自由選擇解決問題的方式解決問題。

  五、創讀升華,拓展延伸

  1、播放父子擁抱的配樂畫面,學生自然帶著各自的感受和體會融入到這激動人心時刻,再誦讀這激動人心的句子──全文關鍵句(照應開頭)

  2、感動了就會心潮澎湃,思緒萬千。感動了說說都想到了什么?

  3、推薦有關人物親情的文章和動物親情文章。

  【板書設計】

  17、地震中的父與子

  了不起

  父    子

  守剛執  勇無冷

  信強著  敢私靜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 篇13

  這是一篇精讀課文。初讀課文時,在讀準字音,讀通課文,借助工具書,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意思的基礎上,邊讀邊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事情是怎樣發生的,經過怎樣,結果如何?為什么說是“了不起的父與子”。通過對人物外貌、語言、動作描寫的重點句的品讀,理解內容,體會情感。

  一、我能給下面的字組兩個詞

  混(  )( 。 〖玻ā 。ā 。 ∥簦ā 。ā 。

  爆( 。ā 。 ≡遥ā 。ā 。 ☆潱ā 。ā 。

  二、我能寫出下面詞語的近義次、反義詞

  寫近義詞:

  傷害(   )  安頓(  。 ∥羧眨ā  。

  寫反義詞:

  傷害(  。 〈掖遥ā  。 ∠矚g(   )

  三、我能選詞填空

  討論  議論  談論

  1、班會上,老師和同學一起(  。╅_展綜合性學習的活動方案。

  2、這件事究竟誰對誰錯,大家(  。┘娂。

  3、課間,小明、小鋼幾個人總是在(  。┳蛲淼淖闱蛸悺

  成績  成就

  1、幾年來,我國的“四化”建設取得了巨大的(   )。

  2、要想提高學習(   ),不下工夫是不行的。

  “不論發生了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這句話課中反復出現了幾次?這樣寫有什么意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

  課文為什么要用“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來贊揚他們?父子倆有什么地方了不起?

 。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

 。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

 。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

  3、我的鉛筆盒里有橡皮、直尺、自動筆、鋼筆和文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瞧瞧我的閱讀天地

  奇跡的名字叫父親

  1948年,在一艘橫渡大西洋的船上,有一位父親帶著他的小女兒,去和在美國的妻子會合。

  海上風平浪靜,晨昏瑰麗的云霓交替出現。一天早上,父親正在艙里用腰刀削蘋果,船卻突然劇烈地 yáo huàng。父親摔倒時,刀子插在他胸口。他全身都在顫抖,嘴唇shùn jiān發青。

  6歲的女兒被父親瞬間的變化嚇壞了,尖叫著撲過來想要扶他。他卻微笑著推開女兒的手:“沒事兒,只是摔了一跤。”然后輕輕地拾起刀子,很慢很慢地爬起來,不引他人注意地用大拇指揩去了刀鋒上的血跡。①

  以后三天,父親照常每天為女兒唱搖籃曲,清晨替她系好美麗的蝴蝶結,帶她去看蔚藍的大海,仿佛一切如常,而小女兒卻沒有注意到父親每一分鐘都比上一分鐘更衰弱、蒼白,他看向海平線的眼光是那樣憂傷。 ②

  抵達的前夜,父親來到女兒身邊,對女兒說:“明天見到媽媽的時候,請告訴媽媽,我愛她。”

  女兒不解地問:“可是你明天就要見到她了,你為什么不自己告訴她呢?”

  他笑了,俯身在女兒額上深深刻下一個吻。

  船到紐約港了,女兒一眼便在 xī xī rǎng rǎng的人群中認出母親,她大喊著:“媽媽!媽媽!”

  就在此時,周圍忽然一片驚呼,女兒一回頭,看見父親已經仰面倒下,胸口血如井噴,剎那間染紅了整片天空。

  尸體解剖的結果讓所有人驚呆了:那把刀無比精確地洞穿了他的心臟。他卻多活了三天,而且不被任何人知覺。唯一能解釋的是因為創口太小,使得被切斷的心肌依原樣貼在一起,維持了三天的供血。

  這是醫學史上罕見的奇跡。醫學會議上,有人說要稱它為大西洋奇跡,有人建議以死者的名字命名,還有人說要叫它神跡。

  “夠了!”那是一位坐在首席的老醫生,須發皆白,皺紋里滿是人生的智慧,此刻一聲大喝,然后一字一頓地說:“這個奇跡的名字,叫父親。”

  1、讀拼音,規范書寫漢字:

  yáo huàng   shùn jiān     xī xī rǎng rǎng

 。ā   。 。      )    (           )

  2、給下面的字加上不同偏旁部首組成新字,再組一個詞:

 。撸撸撸ā  。   。撸撸撸ā  。

  皆___(  。  【樱撸撸撸ā  。

  ___(  。   。撸撸撸ā  。

  3、改變句子:

  他用大拇指揩去刀鋒上的血跡。

 、拧≡摓椤氨弧弊志洌海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

 、啤≡摓椤鞍选弊志洌海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

  4、填空:

  “醫學上罕見的奇跡”是指:________________,在醫學會

  議上,有人說要稱這一奇跡____________,有人建議以________

 。撸呙,還有人要叫它_____________,而首席老醫生一字一頓地說

  “________________!

  5、閱讀文中①處的一段句子,注意體會加線的句子,試著寫一寫父親此時的內心活動:

 。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

 。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

  6、閱讀文中②處加線的一段句子,說說父親此時的內心活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 篇14

  【教學目標】

  1、認識9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理解“昔日、廢墟、疾步、絕望、瓦礫、開辟、破爛不堪”等詞語。積累文中關于人物外貌、語言描寫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

  4、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特點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到父愛的偉大力量──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和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來看一下《地震中的父與子》中的父親是以一種什么樣的方式去表達他的愛的,兒子又從這偉大的父愛中得到了怎樣的力量。

  二、大聲快讀、整體感知

  要求:

  以最快的速度通讀全文,了解課文故事的梗概。讀的過程中畫下不認識的字詞,自己查字典解決。

  三、接讀課文、復述故事

  操作:

  選定幾名同學接讀課文,其他同學認真聽,邊聽邊記錄出問題的地方,然后集體糾正;指定一二名同學復述故事的梗概。

  四、小聲細品、提出問題

  要求:

  輕聲讀課文,可以通篇讀,亦可選擇重點段落細品,把自己不懂得地方用曲線畫出來打上問號,把自讀懂的地方,用鉛筆在空白處寫出感悟。

  五、歸納問題、小組探討

  操作:

  老師歸納學生的問題,寫在黑板上;學生選擇一個或幾個問題,以小組的形式集體探討,邊探討、邊讀文、邊記錄。老師巡視深入小組與其共同討論,要求給學生足夠的時間。

  六、默讀課文、深入思考

  要求:

  針對剛才小組內的討論,自己找出有關段落反復默讀品味,重新寫下感受。

  七、整理思路、班機匯報

  各組指派代表,匯報討論結果

  八、整理筆記、反思收獲

  整理自己在這節課中所提過的問題,參加討論過的問題,得到的收獲。

  第二課時

  一、導入

  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地震中的父與子》,知道了故事的梗概,并且也對其中的部分問題進行了討論,今天我們這節課的重點是深入的體會文章當中描寫的是怎樣的一位父親,他的偉大之處在哪里?而作者又是通過什么樣的方式表現出來的?

  二、回憶故事、簡評父子

  操作:

  回憶上節課我們的學習,簡單的說一下你認為這是一對什么樣的對父子。(“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

  二、賞析詞句、品評父子

  操作:

  1、理解“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包含了幾層意思?

  一是父親了不起,再是兒子了不起。

  2、畫出文章當中能夠表現父子了不起的詞句(描寫父子語言的句子和描寫父親外貌和動作的句子),細細品讀,寫下感受,看看他們了不起在什么地方。

  3、指名讀自己畫出的句子或段落,說出理由,然后有感情的去朗讀它:

  “30萬人在不到四分鐘的時間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傷害”

  “那個昔日充滿孩子們歡聲笑語的漂亮的三層教學樓,已變成廢墟!

  “太危險了,隨時可能發生大,請你離開!

  這些客觀的環境,給這位父親的救援帶來的極大地困難和危險,然而他又是怎樣做的呢?當其他的父母哭喊著離開的時候,這位父親又是怎樣做的呢?

  “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再沒人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鍥而不舍、百折不回的父愛的力量,終于掘開層層廢墟,看到了希望。

  “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這句話既是父親挖掘下去的動力,又是兒子同死神搏斗,最終生還的信念。因為這位了不起的父親的真誠的承諾,才有了兒子的:“不!爸爸。先讓我的同學出去吧!我知道你會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論發生了什么,我知道你總會跟我在一起。”

  可以看出兒子是從父親那里學會了愛!愛父親!愛別人!

  三、角色轉換、感悟真情

  閉上眼睛想一想自己如果出在當時的情景當中,你會怎樣做?可以把自己想象成各種角色(父親、兒子、警察、……),來體會當時他們不同的心情。然后,以小組為單位編排課本劇,要注意不同人的語氣、語速和動作。

  深情、齊讀課文,體會父子的了不起。

  四、作業

  1、寫一篇對文中父親的人物賞析:

  提示:可以通過對文章當中,描寫人物外貌、語言及動作的描寫來進行分析,還可以把這位父親與其他父母不同的表現加以對比進行賞析。

  2、想象一下,阿曼達在廢墟下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呢?把你想到的寫下來。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 篇15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感受父子親情,理解偉大的父愛能給人巨大的勇氣,能使人在危急時刻變得更加堅強,能夠無所畏懼地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

  2.依托語言文字,通過聯系上下文、展開想象與聯想、感情朗讀、小練筆等方法,理解課文內容。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這節課繼續學習第17課,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地震,這個詞對我們來說,曾經是那么陌生,但今天,地震,這個詞對我們來說,卻有太多太多清晰而又沉痛的回憶。去年的“5.12”汶川大地震相信大家都還記憶猶新吧。讓我們一起走進這段該永遠銘記的歷史吧。(課件出示相關圖片,配樂)

  二、復習引入

  大地震會給人們帶來巨大的災難。人們經歷了太多的生離死別。然而,課文中的這對父子卻是幸福的。在1994年1月的洛杉磯大地震中,這位年輕的父親獨自一人連續挖了38個小時,終于從廢墟里救出包括兒子在內的14個孩子,創造了生命的奇跡。

  師:父子終于團聚了,就這個情節,課文是怎么寫的?誰來讀一讀。

 。▽W生朗讀最后一自然段)

  師:請同學們都讀一讀這句話,大家了解到了什么?

 。▽W生圍繞此段內容自由發言,教師相機板書。了不起,父,子)

  三、新課學習

  師: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子,你們是從課文的哪些情境中感受到的?咱們再認真地讀一讀課文。請大家默讀課文,用心體驗感受。

  1.體會父親獨自挖了很長時間。

  師:38小時到底有多長?(出示課件,課文12自然段)為什么不直接寫過了38小時,而要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這樣寫呢?比較這樣寫的不同。(課件)

  2.體會父親很堅定。

  師:這可不是普通的兩天一夜呀!在這段時間里,父親經歷了什么,你們看到了嗎?快讀一讀書。

 。ㄉ杂砷喿x課文相關內容,應找到:其他孩子的父母、消防隊長、警察都勸他離開這里,可這位父親還在堅持營救兒子;學生讀到消防隊長說這里很危險,隨時會發生大爆炸時,教師適時引導)

  師:這時到底有多危險?我們看一看。

 。ㄕn件出示:展現地震場景的視頻)

  師:你就在這危險中,就是消防隊長,你會怎樣勸他?自己試試。誰來勸?

  (當學生讀到警察也來勸阻父親時,教師適時引導)

  師:警察下了命令,怎么勸?

  師:危機四伏,趕快讓他離開吧,大家都來勸勸他。附近的幾個同學可以分角色讀讀這些對話。你們看到了一位怎樣的父親呀?

  (學生體會父親的堅定)

  教師與學生對讀:

  其他父母都走了,也勸他離開,他問──

  消防隊長勸阻他,他還問──

  警察下了命令,他仍然問──

  3.體會父親的信念。

  師:都是父母,他剛來到這里時也曾跪在地上大哭,但他現在怎么就這么不聽勸呢?

  (學生自由讀書找答案:父親想到自己對兒子的承諾)

  師:都讀讀這句話。知道是什么意思嗎?

 。▽W生自由發言)

  師:不論發生什么,想想會發生什么?

 。▽W生自由發言)

  師:現在發生什么了?

 。ㄉ穑旱卣穑

  師:我總會和你在一起,怎么理解?

  (學生圍繞“父親的信念”自由發言)

  師:一直堅持著,你怎樣讀?父親在絕望痛苦時,想到常對兒子說的這句話,是什么心情?自己再讀一讀。

  師:不論發生什么──

  (生接著讀)

  師:(課件回到12自然段)38小時,父親經歷了這么多的事情,但他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兒子在等著我!8小時過去了,父親一直在──(生:挖)12小時呢──(生:還在挖)24小時……36小時……大家都來讀一讀,你們又看到了一位怎樣的父親?

  4.體會父親的艱辛。

  師:你們看到他疲憊成什么樣子了?大家都讀讀這句話,你們感受到了什么?

 。▽W生可以看出父親沒吃沒喝,沒休息,身上還受了傷,教師適時引導)

  師:哪兒讓你們想到父親肯定沒休息過?

  師:沒吃沒喝更沒睡,眼睛全都熬紅了,同學們讀一讀。

  師:衣服都剮破了、磨爛了,大家自己讀一讀。

  師:傷痕累累,怎么會這樣呀?

  師:為了救兒子,父親什么也不顧了。請同學們把自己看到的情景再讀一讀吧。

 。ǘ┲攸c二:第十六自然段

  師:挖呀,等呀,盼呀,奇跡出現了,父親聽到了什么?

  (生:爸爸,是你嗎?)

  師:兒子是怎么喊的?

 。▽W生朗讀)

  師:為什么這么讀?

 。◣熒鷮ψx至最后一段)

  師:我看到不少同學很感動。剛才這段話,哪兒讓你們感動?

 。▽W生感動之處可能有:阿曼達在廢墟下鼓勵同學)

  師:在廢墟下,那會是怎樣的環境?

  (學生感受到廢墟下一團漆黑,沒吃的,沒喝的,隨時會坍塌或爆炸)

  師:當爸爸在地面挖了8個小時、12個小時,24個小時,36、38個小時,孩子們也就在漆黑的瓦礫堆里等了8、12……個小時,十幾個七歲的孩子會怎么樣?(課件)

  (學生自由發言)

  師:如果你就是阿曼達,當你聽到小伙伴絕望的哭聲、撕心裂肺的呼喊聲,拉著他們顫抖的、冰涼的小手時,會想到什么?會說什么,做什么?請大家拿起筆來寫一寫。

  (學生練筆)

  師:誰愿意把自己寫的或打算寫的內容讀給大家聽?

  (學生朗讀自己所寫的內容,教師適時引導)

  師:父親的話給了你勇氣;你在用這種信念影響身邊的同學;被埋在深深的廢墟中,信念支撐著七歲的阿曼達,鼓勵著同學們,迎來了希望。(課件出示)

  這時,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兒子?

 。ㄈ┲攸c三:第二十二、二十三自然段

  師:50分鐘后,一個安全的出口開辟出來了。當父親讓阿曼達出來時,他又聽到了什么?

 。ㄉ喊⒙_讓其他孩子先走)

  師:可是孩子,你已經在廢墟下待了將近39個小時,你才七歲呀!

 。▽W生自由發言)(課件出示兒子的話)這時,你又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兒子?

  師:你真是爸爸的好兒子,記住了爸爸的話。就是這樣一句話,給了父子倆勇氣和希望,才能使他們戰勝死神,得以團聚。我們再一起讀讀這句話吧。(課件出示)

  四、小結

  師(展示課文插圖):就這樣,第一個孩子出來了,是誰?第二個……第三個……第十三個……直到第十四個。于是,我們眼前出現了這樣感人的場景──

 。ㄗx最后一段)

  師:你們有怎樣的感受?你覺得父子倆了不起在什么地方?

 。▽W生自由發言,教師適時引導)(完成板書)

  師:這是生死離別后的重逢;這是一份創造了生命奇跡的父愛;有愛,生命就有了希望。(在板書上畫愛心)

  師:請同學們帶著各自的感受放聲讀一讀吧。

  五、課外延伸

  師:地震過去了,阿曼達父子團聚了,這愛的故事將長久地流傳下去。在5.12大地震中,這樣感人的事情還有很多很多,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去感受一份偉大的母愛吧。(課件鏈接視頻)

  六、經歷了生與死的考驗的父愛母愛讓我們感動,但愿像地震這樣的災難不再發生。我們是幸運的,我們也有爸爸媽媽關心著,疼愛著,他們在生活中給予我們的點點滴滴的愛,你是否能體會到呢?請拿起筆,記下你感受到的偉大的父愛或者母愛吧。(小練筆)

  板書設計:

  17、地震中的父與子

  了不起

  父子

  決不放棄堅忍不拔

  恪守諾言舍己為人

  不論發生了什么

  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 篇16

  以情感人 意文兼得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計

  文/施茂枝

  【教學目標 】

  1.充分體會和感受親情的可貴,受到熏陶和感染。

  2.領悟課文中一些重點語句語言運用的特色。

  【課前準備】

  學完《秋天的懷念》(人教版六年制第九冊)一文后,讓學生搜集并閱讀同類的頌揚親情的故事。如果學生搜集有困難,教師可把諸如《背影》《血淚親情泣天地》《無私母愛創造生命奇跡》《7歲女孩拯救母親的感人故事》等文章提供給學生。

  【教學流程】

  一、承上啟下,直奔“親情”。

  同學們,我們剛學了課文《秋天的懷念》,感受到母愛的無私,親情的可貴,對下面的一段文字,大家一定有了深切的體會。出示一段贊頌親情的抒情性文字,可以是收集到的別人的文字,也可以教師自己撰寫的:

  親情,是黑夜里明亮的燭光,撕開夜幕,指引前進的航向;親情,是冬日里和煦的太陽,驅走嚴寒,給人們帶來溫暖……

  讓學生齊讀。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另一篇課文《地震中的父與子》(板書),讀了以后,相信大家對這段文字,對親情的可貴一定有更加深刻的體會。

  (按主題組織編排課文是新教材的重要特點。出示類似的文字,既揭示了本組課文的共同主題,又營造了濃郁的情感氛圍,有助于學生迅速入情、動情。)

  二、閱讀課文,感受“親情”。

  (一) 讀題提問。讀了題目,你想從課文中知道什么?

  (這是對學生“閱讀期待”的利用,凸現學生作為閱讀主體的地位。)

  (二) 讀文答問。

  1.初讀一遍課文,用幾句話說說課文寫一件什么事,說的話要求盡可能回答同學們想知道的問題。

  2.再讀一遍課文,說說課文所寫的是怎樣的一對父子。答案可以是各種各樣的。學生發言后,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板書:了不起)

  (讓學生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和人物,既訓練了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又可以強化對詞語的積累。同時,又尋找到閱讀本文的突破口。)

  3.深讀課文,說說從哪里看出父親和兒子的了不起。

  (1) 關于父親的了不起,以下句子或關鍵詞語是品味的重點:

  ①“他猛然想起自己常對兒子說過的一句話:'不論發生了什么事,我總會跟你在一起!'”從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什么?

 、凇斑@位父親雙眼直直地看著這些好心人,問道:'誰愿意幫助我?'”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從這位父親“直直”的雙眼中,你看出他在想什么?

  答案可以有差異,在學生回答之后,教師用抒情性的語言進行小結。

 、邸八诹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有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挖到第38小時,他突然聽見瓦礫堆下傳出孩子的聲音:……”作者不厭其詳地把表示時間的詞羅列起來,從中你讀懂了什么?

  這個問題有較大的思維含量,可讓學生小組討論,然后派代表發言。也可以采用對比的方法,讓學生在對比中領悟——如果把這句話改為以下的句子,你認為好嗎?

  “他不停地挖著,沒有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挖到第38小時,他突然聽見瓦礫堆下傳出孩子的聲音……”

  (“讀懂”既包括讀懂這句話所包含的思想感情,也包括讀懂作者用來表達情感的語言形式,了解課文的語言特色。這個環節意在讓學生領悟“父親”的了不起,受到崇高親情的感染和熏陶,同時讓學生消化、吸納課文的語言,掌握課文的語言形式。)

  (2) 關于兒子的了不起,以下句子或關鍵詞語是品味的重點:

  ①“挖到第38小時,他突然聽見瓦礫堆下傳出孩子的聲音:'爸爸,是你嗎?'”兒子憑什么認為來救他們的人是他的爸爸?

  學生發言后,教師小結:親情,產生信賴;親情使父子心連心;親情使兒子堅信,父親總會跟他在一起,無論是在寧靜溫馨的家,還是在張牙舞爪的死神面前!

 、凇安!爸爸。先讓我的同學出去吧!我知道你總會跟我在起,我不怕。不論發生什么事,我知道你總會跟我一起!睆倪@句話中,你讀懂了什么?

  學生發言后,教師小結:親情使人勇敢、無畏,親情使人無私、高尚。

  4.再次齊讀導入  時出示的那一段文字。

  5.分角色朗讀課文,從“他挖了8小時”至結尾。

  三、遷移導行,抒寫“親情”。

  教師小結。讓學生課后寫親人關愛自己的一件或者幾件事,歌頌親情;也可以為自己的親人做一件事,并把這件事寫下來。最后讓學生把自己對親情的感悟帶到生活中去,為親人做一件事,以情導行,把學文與育人有機地結合起來。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 篇17

  大概是在去年11月,我區開展“教學能手”賽時聽的《地震中的父與子》這么一節課,當時就想把課堂實錄(其實只是我的聽課記錄)以及信手寫下的感受放在博客上與大家分享,聽聽前輩們的指點,只是“不著陸”的丫頭始終沒有把想法付諸實踐。今天在整理聽課材料,打算將這個學期所聽課的教案感受整成一袋的時候,才感到深深的自責——嘿嘿,拉拉是個懶丫頭,不是么?

  好歹是整理出來了,請大家對丫頭評課的大膽妄言多多批評指教! :)

  《地震中的父與子》(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引讀課題

  請學生用一個詞來概括父母的愛,以此引導至“深沉寬廣的父愛”

  (孩子們對于父母之愛的理解很豐富,有:父母的愛是充滿鼓勵的,父母的愛是飽含激情的,父母的愛是深沉無私的,父母的愛是無價無償的……這些充滿感恩的回答,讓我這個半大不小的“孩子”很是慚愧,這么大了,很少思考過父母的愛要用怎樣的言辭來表達。

  評:課前導入簡潔明了,直切課文主題,且點明了“親情”的單元主題,融情感熏陶、生活感悟于語言表達中,巧妙不露痕跡。)

  二、檢查語系,了解情況

  1、檢查生字新詞

  洛杉磯 混亂 昔日 廢墟 阿曼達 爆炸 瓦礫

 。1)帶拼音直讀生字新詞;

  (2)去掉拼音讀生字新詞;

 。3)開火車讀生字詞;

 。4)交流識字方法;

 。5)講解“爆”字的寫法,學生書空一次

 。ㄔu:五年級的孩子在學習生字時,是否需要經歷“帶拼音讀”—>“去拼音讀”—>“開火車讀”—>“交流識字方法”這樣繁雜的識字過程?假如,到了五年級,生字教學上還要花這么多的時間和精力,那么孩子們在一、二年級時是否壓根就沒積累到什么自主識字的本領呢?

  另外,在指導書寫上,教師的確是“放手”讓孩子們觀察字型、分析結構了,但缺少了范寫,丫頭個人認為這是不夠的。言傳還需身教,指導書寫是一筆一劃的真功夫,光靠說一說、看一看是不能解決問題的。而且孩子們也只是在認識了字型結構后書空一次,略顯簡單敷衍了些。)

  2、了解課文大意

  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講述文章大意

 。ㄔu:在孩子們講述的過程中,有個孩子是這么說的:“故事發生的時間是在……,地點是在……”,執教老師馬上打斷孩子,告訴他:“你可以直接說出來。”——丫頭個人認為,教師在這個地方可以引導得更具彈性一些,講述文章大意的方式有很多種,我們首先要表揚這個孩子懂得先將文章的時間、地點等要素在講述文章的一開始就點明了,順勢指導敘事型作文的寫作“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高潮)、結尾,將語文教學中的讀、說、寫巧妙地結合起來,盡量讓孩子們做到“讀后會說,說后會寫”;而不是責怪他講述得過于羅嗦。)

  三、初讀設疑,續寫結局,淺層理解“了不起”

 。ㄒ唬┏踝x設疑,初步感知“了不起”

  1、猜疑激趣

  猜一猜老師會給你們提出什么問題?

  2、朗讀找疑

 。ㄔu:通過“猜一猜”的刺激性引導,很自然地要求孩子們再次閱讀課文,自主質疑,將原本有些生硬的“任務”轉化為如同尋寶一樣快樂的事情。)

  3、梳理明疑

  孩子們交流自己“競猜”的問題,并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解疑

 。ㄔu:這一環節原本無可爭議,但在第一個孩子發言時,便提出了教師所盼望引導的答案“文章中的父親了不起在哪兒?”,以致教學步伐直接邁入第4個小環節,別的孩子失去了“競猜”的機會,教師了失去了挖掘更多課堂生成資源的機會。)

  4、重點設疑,引導理解“這位父親里在哪兒?”(堅持自己的信念)

  (二)續寫結局,淺層理解“了不起”

  1、續寫人們對這位父親談話的內容

  2、學生交流續寫內容

  (評:由于受課文語句的影響,孩子們續寫的格式有些定勢,在交流的過程中聽到的也無非是些無關痛癢的話,沒有情感的投入,缺乏精彩的言辭,無法引起在座聽課教師們的共鳴。)

  四、改變結局,詩化品讀,深入理解“了不起”

 。ㄒ唬└淖兘鉀Q,解讀感悟“了不起”

  1、出示改編的結局:

  “第二天,人們看到廢墟旁的這位父親無力地坐在一堆破碎的瓦礫旁,手里抱著一個血肉模糊的孩子,口里不斷地喃喃自語:‘阿曼達,我的兒子,無論發生什么事,我都會和你在一起……”

  2、學生交流感受,并討論:這樣的解決有沒有可能性?為什么?

  3、小結:這位父親的了不起不是從事情的結局中看出來的,而是從父親努力救兒子的過程中體會到的。

 。ㄔu:改編課文結局,大膽挑戰“權威”,是當下語文公開課堂頗為常見的方式,但用者不同,用法也不一。在本節課中,改編不過是一個“幌子”,重點是要透過這個“幌子”向孩子們揭示人生的道理:做事不單看結果,重點還是過程!可見教師的用心之良苦。)

 。ǘ┰娀纷x,深入理解“了不起”

  1、找出描寫父親拯救兒子過程的語句

  2、出示詩化描寫父親拯救兒子過程的語句

  3、指導朗讀

 。ㄔu:詩化手法的運用,不過是將文本的一段文字分行處理;但在處理前后的朗讀效果上,的確存在明顯的差異。詩歌具有高度概括的文句特征,而將文字詩化處理,也能夠達到讓情感高度凝練的效果。這在本堂教學中得到了極大的體現!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師生在共同朗讀中,點明了文章的關鍵句,情感抒發層次鮮明、循序漸進,融指導朗讀于反復體味、吟誦中,自然而然地達到了指導效果。)

  五、總結回味,升華情感

  1、總結回味

  2、贈送詩歌《父愛》

  總有一個人將我們支撐

  總有一種愛讓我們心痛

  這個人就是父親

  這種愛就是父愛

  ……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計(語文課堂 網 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課文題目)此文轉載于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 篇18

  麗雅交待今天的兩節語文課用來第四單元考試,可因為打印室的機器壞了,所以只能臨時準備《地震中的父與子》這一課。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備課如果是有感覺的話,時間少點也不要緊。今天就是這種情況。

  我先初步理清了課文頭緒,確定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就是將這位父親形象借助課文語文語言銘刻在孩子的心里。如何分層落實呢?

  一.感知背景,進行鋪墊

  關于地震,孩子們是沒有生活體驗的,但對此又并非零起點。他們在影視作品、報刊雜志或是課堂學習中對此還是有一定了解的,這應是學生的學習起點,所以課堂切入的談話也就從地震開始了。接著再引導學生閱讀課文中的第一、二自然段,了解這場大地震。從對地震的一般了解到具體到某一次地震的理解,學生對于地震本身災難性的認識已有質的飛躍。這為進一步閱讀文本中的故事,走進故事中的人物內心有一個很好的鋪墊。

  二.直面父親,濃墨重彩

  父親是這個故事的重要人物,但作者在描述中始終保持著客觀冷靜的態度。文中唯一帶有強烈個體情感傾向的就是結束時“這對了不起的父子”的表達。我想這也是作者在寫完整個故事之后,無法自抑的流露。作者對這位父親最重彩的描寫就是“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作者從時間的長度,父親的外貌,他人的行為等角度將一個偏執得有些發狂的父親作一個細致的描寫。在這里,“36小時”是個怎樣的概念?那是整整兩個白天一個黑夜的漫長,那是學生兩個星期的課時量!在如此漫長的時間里,父親在不斷地挖著,在一片廢墟里,又有著怎樣的困難與危險啊!或是余震不斷,或是塌方連連……每一次危險都可能是致命的!在這里,我采用聯系生活經驗、創設情境想象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將這段文字讀懂、讀活、讀厚、讀出情味,這是感受偉大父愛的關鍵所在。

  三.旁敲側擊,映襯烘托

  在這一場災難中,在這一片廢墟里,其實還有很多家庭、很多父母都有著同樣的遭遇。難道說他們都不愛自己的孩子嗎?或是愛的不夠深嗎?為什么會只有這一位父親孤軍奮戰呢?不是的,那是面對一片廢墟,凡是還有一點理智的人都能看到,生還的可能幾乎是不存在。所以,很多父母“絕望”地離開。好心人的一句“太晚了,沒有希望”是多么辛酸的無奈,消防隊長與警察以專業的眼光作出理性的分析:“這里太危險”!但是,這些所有合情合理的規勸都無法使父親放棄一個沒有理智的行為。“誰愿意幫助我?”“你是不是來幫助我?”這一次又一次語無倫次的回答,執著得近乎固執的追問,讓我們看到此時所有一切的理性思考與客觀分析都不存在,占據他內心的只有那父子之間曾經的承諾:“不論發生了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在這里,通過師生的對讀,引導學生對他人行為的理解,從另一個角度再次深切地感受偉大的父愛超越一切!

  整個設計簡單、樸實,緊扣語文本質,緊貼情感共性,帶領學生經歷一場深刻的愛之旅程。

  后記:我甌海的一位同學也研究過這一課,課后在網絡上找到她的反思,沒想到與她的上課思路基本一致。反思里的很多語句也就借用了她的語言。真有種心有靈犀一點通的欣喜。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 篇19

  《地震中的父與子》是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六組課文的第一篇課文,本組課文以“父母的愛”為主題!兜卣鹬械母概c子》講述了1994年美國洛杉磯大地震中,一位父親冒著危險,抱著堅定信念,不顧勸阻,歷盡艱辛,經過38小時的挖掘,終于在廢墟中救出兒子和同學的故事,歌頌了偉大的父愛,贊揚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本次執教的是第二課時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

  3、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的表達方法。

  學習重點:

  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

  學習難點:

  理解重點語句。

  學習過程:

  1、引導學生在回顧全文,師生共同商定目標后,抓住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關鍵詞句引導學生理解,深究為什么說是“了不起的父與子”通過對人物外貌,語言,動作描寫的重點局的品讀,理解內容,體會情感。

  2、引導學生想象當時情境,體會阿曼達的勇敢,對父親的信賴。引導學生體驗父親的堅定與不放棄。

  3、加強朗讀訓練,披文入情,以讀促思,在讀中感悟。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

  3、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的表達方法。

  【學習重點】

  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

  【學習難點】

  理解重點語句。

  【學習用具】

  投影片。

  【學習過程】

  一、復習導入,交待目標

  板書課題。

  1、復習:

  用簡練的語言概括這個故事的主要內容,從這個感人的故事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交待目標:

  感受父愛,探究作者是通過什么方法表達的,解決上節課大家提出來的問題。

  二、研讀課文,交流感悟

  1、我們已經初讀了課文,請速讀課文,用課文中的一個詞來夸贊這對父子。

  (板:了不起)

  2、怎樣的人才能成為了不起的人呢?

  3、那這位父親了不起在什么地方?那這位父親了不起在什么地方?兒子又有什么不平常的呢?

  4、默讀課文1~2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地方讓你感受到了父親了不起,哪些地方讓你感受到了兒子了不起,請你畫出相關語句,認真研讀,在句子旁邊寫上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5、生默讀課文,師巡視檢查。

  6、匯報交流,隨機指導朗讀,領悟表達方法:

 。ㄏ冉涣鲗Ω赣H的感受,再交流對兒子的感受。)

  預設:

 、拧∷D時感到……,向那片廢墟走去。

  父親面對巨大的災難,及時冷靜下來,想起對兒子的諾言,堅定信心救兒子。

 、啤∵@位父親……,接著挖。

  在所有人都對孩子們的生還不抱任何幻想的時候,在得不到一個人幫助的情況下,這位父親還在堅持,這位父親還在努力地找尋,他堅信他的兒子──(一定還活著)他堅信他的兒子──(在等著他去救他)他會放棄嗎?

  不會,他永遠不會,因為他要實踐對兒子的承諾,因為他深深地愛著自己的兒子,他決不放棄!

 、恰∷诹8小時,12小時……,到處都是血跡。

  通過數學計算來感覺時間的長,從而體會父親對兒子的愛。

 、取∷麧M臉灰塵,雙眼……

  作者為什么要這么詳細描寫父親此時此刻的外貌呢?

  ⑸ 同桌對讀12~19自然段,師生對讀。

  匯報交流對兒子的感受。

  ⑴ 我告訴……,和我在一起。(安慰,鼓勵同學)

  引導學生想象阿曼達在廢墟下面的表現。

  ⑵ 不!爸爸……(先人后己)

  ⑶ 為什么阿曼達這么勇敢?他勇敢的力量從哪里來?

 、取槭裁锤赣H的這句諾言要反復出現呢?

  三、領悟表達方法

  美國作家馬克漢林抓住什么來刻畫這對父子的形象的,表達這份深深的父子之愛。

  四、回顧重逢場面,升華情感

  正是因為作者對人物進行細膩傳神的刻畫,我們今天才感受到故事中那深沉的父愛,那濃濃的親情,端起書,讓我們重溫那父子相逢感人的一幕,誰愿意為大家朗讀?一起欣賞。

  五、作業

  1、搜集描寫父愛,母愛的詩或文章。搞一場回報父愛,母愛的朗誦會。

  2、完成課后小練筆。

  【課后反思】

  這節課共上了三次,第一次在自己的班,效果不理想,學生未能完全進入創設的情境,因此感悟不深。第二次在韓老師的班,由于及時總結經驗,調整教學設計,課堂效果非常好,學生被深深感染,感情朗讀到位感人,個人感受體會深刻。第三次在仁和小學,效果最糟,學生表現差強人意,我未能及時改變教學設計,調控課堂失敗,課堂沉悶。

  第一次試講得不成功,和自己的底蘊不足有很大關系,課堂語言單一,不能應對自如的娓娓道來,因此未能煽起情來,引導學生進入課文特定的情境。

  第二次準備充分,再加上精心準備課堂語言,學生素質較高,因此學生能感悟深刻,但關注面不足,一些學生不能積極參與課堂學習過程。

  第三次的不成功雖然有學生的原因,但回想起來,如果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設計,減少教學內容,降低問題難度,真正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可是否會更精彩些心底忽又產生一個問題,農村的教育現狀仍然堪憂,課改的腳步舉步維艱,如果所有的農村老師都全身心投入到課改中,我們的農村孩子一定會讓別人刮目相看的!

  【板書設計】

  17、地震中的父與子

  父  實踐諾言

  決不放棄

  了不起 父子情深

  子  鼓勵同學

  先人后己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 篇20

  杭州余杭臨平一小 蔣軍晶

  預案

  《地震中的父與子》是人教版五年制教材第七冊課文,人教版六年制教材第九冊課文。課文的大致內容是:1989年美國洛杉機發生大地震,一所小學不幸倒塌了,匆匆趕來的家長悲痛欲絕,在殘酷的現實面前無奈地垂淚。而其中一位父親卻堅信自己的兒子還活著,堅信兒子在等待他去解救,因為他對兒子曾經承諾:無論發生什么,我永遠和你在一起。因此,他不顧眾人的勸解與阻攔,日以繼夜挖了38小時,直至救出他的兒子和其他14位小朋友。

  下面,我將自己設計該課教學時的若干個想法,按順序原原本本加以呈現,我希望我的這種“原生態”呈現,能最大限度地表明我的設計理念:

  1、讓學生感動。

  讓學生感動,于是有了學生為可憐的《小珊迪》掬一把同情的淚;讓學生感動,于是有

  了學生為用生命鑄就《豐碑》的軍需處長蕩氣回腸;讓學生感動,于是有了學生《十里長街送總理》時的情深意長。語文學習不同于其他學科,她是以精神獲得為主要目標,而不是以知識獲得為主要目標。沒有情感的碰撞、人文的熏陶、文化的積淀,語文課將蒼白無力。

  上《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課文,我首先要考慮的是,如何使學生得到“形象的感悟、情境的感染、心靈的感動,從而使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得到充分發揮”。讓學生感動,是上好這篇課文的前提。

  2、讓學生清楚自己為什么感動。

  我忽然想,讓學生感動,難道就夠了嗎?事實上,《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課文不長,只有3個生字,也沒晦澀的詞句,即使沒有老師小心翼翼的精心的引領,學生也完全可以自己把這篇課文讀懂,并且心甘情愿地被感動,感動于“這位父親”的超乎常人的堅強、堅持、信念與愛。因為正是由于這位父親異于常人的行為,才使結局那么圓滿、皆大歡喜,然而這樣的接近于奇跡的結局畢竟太具有偶然性。于是,一個念頭就盤恒在我腦海里揮之不去,假如,假如事情沒有那么圓滿,這位不顧其他父親以及警察的勸阻,堅持在地震后的廢墟中徒手挖掘38小時后,最終找到的只是兒子血肉模糊的尸體,甚至引起爆炸葬送了自己的生命,學生還會覺得這位父親了不起嗎?還會嗎?

  我覺得我有責任讓學生思考甚至選擇,自己是為事情的結局感動,還是在事情的過程中感動。

  3、讓學生思考為誰感動?

  我習慣在備課時,邀請個別學生先談談他自學課文之后的感想,在采訪與傾聽的過程中,

  我感覺到一種傾向,那就是學生會認為,那14位孩子的父親過早地放棄了拯救自己兒子的努力,他們對自己兒子愛得還不夠深,甚至有的學生會認為那些父親是膽小懦弱的。特殊時刻正常的理性被誤解為“貪生怕死”,這讓我感到害怕,因為這種誤解將會衍生出一種在我看來是畸形的價值觀。

  我們有理由相信,普天之下,父母舐犢之情都是一樣的,那14位父親對兒女的無與倫比的愛以及喪子之痛,是被文學處理中的“詳略得當”中的“略”略去了,被語言文字天然所具有的“形而上”的傾向蒙蔽了……我總覺得我應該站出來,發揮我的主導作用,讓這些容易被人忽略的父親的愛去感動學生。

  基于上面意識流般的思考,我有了如下教學:

  案例

  一、續寫文章結局,建構對父親的初步印象。

  【教學預想:讓學生與文本、與老師、與學生進行對話,初步感受“這位父親”的了不起,并讓學生以續寫結局的方式回答老師的問題“這位父親了不起在哪兒?”】

  師:同學們,以前我們上語文課,老師都要提一些問題幫助你們學習,是嗎?今

  天,蔣老師也決不放棄這個權利,我也要提問題,但不多,就一個,想知道這是個什么問題嗎?(想)但我不告訴你們,我讓你們猜。(學生疑惑的樣子)但猜不是胡猜,猜要有根據,要有所準備,怎么準備呢?請聽清楚:

  生:(安靜)

  師:第一,我請你們再次認真地讀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蔣老師會抓住哪些詞句來提問,

  會在哪里提問,如果在這里提問,我該怎么回答。第二,讀書的方式你可以根據自己的習慣選擇,你可以放聲朗讀,你可以默讀,你也可以一邊劃一邊讀,聽明白了嗎?(明白了)開始吧!

  生:(各自讀課文)

  師:好了。誰先說說?

  生:我認為老師一定會問,這一課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師:嗬!這么肯定!也就是說這一課主要寫了什么事?

  生:對!

  師:你能回答嗎?

  生:能!

  師:請你說說。

  生:本文主要寫在一次大地震中,一位父親奮不顧身地挖了38個小時,終于救出了自己的兒子和兒子的同學這件事。

  師:我很欣賞你用的一個詞,奮不顧身。你覺得你說的準確嗎?

  生:還可以吧!(笑聲)

  師:我也覺得“還可以”。(笑聲)要是能把時間和地點加上就更好了。能重新說說嗎?

  生:能!1989年,美國洛杉磯大地震中,一位父親奮不顧身地挖了38個小時,終于救出了自己的兒子和兒子的同學這件事。

  生:我覺得老師會問,“父親”為什么一直堅信他兒子還活著,拼命挖,而不像別的父親一

  樣認為自己的孩子已經死了。

  師:哦,提了這么個問題。那你能不能回答這個問題?

  生:怕回答不全面。

  師:知道多少說多少。

  生:就是他一直不覺得沒有希望了,因為前邊說了,他給兒子說過一句話:“不論發生什么事,我總會和你在一起。”也就是說,不管是死的是活的,他都要見到兒子。

  師:看,你還怕自己回答不全面,你已經非常準確又很全面地回答了這個問題,而且還從父親的內心世界出發,抓住了一句非常關鍵的話,這句話是父子心中不變的信念,恒久的承諾,那就是——

  生:(齊讀)不論發生什么事,我總會和你在一起。

  師:看來,問題提得很好,能夠激發大家的思維。誰再來提?

  生:我想老師會問:為什么說這對父子了不起?

  師:這是一個涵蓋量很大的問題,提得好,你考慮過這個問題嗎?

  生:父親的了不起就在于他堅持自己的信念,救自己的兒子;兒子的了不起就在于想著自己的同學,想先救自己的同學。

  師:回答的簡明扼要!還有同學補充嗎?

  生:這位父親了不起在別人都勸阻他放棄努力時,他還堅持不懈地挖,這是父愛的力量在支撐。

  生:這位父親那種“活要見人,死要見尸”的態度很震撼人。

  生:您可能會問,為什么其他的父母不去救,只哭兩聲、喊兩聲就走了?

  師:他們只是哭喊兩聲“我的女孩!”“我的兒子!”就走了。是吧?

  生:是。

  師:那你說為什么?

  生:因為他們不愿見到孩子的尸首,不愿承認這個事實。

  師:他們不想看到孩子在地震中死去的慘相。你這是從父母的心理方面來考慮的。有這個因

  素。還有其他的原因嗎?

  生:他們以為孩子已經死了,不用救了。

  師:他們考慮得比較現實。看到學校的教室樓已經變成一片廢墟,挖也沒有用了。

  生:對。

  生:因為救火隊長已經說了,地震中隨時可能發生大爆炸,挖會很危險。

  師:把這幾個同學的觀點綜合起來就可以回答剛才的問題了。

  …………

  師:同學們,其實我的問題有的同學已經猜中了,我是根據課文最后一句來提問的,請讀:“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

  [生齊讀地過程中,師在黑板上板書“父親了不起”]

  師:剛才有同學問:這對父子了不起在哪兒?我把問題在縮小一點兒,就研究這位父親了不起在哪兒?

  師:“了不起”是什么意思?

  生:非常偉大。

  生:超過一般人。

  生:超出常人。

  師:你們覺得這位父親了不起嗎?

  生:(異口同聲)了不起。

  師:是的,大家都覺得這位父親了不起,哪些四周圍的人們,那14個孩子的父親就更加覺

  得這位父親了不起了,我相信他們之間一定會談論些什么?或者對這位父親說些什么,是嗎?下面就請你們續寫這篇課文,把你們對這位父親的敬佩之情融入其中。

  學生寫5—6分鐘。

  [學生寫的過程中,教師強調速度要快,允許字寫得潦草一點,允許用拼音替代,同時輕輕地讀出各個學生文中出現地關鍵詞,經驗分享,開發寫作思路:信念、驕傲、感激、堅持、了不起……]

  師:誰愿意上來讀?

  生1:其他孩子的父母感激地說:“如果不是你堅持自己的信念,我想我們的孩子肯定沒有生還的希望了……

  生2:曾經勸說他放棄努力的一位父親緊緊握住他的手,激動地一時說不出話來,這位父親心里在想,我還誤會他精神失常了呢,其實是他對孩子愛得太深了……

  生3:……

  二、改變結局,“詩化”品讀父親解救兒子的過程。

  【教學預想:改變文章結局,讓學生聯系上下文簡單討論這個結局出現的可能性,追問學生“你是否仍覺得這位父親了不起?為什么?”,引領學生反復品讀父親解救兒子的過程,在“過程”中深入解讀“這位父親”!

  師:是啊,由于這位父親的堅持不懈、矢志不渝及必定能成功的信念,這件事有了一個喜劇

  的結局,一個圓滿的結局,一個在我看來簡直事奇跡的結局,但是,蔣老師要改變這個結局。

  [多媒體出示教師改變的結局]

  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有人再來阻擋他。他

  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渾身衣服破爛不堪,到處是血跡……

  第二天清晨,人們再次來到學校,準備清理廢墟。突然,他們看到了這位父親,他無力地坐在一堆破碎的瓦礫邊,手里抱著一個血肉模糊的孩子,嘴里不斷地在喃喃自語:“阿曼達,我的兒子,無論發生什么,我總會和你在一起!

  師:聽了這個結局,你有什么感受?

  生:很難受。

  生:很傷心。

  生:我都不知道該怎么辦?

  師:但是這樣的結局有沒有可能?

  生(齊):有可能。

  師:你從哪里看出來?

  生:課文第二段有一句話:那個昔日充滿了孩子們歡聲笑語的漂亮的三層教室樓,

  已變成一片廢墟,“廢墟”說明了學校被破壞得非常嚴重了,學生生還得希望很少了。

  生:我從“有的父親說,太晚了,沒有希望了”這句話感覺到事情的確很糟糕,因為作為父

  親,如果還有希望,一般都不會放棄。

  生:……

  師:如果事情是這樣的結局,你還認為他了不起嗎?

  生:(沉默)了不起。

  師:他沒有救活自己的兒子,他有什么了不起。

  生1:因為這位父親兌現了他的諾言,永遠和兒子在一起,不管任何情況,也不

  管死活。

  生2:我們不能只看事情的結果,而要看事情的過程,這位父親堅持不懈救自己

  兒子的過程讓我們敬佩。

  生3:我看到了父親那種堅信自己兒子還活著的信念。

  師:我聽明白了,你們認為這位這位父親了不起不是從事情的結果中看出的,而是從父親努

  力救兒子的過程中體會到的,是嗎?”

  生:是。

  師:那課文中那一段話集中描寫了父親拯救兒子的過程。

  生:他挖了8小時……到處是血跡。

  師:是啊。在我眼里,這不是普普通通的一段話,而是一首飽含父愛的詩,輕你們各自有感情地讀一讀這首詩。

  他挖了8小時

  12小時

  24小時

  36小時

  沒有人再來阻擋他

  他滿臉灰塵

  雙眼布滿血絲

  渾身衣服破爛不堪

  到處是血跡……

  生:(讀)

  師:誰愿意為我們讀一讀?剛才你說我們像你父親,我請你讀,好嗎?

  生:(聲情并茂地讀)

  師:我不情其它同學評價了,我想請你自己說一說,你讀的時候,人們搖頭嘆息地走開了,都認為這位父親失去孩子,過于悲痛而精神失常了。哪幾個地方特別注意了,努力了?

  生:我在時間上特別強調,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一個數字比

  一個數字令人難以置信。

  師:是啊,再過兩個小時,就是整整兩天兩夜!

  生:后面每一個短句我也很注意,因為這些句子寫出了父親解救兒子過程中的艱難。

  師:是的,有了理解,我們才能讀好課文,請你們帶著這樣的理解讀一讀這首詩。

  生:盡情讀。

  師:誰愿意來讀一讀,爭取自己的朗讀能引起大家的共鳴。

  生:讀(有感情,但都是一種節奏,一個調子)

  師:你入情入境地讀了,如果要講一點朗讀技巧的話,再富有一點變化就好了。

  生:讀(讀得很好)

  師:同學們,這就是入情入境的富有變化的讀。

  師:蔣老師也想讀一讀,看看蔣老師的朗讀能否讓你聯想到這位父親在挖掘廢墟時候的種種艱辛,聯想——

  師:你聯想到了什么?

  生1:是因為他挖了很多地方,挖遍了角角落落。。

  生2:我想到這位父親連續38小時不休不眠、不吃不喝,整個人快要虛脫了……

  生3:這位父親在搬一塊大石頭時,不小心被石頭壓傷了。許許多多得碎石把這位父親得衣服和皮膚劃破了。

  生4:……

  師:是啊,同學們,帶著你們的聯想,再把這首詩讀一讀。

  生:(聲情并茂讀)

  師:同學們,你們剛才聯想到這位父親身體上所受的種種痛苦,實際上,他精神上也承受了很大壓力。請你聯系上文,看看他承受了怎樣的壓力?

  生:(生默讀,找,思。)

  師:

  生1:我覺得最大的壓力是別人都覺得這位父親精神失常了,所以沒有人上來幫助他,甚至沒有人再來阻擋他……

  生2:課文中說,這位父親放下受傷的需要照顧的妻子,匆匆趕來救自己的兒子,他的心既牽掛自己的妻子,又擔心自己的兒子,心力憔悴……

  生3:其實這么多人勸他,他也知道情況很危險,萬一,他們有什么以外,那么這個世界上就只剩下他妻子一個人了……

  師:同學們,讓我們帶著這一份感悟,再次一起讀讀這首詩。

  師生:(讀)沒有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教師喊停)

  三、再改結局,體會細節,全面辨證解讀“所有父親”。

  【教學預想:再次改變結局,追問學生“你是否仍覺得這位父親了不起?為什么?”,鼓勵表達真實想法,允許適度辯論。辯論之后,教師發揮主導作用,真誠發表觀點,在適當的時機,建議學生找出容易被遺忘的描寫其他父親的段落,從細節中體會蘊涵在其中的愛。】

  師:今天,蔣老師殘酷地改變了事情地結局,但蔣老師還要殘酷地改變第二次。(大屏幕出

  示)

  人們搖頭嘆息地走開了,都認為這位父親失去孩子,過于悲痛而精神失常了。

  剛走開不久,只聽得“嘭”一聲巨響,爆炸真的發生了,這位父親真的永遠和他的兒

  子在一起了。其他孩子也失去了生還的希望。

  師:同學們,我看有些人看了這個結局之后,難過得說不出話來,但是這樣的結局有沒有可

  能呢?你從哪里看出來?

  生1:有可能,一位救火隊長曾經阻攔過過他:“太危險了,隨時可能發生大爆炸!

  生2:一位警察也跟他說過,如果堅持挖的話,不但不利于自己,對他人也有危險。

  師:如果事情是這樣的結局,你們還堅持認為這位父親是了不起的嗎?不要急于說,先靜靜地思考1分鐘。

  生:(靜靜地思考)

  師:有改變主意的同學嗎?請站到臺上來。

  生:(有6位同學陸續站到臺上)

  師:現在你們的意見不一致,請你們各自結合課文辯論。

  [學生與學生互動辯論]

  生甲1:這位父親我看有點失去理智了,如果他不堅持挖的話,就不會有這么多人喪命。

  生甲2:我覺得這位父親有點自私,如果發生什么意外的話,那他的妻子該怎么面對這個世界……

  生甲3:我覺得這位父親太冒險了,這位父親應該讓專業的救護人員來救孩子。我想身邊的救護人員不會置之不管的,讓他們來救,才是一種科學的態度。

  ……

  生乙1:這位父親是非常愛孩子的,這份愛足以說明這位父親是了不起的。

  生乙2:當孩子們遇到危險時,有的父親走開了,而這位父親卻堅持挖,所以我覺得這位父

  親是了不起的。、

  生乙3:這位父親得知自己得孩子有危險以后,心里覺得一定要兌現自己的諾言,活要見人,

  死要見尸,一定要和自己的兒子在一起,我覺得這是很了不起的。

  …………

  師:同學們爭論的很激烈,下面蔣老師發表一下自己的觀點。這位父親因為失去了自己的孩

  子,過于悲痛,以致于精神和行為異于常人,這都是緣于他對孩子深沉的強烈的愛。我想,同學們都能理解這位父親。但是其他的父親,保持著一點點理智的父親,我們也不能簡單地認為他們是不愛自己的父親的。下面我請同學們找出我覺得最不應該遺忘的描寫其他父親的段落,一邊讀一邊體會蘊涵在其中的愛。

  生:(讀)

  生:我從“急匆匆”看出……

  生:我從“大喊”這個詞看出……

  生:我從“絕望”這個詞看出……

  ……

  師:同學們體會得很好,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生:(讀)

  師:這節課我們基本上到這兒,同學們可能有些感動,但不要感傷了,下課后,大家去做做游戲。

  反思

  1、讓學生在“解構”的閱讀中進行多元思考。

  語言天然具有形而上的傾向,帶有強烈的暗示,而且這種暗示會帶給文本。因此,有時候學生對于文本的理解會“趨同”,用哲學大師德里達的話說,會不自覺地去尋找“固定的結構或一元意義”。以前,我們很多老師會利用學生理解文本的趨同性,來完成對文本“中心思想”的提煉。

  但是,我再上《地震中的父與子》時,更多地是在想辦法讓學生從各種“中心主義”中解放出來,有意識地憑借自己對于文本的深入理解,以一種“解構”的方式引領學生以多元視角對文本進行多維思考。這種“解構”的教學方式具體表現在我在課堂中先后呈現了三個截然不同的結局來促使學生對課文中的“這位父親”進行多元解讀。第一個結局是人們希望看到的結局,是完滿的喜劇性的結局,這樣的結局使學生的感受、意見“高度”統一,學生輕松地談論著對地震中的父親的敬佩:堅強、堅持、堅守信念。可當結局改變以后,學生的想法有些動搖了,但最終學生還是努力為初始建構的認識尋找理由:我們不能只看事情的結局而更應關注事情的過程,不論結局如何,這位父親堅守信念、置自己生命于度外拯救兒子的過程足以證明他的偉大。然而當第三個結局殘酷地呈現在學生面前時,學生的觀點分化了,解構了,有的一如既往地堅持認為這位父親是了不起的,因為這位父親不顧個人安危,執著要和自己的孩子永遠在一起;而有的學生開始認為這位父親不夠理智,他的所作所為是過度悲痛引起的失常行為。在激烈的爭論中,學生的兩種見解相互阻遏,相互推翻,相互取消,從而達到了深層意義上的確立。

  當然,嘗試“解構”的閱讀教學并不是想把閱讀教學變成一種沒有本源性、根基性和意義約束的游戲,變成一種“喪失中心”、“落入無權威”、無確定性狀態的世界。嘗試“解構”的閱讀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促進多元視角、多維思考。我想這一方向應該沒有錯,因為語文教學是一門社會科學,人文精神是它的基本性。語文閱讀教學素材大多是為培養學生人文精神而選入的作品,它們沒有絕對的是非判斷,只是提供一種價值取向或暗示一種人文培養目標,語文學習不同于其他學科的以知識獲得為主要目標,而是以精神獲得為主要目標;它也不同于其他學科大多以驗證某種存在為指歸,而是以試驗某種選擇為指歸。

  2、讓學生在語文過程中受到精神的滋養。

  讓學生受到精神的熏陶感染,決不能游離于語文之外。王尚文先生指出:“具體到語文課程,它正是通過如何運用語言文字這一有別于其它課程的特殊途徑使其成為‘人的靈魂的教育’的。在上個世紀很長一段時間里,我們舍人文而求語文,那當然是緣木求魚。因為語言文字的運用絕不僅僅是個語文的知識、技能、技巧的問題,而是和思想、情感、個性等人文因素密不可分的。語文素養和人文素養具有深刻的相關性。但矯枉不能過正,舍語文而求人文,同樣也有語文、人文兩失的危險。語文以人文為靈魂,失去了人文這一靈魂,語文必將成為行尸走肉;但人文只能包括而不能取代語文,人文畢竟并不等同于語文!

  因此,在本課教學中,我強調讓學生“寫”,把對“這位父親”的崇敬之情融入到文章結局的續寫之中,讓學生把充沛的情感積累外化為書面語言。

  因此,在本課教學中,我強調讓學生“讀”,通過反詰、引導聯想等一系列方式,讓學生感情讀父親努力拯救兒子的過程,讓學生在情感得到激蕩的同時品位語言、積累語言。

  因此,在本課教學中,我強調讓學生“找”,找那些負載著其他父親愛子之心、悲痛之情的詞句,讓學生再對語言文字準確、細膩、深入的把握中獲得準確、細膩、深入的體驗,以增強語感。

  我希望我的語文課有語文的味道。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計(語文課堂 網 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課文題目)此文轉載于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精選20篇) 相關內容:
  • 《生物入侵者》教案(通用23篇)

    教學目標 一、了解與生物入侵者相關的知識。 二、理清說明順序,概括說明要點,體會文中說明方法的表達效果,揣摩語言。 三、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和憂患意識,增強防范意識,為建設家園,保護環境而努力。...

  • 《草帽計》教學設計(通用22篇)

    教材分析本單元以“智謀”為主題來組合單元,《草帽計》是這一單元的一篇主體課文,講述了賀龍制勝的故事,說明了智慧的重要性。課文是按照事情發展順序來寫的,情節生動,脈絡清楚。...

  • 《草原》教學設計(精選18篇)

    之三執教:周善慶 指導:鄒武林 教學目標:1.通過自讀感悟,感受草原自然風光,受到美的熏陶。2.有感情地朗讀草原美麗景色的段落,并且能背下來。教學難點:理解意思較深的句子。教學方法:1.情景教學法。2.自主、合作、探究法。...

  • 《九色鹿》教學設計(精選20篇)

    教學目標1.學習并描紅十個生字,理解知恩圖報、恩將仇報、見利忘義、背信棄義、斥責、慚愧等詞語的意思,能用只好、竟然造句。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分角色演一演。...

  • 《草帽計》教案(精選23篇)

    一、教材分析:《草帽計》是北師大版小學語文第五單元的一篇文章主體課文,第五單元是以“智謀”為主題的組合單元,這篇課文主要講述了賀龍在革命戰爭時期,用智謀指揮部隊,迷惑敵軍,不發一槍一彈,讓敵軍自相殘殺,取得戰斗勝利的故事...

  • 《草原》教案(通用21篇)

    教材簡析:這篇文章是走進西部這個專題研究中的第一篇文章,是大作家老舍第一次來到內蒙古大草原時的感受,遼闊美麗的草原景色、熱情好客的內蒙古人民,都給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怕什么》教案(精選3篇)

    教學目的:1.知識和能力:學認生字、新詞,利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在情境中識字。2.過程和方法:有感情地朗讀課文。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本課,了解文章的幽默所在。教學重、難點:體會幽默的內容,培養學生的幽默感。...

  • 《九色鹿》教案(精選23篇)

    教學要求: 1、引導學生讀懂課文意思,理解課文內容。領悟九色鹿救助他人,不圖報答的品質,譴責調達背信棄義,恩將仇報的可恥行徑。2、讓學生在多媒體創設的情境中,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明白做人要恪守信用的道理。...

  •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案(精選13篇)

    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品味文章精美的語言,積累詞匯。2、過程與方法目標:練習朗讀和默讀,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字里行間的思想感情;學會多角度思考問題的方法。...

  • 綜合性學習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我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岛一本蜜乳 | 日韩视频免费观看 | 一本久久伊人热热精品中文字幕 | 亚洲操比| 影音先锋色小姐 | 又黄又爽又猛午夜性色播 | 好硬好湿好爽再深一点动态图视频 | 69xx视频| 麻豆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品蜜桃 | 免费一级特黄 | 久久综合色鬼综合色 | 午夜视频福利网站 | аⅴ中文在线天堂 | 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播放网 | 在线视频国产情侣不卡顿 | 亚洲优女在线 | 久久伊人精品影院一本到综合 | 国产影视av|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 | 一区二区三区日韩视频在线观看 | 成人av免费在线观看 | 丰满岳跪趴高撅肥臀尤物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久久国产精品二国产精品中国洋人 | 少妇白浆高潮无码免费区 | 精品少妇牲交视频大全 | 亚洲国产日韩精选 | 99er在线观看视频 | 逼特逼在线视频 | 少妇性按摩无码中文a片 | 宅男撸66国产精品 | 亚洲欧美视频一区 | 无码精品一区二区在线A片软件 | 好男人中文资源在线观看 | 国产乱妇乱子视频在播放 | 中文国产字幕 | 无线乱码一二三区免费看 | 欧美一级淫片免费 | 日本xx13一18处交高清 | 国产人与动牲交毛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