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上路了》教案(通用17篇)
《我們上路了》教案 篇1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并背誦全詩。
2、聯系課文,知道“相思鳥、金孔雀、橄欖樹、曼陀鈴”和“風、雨、雷鳴電閃”各比喻什么。
【學習重難點】
了解詩歌抒發的朝氣蓬勃、堅定不移、勇往直前、迎接新生活考驗的情懷。
【學習過程】
一、導入:
1、孩子們,多彩的童年值得我們珍惜,美好的明天更令人憧憬,讓我們齊讀課題——“我們上路了”。
2、質疑課題:默讀題目,你能提出哪些問題?
預設:“我們”是誰?“上路”是什么意思?我們在什么情況下上路了?上路時我們的心情是怎樣的`?上路后會遇到什么?我們怎樣面對路上發生的事?
引導解決部分問題:
我們——剛剛度過童年時代的少年。
上路——比喻告別童年,踏上成人之路。
二、“預習檢測”
第1題:每組4號學生說序號,其余學生判斷。
第2題:3號學生在小黑板上展示。
第3題:指名小組讀,達到正確、通順、有個性化理解。
三、“學習目標”(幻燈3)
四、自學探究
(幻燈4)學習話題:“我們上路了”,但可能會發生哪些“美麗和殘酷的故事”?靜心讀課文,再完成填空:
1、“美麗”的故事指的是路上有,有,有,有,它們分別比喻。(幻燈5)
2、“殘酷的故事”指的是路上有,有,有,會有,會有,會有。它們比喻。
五、小組交流,展示個人學習成果。
3號同學交流填空,其他同學及時補充、糾正或完善
六、全班交流,展示小組學習成果。
引導一:在這里,作者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比喻)你還能找出詩歌中的比喻句嗎?指名說,齊讀第一節詩歌。
引導二:告別快樂、充實的童年,將要面對“石塊、驟起的風暴、虛幻的風景以及狂風暴雨、雷鳴電閃”,我們能退回去嗎?齊讀——
(幻燈6)“假如因為這些我們就退回去……觀賞的狗熊!”
(幻燈7)“哦,既然注定了得邁出雙腳……真正姓名。”
引導三:“真正姓名”比喻什么——人生的價值,沒有價值,姓名只是一個空殼。
(幻燈8)填空:這是一代的朝氣蓬勃勇往直前堅定不移不怕挫折,敢于迎接新生活的少年。
七、積累背誦
選擇喜歡的兩個小節背誦,做到正確,流利。
八、課堂檢測:
出示填空,指名3個4號學生背誦。
九、配樂集體朗誦,抒發情懷。
《我們上路了》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作者用一群孩子的口吻,表達了當代少年兒童在自己的成長道路上不斷奮進的心聲。
這是一首現代詩歌,篇幅不長,韻律較自由,不拘于一格。全詩有三個小節,第一小節兩句八行,第二小節四句十三行,第三小節三句十一行。
本篇詩歌大部分詩句的意思學生可以自己理解。教學時教師可以只對學生不理解的地方進行指導、點撥。
教學目標:
1、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詩句的意思,從整體上感受體會詩歌表達的積極向上的思想感情。
3、嘗試簡單的詩歌創作。
教學重、難點:
理解重點詩句的意思,從整體上體會詩歌表達的積極向上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找尋童年的足跡,揭示課題
1、談話:童年是一段金色的時光,童年是一曲歡樂的樂章,伴隨著天真與無知、好奇與幻想、憧憬與期待,我們一天天長大,一步步走向成熟,現在我們即將揮手告別童年從小學進入初中,踏上人生又一個新的起點。出示:“告別童年”,請同學們輕輕地讀。(仿佛無比留戀,童年往事一一浮現。)
2、師小結:是啊,我們就要告別童年,成為少年了。我們的雙手變得有力,思想逐步成熟,盡管路上會有風雨飄搖,但不管怎么樣,我們上路了!
3、齊讀課題:第28課《我們上路了》;提問:“我們”是指誰呢?(你,你們,所有與大家一同成長的告別童年的孩子們。)
4、指導讀課題:自豪,滿懷憧憬,意氣風發地讀
二、初讀課文
1、帶著感情,學生自由朗讀這首詩歌,借助工具書,掃除朗讀障礙、把句子讀準、讀通順。
2、認讀本課生字新詞,注意“售”字的讀音。
3、指名說說各小節詩寫了什么。
三、再讀詩歌,深入探究
1、學習第一小節:我們邁著稚嫩的腳步上路了。有那些美好的風景陪著我們一同上路呢?
(1)自由讀第一小節詩,寫上自己的感受體會(你看到了哪些美好的景物,用橫線畫下來)。指名交流,引導理解“剛剛露出那嫩嫩的芽尖兒,剛剛染上那一抹淡淡的粉紅,剛剛才撿到一張很小的郵票,”運用了象征的寫作手法,在詩歌中用得非常普遍。在這一句中,這些事物象征著什么呢?(我們稚嫩的人生之旅,我們才剛剛起步的人生之路。)啟發:除此之外,還有哪些相應的事物也能代表我們人生的剛起步?(剛剛露出小半張臉的朝陽,剛剛抽出新芽的樹苗,剛剛展翅欲飛的雛鷹……)
(2)指名讀。指導:該用什么樣的語氣讀呢?(美好、充滿希冀的)齊讀。
《我們上路了》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準確把握課文的思想內涵,能運用聯想體會詩歌的意境。
2、理解“驟起、虛幻、迷惑”等詞語在詩中的意思,以及“相思鳥、金孔雀、橄欖樹、曼陀鈴”四種意象的象征意義,把握詩歌借物象征的寫法。
3、體會詩中蘊含的人生哲理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樹立信心,開拓自己的人生之路。
二、教學重、難點
1、準確把握課文的思想內涵,能運用聯想體會詩歌的意境,理解“驟起、虛幻、迷惑”等詞語在詩中的意思,以及“相思鳥、金孔雀、橄欖樹、曼陀鈴”四種意象的象征意義,把握詩歌借物象征的寫法。
2、體會詩中蘊含的人生哲理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樹立信心,開拓自己的人生之路。
三、教學過程
(一)預習探究
1、教師談話:童年是人生的黃金時期,童年有很多美好的回憶,然而時光老人不會因為這些而有片刻停留。我們即將告別童年,步入人生的新階段,此刻,你想對我們的童年說些什么呢?
(學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2、過渡語: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告別童年”的第一篇課文《我們上路了》(教師板書課題)
(二)合作交流
1、讀文展示
同桌互讀課文,了解同桌對文本的把握情況。認真傾聽,指出同桌的優點和不足。
2、根據同桌的提示,再次讀詩。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默讀這首詩,思考:這首詩主要講了什么內容?“我們”指的是誰?
(組內交流自己的看法)
全班匯報,對學生的個性閱讀給予鼓勵。
(三)品讀體驗
1、再次讀詩,邊讀邊思考。
每一小節詩都講了什么內容?在感觸深的詩句旁邊做好批注,把不理解的詩句畫出來。
(1)小組交流感觸最深的詩句,解決閱讀中難以解決的問題。
(2)全班匯報交流,以小組提問的形式交流。
第一小節:a感觸最深的詩句
b不理解的內容
……
2、輕聲讀詩,體會詩中蘊含的人生哲理。和同桌交流自己受到的啟示,全班交流自己的感受。
(四)鞏固延伸
1、有感情的讀詩,注意讀出詩的韻味。
自由讀。
指名表演讀。(適當做出鼓勵性評價師評與生評結合)
2、小練筆
請模仿這首詩寫一首同類題材的小詩,表達自己勇往直前、信心堅定的開辟自己人生之路的自豪感。
《我們上路了》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自讀感悟,交流討論,理解重點詩句的意思,了解象征手法。
過程與方法: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課文;準確把握課文的思想內涵。
情感、態度、價值觀:體味詩人所蘊含的人生哲理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樹立自信心、開拓自己的人生之路。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課文;準確把握課文內涵。
教學難點:
體味詩中所蘊含的人生哲理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樹立自信心,開拓自己的人生之路。
教法:情境創設法、朗讀感悟法、自主探究法。
學法:說一說,讀一讀,寫一寫。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課前聆聽歌曲《童年》,引導學生談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童年往事;
2、師:是啊,童年是人生的黃金時期,童年有許許多多美好的回憶,童年充滿著令人感動的豐富情感……然而,童年時光再美好,時間老人的腳步也不會為我們作多一刻的停留。如今,我們就要告別童年、告別父母、告別呵護,獨自“上路”了。今天,我們共同學習第八單元“告別童年”的第一課——《我們上路了》。
(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指名朗讀自己最喜歡的小節,并說說喜歡的理由。
三、品讀詩歌,體會感情
(一)學習第一節
1、優美流暢、充滿詩意地朗讀;
2、師:本節告訴我們什么事情?從哪句體會到“稚嫩”的?
3、指出“剛剛露出那嫩嫩的芽尖兒,剛剛染上那一抹淡淡的粉紅,剛剛才撿到一張很小的郵票,”運用了象征的寫作手法。提問:這些事物象征著什么呢?
4、啟發:除此之外,還有什么事物也能象征我們人生的剛起步?
(初升的朝陽、展翅的雛鷹……)
5、師生配合表演:早晨,要上學了,臨走時,媽媽會說些什么?你怎樣回答?
6、體會“反正我們是上路了,一步一步地上路了。”應讀出什么感情?(自豪、驕傲、擺脫束縛的快樂……)
7、齊讀、輪讀最后一句:“反正我們是上路了,一步一步地上路了——上路了——上路了!”
8、過渡:是啊,我們就要告別童年,成為少年了。我們的雙手變得有力,我們的思想逐步成熟,盡管路上會有風雨飄搖,但不管怎么樣,我們上路了!路上會遇到哪些情況呢?請喜歡第二節的同學朗讀。
(二)學習第二節
1、部分學生朗讀本節;
2、生反饋:本節告訴我們人生路上會有哪些可能性?(師相機板書)
3、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生活、學習的實際,談談當遭遇打擊、困難時,會以什么樣的態度來面對,會怎么樣去處理?(生暢所欲言)
(三)學習第三節
1、承接學生的滿懷豪情,引讀第三小節;
2、師:哪句寫人生路上的“美麗”?
3、學生結合文中小資料及課件理解“相思鳥、金孔雀、橄欖樹、曼陀鈴”的象征意義;
4、遇到美麗的事應該怎么辦?從這小節中找到一個關鍵詞語。
(走下去)(師板書);
5、師:哪句寫人生路上的“挫折”?
6、生體會“風、雨、雷鳴電閃”的象征意義,并說說怎樣面對挫折。(師相機板書)
7、(課件出示)人生之路,你準備怎樣走下去?
學生按照“人生之路,……走下去。”的形式說一說,并齊讀
課件所示例句。(師板書)
8、師:讀得真好!讀得人心情激蕩,讀得人斗志昂揚!讓我們痛痛快快地抒發一下自己的感情吧!配樂齊讀第三節。
四、回顧全文,創作詩歌
請學生大膽地仿寫“告別童年”的小詩,朗讀、賞析。
五、閱讀推薦,拓展延伸
1、帕特里夏·舍洛克的《寫給快十三歲的梅格》;
2、趙麗宏《歲月和青春》。
六、贈送寄語,總結全文
課件出示“成長寄語”,師在《明天會更好》的歌曲聲中總結: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要告別父母,告別呵護,告別童年獨自“上路”開弓沒有回頭箭,人生的車站不售返程車票,不管什么樣的路,都是一種經歷,一種收獲,相信大家都能開辟出屬于自己的人生之路。我們明白了我們要告別父母,告別呵護,告別童年獨自“上路”人生的路靠自己踩出,人生的際遇順逆交錯但不能因此畏縮不前,要勇往直前,開辟出屬于自己的人生之路。祝福同學們的人生之路明天會更好!
《我們上路了》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能夠運用聯想、加深對詩歌的理解。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課文;準確把握課文的思想內涵。
3、體味詩人所蘊含的人生哲理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樹立自信心、開拓自己的人生之路。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課文;準確把握課文內涵。
教學難點:
體味詩中所蘊含的人生哲理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樹立自信心,開拓自己的人生之路。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童年是人生的黃金時期,童年有很多美好回憶,童年有很多幼稚的想法,但童年也充滿著令人感動的豐富情感。成長中我們一步步走向成熟,成熟中我們頻頻向童年揮手作別,走向我們自己的路。板書課題《我們上路了》。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課文。
2、學生初讀全詩(借助工具書,掃除朗讀障礙、把句子讀準、讀通順)
3、指名讀課文。
4、自由朗讀、體會感情。
三、理清全詩結構
1、請學生自由朗讀全文,邊讀邊思考:每一節各講了什么?用筆標出來。
2、學生通過朗讀,全文分三部分(第一節:雖然我們很稚嫩,但我們還們還是上路了;第二節:路上可能遇到美麗也可能有挫折,但我們決不后退;第三節:人生的路靠自己踩出,要勇往直前,腳踏實地。)
3、分三部分指明朗讀課文,加深學生對全詩整體結構的認識。
四、深入理解詩句,體會全詩思想。
1、自由讀每一部分內容,邊讀邊把自己的理解或感觸作上記錄。
2、在小組內交流。
3、在全班進行交流:
(1)教師重點點撥“相思鳥、金孔雀、橄欖樹、曼陀鈴象征的意義。
相思鳥:指美麗的愛情;金孔雀:象征成功的事業;
橄欖樹:指對和平寧靜生活的美好向往;曼陀鈴:預示著“我們”富有情趣的生活。
(2)理解“風、雨、雷鳴電閃”各比喻了什么?
(生活中的困難、學習中的挫折等艱難考驗。)
4、學生練習有感情朗讀。
(1)自由用喜歡的方法朗讀。
(2)在班級表演讀。(師配樂)
五、拓展練習、提高能力。
1、請同學們發揮你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自己創作一首同一題材的小詩或者替作者補寫其他你覺得可以合理添加的章節。
2、給學生時間練筆,然后請學生在班上朗讀。
3、總結:
這節課,我們明白了我們要告別父母,告別呵護,告別童年獨自“上路”人生的路靠自己踩出,人生的際遇順逆交錯但不能因此畏縮不前,要勇往直前,開辟出屬于自己的人生之路。
六.作業:
完成《天天練》相關作業。
《我們上路了》教案 篇6
備課教師
張穎君
學科
語文
教學內容
我們上路了
設計說明
《我們上路了》一詩描繪“我們”邁著稚嫩的腳步上路,前面可能會遇到美麗和挫折,但無論如何“我們”都堅定信心,勇往直前,腳踏實地地去開辟屬于自己的人生之路。本節微型課意在突破一個重難點:運用聯想的方式感受詩歌的意境,挖掘重點詞句的深刻含義,加深對詩歌內涵的感悟。以體現“三化”教學中的活動化,構建開放、互動、多元、重實踐取向的課堂。
教學目的
1 知識:充分感受詩歌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詩歌借物象征的寫作方法。通過挖掘詩歌重點詞句的深刻含義,加深對詩歌思想內涵的感悟。
2能力: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引導學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培養學生的語言感受能力,提高學生賞析詩歌的水平,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本課的學習,準確把握詩歌的思想內涵。啟發學生腳踏實地地一步步走向成熟,激勵學生樹立自信心,勇往直前,開拓屬于自己的人生之路。
教學過程
一、深入理解詩句,體會全詩思想。
1、自讀詩歌,邊讀邊把自己的理解或感觸在書上批注。
2、生在小組內交流。
3、在全班進行交流。
(1)說話練習:
①齊讀書中的句子:“沒有退路,人生的車站不售返程票,沒有退路,出了山的溪水不會往回流動”。
②仿說:“沒有退路,人生……”
(2)師重點點撥“相思鳥、金孔雀、橄欖樹、曼陀鈴”的象征意義。
相思鳥:指美麗的愛情。
金孔雀:象征成功的事業。
橄欖樹:指對和平寧靜生活的美好向往。
曼陀鈴:預示著“我們”富有情趣的生活。
(3)理解“風、雨、雷鳴電閃”各比喻了什么?
比喻生活中的困難、學習中的挫折等艱難考驗。
4、生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1)自由用喜歡的方式朗讀。
(2)配樂讀。
5、試著背誦一句。
二、拓展練習、提高能力。
1、發揮想象力與創造力,自己創作一首同一題材的小詩或替作者補寫其他你覺得可以合理添加的章節。
2、給學生時間練筆。
3、全班交流。
三、總結。
同學們,過不了多久,你們就要進入初中學習了。我想告訴你們,你們生命的旅途還很漫長,在以后的日子里,希望你們繼續努力學習,不能因一時的勝利而驕傲自滿,也不能因一時的失敗而垂頭喪氣。你們要扎根于知識的土壤,成長為一棵棵能經風雨見世面的參天大樹!我相信你們,經過一番努力,經歷一番拼搏,你們個個都能練就一副堅硬的翅膀,成為搏擊藍天的雄鷹!
《我們上路了》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作者用一群孩子的口吻,表達了當代少年兒童在自己的成長道路上不斷奮進的心聲。這是一首現代詩歌,篇幅不長,韻律較自由,不拘于一格。全詩有三個小節,第一小節三句八行,第二小節五句十三行,第三小節四句十一行。本篇詩歌文字淺顯,大部分詩句的意思學生可以自己理解。教學時教師可以只對學生不理解的地方進行指導、點撥。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詩歌,理解詩歌的內容,準確把握詩歌的思想內涵。
2、了解詩歌借物象征的寫作手法,借助總結的學習方法挖掘重點詞句的深刻含義,加深對詩歌思想內涵的感悟,提高學生賞析詩歌的綜合水平。
3、激勵學生樹立自信心,勇往直前,開拓屬于自己的人生之路。
4、嘗試簡單的詩歌創作。
教學重點:反復朗讀詩歌,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準確把握詩歌深刻的思想內涵。
教學難點:運用聯想的方式感受詩歌的意境,挖掘重點詞句的深刻含義,加深對詩歌思想內涵的感悟。
教學手段:
朗讀激發情感,個體交流深入理解。多媒體。
教學過程:
※導入(由單元主題)
老師指著黑板上的板書“告別童年”,請同學們讀一遍;再讀——談談感受;接著輕輕地讀“告別童年”,說出你的感受(輕輕地讀,仿佛無比留戀,童年往事一一浮現。童年是一副畫,每張畫的內容都不一樣,無所不有;童年是一首歌,旋律跌宕起伏,引人入勝;);再大聲地讀出來,你的感受又是什么?(自豪的、滿是憧憬)。
師小結:是啊,我們就要告別童年,成為少年了。我們的雙手變得有力,思想逐步成熟,盡管路上會有風雨飄搖,但不管怎么樣,我們上路了!
齊讀課題:《我們上路了》;提問:“我們”是指誰呢?(你,你們,所有與大家一同成長的告別童年的孩子們。)
指導讀課題:充滿豪情,意氣風發地讀;站起來讀,師引導:我們上路了,歡欣鼓舞;(幻燈放映)讓學生接橫線上的詞。(我們上路了,激情滿懷;我們上路了,滿心歡喜;我們上路了,風雨無阻;我們上路了,義無反顧……)
一、讀準讀通
1、帶著感情,學生自由朗讀這首詩歌,掃除朗讀障礙、把句子讀準、讀通順。隨手做批注。
2、談談你的認識和收獲。(發言自由不限)
3、師講解:全詩分三小節,第一小節兩句八行。
4、提問:第二小節、第三小節分別是什么樣的呢?(第二小節四句十三行,第三小節三句十一行。)
小結:現代詩的特點——形式是自由的,內涵是開放的。只要心有所感,誰都可以進行詩歌創作。
二、邊讀邊思
指名學生分小節朗讀全詩,邊讀邊思考:每一節各講了什么?
學生通過朗讀知道
第一節:雖然我們很稚嫩,但我們還是上路了; 板書(懷揣夢想)
第二節:路上可能遇到美麗也可能有挫折,但我們決不后退;板書(預測未來)
第三節:人生的路靠自己,要腳踏實地,勇往直前。 板書(勇往直前)
三、讀明讀透
1、指名學生朗讀自己最喜歡的一小節。說說為什么喜歡這一小節。
(注:學生有可能按著小節順序逐一解讀,但也有可能打亂順序,需靈活處理。學生提出第幾小節,當隨機學習第幾小節。)
2、學習第一小節
“剛剛露出那嫩嫩的芽尖兒,
剛剛染上那一抹淡淡的粉紅,
剛剛才撿到一張很小的郵票,
貼上那只很大很大的信封。
風剛從那林子里走出來,
扛一面很艷的旗子抖著威風,”
①指名讀,哪句感觸深?
②指出“剛剛露出那嫩嫩的芽尖兒, 剛剛染上那一抹淡淡的粉紅, 剛剛才撿到一張很小的郵票,”運用了象征的寫作手法,在詩歌中用得非常普遍。
③指名讀,提問:在這一句中,這些事物象征著什么呢?(我們稚嫩的人生之旅,我們才剛剛起步的人生之路。)啟發:除此之外,還有相應的事物也能代表我們人生的剛起步。
學生通過思考,得出
剛剛露出小半張臉的朝陽,
剛剛抽出新芽的樹苗,
剛剛展翅欲飛的雛鷹
④學生再讀。提示:你該用什么樣的語氣讀呢?(美好、充滿希望的)
“哦,不管大人們怎么說,”
師:平時爸爸媽媽嘮叨嗎?都嘮叨些什么?你怎么對待?體會父母對孩子的呵護,體會自己要擺脫束縛、要獨立的心情)
讓學生接著體會下一句:“反正我們是上路了,一步一步地上路了。”應該讀出什么感情?(自豪、驕傲、擺脫了束縛的快樂……)
⑤理解完了詩歌的意思,指導學生朗讀,要求學生讀出詞語的意思,讀出句子的感情色彩。指名讀,讓學生點評。
師(總結):記住,他讀得好的地方,下次,你也那樣讀;他讀得不夠的地方,你要加以改進。
⑥最后齊讀第一小節。在最后一句運用輪讀的方法激發情感,“反正我們是上路了,一步一步地上路了——上路了——上路了!”
師總結學法:談感觸——明象征——生聯想——讀語氣
3、學生運用總結的學習方法自學第二、三小節
※ 重點理解第二小節:“驟起的風暴”“虛幻的風景”,你認為是什么呢?是什么讓我們的“腳印也許彎彎扭扭”“膝蓋也許被石塊磕腫”?指出,在這里依然運用了象征的寫作手法。(突然之中的家庭變故,考試的不如意,與朋友的矛盾,來自其他的誘惑等。談得越細致表明理解越深入。)
引導學生自由談論,當你遭遇打擊、困難時,會以什么樣的態度來面對,會怎么樣去處理?(師在此引導激發)不,絕不,絕不趴下!填空:再大的風雨,我跌倒了,也要爬起來;再大的困難,挺過去,會重見一片光明的前景;再大的煩惱,絕不沉迷,永不放棄;
※第三小節
1、“前面有相思鳥、金孔雀、橄欖樹、曼陀鈴”這句,教師指出:這句也運用了象征的手法。讓學生結合小資料進行理解。(相思鳥:指美麗的愛情;金孔雀:象征事業的成功;橄欖樹:指對和平寧靜生活的美好向往;曼陀鈴:預示著“我們”富有情調的生活。)
2、“那一條條被我們用腳踏出來的路,才是我們每個人留在這世上的真正姓名。”談談自己的理解。師總結:所謂的真姓名,正如同學們所說,是不虛度年華,不浪費光陰,是腳踏實地做高尚的事,做有價值的事!
3、填空
4、師讓學生從這小節中找到一個關鍵詞語。(走下去)
師:人生之路,你準備怎樣走下去?
讓學生按照“人生之路,尋找正確的方向走下去;人生之路,昂首闊步腳踏實地走下去;人生之路,無怨無悔高尚地走下去;……”的形式說一說。
四、品讀美讀
師:說得真好!說得人心情激蕩,說得人斗志昂揚!讓我們痛痛快快地抒發一下自己的感情吧!
1、全班集體朗讀最后一小節,教師選出幾名領誦的學生,全班學生齊誦最后兩句。
2、朗讀全詩。
3、朗讀我們三次做成的填空題,一首小詩就出來了。“我們上路了……再大的風雨……人生之路……”
師總結:同學們,過不了多久,你們就要進入中學學習了,老師想告訴你們,你們生命的旅途還很漫長,在以后的日子里,希望你們繼續努力學習,不能因一時的勝利而驕傲自滿,也不能因一時的失敗而垂頭喪氣。你們要扎根于知識的土壤,成長為一棵棵能經風雨見世面的參天大樹!老師相信你們,經過一番努力,經歷一番拼搏,你們個個都能練就一副堅硬的翅膀,成為搏擊藍天的雄鷹!在本節課的最后,老師想送你們一句詩,希望這句詩伴隨著你們走向寬廣的人生之路——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4、隨文練筆:請大家將自己此時的感受寫下來
板書:
我們上路了
一讀、讀準讀通象征
二讀、邊讀邊思
三讀、讀明讀透比喻
四讀、品讀美讀
《我們上路了》教學反思
這節課結束了,我有這么幾點想法:
1、要想上好一堂課除研究課本外必須研究學生、研究課堂、不僅要研究教法更要研究學法。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
2、激發學生興趣非常重要,而要想激發學生興趣,必須充分的了解學生,這就要求我們老師一定要走下講臺,多和學生交流,看看現在的學生們關心什么,想要什么,反感什么,“有的”才能“放矢”。
3、語文教學,貴在讀。俗話說的好“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因此,老師們要想方設法激勵學生去讀課文,也許一開始是強迫的,只要堅持一段時間,相信會有不少學生喜歡上閱讀的。而只要學生能愛上閱讀,學好語文就不在話下了。
4、教師必須充分熟知文章,能從各個角度分析文章,并能站在更高的層面理解文章主旨。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駕馭課堂。
5、了解詩歌借物象征的寫法,:激勵學生腳踏實地、勇往直前,開辟出屬于自己的人生之路。重點準確領悟詩歌所抒發的感情,把握詩歌借物象征的寫法。領悟文中蘊涵的深刻道理,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發表自己的見解。幫助學生樹立信心,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我們上路了》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作者用一群孩子的口吻,表達了當代少年兒童在自己的成長道路上不斷奮進的心聲。
這是一首現代詩歌,篇幅不長,韻律較自由,不拘于一格。全詩有三個小節,第一小節兩句八行,第二小節四句十三行,第三小節三句十一行。
本篇詩歌文字淺顯,大部分詩句的意思學生可以自己理解。教學時教師可以只對學生不理解的地方進行指導、點撥。
教學目標:
1、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詩句的意思,從整體上感受體會詩歌表達的積極向上的思想感情。
3、嘗試簡單的詩歌創作。
教學手段:朗讀激發情感,個體交流深入理解。形式自由,內涵開放。
教學過程:
一、導入(由單元主題)
老師指著黑板上的板書“告別童年”,請同學們讀一遍;再讀——談談感受;接著輕輕地讀“告別童年”,說出你的感受(輕輕地讀,仿佛無比留戀,童年往事一一浮現。童年是一副畫,每張畫的內容都不一樣,無所不有;童年是一首歌,旋律跌宕起伏,引人入勝;);再大聲地讀出來,你的感受又是什么?(自豪的、滿是憧憬)。
師小結:是啊,我們就要告別童年,成為少年了。我們的雙手變得有力,思想逐步成熟,盡管路上會有風雨飄搖,但不管怎么樣,我們上路了!
齊讀課題:第28課《我們上路了》;提問:“我們”是指誰呢?(你,你們,所有與大家一同成長的告別童年的孩子們。)
指導讀課題:充滿豪情,意氣風發地讀;站起來讀,師引導:我們上路了,歡欣鼓舞;(幻燈放映)讓學生接橫線上的詞。(我們上路了,
激情滿懷;我們上路了,滿心歡喜;我們上路了,風雨無阻;我們上路了,義無反顧……)
二、學習課文
1、帶著感情,學生自由朗讀這首詩歌,借助工具書,掃除朗讀障礙、把句子讀準、讀通順。隨手做批注。
談談你的認識和收獲。(發言自由不限)
師講解:全詩分三小節,第一小節兩句八行。
提問:第二小節、第三小節分別是什么樣的呢?(第二小節四句十三行,第三小節三句十一行。)
小結:現代詩的特點——形式是自由的,內涵是開放的。只要心有所感,誰都可以進行詩歌創作。
2、指名學生分小節朗讀全詩,邊讀邊思考:每一節各講了什么?
學生通過朗讀知道
第一節:雖然我們很稚嫩,但我們還是上路了;
第二節:路上可能遇到美麗也可能有挫折,但我們決不后退;
第三節:人生的路靠自己,要腳踏實地,勇往直前。
3、指名學生朗讀自己最喜歡的一小節。
說說為什么喜歡這一小節。
(注:學生有可能按著小節順序逐一解讀,但也有可能打亂順序,需靈活處理。學生提出第幾小節,當隨機學習第幾小節。
4、學習第一小節
“剛剛露出那嫩嫩的芽尖兒,
剛剛染上那一抹淡淡的粉紅,
剛剛才撿到一張很小的郵票,
貼上那只很大很大的信封。
風剛從那林子里走出來,
扛一面很艷的旗子抖著威風,”
美美地讀,優美流暢、充滿詩意地朗讀。可排序讀,指名讀等。同時指出“剛剛露出那嫩嫩的芽尖兒,剛剛染上那一抹淡淡的粉紅,剛剛才撿到一張很小的郵票,”運用了象征的寫作手法,在詩歌中用得非常普遍。指名讀,提問:在這一句中,這些事物象征著什么呢?(我們稚嫩的人生之旅,我們才剛剛起步的人生之路。)啟發:除此之外,還有相應的事物也能代表我們人生的剛起步。
學生通過思考,得出
剛剛露出小半張臉的朝陽,
剛剛抽出新芽的樹苗,
剛剛展翅欲飛的雛鷹
……
學生再讀。提示:你該用什么樣的語氣讀呢?(美好、充滿希冀的)
師:你能用你的朗讀啟發其他同學嗎?最后,學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沒有統一答案,合理即可。)
“哦,不管大人們怎么說,”
師:平時爸爸媽媽嘮叨嗎?都嘮叨些什么?你怎么對待?
老師可以和同學配合表演一下:早晨,要上學了,臨走時,媽媽會說些什么?你怎樣回答?(體會父母對孩子的呵護,體會自己要擺脫束縛、要獨立的心情)
讓學生接著體會下一句:“反正我們是上路了,一步一步地上路了。”應該讀出什么感情?(自豪、驕傲、擺脫了束縛的快樂……)
理解完了詩歌的意思,指導學生朗讀,要求學生讀出詞語的意思,讀出句子的感情色彩。指名讀,讓學生點評。
師(總結):記住,他讀得好的地方,下次,你也那樣讀;他讀得不夠的地方,你要加以改進。
最后齊讀第一小節。在最后一句運用輪讀的方法激發情感,“反正我們是上路了,一步一步地上路了——上路了——上路了!
5、學習第二小節
師范讀,生思考:你感觸最深的是哪些地方?劃出來,做上批注。
學生自由讀,進一步完善自己的批注。
生自由發言,說出自己的見解。師引導:結合自己生活、學習的實際,“驟起的風暴”“
虛幻的風景”,你認為是什么呢?是什么讓我們的“腳印也許彎彎扭扭”“膝蓋也許被石塊磕腫”?
指出,在這里依然運用了象征的寫作手法。(突然之中的家庭變故,考試的不如意,與朋友的矛盾,來自其他的誘惑等。談得越細致表明理解越深入。)請一位同學讀,提示:就在他的朗讀中,老師聽出了他面對這種情況時的態度。再找人讀,強調:你是什么態度就可能會讀出什么語氣來。(要稍微深沉、穩重的。)
師:這樣,我們就要趴下,做一只供人觀賞的狗熊嗎?這句話你應該怎樣讀?(嘲笑的)
引導學生自由談論,當你遭遇打擊、困難時,會以什么樣的態度來面對,會怎么樣去處理?
(師在此引導激發)不,絕不,絕不趴下!(幻燈放映)再大的風雨,我跌倒了,也要爬起來;再大的困難,挺過去,
會重見一片光明的前景;再大的煩惱,絕不沉迷,永不放棄;
6、學習第三小節
承接學生的滿懷豪情,齊讀第三小節。
“哦,既然注定了我們得邁出雙腳,
既然注定了我們只能向前挪動,
哪怕只是短短的幾寸,甚至更少,
只要是在行進,那我們就不會臉紅。
沒有退路,人生的車站不售返程車票,
沒有退路,出了山的溪水不會往回流動,
走下去,前面有相思鳥,有金孔雀,
走下去,前面有橄欖樹,有曼陀鈴。
風來吧,雨來吧,雷鳴閃電都來吧,
那一條條被我們用腳踏出來的路,
才是我們每個人留在這世上的真正姓名。”
指名讀,排序讀,分組讀,指導情感的處理。
“前面有相思鳥、金孔雀、橄欖樹、曼陀鈴”這句,教師指出:這句也運用了象征的手法。讓學生結合小資料進行理解。(相思鳥:指美麗的愛情;金孔雀:象征事業的成功;橄欖樹:指對和平寧靜生活的美好向往;曼陀鈴:預示著“我們”富有情調的生活。
“那一條條被我們用腳踏出來的路,才是我們每個人留在這世上的真正姓名。”談談自己的理解。師總結:所謂的真姓名,正如同學們所說,是不虛度年華,不浪費光陰,是腳踏實地做高尚的事,做有價值的事!
師讓學生從這小節中找到一個關鍵詞語。(走下去)
師:人生之路,你準備怎樣走下去?
讓學生按照“人生之路,尋找正確的方向走下去;人生之路,昂首闊步腳踏實地走下去;人生之路,無怨無悔高尚地走下去;……”的形式說一說。
師:說得真好!說得人心情激蕩,說得人斗志昂揚!讓我們痛痛快快地抒發一下自己的感情吧!
全班集體朗讀最后一小節。
教師選出幾名領誦的學生,全班學生齊誦最后兩句。
7、回顧全文、拓展
配樂朗讀全詩。
配樂朗讀我們三次做成的填空題,一首小詩就出來了。“我們上路了……再大的風雨……人生之路……”
師總結:這節課,我們明白了我們將要告別父母,告別呵護,告別童年,獨自“上路了”。人生的路要靠自己踩出來,成長途中可能會遇見美麗也可能會有挫折,但我們不能因此而畏縮不前,要勇往直前,開辟屬于自己的獨特的人生之路。在本節課的最后,老師想送你們一句詩,希望這句詩伴隨著你們走向寬廣的人生之路——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我們上路了》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能夠運用聯想、加深對詩歌的理解。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課文;準確把握課文的思想內涵。
3、體味詩人所蘊含的人生哲理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樹立自信心、開拓自己的人生之路。
教學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課文;準確把握課文內涵。
教學難點:體味詩中所蘊含的人生哲理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樹立自信心,開拓自己的人生之路。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童年是人生的黃金時期,童年有很多美好回憶,童年有很多幼稚的想法,但童年也充滿著令人感動的豐富情感。成長中我們一步步走向成熟,成熟中我們頻頻向童年揮手作別,走向我們自己的路。板書課題《我們上路了》。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課文。
2、學生初讀全詩(借助工具書,掃除朗讀障礙、把句子讀準、讀通順)
3、指名讀課文。
4、自由朗讀、體會感情。
三、理清全詩結構
1、請學生自由朗讀全文,邊讀邊思考:每一節各講了什么?用筆標出來。
2、學生通過朗讀,全文分三部分(第一節:雖然我們很稚嫩,但我們還們還是上路了;第二節:路上可能遇到美麗也可能有挫折,但我們決不后退;第三節:人生的路靠自己踩出,要勇往直前,腳踏實地。)
3、分三部分指明朗讀課文,加深學生對全詩整體結構的認識。
四、深入理解詩句,體會全詩思想。
1、自由讀每一部分內容,邊讀邊把自己的理解或感觸作上記錄。
2、在小組內交流。
3、在全班進行交流:
(1)教師重點點撥“相思鳥、金孔雀、橄欖樹、曼陀鈴象征的意義。
相思鳥:指美麗的愛情;金孔雀:象征成功的事業;
橄欖樹:指對和平寧靜生活的美好向往;曼陀鈴:預示著“我們”富有情趣的生活。
(2)理解“風、雨、雷鳴電閃”各比喻了什么?
(生活中的困難、學習中的挫折等艱難考驗。)
4、學生練習有感情朗讀。
(1)自由用喜歡的方法朗讀。
(2)在班級表演讀。(師配樂)
五、拓展練習、提高能力。
1、請同學們發揮你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自己創作一首同一題材的小詩或者替作者補寫其他你覺得可以合理添加的章節。
2、給學生時間練筆,然后請學生在班上朗讀。
3、總結:
這節課,我們明白了我們要告別父母,告別呵護,告別童年獨自“上路”人生的路靠自己踩出,人生的際遇順逆交錯但不能因此畏縮不前,要勇往直前,開辟出屬于自己的人生之路。
六.作業:
完成《天天練》相關作業。
板書設計:
我們上路了
相思鳥:指美麗的愛情;
金孔雀:象征成功的事業;
橄欖樹:指對和平寧靜生活的美好向往;
曼陀鈴:預示著“我們”富有情趣的生活。
《我們上路了》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詩句的意思,從整體上感受體會詩歌表達的積極向上的思想感情。
3、嘗試簡單的詩歌創作。
教學重、難點:
理解重點詩句的意思,從整體上體會詩歌表達的積極向上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找尋童年的足跡,揭示課題
1、談話:童年是一段金色的時光,童年是一曲歡樂的樂章,伴隨著天真與無知、好奇與幻想、憧憬與期待,我們一天天長大,一步步走向成熟,現在我們即將揮手告別童年從小學進入初中,踏上人生又一個新的起點。出示:“告別童年”,請同學們輕輕地讀(仿佛無比留戀,童年往事一一浮現。)
2、師小結:是啊,我們就要告別童年,成為少年了。我們的雙手變得有力,思想逐步成熟,盡管路上會有風雨飄搖,但不管怎么樣,我們上路了!
3、齊讀課題:第28課《我們上路了》;提問:“我們”是指誰呢?(你,你們,所有與大家一同成長的告別童年的孩子們。)
4、指導讀課題:自豪,滿懷憧憬,意氣風發地讀
二、初讀課文
1、帶著感情,學生自由朗讀這首詩歌,借助工具書,掃除朗讀障礙、把句子讀準、讀通順。
2、認讀本課生字新詞,注意“售”字的讀音:(課件出示)
shou man tuo
售 曼 陀
抖著威風 歪歪扭扭 雷鳴電閃 曼陀林
3、指名說說各小節詩寫了什么。
三、再讀詩歌,深入探究
1、學習第一小節:我們邁著稚嫩的腳步上路了。有那些美好的風景陪著我們一同上路呢?
(1)自由讀第一小節詩,寫上自己的感受體會(你看到了哪些美好的景物,用橫線畫下來)。指名交流,引導理解“剛剛露出那嫩嫩的芽尖兒,剛剛染上那一抹淡淡的粉紅,剛剛才撿到一張很小的郵票,”運用了象征的寫作手法,在詩歌中用得非常普遍。在這一句中,這些事物象征著什么呢?(我們稚嫩的人生之旅,我們才剛剛起步的人生之路。)啟發:除此之外,還有哪些相應的事物也能代表我們人生的剛起步?(剛剛露出小半張臉的朝陽,剛剛抽出新芽的樹苗,剛剛展翅欲飛的雛鷹……)
(2)指名讀。指導:該用什么樣的語氣讀呢?(美好、充滿希冀的)齊讀
(3)體會句子:“哦,不管大人們怎么說,”平時爸爸媽媽嘮叨嗎?都嘮叨些什么?你怎么對待?引導:早晨,要上學了,臨走時,媽媽會說些什么?你怎樣回答?(體會父母對孩子的呵護,體會自己要擺脫束縛、要獨立的心情)
讓學生接著體會下一句:“反正我們是上路了,一步一步地上路了。”應該讀出什么感情?(自豪、驕傲、擺脫了束縛的快樂……)
(4)指導學生朗讀,要求學生讀出詞語的意思,讀出句子的感情色彩。
(5)我們將懷著怎樣的心情踏上新的人生之旅?引導學生填寫詩句.我們上路了,(激情滿懷;)我們上路了,(信心百倍);我們上路了,(義無反顧)讓學生接詞語并指名展示自己的作品。
2、學習第二小節:
(1)你們邁著稚嫩的腳步上路了,心中充滿了向往,可是大路總是那么平坦嗎?默讀思考:畫出你感觸最深的句子?寫上自己的感受體會。師引導理解:結合自己生活、學習的實際,“驟起的風暴”(挫折困難)“虛幻的風景”(各種誘惑),你認為是什么呢?是什么讓我們的“腳印也許彎彎扭扭”“膝蓋也許被石塊磕腫”?(在這里依然運用了象征的寫作手法。)想一想你在生活中都遇到過哪些挫折困難誘惑?(突然之中的家庭變故,考試的不如意,與朋友的矛盾,上網成癮等。談得越細致表明理解越深入。)
(2)面對困難挫折我們該以什么樣的態度來對待呢?指名讀本小節詩,提示:就在他的朗讀中,老師聽出了他面對這種情況時的態度。再找人讀,強調:你是什么態度就可能會讀出什么語氣來。(要稍微深沉、穩重的。)齊讀
(3)體會句子,師:這樣,我們就要趴下,做一只供人觀賞的狗熊嗎?這句話你應該怎樣讀?(嘲笑的)當你遭遇打擊、困難時,會以什么樣的態度來面對,會怎么樣去處理?(師在此引導激發:不,絕不,絕不趴下!指導填詩句:再大的風雨,(跌倒了也要爬起來);再大的困難,(挺過去,是一片美好的前景);再大的煩惱,(決不放棄),學生填好后,組內交流自己的詩句。
3、學習第三小節
承接學生的滿懷豪情,齊讀第三小節。
(1)齊讀,小組合作學習,寫上自己的感受體會,思考:
“前面有相思鳥、金孔雀、橄欖樹、曼陀林”指的是什么?這句詩也運用了什么寫作手法?讓學生結合小資料進行理解。(相思鳥:象征美麗的愛情;金孔雀:象征事業的成功;橄欖樹:指對和平寧靜生活的美好向往;曼陀林:預示著“我們”富有情調的生活。
(2)“那一條條被我們用腳踏出來的路,才是我們每個人留在這世上的真正姓名。”談談自己的理解。師總結:所謂的真姓名,正如同學們所說,是不虛度年華,不浪費光陰,是腳踏實地地做事!
(3)從這小節中找到一個關鍵詞語。(走下去)
師:人生之路,你準備怎樣走下去?
讓學生按照“人生之路,(尋找正確的方向)走下去;人生之路,(腳踏實地)走下去;人生之路,(無怨無悔)走下去;……”的形式說一說。
(4)全班集體朗讀最后一小節。(教師選出幾名領誦的學生,全班學生齊誦最后兩句。)
四、回顧全文、拓展
(1)朗讀全詩。說說課題的含義(我們告別童年,走向屬于自己的人生之路)
(2)配樂朗讀我們三次做成的填空題,一首小詩就出來了。“我們上路了……再大的風雨……人生之路……”
五、全文總結:是啊,我們將要告別父母,告別呵護,告別童年,獨自“上路了”。人生的路要靠自己踩出來,成長途中可能會遇見美麗也可能會有挫折,但我們不能因此而畏縮不前,要勇往直前,開辟屬于自己的獨特的人生之路。最后,老師想送你們一句詩,希望這句詩伴隨著你們走向寬廣的人生之路——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五、作業:有感情地朗誦本首詩
板書設計
我們上路了
上路品美
挑戰風雨
積極進取
《我們上路了》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自讀感悟,交流討論,理解重點詩句的意思。
3、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積極向上的思想感情。
重、難點:理解重點詩句的意思,從整體上體會詩歌表達的積極向上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數: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找尋童年的足跡,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童年是人生的黃金時期,童年有很多美好的回憶,童年充滿令人感動的豐富情感。同學們,你們的童年生活快樂嗎?下面我們一同來分享我們班幾個同學快樂的童年生活,好嗎?(出示照片)
分享完同學們快樂的童年生活,你有什么話要說嗎?指名說
師小結:是啊!童年是美好的、快樂的,豐富多彩的。可如今我們已長大了,就要告別童年,成為少年了。雖然我們很稚嫩但我們的雙手變得有力,思想逐步成熟,盡管路上會有風雨飄搖,但不管怎么樣,我們上路了!(出示課題),請同學們再讀一遍。全班齊讀課題:《我們上路了》
二、自主學習
師:同學們,昨天我們已了解了這首詩歌三個小節的內容,現在請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小節讀一讀,想想你為什么喜歡它?
在你讀懂的詩句旁,做上批注。不理解的詩句畫出來,等會兒與大家交流。(出示學習要求)
三、精讀細品
(一)學習第一小節
1、你喜歡第幾小節,為什么?
生:因為我們要去開辟人生之路很開心,激動,欣喜和得意
2、師:哪個同學能把你讀懂的詞或詩句與大家分享呢?
生:我讀懂嫩嫩的芽尖兒淡淡的粉紅、很小的郵票象征我們的可愛和幼稚。
生:象征我們才剛剛起步的人生之路。象征我們稚嫩的人生之旅
……
師:除此之外,還有相應的事物也能代表我們人生的剛起步呢?
生:剛剛露出小半張臉的朝陽, 剛剛抽出新芽的樹苗, 剛剛展翅欲飛的雛鷹 ……
出示:剛剛露出那嫩嫩的芽尖兒, 剛剛染上那一抹淡淡的粉紅, 剛剛才撿到一張很小的郵票,帖上那只很大很大的信封。
師:這句話什么意思?
生:我們懷揣夢想,去開辟屬于我們的人生之路。
師:我們懷揣夢想,去開辟屬于我們的人生之路,你的心情怎么樣?(欣喜和得意)
3、指導朗讀。帶的欣喜和得意的感情讀。指名讀,齊讀。評價
還有不理解的詩句嗎?
師小結;我們雖然很幼稚,很可愛,但我們懷揣夢想,一步一步上路了,去開辟屬于我們的人生之路。(板書:懷揣夢想)
4、總結學習方法。
同學們,我們剛才是用什么方法來學習這一小節的呢?
(抓住重點詞、句來理解的。)
現在請同學們再默讀二、三小節,用學習第一小節方法繼續完善你剛才的學習,然后在學習小組里交流你的理解和感觸深的詩句以及提出不理解的詩句,在學習小組里沒辦法解決的,做上記號,呆會兒全班交流。(小組交流)
5、小組學習
(二)學習第二小節
1、你喜歡第幾小節,為什么?
生:我們在前進的路上可能會遇到困難與挫折,但我們要迎難而上,勇往直前。
師:會遇到哪些困難與挫折?
師引導:結合自己生活、學習的實際,理解“驟起的風暴”“虛幻的風景”,(突然之中的家庭變故,考試的不如意,與朋友的矛盾,來自生活的誘惑等。談得越細致表明理解越深入。)板書:(面對挫折)
2、引導學生自由談論,當你遭遇打擊、困難時,會以什么樣的態度來面對?
3、指導朗讀。帶稍微深沉、穩重、堅決的的感情讀。指名讀,喜歡第二小節的站起來讀。評價
師小結;人生路上不可能一帆風順的,會遇到一些困難和挫折,但我們決不后退,要迎難而上,勇往直前。板書:(勇往直前)
(二)學習第三小節
喜歡第三小節同學談談你為什么喜歡?
引導學生結合小資料理解“前面有相思鳥、金孔雀、橄欖樹、曼陀鈴”
(相思鳥:指美麗的愛情;金孔雀:象征事業的成功;橄欖樹:指對和平寧靜生活的美好向往;曼陀鈴:預示著“我們”富有情調的生活。)
風、雨、電閃雷鳴象征前進路上的艱難險阻)(出示圖片)
(出示)“那一條條被我們用腳踏出來的路,才是我們每個人留在這世上的真正姓名。”談談自己的理解。
師:我們要腳踏實地的走我們的人生之路,不要虛度年華,要做有意義的事,才能留下我們的真正姓名!
師讓學生從這小節中找到一個關鍵詞語。(走下去) 走下去什么意思?板書(永不退縮)
師:人生之路,你準備怎樣走下去? 人生之路,﹍﹍﹍﹍﹍﹍﹍﹍﹍﹍﹍﹍﹍﹍﹍﹍地走下去的形式說一說。 引讀:走下去,前面有……
讓學生按照“人生之路,尋找正確的方向走下去;人生之路,昂首闊步腳踏實地走下去;人生之路,無怨無悔高尚地走下去;……”
師:說得真好!說得人心情激蕩,說得人斗志昂揚!
師小結:同學們,我們不但要永不退縮地走好我們的人生之路,還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和積極進取的精神去做對社會有用,對他人有益的事。
四、回顧全文,創作詩歌
同學們,我們即將告別童年,讓我們也來當個小詩人,試著寫幾句詩表達告別童年的心情吧。可以像我們剛才那樣來編,也可以模仿《我們上路了》這首詩歌來寫,也可以自編。
出示:(一)
哦,不管大人們怎么說,
反正我們是上路了,一步一步地上路了。
人生之路,﹍﹍﹍﹍﹍﹍﹍﹍﹍﹍﹍﹍﹍﹍﹍﹍地走下去;
人生之路,﹍﹍﹍﹍﹍﹍﹍﹍﹍﹍﹍﹍﹍﹍﹍﹍地走下去;
人生之路,﹍﹍﹍﹍﹍﹍﹍﹍﹍﹍﹍﹍﹍﹍﹍﹍地走下去
那一條條被我們用腳踏出來的路,
才是我們每個人留在這世上的真正姓名。
(二)
人生之路,﹍﹍﹍﹍﹍﹍﹍﹍﹍﹍﹍﹍﹍﹍﹍﹍地走下去;
走下去,前面有﹍﹍﹍﹍﹍﹍﹍﹍﹍,有﹍﹍﹍﹍﹍﹍﹍﹍﹍,
走下去,前面有﹍﹍﹍﹍﹍﹍﹍﹍﹍,有﹍﹍﹍﹍﹍﹍﹍﹍﹍,
風來吧,雨來吧,雷鳴電閃都來吧,
那一條條被我們用腳踏出來的路,
才是我們每個人留在這世上的真正姓名。
五、展示,拓展延伸
指名展示。這就是你這節課的收獲。不愧是個小詩人。
課后請同學們為你創編的詩歌配上插圖,我們來辦個作品展,評評誰是最棒的小詩人,好嗎?
六、總結
總結:這節課,我們明白了我們要告別父母,告別呵護,告別童年,懷揣夢想獨自上路了,在人生的旅途上,會遇到困難與挫折,但我們要勇往直前,永不退縮,去開辟出屬于自己的人生之路。
七、作業:
1、創編《我們上路了》兩個小節,并配上插圖。
2、背誦課文最后一節.
板書:
我們上路了
懷揣夢想————積極進取
面對挫折————永不退縮
《我們上路了》教案 篇12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并背誦全詩。
2、聯系課文,知道“相思鳥、金孔雀、橄欖樹、曼陀鈴”和“風、雨、雷鳴電閃”各比喻什么。
【學習重難點】
了解詩歌抒發的朝氣蓬勃、堅定不移、勇往直前、迎接新生活考驗的情懷。
【學習過程】
一、導入:
1、孩子們,多彩的童年值得我們珍惜,美好的明天更令人憧憬,讓我們齊讀課題——“我們上路了”。
2、質疑課題:默讀題目,你能提出哪些問題?
預設:“我們”是誰?“上路”是什么意思?我們在什么情況下上路了?上路時我們的心情是怎樣的?上路后會遇到什么?我們怎樣面對路上發生的事?
我們——剛剛度過童年時代的少年。
上路——比喻告別童年,踏上成人之路。
二、“預習檢測”
第1題:每組4號學生說序號,其余學生判斷。
第2題:3號學生在小黑板上展示,其他學生在
第3題:指名小組讀,達到正確、通順、有個性化理解。
三、自學探究
學習話題:“我們上路了”,但可能會發生哪些“美麗和殘酷的故事”?
四、小組交流,展示個人學習成果。
同學交流填空,其他同學及時補充、糾正或完善。
五、全班交流,展示小組學習成果。
引導一:在這里,作者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比喻)你還能找出詩歌中的比喻句嗎?指名說,齊讀第一節詩歌。
引導二:告別快樂、充實的童年,將要面對“石塊、驟起的風暴、虛幻的風景以及狂風暴雨、雷鳴電閃”,我們能退回去嗎?
引導三:“真正姓名”比喻什么——人生的價值,沒有價值,姓名只是一個空殼。
六、積累背誦
選擇喜歡的兩個小節背誦,做到正確,流利。
七、課堂檢測:
出示填空,指名3個4號學生背誦。
《我們上路了》教案 篇13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并背誦全詩。
2、聯系課文,知道“相思鳥、金孔雀、橄欖樹、曼陀鈴”和“風、雨、雷鳴電閃”各比喻什么。
【學習重難點】
了解詩歌抒發的朝氣蓬勃、堅定不移、勇往直前、迎接新生活考驗的情懷。
【學習過程】
一、導入:
1、孩子們,多彩的童年值得我們珍惜,美好的明天更令人憧憬,讓我們齊讀課題——“我們上路了”。
2、質疑課題:默讀題目,你能提出哪些問題?
預設:“我們”是誰?“上路”是什么意思?我們在什么情況下上路了?上路時我們的心情是怎樣的?上路后會遇到什么?我們怎樣面對路上發生的事?
引導解決部分問題:
我們——剛剛度過童年時代的少年。
上路——比喻告別童年,踏上成人之路。
二、“預習檢測”
第1題:每組4號學生說序號,其余學生判斷。
第2題:3號學生在小黑板上展示,其他學生在___。
第3題:指名小組讀,達到正確、通順、有個性化理解。
三、“學習目標”(幻燈3)
四、自學探究
(幻燈4)學習話題:“我們上路了”,但可能會發生哪些“美麗和殘酷的故事”?靜心讀課文,再完成填空:
1、“美麗”的故事指的是路上有_____,有_____,有_____,有_____,它們分別比喻_____。(幻燈5)
2、“殘酷的故事”_____指的是路上有_____,有_____,有_____,會有_____,會有_____,會有_____。它們比喻_____。
五、小組交流,展示個人學習成果。
3號同學交流填空,其他同學及時補充、糾正或完善
六、全班交流,展示小組學習成果。
引導一:在這里,作者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比喻)你還能找出詩歌中的比喻句嗎?指名說,齊讀第一節詩歌。
引導二:告別快樂、充實的童年,將要面對“石塊、驟起的風暴、虛幻的風景以及狂風暴雨、雷鳴電閃”,我們能退回去嗎?齊讀。
(幻燈6)“假如因為這些我們就退回去……觀賞的狗熊!”
(幻燈7)“哦,既然注定了得邁出雙腳……真正姓名。”
引導三:“真正姓名”比喻什么——人生的價值,沒有價值,姓名只是一個空殼。
(幻燈8)填空:這是一代的朝氣蓬勃、勇往直前、堅定不移、不怕挫折,敢于迎接新生活的少年。
七、積累背誦
選擇喜歡的兩個小節背誦,做到正確,流利。
八、課堂檢測:
出示填空,指名3個4號學生背誦。(陳琦琦,許聰慧,王展昭)
九、配樂集體朗誦,抒發情懷。
《我們上路了》教案 篇14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準確把握課文的思想內涵,能運用聯想體會詩歌的意境。
2.理解“驟起、虛幻、迷惑”等詞語在詩中的意思,以及“相思鳥、金孔雀、橄欖樹、曼陀鈴”四種意象的象征意義,把握詩歌借物象征的寫法。
3.體會詩中蘊含的人生哲理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樹立信心,開拓自己的人生之路。
二、教學重點難
1.準確把握課文的思想內涵,能運用聯想體會詩歌的意境,理解“驟起、虛幻、迷惑”等詞語在詩中的意思,以及“相思鳥、金孔雀、橄欖樹、曼陀鈴”四種意象的象征意義,把握詩歌借物象征的寫法。
2.體會詩中蘊含的人生哲理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樹立信心,開拓自己的人生之路。
三、教學過程
(一)教學導入
童年是人生的黃金時期,童年有很多美好的回憶,然而時光老人不會因為這些而有片刻停留。我們即將告別童年,步入人生的新階段,此刻,你想對我們的童年說些什么呢?
(學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告別童年”的第一篇課文《我們上路了》(教師板書課題)
(二)展示交流
1.讀文展示
同桌互讀課文,了解同桌對文本的把握情況。認真傾聽,指出同桌的優點和不足。
2.根據同桌的提示,再次讀詩。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默讀這首詩,思考:這首詩主要講了什么內容?“我們”指的是誰?
(組內交流自己的看法)
全班匯報,對學生的個性閱讀給予鼓勵
(二)反饋糾正
1.再次讀詩,邊讀邊思考:
每一小節詩都講了什么內容?在感觸深的詩句旁邊做好批注,把不理解的詩句畫出來。
(1)小組交流感觸最深的詩句,解決閱讀中難以解決的問題。
(2)全班匯報交流,以小組提問的形式交流。
第一小節:a感觸最深的詩句
b不理解的內容
……
2.輕聲讀詩,體會詩中蘊含的人生哲理。
和同桌交流自己受到的啟示,全班交流自己的感受。
(三)達標測試
1.有感情的讀詩,注意讀出詩的韻味。
自由讀。
指名表演讀。(適當做出鼓勵性評價師評與生評結合)
2.練習背誦最后一小節。
(四)板書設計
我們上路了
憧憬美麗 走下去 樹立自信 腳踏實地
面對挫折 不退縮 勇往直前
《我們上路了》教案 篇15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能夠運用聯想、加深對詩歌的理解。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課文;準確把握課文的思想內涵。
3、體味詩人所蘊含的人生哲理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樹立自信心、開拓自己的人生之路。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課文;準確把握課文內涵。
教學難點:
體味詩中所蘊含的人生哲理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樹立自信心,開拓自己的人生之路。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具準備:
課文插圖,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童年是人生的黃金時期,童年有很多美好回憶,童年有很多幼稚的想法,但童年也充滿著令人感動的豐富情感。成長中我們一步步走向成熟,成熟中我們頻頻向童年揮手作別,走向我們自己的路。板書課題《我們上路了》。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課文。
2、學生初讀全詩(借助工具書,掃除朗讀障礙、把句子讀準、讀通順)
3、指名讀課文。
4、自由朗讀、體會感情。
三、理清全詩結構
1、請學生自由朗讀全文,邊讀邊思考:每一節各講了什么?用筆標出來。
2、學生通過朗讀,全文分三部分(第一節:雖然我們很稚嫩,但我們還們還是上路了;第二節:路上可能遇到美麗也可能有挫折,但我們決不后退;第三節:人生的路靠自己踩出,要勇往直前,腳踏實地。)
3、分三部分指明朗讀課文,加深學生對全詩整體結構的認識。
四、深入理解詩句,體會全詩思想。
1、自由讀每一部分內容,邊讀邊把自己的理解或感觸作上記錄。
2、在小組內交流。
3、在全班進行交流
(1)教師重點點撥“相思鳥、金孔雀、橄欖樹、曼陀鈴象征的意義。 相思鳥:指美麗的愛情; 金孔雀:象征成功的事業; 橄欖樹:指對和平寧靜生活的美好向往; 曼陀鈴:預示著“我們”富有情趣的生活。
(2)理解“風、雨、雷鳴電閃”各比喻了什么?
(生活中的困難、學習中的挫折等艱難考驗。)
4、學生練習有感情朗讀。
(1)自由用喜歡的方法朗讀。
(2)在班級表演讀。(師配樂)
五、拓展練習、提高能力。
1、請同學們發揮你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自己創作一首同一題材的小詩或者替作者補寫其他你覺得可以合理添加的章節。
2、給學生時間練筆,然后請學生在班上朗讀。
3、總結。
六、作業
完成《導學導練》相關作業。
《我們上路了》教案 篇16
一、說教材
《我們上路了》是一首現代兒童詩。作者用一群孩子的口吻,描繪“我們”邁著稚嫩的腳步上路,前面可能回遇到美麗和挫折,但無論如何“我們”都堅定信心,勇往直前,腳踏實地地去開辟屬于自己的人生之路。
二、說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自讀感悟,交流討論,理解重點詩句的意思,了解象征手法。
過程與方法: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課文;準確把握課文的思想內涵。
情感、態度、價值觀:體味詩歌所蘊含的人生哲理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樹立自信心、開拓自己的人生之路。
三、說重難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課文;準確把握課文內涵;
2、體味詩中所蘊含的人生哲理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樹立自信心,開拓自己的人生之路。
四、說教法
(一)情境創設法
創設豐富多彩的情境,使學生如臨其境,從而激起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二)朗讀感悟法
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感悟體驗,再通過讀來表達自己所體驗到的情感。
(三)自主探究法
我在讓學生理解了象征手法的運用后讓學生自主探究。
五、說學法
采用“說一說,讀一讀,寫一寫”的方法完成本節課的學習任務。 六、說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課前聆聽歌曲《童年》,引導學生談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童年往事;
2、師:是啊,童年是人生的黃金時期,童年有許許多多美好的回憶,童年充滿著令人感動的豐富情感……然而,童年時光再美好,時間老人的腳步也不會為我們作多一刻的停留。如今,我們就要告別童年、告別父母、告別呵護,獨自“上路”了。
教師以這樣的一段敘述語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指名朗讀自己最喜歡的小節,并說說喜歡的理由。
(三)品讀詩歌,體會感情
1、優美流暢、充滿詩意地朗讀第一節,同時指出象征的寫作手法,理解這些事物象征著我們剛剛起步的人生之路。啟發學生思考還有哪些相應的事物也能代表我們人生的剛起步。
2、用表演法和輪讀法理解我們上路時自豪、驕傲和擺脫束縛的快樂之情。“反正我們是上路了,一步一步地上路了——上路了——上路了!”
3、指導喜歡第二小節的學生有感情朗讀,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生活、學習的實際,談談當遭遇打擊、困難時,會以什么樣的態度來面對,會怎么樣去處理。
4、承接學生的滿懷豪情引讀第三小節,學生結合文中小資料及課件理解“相思鳥、金孔雀、橄欖樹、曼陀鈴”的象征意義。
5、提出還會遇到什么情況,進一步理解“風、雨、雷鳴電閃”的象征意義,并導入思考:人生之路,你準備怎樣走下去?讓學生按照 “人生之路,……走下去。”的形式說一說。
6、配樂朗讀第三節,從讀中體味詩歌所蘊含的人生哲理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回顧全文,創作詩歌
仿寫“告別童年”的小詩,朗讀、賞析。
《我們上路了》教案 篇17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北師大語文教材六年級下冊第八單元“告別童年”的第一課《我們上路了》。我準備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我們上路了》是一首現代兒童詩。作者用一群孩子的口吻,描繪“我們”邁著稚嫩的腳步上路,前面可能回遇到美麗和挫折,但無論如何“我們”都堅定信心,勇往直前,腳踏實地地去開辟屬于自己的人生之路。
二、說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自讀感悟,交流討論,理解重點詩句的意思,了解象征手法。
過程與方法: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課文;準確把握課文的思想內涵。
情感、態度、價值觀:體味詩歌所蘊含的人生哲理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樹立自信心、開拓自己的人生之路。
三、說重難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課文;準確把握課文內涵;
2、體味詩中所蘊含的人生哲理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樹立自信心,開拓自己的人生之路。
四、說教法
(一)情境創設法
創設豐富多彩的情境,使學生如臨其境,從而激起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二)朗讀感悟法
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感悟體驗,再通過讀來表達自己所體驗到的情感。
(三)自主探究法
我在讓學生理解了象征手法的運用后讓學生自主探究。
五、說學法
采用“說一說,讀一讀,寫一寫”的方法完成本節課的學習任務。 六、說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課前聆聽歌曲《童年》,引導學生談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童年往事;
2、師:是啊,童年是人生的黃金時期,童年有許許多多美好的回憶,童年充滿著令人感動的豐富情感……然而,童年時光再美好,時間老人的腳步也不會為我們作多一刻的停留。如今,我們就要告別童年、告別父母、告別呵護,獨自“上路”了。
教師以這樣的一段敘述語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指名朗讀自己最喜歡的小節,并說說喜歡的理由。
(三)品讀詩歌,體會感情
1、優美流暢、充滿詩意地朗讀第一節,同時指出象征的寫作手法,理解這些事物象征著我們剛剛起步的人生之路。啟發學生思考還有哪些相應的事物也能代表我們人生的剛起步。
2、用表演法和輪讀法理解我們上路時自豪、驕傲和擺脫束縛的快樂之情。“反正我們是上路了,一步一步地上路了——上路了——上路了!”
3、指導喜歡第二小節的學生有感情朗讀,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生活、學習的實際,談談當遭遇打擊、困難時,會以什么樣的態度來面對,會怎么樣去處理。
4、承接學生的滿懷豪情引讀第三小節,學生結合文中小資料及課件理解“相思鳥、金孔雀、橄欖樹、曼陀鈴”的象征意義。
5、提出還會遇到什么情況,進一步理解“風、雨、雷鳴電閃”的象征意義,并導入思考:人生之路,你準備怎樣走下去?讓學生按照 “人生之路,……走下去。”的形式說一說。
6、配樂朗讀第三節,從讀中體味詩歌所蘊含的人生哲理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回顧全文,創作詩歌
仿寫“告別童年”的小詩,朗讀、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