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教案模板 > 《傳統節日》教學設計(精選12篇)

《傳統節日》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3-10-08

《傳統節日》教學設計(精選12篇)

《傳統節日》教學設計 篇1

  【知識技能】

  1.指導學生認識“傳”“統”等11個認讀字,會寫“貼、街”等9個會寫字。能聽寫課后6個詞語。

  2.繼續學習正確、流利、有韻味地朗讀兒歌。

  【過程與方法】

  認真觀察圖畫,能把圖上描繪的事物同所學的內容聯系起來,憑借圖畫理解詞語意思。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初步了解一些傳統節日和民間風俗。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認識11個生字,能按筆順正確地書寫田字格中的9個生字按字的結構把字寫端正、勻稱。

  【教學難點】

  對傳統文化產生熱愛和贊美之情。

  第一課時

 。ㄒ唬┘ぐl興趣,導入新課:

  中國有一些傳統節日,小朋友們想知道嗎?識字1。板書課題:識字1(齊讀)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這些傳統節日,分別都有哪些風俗習慣。

 。ǘ┏踝x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

  2﹒指名讀,評價。

  3﹒自由讀一讀課文,劃著出本課生字,指名讀,齊讀。

  4﹒認讀生字,讀準字音。

  5﹒(課件出示)填空:本課講了______種傳統節日,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拍手、齊讀小兒歌。

 。ㄈ┳R記生字,指導書寫。

  1.識記生字:

 。1)(課件出示)

  tiē  jiē  sǎo  zhōu  ài  zhuǎn  tuán  rènɑo

  貼  街  掃  舟  艾  轉  團  熱鬧

  (2)認讀生字,重點認讀兒歌中的生字,自讀生字。

  (3)開火車讀、齊讀。

  (4)正音,指導:“舟、轉、熱”為翹舌音,“掃”為平舌音,“團”是前鼻音。

 。5)你有什么好辦法記住它們?

  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記住它們。如:“掃”是“扌+彐”,“轉”是“車+專”,“團”是“口+才”,“熱”是“執+灬”,“鬧”是“門+市”,“街”是“行+圭”。

  還可以用換一換的方法記住它們:如“貼”是“站”換掉“立”加“貝”。

  還可以用猜謎語的方法記住它們:“丹心一點到白頭”是“舟”,“苗頭不對”是“艾”。

  2.指導寫字:

 。1)(課件出示生字田字格課件)

  貼街掃舟艾轉團熱鬧

  學生看筆順圖,指導書寫生字的筆順,教師點撥筆畫較多的字。

 。2)看生字筆順表,記憶生字筆順。

  (3)教師講解筆畫名稱和筆順,擴詞。

 。4)在田字格中范寫,講解每個筆畫在其中的位置,學生按筆順說說筆畫名稱。

  學生互相交流,老師重點指導。

  “街”的中間的“圭”最后一筆是提;

  “轉”的第七筆是“撇折撇”,從上面一筆寫下來。

  “鬧”里面是“市”字。

  另外,“貼、掃”左右結構,左窄右寬。

  (6)老師范寫生字,學生描紅。仔細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怎樣才能把這些生字寫美觀?

 。7)展示學生作業,點評優缺點。

 。ㄎ澹┘皶r訓練、當堂達標:

  1.同學們,同學們讀完兒歌,你們認識很多我國傳統節日,請你們借助拼音,再讀讀這些詞語,比一比,看誰能把這些字音讀準。

 。ㄕn件出示:帶拼音詞語):

  chuántǒngyuánxiāomǎntángqǐqiǎo

  傳統元宵滿堂乞巧

  niúlángyuèbǐngshǎngjúxiǎoxiàng

  牛郎月餅賞菊小巷

  2.剛才借助拼音,大家都能夠讀準字音,現在,老師把它們頭上的拼音帽子摘掉了,你還能認識它們嗎?

 。ㄕn件出示:不帶拼音的詞語)

  傳統元宵滿堂乞巧

  牛郎月餅賞菊小巷

  3.同桌互讀開火車讀齊讀。

  第二課時

 。ㄒ唬⿲,明確目標

  同學們,今天我們來繼續認識傳統節日。(板書:傳統節日)

  (二)初步看圖,讀韻文

  1.觀察書上的圖,看看圖上畫的是哪些傳統今日的活動,人們在這些節日里做些什么。

  2.自由讀韻文,要求:看清音節,讀準字音。

 。ㄈ┖献鞣窒,反饋點撥

  1.出示第一幅圖,觀察說話。

  (1)小朋友,圖上畫的是什么節日的活動?他們正在干什么?

 。ù汗澷N春聯、放鞭炮)

  (2)過春節了,人們還干什么?[拜年、吃餃子]

  2.出示第二幅圖,觀察說話。

 。1)圖上畫的是什么節日?(元宵節)

 。2)人們在這個節日里在做什么?(看花燈)

  還有什么主要的民俗活動?(吃元宵、放煙花、小孩子挑燈籠)

  3.出示第三幅圖,觀察說話。

  (1)圖上畫的是什么節日?(清明節)

  (2)老師介紹清明節:二十四節氣之一,民間習慣在這天掃墓。

  (3)清明節這天,少先隊員懷著崇敬的心情來到紀念碑前祭掃革命烈士,這就是掃墓。

  (4)除此之外,清明前后到郊外散步游玩,就叫:踏青。

  4.出示第四幅圖,觀察說話。

  (1)人們正在干什么?這是什么傳統節日?[相機出示:賽龍舟、端午節]教師介紹“端午節”。

  (2)端午節這天,人們除了喜歡賽龍舟,還喜歡吃什么?(吃粽子)

  5.出示第五幅圖,觀察說話。

  (1)人們正在干什么?這是什么傳統節日?[相機出示:乞巧七月七]教師介紹“七月七”,講牛郎織女的故事。

  (2)師介紹“乞巧”:漢族歲時風俗,農歷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穿著新衣的少女們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稱為"乞巧"。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們穿針引線驗巧,做些小物品賽巧,擺上些瓜果乞巧:各地漢族民間的乞巧方式不盡相同,各有趣味。近代的穿針引線、蒸巧饃饃、烙巧果子、生巧芽以及用面塑、剪紙、彩繡等形式做成的裝飾品等亦是乞巧風俗的延伸。

  6.出示第六幅圖,觀察說話:

  (1)圖上畫的是什么節日?你知道嗎?教師介紹“中秋節”。

  (2)中秋節這一天,全家人坐在院子里干什么?[賞月、吃月餅]

  (3)同學們看圖上的人都相聚在一起了,這就叫:“團圓”[相機出示詞卡:團圓]

  7.出示第七幅圖,觀察說話:

  (1)圖上畫的是什么節日?你知道嗎?(重陽節)

  (2)教師介紹“重陽節”。

  重陽節,農歷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稱為“重九”,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稱“登高節”。還有重九節、茱萸、菊花節等說法。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諧音是“久久”,有長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與推行敬老活動。

  20xx年12月28日,法律明確每年農歷九月初九為老年節。

 。ㄋ模┛偨Y提升、適當拓展。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的這些傳統節日都是比較熟悉的,我國的傳統節日還有很多,要想知道更多的節日,還可以找找相關的資料。

  三、整體感知

  (一)分層解讀

  第1句介紹了春節及主要民俗活動。

  第2句介紹了元宵節及主要民俗活動。

  第3句介紹了清明節及主要民俗活動。

  第4句介紹了端午節及主要民俗活動。

  第5句介紹了七月七及主要民俗活動。

  第6句介紹了中秋節及主要民俗活動。

  第7句介紹了重陽節及主要民俗活動。

  第8句介紹了春節團圓的情景。

  板書設計

  識字2  傳統節日

  春節 → 元宵節 → 清明節

  ↑

  重陽節          ↓

  ↑

  中秋節 ← 七月七 ← 端午節

《傳統節日》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會認“傳、統、貼、宵、巷、祭、舟、艾、堂、乞、巧、郎、餅、賞”等15個生字,會寫“轉、貼”等9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1、掌握生字詞的識記和書寫。

  2、流利朗誦并背誦課文。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景談話入新課

  1、小朋友們,春節剛剛過去,你是怎么慶祝春節的呢?(收紅包、逛花市、拜年、貼春聯……)

  2、小朋友們的節日活動真是豐富多彩,像春節這樣的在我們國家流傳了很久,對我們來說很重要的節日,我們把它們叫做中國的傳統節日。

  3、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4、學習“傳統”二字讀音(傳:翹舌音;統:后鼻音)。

  二、多種形式讀童謠

  1、請學生借助拼音,按照自己的節奏讀好課文。

  2、這篇課文是一首童謠(板書),童謠有兩個的特點,一是順口,二是有趣。為什么呢?因為它的語言比較簡單,讀起來有節奏感,還很押韻哦。所以你們不知不覺地就齊讀到一起去了,就是你們不知不覺的齊讀就把童謠的特點讀出來了。(所以小朋友們剛剛齊讀起來啊特別好聽)。

  3、齊讀。

  4、請生自由練習讀。

  5、男女生比賽讀:我們班是男生讀得好還是女生讀得好呢?男女比賽讀讀看。

  6、小組賽讀:一個句號是一句,這篇課文正好有八句,我們有八列小火車,一列讀一句,看看那一列小火車開得。

  7、快讀:大家都讀得很好,現在老師提高難度了可不可以?這次我要加快速度讀,你聽:春節到……(快速讀)。這次還是男女生比賽,但注意要快而不亂,看看男生快還是女生快(讀亂了就打住接上重新讀)。

  8、慢讀:快的讀好了,我們還能再升級,怎么升呢?這次我們要讀得慢一點。(范讀)聽出來了嗎,老師把每一句后面押韻的字拖一點聲,想學嗎?(齊讀)

  9、數傳統節日:這首童謠告訴了我們哪些傳統節日?(課件節日變紅)重陽之后轉眼又到新春,中國人就是這樣按照這個順序在慶祝一個又一個的節日中度過一整年的。

  10、拍手讀。

  11、拍桌子讀。

  12、同桌對拍讀:不僅能拍著桌子讀還能跟同桌拍手讀呢!可快可慢。

  13、全班同桌拍手讀:坐端正,哪一組同桌想上來表演,既然這么多人想來那我們就全班一起這樣不快不慢地讀。準備好了嗎?預備起……

  14、根據部分生字提示讀:

  大家拍著手也讀得這么好,那我去掉一些字你還會讀嗎?可以拍著手讀哦。

  三、寫字

  1、小學語文寫字14頁,描一個寫一個。

  2、“舟”:最后三筆筆順為“點、橫、點”;

  “團”:先寫“才”,最后再封口。

  3、《知識與能力訓練》23頁練習。

《傳統節日》教學設計 篇3

  前兩天錄制《傳統節日》,我國的傳統節日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好記憶,是人們日常生活的精華,積淀了博大而精深的文化內涵,傳遞著我們中華民族感恩、愛國、愛老敬老等優良傳統。過節,對于每一位孩子來說都是一件高興的事,是個讓人感興趣的話題。今年由于疫情的影響,過了一個特殊的春節,本課所涉及的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和春節恰恰是孩子們需要了解的中國傳統節日,因此讓學生了解每個節日的內涵,感受節日的歡慶與幸福,并激發民族自豪感是本課的目標,要想深入、全面地了解這些節日,應從哪些方面入手,教師及時梳理學生所提出來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進入自主學習探究環節。令我沒想到的是學生的創新意識很強,后續了解表格填寫效果不錯。

  在教學中,我積極探究教法和學法,努力做到“六讓”:目標——讓學生明確;過程——讓學生參與;新知——讓學生發現;資料——讓學生收集;內容——讓學生自選;結論——讓學生歸納,而且在學法基礎上,我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充分將現代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有效整合,使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達到了質的飛躍。

《傳統節日》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體會少先隊員幸福自豪的心情,逐步樹立報效祖國的遠大理想。

  2.讀懂3、4節,能用“培養”造句。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全文。

  教學過程

  1.聽寫句子:“這個世界上,有我們就更美麗,有我們就充滿希望!

  2.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多么快樂、幸福。帶著這種心情齊讀3。4小節。思考我們之所以如此快樂的原因。

 。1)劃出有關句子。(第3節1,2行)

  (2)進一步理解“培養”。

 。3)指導用“培養”造句。

  3.當小朋友懂得幸福的生活來自祖國的培養,產生什么想法?

 。1)劃出有關句子。

  (2)理解“等身上的羽毛長得豐滿,就勇敢地向天空飛翔”。

 。撓瞪衔,“我們像小一樣”)

 。3)什么是“理想”,你們的理想是什么?

  4.這一節寫了兩個意思,自由讀一讀,想一想哪兩個意思?

  6、齊讀第4節。

 。1)小結:我們和老師、同學一起度過這快樂的節日。

  (2)指導朗讀,感情達到高潮。

  7、背誦全文。

  8、練習:課堂作業本4、5、6題。

《傳統節日》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了解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乞巧節、中秋節、重陽節等中國傳統節日。

  2、明確不同的節日有不同的習俗以及過節時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不同節日中蘊涵的豐富的文化內涵。

  3、培養學生珍視和熱愛傳統節日的情感,使學生認識和領會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

  教學重點:

  了解我國傳統節日的起源、風俗等,感受我國傳統節日深厚的文化底蘊。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對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的熱愛之情。

  教學過程:

  一、聽詞猜節日,導入新課。

  1、談話:同學們,你們喜歡過節嗎?

  2、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幾個有關節日的關鍵詞,就請大家來猜猜是什么節日,在哪一天過節?

  放鞭炮,拿紅包(春節,農歷正月初一)

  祭祖、掃墓(清明節,公歷4月3日—5日)

  吃粽子,賽龍舟,(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

  吃月餅,賞圓月(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

  3、師小結:像這些風俗習慣在我們中華民族的土地上延續了幾千年的歷史,并成為中華民族象征的節日,我們把它們叫做中國的傳統節日。

  4、板書課題:傳統節日

  師:上課前,老師請大家去收集中國的傳統節日,除了屏幕上的四個傳統節日,你還知道哪些中國的傳統節日,它們分別在哪一天過?

  師:在學生回答后再出示其余的幾個傳統節日,問:從日期上看看,你發現了什么?

  小結:對呀,中國的傳統節日多數都是按農歷來過的,只有清明是按公歷來過的,它是二十四個節氣中的一個。早在唐朝就有詩人寫下了《清明》這一首詩(引:清明時節……)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自讀課文,自讀要求:

 。1)自讀課文,借助拼音將生字讀熟。

 。2)圈出自己不認識的生字。

 。3)把課文讀熟,不重讀,不漏字。

  (4)用橫線畫出文中提到的節日。

  2、學生自讀課文。

  3、匯報自學情況。

  (1)同桌互讀生字,檢查學生對生字的掌握情況。

  (2)交流不認識的生字,重點指導。

 。3)指導識字:

  翹舌音:傳、舟、賞

  后鼻韻:統、巷、堂、郎、餅、賞

  乞:它與哪個字相似,它可以組哪些詞?

  4、開火車讀生字。

  三、送生字進課文,初讀課文。

  1、學生齊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的字音。

  2、師生對讀課文,看誰讀得更流利。

  3、分小組對讀課文。

  4、男女生對讀課文。

  5、找出文中所講到的節日。

 。ù汗、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乞巧節、中秋節、重陽節。)

  6、勾出各種節日的主要活動。

  四、暢談春節,導入課文內容。

  1、在眾多傳統節日中,最隆重最喜慶的是哪一個節日?(春節)

  2、春節的濃濃年味至今還讓我們回味無窮,文中介紹了春節的哪些習俗呢?

  3、你還能說說春節有哪些習俗活動嗎?

 。ㄙN窗花、放鞭炮、貼春聯、貼倒福、吃年夜飯、守歲、給壓歲錢、看春節聯歡晚會、走親戚等)

  4、闖年關活動

  第一關:年的故事誰來闖關?

  第二關:背一幅春聯或一首春節的詩。

  第三關:說出一首和春節有關的歌,并唱出一句。

  第四關:設計一句春節的祝福語

  五、品讀課文,了解其余幾個傳統節日

  1、了解元宵節時間習俗(時間在農歷的正月十五。)

  (1)元宵節:吃湯圓(元宵)、看花燈

  (2)賞花燈的熱鬧場面。

  (3)體會“大街小巷人如潮”。(這是一個比喻句,把人流比作潮水,說明大街小巷里的人非常多。)

  (4)指導朗讀。

  2、了解清明節。(時間在公歷的4月3—5日)

  (1)清明節:祭祀、掃墓。

  (2)介紹掃墓這個習俗,是為了祭奠死去的先人。

  (3)同學們參加過掃墓嗎?主要準備些什么?怎么做?

  3、了解端午節。(時間在農歷的五月初五。)

  (1)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

  (2)觀看賽龍舟的熱鬧場面。

  (3)指導朗讀課文中的語句,讀出喜慶的語氣。

  4、了解乞巧節。(時間在農歷的七月初七,又叫七夕節。)

  (1)講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故事。

  (2)指導朗讀課文中的語句。

  5、了解中秋節。(時間在農歷的八月十五。)

  (1)吃月餅、賞月亮,歡度中秋佳節。

  (2)請學生試著說出有關中秋節的古詩詞。(北宋詞人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3)說說你家里的中秋節是怎么過的?

  6、了解重陽節。(時間在農歷的九月初九。)

  (1)講解重陽節的習俗:登高望遠、插茱萸、賞菊、喝菊花酒。

  (2)請學生試著說出有關重陽節的古詩詞。(唐代詩人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3)教育學生學會孝敬親人、尊敬長輩。

  六、再讀課文,感受傳統節日。

  1、學生齊讀。2、師生對讀。3、男女生對讀。

  八、拓展延伸。

  1、說說還知道哪些傳統節日?

  2、這些節日都有哪些主要的慶;顒?

  九、總結全文。

  今天我們認識了許多的傳統節日,這是我們的歷史財富,希望同學們能珍視我們的財富,熱愛我們的傳統節日,能夠弘揚我們的傳統文化。

  十、布置作業。

  1、熟讀課文,背誦課文。

  2、抄寫你喜歡的句子。

《傳統節日》教學設計 篇6

  我國的傳統節日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好記憶,是人們日常生活的精華,積淀了博大而精深的文化內涵,傳遞著我們中華民族感恩、愛國、愛老敬老等優良傳統。過節,對于每一位孩子來說都是一件高興的事,是個讓人感興趣的話題。但是,本課所涉及的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和春節恰恰是孩子們需要了解的中國傳統節日,因此讓學生了解每個節日的內涵,感受節日的歡慶與幸福,并激發民族自豪感是本課的目標,這也正是教材選編此內容的目的。

  本節課我感到較為成功的地方是:

  1、教師發揮主導的作用,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地位。學生中通過查找資料、調查采訪、小組合作、動手實踐等多種形式的活動,了解傳統文化知識,感受我們傳統節日文化的魅力。

  2、注重了學法指導。揭示課題后,讓學生說說,要想深入、全面地了解這些節日,應從哪些方面入手,教師及時梳理學生所提出來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進入自主學習探究環節。令我沒想到的是學生的創新意識很強,三個節日的匯報分別采用了介紹資料、演一演、做表格的方式。

  3、在教學中,我積極探究教法和學法,努力做到"六讓":目標——讓學生明確;過程——讓學生參與;新知——讓學生發現;資料——讓學生收集;內容——讓學生自選;結論——讓學生歸納,而且在學法基礎上,我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充分將現代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有效整合,使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達到了質的飛躍。

  4、在課前準備時,我搜集了大量的圖片,以及賽龍舟的視頻,在課堂上展示給學生看,更加直觀、形象地表現節日的快樂氣氛,有效的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學生的知識,滿足學生的好奇心。

  不足之處在于:

  二年級的孩子對于搜集到的資料應該嘗試用自己的話說,而不是念。我想這需要平日里扎扎實實地練習,今后我會在這方面多下功夫。

《傳統節日》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認識“吹、!钡14個生字,會寫“吹,地”等6個字。

  2、能用歡快的語調兒正確流利地朗讀背誦,能隨著優美的曲調唱歌。

  3、感受自己生活的快樂和幸福,樹立遠大的理想。

  【教學重點】

  認字,寫字,感情朗讀兒歌。

  【教學難點】

  用歡快的語調背誦兒歌,從中感受自己生活的快樂和幸福,樹立自己的遠大理想。

  【課目安排】

  2課時

  【課前準備】

  1、《快樂的節日》歌曲;

  2、《快樂的節日》圖片或動畫片;

  3、所有字,詞的課件或卡片;

  【教學過程】

  一、歌曲導入,激發興趣:

  1、放《快樂的節日》歌曲,會唱的跟著唱一唱。

  2、聽了這首歌你們想說些什么呢?

  3、讓學生說一說什么節日你最快樂?

  (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師范讀課文,請小朋友們認真聽。

  2、小朋友借助拼音讀課文,圈出文中生字。

  3、借助課前預習筆記與小組同學交流識字方法。

  4、識字游戲,鞏固識字:

  三、再讀課文,熟悉字詞:

  1、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說一說此刻心情。

  2、指發名朗讀。

  3、齊讀,共同體會自己的快樂心情。

  四、生字歸類,指導寫字:

  五、作業:

  把兒歌讀給父母聽,說說你學會了什么?

  引導學生整理好美術工具和材料,尤其是剪紙的同學,應注意使用刀具、以及保存環境衛生.

《傳統節日》教學設計 篇8

  《語文課程標準》中倡導:改變學生的學習,由被動接受學習轉變為主動探究,使學生獲取探究的樂趣,從而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意識。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把自己從知識的闡述者變成學生發展的引導者,從學生學習的角度上去設計教學。

  《傳統節日》這篇識字課文,是以“三字經”的形式呈現的。三字一句,讀起來朗朗上口。詩歌主要以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七夕、中秋節、重陽節來展開。

  我預期的設想覺得春節、中秋節這兩個節日,同學們學起來應該是很輕松的,正如:想象是美好的,現實卻是殘酷的。就如:春節,對于這個節日的日期知道的孩子寥寥無幾,習俗更不用說了,現在每個地方的習俗已經變了很多,所以連春節要干些什么都不知道,就算出示貼對聯的圖片,孩子們還是不知道,唯一知道的就是放鞭炮,這些是什么原因呢?

  對于春節的知識孩子們都是茫然,更別說其他的節日了。

  我們國家每個節日都要放假,目的就是讓人民不要忘記自己母國的重要日子?墒,現在有一種普遍現象,城市里的節日氛圍比鄉村還要隆重,節日味道更濃,那么在這些偏遠地區的孩子,他們不可能隨時進城去過節啊,怎么辦呢?只能玩著玩著就過了,比如端午,大人們都處于繁忙的季節,能弄幾個粽子吃一下就不錯,其他的在電視上看看或者玩累了睡了想都沒想過,又何來知道習俗呢?

  想到這兒突然覺得心酸,他們大多數的知識就靠老師補給,老師說了,證明他們聽過了,回去可以看看電視,翻翻課外書,就這樣而已。

《傳統節日》教學設計 篇9

  本文是一首以我國傳統佳節為題材的韻文。傳統佳節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著中華兒女的家國情懷,連接著中華兒女的精神血脈,也承載著中華民族代代相傳的古老文化。配合韻文內容,安排了貼窗花、賽龍舟兩幅插圖,體現了傳統佳節的熱鬧、喜慶,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形象、直觀地了解節日習俗。

  一、幫學助生了解傳統節日的日期和活動形式。

  在學生初讀課文時,我發現學生對傳統節日的活動形式有一定的感知,但對傳統節日的日期不太了解。因此,在備課過程中,讓學生了解傳統節日的日期,作為自己的教學重點之一。在課堂中,學生通過讀文和觀察插圖,充分了解傳統節日的習俗。對于節日日期,我對學生進行了一定的引導和點撥,幫助學生了解傳統節日的具體時間。比如:在學習“元宵節”時,一個學生說元宵節就在開學報名的前一天。另一個學生馬上說元宵節在農歷正月十五。對于清明節,學生了解的很少,著重由自己告訴學生清明節的日期和活動形式,從而讓學生了解清明節的意義。一堂課下來,學生對我國傳統節日了解了不少。

    二、讓學生了解傳統節日的起源,激發學生對傳統節日的熱愛。

  我國的傳統節日歷史源遠流長。乞巧節和中秋節的來歷都有一個動人的.傳說。在課堂上,我為學生講了關于《牛郎和織女》的故事,讓學生感知乞巧節的美好,讓學生了解乞巧節的歷史起源。有了神話故事的鋪墊,學生更加喜歡乞巧節了。由于教學時間的限制,關于中秋節的來歷沒有讓學生了解。自己應該利用課余時間,給學生講講《嫦娥奔月》的故事,讓學生了解中秋節的起源。我國的傳統節日,有自己的文化底蘊。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我們應該把我國的傳統文化傳承下去,讓學生了解我國傳統節日的歷史起源和相關習俗,讓學生喜歡中國傳統節日,喜歡中國傳統文化。

  三、引導學生確理解準“傳統”節日。

  文中介紹的七個傳統節日,學生都比較喜歡。為了讓學生了解更多的傳統節日文化,我在課后讓學生搜集我國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和老師、同學交流。在檢查學生搜集的資料時,我發現個別學生居然把圣誕節、勞動節、元旦都認為是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令人哭笑皆非。教師可引導學生聯系生活理解“傳統”。在朗讀課題后,可引導學生說一說:你和家人年年都過哪些節日?是怎么過節的?引導學生感知“傳統”的意思。春節、清明節、中秋節等,這些世世代代都過的節日就是傳統節日;“過春節,貼窗花、放鞭炮”,這些祖祖輩輩傳下來的習俗,就是“傳統習俗”。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更準確地理解課文內容。在以后的備課過程中,備學情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內容。

  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我會精心設計教學各個環節,設計出適合學生學情的教學方式,努力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展現出高質量的集體備課效果。

《傳統節日》教學設計 篇10

  尊敬的各位領導、評委老師好,我說課的題目是傳統節日課程。下面我將從課程課程開設背景、課程目標、課程內容、教法學法四個方面來說。

  一、說課程開設背景

  傳統節日是最富有文化意味的。如春節,它就蘊含著中國傳統的多種文化。從大年三十的吃餃子、吃團圓飯,延伸至正月十五的吃圓宵,體現的是飲食文化;對對子、貼春聯之類,這吟誦的是詩詞文化;還有玩龍燈、舞獅子,這彰顯的便是娛樂文化等等,不一而足。國家課程很少涉及這方面的內容,是教育的空白區。20xx年國務院規定春節、清明、端午、中秋為法定節假日。休假的出發點并非為了休假,而是為了廣大群眾能利用假期進行豐富多彩的慶祝活動,回味悠久歷史,享受民俗文化。

  民族學者們也指出:我們應該繼承傳統節日中的精華,要不斷挖掘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并能夠以創新的精神發展傳統節日文化,讓更多的人參與這種文化活動,了解文化的源流。為了讓我們的傳統再現其精華,也讓我們的學生更深入地了解傳統節日文化,增強民族自豪感;诖,我班進行《傳統節日課程》的開發研究,讓學生傳承節日文化,用經典浸潤人生。

  二、說課程目標

  1、通過學習與實踐,增進社會與文化參與,了解中國傳統節日文化,陶冶學生愛家、愛鄉、愛國的民族文化情操,尊重并學習不同地域的文化,增強社會責任感和民族自豪感。

  2、通過學習與實踐,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促進學生個體身心發展,提升日常生活的品質,培養文化生活的興趣與理想。

  三、說課程內容

  根據中國的傳統節日,我確定了本學期要研究的四個傳統節日。

  春節(正月初一)知道春節的具體日期,初步了解節日的來歷,了解春節的風俗習慣。重點研究餃子文化,并讓學生學著制作餃子。

  元宵節(正月十五)知道元宵節的具體日期,初步了解元宵節的來歷;了解元宵節的風俗習慣。學會包湯圓和滾湯圓的做法。

  清明節(4月4日)知道清明節的具體日期;初步了解節日的來歷;了解清明節的風俗習慣。

  端午節(五月初五)知道端午節的具體日期;初步了解節日的來歷;了解端午節的風俗習慣。并學著包粽子。

  四、說學生評價

  學生評價采用學生自評與互評相結合,教師評價、家長評價與學生評價相結合。評價的難度分為:參與積極性;實踐過程中的自主探究能力;小組合作協同能力;活動成果的表述;活動過程中的情感體驗等五個難度。如果是課外活動,要求讓家長在觀察孩子的過程中,積極參與對孩子的評價。

《傳統節日》教學設計 篇11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會讀、會寫本課的生字。

  2.指導學生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了解傳統節日的知識。

  重點

  1.學會本課的生字。

  2.背誦課文,了解傳統節日的相關知識。

  教學課時兩課時。

  ②傳統(tǒnɡ)節日①

  春節②到,人歡笑,

  貼(tiē)窗花,放鞭炮。

  段導讀:寫過春節時的習俗和人們的心理狀態。 元宵(xiāo)節,看花燈③,

  大街小巷(xiànɡ)④人如潮。 段導讀:寫元宵節的習俗。

  清明節⑤,雨紛紛,

  先人⑥墓前去祭(jì)掃。

  段導讀:寫清明節的習俗。

  過端午,賽龍舟(zhōu)⑦,

  粽子艾(ài)香滿堂(tánɡ)飄。 段導讀:寫端午節的習俗。

  七月七,來乞(qǐ)巧(qiǎo),

  牛郎(lánɡ)織女會鵲橋。

  段導讀:寫七月七的.傳說。

  過中秋⑧,吃月餅(bǐnɡ),

  十五圓月當空照。

  段導讀:寫中秋的習俗。

  重陽節,要敬老,

  踏秋賞(shǎnɡ)菊(jú)去登高。 段導讀:寫重陽節的寓意和習俗。 轉眼⑨又是新春到,

  全家團圓⑩真熱鬧。

  段導讀:寫新春闔家團圓。

  教學內容

  1.會讀“傳、統”等x個生字。

  2.指導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一激趣導入,走近課文

《傳統節日》教學設計 篇12

  一、活動主題的確定

  在國務院新修定的法定假日中,五一長假被取消,而分別增設了清明、端午、中秋、除夕四個假日。孩子們對其背后的文化傳統知之甚少,認為端午節不就是吃幾個粽子嗎?一點都不好玩,也值得放假?隨著西方文化的入侵,同學們崇尚過洋節,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已經越來越淡化。如果再不弘揚我們祖國的傳統文化,必將導致我們民族無形文化的急劇消亡和流變。激烈的討論過后,孩子們迫切地想知道端午節背后的文化內涵。我們決定開展以“走進端午節”為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來解開這些謎團系列綜合實踐活動,這次活動是對即將到來的端午節進行探源。

  二、學情分析

  我們四年級孩子,懂事、好學,喜歡閱讀,但家庭條件一般,家長忙于工作無暇顧及其學習,家里有電腦的只在極少數,知識的來源主要是學校網絡、老師和課外書。他們對于的端午的認識也僅僅是吃幾個粽子和雞蛋,帶彩線辟邪之類,知道端午節是紀念屈原的,對屈原的了解也甚少。

  資源分析:

  電腦網絡的普及,學校圖書館的開設,課外活動的豐富多彩為活動的順利開展搭建了亮麗的舞臺;為孩子們提供了的實踐的空間和取之資源;走訪經驗豐富、不忘傳統的家長,也是實踐中重要的社會資源。

  三、活動目標

  知識目標:了解關于端午節的習俗、來源及歷史文化,用不同形式感受并展示。

  情感目標:通過活動,使學生懂得中國傳統節日對每一個中國人的意義,進而培養熱愛祖國的美好情操,并通過分組合作,感受與他人合作交往的樂趣。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搜集、篩選、整理資料和與人交往的實

  踐能力,培養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活動時間安排

  1.確立主題,成立小組,制定小組活動方案(一課時)

  2.各小組實踐活動(四課時

  3.成果展示(一課時)

  4.活動延伸(一課時)

  四、活動實施過程

 。ㄒ唬┗顒訙蕚

  1.提出課題。師引導:“家長、學生對中國傳統節日了解有多少?你們想通過什么方式得知?”

  生活動:四人小組討論后,少數服從多數,決定設計一個中國傳統節日調查表,對初

  一至初三各一個班級的學生及家長進行問卷調查。

  師指導幫助學生完成問卷的制作與整理。師進一步引導:“通過調查結果,你最想說什么?最想知道什么?”

  生的興趣被激發,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

  生活動結果:對即將到來的端午節進行探源,就以部分同學比較熟悉的端午習俗粽子艾葉命名———粽艾香里話端午。

  2.劃分小組,推選小組長。

  師:你們想從哪些方面探源呢?生活動,同學四人一小組討論,教師適當提醒引導,決定從五方面探源:

  端午節的由來與傳說——探源組

  端午節的習俗——習俗組

  端午的詩詞故事——文化組

  采訪本地的老人及搜集本地的習俗畫面——攝制組

  國外端午節習俗——涉外組

  師:子課題已經確立,根據興趣自愿分成五組。

  生自由組合過程中,教師要抓住時機,對同學進行興趣選擇與合作交往的輔導和鼓勵,使他們堅定信心,積極參與適合自己的活動。

  老師提議:各組民主推選出有責任心的同學為小組長。學生活動,各組或口頭推選或投票選舉。

  3.制定活動方案。在小組長帶領下,各組同學集思廣益,根據自己的任務內容確定活動方式。師建議每個組長根據組員特長

  分配任務,合理安排,鼓勵用不同的方式展示成果。各組長上臺交流活動方案,師生提出建議。師巡回指導組長分工明細,根據興趣負責到人。各小組草擬活動計劃,小組成員通過后制定完整的活動方案。

  活動方案計劃表

  4.階段性評價。從參與的積極程度、選擇的活動內容及紀律等方面進行評價。

 。ǘ⿲嵺`活動

  1.各小組預先充分利用網絡,圖書館,閱覽室等校內資源查找所需的資料,教師協調各組查資料的時間和地點,保證活動進度。

  2.學生自愿報名當主持,在不影響小組進度的情況下準備臺詞。

  3.探源組活動,交流整和所有材料后,決定編排小品以紀念屈原,教師適當指導動作、表情等。

  4.習俗組三位同學整理搜集各地端午習俗的資料,兩位搜集圖片,兩位美術愛好者畫習俗畫,并聯系攝制組拍照片。

  5.文化組分工搜集端午詩詞與故事,三位同學一組,爭取脫稿復述。

  6.攝制組采訪當地的老人,配合其他各組活動,教師首先對照像機的使用提出要求,由李娜同學專管,對與人交往的禮貌以及怎樣設計采訪問題等提出意見,然后與習俗組合作學習包粽子。

  7.涉外組主要通過網絡、書籍等搜集外國端午風俗,交流感想,暢談體會。

  另外,教師經常詢問小組長,了解學生的活動進展情況,對遇到的困難及時指導幫助,來統一協調各組員意見。

 。ㄈ┏晒故

  主持人楊煥、王群帶領同學慷慨激昂的高歌《中國人》引入成果展示。

  1.探源組匯報。

  (1)講端午節的六種起源:

 、僭从诩o念歷史上偉大的民族詩人屈原。

  ②源于伍子胥的忌辰。

  ③源于紀念東漢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

 、茉从诙宋绻澋谒膫意義是紀念現代革命女詩人秋瑾。

  ⑤源于古越民族圖騰祭。

 、拊从谔镂摹

 。2)幾個同學表演了小品“屈原頌”。

 。3)講端午節名字的來源及別稱。

 。4)通過對端午起源的探究,大家有什么感想?學生討論后自主回答。

  2.習俗組匯報。學生各代表發言:

 。1)介紹各地端午習俗,河北省、山東省、山西省、陜西省、甘肅省等都有相同和不同的習俗,這些習俗的核心內容是辟邪除瘟保持健康,是真正的衛生防疫節。

  (2)展示搜集的端午香包、粽子和賽龍舟圖片以及自畫農村端午風俗畫。

 。3)講端午節戴五彩線的講究。

  端午節戴五彩線可是很有講究的。五彩線是用五種顏色的線制成。而五種顏色不是隨便用哪五種顏色就行,而必須是青、白、紅、黑和黃色。這五種顏色從陰陽五行學說上講,分別代表木、金、火、水、土。同時,分別象征東、西、南、北、中,蘊涵著五方神力,可以驅邪除魔,祛病強身,使人健康長壽。制成的五彩線佩戴時是男左女右,既可以系在手脖上,也可以系在腳脖上。不過,我們這兒的大人為了祈求孩子平安、幸福,小孩子的雙手雙腳上都帶五彩線。

  (4)搜集了許多關于四川地震災區的新聞和災區小朋友快樂過端午的照片。

 。5)談本次活動的感受。

  3.文化組匯報。學生代表交流:

 。1)關于端午節詩詞。

  (2)門楣上掛菖蒲和艾葉的傳說。

 。3)黃巢與艾葉的故事。

 。4)組員互評活動表現。

  4.涉外組匯報。

  (1)外國也有端午節。

  (2)端午節吃粽子是中國的傳統習俗,然而,在國外也有不同的吃粽子習俗。

  (3)還搜集到20__年11月24日,韓國申報“江陵端午祭”,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確定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

  全班同學紛紛發表自己意見,形成一場小型辯論賽:

  甲方:端午節仍是中國人的節日。

  乙方:端午節是漢文區的共同節日。

《傳統節日》教學設計(精選12篇) 相關內容:
  • 《日月水火》教學設計(精選12篇)

    【教學內容】教科書P11~12內容!窘虒W目標】1、認識8個漢字,能找出字與圖的關系。會寫4個生字。2、練習口頭組詞,豐富學生的詞語。3、認識筆畫“ ““丶”,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窘虒W重點】認識8個漢字,知道字與畫的關系。...

  • 《羿射九日》教學設計(通用14篇)

    課文是一篇神話故事,按照事情發展順序講述故事,脈絡清晰,語言通俗易懂,充滿神奇的幻想色彩,有助于學生借助課文識字、朗讀、復述。一、圖片引入,激趣識字。...

  • 冀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冊數學《比的應用》教案(精選15篇)

    教學內容:冀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二單元第5課時 (比的應用)教學目標:1、在合作探究和解決問題過程中使學生理解按一定比例來分配一個數量的意義,掌握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特征和解題方法;2、培養學生應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

  • 《口算乘法》教學設計(通用14篇)

    教學目標:1、 讓學生在已有的口算乘法的基礎上,通過小組合作、自主探究建構,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整數乘法的口算方法。2、培養學生類推遷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3、讓每一個學生在合作學習、匯報展示、課堂互動交流中經歷整數乘法...

  • 《日月水火》教案(通用15篇)

    教學目標1、學會8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按筆畫記憶字形,結合插圖和生活實際了解生字的意思。2、認識2種筆畫,3、能夠運用象形方法識字。注培養熱愛祖國文字的思想感情。...

  • 《羿射九日》教案(通用14篇)

    【教學目標】1、用積累的識字方法記住初步識記一些字詞;2、引導在課文學習過程中,提取相關信息解決問題;3、在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初步熟悉故事三要素“起因、經過、結果”;4、進一步了解相關的創世神話,體會上古時代人類征服自然的...

  • 《口算乘法》教案(通用14篇)

    教學內容:兩位數乘一位數(積在100以內)和幾百幾十的數的口算教學目標:1、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整數乘法的口算方法。2、培養學生類推遷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3、使學生經歷整數乘法口算方法的形成過程,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

  • 冀教版小學六年級數學上冊《圓》教案(精選13篇)

    教學內容:冀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1、2、3頁。教材分析:圓的認識是“空間與圖形”領域“圖形認識”部分的重要內容,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簡單的平面圖形以及初步認識圓的基礎上學習的。...

  • 教案模板
主站蜘蛛池模板: 热久久精品国产 | 2020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 | 免费黄色片一区二区 | 练舞蹈被教练做高h | 国产99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免费的午夜毛片 | 无线乱码一二三区免费看 | 国产91av视频在线 | www亚洲国产| 午夜dj高清www免费视频 | 超碰在线c | 国产a一级毛片爽爽影院无码 | 亚洲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波多野结衣1区2区3区 | 中国少妇bbbbxxxx| 完全着衣の爆乳お姉さんが | 秋霞AV在线露丝片AV无码 | 五月婷六月丁香狠狠躁狠狠爱 | 青青青草伊人 | 欧美第八页 | 日本五码在线 | 亚洲人成无码网站WWW | 免费看c片| 桃色一区二区三区 | 高清精品| 亚洲午夜高清 | 国产在线精品无码二区二区 | 牛牛在线精品视频(正) | 性bbwbbw日| 亚洲一区二区3 | 日产国产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另类ts人妖一区二区 | 色老久久精品偷偷鲁 | 黄色免费无码无卡大全 | 免费在线观看视频ww | 国产小受被做到哭咬床单GV | 日本人妻出轨中文字幕 | 国久久久久久 | 免费av片在线观看网站 | 亚洲国产香蕉碰碰人人 | 老师穿旗袍白丝让我爽翻天A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