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公民的名義》教案(精選2篇)
《以公民的名義》教案 篇1
5《以公民的名義》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鄂教版品德與生活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二課《以公民的名義》。
學情分析
從學生的社會環境與生活基礎來看,當前我國的小學生民主意識比較淡薄,實踐民主生活的機會往往被忽略。
從孩子的心理特點和認知程度上來看,孩子們對學校集體生活中民主的意義有一定了解,他們對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有進一步了解社會的迫切需要。但是視野不夠開闊,公民意識淡薄,對于公民的權利和社會責任了解不多。
因此,針對上述學情分析,本課確定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了解到自己是公民,也有自己的民主權利。教學難點是讓學生了解體驗自己的公民權利和責任,樹立和強化公民意識。
在突破教學重難點過程中,教師教學時應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數據圖片等,結合自己的課前調查情況,讓學生了解公民的民主權利。還可多引導學生關注有關新聞和報道等,讓學生聽到公民當家作主:參與民主決策、民主建議、民主監督的聲音。同時還引導學生參加實踐活動去體驗公民的權利和責任,樹立和強化公民意識
設計思路
本課旨在幫助學生了解國家公民的民主生活生活以及國家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幫助學生知道“我也是國家公民”。“我”有相應的權利和義務。因此,我特別重視學生的課前資料的收集指導。同時,我挖掘學生生活,利用視頻、圖片、文字資料補充教材,引導學生在討論中明晰權利和義務。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進一步理解公平、公正、民主、平等在社會生活中的現實意義,初步養成對社會負責的態度。
知識目標:了解社會公民的民主權利,知道民主選舉、參政議政等公民的民主權利,也是公民行使民主權利的重要途徑。知道小學生是公民,也有自己的民主權利。理解社會是人民在當家作主人。
能力目標:探究公民權利的意義。培養學生辯證地,全面地分析問題的能力。綜合運用知識能力,以及運用所學的知識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讓學生了解到自己是公民,也有自己的民主權利。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初步理解民主權利伴隨著社會責任。體驗自己的公民權利和責任,樹立強化公民意識。
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找成年人收集選票,收集選票的故事。收集公民參與政府或集體事務的事例。調查訪問身邊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了解他們是怎樣參政議政的,寫過什么提案議案。了解所在社區、街道或者城鎮中大家所關注的共同的問題。
教師準備:制作cai、關于兩會的錄像。找成年人收集選票,收集選票的故事。
課時安排
3課時
第一課時完成教材p29-p31頁內容,話題為《神圣的一票》
第二課時完成教材p32- p34頁內容,話題為《公民的聲音》
第三課時完成教材p35,話題為《我們也是公民》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活動一不同層面的民主選舉
1.師:老師今天給大家帶來了一位大哥哥,他的名字叫李強。李強今天特別高興。我們就一起來看看,他遇到了什么高興事。
多媒體展示:李強剛過十八周歲,接到了一張通知單。原來,區人大要換屆選舉了。年滿十八周歲的李強接到了去投票的選民通知。李強非常興奮,他迫不及待地想和大家分享自己愉快的心情。今天我們就與李強一起來了解一下關于選舉和民主的知識。板書:神圣的一票
李強拿著通知單興高采烈地給爺爺看。沒想到,爺爺也告訴他,1953年爺爺也是在十八周歲的時候拿到了第一張選票。從此以后爺爺都按時參加了各類選舉,認真行使著自己的權利。
2.師:你們有沒發現,不管是李強還是爺爺,在參加選舉這件事上有一點是共同的?
3.教:我國的憲法規定:“公民不分性別種族年齡地位,凡年滿十八周歲未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都有選舉與被選舉的資格。”所以,爺爺也好,李強也好,都必須到十八周歲的時候才能行使這項權利。
5.請學生出示收集的選票,講一講大人參加過哪些投票選舉,選什么。
6.小結:看來民主選舉滲透到了各個階層,和每個公民都有關系。
【設計意圖:通過李強的故事,讓學生了解,年滿18歲的公民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投票選舉是我國公民行使自己民主權利的重要方式。】
活動二說說我眼中的選舉見聞
1.師:在社會的民主生活中,人們到底是怎樣行使自己的投票權的呢?我們來看看關于村委會選舉的見聞。
2.讀《神圣時刻,投下神圣一票》
3.師:把自己的見聞或收集的選舉故事,將給大家聽聽吧!
【設計意圖:通過見聞故事的交流,讓學生對投票選舉的形式、過程有一定的了解。同時引導學生發現人們對選舉是非常熱情和慎重的,,大家充分的公平、公正的使用自己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活動三神圣的一票
1.師:剛在代表們為什么把選票叫“神圣一票”?老師請同學們課前進行了調查訪問,我們就來交流一下自己的調查情況。
2.小討論、填一填:大家為什么把選票叫“神圣一票”?
3.小演講:在黑板上寫上演講主題“話說神圣選票”。請同學用類似“為了選舉會上的承諾”一樣的事實加以分析演說。
4.小結:投票表面上是一種形式,其實它是一種科學方法,代表了民意,體現權利,象征民主,決定國家和社會的大事,所以在人民心中,它無比神圣。
【設計意圖:通過見聞故事的交流,讓學生對投票選舉的形式、過程有一定的了解,引導學生發現人們對選舉是非常熱情和慎重的,大家充分的公平、公正的使用自己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板書設計
神圣的一票
代表了民意
體現權利
象征民主
第二課時
活動一走進“兩會”
1.教師出示若干張“人民日報•兩會特刊”。問:大家看到過這種報紙嗎?“人民日報”大家不陌生,那“兩會特刊”的“兩會”是怎么回事呢?
2.教師簡介兩會。(大屏幕展示四幅圖片)
3.師:同學們可以看到,這是國家領導人興高采烈的步入人民大會堂,這是少數民族的人大代表們,這是工人代表王洪軍,還有你們熟悉的人么?(畫面定格在學生比較熟悉的代表上。)這是我們熟悉的文藝界代表張藝謀。這是我們的奧運冠軍劉翔…
【設計意圖:通過教師的供料,讓學生對“兩會”的意義有所了解,同時通過學生熟悉的兩會代表畫面,讓學生了解到兩會代表來自各行各業,是廣大人民的代表。】
活動二模仿兩會的聲音
1.師:要知道, 3月5日的北京,天氣非常寒冷,但是近3000名全國人大代表卻不遠千里萬里,冒著嚴寒依舊興高采烈的走進人民大會堂,我們不禁要問:他們來參加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目的是什么呢?你們想知道他們在“兩會”上說什么嗎?
2.活動:模仿“兩會”之聲。
(1)教師收集來的報道“兩會”報紙上匯集的有關代表和委員的摘要裁成紙片(可裁復印件),組成一疊。(包括地方“兩會”)
(2)請想知道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在“兩會”上說些什么的同學抽讀剪報。
3.讀“馬叔叔送書”,請同學談一談馬叔叔為什么要“送書”。
4.師補充人大代表發言的視頻。在看的過程中同學們來思考一個問題:梁季陽委員短短六、七分鐘的發言為什么贏得了四次掌聲?
6.師:報告的確很精彩,連連不斷的掌聲充分說明了這一點。此次“兩會”上給予我們震撼的不僅僅有樓價,代表們反映的問題還涉及到其他九個熱點問題。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課件展示)
8.從這些熱點問題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9.小結:我們的國家和社會日益民主化。人民群眾依據法律賦予的權利,通過各種途徑參與國家和社會事務的決策、管理和監督。在社會生活中,我們總能聽到公民的聲音。
【設計意圖:通過模擬兩會聲音的活動體驗,讓學生了解兩會代表參加會議的目的和意義。同時“兩會”的十個熱點問題聚焦,讓學生通過探究和分析了解到兩會代表是在行使自己的民主權益,他們要把從人民群眾中得來的信息和要求收集整理后通過人代會傳達給黨中央,他們是在替人民辦事的。】
活動三公民的聲音
1.師:不僅在“兩會”上,而且在社會日常生活中,公民也可參與國家和社會事務,可以通過多種途徑表達心聲。
2.緩解打的難,武漢召開聽證會。(cai出示視頻)
3.討論;在聽證會上我們聽到了什么。
4.學生回答,師提煉總結:我耳靈,我聽到公民(決策會上的的)聲音
5.活動:“我耳靈,我聽到公民 的聲音”。
(1)在黑板上板書活動主題:“我耳靈,我聽到公民 的聲音”。
(2)請學生先在黑板上填空,再講自己課外聽到或收到的公民參與國家和社會事務的具體途徑和事例。教師隨機提煉板書“決策會上的聲音”“建議的聲音”“監督的聲音”
6.師:說一說公民可以通過哪些途徑發表自己的言論,公民的言論。
7.討論:聽到公民的聲音,你有什么體會?
8.小結:我們的國家是共和國,共和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共和國的公民通過自己的聲音行使自己的權利,履行建設國家的責任。
【設計意圖:通過課前調查的交流,讓學生了解民主參與和民主監督的一些渠道和做法,了解這些做法的意義。引導學生從小公民的角度認識民主參與和民主監督。】
板書設計
公民的聲音
決策會上的聲音
建議的聲音
監督的聲音
第三課時
活動一我們也是公民
1.師:前不久南京政府就參加了小學生的一個聽證會。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課件:播放新聞:南京市政府領導參加小學生聽證會)
2.從這個新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生讀“學生建議增加紅綠燈,交管部門及時采納”,思考回答:王娟同學為什么給交管部門寫調查報告與建議?為寫好調查報告和建議,她做了什么?
4.結合這兩個事例,討論:說一說一個小公民可以為社會做些什么,怎么做。
5.小結:雖然我們年齡小,還是學生,但我們也是公民,也有權利、有義務以公民的名義參與社會,為社會獻言獻力獻智慧。
【設計意圖:通過南京市政府領導參加小學生聽證會和王娟給交管部門提建議的事例,讓學生積極樹立公民事實,感受公民的責任,讓學生意識到他們也是公民,也有權利、有義務以公民的名義參與社會,為社會獻言獻力獻智慧。】
活動二活動:“班級聽政會”
1.模擬聽證會準備:今天我們就在教室里現場模擬召開一次聽證會,進行一次民主對話。今天的聽證會的主題是: 小區樓道燈年久失修問題
2.介紹本次聽證會代表。參加本次聽證會的聽證代表有:學校領導、教師代表、居民代表、學生代表
3.準備活動:(課件)
(1)掛代表證。(2)和同桌討論“聽證會”發言內容。注意:要圍繞自己所代表的群體的利益發言,發言要符合你的代表身份。
4.聽證會代表陳述自己的觀點。
5.師:同學們剛才模擬了“聽證會”,體驗了民主對話,你們有什么感受?
6.師:請全班每個同學或者幾個同學聯名就這個問題以公民的名義給政府有關部門寫一份意見和建議。
7.小結:通過“民主對話”,政府能聽到人民的心聲,人民能表達自己的想法,充分體現了社會生活中的民主。當然,做一個優秀的公民,需要一個學習的過程。學習過程中,應當知道我們的權利,知道我們的責任,同時還要付諸行動,掌握方法,提高能力。
【設計意圖:學生在聽證會情景體驗活動中了解到社會生活中民主對話的形式;體驗到了公民的權利和責任。這種開放式的教學方式,可以使教學內容更加鮮活,增強教育的時代性和感染力。還可以提高學生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另外,聽證會話題的選擇也是來源于學生的實際生活,從而引導學生去關注生活,積極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板書設計
我們也是公民
獻言 獻力 獻智慧
《以公民的名義》教案 篇2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鄂教版品德與生活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二課《以公民的名義》。
學情分析
從學生的社會環境與生活基礎來看,當前我國的小學生民主意識比較淡薄,實踐民主生活的機會往往被忽略。
從孩子的心理特點和認知程度上來看,孩子們對學校集體生活中民主的意義有一定了解,他們對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有進一步了解社會的迫切需要。但是視野不夠開闊,公民意識淡薄,對于公民的權利和社會責任了解不多。
因此,針對上述學情分析,本課確定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了解到自己是公民,也有自己的民主權利。教學難點是讓學生了解體驗自己的公民權利和責任,樹立和強化公民意識。
在突破教學重難點過程中,教師教學時應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數據圖片等,結合自己的課前調查情況,讓學生了解公民的民主權利。還可多引導學生關注有關新聞和報道等,讓學生聽到公民當家作主:參與民主決策、民主建議、民主監督的聲音。同時還引導學生參加實踐活動去體驗公民的權利和責任,樹立和強化公民意識
設計思路
本課旨在幫助學生了解國家公民的民主生活生活以及國家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幫助學生知道“我也是國家公民”。“我”有相應的權利和義務。因此,我特別重視學生的課前資料的收集指導。同時,我挖掘學生生活,利用視頻、圖片、文字資料補充教材,引導學生在討論中明晰權利和義務。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進一步理解公平、公正、民主、平等在社會生活中的現實意義,初步養成對社會負責的態度。
知識目標:了解社會公民的民主權利,知道民主選舉、參政議政等公民的民主權利,也是公民行使民主權利的重要途徑。知道小學生是公民,也有自己的民主權利。理解社會是人民在當家作主人。
能力目標:探究公民權利的意義。培養學生辯證地,全面地分析問題的能力。綜合運用知識能力,以及運用所學的知識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讓學生了解到自己是公民,也有自己的民主權利。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初步理解民主權利伴隨著社會責任。體驗自己的公民權利和責任,樹立強化公民意識。
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找成年人收集選票,收集選票的故事。收集公民參與政府或集體事務的事例。調查訪問身邊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了解他們是怎樣參政議政的,寫過什么提案議案。了解所在社區、街道或者城鎮中大家所關注的共同的問題。
教師準備:制作CAI、關于兩會的錄像。找成年人收集選票,收集選票的故事。
課時安排
3課時
第一課時完成教材P29-P31頁內容,話題為《神圣的一票》 第二課時完成教材P32- P34頁內容,話題為《公民的聲音》
第三課時完成教材P35,話題為《我們也是公民》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活動一不同層面的民主選舉
1.師:老師今天給大家帶來了一位大哥哥,他的名字叫李強。李強今天特別高興。我們就一起來看看,他遇到了什么高興事。
多媒體展示:李強剛過十八周歲,接到了一張通知單。原來,區人大要換屆選舉了。年滿十八周歲的李強接到了去投票的選民通知。李強非常興奮,他迫不及待地想和大家分享自己愉快的心情。今天我們就與李強一起來了解一下關于選舉和民主的知識。板書:神圣的一票
李強拿著通知單興高采烈地給爺爺看。沒想到,爺爺也告訴他,1953年爺爺也是在十八周歲的時候拿到了第一張選票。從此以后爺爺都按時參加了各類選舉,認真行使著自己的權利。
2.師:你們有沒發現,不管是李強還是爺爺,在參加選舉這件事上有一點是共同的?
3.教:我國的憲法規定:“公民不分性別種族年齡地位,凡年滿十八周歲未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都有選舉與被選舉的資格。”所以,爺爺也好,李強也好,都必須到十八周歲的時候才能行使這項權利。
5.請學生出示收集的選票,講一講大人參加過哪些投票選舉,選什么。
6.小結:看來民主選舉滲透到了各個階層,和每個公民都有關系。
【設計意圖:通過李強的故事,讓學生了解,年滿18歲的公民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投票選舉是我國公民行使自己民主權利的重要方式。】
活動二說說我眼中的選舉見聞
1.師:在社會的民主生活中,人們到底是怎樣行使自己的投票權的呢?我們來看看關于村委會選舉的見聞。
2.讀《神圣時刻,投下神圣一票》
3.師:把自己的見聞或收集的選舉故事,將給大家聽聽吧!
【設計意圖:通過見聞故事的交流,讓學生對投票選舉的形式、過程有一定的了解。同時引導學生發現人們對選舉是非常熱情和慎重的,,大家充分的公平、公正的使用自己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活動三神圣的一票
1.師:剛在代表們為什么把選票叫“神圣一票”?老師請同學們課前進行了調查訪問,我們就來交流一下自己的調查情況。
2.小討論、填一填:大家為什么把選票叫“神圣一票”?
3.小演講:在黑板上寫上演講主題“話說神圣選票”。請同學用類似“為了選舉會上的承諾”一樣的事實加以分析演說。
4.小結:投票表面上是一種形式,其實它是一種科學方法,代表了民意,體現權利,象征民主,決定國家和社會的大事,所以在人民心中,它無比神圣。
【設計意圖:通過見聞故事的交流,讓學生對投票選舉的形式、過程有一定的了解,引導學生發現人們對選舉是非常熱情和慎重的,大家充分的公平、公正的使用自己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板書設計
神圣的一票
代表了民意
體現權利
象征民主
第二課時
活動一走進“兩會”
1.教師出示若干張“人民日報·兩會特刊”。問:大家看到過這種報紙嗎?“人民日報”大家不陌生,那“兩會特刊”的“兩會”是怎么回事呢?
2.教師簡介兩會。(大屏幕展示四幅圖片)
3.師:同學們可以看到,這是國家^令頁~導人興高采烈的步入人民大會堂,這是少數民族的人大代表們,這是工人代表王洪軍,還有你們熟悉的人么?(畫面定格在學生比較熟悉的代表上。)這是我們熟悉的文藝界代表張藝謀。這是我們的奧運冠軍劉翔…
【設計意圖:通過教師的供料,讓學生對“兩會”的意義有所了解,同時通過學生熟悉的兩會代表畫面,讓學生了解到兩會代表來自各行各業,是廣大人民的代表。】
活動二模仿兩會的聲音
1.師:要知道, 3月5日的北京,天氣非常寒冷,但是近3000名全國人大代表卻不遠千里萬里,冒著嚴寒依舊興高采烈的走進人民大會堂,我們不禁要問:他們來參加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目的是什么呢?你們想知道他們在“兩會”上說什么嗎?
2.活動:模仿“兩會”之聲。
(1)教師收集來的報道“兩會”報紙上匯集的有關代表和委員的摘要裁成紙片(可裁復印件),組成一疊。(包括地方“兩會”)
(2)請想知道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在“兩會”上說些什么的同學抽讀剪報。
3.讀“馬叔叔送書”,請同學談一談馬叔叔為什么要“送書”。
4.師補充人大代表發言的視頻。在看的過程中同學們來思考一個問題:梁季陽委員短短六、七分鐘的發言為什么贏得了四次掌聲?
6.師:報告的確很精彩,連連不斷的掌聲充分說明了這一點。此次“兩會”上給予我們震撼的不僅僅有樓價,代表們反映的問題還涉及到其他九個熱點問題。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課件展示)
8.從這些熱點問題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9.小結:我們的國家和社會日益民主化。人民群眾依據法律賦予的權利,通過各種途徑參與國家和社會事務的決策、管理和監督。在社會生活中,我們總能聽到公民的聲音。
【設計意圖:通過模擬兩會聲音的活動體驗,讓學生了解兩會代表參加會議的目的和意義。同時“兩會”的十個熱點問題聚焦,讓學生通過探究和分析了解到兩會代表是在行使自己的民主權益,他們要把從人民群眾中得來的信息和要求收集整理后通過人代會傳達給黨中央,他們是在替人民辦事的。】
活動三公民的聲音
1.師:不僅在“兩會”上,而且在社會日常生活中,公民也可參與國家和社會事務,可以通過多種途徑表達心聲。
2.緩解打的難,武漢召開聽證會。(CAI出示視頻)
3.討論;在聽證會上我們聽到了什么。
4.學生回答,師提煉總結:我耳靈,我聽到公民(決策會上的的)聲音
5.活動:“我耳靈,我聽到公民 的聲音”。
(1)在黑板上板書活動主題:“我耳靈,我聽到公民 的聲音”。
(2)請學生先在黑板上填空,再講自己課外聽到或收到的公民參與國家和社會事務的具體途徑和事例。教師隨機提煉板書“決策會上的聲音”“建議的聲音”“監督的聲音”
6.師:說一說公民可以通過哪些途徑發表自己的言論,公民的言論。
7.討論:聽到公民的聲音,你有什么體會?
8.小結:我們的國家是共和國,共和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共和國的公民通過自己的聲音行使自己的權利,履行建設國家的責任。
【設計意圖:通過課前調查的交流,讓學生了解民主參與和民主監督的一些渠道和做法,了解這些做法的意義。引導學生從小公民的角度認識民主參與和民主監督。】
板書設計
公民的聲音
決策會上的聲音
建議的聲音
監督的聲音
第三課時
活動一我們也是公民
1.師:前不久南京政府就參加了小學生的一個聽證會。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課件:播放新聞:南京市政府^令頁~導參加小學生聽證會)
2.從這個新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生讀“學生建議增加紅綠燈,交管部門及時采納”,思考回答:王娟同學為什么給交管部門寫調查報告與建議?為寫好調查報告和建議,她做了什么?
4.結合這兩個事例,討論:說一說一個小公民可以為社會做些什么,怎么做。
5.小結:雖然我們年齡小,還是學生,但我們也是公民,也有權利、有義務以公民的名義參與社會,為社會獻言獻力獻智慧。
【設計意圖:通過南京市政府^令頁~導參加小學生聽證會和王娟給交管部門提建議的事例,讓學生積極樹立公民事實,感受公民的責任,讓學生意識到他們也是公民,也有權利、有義務以公民的名義參與社會,為社會獻言獻力獻智慧。】
活動二活動:“班級聽政會”
1.模擬聽證會準備:今天我們就在教室里現場模擬召開一次聽證會,進行一次民主^對面。今天的聽證會的主題是: 小區樓道燈年久失修問題
2.介紹本次聽證會代表。參加本次聽證會的聽證代表有:學校^令頁~導、教師代表、居民代表、學生代表
3.準備活動:(課件)
(1)掛代表證。(2)和同桌討論“聽證會”發言內容。注意:要圍繞自己所代表的群體的利益發言,發言要符合你的代表身份。
4.聽證會代表陳述自己的觀點。
5.師:同學們剛才模擬了“聽證會”,體驗了民主^對面,你們有什么感受?
6.師:請全班每個同學或者幾個同學聯名就這個問題以公民的名義給政府有關部門寫一份意見和建議。
7.小結:通過“民主^對面”,政府能聽到人民的心聲,人民能表達自己的想法,充分體現了社會生活中的民主。當然,做一個優秀的公民,需要一個學習的過程。學習過程中,應當知道我們的權利,知道我們的責任,同時還要付諸行動,掌握方法,提高能力。
【設計意圖:學生在聽證會情景體驗活動中了解到社會生活中民主^對面的形式;體驗到了公民的權利和責任。這種開放式的教學方式,可以使教學內容更加鮮活,增強教育的時代性和感染力。還可以提高學生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另外,聽證會話題的選擇也是來源于學生的實際生活,從而引導學生去關注生活,積極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板書設計
我們也是公民
獻言 獻力 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