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的擁抱節》教學設計(精選13篇)
《大熊的擁抱節》教學設計 篇1
活動目標:
1.了解故事的主要情節,鼓勵幼兒能用較連貫的語言表述對故事的理解和想法。
2.體驗、感受故事中的情感,知道朋友之間要相互謙讓,不以大欺小。
活動準備:PPT、相關音樂。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了解擁抱,體驗相互擁抱的快樂。
1.師:"老師想和小朋友們擁抱一下,誰愿意?誰知道擁抱是什么意思?
2、解釋擁抱
3、師小結:和誰擁抱就表示愿意和誰做好朋友。讓我們聽著音樂和好朋友抱一抱。
4.提問:你和誰擁抱的?擁抱在一起的時候,你的心里有什么感覺?"
師:"今天也是森林城的擁抱節,大熊也來了,大熊在擁抱節里過的怎樣呢?讓我們一起聽聽故事--大熊的擁抱節
二、欣賞PPT《大熊的擁抱節》。
1.傾聽故事內容,了解大熊為什么傷心。
師:"故事里大熊遇到了誰?他們擁抱了嗎?為什么?他們是怎么說的?"
2.復述故事第一段,引導幼兒理解、表達故事中小動物的動作、語言。
三、引導幼兒講述故事第二段,并嘗試說出大熊的想法。
1.傾聽故事第二段(悲傷背景音樂)
師:"大熊為什么難過呢?難過的時候他會怎么想?怎么做呢?(先和旁邊的好朋友交流一下)
師:"如果是你做錯了事,你心里會怎么想?會怎么做呢?"
2.師:"做了錯事,除了道歉,我們還能做些什么事情讓別人喜歡你呢?"(老師引導幼兒自由講述)
四、引導幼兒復述第三段故事內容。
師:"大熊和你們的想法一樣,道歉了以后小動物會怎么做呢?聽一聽故事看看和你想的一樣不一樣?"
師:"大熊的眼淚越來越多,比剛才沒有人跟他擁抱的時候還要多,那是為什么呢?"
師:"你有沒有和朋友發生過不愉快的事情呢?是怎么互相原諒的'?朋友原諒你了你的心情是怎樣的呢?"
五、跟老師一起完整復述故事。
師:"這是一個讓人聽了很感動的故事,你們想不想自己也來講講這個故事。"
六、在《快樂擁抱節》的音樂聲中自然結束。
師:"你們喜歡大熊嗎?為什么?如果你是大熊你覺得以后怎么做會讓更多的小動物成為你的好朋友?"
師:"相信有了你們的建議,大熊一定會有更多的好朋友,那你們愿意成為大熊的好朋友嗎?讓我們也來給大熊一個擁抱吧!"
附故事: 大熊的擁抱節第一段:
今天是森林城的擁抱節,和誰擁抱就表示愿意和誰做朋友。一大早,大熊就出門了,他遠遠的看見小山羊慢悠悠地走過來了,他連忙張開雙臂走上去:"小山羊,今天是擁抱節,我們擁抱一下好嗎?"小山羊轉身就走,"哼,才不理你呢!你老是揪我的胡須。"大熊往前走,他看見小兔一蹦一跳地走過來,他連忙張開雙臂走上去:"小兔,今天是擁抱節,我們擁抱一下好嗎?"小兔子轉身就走,"哼,才不理你呢!你上次把我的蘿卜全都拔光了。"大熊繼續往前走,他看見紅狐貍大搖大擺的走過來,他連忙張開雙臂走上去:"紅狐貍,今天是擁抱節,我們擁抱一下好嗎?"紅狐貍轉身就走,"哼,才不理你呢!你仗著力氣大,老是欺負小動物。"第二段:大熊繼續往前走,沒有一個朋友愿意和大熊擁抱,大熊呆呆地坐在大樹邊,眼淚一滴又一滴地落在泥土里。天黑了,大熊晚飯也沒有吃,他躺在床上,這時候大熊心里好難過。
第三段:聽,咚咚,是誰在敲門呀?大熊打開們一看,他驚呆了,小動物們全來了,他們在門外排著長長的隊伍,微笑著看著大熊,一個接著一個跟大熊擁抱,也不知道是怎么了,大熊的眼淚越來越多,比剛才沒有人跟他擁抱的時候還要多,大熊真的感動了,他在心里對自己說,"我以后要做一個不一樣的大熊,讓小動物都喜歡我。"月光的銀光輕輕地灑在森林城,灑在擁抱著的小動物們身上,這真是一個令人難忘的擁抱節!
《大熊的擁抱節》教學設計 篇2
活動目標:
1、欣賞故事,理解故事內容,感受到友誼的溫暖。
2、學會原諒、寬容,懂得珍惜友誼。
3、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4、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活動準備:
繪本一本、故事配樂、難過的大熊塑封圖一張
活動過程:
一、師幼過“擁抱節”導入
1、今天,老師邀請你們和我一起來過一個特別的節日——擁抱節!和誰擁抱就表示愿意和誰做好朋友,那你最想和誰擁抱呢?讓我們一起聽音樂找好朋友抱一抱、親一親吧!(復習抱一抱音樂游戲) 2、剛才我們都和好朋友擁抱了,那和好朋友擁抱在一起的時候心里有什么感覺?(溫暖、高興、舒服)
二、欣賞故事《大熊的擁抱節》
1、今天還是森林里的擁抱節,小動物都和朋友擁抱了,非常的開心,非常的溫暖。大熊準備要去擁抱它的每一個朋友,那應該是件很快樂的事啊,可是最后大熊卻哭了(出示哭的大熊圖),大熊為什么哭呢?(幼兒猜測)到底為什么,讓我們來看故事書吧!
2、幼兒邊看繪本《大熊的擁抱節》邊欣賞故事,當教師講述故事至“紅狐貍也說:‘大熊仗著力氣大,老是欺負我們,我們都不想跟他擁抱!’” 提問:大熊為什么哭呢?大家為什么不愿意擁抱大熊?(它總是揪小山羊的胡須;它把小兔的蘿卜都拔光了;它仗著力氣大總欺負小動物。)所以小動物都說:“喝——才不理你呢”
3、(表演故事第一段)好,我們一起來學學小動物是怎么說的。(教師講述旁白幼兒表演對話)
4、(創編故事)你們表演的真棒。大熊繼續往前走,他還會遇到哪些小動物呢?他們又為什么不愿意擁抱大熊呢?
5、師:大熊遇到了許多小動物,大家都不愿意和他擁抱。一天很快就過去了,沒有一個朋友愿意和大熊(悲傷的配樂出來)擁抱,他呆呆的坐在大樹旁邊,低著頭,眼淚水悄悄地落在了腳前的泥地里,一滴又一滴,天黑了,大熊晚飯也沒有吃,躺在床上想心事,這時候,大熊心里好難過呀。
提問:
(1)那你們猜一猜,大熊想什么呢?
(2)那我以后該怎么做呢?
提示:哦,他要把以前做的壞事全都改正過來,向朋友道歉。那除了道歉,我是不是還可以幫助別人做一點好事,讓他們原諒我呢,那我能幫助別人做什么呢?
6、師:你們有這么多的好想法,知道嗎,大熊也是這么想的,那讓我們幫助大熊把這些好的想法畫出來吧。桌上有紙和筆,給你們3分鐘時間,每人畫一個想法。
(幼兒快速作簡筆畫,先好的先貼在繪本上講給老師聽,先好的坐在位置上講給好朋友聽你畫得是什么) 現在大家都知道大熊的`想法了,那小動物會不會原諒大熊呢?提示:你們有沒有原諒他呀?那小動物會不會原諒大熊呢。
三、教師繼續講述故事,幼兒體會重獲友誼的歡樂心情。
1、聽——咚咚咚(教師邊講述邊翻書)(配樂)大熊的眼淚越來越多,比剛才沒有人和他擁抱時還要多 師講述故事至結尾,提問:小動物們都來和大熊擁抱了,大熊為什么又哭了?(感動)和第一次哭有什么不同?
(第一次哭是沒有朋友和它擁抱,它傷心地哭了;第二次哭是感動的哭了,因為朋友們原諒了它,它又有好朋友了。)
2、這是一個令人難忘的故事,讓我們一起用響亮的聲音把這個感人的故事告訴所有的人好不好。(師幼一起講述故事)
四、結束:謝謝你們幫助大熊過了一個難忘的擁抱節,今天大熊(教師扮演的大熊出場)也來了,讓我們再一次擁抱大熊好嗎?
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主要想達到一個目的,讓小朋友固結友愛,不欺負個子小的小朋友,如果有這種造行為的小朋友,改正自己的缺點的也是好孩子。
《大熊的擁抱節》教學設計 篇3
為了迎接常規督查活動,我們每個人都精心準備了一節展示課,而我準備是一節語言活動《大熊的擁抱節》。
現在的幼兒多數為獨生子女,在家為龍為鳳、驕橫霸道,與小朋友相處也是自私自利、不懂謙讓。常常看到有的孩子做錯了事情還不知悔過,從而失去更多朋友。《大熊的擁抱節》是一篇富有童趣、令人感動的兒童文學作品。它以森林城的小動物舉行擁抱節為線索,描繪了大熊從快樂—傷心—感動的情感發展變化。通過本次教學,可以讓孩子們學會交往、善待朋友,讓幼兒在欣賞故事的同時,知道霸道的行為會讓自己失去很多朋友,使幼兒領悟到“知錯就改”還是會得到朋友的原諒的,以此教育幼兒要珍惜友誼,與同伴友好相處。
活動前,我認真熟悉了教案。作為一篇成熟教案,我把重心放在了自己對教案的理解和把握上,力求在活動中能夠順利達成教學目標,給孩子充分的情感體驗機會。經過試上活動,我對本次教學活動也進行了反思。
1、教學活動中的情景設置,帶給幼兒充分情感體驗。在導入環節中,我首先引導幼兒理解擁抱的含義“那擁抱代表什么意思?”孩子們的回答精彩紛呈:“擁抱表示是好朋友”,“擁抱表示愛”,“在結婚的時候新郎和新娘會擁抱”,“在送別人離開的時候會擁抱”……不一樣的回答都是他們生活經驗的積累,是孩子們善于觀察的最好體現。而在接下來的環節“找個朋友抱一抱”時,他們顯得很興奮,場面顯得有點亂,但給了孩子最直接的情感體驗,和好朋友擁抱時是開心的,溫暖的、幸福的,這遠比空口問答來得有效果。而在最后環節再讓幼兒自己相互擁抱時,孩子們都緊緊地擁抱在一起,與一開始并不是所有人都相互擁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雖然孩子們擁抱了兩次,但這兩次的擁抱對于孩子們來說是不一樣的。
2、表演環節的設置充分調動了孩子的興趣。分段的欣賞理解故事并不難,在這個環節中,在個別學習、集體學習對話的基礎上,我以分組的形式讓幼兒進行了情景表演,以此來加深對故事的理解。表演時,孩子們的興趣被充分調動起來,尤其是在說到“哼,才不理你呢”這句話時,孩子們把頭一偏,腳一跺,那個賭氣不愛理人的樣子真是可愛極了。
3、活動中ppt的運用,給了幼兒一個驚喜,他們聽故事時特別專注,加上音樂背景對大熊沒有朋友擁抱時的失落心情起到了很好的渲染效果,使故事聽起來特別有感染力,對讓孩子體驗大熊和小動物之間的情感發展脈絡起到了重要作用。
存在的不足之處:
1、教師的回應手段還需改進,在捕捉到幼兒的信息時不能迅速做出準確回應,回應語言不夠豐富,在幼兒的精彩回答之處也沒有給予幼兒充分的肯定和鼓勵。
2、在表演時我設想讓全體幼兒都站起來,加上動作、語氣、表情來表演,可是這樣就凸顯不出故事的層次性,大熊、小山羊、小白兔、紅狐貍的故事角色沒有區分開來,情境性不夠。
3、在分析理解故事內容時教師的提問、總結提升可以更加豐富詳細一些,針對性更加明確一些。例如對于“大熊繼續往前走,你們想想,大熊還會遇到哪些小動物?他們又為什么不愿意和大熊擁抱呢?”這個問題,很多孩子智慧說遇見了小動物,理由卻說不出來,我覺得是因為在前面故事里解釋我沒有突出總結大熊的霸道行為這一點造成的。
《大熊的擁抱節》教學設計 篇4
【活動目標】
1、了解故事的主要情節,鼓勵幼兒能用較連貫的語言表述對故事的理解和想法。
2、體驗、感受故事中的情感,知道朋友之間要相互謙讓,不以大欺小。
【活動準備】
PPT、相關音樂。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了解擁抱,體驗相互擁抱的快樂。
1、師:"老師想和小朋友們擁抱一下,誰愿意?誰知道擁抱是什么意思?
2、解釋擁抱。
3、師小結:和誰擁抱就表示愿意和誰做好朋友。讓我們聽著音樂和好朋友抱一抱。
4、提問:你和誰擁抱的?擁抱在一起的時候,你的心里有什么感覺?"
師:今天也是森林城的擁抱節,大熊也來了,大熊在擁抱節里過的怎樣呢?讓我們一起聽聽故事《大熊的擁抱節》。
二、欣賞PPT《大熊的擁抱節》。
1、傾聽故事內容,了解大熊為什么傷心。
師:"故事里大熊遇到了誰?他們擁抱了嗎?為什么?他們是怎么說的?"
2、復述故事第一段,引導幼兒理解、表達故事中小動物的動作、語言。
三、引導幼兒講述故事第二段,并嘗試說出大熊的想法。
1、傾聽故事第二段(悲傷背景音樂)
師:"大熊為什么難過呢?難過的時候他會怎么想?怎么做呢?(先和旁邊的好朋友交流一下)
師:"如果是你做錯了事,你心里會怎么想?會怎么做呢?"
2.師:"做了錯事,除了道歉,我們還能做些什么事情讓別人喜歡你呢?"(老師引導幼兒自由講述)
四、引導幼兒復述第三段故事內容。
師:"大熊和你們的想法一樣,道歉了以后小動物會怎么做呢?聽一聽故事看看和你想的一樣不一樣?"
師:"大熊的眼淚越來越多,比剛才沒有人跟他擁抱的時候還要多,那是為什么呢?"
師:"你有沒有和朋友發生過不愉快的事情呢?是怎么互相原諒的?朋友原諒你了你的心情是怎樣的呢?"
五、跟老師一起完整復述故事。
師:"這是一個讓人聽了很感動的故事,你們想不想自己也來講講這個故事。"
六、在《快樂擁抱節》的音樂聲中自然結束。
師:"你們喜歡大熊嗎?為什么?如果你是大熊你覺得以后怎么做會讓更多的小動物成為你的好朋友?"
師:"相信有了你們的建議,大熊一定會有更多的好朋友,那你們愿意成為大熊的好朋友嗎?讓我們也來給大熊一個擁抱吧!"
附故事:
大熊的擁抱節第一段:
今天是森林城的擁抱節,和誰擁抱就表示愿意和誰做朋友。一大早,大熊就出門了,他遠遠的看見小山羊慢悠悠地走過來了,他連忙張開雙臂走上去:"小山羊,今天是擁抱節,我們擁抱一下好嗎?"小山羊轉身就走,"哼,才不理你呢!你老是揪我的胡須。"大熊往前走,他看見小兔一蹦一跳地走過來,他連忙張開雙臂走上去:"小兔,今天是擁抱節,我們擁抱一下好嗎?"小兔子轉身就走,"哼,才不理你呢!你上次把我的蘿卜全都拔光了。"大熊繼續往前走,他看見紅狐貍大搖大擺的走過來,他連忙張開雙臂走上去:"紅狐貍,今天是擁抱節,我們擁抱一下好嗎?"紅狐貍轉身就走,"哼,才不理你呢!你仗著力氣大,老是欺負小動物。"
第二段:
大熊繼續往前走,沒有一個朋友愿意和大熊擁抱,大熊呆呆地坐在大樹邊,眼淚一滴又一滴地落在泥土里。天黑了,大熊晚飯也沒有吃,他躺在床上,這時候大熊心里好難過。
第三段:
聽,咚咚,是誰在敲門呀?大熊打開們一看,他驚呆了,小動物們全來了,他們在門外排著長長的隊伍,微笑著看著大熊,一個接著一個跟大熊擁抱,也不知道是怎么了,大熊的眼淚越來越多,比剛才沒有人跟他擁抱的時候還要多,大熊真的感動了,他在心里對自己說,"我以后要做一個不一樣的大熊,讓小動物都喜歡我。"月光的銀光輕輕地灑在森林城,灑在擁抱著的小動物們身上,這真是一個令人難忘的擁抱節!
《大熊的擁抱節》教學設計 篇5
本周的教研活動欣賞了一節xx老師的繪本——《大熊的擁抱節》。
《大熊的擁抱節》這是一篇富有童趣、令人感動的兒童文學作品。它以森林城的小動物舉行擁抱節為線索,描繪了大熊從快樂—傷心—感動的情感發展變化。故事形象鮮明、語句生動、情節耐人尋味。
活動中x老師首先運用了游戲《找朋友》導入活動,孩子們的興趣很濃厚,顯得很興奮,所以讓場面顯得有點亂,但還是很好的引導孩子走進了故事。接著x老師通過運用大背景圖和小動物圖片進行分段講述故事,孩子們在這種情境的創設中聽得很認真,很投入。
同時本次活動中多媒體的運用,讓幼兒聽故事時特別專注,形象的畫面使故事聽起來特別有感染力。講述表演環節幼兒輕松地就掌握了故事內容,而且對角色表情、語氣拿捏得也很準確。在為大熊想辦法、改正缺點的時候,幼兒們都能非常積極的參與,都能主動的把各種好事都說出來讓大熊去做。
本次活動讓孩子們體驗朋友之間相互寬容、相互珍惜的情誼。童話溫馨動人,活動將認知目標定位在欣賞理解故事上;將情感目標定位在感受角色情感變化、體驗助人為樂的品質上。讓孩子懂得朋友之間要相互寬容、相互珍惜,要給別人改正缺點和錯誤的機會。
幼兒通過學習這篇通話,體驗到了角色的情感變化,理解擁抱的含義,發展了社會性情感。x老師在活動中積極的引導幼兒感受到朋友之間要相互寬容、包涵,更加懂得了友誼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大熊的擁抱節》教學設計 篇6
活動目標:
1.了解故事的主要情節,鼓勵幼兒能用較連貫的語言表述對故事的理解和想法。2.體驗、感受故事中的情感,知道朋友之間要相互謙讓,相互原諒。
活動準備:
課件《大熊的擁抱節》,相關音樂
活動過程:
一、了解擁抱節討論:猜猜什么是擁抱節?過擁抱節要做什么?代表什么意思?小結:擁抱節是一個快樂、溫暖的,和抱一抱有關的節日。二、聽故事,理解故事1、播放【第一段】。討論:大熊在想什么?100是什么意思?(和100個人擁抱)如果你來過擁抱節,你想和多少個人擁抱?2、播放【第二段】。討論:為什么大家不愿意和大熊擁抱?誰會愿意和你擁抱呢?小結:擁抱是有理由的:我們是好朋友,我們是家人,等等。引導幼兒推測故事結局:大熊非常難過,孤零零的.一個人跑回家了。小熊平時喜歡欺負小動物,在擁抱節這天小動物們會原諒大熊嗎?你認為他們會怎么做呢?3、播放【第三段】。討論:小動物們不和大熊擁抱的理由。4、播放【第四段】。討論:小動物們是否原諒了大熊?為什么?你有沒有和朋友發生過不愉快的事情呢?是怎么互相原諒的?小結:每個人都可能有意無意地做對不起別人的事情,但是做了錯事要及時改正。5、播放【第五段】。討論:大熊在擁抱節的愿望實現了嗎?怎么實現的?
小結:做了錯事,自己要改正;作為朋友,也要原諒他。
三、一起來過擁抱節引導幼兒情感遷移, 一起過擁抱節,讓幼兒找到好朋友說說悄悄話,并體驗擁抱的快樂。
《大熊的擁抱節》教學設計 篇7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和形象特點,體驗大熊和小動物之間的情感發展脈絡。
2、通過質疑、想象、表演、續編等多種方法拓展想象,大膽推測故事情節的發展,引導幼兒積極地交流、主動表述。
3、理解擁抱的涵義,懂得相互寬容與珍惜友情,發展幼兒的社會情感。
活動準備:課件,相關音樂若干。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體驗講述擁抱的感覺。
1、師:"孩子們,你們擁抱過嗎?和誰一起擁抱過,擁抱的時候是什么感覺?"2、師:"動物們也喜歡擁抱,今天就是森林城一年一度的擁抱節,(出示大熊)看看誰也去參加擁抱節了?大熊在擁抱節上會遇到什么事呢?讓我們來聽一個故事(幼兒看課件一起來念念)《大熊的擁抱節》。
二、演示課件傾聽故事,提出質疑,理解內容。
1、傾聽第一段故事,提問"大熊在擁抱節里遇到了什么事?"(幼兒站起,一起復述故事第一段,模仿故事情節中小動物的動作、語言。)"大熊現在是怎么樣的心情,和早上出門時有什么不同?"(悲傷背景音樂)"大家為什么不愿意擁抱大熊呢?"(你們猜想一下)"大熊現在心里很傷心、很難過,我們來幫幫它,怎么幫呢?
2、傾聽故事第二段。
師:"大熊很想對大家說聲對不起,你覺得小動物們會原諒大熊嗎?他們會怎樣做呢?
(幼兒互動表演對話,推測故事結局。)角色體驗:表演對話,體驗大熊與小動物之間的情感。
3、傾聽故事結束部分,理解大熊由悲及喜的感情變化。
師:"大熊為什么得到擁抱了,流的眼淚比前面還要多?這時的擁抱給大熊的是什么感覺?你覺得大熊以后會變成一個怎樣不一樣的大熊?"
三、我們也來擁抱吧。
原來擁抱能給人帶來這么多美好的感覺,我們也來舉行一個擁抱節吧。
師:"在擁抱節上,我們會和好朋友擁抱,那么有沒有以前你不想擁抱,現在聽了這個故事想給他一個機會改正的人呢。說說是什么事。"鼓勵孩子馬上去擁抱一下(如果這個人在現場)。
輕音樂響起,溫馨的擁抱節開始。
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主要想達到一個目的,讓小朋友固結友愛,不欺負個子小的小朋友,如果有這種造行為的小朋友,改正自己的缺點的也是好孩子。
3、幫助幼兒體驗和理解故事內容,嘗試講清簡單的事情。
4、能安靜地傾聽別人的發言,并積極思考,體驗文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PPT、相關音樂。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了解擁抱,體驗相互擁抱的快樂。
1、師:"老師想和小朋友們擁抱一下,誰愿意?誰知道擁抱是什么意思?
2、解釋擁抱
3、師小結:和誰擁抱就表示愿意和誰做好朋友。讓我們聽著音樂和好朋友抱一抱。
4、提問:你和誰擁抱的?擁抱在一起的時候,你的心里有什么感覺?"師:"今天也是森林城的擁抱節,大熊也來了,大熊在擁抱節里過的怎樣呢?讓我們一起聽聽故事——大熊的擁抱節二、欣賞PPT《大熊的擁抱節》。
1、傾聽故事內容,了解大熊為什么傷心。
師:"故事里大熊遇到了誰?他們擁抱了嗎?為什么?他們是怎么說的?"2、復述故事第一段,引導幼兒理解、表達故事中小動物的動作、語言。
三、引導幼兒講述故事第二段,并嘗試說出大熊的想法。
1、傾聽故事第二段(悲傷背景音樂)師:"大熊為什么難過呢?難過的時候他會怎么想?怎么做呢?(先和旁邊的好朋友交流一下)師:"如果是你做錯了事,你心里會怎么想?會怎么做呢?"2、師:"做了錯事,除了道歉,我們還能做些什么事情讓別人喜歡你呢?"(老師引導幼兒自由講述)四、引導幼兒復述第三段故事內容。
師:"大熊和你們的想法一樣,道歉了以后小動物會怎么做呢?聽一聽故事看看和你想的一樣不一樣?"師:"大熊的眼淚越來越多,比剛才沒有人跟他擁抱的時候還要多,那是為什么呢?"師:"你有沒有和朋友發生過不愉快的事情呢?是怎么互相原諒的?朋友原諒你了你的心情是怎樣的呢?"五、跟老師一起完整復述故事。
師:"這是一個讓人聽了很感動的故事,你們想不想自己也來講講這個故事。"六、在《快樂擁抱節》的音樂聲中自然結束。
師:"你們喜歡大熊嗎?為什么?如果你是大熊你覺得以后怎么做會讓更多的小動物成為你的好朋友?"師:"相信有了你們的建議,大熊一定會有更多的好朋友,那你們愿意成為大熊的好朋友嗎?讓我們也來給大熊一個擁抱吧!"附故事:
大熊的擁抱節第一段:
今天是森林城的擁抱節,和誰擁抱就表示愿意和誰做朋友。一大早,大熊就出門了,他遠遠的看見小山羊慢悠悠地走過來了,他連忙張開雙臂走上去:"小山羊,今天是擁抱節,我們擁抱一下好嗎?"小山羊轉身就走,"哼,才不理你呢!你老是揪我的胡須。"大熊往前走,他看見小兔一蹦一跳地走過來,他連忙張開雙臂走上去:"小兔,今天是擁抱節,我們擁抱一下好嗎?"小兔子轉身就走,"哼,才不理你呢!你上次把我的蘿卜全都拔光了。"大熊繼續往前走,他看見紅狐貍大搖大擺的走過來,他連忙張開雙臂走上去:"紅狐貍,今天是擁抱節,我們擁抱一下好嗎?"紅狐貍轉身就走,"哼,才不理你呢!你仗著力氣大,老是欺負小動物。"第二段:
大熊繼續往前走,沒有一個朋友愿意和大熊擁抱,大熊呆呆地坐在大樹邊,眼淚一滴又一滴地落在泥土里。天黑了,大熊晚飯也沒有吃,他躺在床上,這時候大熊心里好難過。
第三段:
聽,咚咚,是誰在敲門呀?大熊打開們一看,他驚呆了,小動物們全來了,他們在門外排著長長的隊伍,微笑著看著大熊,一個接著一個跟大熊擁抱,也不知道是怎么了,大熊的眼淚越來越多,比剛才沒有人跟他擁抱的時候還要多,大熊真的感動了,他在心里對自己說,"我以后要做一個不一樣的大熊,讓小動物都喜歡我。"月光的銀光輕輕地灑在森林城,灑在擁抱著的小動物們身上,這真是一個令人難忘的擁抱節!
活動反思:
這學期的教研課,我又選擇上《大熊的擁抱節》,這是我的一課二研。同課不同班,選擇二次教研的原因是《大熊的擁抱節》是一篇富有童趣、令人感動的兒童文學作品。它以森林城的小動物舉行擁抱節為線索,描繪了大熊從快樂—傷心—感動的情感發展變化。故事形象鮮明、語句生動、情節耐人尋味。同時,幼兒通過學習,能從中理解擁抱的涵義,學會交往、善待朋友,幼兒在欣賞故事的同時,知道霸道的行為會讓自己失去很多朋友,從而領悟到“知錯就改”還是會得到朋友的原諒的,以此教育幼兒要珍惜友誼,與同伴友好相處。
在第一次教研課上,指導老師點評故事內容分得太散。因此這次我只把故事分成了三個部分,還是按照步步引導、層層深入,引導孩子們參與到推演故事情節的過程中來,引導孩子的猜想情節,讓故事在孩子充分想象中完成銜接的教學設計進行教學。但是在活動的過程中,卻又發現了很多的不足,現對這個活動談談我的實施感悟及反思。
首先談談導入部分,這一次我用找朋友的游戲引入主題,引導語為:“現在我們來玩找朋友的游戲。”這樣引導給人有些唐突感,還是第一次談話導入來得自然。導入時可以用談話導出玩游戲部分。
其次,與第一次教研課的區別是:第一次教研課我用的是動畫輔助教學,而第二次教研課我卻借用自制的PPT來教學。由于在第二次教研過程中,對PPT的操作不熟練,導致點按出示一幅畫面,提問講解,再點按出示一幅畫面,再提問講解,以至于故事支離破碎,失去了感染力,也失去了故事原有的完整性。與第一次教研相比,感覺這個故事采用動畫輔助教學效果更好,更能激發幼兒的興趣。但是不管是采用哪種教學設計,都應保持故事的完整性。通過這兩次教研應該把故事的段落再分大些,分成兩個大段,第一段為大家為什么不愿意擁抱大熊,第二段為大熊的心里對話,最后再讓幼兒完整地欣賞一遍故事。
在這兩次的教研中有一個環節始終未能順利地完成。在討論工程中,當孩子們被問及:“你們有沒有做對不起別人的事情?”這時課堂就陷入了沉默狀態,但反過來問:“有誰做了對不起自己的事情?”時,有個別孩子開始支吾著“他有一次……”,課堂氣氛開始活躍,為了激發幼兒的積極性,我請了幼兒上臺發言,但我又戛然而止,原因是我認為不應把孩子的缺點或者錯誤暴露在大庭廣眾之下。在這里我設計不夠嚴謹,面對突發情況不知所措。以至于這個環節起不到點亮和提升的作用。其實我想通個故事的討論部分發展幼兒的社會情感,升華孩子們體驗朋友之間互相寬容、相互珍惜的情誼。由于平時在課堂上很少采用討論方式進行教學,所以孩子表現得很拘謹。在這個環節中可通過播放孩子們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照片來引導孩子們進行討論。或者去掉這個部分,直接總結,只要孩子們知道“別人做了對不起自己的事情或者自己做了對不起別人的事情”時我們要說對不起和原諒朋友就可以。
《大熊的擁抱節》教學設計 篇8
活動目標
1、了解故事內容,理解“擁抱、欺負”等詞語,會說“哼,才不理你呢!”等句子。
2、能仔細觀察,認真傾聽,生動表演。
3、知道知錯能改,體驗朋友之間互相寬容、相互珍惜的情誼。
4、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5、培養幼兒與他人分享合作的社會品質及關心他人的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體驗大熊的情感變化過程。
難點:體驗朋友之間互相寬容、相互珍惜的情誼。
活動準備
1、課件《大熊的擁抱節》。
2、大熊、小松鼠、小兔、狐貍頭飾。
3、《愛我你就抱抱我》背景音樂。
活動過程
一、情景引入
1、小朋友,你們喜歡過節嗎?今天咱們一起過擁抱節好不好?
擁抱節就是和誰擁抱和誰就是好朋友。
(老師擁抱一個小朋友讓孩子們理解“擁抱”的含義。)
2、師:小朋友們都迫不及待了吧?別急別急,還有一個小伙伴要來和我們一起過呢,看看是誰呢?
(PPT播放大熊嗚嗚哭的場景)
引出問題:這么讓人高興的節日大熊怎么了呢?
二、 欣賞理解故事
1、課件播放故事第一段畫面:
提問:
大熊在想什么?100是什么意思?
(哦,原來大熊想和一百個朋友擁抱。)
你過擁抱節,想和多少人擁抱?(幼兒自由表達)
過度:大熊早早的出門了,它想擁抱100個朋友的愿望會實現嗎?
2、播放故事第二段。
(1)提問:大熊早早出門了碰到了哪三個小動物呢?他們分別怎么說的?
(分別請小朋友模仿大熊、小兔、小松鼠、狐貍的語言,體會大熊的情感變化,突出詞語“欺負”,句子“哼,才不理你呢!”)
(2)幼兒佩戴頭飾進行情景表演.
(3)讓幼兒討論:大熊想和小動物擁抱,為什么大家不愿意和大熊擁抱?
(教師小結:原來擁抱是有理由的。)
過度:小動物是否會原諒大熊?
3、播放第三段。
(1)提問:
大熊在擁抱節的愿望實現了嗎?
小動物們是怎么對大熊說的?(小朋友一起模仿一下小動物的話。)
大熊會說什么呢?
大熊怎么又哭了呢?(說明傷心和高興時都會流淚。)
(2)大熊知錯能改了,小動物也都原諒了大熊,讓我們用掌聲向他們表示祝賀。
(3)情景模仿:老師演大熊,全班小朋友演小動物。然后老師和小朋友分組一一擁抱,體會大熊的情感變化。
三、情感遷移,反思行為。
在擁抱節這一天,因為大熊平時喜歡欺負小動物,所以就有許多小動物不愿意和它擁抱。你有沒有和朋友發生不愉快的事情呢?是怎么相互原諒的?
(幼兒反省討論。)
教師小結:每個人都可能有意無意的做一些對不起別人的事,但是做錯了事情及時改正,小朋友也會原諒我們的。
四、游戲結束,體驗擁抱的快樂。
小朋友,咱們趕快來過我們的擁抱節吧!你們想和多少個朋友擁抱呢?一會我們一起來數一數看誰擁抱的朋友最多。
(播放《愛我你就抱抱我》背景音樂,在小朋友離開座位玩抱一抱的游戲中結束活動。)
教學反思
現在的幼兒多數為獨生子女,在家為龍為鳳、驕橫霸道,與小朋友相處也是自私自利、不懂謙讓。常常看到有的孩子做錯了事情還不知悔過,從而失去更多朋友。《大熊的擁抱節》是一篇富有童趣、令人感動的兒童文學作品。它以森林城的小動物舉行擁抱節為線索,描繪了大熊從快樂—傷心—感動的情感發展變化。故事形象鮮明、語句生動、情節耐人尋味。幼兒通過活動,能從中理解擁抱的涵義,學會交往、善待朋友。幼兒在欣賞故事的同時,知道霸道的行為會讓自己失去很多朋友,從而領悟到“知錯就改”還是會得到朋友的原諒的,以此教育幼兒要珍惜友誼,與同伴友好相處。活動中我首先運用了情景設疑導入,激發了孩子們的興趣。接著我通過運用課件PPT畫面進行分段講述故事,活動中PPT的運用,給了幼兒一個驚喜,他們聽故事時特別專注,加上音樂背景,使故事聽起來特別有感染力。孩子們在這種情境的創設中觀察得很仔細,聽得很認真,很投入。講述表演環節幼兒輕松地就掌握了故事內容,而且對角色表情、語氣拿捏得也很準確。以至于后來“大熊打開門,看到小動物們全來了”,小朋友們也情不自禁地鼓起掌來,這說明孩子們都是渴望友情,需要友誼的。最后,讓幼兒自己在《愛我你就抱抱我》背景音樂中過一個擁抱節時,我聽到了這樣的.聲音“上次是我不對,我不該搶你的玩具,你能原諒我嗎?”“當然原諒你了,我們還是好朋友呀!”說完,他們又緊緊地擁抱在一起。整個活動教學設計新穎,實施嚴謹而有序,教學調控靈活,教學效果基本達到了預先的設計。
附:故事《大熊的擁抱節》
清晨,大熊早早就出了門。今天是森林城一年一度的擁抱節,和誰擁抱就表示愿意和誰做朋友。大熊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要和100個朋友擁抱!
遠遠地,大熊看見袋鼠哥哥,他連忙張開雙臂:“袋鼠哥哥,你好!今天是擁抱節,咱們擁抱一下吧!” “哼,才不理你呢!你老是揪我的尾巴。”袋鼠哥哥說著,就跑開了。大熊尷尬的放下手臂,安慰自己說:“沒關系,還有好多擁抱的機會呢。”呀,前面一蹦一跳過來的不是漂亮的兔妹妹嗎?大熊趕緊張開雙臂:“親愛的兔妹妹,你好!今天是擁抱節,咱們擁抱一下吧!”“哼,才不理你呢!你上次把我的蘿卜都拔光了!”兔妹妹停也不停,自顧自過去了。大熊愣了一下,生氣的甩了甩手說:“沒關系,還有好多擁抱的機會呢。大熊再往前走,看見了紅狐貍。大熊張開雙臂,“紅狐貍,今天是擁抱節,咱們擁抱一下吧!”“哼,才不理你呢!你仗著力氣大,老是欺負小動物!”紅狐趕緊繞了過去。 大熊慢慢的把手臂放下來,呆呆地站在那里。
天快黑了,大熊沒有擁抱到一個朋友。“昨天,我把兔妹妹的蘿卜全拔光了,我還老是揪袋鼠哥哥和紅狐貍的尾巴。”大熊的眼淚一滴一滴落下來。這時,小動物們手牽著手走過來,看見孤零零的大熊,他們都愣住了。大熊呢,馬上站起來,捂著臉跑回家了。“我今天沒有擁抱大熊。”兔妹妹說。“大熊看上去很傷心呢!”袋鼠說。小動物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后,他們都往大熊家走去。天黑了,大熊晚飯也沒吃,一個人躺在床上想心事。“篤篤篤!”是誰在敲門?大熊慢吞吞地走過去開門。門一開,大熊驚呆了!小動物們在門前排成了長長的隊伍,一個個張開雙臂,說:“大熊,祝你擁抱節快樂,我愿意做你的朋友!”大家一個接一個地擁抱了大熊,大熊的眼淚越來越多,比剛才沒人擁抱他時還要多,他在心里暗暗對自己說,從明天起一定要讓大家看到一個不一樣的大熊!月亮的銀光柔柔的灑在森林城,灑在互相擁抱著的小動物們身上,這真是一個令人難忘的擁抱節啊!
《大熊的擁抱節》教學設計 篇9
活動目標:
1、了解故事的主要情節,學會"擁抱"、"哼,才不理你呢"等詞匯與句式。
2、理解故事的內容,知道不欺負、樂于幫助別人才能獲得更多的朋友。
3、敢于表達與表現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和想法。
4、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故事內容的猜測與想象。
5、幫助幼兒體驗和理解故事內容,嘗試講清簡單的事情。
活動準備:
故事ppt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體驗相互擁抱的快樂。
我們聽著音樂和好朋友抱一抱、親一親。和好朋友擁抱在一起的時候,你的心里有什么感覺?
二、出示大書《大熊的擁抱節》傾聽故事,提出質疑,理解內容。
1、傾聽第一段故事。
師:"大家為什么不愿意擁抱大熊呢?"
2、幼兒站起,一起復述故事第一段,模仿故事情節中小動物的.動作、語言。
3、師:"大熊繼續往前走,你們想想,大熊還會遇到哪些小動物?他們又為什么不愿意和大熊擁抱呢?"
4、幼兒想象創編、表演對話、角色體驗,體驗大熊與小動物之間的情感。
5、傾聽故事第二段,幼兒互動表演對話。
他躺在床上想心思,這時候大熊心里好難過,大熊心里想什么呢?"三、完整欣賞故事為什么這是一次難忘的擁抱節呢?
四、角色表演,體驗友愛的情感請個別幼兒扮演大熊,其他幼兒扮演不同的小動物和大熊擁抱。
教學反思:在語言活動《大熊的擁抱節》中,我邊引導幼兒講述故事邊表演游戲,體驗了大熊和小動物之間的情感發展脈絡,使幼兒了解了擁抱的含義,懂得相互寬容與珍惜的意義。發展了幼兒的社會情感。讓幼兒感到了其中的樂趣,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表演能力。但教師應在幼兒對故事理解和熟悉以后,挖掘故事中潛在的或更深的教育價值,重新設計新的問題,并且提問要善于讓幼兒與角色形成互動,與作品中的人物產生共鳴。這樣可以讓幼兒嘗試在角色的體驗想象中,更好地理解故事所表達的意義。
大班語言活動:大熊的擁抱節(二)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和形象特點,體驗大熊和小動物之間的情感發展脈絡。
2、通過質疑、想象、表演、續編等多種方法拓展想象,大膽推測故事情節的發展, 引導幼兒積極地交流、主動表述。
3、理解擁抱的涵義,懂得相互寬容與珍惜友情,發展幼兒的社會情感。
活動準備:
課件,相關音樂若干。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體驗講述擁抱的感覺。
1、師:"孩子們,你們擁抱過嗎?和誰一起擁抱過,擁抱的時候是什么感覺?"
2、師:"動物們也喜歡擁抱,今天就是森林城一年一度的擁抱節,(出示大熊)看看誰也去參加擁抱節了?大熊在擁抱節上會遇到什么事呢?讓我們來聽一個故事(幼兒看課件一起來念念)《大熊的擁抱節》。
二、演示課件傾聽故事,提出質疑,理解內容。
1、傾聽第一段故事,提問 "大熊在擁抱節里遇到了什么事?"(幼兒站起,一起復述故事第一段,模仿故事情節中小動物的動作、語言。)"大熊現在是怎么樣的心情,和早上出門時有什么不同?" (悲傷背景音樂)"大家為什么不愿意擁抱大熊呢?"(你們猜想一下)"大熊現在心里很傷心、很難過,我們來幫幫它,怎么幫呢?
2、傾聽故事第二段。
師:"大熊很想對大家說聲對不起,你覺得小動物們會原諒大熊嗎?他們會怎樣做呢?
(幼兒互動表演對話,推測故事結局。)角色體驗:表演對話,體驗大熊與小動物之間的情感。
3、傾聽故事結束部分,理解大熊由悲及喜的感情變化。
師:"大熊為什么得到擁抱了,流的眼淚比前面還要多?這時的擁抱給大熊的是什么感覺?你覺得大熊以后會變成一個怎樣不一樣的大熊?"三、我們也來擁抱吧。
原來擁抱能給人帶來這么多美好的感覺,我們也來舉行一個擁抱節吧。
師:"在擁抱節上,我們會和好朋友擁抱,那么有沒有以前你不想擁抱,現在聽了這個故事想給他一個機會改正的人呢。說說是什么事。"鼓勵孩子馬上去擁抱一下(如果這個人在現場)。
輕音樂響起,溫馨的擁抱節開始。
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主要想達到一個目的,讓小朋友固結友愛,不欺負個子小的小朋友,如果有這種造行為的小朋友,改正自己的缺點的也是好孩子。
《大熊的擁抱節》教學設計 篇10
【活動目標】
1、了解故事的主要情節,鼓勵幼兒能用較連貫的語言表述對故事的理解和想法。
2、體驗、感受故事中的情感,知道朋友之間要相互謙讓,不以大欺小。
【活動準備】
PPT、相關音樂。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了解擁抱,體驗相互擁抱的快樂。
1、師:"老師想和小朋友們擁抱一下,誰愿意?誰知道擁抱是什么意思?
2、解釋擁抱。
3、師小結:和誰擁抱就表示愿意和誰做好朋友。讓我們聽著音樂和好朋友抱一抱。
4、提問:你和誰擁抱的?擁抱在一起的時候,你的心里有什么感覺?"
師:今天也是森林城的擁抱節,大熊也來了,大熊在擁抱節里過的怎樣呢?讓我們一起聽聽故事《大熊的擁抱節》。
二、欣賞PPT《大熊的擁抱節》。
1、傾聽故事內容,了解大熊為什么傷心。
師:"故事里大熊遇到了誰?他們擁抱了嗎?為什么?他們是怎么說的?"
2、復述故事第一段,引導幼兒理解、表達故事中小動物的動作、語言。
三、引導幼兒講述故事第二段,并嘗試說出大熊的想法。
1、傾聽故事第二段(悲傷背景音樂)
師:"大熊為什么難過呢?難過的時候他會怎么想?怎么做呢?(先和旁邊的好朋友交流一下)
師:"如果是你做錯了事,你心里會怎么想?會怎么做呢?"
2.師:"做了錯事,除了道歉,我們還能做些什么事情讓別人喜歡你呢?"(老師引導幼兒自由講述)
四、引導幼兒復述第三段故事內容。
師:"大熊和你們的想法一樣,道歉了以后小動物會怎么做呢?聽一聽故事看看和你想的一樣不一樣?"
師:"大熊的眼淚越來越多,比剛才沒有人跟他擁抱的時候還要多,那是為什么呢?"
師:"你有沒有和朋友發生過不愉快的事情呢?是怎么互相原諒的?朋友原諒你了你的心情是怎樣的呢?"
五、跟老師一起完整復述故事。
師:"這是一個讓人聽了很感動的故事,你們想不想自己也來講講這個故事。"
六、在《快樂擁抱節》的音樂聲中自然結束。
師:"你們喜歡大熊嗎?為什么?如果你是大熊你覺得以后怎么做會讓更多的小動物成為你的好朋友?"
師:"相信有了你們的建議,大熊一定會有更多的好朋友,那你們愿意成為大熊的好朋友嗎?讓我們也來給大熊一個擁抱吧!"
《大熊的擁抱節》教學設計 篇11
1、理解故事內容和形象特點,體驗大熊和小動物之間的情感發展脈絡。
2、通過質疑、想象、表演、續編等多種方法拓展想象,大膽推測故事情節的發展,引導幼兒積極地交流、主動表述。
3、理解擁抱的涵義,懂得相互寬容與珍惜友情,發展幼兒的社會情感。
活動準備:課件,相關音樂若干。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體驗講述擁抱的感覺。
1、師:"孩子們,你們擁抱過嗎?和誰一起擁抱過,擁抱的時候是什么感覺?"
2、師:"動物們也喜歡擁抱,今天就是森林城一年一度的擁抱節,(出示大熊)看看誰也去參加擁抱節了?大熊在擁抱節上會遇到什么事呢?讓我們來聽一個故事(幼兒看課件一起來念念)《大熊的擁抱節》。
二、演示課件傾聽故事,提出質疑,理解內容。
1、傾聽第一段故事,提問"大熊在擁抱節里遇到了什么事?"(幼兒站起,一起復述故事第一段,模仿故事情節中小動物的動作、語言。)"大熊現在是怎么樣的心情,和早上出門時有什么不同?"(悲傷背景音樂)"大家為什么不愿意擁抱大熊呢?"(你們猜想一下)"大熊現在心里很傷心、很難過,我們來幫幫它,怎么幫呢?
2、傾聽故事第二段。
師:"大熊很想對大家說聲對不起,你覺得小動物們會原諒大熊嗎?他們會怎樣做呢?
(幼兒互動表演對話,推測故事結局。)角色體驗:表演對話,體驗大熊與小動物之間的情感。
3、傾聽故事結束部分,理解大熊由悲及喜的感情變化。
師:"大熊為什么得到擁抱了,流的眼淚比前面還要多?這時的擁抱給大熊的是什么感覺?你覺得大熊以后會變成一個怎樣不一樣的大熊?"三、我們也來擁抱吧。
原來擁抱能給人帶來這么多美好的感覺,我們也來舉行一個擁抱節吧。
師:"在擁抱節上,我們會和好朋友擁抱,那么有沒有以前你不想擁抱,現在聽了這個故事想給他一個機會改正的人呢。說說是什么事。"鼓勵孩子馬上去擁抱一下(如果這個人在現場)。
輕音樂響起,溫馨的擁抱節開始。
《大熊的擁抱節》教學設計 篇12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掌握故事情節,并能感受大熊從難過-感動的心理變化。
2、知道不欺負別人、樂于幫助別人才能得到更多的朋友。
活動準備:
幻燈片、輕音樂
活動過程:
一、導入:
今天也是森林城一年一度的擁抱節,和誰擁抱就表示愿意和誰做好朋友,大熊準備要去擁抱它的每一個朋友,那應該是件很快樂的事啊,可是大熊卻哭了,大熊為什么哭呢?請你們來猜一猜?那到底是為什么呢?讓我們來聽一聽這個故事吧!
二、欣賞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一)欣賞第一段故事:
1、故事里講了哪些小動物,他們為什么都不愿意和大熊擁抱呢?它是怎么樣說的?
(1)我們一起來學習故事里的小動物的話,你們來當大熊,我來當三個小動物好嗎?
(2)男女生分組學習對話
(3)請四個小朋友上前面來練習對話請爸爸媽媽當大熊,你們當小動物。
2、是啊,去揪袋鼠的尾巴、去拔小兔的蘿卜、仗著自己力氣大,去欺負小動物,大熊的這種做法好嗎?這樣做可真不好。
3、大熊繼續往前走,走著走著,他還會遇到誰呢?他們又為什么不愿意和大熊擁抱嗎?
4、幼兒想象創編、表演對話、角色體驗,體驗大熊與小動物之間的情感。(讓孩子想出4--5種小動物來)
(二)欣賞第二段故事
教師講述故事第二段:這一路上,大熊遇到了很多的小動物,沒有一個朋友愿意和大熊擁抱,大熊呆呆地坐在大樹旁邊,心里非常非常的難過。天黑了,大熊回到家晚飯也沒有吃,他躺在床上一動也不動,一直到結束……
(1)當沒有一個朋友和大熊做朋友時候,大熊的心里感到怎么樣?難過了會怎么樣呢?
(2)后來是誰來了呀?他們來干什么呢?小動物們都來和大熊擁抱了,大熊此時的大熊心里面感到怎么樣呢?
(3)小結:剛開始,小動物們都不愿意和他擁抱,所以,他傷心地哭了,后來,小動物都來和大熊擁抱了,所以他感動的地哭了,因為朋友們原諒了它,它又有了好朋友。
經過這一次擁抱節,小動物們學會了原諒別人,大熊也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以后不能欺負小動物,而是應該多幫助別人,只有這樣才能有更多的好朋友。
(4)那他以后可以怎么樣幫助別人,才能有更多的朋友呢?
三、完整的講述故事:讓我們把這個好聽的故事講一講好嗎?
四、感受擁抱的快樂原來擁抱別人和給別人擁抱是一件多么快樂的事情呀,你想擁抱誰呢?下面就讓我們和你的好朋友或者爸爸媽媽、老師去抱一抱,親一親吧。
活動反思:
這學期的教研課,我又選擇上《大熊的擁抱節》,這是我的一課二研。同課不同班,選擇二次教研的原因是《大熊的擁抱節》是一篇富有童趣、令人感動的兒童文學作品。它以森林城的小動物舉行擁抱節為線索,描繪了大熊從快樂—傷心—感動的情感發展變化。故事形象鮮明、語句生動、情節耐人尋味。同時,幼兒通過學習,能從中理解擁抱的涵義,學會交往、善待朋友,幼兒在欣賞故事的同時,知道霸道的行為會讓自己失去很多朋友,從而領悟到“知錯就改”還是會得到朋友的原諒的,以此教育幼兒要珍惜友誼,與同伴友好相處。
在第一次教研課上,指導老師點評故事內容分得太散。因此這次我只把故事分成了三個部分,還是按照步步引導、層層深入,引導孩子們參與到推演故事情節的過程中來,引導孩子的猜想情節,讓故事在孩子充分想象中完成銜接的教學設計進行教學。但是在活動的過程中,卻又發現了很多的不足,現對這個活動談談我的實施感悟及反思。
首先談談導入部分,這一次我用找朋友的游戲引入主題,引導語為:“現在我們來玩找朋友的游戲。”這樣引導給人有些唐突感,還是第一次談話導入來得自然。導入時可以用談話導出玩游戲部分。
其次,與第一次教研課的區別是:第一次教研課我用的是動畫輔助教學,而第二次教研課我卻借用自制的PPT來教學。由于在第二次教研過程中,對PPT的操作不熟練,導致點按出示一幅畫面,提問講解,再點按出示一幅畫面,再提問講解,以至于故事支離破碎,失去了感染力,也失去了故事原有的完整性。與第一次教研相比,感覺這個故事采用動畫輔助教學效果更好,更能激發幼兒的興趣。但是不管是采用哪種教學設計,都應保持故事的完整性。通過這兩次教研應該把故事的段落再分大些,分成兩個大段,第一段為大家為什么不愿意擁抱大熊,第二段為大熊的心里對話,最后再讓幼兒完整地欣賞一遍故事。
在這兩次的教研中有一個環節始終未能順利地完成。在討論工程中,當孩子們被問及:“你們有沒有做對不起別人的事情?”這時課堂就陷入了沉默狀態,但反過來問:“有誰做了對不起自己的事情?”時,有個別孩子開始支吾著“他有一次……”,課堂氣氛開始活躍,為了激發幼兒的積極性,我請了幼兒上臺發言,但我又戛然而止,原因是我認為不應把孩子的缺點或者錯誤暴露在大庭廣眾之下。在這里我設計不夠嚴謹,面對突發情況不知所措。以至于這個環節起不到點亮和提升的作用。其實我想通個故事的討論部分發展幼兒的社會情感,升華孩子們體驗朋友之間互相寬容、相互珍惜的情誼。由于平時在課堂上很少采用討論方式進行教學,所以孩子表現得很拘謹。在這個環節中可通過播放孩子們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照片來引導孩子們進行討論。或者去掉這個部分,直接總結,只要孩子們知道“別人做了對不起自己的事情或者自己做了對不起別人的事情”時我們要說對不起和原諒朋友就可以。
《大熊的擁抱節》教學設計 篇13
活動目標
1、了解故事內容,理解“擁抱、欺負”等詞語,會說“哼,才不理你呢!”等句子。
2、能仔細觀察,認真傾聽,生動表演。
3、知道知錯能改,體驗朋友之間互相寬容、相互珍惜的情誼。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體驗大熊的情感變化過程。
難點:體驗朋友之間互相寬容、相互珍惜的情誼。
活動準備
1、課件《大熊的擁抱節》。
2、大熊、小松鼠、小兔、狐貍頭飾。
3、《愛我你就抱抱我》背景音樂。
活動過程
一、情景引入
1、小朋友,你們喜歡過節嗎?今天咱們一起過擁抱節好不好?
擁抱節就是和誰擁抱和誰就是好朋友。
(老師擁抱一個小朋友讓孩子們理解“擁抱”的含義。)
2、師:小朋友們都迫不及待了吧?別急別急,還有一個小伙伴要來和我們一起過呢,看看是誰呢?
(PPT播放大熊嗚嗚哭的場景)
引出問題:這么讓人高興的節日大熊怎么了呢?
二、 欣賞理解故事
1、課件播放故事第一段畫面:
提問:
大熊在想什么?100是什么意思?
(哦,原來大熊想和一百個朋友擁抱。)
你過擁抱節,想和多少人擁抱?(幼兒自由表達)
過度:大熊早早的出門了,它想擁抱100個朋友的愿望會實現嗎?
2、播放故事第二段。
(1)提問:大熊早早出門了碰到了哪三個小動物呢?他們分別怎么說的?
(分別請小朋友模仿大熊、小兔、小松鼠、狐貍的語言,體會大熊的情感變化,突出詞語“欺負”,句子“哼,才不理你呢!”)
(2)幼兒佩戴頭飾進行情景表演.
(3)讓幼兒討論:大熊想和小動物擁抱,為什么大家不愿意和大熊擁抱?
(教師小結:原來擁抱是有理由的。)
過度:小動物是否會原諒大熊?
3、播放第三段。
(1)提問:
大熊在擁抱節的愿望實現了嗎?
小動物們是怎么對大熊說的?(小朋友一起模仿一下小動物的話。)
大熊會說什么呢?
大熊怎么又哭了呢?(說明傷心和高興時都會流淚。)
(2)大熊知錯能改了,小動物也都原諒了大熊,讓我們用掌聲向他們表示祝賀。
(3)情景模仿:老師演大熊,全班小朋友演小動物。然后老師和小朋友分組一一擁抱,體會大熊的情感變化。
三、情感遷移,反思行為。
在擁抱節這一天,因為大熊平時喜歡欺負小動物,所以就有許多小動物不愿意和它擁抱。你有沒有和朋友發生不愉快的事情呢?是怎么相互原諒的?
(幼兒反省討論。)
教師小結:每個人都可能有意無意的做一些對不起別人的事,但是做錯了事情及時改正,小朋友也會原諒我們的。
四、游戲結束,體驗擁抱的快樂。
小朋友,咱們趕快來過我們的擁抱節吧!你們想和多少個朋友擁抱呢?一會我們一起來數一數看誰擁抱的朋友最多。
(播放《愛我你就抱抱我》背景音樂,在小朋友離開座位玩抱一抱的游戲中結束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