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性學習《走進生活》教學案例
走進生活
策劃者:隨州市曾都區五眼橋中學 蔣桂林
項目創意:探討語文實踐活動教學新路子
提高學生的社會交往能力、實踐能力和綜合能力
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
項目名稱:走進生活
參加人員:學校初三兩個多媒體班的學生,語文教師兩人
主要活動:參觀工廠,了解情況,引導分析,完成報告
【過程描述】
作為多媒體班級的學生,大多數學生家庭環境優越,學生在家里也享受著種種特權,再加上他們父母的種種優越性,這些學生同其他普通班級學生比起來,基本上屬于“上層社會”的學生,他們有如下特點:
在家在校貪圖享受,唯我獨尊,認為學習成績好壞無所謂,在學生上表現為懶散,注意力難以集中,缺乏吃苦精神,但另一方面,他們思維活躍,接受信息快,有一定的激情。如何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發揮他們的特長,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就成了我們亟需解決的問題。他們對空洞的說教幾乎無動于衷,只有通過自己動手,以第一手的材料來給他們以觸動,改變他們的認識,讓他們由走進基層,真正地走進“生活”;谶@些需求,我們決定讓他們利用休息時間和有利的人際關系優勢開展一次為期三個月的社會調查活動,讓他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去收集資料,寫一份調查報告。
具體內容是:
選擇一至兩個企業,并對以下情況進行調查,并把其中4-6項作為調查的重點:
1、該企業的發展史;
2、該企業的當前關狀況;
3、企業發展所面臨的最大問題;
4、企業中管理人員的文化水平對企業績的影響;
5、企業中科技投入和技改投入情況;
6、科技投入與產值比;
7、企業的發展規劃。
當我們把這個消息告訴學生時,同學們既感到興奮又感到新鮮,因為這是他們第一次從課本之外去了解生活,這是他們從沒經歷過的事。同學們激情澎湃,躍躍欲試。針對這種情況,我們積極加以引導,告訴他們應注意的問題:如:要選擇好調查對象,盡可能選擇在當地比較有影響的企業;確定好企業后先作一些外圍的調查,包括對企業及企業家有關資料的收集,切忌莽撞行事;事先預約,征得別人同意后可以在教師的陪同下進行相關調查活動,不能隨意行動;要講究禮貌,說話要得體;隨時作好筆記;事先安排好采訪的進程,疏理所需的材料,避免采訪的盲目性等等。
任務布置下去以后,同學們充分調動所有關系,通過各種渠道收集了不少企業及企業家的有關資料,并作了一些前期準備工作。我們對同學們所收集的資料進行整理,從中挑選了四家企業作為我們調查的對象并和他們取得聯系,還好,我們的行動得到他們的大力支持,他們放棄休息時間來接納了我們這些學生,并帶領我們參觀廠房設備,還對一些產品作了詳細說明,這些企業家甚至還親自演示了一些產品的生產過程,介紹了其工藝等。
在陪同學生采訪市齊星公司時,公司徐總親自接待,并詳細介紹了該公司的發展歷程及現狀,同學們驚嘆于齊星公司的發展速度--從幾十個人的作坊式的小廠發展到現有一千多職工、產值三個億、利潤七千萬的大型企業,當王倩同學問徐總齊星公司為什么會發展這么快時,徐總感嘆地說:是科技投入和人才投入的結果。隨后徐總詳細地介紹了該公司這兩方面的情況:他們一方面以高薪聘請的方式吸引人才,最近他們以年薪三十萬元聘請了一位總工程師;另一方面他們和高校聯系,把自己的職工送入高校培訓,同時他們加大科技投入和技改投入。談到這里,很多同學非常欽佩徐總的膽略和氣魄,感嘆徐總的超前意識。最后徐總一語作結:我們公司的快速發展,依靠的是科技和人才,作為七十年代的大學生,我已深感知識的缺乏,你們要抓住現在的時間,努力學習!對于徐總的的感慨,很多同學陷入了沉思。張欣欣同學在她的調查報告中這樣寫道:“與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像徐總這樣的人尚感到知識的貧乏,我們還有什么理由貪玩呢?還有什么壞習慣不能摒棄呢?”
順開紡織有限公司是一家私營企業,公司年利稅近五百萬元,公司楊總已有凈資產近四千萬。從楊總侃侃而談的談吐中,有誰會認為他的原始學歷僅是一個小學!當學生問及這事時,楊總不由感慨萬千:“那時家里窮,小學畢業已很不錯了,后來自己想干一番事業,卻處處受制約,給職工講話連講稿都寫不出來,更不用說聯系業務、計劃報表之類的東西了。我就靠我小學所認的幾個字,去年贏得了企業管理?茖W歷證書。”看著楊總頭上近三分之一的白發,同學們都沉默了。參觀順開紡織有限公司車間時,同學們看到了工人埋頭苦干、飛針走線的工作場面時,有的同學想起自己花錢如流水的情景,不由懊悔,劉文洲同學在調查報告中寫道:“沒想到工人們這么累,這么忙,掙點錢多不容易啊。我的父母不也是這樣的嗎?可我為什么還要大手大腳地花錢呢?”
同樣,在馳樂集團、通用機械有限公司、健民隨州帛藥有限公司等單位,同學們都深入到生產第一線,了解了第一手材料,也受到了很大啟發。
為期近兩個月的采訪活動結束后,我們就安排學生完成調查報告。五月初,學生交來調查報告91份,看著他們的杰作,真是浮想聯翩。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從內容上看,他們不僅對調查中的材料進行了對比分析,還對參觀工廠時發現的一些問題提出了解決方案,并剖析了自己的不足,收到了應用的成效。
何小聰同學在報告中這樣寫道:
所調查的兩個企業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如企業對人才的重視和企業的科技投入,而且這兩方面與企業的產值成正比,投入越多,收獲越大,我發現我爸爸的廠與這些企業有著本質的區別,一是體現在對科技投入的認識上,二是體現在管理上。看來我還要把老爸送去讀讀書。
涂少龍同學在報告中也有類似的總結:科技和人才對工廠而言,猶如糧食和水對人之重要,一個工廠的生存與發展與科技方面的投入有密切的關系,投入越高,企業的整體效益就越好,所作的貢獻就越大。
齊文婉同學在后記中這樣寫道:“看到那些工們們墨黑的雙手,勞累的身影,沾滿油污的衣服,回想起我們花錢時的‘慷慨大方’,真是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看來以后我們還得摳摸一點好,不能慷父母的血汗之慨。
同時,他們對企業的有些不足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如對天晟公司的污染問題、工人的勞動強度問題等都有一些認識。
從形式上看,同學們應足以為自己的作品而自豪。真是五花八門、花樣百出:
鄒杰同學將報告分成五部分:一、齊星公司簡介;二、企業發展史及現狀;三、企業科技投入情況;四、我對齊星公司的認識;五、后記。這和研究生畢業論文有什么區別?
諶強同學甚至還帶著數碼相機邊看邊拍、邊聽邊記,在他的報告中圖文并茂,內容豐富多彩。
活動結束后,我們對這一次活動給予了總評:這次活動也許是我們初中階段最后一次大型的社會活動,但這次活動給我們的影響不應只在初中階段,我們應該把所得到的啟示帶進高中,帶進社會,帶進我們的生活,這次活動是我們“走進”生活的開始。
(案例作者:隨州市曾都區五眼橋中學 蔣桂林 劉慶國)
【案例分析】
上面所記述的是隨州市曾都區五眼橋中學
一是對語文課探究實踐活動的認識的改變。探究實踐活動畢竟是一種嘗試,沒有一個完美的模式供我們借鑒,更沒有現成的主題供我們參考,我們只有自己挖掘一些好的形式來培養學生的能力,本次活動選擇了一個合適的角度去嘗試。一方面考慮了該校多媒體班級的學生現狀,二是結合了初中語文課本對學生的要求,三是給學生提出了合理的要求,體現了語文學科的特點。
二是在本次活動中學生的位置處理得很恰當。教師始終是一個“陪同者”的身份,一改過去教師教給學生怎樣怎樣做的方式,從事先安排到事后總結都由學生一手完成;顒又,同學們收集各種資料并做好先期準備工作,要了解的內容已是心中有數,調查過程中學生有相對的獨立性;活動過程 中學生能隨心所欲地發揮自己的特長,有的用心觀察,有的專心記錄,有的邊走邊看,有的則對某一項作深入調查;活動結束后,學生遞交形式多樣的調查報告,教師不作統一要求,三言兩語不少,千字萬字不多,只求有一點共識:那就是寫你所見之事,說你想說之話。當然,這又不是一種完全的“放縱”,整個活動都在教師的掌握之中,學生就像教師手中的風箏,教師會讓他們高飛,但飛得過高會有風暴,教師會把繩拉一拉。
三是從本次活動的結果來看,有些收獲是意想不到的。如學生對環保的意識超過了老師的估計;對工人的了解了有了根本的認識,進而反省自己的行動,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
當然,本次活動也有一些不很成熟的地方,如學生對本次活動積極方面的認識能力不夠深刻,過于追求企業的完美等,這當然與學生的認識水平、知識面、生活環境等多方面的因素有關,在想達到一定高度,恐怕還要經過無數的社會實踐活動。
(注:該案例獲湖北省優秀案例評選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