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語文《太陽》教學反思(通用13篇)
三年級語文《太陽》教學反思 篇1
《太陽是大家的》寓意“世界是大家的”,只有全世界人民加強理解和信任,各國人民才能和平共處,人類才會有更美好的明天,全世界的孩子才能共在一片藍天下,分享太陽的溫暖、世界的和平、社會的安寧。如何讓學生理解詩歌所蘊含的寓意呢?“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這節(jié)課我致力于通過有感情的、個性化的朗讀手段,讓學生走進文本,體會“鮮花上撒滿了太陽的金光,小樹在太陽的照耀下生長,小朋友們在溫暖的陽光下快樂游戲”的情景,從而感受語言的精美。同時這節(jié)課還補充了課外詩等以起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三年級語文《太陽》教學反思 篇2
課后,我對學生的小練筆進行批改時,發(fā)現(xiàn)全班學生的練筆寫得都不錯,不僅將月亮的特點說得很清楚,而且條理清晰。有的學生將“嫦娥奔月”這一傳說寫進了自己的練筆中,增強了文章的趣味性。還有一個學生在寫到月亮的體積時,不僅與地球進行了比較,還通過自己的演算,與太陽進行比較,更進一步說明了月亮的小。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得到了體現(xiàn)。從練筆的整體結構看,學生用詞很準確,在寫到月亮與地球的距離時,如果要到月亮上去,引用了“日夜不停”。在“嫦娥奔月”的這一傳說與月亮的實際資料過渡時用上了“確實”、“的確”等詞語,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
通過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我從中感受到要相信學生,把課堂交給學生、把讀書權交給學生、把說話權交給學生、把選擇權交給學生。這樣不僅發(fā)展了學生的主體性,還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由“厭學”變?yōu)椤霸笇W”,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同時,我還覺得將課文中的內容提煉為學生練筆的內容,在讀懂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再進行相應寫的訓練,使“讀”與“寫”融會貫通,獲得很好的教學效果。
三年級語文《太陽》教學反思 篇3
我把“以人為本,發(fā)展學生的主體性”的教學理念貫穿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課前讓學生自己查閱有關的資料,這樣不僅增加了學生的閱讀量,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在課堂上讓學生自由地讀書,并將讀懂的內容大膽地以“太陽公公”的身份說出來,以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在學習太陽的三個特點時,讓學生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特點自主學習,并以小組合作的形式來交流自己的認識。
這樣不僅使學生在獲得知識上有選擇性,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之間合作學習的能力。葉圣陶先生說:“課文無非是個例子,借以訓練學生的語言能力。”《太陽》這篇課文就是教會學生如何對某一事物進行說明的很好的例子。因此,在學生學習完太陽的特點時,我認為還可以設計了一個寫《月亮》的小練筆,將在閱讀中學到的知識自然地遷移到“寫”中去,使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得到寫的訓練和提高。
三年級語文《太陽》教學反思 篇4
《太陽》是湘教版美術一年級上冊的教材,上課前我查了很多資料,查看了很多老師的教學計劃,有不少課開始都是教學生先畫一個圓,再畫太陽的光芒,學生在幼兒園甚至更小的時候,就學會了這樣的畫法,這樣一來他們筆下的太陽千篇一律,失去孩子們應有的童真想法。我想:美術課程應重視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注重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和自我體驗,激發(fā)他們學習、創(chuàng)造的興趣,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的能力才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
通過回憶體驗——了解認識——啟發(fā)想象——大膽創(chuàng)作——小結反饋的教學過程,整堂課下來,課堂氣氛還算不錯,孩子們心目中的太陽形象各不相同,出乎我的意料。孩子們在繪畫中的熱情和天真的想法深深的感染了我。課堂上我看到了很多優(yōu)秀的作品,有的學生畫出了春天的太陽,太陽的“頭發(fā)”變成的綠油油的樹葉;有的學生給太陽沖涼、送上冰激凌,給它“消暑解渴”;還有的學生把太陽畫成了保衛(wèi)祖國的戰(zhàn)士,和長城一起駐守祖國的邊疆……
回憶起課堂中的細節(jié),還感到很多細節(jié)的處理不夠好。課堂導入顯得有點累贅,應該在音樂和猜謎中選擇其一;課堂的過渡顯得單薄,往往都是一筆帶過,而沒有在教學重點上做深入的研究;作業(yè)的要求靈活性和隨意性比較大,就更需要在課堂上做好引導,為學生的創(chuàng)意表現(xiàn)提供最合適的環(huán)境。讓學生充分融入主觀情感,打破兒童畫繪畫的模式,抓住太陽的基本特征進行大膽想象,從而表現(xiàn)出具有個性的“太陽”形象。
一年級的學生剛進入小學,課堂常規(guī)訓練也是課堂的另一重點。好的課堂常規(guī)便是課堂效果的最有力保障,美術課的課堂常規(guī)也是孩子們良好的學習習慣養(yǎng)成的重要部分,需要融入要每一節(jié)課中,潛移默化。例如:課前工具準備、課中的學習狀態(tài)、課后的作業(yè)反饋都要落實到位。
作為一位老師不僅是課堂的引導者,更是學生學習的領路人。在今后的道路中不斷的尋求孩子們需要的課堂,體會孩子們想要的課堂氛圍,引導時的語言表達方式,關注孩子們的心理活動,融入到他們中去,參與其中,在不斷的探索中了解孩子們的需要,同時找準自己的定位和目標,與孩子們一起成長。
三年級語文《太陽》教學反思 篇5
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認識電能和其他形式能量之間的互相轉化,并進一步了解多種能量之間的互相轉化。了解煤、石油、天然氣的成因。知道它們所蘊藏的能量都來源于太陽,是儲存著的太陽能。第一,分析煤帶給我們的信息。煤的形成經(jīng)過了漫長年代復雜的變化,這個過程是無法直接觀察,也無法用實驗重現(xiàn)的。這里探究煤成因的活動,是讓學生經(jīng)歷類似科學家研究煤成因的過程,一個利用證據(jù)邏輯推理及想象作出合理解釋的過程。第二,認識存儲了億萬年的太陽能。通過閱讀資料和研討認識煤、石油和天然氣的成因,認識它們與太陽能的聯(lián)系。在經(jīng)過推理、想象后,認識到煤、石油、天然氣的能量實際上是儲存了億萬年的太陽能。從而了解我們使用的能量大多最終來自太陽。第三,節(jié)約能源,尋找新能源。使學生了解節(jié)約能源的重要性,怎樣節(jié)約能源,了解一些新能源的知識。
重點認識電能和其他形式能量之間的互相轉化,并進一步了解多種能量之間的互相轉化。突破難點能區(qū)分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了解一些新的能源。
本課中還滲透了構筑節(jié)能社會價值觀的教育,讓學生知道要從小做起,從我做起,為整個社會達成節(jié)能環(huán)保的目標盡自己的一份力。使學生從小養(yǎng)成一種“綠色生活”的習慣,并讓這種“綠色”品質伴隨自己的一生。
三年級語文《太陽》教學反思 篇6
這是一篇科普短文,文章采用了列數(shù)字、打比方等說明方法,介紹了和太陽相關的一些知識,說明太陽和人類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
運用多種說明方法來說明事物是本文寫法上的重要特點。課文在介紹太陽時,運用列數(shù)字、舉例子、作比較、打比方等多種方法,使一些抽象的或不好懂的知識顯得具體、通俗、明了,這樣描寫太陽的特點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是了解太陽的特點,體會課文怎樣運用舉例子和列數(shù)字等方法來說明太陽特點的。我在設計上分兩塊板塊進行學習。第一板塊:整體感知全文,梳理文章脈絡。第二板塊是本堂課的重點:感受太陽的.特點,體會說明方法的妙用,檢查說明方法的掌握和運用情況。每一板塊也設計一個訓練點,對學生進行語言方面的訓練。整體設計思路師清晰的,且目標集中,明確本堂課要交給學生什么?
本堂課分版塊教學,在第一版初步整體感知中,讓學生讀懂課文,提取了文本信息,梳理文章的脈絡。在“知妙”中,設計兩個小組合作學習活動,第一次小組合作讓學生交流課前完成的第一欄表格,寫出表現(xiàn)特點的重點詞句,在語言上感受太陽的特點。第二次小組合作,是掌握了說明方法概念后,繼續(xù)完成表格“說明方法”一欄,并設計一個句式讓學生進行交流。目的是讓學生在感受說明方法的妙用。“會用”是本堂的訓練重點,采取闖關游戲,開展競賽,檢測學生說明方法的掌握情況,最后一關:嘗試用一種說明方法說明事物的特點。給出了一個句式讓學生進行參考:用作比較的說明方法說明樹的高:這個樹真高啊,都有三層樓那么高了。也給出了幾個提示讓學生思考,目的是讓學生能學以致用。只可惜,因時間關系,沒有進行下去。
三年級語文《太陽》教學反思 篇7
第一處“番茄太陽”的含義是三句中最簡單的一句,我讓學生上臺邊拿著番茄結合動作和神態(tài)讀好明明的這句話?但教具番茄沒有起到相應的作用。我的目的是想讓學生能更好的想象明明撫摸番茄后對太陽的感受,并能排斥掉明明所說的“番茄太陽”就是番茄的想法,但事與愿違,其中交流的一位同學反而覺得“番茄太陽”就是番茄。我想:讓學生先在讀中品味這句話,知道 “番茄太陽”的含義后,再讓學生結合動作和神態(tài)讀好明明的句話,體會明明心中對太陽的印象。
第二處要讓讓學生體會“明明的笑臉”就是作者心中最美的“番茄太陽”是一個難點,我讓學生走進了文本,捕捉作者對明明笑的描述,然后通過課件集中出示,讓學生在讀中感悟明明的笑是一種活潑、開朗、天真、像天使一般的笑。之后,以問題“但是,明明和我們一樣嗎?”來感悟明明的笑更是一種堅強、樂觀、自信、勇敢……的笑,從而更好的理解作者所述“看著她的笑臉,覺得那就是最美的“番茄太陽”。 這是對“番茄太陽”的含義由淺而深理解。
第三處“番茄太陽”就是明明的笑臉和美好的心靈,而明明的笑臉和她那美好的心靈就像明明心中那美麗的“番茄太陽”一樣燦爛美好。在這處,我抓住作者的感情變化:灰暗—溫暖—快樂—喜歡—感動。引導學生體會明明美好童心對“我”的感染,但是學生在這處的理解還是不夠到位。
學完這篇課文以后,我被明明感動了,學生們也被明明感動了,他們知道了要像明明一樣堅強、樂觀,快樂地生活著。
三年級語文《太陽》教學反思 篇8
普遍認為數(shù)學比語文好教,是因為數(shù)學沒有作文,還因為數(shù)學的每一堂課教學目標明確,是兩位數(shù)的加法,就是兩位數(shù)的加法。而同樣一篇文章,“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樣一篇課文,卻可以有不同的解讀,所以教什么、怎么教,不是那么明確,語文教學也仿佛是“霧里看花”。但細細想來也不竟然。因為每一個作者在寫一篇文章時想要表達的東西是確定的。
《番茄太陽》這篇文章,初讀覺得文章長,頭緒太多:有作者心情的變化、有作者和明明交往的過程,有貫穿了全文的明明的笑聲,有愛的傳遞,還有出現(xiàn)了三次的“番茄太陽”……究竟如何教學似乎無從下手。但其實只要你多讀幾遍,便會知道,衛(wèi)宣利在寫這篇文章時,其實就是想向我們介紹一個人,一個純真、善良、樂觀,充滿愛心的盲童明明,和她心中的那份感動。所以不管依據(jù)哪條線索展開課堂教學,最終都要回到這一點上來。
有了這樣的教材解讀,教學就簡單了。整堂課不干別的,就是帶著學生去認識明明,一個純真、善良、樂觀、開朗、充滿愛心的盲童,帶著學生去體會作者心中的那份感動即可。任何事情都遵循一定的規(guī)律。對一個人的認識不是一步到位的,這需要一個過程,一個逐步深入的過程。帶著孩子認識明明也應該是這樣的一個過程。比如,如果以理解三處“番茄太陽”的含義為主線展開教學。第一處,讓學生明確這里的“番茄太陽”是指真正的太陽外,更要讓學生從明明想要認識太陽,并把它稱為番茄太陽中,感受到雙目失明的盲童的純真,和她對光明的向往;第二處,除了要讓學生明確這里的“番茄太陽”是指明明的笑臉外,更要讓學生從明明的笑中,體會回到純真的明明的樂觀、開朗,這樣的孩子總能給人溫暖,給人快樂;第三處,除了要讓學生知道這里的“番茄太陽”真正含義外,更要讓學生看到純真的明明還擁有一顆令人感動的愛心!三個層次,讓學生一次次走近明明,從陌生到喜歡到最后被明明感動,盲童明明的形象在學生的心中逐漸豐滿起來。
多年以后,當孩子們回憶起這堂課時,也許,老師是以什么為線索,是怎組織課堂教學的,老師的那些華麗的過渡語,都已淡忘,但純真的、樂觀的,充滿愛心的明明一定會深深扎根于他們的心中。我想,這,就是我們的語文教學!
三年級語文《太陽》教學反思 篇9
本月我們托班這月的主題《曬太陽》,這個主題里面有一節(jié)《曬太陽》教學活動。這個活動的目標:
1.在陽光下進行走、跑、跳、蹲等動作。
2.感受陽光的溫暖。所以我把這節(jié)課的教學場地,選在了戶外。通過讓幼兒直接感受太陽的溫度和特點,知道太陽石紅紅的、圓圓的,照在身上是暖洋洋的,更好的結束這月的主題。
在整個活動的進行中,我發(fā)現(xiàn)了幾個問題。寶寶們不經(jīng)常到戶外上教學活動課,也只有戶外活動的時候會到戶外進行活動,就在上課的時候,像平常活動時那樣散漫,所以我需要花更大的聲音來制止他們的不可取行為,來吸引幼兒們的注意。戶外場地的空間比較大,托班幼兒的年齡又較小,不能很好的控制住自己的行為,剛剛幫他們排好的位置,不出幾分鐘,就變得不成樣子。我在想是不是將桌子和椅子搬出來,這樣不僅能像平常上課那樣,而且還能在戶外邊接觸大自然,邊進行教學活動,又不容易將座位亂掉。總的來說,在戶外進行的教學活動,幼兒們的興趣還是較高的,可以在玩中學習,他們是很愿意的。
三年級語文《太陽》教學反思 篇10
今天上《太陽》一課,課前我看了支玉恒老師上這課的課堂實錄,我覺得他讓學生分自然段朗讀時用的招數(shù)比我平時好多了,不是簡單的輪讀,而是賽讀。我就準備到班里試試,因為我們班上課發(fā)言不積極,每次舉手都是那么幾個學生,換一種方式也許可以取得不同的效果。
上課時,我基本上還是滿意的,雖然一些我認為較簡單的問題他們很久才回答上來,但他們本身基礎不太好,所以也不能怪他們。絕大多數(shù)學生課前都認真預習過了我問學生你們還想讀課文嗎?學生說想讀,我提要求:各自放開聲音讀一遍。然后學習了生字詞。我又問:還想讀課文嗎?學生說想默讀(我原來預設分自然段讀),還是跟著學生的思路吧。我就說:那好,仔細默讀課文,哪兒你讀懂了劃出來,哪兒有問題打問號,順便又多說了一句:不動筆墨不讀書。學生讀得很仔細,反饋時我們概括了課文主要內容:課文寫了太陽遠、大、熱三個特點,太陽和人類的關系密切。然后給課文分段。
接著學了第一段,分自然段朗讀在這里用上了。我問一同學:射太陽的是誰,她說是后弈,我問他老婆是誰,她說是嫦娥,我又問那他太太是誰,竟答不出來.其它同學也過了一會才想出來。她怎么會反應不過來?是緊張還是害怕?學生的思維真的是不活躍,我有絲無耐。但沒有辦法,這就是我要面對的學生,我不能因為學生的問題就放棄了,我要找到適合他們學習的方法。
三年級語文《太陽》教學反思 篇11
《“番茄太陽”》以“我”的見聞為主線,按時間的順序敘述了盲童明明的言行舉止,描繪她的音容笑貌,同時抒發(fā)自己的內心感受,字里行間飽含著對盲童的喜愛之情。教學時我抓住文中三處“番茄太陽”著手,來品味明明的愛心和美好的心靈。
我先讓學生快速瀏覽課文找出文中描寫“番茄太陽”的句子,再讓學生分步來理解“番茄太陽”的含義。第一處非常容易理解學生直接就把含義說出來了;第二處當學生說是明明的笑臉時,我又讓學生找出文中描寫明明笑的句子,然后讓學生把自己喜歡的句子讀給同學聽,結果直接讀到了我要求重點講的句子“明明的笑聲銀鈴樣清脆,一串一串的追這人走。”問學生為什么說是“追”著人走,是不是和人一樣你在前面走,它在后面追呢?學生第一回答當然不是,可追問為什么時,他們說笑的很開心,快樂……我又引導他們是她的笑聲感染人。為了讓學生理解笑中的樂觀和堅強、自信……我讓他們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理解明明雖然是盲童但是他依然樂觀的面對自己的生活。
理解第三處“番茄太陽”的含義時,我首先是讓學生找出明明樂觀自信的笑讓作者的心情有了怎樣的變化,相關的句子。當問及學生是什么讓學生流淚呢?當然是因為感動,進一步追問,因為什么而感動呢?學生回答是表面的明明的話。但是當我問學生那你從明明的話中讀懂了什么時?學生語塞了。我認為還是讀的不夠,所以,我先范讀,再讓學生分角色朗讀,期望達到理解明明話中的深層含義。但是學生沒有很好的理解,所以我直接點明是明明愛的心,是明明因為接受了好心人的幫助才可能復明,所以她想把這種愛傳遞下去,這也是作者第三次提到“番茄太陽”的含義。
以為孩子們已經(jīng)會有話可說的時候,我追問此時你想說點什么呢?看著教室里孩子們一張張無辜的面容時,好像在說我們沒什么要說的,這節(jié)課就這樣尷尬收場。
思來想去,這節(jié)課應該說完滿完成了教學任務,學生理解了“番茄太陽”的含義。但是敗筆就在沒能引起孩子的共鳴,在教學時雖然也讓學生充分朗讀了,但學生還是沒有完全進入文本。我想今后的教學中,自己一定要更深入的專研文本,爭取讓每個學生都能夠真真正正的走進文本,去體味文中豐富的內涵。
三年級語文《太陽》教學反思 篇12
上這篇課文時,完全被它的題目吸引了。"番茄"、"太陽","太陽"、"番茄",多令人期待的故事呀。由于對教材不熟悉,前前后后把書翻了幾遍,最后才來看這讓人產(chǎn)生無限遐想的"番茄太陽"。讀后,什么都不想說,只是在心中默念著這份感動。想象著明明那張純美的笑臉,感受著身邊洋溢著的一切溫暖。這樣的課,到底該如何上呢?
這篇課文出現(xiàn)了三次“番茄太陽”,第一次“那我就叫它‘番茄太陽’。明明咯咯的笑聲銀鈴樣清脆,一串一串地追著人走。”是與“笑”字相聯(lián),兒童那天生的創(chuàng)造性表現(xiàn)的非常清楚。第二次“日子過得真快。明明像小屋里的光線,帶給我許多快樂。看著她的笑臉,覺得那就是最美的‘番茄太陽’”“把明明說成了太陽”,這位樂觀的盲童影響著“我”,其實盲童天生的快樂也是一種創(chuàng)造。第三次“紅紅的‘番茄太陽’一直掛在我的心中,溫暖著我的心。”是盲童明明說的“阿姨,媽媽說我的眼睛是好心人給我的。等我好了,等我長大了,我把我的腿給你,好不好?”當讀到這兒的時候,我的心不由得顫了一下,不經(jīng)意間淚水已經(jīng)奪眶而出,這句話溫暖著“我”,震撼著我的心靈,這樣的話也只有天真的孩子才能說出。她并不知道把自己的腿給別人意味著什么,只是單純的想把這份愛心就這樣傳遞下去。
另外,這篇文章給予人的是兒童給予成人的改變。文中之“我”是生活艱難,心情灰暗無比,住在舊樓房里,是從別的地方來到這個城市,應該說“我”因為拄著雙拐,對生活的希望幾乎沒有了。沒有想到這一家人,這家同樣是貧窮的人,面對生命卻是另外一種態(tài)度。成人改變成人作用遠遠趕不上兒童改變成人。“我”看得出明明的父母有什么樣的追求,但“我”并沒有實質性的變化,這一家的努力,社會的奉獻,最終讓“我”為之震撼。兒童的行動,兒童的力量太大。對于我們成人來說,經(jīng)常回過到來看看身邊的兒童,我們的生活就會變得更美。所以,想到這里,我們教學這課,還要充滿著感謝,即老師也要有感謝兒童的心理。成人的心理健康問題是非常嚴重的,而童年其實是最無憂無慮,哪怕遇到最大的困難,兒童仍然存在著快樂。
所以說,這篇文章給我們“熱愛生命”的主題是復雜的,是多維的,我們老師可以從自己的維度來獲得,孩子呢?我們就要尊重他們的感受。所以,在教學時,我們引導學生多種形式的閱讀后,讓他們述說自己學這篇文章得了什么?閉上眼睛想這個番茄太陽,想這位盲童可愛,歡樂,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閉上眼睛思考那種純真之美?
番茄太陽”是“番茄”與“太陽”的組合,這種組合太美了!這種組合沒有想到創(chuàng)造出一種新生命,一種對世界的喚醒。
學完這篇課文以后,我被明明感動了,學生們也被明明感動了,他們知道了要像明明一樣堅強、樂觀,快樂地生活著。
三年級語文《太陽》教學反思 篇13
《太陽》這篇文章是一篇說明文,對于學生來說,是第一次接觸此種文體,學生比較陌生,因此,在指導學生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我將重點放在了引導學生學習說明文的寫作方法上來。如本篇課文共分了兩大部分來寫,第一部分為1——3自然段,重點寫了太陽遠、大、熱的特點,第二部分為4——8自然段,寫了太陽與人類密切的關系。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理解課文內容,初步了解太陽的特點以及太陽和人類的密切關系,激發(fā)學生學習自然科學的興趣;了解用數(shù)字、比較等方法來說明事物的寫法,并能運用到寫作中。教學設計時,讓學生深入接觸文本了解各種說明方法,以及它們的重要性。在講授說明方法時,從最簡單的“列數(shù)字”入手,引入其他的幾種常見的說明方法,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