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坐井觀天教學反思(精選2篇)
部編坐井觀天教學反思 篇1
《坐井觀天》是二年級第四單元的一篇寓言故事,本單元教學重點是“初步體會課文講述的道理”,同時“感受和體會課文語言表達的多樣性,學習表達”也是重要的學習內容。
《坐井觀天》是一則有趣的寓言故事,它通過小鳥和青蛙的三次對話爭論天到底有多大,來闡述一個道理:看問題、認識事物要站得高才能看得遠。故事內容淺顯,但挖掘其中寓意卻有難度。如何在一節課中,讓學生自主、愉悅地讀懂故事,明白道理,很好的品味語言呢?我主要采用讀中悟結合小游戲的方式進行,以下是我的幾點反思:
(一)關于本文解析,我主要從重點詞語入手
在把握教材時我將“無邊無際”、“大話”、兩個詞作為文章理解的關鍵,讓學生領悟小鳥見識的廣博以及青蛙的目光短淺。通過這兩個詞來了解課文,穿針引線。
首先,在引導學生了解“無邊無際”時,我先嘗試讓學生自己猜測“無邊無際”的意思,在初步了解之后,引導學生嘗試把天空的寬廣無邊,用朗讀的形式給讀出來;接著我結合下文中的“一百多里”這個詞語,設計了一個想象情境,小鳥可能會飛過哪些地方?在同學們的想象過程中,感受小鳥飛過的多彩世界,從而進一步理解“無邊無際”;然后設計問題“除了天空是無邊無際之外,你所知道的還有什么是無邊無際?”的問題,讓同學們進行造句,讓他再次理解其中含義,進而理解小鳥看到的廣闊無邊的世界。
在小鳥與第二次對話中,我主要抓“大話”這一關鍵詞,來把握青蛙認為小鳥說大話事的心情,順帶讓學生嘗試理解大話的含義是指“吹牛、夸張、不切實際的話”。再通過讀感受青蛙的自信與自以為是。
(二)關于寓意解析,我主要從情境與游戲入手
關于青蛙“井口那么大”的觀點,我設計了一個情境和一個游戲。通過展示青蛙一年四季在井口的生活,讓學生抬頭看自己頭頂的教室屋頂,深刻體會,春去秋來,一年365天青蛙都坐在井里,但它雖天天坐在井里,可看到的始終只有頭頂那么一片天空。這也是青蛙如此自信的原因。為了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并讓學生明白到底青蛙和小鳥誰說的有理,我采用了小游戲把語文書卷成小滾筒,透過滾筒看世界,讓學生親身體驗到只能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讓他們明白了井底之蛙的目光短淺、所見有限,從而理解青蛙的自以為是。
最后,通過創設情境”加入青蛙聽了小鳥的勸,它跳到井沿上會看到什么?說些什么?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而借助課外閱讀,以文帶文,讓學生更加直觀的理解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要想看得遠必須通過自己的堅持和努力。
(三)不足之處,需要改進
整個課堂,內容充實,在設計時也考慮到了二年級學生注意力的特點,采用情境與游戲交叉進行的方式,但學生積極性不高,很多環節設置沒有落實,存在許多缺陷,需要繼續改進。
1、內容設計過多,含量太大,節奏過快,給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較少,忽略了學生的自主性。比如青蛙認為小鳥在說大話這里,關于“大話”一詞的理解,實際上可以舉兩個實例來幫助學生理解,再加上語氣反復讀,然后讓學生嘗試著造句子,這樣既能幫助學生理解,又能鍛煉其讀書、表達能力。
2、課堂缺乏讀書聲。雖然我在整節課中也嘗試著讓學生分小組讀、角色扮演讀、男生女生讀,但是整個讀書的時間還是不多,并且缺乏對學生的指導,尤其缺少教師示范讀。讀的過少,朗讀語氣不到位,學生理解課文也就不到位。在青蛙和小鳥第三次對話時,其實可以抓住青蛙和小鳥的兩個“笑”來進行細致品析,通過讀來感受小鳥的無奈以及青蛙的自信,通過不停的讀、指導、反復讀,讓學生杜仲感悟,一只傲慢無知的井底青蛙就能躍然紙上。最后再通過結合實際生活進行交流,更有利于學生掌握青蛙的特點。
3、以文帶文,超出學生認知,時間占用太多,容易形成主次不分。原本我的設計是為了延伸讓學生知道,要想站得高看得遠,必須要通過自己的堅持和努力,但整個課外文本過長,我剖析的過于深入,導致整個課堂會出現主次不分的現象。應該緊抓教學目標,延伸部分淺顯一些就可以,這樣能夠節約時間為前面的讀中品析讓出一些時間。
4、細節還存在瑕疵。比如在生生互評環節,應該教會學生評價其他同學時,要先學會肯定別惹的有點,再找問題,這樣即是對別人的尊重,也有利于形成學生良好的禮儀習慣。另外,語言過于嗦的問題也是需要注意的。
總而言之,作為一名新教師,我的成長之路還有很長,這節課給我最大的收獲或者警醒就是:要時刻把學生放在首位,多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和主動性;要緊抓教學目標,緊扣教學重難點進行教學,不能面面俱到,這樣越是想要抓得多就越是什么都抓不到,更不能為了趕環節而忽視了落實。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我也會吸取各位前輩老師的意見,不斷改進,不斷成長。
部編坐井觀天教學反思 篇2
《坐井觀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它以短小、簡單、淺顯的故事表達了一個深刻的道理。
在課堂上,我通過直觀、形象的多媒體課件,讓學生理解井沿即井口的邊;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理解大話就是吹牛、不實在的話;聯系句子和上下文,通過讀找小鳥說的話:飛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來找點水喝。理解無邊無際就是非常大,大得沒有邊際,并擴展思維,除了天無邊無際,哪些事物也能說無邊無際?學生很快地說出了很多答案:沙漠、宇宙、大地、草原……
老師再因勢利導,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讀出小鳥贊嘆天很大的語氣。教學重點段時,我讓學生抓住青蛙和小鳥的不同觀點: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天無邊無際,讓學生找出它們提出不同觀點的理由,并進行朗讀。在這個語言環境中學生能很容易地理解“大話、無邊無際、遙遠”等幾個新詞語的意思。通過擺觀點、找句子,學生一下子分清誰對誰錯。
為了讓學生能更深刻地了解青蛙產生錯誤觀點的原由,我設計了一個簡單的實驗:通過用手做成的望遠鏡開天花板,你能看見多大?上課時,這個簡單的實驗引起大家極大的興趣,同時學生很容易地明白了用書卷起來只看到一點點地方的原因,由此學生也能明白青蛙產生錯誤的原因是:長期生活在井底,高高的井閉擋住了它的視線,因此青蛙認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最后,我讓學生展開想象,青蛙跳出井口后會看到什么說些什么?……
本課存在的問題:
1、時間的分配有些失調,前松后緊。
2、識字教學不夠扎實。在識字的過程中,不僅僅是認讀,有些詞語可以在這個環節中理解意思。雖然讀的形式比較多,但是學生的朗讀質量沒有明顯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