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精選3篇)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1
做為新教師,我對每堂課的“備課”環節都不敢怠慢。上課前五分鐘,再拿出自己設計的教案看一看,熟悉各個環節,記住本課時的重點,這是許多前輩的經驗之談,這些良好的習慣,令我受益匪淺。有“備”而來,能使自己收獲更多。以〈小壁虎借尾巴〉為例,我課前認真研究課本,讀教參,參考別人的教學設計,在實踐中有了以下收獲:
一、朗讀
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只有多讀,才能真正地理解課文內容和掌握閱讀方法。教學《小壁虎借尾巴》時,我給學生足夠的讀書機會,采用多種形式,如:自由讀文、小組讀文、指名朗讀、齊讀、分角色讀等,不求形式統一,只求學生真正投入。在開始教學時,我讓學生自由讀文,給每位學生一個比較個體的自由散讀的空間,起到讀通課文,掃清生字障礙的作用;其間,又展開小組讀文,理清課文的主脈,了解文章的內容,知道魚、牛、燕子尾巴的功能;總之,只有讓學生充分地讀文,才能有所感知,才能有所感悟,同時也培養了語感。
二、表達
表達是培養學生思維、語言能力的重要途徑。在教學《小壁虎借尾巴》時,了解魚、牛、燕子尾巴的'功能時,這三段內容形式相似,我用“小壁虎爬到了哪兒?看到了什么?說了什么?它為什么沒有借到尾巴?”這幾個問題幫助學生揣摩文章的寫作思路和表達方法,為說話、寫作打下了結實的奠基,并留出時間空間進行擴展閱讀,展示學生和老師收集的資料,表達出動物的尾巴形形色色,各有各的作用;在此基礎上,學生根據個人的喜好自由選擇一個內容練習表達。教師創造各種表達的機會,激發學生表達的愿望。這樣學生就會樂意表達,而且有內容可說,積累了語言表達方式。
三、不足
課的前半部分學生表現還好,可到后面學習課文內容時,學生不在狀態,究其原因,我的設計沒有關注學生的已有認知,沒有抓住學生的興趣點,雖然本著以“學生為主體”進行備課,卻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只想著老師如何去教,沒有考慮學生。因為學生已經進行了充分的預習,課文內容基本懂了,“小壁虎爬到了哪兒?看到了什么?說了什么?它為什么沒有借到尾巴?”這樣的問題沒有什么思考價值。教學的重點就放在“讀”上,讓學生進入角色,充分練習讀,然后交流評議,讀中感悟小壁虎的有禮貌,著急,傷心;感悟語言表達方式。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2
一、以讀為主,引導學生通過自主閱讀獲取感悟,張揚了學生的個性。
閱讀中體驗,入情中感悟。閱讀教學以讀為主,詩歌的學習也是如此。學生從“讀會”到“會讀”的過程,有利于提高學生自主讀書的意識,本案例中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讀中進入詩歌所營造的意境中去,激發了學生對北京的向往,表達了他們對祖國首都的熱愛之情。學生們在朗讀“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這句話時或快或慢或輕或重的自主獲取,為我們展現了一個個鮮活的充滿了靈性的生命體。
二、適時拓展,有效地開發了課程資源,構建了美妙的課堂
充這些圖片、資料充分展示出來,就直觀形象地展示了我國首都北京的美,這樣就更加激發了學生對北京的向往,實現了語文課與生活的不痕對接,同時也體現了讓語文課堂情景化、生活化、審美化的'教學理念。從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們感受到學習的個性和精神的自由釋放,純真感情的自然流露,愛國情感也在無形中自然升華。
不足之處:
課堂上感覺學生與老師配合不是很好,因為教的是一年級學生,年齡小,自控力較高年級要差,面對枯燥的學習,容易疲倦,因此老師的充分調動就尤為重要。備課時不僅要備課,還要備學生,要控制時間,避免學生疲勞,應突出趣味性教學,比如說,在識記生字時,編一些的有趣的兒歌用或游戲等形式互動讀記生字,在讀文及重點句子時,運用其他方法讀,重點放在朗讀指導上。
比如說在揭示句子“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之后,我可以換種方式:讓我們的男孩子從心底里大聲地讀——:女孩子們甜甜地對北京說——:我們懷著對北京無限的熱愛一起說——!讓學生多種形式的讀中悟、體會感情,最后讀出感情。還有就是在寫字時老師講的過多,留給孩子們自主發現學習的時間少了點,所以很多孩子在寫字時沒有按正確格式去寫,顯然寫出的字不是很規范。
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我會針對自己出現的問題及時糾正。通過拓展延伸,補充材料,使課堂的容量、密度增大。通過你讀懂了什么,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適當的補充課文內容的介紹,不但能讓學生更多的對課文的了解,更能使學生的情感得以延續。達到“課已盡,而意未了”的境界。總的來說,課堂是藝術,需要我們去不斷改進加以完善。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3
我教b、pb和p兩上聲母字形相似,學生很容易混淆,因此在指導學生識記字形時得下點功夫。
我是這樣做的:
在指導學生書寫p時,我先讓學生觀察p的筆順,讓學生書空,然后問學生:“老師剛才聽你們說了p的筆順,有點糊涂了,剛才學的b的筆順是豎、半圓,現在學的P也是豎、半圓,那這兩個聲母是不是一樣的`呢?”生:“不一樣的。”“那誰做小老師,來告訴我怎樣分清這兩個聲母呢?”于是學生便很注意地觀察,然后紛紛舉手發言,想做小老師的欲望很強啊。有的學生說:“b的半圓在右下邊,p的半圓在右上邊。”學生說:“它們住的地方不一樣,b住二樓和三樓,p住二樓和一樓。”有的學生還說可以借助書上的彩圖來記住它。
“小老師們真能干!聽了你們的介紹,我知道了這個聲母原來不一樣啊,這回不會糊涂了。”學生們聽了我的夸贊,開心極了。
我發覺這樣教效果挺不錯的,學生在觀察b、p的字形的時候,想必這兩個聲母的字形已經烙在他們的腦海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