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語文下冊語文園地二教學設計(通用4篇)
一年級語文下冊語文園地二教學設計 篇1
實驗教材:一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中讀讀背背兒歌《鞋》。
課堂上,我按預設的教學步驟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先是讓同學借助拼音自由讀,不會念的問老師或同學;然后老師范讀、領讀,再放手讓同學自瀆、背誦;最后拋給同學問題:什么叫“見聞”?這大大小小的鞋子會說些什么?沒想到這問題引起了同學的興趣,同學們像一窩蜂似的說開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的腦海閃過這句話,“對!我不能抑制同學的情感。就順其自然吧!”下面是我臨時設計的教學過程:
【教學案例】
一、說“見聞”
師:你們平時見過什么?聽到過什么?
生:(說了很多)
師:知道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見過什么?聽到過什么嗎?他們一定說起過,對吧!
生:(也談了一些)
二、說“鞋子”
師:能告訴大家,你有多少雙鞋子?是怎么樣的鞋?
生:我有五雙,跑鞋、涼鞋、皮鞋、拖鞋和雨鞋。
生:我有十多雙……
師:你們的鞋真多!你最喜歡哪一雙?
生:我最喜歡紫色的皮鞋。
生:我最喜歡那雙溜冰鞋。
生:我……
師: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呢?
生:(邊回憶邊說,小手不停地舉起)
三、演“鞋子”
師:(走到那個同學跟前,親切地)紫色的小皮鞋,你跟著你的小主人去哪兒?做過什么事呢?
生:小主人帶我去公園玩。
師;玩什么?能說給大家聽聽嗎?
生:小主人一會兒帶我乘小火車,一會兒在蹦蹦床上跳,雖然有些累,但是我很開心。
師:(小皮鞋,你真幸福!說著走向另一名同學)溜冰鞋,你呢?
生:我呀!可沒有小皮鞋那樣幸福。我跟著我的小主人去溜冰場溜冰。小主人還不會溜冰,幾次摔到在地上,害得我疼得要命!
……
師:大鞋子,你們呢?
生:我跟著女主人上街買菜。那兒人好多好多,把我擠得喘不過氣來。
生:男主人是一名建筑工人,我陪他砌磚、挑沙、運水泥……瞧,我滿身是泥,很難看吧!
生:我跟老主人參與了體育鍛煉……
……
(同學滔滔不絕,小手高舉)
師:(創設情景,指名上臺扮演)一天,我回家把鞋脫下。爸爸、媽媽回家把鞋脫下;爺爺、奶奶回家也都把鞋脫下。大大小小的鞋子依偎在一起,說著一天的'見聞……
臺上同學的扮演贏得了臺下同學們的陣陣掌聲,也都躍躍欲試。我就再一次滿足他們的欲望,讓他們在學習小組間盡情演繹……此時的課堂真正成了同學學習的舞臺!下面是我摘取同學扮演中對話的一個小片斷:
大大小小的鞋像一家人似的聚集在一起談論著一天的見聞。大鞋子問小鞋子:“你今天跟著主人去了哪里?”小鞋子回答說:“今天,我跟著小主人去華翔山莊玩。那兒風景很美!雖然我累,但是非常開心。你們去過哪里?能告訴我嗎?”大鞋子笑著說:“我的老主人領我上山挖竹筍,把我弄了一身臟。老主人回家,給我泡了溫水澡,把我洗得干干凈凈。然后把我放在太陽底下。陽光照在我身上,暖烘烘的,舒服極了!”
四、讀“鞋子”
師:誰能再次讀讀兒歌《鞋》,把你的感受讀出來。
(此時,同學由感而發,朗讀更是到位。從同學的朗讀中,我知道他們已經理解了“……回到恬靜的港灣,享受家的溫暖。”這句話的意思。)
【教學反思】
這課堂逾越了我預先的設計,這樣的課堂留給同學的印象,遠遠比我苦口婆心地講解到體會收效大。因此,我不得不相信課堂因同學而精彩,同學因老師而精彩。我們不要拘泥于課前預設,教師在課堂中善于捕獲這突如其來的課堂生成資源。這一臨時教學流程立足教課書,立足教學內容,向書外開放,有如下閃光點:
1、為同學搭建了口語交際的平臺:
新課標指出:“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要努力選擇貼近生活的話題,采用靈活的形式組織教學……”特級教師也曾說過:“口語交際的教學要重視創設情境,激發口語交際的動機:要抓住教學中隨機生成的資源,展開口語交際的活動。”說“見聞”──說“鞋子”──演“鞋子”這個過程,無不給同學搭建了一個能進行口語交際活動的平臺。在扮演中很自然地提高了同學口語交際能力,是非常可喜的!
2、在情感體驗中提升同學的朗讀能力:
閱讀是同學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同學的閱讀實踐。應讓同學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考慮,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這樣的公開課教案,讓同學在扮演說話中真情流露,情真意切,悟中讀,朗讀能力有了質的飛躍。
一年級語文下冊語文園地二教學設計 篇2
學習目標:
1、仔細觀察,了解圖中的小朋友在什么地方,遇到了什么情況,設想一下他會怎么辦,把自己的意思表達清楚,能讓別人聽明白。
2、遇到困難時,自己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培養學生的生活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
培養聽說能力,能聽明白同學的意見,說出自己的意見。
教學時間:一課時
課前準備:課件
教學流程:
一、三言兩語說圖意
1、指導看圖
出示課件,認真觀察,想一想圖上小男孩遇上了什么事。
2、以評促說,說清圖意。
3、揭示話題。
[意圖:通過說圖意,練習說話,以生生評說為途徑,達到把話說清楚,讓人聽明白,從而以此為憑借,引出話題。]
二、各抒已見議辦法
1、小組討論小男孩該怎么辦,互說互評誰說得好,誰想的辦法好。
2、小組匯報交流,以評促說,評一評是否把話說清楚,說明白。
[意圖:在說中,練習把話說清楚,讓人聽明白,通過自評,生評、師評,促進學生說話和傾聽能力的發展。]
3、小組討論:哪一種辦法比較合適?為什么?說說評評。
4、學生匯報交流,各抒已見,互相評議,引發爭論。
[意圖:再進一步有機地引出話題,讓學生互相評議,引發爭論,訓練說,以及隨機互答的能力。]
5、小結。
[意圖:通過為圖上的小男孩想辦法這個話題引開,讓學生在小組充分地說評,在班上互相評議、爭論,激發興趣,引發參與互動交際的積極性,從而達到鍛煉口語交際的能力。]
三、創設情境訪話題
1、話題:假如你遇到像小男孩這樣類似的情況?你該怎么辦?
2、模擬記者采訪。
(1)教師示范當記者采訪,評價。
(2)學生輪流當記者采訪,互評。
(3)學生上臺模擬采訪,評價。
3、小結。
[意圖:通過創設“記者采訪”的情境,進一步引發學生參與互動交際的趣味感,有機展開話題,讓學生在采訪中互動說話,互動評價,互相促進,從而進一步鍛煉把意思說清楚,讓人聽明白及隨機應答的口語交際能力,同時也培養學生的生活實踐能力。]
四、拓展延伸想開去
在生活中,除了遇到類似困難外,假如你遇到比這更大的困難,你該怎么辦?請同學們利用課余時間,想一想,跟你的好朋友說一說。
五、總結。
設計說明:
《我該怎么辦》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第四冊第五組的口語交際課。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口語交際目標是:具有日常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我們依據新課標的新理念,充分發揮我校課題實驗的課堂教學評價的評價功能,設計出面向全體學生,能激發學生全員參與熱情的訓練方法,鍛煉和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我是這樣設計:
(一)緊扣話題,創設情境
課程標準指出:口語交際教學活動主要應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此,我們通過創設”記者采訪”的情境,進一步引發學生參與互動交際的趣味感,緊扣話題有機展開,讓學生在采訪中互動說話,互動評價,互相學習,互相促進,讓學生逐步學會傾聽別人講話,努力了解講話的主要內容;學會把自己的意思表達清楚,讓人聽明白,從而培養學生隨機應答的口語交際能力和生活實踐能力。
(二)借助評價,激發互動
教學中,我們借助評價,把評價的權力還給學生,讓評價成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種自發意識,促進學生互動。讓學生在評價中提高,在評價中發展。從而讓學生敢說,愛說,進而會說。如在“三言兩語說圖意”這一環節中,以生生評說為途徑,如:“他把話說清楚,說完整了嗎?你聽明白了嗎?”通過這樣的評價讓學生把圖意說清楚,說明白。在“各抒已見議辦法”這一環節中,讓學生在小組里互說互評,在班上匯報交流時,師生共同評議,從而促進生生,師生的互動。在“創設情境仿記者”這一環節中,如:老師像記者嗎?哪里像通過評價讓學生知道怎樣把話說清楚明白,再讓學生模擬記者采訪和互評,讓學生在真實誠墾的激勵性的評價中樹立表達的自信心,進一步提高口語交際能力。
(三)構建平臺,促進發展。
我努力在課堂上,構建多種渠道的互動平臺,促進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發展。
1、多媒體手段的恰當運用,讓靜的畫面動起來,拉近了教材與學生之間的時空距離,直觀形象,讓教材中的話題打動學生,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打開話匣子,實現互動。
2、學習小組里的討論交流,記者采訪中你來我往,拉近了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距離,組織學生展開心與心的碰撞,實現了不同學生生活實際之間距離的互補。
3、教師充分發揮在教學中導的作用,在教材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之間發揮媒介作用,主動地與學生融為一體,和學生說在一起,想到一塊,滿足學生的情感需要,更好地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從而實現互動,在互動中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一年級語文下冊語文園地二教學設計 篇3
我會讀
1、出示一棵“蘋果樹”,蘋果樹上掛滿了紅彤彤的“蘋果”(“蘋果”上寫了“我會讀”中的詞語)。
2、小組學習:四人小組輪流讀“我會讀”中的生字,互相糾正讀音。
3、各小組采用輪讀的方式,看哪一組摘的“蘋果”多。
讀讀背背
1、小組學習。
a、四人小組一起讀詩《鞋》,互相糾正讀音。
b、說一說這首詩說了什么意思。
c、表情朗讀這首詩。
2、小組派代表朗讀《鞋》,同學評議。
3、自由背誦《鞋》。
4、全班配樂背誦。
第三課時
口語交際:我該怎么辦
學習目標
1、能完整地講述做家務事的經過。
2、愿意從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學會關心體貼長輩。
教學過程
激趣導入
小朋友們,你們在家做過家務事嗎?(讓沒做過家務事的學生說說為什么。)
播放錄音,口語交際
1、創設情境一
a、錄音:星期一,爸爸出差了,家里只剩媽媽和小明,媽媽又要上班又要照顧小明,還要做許多家務事,小明就想幫媽媽做一些家務事,可媽媽說小明還小,不會做。小朋友們,他該怎么辦?詮來幫他出出主意?
b、討論交流。
四人小組討論交流。
媽媽為什么不讓小明做家務?
怎樣才能勸說小明的媽媽,讓他做家務呢?
我們能做哪些家務事?我們之前學過的課文中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小組內表演。
小組內的幾個同學分別扮演媽媽、孩子、同學等角色,表演勸說的過程。說服“媽媽”后,請“媽媽”談談,為什么接受了“孩子”的要求。
c、上臺表演。
小組自告奮勇上臺表演。
評一評“最佳口才獎”。
看看哪組能在最短的時間內用最好的方法說服“媽媽”。
2、創設情境二
剛剛有幾位同學都說做過家務事,那誰來給大家說說為什么要幫爸爸媽媽做家務?你是怎么做的?
a、說說你為什么要幫爸爸媽媽做家務?
b、個別說說做家務事的經過。
c、全班交流。
其他同學補充認為你說得不完整的地方,在同一件家務事上,他們的做法又是怎樣做的?
3、創設情境三
通過剛才的交流,教師發現同學們個個都是能干的孩子,那你們想不想把自己能干的一面展現給大家看呢?那我們就來一個“小能手”爭奪賽吧!
a、分成幾個小隊,如蘋果隊、橘子隊等,每隊都做不一樣的家務(如疊衣服、抹桌子、整理書桌等),全班學生分別到各個小隊去做家務(自己想去哪個隊就去哪個隊)。
b、每個大組挑選一名代表上臺爭奪“小能手”,看誰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把書桌上的東西整理得井井有條。
c、在隊中進行做家務比賽,做得好的評為“小能手”并獎一朵小紅花。(邊做家務邊放音樂)
總結
通過這一節課,大家有些什么想說的?(學生交流)
剛剛同學都說了這么多,這說明大家是孝敬長輩、愛勞動的好孩子,那我們以后天天都做爸爸媽媽的好幫手,好嗎?
大家一起唱《我有一雙勤勞的手》。(老師和同學一起唱)表示很多不同的意思?
3、小組交流,全班交流。
一年級語文下冊語文園地二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通過各種方式識記生字,并初步了解什么是量詞,積累詞語。(重點)
2.進一步熟記字母表中的大小寫字母,并能一一對應。(重點)
3.初步學會通過加偏旁的方法識記生字。
4.正確、流利、有節奏地朗讀古詩,借助圖畫大致了解古詩描述的內容,背誦古詩。
5.和大人一起朗讀《陽光》這個小故事,明白文章主要寫的是什么內容,并知道陽光的無私和珍貴。(難點)
課前準備
1.帶有"一輛車、一匹馬、一冊書、一支鉛筆、一棵樹、一架飛機"這些插圖的課件。(教師)
2.了解陽光的作用。(教師)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引入,激發興趣
師:今天,老師要和小朋友們一起去語文園地二學習,這個園地里有好多漂亮的圖畫,你們想看嗎?(想)我們不能只看,還要能用一句話說一說圖片上畫的是什么,你們有信心嗎?
設計意圖:上課伊始,教師從圖畫入手,用充滿誘惑力的語言,針對小學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好勝心的特點,激發學生積極參與體驗的熱情和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迫不及待地想去看一看,使學生帶著積極快樂的情感投入到課堂學習活動中來。
二、圖文結合,識記生字
1.識字加油站。
(1)指名讓學生說一句話,教師相機糾正。
(課件出示:一輛車、一匹馬、一冊書、一支鉛筆、一棵樹、一架飛機。)
(2)出示量詞詞組,學生認讀。
導學:句子大家說得不錯,老師這還有幾組詞語,你們能讀準嗎?
①根據拼音讀準字音,重點指導讀準"匹""冊""支"。
②說一說怎樣識記這些字。
(3)知道什么是量詞,并能自己說幾組量詞詞組。
預設:一朵花、一塊橡皮、一根跳繩……
2.展示臺。
(1)說一說你除了在課堂上跟老師學習了一些生字,還在什么地方認識了生字。
預設:電視上、商店里、大街上、課外書上……
(2)識記新詞語。
導學: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幾位新伙伴。(出示音樂、美術、寫字等課本的圖片)你們認識他們嗎?他們的本領可不小,他們不僅能教給你們本領,還能教你們識字呢!你們看:
①出示詞語,借助拼音讀一讀。
指名領讀。
②說一說這些詞語你在哪本書上見過。
預設:數學書、美術書……
③自由讀詞,要求讀準字音。
"算""姿""尊"這幾個字是平舌音;"式""勢""重"這幾個字是翹舌音。
④選擇自己喜歡的詞語說一句話。
⑤交流各自識記生字的好方法。
設計意圖:識字寫字是低年級教學的重點,這一環節的設計通過圖畫引發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欲望,變被動接受為主動認知。通過教師的引領,不僅把讀詞與認知事物結合起來,而且能激發學生識字的熱情。
三、細心觀察,鞏固識記
1.找一找,連一連。
(1)復習背誦字母表。
①指名按順序背誦。
②全班按順序背誦。
(2)出示大小寫字母,學生說一說怎樣連能又準又快。(按大寫或小寫字母的順序先找、再連。)
(3)動手連一連,師生評價。
(4)找朋友游戲。
2.讀一讀,想一想。
(1)出示"日""寸",讀字組詞,簡單說一說每個字的意思。
(2)給這兩個字加偏旁,組字并組詞。
(3)分別說一說帶有"日"和"寸"的字的特點。
設計意圖:音序查字法是一年級的一個重要內容,要求學生熟記字母表的順序,記住字母的大小寫形式。學生以后查字典時就能更快地在"漢語拼音音節索引"中找到字母的位置,為下面學習音序查字法打下基礎。
四、誦讀古詩,日積月累
1.聽古詩《春曉》的配樂朗誦錄音,會讀的同學可以跟著一起誦讀。
2.學生借助拼音自由練讀古詩,圈出不認識的字多讀幾遍。
3.小組互相糾正字音,反復練讀,直到全組同學都會朗讀為止。
4.教師范讀,學生模仿老師進行朗讀,讀出節奏,讀出韻律。
5.結合插圖,想象交流。
導學:這首古詩的作者李白從聽覺的角度,描繪了雨后春天早晨的景色。讀著這首詩,你仿佛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預設1:聽到窗外悅耳動聽的鳥鳴。
預設2:聽到夜里沙沙的風雨聲。
預設3:看到了滿地的花瓣。
…………
6.齊聲誦讀,把體會到的作者對春天的熱愛之情讀出來。
7.背誦古詩。
設計意圖:通過錄音以及教師的示范朗讀,指導學生進行朗讀,感受古詩的語言美;通過觀察課文插圖,想象畫面,指導學生理解古詩,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
第二課時
一、謎語導入,激發興趣
1.孩子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謎語,比一比,看哪位同學最先猜出謎底。
(幻燈片出示謎語,教師把謎語讀一遍)"勞動英雄面孔紅,天一亮來就出工。從東到西忙不停,直到傍晚才收工。"(提示:謎底--太陽)
你們真聰明,這么快就猜中了老師出的謎語,對了,謎底就是我們誰都離不開的太陽。那太陽到底有什么用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兒童作家金波的一篇文章--《陽光》,學完這篇文章你就明白了。(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謎語的語言生動、明快,富有韻律感,不僅能提高學生熟識事物特點的興趣,整個過程也會讓學生充分體會到快樂。上課伊始,通過猜謎語這種有趣的活動,很好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朗讀感悟,理解短文
(一)掃清障礙,初讀短文。
1.教師范讀,學生注意生字的讀音和停頓。
2.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書。根據漢語拼音自讀課文,圈出不認識的字,多讀幾遍。
3.掃讀全文,標出自然段序號。
4.指名按自然段讀短文,師生正音。
(二)逐段學習,指導朗讀。
1.指名讀第1自然段,想一想:這段話中把陽光比作了什么?
(1)作者把陽光比作金子,這說明陽光怎么樣?指導重讀"金子"。(學生練讀,教師指導。)
(2)像金子一樣貴重的陽光灑遍了哪里?(田野、高山、小河)
2.自由讀第2自然段,想一想:因為有了陽光的照耀,禾苗、小樹和小河有了什么變化?
(1)你覺得該重讀哪些字詞?(更、長長的)
(2)學生練讀、指名讀、男女生讀。
(3)讀了這一段,你覺得陽光有什么作用?(學生交流)
教師小結:有陽光植物才能進行光合作用,才能開花、結果;動物、人類都需要陽光;陽光會使水蒸發,形成雨,滋潤大地,孕育生命;適量的日光浴,對人體的健康有很大的幫助。
3.齊讀第3自然段,說說陽光還到了哪里。
(1)(出示圖片)學生結合圖畫想象一下,清晨拉開窗簾見到陽光時你的心情如何?
(2)指導學生帶著愉悅的心情朗讀這段。
4.指名讀最后兩個自然段。
(1)交流:這兩個自然段作者要告訴我們什么?
(2)指導學生朗讀這兩個自然段。(重讀"大家的""更寶貴")
設計意圖:語文課堂要以讀為本,以讀代講,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學生反復朗讀,注于目,出于口,聞于耳,記于心,就能深入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教師讓學生通過讀,感受語言文字里的內容,再通過想象把學生帶入到文章的情境中。
三、總結全篇,感悟內涵
1.讀了這篇文章,你知道陽光的作用了吧!誰來說一說?(指名說)
2.是呀,陽光不但能讓禾苗更綠,小樹更高,小河像錦緞,它的作用還有很多很多,回家后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找一找。
3.陽光不僅作用大,而且是無私和寶貴的。大自然還有許多像陽光一樣的事物值得我們去珍惜,我們該怎樣做呢?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制作一張"保護環境,從我做起"的手抄報,我們將舉辦一次展覽,看看誰制作的最好!
設計意圖:將課外閱讀活動進行拓展延伸,完成親子閱讀活動,通過找陽光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好處,以及制作手抄報,幫助學生更深地理解文章的內涵,讓文章的思想得到升華。
教學反思
進行語文園地教學,即讓學生在創設的情境中學習語文,注意引導學生發現規律、進行拓展延伸。"語文園地"除了幫助學生對所學的語文知識、技能進行系統地梳理、整合、鞏固以外,更注重在學生心中培養學習語文的興趣和自信。教學時根據學生年齡和心理特點創設情境,激起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熱情,輕松完成了鞏固識字、積累詞語的教學任務。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認識生字;掌握量詞;對字母表掌握并運用。
2.能力目標:積累詞句并運用;積累古詩并背誦;正確閱讀《陽光》。
3.情感目標:激發學生主動識字、寫字的興趣;培養學生正確閱讀的興趣。教學重點:識字,積累詞句并運用。
教學難點:激發學生主動識字、寫字的興趣;培養學生正確閱讀的興趣。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掌握量詞;對字母表掌握并運用。
2.激發學生主動識字、寫字的興趣;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趣味識字。
1、學生自由讀字詞。(教師正音)
2、從這些字詞里你們有什么發現?(都和量詞有關)
3、你還能說一些這種形式的詞語嗎?(一個人、一座山……)
4、集體齊讀字詞。
二、字詞句運用。
1、找一找,連一連。
(1)背誦字母表。
(2)學生獨立完成:給大寫字母找到對應的小寫字母,并連一連。
(3)學生展示。
(4)按照順序讀一讀。
2、讀一讀,想一想。
(1)學生自由讀左邊生字。學生領讀。
(2)同學們讀完有什么發現嗎?(明、星、早、陽是給日加偏旁組成的新字。)
(3)同學們還能組成其他新字嗎?(音……)
(4)學生自由讀右邊生字。你們發現什么了?(給寸加偏旁組成了新字過、時、對、村。)
(5)集體齊讀這些生字。
三、課堂總結。
同學們,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積累詞句并運用;積累古詩并背誦;正確閱讀《陽光》。
2、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展示臺。
1、出示詞語,學生自讀。
2、同桌互讀。
3、指名讀,齊讀。
4、選擇其中幾個詞語說一句話。
二、日積月累。
1、學生自由讀古詩。
2、教師簡介作者孟浩然。
3、請學生試說《春曉》的意思。(教師指導)
4、集體齊讀,學生背誦。
三、布置作業。
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閱讀《陽光》,并背誦自己喜歡的語句。
四、課堂總結。
學了這一課,你懂得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