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弈》教學設(shè)計(通用12篇)
《學弈》教學設(shè)計 篇1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3個生字。
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句子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的內(nèi)容。
4、能聯(lián)系實際,說說學習課文的體會。
教學重點:
1、對照注釋,掌握生字詞,弄清句意。
2、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兩個人的不同表現(xiàn)。
3、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導語。
1示常見文言警句
(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Wx書百遍,其義自見。溫故而知新。)
(1)師:有誰還記得我們本學期學過的有關(guān)節(jié)約和環(huán)保方面的名言警句。
生:每一食,便念稼穡之艱難;每一衣則思紡織之辛苦。
生:地力之生物有大數(shù),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節(jié),則常足;取之無度,用之無節(jié)則常不足。
師:這兩句話在語言表達上有什么特點?
生:這兩句話是用文言文寫的。
師:你還能背出哪些文言警句。
生: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生: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p>
生:言必行,行必果。
師:看來,同學們已經(jīng)積累了許多文言警句。文言文是我國古代的書面語體,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遺產(chǎn)。學好文言文,對于提高我們的語言感悟能力、表達能力等都大有好處。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學弈》這篇文言文。
2、師講《孟母三遷》的故事。
師:古時候一個姓孟的孩子,他的母親孟母吧!把家安在集市邊,不久,她的兒子學會了喊吆喝著做買賣,孟母想就這樣下去,將來孩子就成了小販了。她就帶著孩子搬了家,搬到了一座山腳下,到了清明節(jié),掃墓祭祀的人很多,她的孩子學會跪、拜等動作,孟母一看,不得不了,這樣下去,孩子不就學會跳神做迷信嗎?于是她趕快搬家,搬到了學堂邊,孟母就會放心了,她的兒子跟著先生讀書了。這位孩子就是中國歷史上鼎鼎有名的儒家代表人孟子。
3、本文選自《孟子》的《告子篇》,作者是孟子,是他談到學習態(tài)度和聰明不聰明的問題時舉的一個例子。
4、誰能簡單地介紹一下孟子的資料?
(孟子:戰(zhàn)國時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名軻,字子輿。戰(zhàn)國人,肯定人性本來是善的,都具有仁、義、禮、智等天賦道德意識。提出了“富貴不能淫,貧*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論點,著作有《孟子》,是儒家經(jīng)典之一)。
3、出示掛圖:仔細看圖,他們在干什么?三個各有什么表現(xiàn)?
生自由議后老師總結(jié):
一個老人捋著胡子教兩個學生學下旗,左邊一個托著下巴正專注地學下旗,另一個則心不在焉。
課文是怎樣講這個故事的呢?下面請同學們看書.
二、讀通課文,體會中心。
1、默讀課文,邊讀邊對照注釋逐字,理解每句話的意思,逐句了解文章的意思。對理解有難度、有困難的字、詞、句做上標記。生自學。
師:這是一篇文言文應(yīng)該怎樣來朗讀呢?
師范讀。
師:老師讀的有時么特點?
生:老師讀得比較慢。
生:老師讀得比平時讀課文時停頓較多。
2、總結(jié)讀文言文的特點:一是速度比較慢,二是句中停頓較多。
師:按照我們剛才悟出的讀文言文的方法,你在下面也試一試。(生自由讀)
師:讓我也來試一試,好嗎?請你們認真聽聽我是怎樣停頓的,你認為必要的地方可以拿出筆畫一畫。
師范讀
師:想學老師的方法再試一試嗎?好,你們自由讀一讀吧。
生自由讀
3、誰再來將整篇課文讀一讀(指名學生讀)
評議
齊讀
師:看來大家讀得挺起勁兒,誰找到感覺了?個別讀
師:還誰想讀,好,現(xiàn)在同桌之間,女生先讀給男生聽,男生再讀給女生聽(生讀)
師:男生女生誰讀得好?學生爭說
師:孰好孰差,口說無憑,我們拭目心待,男生女生各找一個代表賽讀。
師:女生的清脆,男生的厚重,個有千秋,咱們綜合一下吧,齊讀。
師:還有想讀的同學嗎?別急,等理解了課文的內(nèi)容以后,你們會讀得更好,到時那時,我們再來比一比
師:現(xiàn)在我給大家五分鐘時間,請同學們先對照文中注釋,把你不理解的字或詞弄清楚意思,然后再試著把字和詞連起來說說全文的意思。
5、指導學生理解課文。
①解題:學弈什么意思?(圍旗,下圍棋):學習下圍棋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看注釋
師:對,看注釋是幫我們學懂古文的一種好方法。誰能單講這個弈字(生答),漢字中有一個字和弈字特別象,誰知道這個字?
生:老師,奕,神采奕奕的奕
師:知道“神采奕奕”是什么意思嗎?
師:說得好,就象現(xiàn)在大家上課的精神狀態(tài)一樣,下面就讓我們保持神采奕奕的精神狀態(tài)來繼續(xù)我們的學習。題目的意思弄明白了,誰愿意給大家把文章讀一讀(指讀課文)
②奕秋是個怎樣的人?
奕秋(人名,因善于下旗,所以稱為弈秋),通國(全國)之(的)善(善于,擅長)弈者(的人)也。你能用自己的話來說說這句話的意思嗎?(弈秋,全國善于下旗的人。者:的人,如讀者是讀書的人,作者是寫作的人,像這樣的還有嗎?)
③這兩個人是怎樣學的?
使(讓)弈秋誨(教導)二人弈,其(其中)一人專心致志,惟(只)弈秋之為聽(只聽弈秋的教導);一人雖(雖然)聽之(指弈秋的教導),一心以為有鴻鵠(天鵝)將至,思援(拉,引)弓繳(本課指帶有絲繩的箭)而射之(天鵝)。
根據(jù)你的理解說說這句話的意思?(讓弈秋教導二人下旗,其中一人一心一意,聚精會神地學習,只聽弈秋講的內(nèi)容;另一人雖然也在聽弈秋講,可是一心認為有天鵝將要飛來到這里來,想著拉系著絲繩的箭,把它射下。)
根椐你的理解,你認為這句話要怎樣讀?生讀
師:他讀得怎樣?誰來評評?生評。
假如是你,你會怎樣讀?為什么?(突出專心致志,思援弓繳、射,古文還要注意停頓,速度要放慢。)
全班齊讀這兩句。
④他們一起學棋的結(jié)果呢?
雖與之(他,指前一個人。)俱(一起)學,弗若(不如)之矣(了)。
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句話的意思?(這個人雖然與那個專心致志的人在一起學習,但不如專心學習的人啊。)
⑤出示:為其是智弗若與?
我讀懂了“為是其智弗若與?”這一句,我是這樣理解的:能說這是他的聰明才智不如前一個人嗎?
師:你讀懂了,能讀好嗎?來,試一試。(生讀)
師:你認為怎樣才能讀好這一句,這一句后面有個什么符號,這是什么句?
生:問號,這是反問句。
師:應(yīng)該讀出什么樣的語氣?
生:反問的語氣。
師:一起讀出反問的語氣。(齊讀)
師:再問的強烈些!(生再讀)
師:問得更強烈些!(生再讀)
師:作者是怎樣回答的?
生:曰:非然也。(個別讀)
師:讀得肯定些!(再讀)
這句話是什么意思?誰來說說。
生說;為(謂,說)是其(他,指后一個人)智弗若與(嗎)?(說是他的智慧不如另個人嗎?)
這是一個疑問句,應(yīng)該怎樣讀?生齊讀。
怎么樣他讀出疑問的語氣了嗎?⑥課文作了回答嗎?
生:曰(說):非(不是)然(這樣)也。這句話又是什么意思?(回答說:不是這樣的。)
文中給了我們正面的回答,要怎樣讀?讀出肯定的語氣。生齊讀。
⑦師:學習的結(jié)果不同是智力的問題嗎?生(不是)既然不是智力的差異,那為什么“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
出示問題:
討論:“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提示從哪句話看出來的)從中我們總結(jié)出一個什么道理?
生交流。
引導:“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
師:你有過專心致志的經(jīng)歷嗎?當什么的時候,你是專心致志的。
生1:當我看書的時候,我是專心致志的。
生2:當我聽課的時候,我是專心致志的。
師:你們還能用那些詞語來形容這個專心致志的人。
生1:聚精會神。生2:一心一意。生3:全神貫注。生4:一絲不茍。全力以赴
師:“專心致志”這個成語就出自這個故事。你們還知道哪些成語出自文言文。
有這樣的精神肯定會獲得成功;(板書:成功)
師:一個人學得專心致志,另一個人學得怎么樣?
(心不在焉、心神不定、一心二用……)師:你有這樣的體會嗎?(學生說體會)
師:我們看不管下棋,還是做其他事。智力是不是最主要的呀?最主要的是什么呀?態(tài)度。這真是態(tài)度決定一切。
師:我們看這篇文章,剛開始大家覺得不好懂,現(xiàn)在讀出了韻味,你們的秘訣是什么呀?
生:先理解意思,認真讀,再仔細體會感情。
師:好,同學們都學得專心致志,由開始的不會讀,到后來的熟讀甚至背誦,其實文言文學習并不困難,秘訣就在多讀多背而已。下面請同學們再大聲地把全文讀一遍。(齊讀)
能背誦嗎?學生試背全文。
三、總結(jié)全文,課外延伸
1、你給用自己的話把這篇文言文講成故事嗎?
2、生準備后講。
3、這里老師也準備了幾則文言文,請同學們讀一讀。(示文言文)
板書設(shè)計:
24學 弈
一人 專心致志(成功)
一人 三心二意(失敗)
附文言文四則:
守株待兔
宋②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③,兔走④,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⑤而守株,冀⑥復(fù)得兔。兔不可復(fù)得,而身為宋國笑。
今欲以先王之治,治當世之民,皆守株之類也。
【詩文翻譯】
宋國有一個正在耕作的農(nóng)民,他的田里有一個樹樁。忽然一只兔子跑來,一頭撞在樹樁上,碰斷了脖子死掉了。于是他便放下農(nóng)具,守在樹樁旁,希望能再撿到撞死的兔子。兔子不可能撿到了,自己反而被宋國人所恥笑。
現(xiàn)在仍想沿用先王治理國家的方法,來統(tǒng)治現(xiàn)在的人民,都是守株待兔的一類人。
“守株待兔”這一成語故事以“兔走,觸株折頸而死”的偶然事件,引出宋人“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fù)得兔。兔不可復(fù)得而身為宋國笑”的后果,進而從中悟出“今欲以先王之治,治當世之民,皆守株之類也”的道理,比喻死守狹隘經(jīng)驗或妄想不經(jīng)過主觀努力而僥幸得到成功。
鷸蚌相爭
蚌②方出曝③,而鷸④啄其肉。蚌合而鉗⑤其喙⑥。
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⑦有死蚌。”
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⑧,明日不出,即有死鷸。”
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并擒⑨之。
【字詞注釋】
【詩文翻譯】
河蚌剛剛爬上河灘張開殼兒曬太陽,一只鷸鳥撲過來啄它的肉。蚌靈敏地合擾自己堅硬的殼,把鷸鳥尖尖的長嘴緊緊夾住。 鷸對蚌說:“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會曬死。”蚌也對鷸說:“你的嘴今天拔不出,明天拔不出,你就要渴死餓死!” 鷸和蚌誰也不肯讓誰。結(jié)果都被漁夫毫不費力地抓住了。
揠苗助長
宋人有憫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譯文:
有個宋國人嫌自己的莊稼長得慢,就將禾苗一棵棵拔高。他疲憊不堪地回到家里,對家人說:“今天累壞了,我?guī)椭f稼長高啦!”他兒子趕忙到地里去看,禾苗都已枯萎了。
天下人不犯這種拔苗助長錯誤的是很少的。認為養(yǎng)護莊稼沒有用處而不去管它們的,是只種莊稼不除草的懶漢;一廂情愿地去幫助莊稼生長的;就是這種拔苗助長的人,不僅沒有益處,反而害死了莊稼
掩耳盜鈴
出處:《呂氏春秋·自知》
原文: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鐘者。欲負而走,則鐘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鐘況然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掩其耳。惡人聞之,可也;惡己自聞之,悖矣。
譯文:
晉國的大夫范氏滅亡的時候,有個老百姓得到一只鐘,想要把它背走。只是鐘太大,沒法背。于是就用錘去把它打碎,這樣鐘又轟轟地響起來,那個老百姓怕別人聽到響聲來搶這只鐘,趕忙把自己的耳朵堵起來,以為自己聽不見,別人也就聽不見了。
《學弈》教學反思
文言文是古代文明傳承的媒介,其博大精深昭示著中華歷史文化的悠久與燦爛。從小學開始,在學生成語、名言警句、古詩詞的積累基礎(chǔ)上,讓學生接觸一點文言文,初步感知其語言特點,了解古人的思想道德觀點,對加強人文思想教育,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其重要作用與深遠影響是不言而喻的。
在教學《學弈》這篇文言文時,我以為應(yīng)重在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感受學習文言文的方法,通過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經(jīng)歷對照注釋理解、朗讀、背誦、感悟等過程,享受文言文學習的樂趣。
一、反復(fù)朗讀感悟方法
《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yīng)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yīng)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我們必須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優(yōu)良的閱讀情境,激發(fā)學生主動積極地思維。
⑴教師范讀引好路子
學生剛剛接觸文言文,沒有相應(yīng)的基礎(chǔ),而文言文在讀音、意思、朗讀方法上與現(xiàn)代白話文的巨大差別,都需要教師的有效指導。所以教師的范讀對指導學生把文章讀正確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這種有滋有味、聲情并茂的朗讀能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⑵反復(fù)朗讀讀準讀熟
課堂上,教師應(yīng)給學生留下充分的自由朗讀時間,讓他們借助注音讀準生字;教師也應(yīng)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及時地指導學生正確地讀音,并能通過反復(fù)朗讀讀熟課文、正確斷句。
(3)字斟句酌弄清意思
要給學生充分的學習探究的時間,引導他們結(jié)合課后注釋弄懂字、詞、句的意思,并通過獨立說、同桌互說等形式予以落實.
二、熟讀感悟道理
在學生熟讀成誦、完全讀懂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教師啟發(fā)學生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地感悟、思考、分析、討論如下問題:⑴兩個跟弈秋學下圍棋的人表現(xiàn)有何不同,結(jié)果怎樣?⑵《學弈》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學習后有何體會?
經(jīng)過師生平等互動,個體感悟思考、集體分析討論,達到共識:兩個學下圍棋的人在主觀條件(智慧一樣)和客觀條件(一起向全國最擅長下圍棋的弈秋學習)相同的情況下,卻產(chǎn)生不同的結(jié)果,原因在于兩人的學習態(tài)度不同:一個專心致志,另一個一心兩用。《學弈》告訴我們,在學習條件一樣的情況下,學習態(tài)度的專心與否決定著學習結(jié)果的好壞,因此,我們一定要專心致志地學習。同時也應(yīng)認識到,如果弈秋能對一心兩用的人嚴加管教,那么結(jié)果就會大不一樣。
總之,教學過程中,我始終堅持學生的主體性,自始至終讓學生參與到整個學習活動中來,既有學生個體的自主探究,也有小組的合作學習。這樣既激發(fā)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產(chǎn)生興趣,能自主精讀翻譯文言文,又培養(yǎng)學生歸納總結(jié)規(guī)律,探索疑難問題的能力。
不足:
一、老師的范讀不夠十分優(yōu)美。
在范讀時,沒有更多的注意語速和感情。感情不充分,節(jié)奏感不夠強。
二、由于一時疏忽而沒有把較簡短的文言文以小黑板的形式出現(xiàn),致使學生在讀的時候,感受節(jié)奏有些吃力,沒有達到預(yù)期的效果。
三、應(yīng)不吝嗇對學生的贊賞與評價。多給學生以自信。
四、讓自己的精神更飽滿些,可以達到感染學生的目的。
五、把導入過程的名言警句,融會貫通到具體的教學中去。
《學弈》教學設(shè)計 篇2
師(過渡):說起歷史,總是讓人們浮想聯(lián)翩!同學們,如果時光能夠倒流,你想不想做一回古人呢?好,就讓我們身臨其境地感受一下吧!
1、引入故事情境
出示課件:古樂聲中,畫面進入了戰(zhàn)國時代。一家棋社門口張貼了張告示,上書四行字(配音):弈秋棋社今日招徒,一朝學成終身不俗,廣納天下賢人雅士,齊聚書卷路150號。
2、尋訪棋社,拜師交友
在弈秋的棋社發(fā)生了什么事呢,請同學們讀讀《學弈》這篇課文。讀時注意參閱課本上的注釋。
3、檢查交流
⑴生讀
師:下面想請個同學把這個文言文故事讀給我們聽聽,誰先試試?
師:誰來說說,他讀的怎么樣?
師:第一次讀文言,你們有什么感覺呀?
生:很拗口,不好讀。
師:其實呀,老師小時候第一次讀文言也是這種感覺。不過呢讀的多了就熟練了。同學們,在古時候呀,誦讀詩文是一件很風雅的事,一卷在握,書聲瑯瑯,情景交融,物我兩忘!下面呢,聽老師來讀一遍,感覺一下老師讀的有什么特點。
⑵師范讀。(課件出示課文插圖,師配樂范讀)
師:聽完老師的朗讀,你們有什么感覺?
生:沒想到文言文也可以讀得這么美!
學生在老師引導下歸納文言朗讀的要領(lǐng):速度稍慢,注意停頓(還可以微微搖頭晃腦)。
⑶老師逐句教讀。
⑷學生接力讀,教師相機正音,重點指導:誨、鵠、繳、弗。
三、化整為零,沐浴書香
1、小組故事會
師:請大家以小組為單位,以故事會的形式來講講《學弈》這個故事。故事會之前,老師有四個特別的行動指令要分發(fā)到咱們的四個小組。現(xiàn)在呀,它們已不不知不覺藏到了你們的桌子下面,趕快找吧!(生紛紛尋找。)
每組各得到一只紙鶴,鶴身有字,四組指令分別如下:
一組:
⑴說說弈秋是個怎樣的人?找出相關(guān)的句子。
⑵想一想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⑶這句話應(yīng)該用什么語氣來讀?試著讀一讀,
二組:
⑴談?wù)劦谝粋徒弟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找出相關(guān)的句子。
⑵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⑶這句話該怎么讀?請試一試。
三組:
⑴看看第二個人學習得怎么樣?文中是怎樣描述的?
⑵這句話怎么理解?
⑶用怎樣的語氣朗讀?試著加上動作演演、讀讀。
四組:
⑴在3-5句中,哪一句點明了學弈的結(jié)果?
⑵這句話是什么意思?讀讀想想:為什么會是這樣的結(jié)果?
⑶你是怎樣理解文中最后兩句話的?
師:找到紙鶴的同學就做今天的學習小組長。怎么樣才能完成這些指令呢?有人為你們出主意了——(課件出示文字并配音:為你支招――A組長將特別指令迅速通告全組。B小組內(nèi)兩有對講故事,之后組長檢查一至兩人,相互評價補充。C在組長的指揮下討論并合作完成指令任務(wù),組長解決不了的問題記載下來。D組長統(tǒng)籌安排匯報人員及匯報方式,并在組內(nèi)演練一次。)
師:大家開始行動吧!
學生開始講、議、批、思、讀,教師相機指導。
2、交流感悟,美文美讀
師:讓我們來分享一下彼此的閱讀收獲!從一組開始吧!組長主持匯報。
第一部分:
一組組長:我們組的第一個問題是:說說弈秋是個怎樣的人,并找出相關(guān)的句子。這個問題由同學回答。
生:我認為弈秋是個棋藝高超的人,從文章第一句“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可以看出。
師:說的不錯!(課件相機出示該句及弈秋形象)請繼續(xù)。
一組組長:我們組的第二個問題由同學回答。
生:我來解釋一下這句的意思。弈秋是全國棋人中最善于下棋的人。
師:好,讓我們來看看大屏幕上的弈秋,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給你怎樣的感覺?(指導看圖,引導學生歸納:弈秋鶴發(fā)童顏,手捋胡須,神色泰然,看上去德高望重。鼓勵學生合理想象。)
一組組長:我們組的.第三個問題請同學回答。
生:我覺得這句話應(yīng)該用敬仰的語氣讀。
師:其他同學要補充嗎?
生:我覺得用嘆服的語氣讀更好。
師:說得好,你們倆來試試。(點兩名同學試讀,同學評價。)(精讀指導:教師分別用平淡和抑揚頓挫兩種不同語氣讀該句,讓學生比較哪一句中的弈秋棋技更高,在此基礎(chǔ)上指導學生讀精讀美。)
第二部分:
師:讓我們來看看下一個組的精彩表現(xiàn)。
二組組長:首先請我們組的同學談?wù)劦谝粋徒弟給他留下什么樣的印象,并找出相關(guān)的句子。
生:我覺得第一個徒弟是個學習相當專心的人,從文中“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句看出。
師:找的很準確!(課件:一徒弟沉思專注的形象及句子“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
(指導釋句并看圖,引導歸納:此人目視棋盤,神色專注,一副全心投入的樣子。)
二組組長:第三個問題是:這句話應(yīng)該怎么讀?試著讀一讀。由我們組的同學來解決。
生:我覺得應(yīng)該用一種贊賞的語氣。
師:那你來試試。(該生試讀)
師:讀得真有味道!你來教全班同學讀讀好嗎?(之后指導全班朗讀。)
第三部分:
師:第三組的同學早就躍躍欲試了,快把你們的感受交流交流。
三組組長:我們組的第一個問題是:第二個人學習得怎樣?文中是自要描述的?由同學來回答。
生:第二個徒弟三心二意,無心學習。文中是這樣說的:“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課件:第二個徒弟的形象及相應(yīng)的句子。)
師:不錯,這句話怎么理解呢?
(引導釋句之后指導看圖,歸納:第二個徒弟無心學棋,東張西望,好像在想:說不定天鵝就要飛來了。)
三組組長:我們組的第三個問題是:這句應(yīng)用什么語氣來朗讀?試加上動作演讀一次。由同學來回答。
生:我覺得這句話應(yīng)讀出一種批評的味道。
(其他同學補充:還可讀出輕浮、想入非非的感覺。之后學生加動作演讀,師生共同評價。)
第四部分:
師:兩個不同表現(xiàn)的學生后來會怎樣呢?來聽聽四組的發(fā)言。
四組組長:我們組的第一個問題是:在3-5句中,哪一句點明了學弈的結(jié)果?由同學來回答。
生:第三句“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點明了學弈的結(jié)果。
(課件:兩徒弟形象及3-5句。)
四組組長:我們組的第二個問題由同學來回答。(釋句,其他同學可用自己的話來補充。)
指導學生讀出一種感慨、嘆息的語氣,引導他們聯(lián)系生活實際,總結(jié)兩人這樣的結(jié)果是由于學習態(tài)度不同造成的。
四組組長:最后一個問題是:你是怎樣理解文中最后兩句話的?由同學來回答。(釋句)
教師啟發(fā)學生思考這兩句話深刻的含意,并指導讀出問句的語氣及答話的余味無窮。
3、回顧全文,講講讀讀
⑴解釋
師:讀了全文,你還有什么不懂的嗎?
生:老師,我覺得古人天天這么說話,多累呀!
師:你這個想法很有趣,不過,在剛開始上課時我就介紹了,文言是古代的書面語言,而非日常口語,明白了嗎?
相機解釋其他問題,學生能回答的讓他們自己解釋。
⑵指名1-2人,用自己的話講這人故事。
⑶全班配樂朗讀全文,全身心地感受文言誦讀的快意與韻味。
四、升華感悟,思緒綿延
1、讀了《學弈》這個故事,你想說點什么?(對自己、老師、同學、孟子、文中人說都可以。)
2、設(shè)境想象:學習了這么長時間,大家都累了,我們一起來輕松一下好嗎?甩甩手,晃晃頭,扭扭腰,閉上眼睡吧,睡得真香啊!不知不覺開始做夢了――在夢里呀。你居然見到了弈秋的兩個弟子,在以后的日子里,他們各自會怎樣呢?會有什么變化嗎?好了,就讓故事在你的夢里繼續(xù)吧……(學生伏桌做夢狀片刻。)
3、作業(yè):
⑴續(xù)寫《學弈》故事。
⑵試背全文。
五、教后反思:
1、在教學文言文時讓學生知道文言文在讀音、意思、朗讀方法上與現(xiàn)代白話文的巨大差別,都需要教師的有效指導。所以教師的范讀對指導學生把文章讀正確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這種有滋有味、聲情并茂的朗讀能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引導學生結(jié)合課后注釋弄懂字、詞、句的意思,并通過獨立說、同桌互說等形式予以落實,待別是對課文中的“之”、詞的一詞多義現(xiàn)象,引導學生在逐字精讀的基礎(chǔ)上,通過進行比較歸納,弄清他們的不同意思,總結(jié)出它們在用法上的規(guī)律。
3、在學生熟讀成誦、完全讀懂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我又啟發(fā)學生多角度、有感悟課文意思。在教學過程中,我始終堅持學生的主體性,自始至終讓學生參與到整個學習活動中來,這樣既激發(fā)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產(chǎn)生興趣,又能自主精讀翻譯文言文,又培養(yǎng)學生歸納總結(jié)規(guī)律,探索疑難問題的能力。
通過讓學生用多種方法朗讀,使學生在學中悟,悟中感,加深理解課文能內(nèi)容。
《學弈》教學設(shè)計 篇3
指導學法以讀促悟——《學弈》教學設(shè)計曲寧
教學內(nèi)容:北師大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學弈》
教學目標:
1、掌握文言文的朗讀方法,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nèi)容,做到熟讀成誦。
3、領(lǐng)會課文深刻的道理,教育學生做事要專心致志。
教學重難點:掌握文言文的朗讀方法,做到熟讀成誦。
教學過程:
一、警句引路,激發(fā)興趣。
(課件出示: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師生齊讀名言警句。
師:這兩個句子在語言表達上有什么特點?
生:都是用文言文寫成的。
師:你都積累過哪些用文言文寫成的名言?背給大家聽聽。
生背誦積累的名言。
師:積累是學語文的好方法。文言文是我國古代文化的遺產(chǎn)與結(jié)晶,學好文言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感悟能力和表達能力。老師也很喜歡文言文,今天又給大家?guī)砹艘黄?/p>
師配樂背誦《學弈》。
師:知道這篇文章出自何處嗎?(《孟子》)通過預(yù)習,你對孟子有哪些了解?
生匯報資料
師課件展示孟子簡介。
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孟子的這篇經(jīng)典文章。(板書課題)“弈”字是生字,請大家和老師一起來書空練習。(生書空后齊讀課題)
師:誰能單講這個“弈”字?那“學弈”呢?你是怎么知道的?(看注釋)對,看注釋是學好文言文的好方法。在現(xiàn)代的漢字中有一個字和“弈”字發(fā)音相同,長得又特別象,你知道是哪個字嗎?(生:是“神采奕奕”的“奕”字)對,就像我們今天的學習狀態(tài)一樣。
(課件出示課文插圖)
師:他們在下什么棋?(圍棋)你還看到了什么?
生:一個老人在教兩個人下棋,一人聽得很認真,另一個卻三心二意。
師:認真觀察插圖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課文內(nèi)容。那課文是怎樣講這個故事的呢?把書打到46頁。
二、范讀引領(lǐng),自瀆學文。
(課件出示:自瀆要求。)
學生自學,師隨機指導。
師:這篇文言文該怎樣來讀呢?(師配樂范讀)說說老師讀的有什么特點?
生:語速慢,停頓多,有感情。
師:古人讀書講究吟誦,讀得入情入境,如醉如癡。學好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朗讀,最好的方法也是朗讀。
生用多種方式朗讀(個別讀、分組讀、男女生互讀、賽讀、齊讀)
師:要想把文章讀得更好,怎么辦?
生:要理解課文內(nèi)容。
師:你有哪些學習文言文的好方法?
生:可以看注釋、聯(lián)系上下文,還可以對照譯文。
師:用你們喜歡的方法一定能把課文學好。
三、研讀課文。
師:讀了這么多遍課文,誰愿意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生說課文內(nèi)容。
師:弈秋是個怎樣的人?(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句話告訴了你什么?
生:弈秋是全國最擅長下棋的人。
師:者,的人的意思。如讀者是讀書的人,作者是寫作的人。像這樣的你還知道嗎?
生:聽者是聽別人說話的人......
師:這么好的老師,肯定會“嚴師出高徒”啊,這兩個人又是怎樣學的呢?
生:其一人專心致志。(師板書:專心致志)
師:一人專心致志,這個稱呼合適嗎?理由呢?
生:惟弈秋之為聽。(課件)
師:說說這句話的意思。(生)這個人專心致志的聽講,弈秋的話聲聲入耳,其他的聲音聽而不聞。看來,這個稱呼恰如其分,還可以怎樣稱呼他呢?
生:一心一意者、一絲不茍者......
師:其實你們說的這些成語有很多都來自古文,如亡羊補牢、守株待兔等。如果有人問你“專心致志”這個成語來自何處,你可以自豪地告訴他——(生:學弈。)
師:另一個人起個什么名字?
生:三心二意者。(師板書:三心二意)
師:既然能找到句子,能不能說說它的意思。(生)我們還可以怎樣評價這個人?
生:心不在焉者、一心二用者......
師:根據(jù)你的理解,你認為這句話該怎樣讀?(生試讀、齊讀)作者運用了對比的寫法形象的刻畫了兩個人的不同的表現(xiàn),通過讀,你發(fā)現(xiàn)有一個字在文章中反復(fù)出現(xiàn)嗎?(生:之)出現(xiàn)了幾次。(生:六次)古人云:“好學深思,心知其意。”每個“之”字各是什么意思呢?
生自學后交流(課件出示帶“之”字的六句話)
師:通過理解這六個“之”字的意思,你體會到了什么?
生:我能更好的斷句了,更加理解文章的意思了,相同的字在不同的句子里意思不相同。
師:古人云:“書讀百遍,其意自見。”相信同學門已經(jīng)真正理解了文章內(nèi)容。那他們一起下棋的結(jié)果呢?
生: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
師:他們都師從弈秋,既然拜了名師,為什么結(jié)果不一樣呢?
(課件: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師:這是一個什么句式?(生:設(shè)問句)
指導學生朗讀
師:是因為這個人的智力不如那個人嗎?那為什么“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你能不能用文章中的一句話來回答呢?
生: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
師:有了這樣的精神就能獲得成功,反之將一事無成。
(師板書:成功失敗)
指導朗讀。
師:我們看,不管是下棋還是做其他事情,智力是不是最重要的?那是什么?(生:態(tài)度)這真是“師傅領(lǐng)進門,修行在個人。”態(tài)度決定一切(師板書)
師:想象你是弈秋或你是那個專心致志的人,你會怎樣來勸告三心二意的那個人呢?
生自由發(fā)言。
師:看來你們都是孟子的弟子了。其實原文的前面還有一句話(課件:今夫弈之數(shù),小數(shù)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大聲讀讀,說說孟子告訴了我們什么?
生:做事不專心致志,什么也得不到。
師: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那專心致志呢?
生:則得也。師:則大有可為也。
師:古文譯文都讀明白了,誰能讀得更有韻味呢?
生個別讀、齊讀。
師:大家都學得專心致志,由開始的不會讀到現(xiàn)在的熟讀甚至背誦,其實學習文言文并不困難,秘訣就在于多讀多背而已,能背誦嗎?
生試背誦。
師:背誦時,我們應(yīng)該“理清條理,找出聯(lián)系,依序而背。”
師生配樂齊背課文。
師:老師把學好文言文的秘訣編成了一首小兒歌,送給大家。
(課件出示兒歌)
四、全課總結(jié)
師:古人云;“溫故而之新。”牢記我們總結(jié)的方法有利于我們今后的學習。
生談本節(jié)課的收獲。
師總結(jié):無論做什么事,只有專心致志,就能把事情做好,反之,將一事無成,老師送給大家一句名言——(生齊讀: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
《學弈》教學設(shè)計 篇4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3個生字。并能通過結(jié)合插圖、對照注釋了解故事,用自己的話講述故事。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了解文言文朗讀的特點。背誦課文。
3、從課文中體會到學習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重點難點:
1、對照注釋理解課文,并從中悟出道理。
2、指導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學法指導:結(jié)合插圖理解課文的方法。
朗讀第一位(把握文言文朗讀的特點:一是語速較慢,二是句中的停頓較多),在熟讀的基礎(chǔ)上背誦課文,悟出其中包含的道理。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自備、自探
1、由圖激趣:
同學們,我們先來看一副圖,說說你看到了什么?又想了些什么?要求是話要說完整,意思要表達清楚。
2、放手讓學生說,師總結(jié):
有一個老人家教兩個人下棋,其中有一個人很認真,另一個人不大認真。看了他們學棋時的表現(xiàn),可以知道前一個人學得好,后一個人學不好。
3、那古代的人會如何來講這個故事呢?我們來看看大教育家孟子是怎樣講這個故事的。(引出《學弈》,略微了解一下文言文,并出示小黑板。)
二、自解
1、理解課題
弈:指下圍棋。學弈:就是學下圍棋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3、檢查學生的朗讀情況。(個人讀、合作讀)
4、再在老師的引導下讀課文(注意停頓),并結(jié)合注釋來理解部分句子。
使|弈秋|誨|二人弈。
思|援弓繳|而射之。
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
曰:非|然也。
5、現(xiàn)在,老師想要考考大家了。
a、用文中的句子回答下列問題:兩人跟弈秋學下棋的結(jié)果怎么樣?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結(jié)果呢?
b、文中的“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一種什么修辭手法。(設(shè)問)那該怎樣讀呢?
7、指導背誦:
a、再讀這些句子,請大家熟記于心。
b、將文中的重點詞語擦去,讓學生補充句子。
三、自評
1、讀了這個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可以評評這兩個人的表現(xiàn);也可以想想我們平時的表現(xiàn),說說自己的看法;甚至可以概括出從中悟出的道理。)
2、除了這個道理外,你還有什么收獲?(可以從學文言文的方法方面說)
四、自用
1、這樣一個故事,我們應(yīng)該告訴更多的人,可是我們周圍的人不一定都聽得懂文言文啊,希望同學們用自己的話把故事講給別人聽。
2、學有所得,同學們從這篇文言文中學到了什么呢?課外將自己的心得寫到讀書筆記上。
附:板書設(shè)計
25 學弈
弈秋
一人 誨二人弈 一人
雖聽之,一心
專心致志 以為有鴻鵠將至
惟弈秋之為聽 思援弓繳而射之。
學習應(yīng)該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學弈》教學設(shè)計 篇5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3個生字,能根據(jù)課后注釋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內(nèi)容。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從課文中體會到學習必須專心致志。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fā)興趣出示名言警句
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p>
溫故而知新。
學而時習之。
師:這些警句,你們熟悉嗎?誰能把它們讀好?(學生讀句子)
教師指導他們把句子讀好,讀出感情。
師:這些文言警句,大家都學過,并不陌生。它們都是用文言寫成的,用文言寫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今天我們學習《學弈》
這篇文言文。(板書:學弈(yì))
1、讀題。
2、解釋課題:
師:課題并不難懂,讓我們來讀讀課文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老師有感情地范讀課文。
2、學生自讀課文,劃出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3、交流,難讀的句子,同學之間幫助。
(教師提示,注意句中停頓,語速稍慢,并及時鼓勵增加信心:你不是讀出來了嗎?難句子一下子就戰(zhàn)勝了。)
4、學生自由讀。把難讀的地方讀讀好。
5、指名讀全文:
當學生讀得好時,師鼓勵,第一次接觸古文,能讀這么好,真不簡單!
6、再看看圖,讀讀書,想想,課文主要講的是什么呢?
師小結(jié):課文不僅講了學下棋的故事,還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呢。
三、理解課文,體情悟道,內(nèi)化積累
師:看看注釋,想想每句話的意思。
全文共五句話,分句出示:
1、學習第一句:
⑴ 師范讀第一句。師:這句什么意思?
(學生答對后,師及時肯定,消除學生理解古文的畏難情緒,行!你看古文并不難懂吧!)
⑵ 指導朗讀,讀出感情:
師:弈秋是最擅長下圍棋的人,多么受人敬佩啊,該怎么讀呢?
⑶ 齊讀第一句,會背的背。
2、學習第二句:
師:這句比較長,比較難,請同坐位的同學共同討論,互相解釋,小組合作交流。
⑴ 第一桌,一人讀一個小分句,并解釋一個小分句。
① 寫法指導:“惟弈秋之為聽”的意思。
師:你用自己的話把句子說通了,巧妙地顛倒了一下詞語的順序。
(師相機注上顛倒符號,惟聽弈秋之為。)
② 學法指導:“一人雖聽之”中的“之”與“通國之”中的“之”意思同嗎?
師:文言文很精練,古文中的“之”在不同的句子中,意思不一樣。這種現(xiàn)象,我們在今后的學習中,值得去探討。
⑵ 第二桌。一人讀句子,一人解釋這句:
師:解釋得更好了,意思弄懂了,大家把一、二兩句連起來讀讀。
⑶ 學生讀一、二兩句。
⑷ 師指圖試背。
⑸ 會背的同學,看圖試背:
過渡:掌握得不錯,三、四、五句說的是什么呢?
3、學習三、四、五句:
⑴ 自學這幾句。注意“俱、矣、曰”這幾個生字的讀音和意思。
⑵ 讀生字,解釋生字。
⑶ 你讀懂了哪句,就解釋哪句。
4、第三句: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
學生解釋。
師:“雖與之”的“之”解釋是指前一個人。
“弗若之”的“之”書上沒有注釋,怎么解釋呢?
(師指圖,引導學生看圖理解。)
5、第四句:為是其智弗若與?
⑴ 學生解釋。
⑵ 學法指導,古漢語知識滲透。
師:你解釋得很好,“說的是他的智力不如前一個人嗎?”為了使語言精練,作者在“弗若”和“與”之間進行了省略,你能補充嗎,把意思說完整?
(相機標添加符號)為是其智弗若……與?
6、第五句:曰:非然也。
⑴ 學生解釋。
⑵ 順勢,領(lǐng)悟道理。
師:作者說吧,你們同意這個觀點嗎?(指圖)我們也這么認為,不是他的智力不如他啊,那么是什么原因“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呢?
生:因為后一個人沒能做到專心致志地學習。
師:對了,學習應(yīng)專心致志。
(板書:專心致志。)
師:課文告訴了我們一個什么道理呢?
生:課文告訴我們學習應(yīng)專心致志,絕不能三心二意。
小結(jié):作者借《學弈》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僅是學習,做什么事都必須專心致志。
⑶ 讀好三、四、五句:
① 四、五問答句讀讀好,師范讀。
② 男女生分別讀問句、答句(讀出反問的語氣和回答時肯定的語氣)
③ 三句話連起來讀,讀出感情,能背的就背。
師:學得不錯,今天我們學得好,也是專心致志的結(jié)果啊!
四、自讀自悟,加深理解,語言積累
1、自讀、自釋全文。
2、愿意讀的讀,愿意解釋的解釋:
⑴ 解釋全文。
⑵ 愿意讀的同學都站起來讀。
3、看看圖,背誦全文。
五、課外延伸
師:你知道這課作者是誰嗎?
1、學生介紹孟子(課前搜集的資料進行交流)
2、老師推薦課外閱讀:孟子所寫的文言文故事《拔苗助長》、《掩耳盜鈴》、《鷸蚌相爭》等。
師:這些都是大家喜聞樂見的,淺顯易懂的文言故事,相信你們會喜歡的。
六、課后探討
1、課文中共出現(xiàn)了幾個“之”意思各有什么不同?
2、學了古文后,你會發(fā)現(xiàn)哪些問題?
《學弈》教學設(shè)計 篇6
【教材說明】
這篇文言文通過弈秋教兩個人學下圍棋的事,說明了學習必須專心致志,絕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文章先說弈秋是全國最善于下圍棋的人,然后講假如讓弈秋教兩個學習態(tài)度不同的人下圍棋,學習效果也截然不同,最后指出這兩個人學習結(jié)果不同,并不是因為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別。
文言文是古代文化遺產(chǎn),是古代文明傳承的媒介。從小學開始,讓學生接觸一點文言文,初步感受一下文言文的語言特點,了解古人的思想道德觀點,對加強人文教育,提高他們的語文能力很有好處。選編《學弈》一文的目的,一是因為它的思想內(nèi)容好,強調(diào)學習要專心致志,有利于學生繼承發(fā)揚刻苦學習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二是因為它短小精悍,文字較為淺顯,適合小學生學習。
本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古文。文言文與現(xiàn)代白話文相比,在詞語、句式等方面差別較大,能否正確地斷句,流利地朗讀,是首先遇到的困難,要把指導學生朗讀和背誦作為本課教學的重點。從理解課文方面看,課文所寫的事情和其中蘊含的道理并不難理解,難點在于讓學生參考注釋讀懂每句話的意思。只有句子的意思弄懂了,才能正確地斷詞斷句把句子讀通順。所以要把弄明白每句話的意思作為教學的難點來突破。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3個生字。能根據(jù)課后注釋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內(nèi)容。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從課文中體會到學習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教學重點】
1、能根據(jù)課后注釋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內(nèi)容。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師:通過幾年學習,我相信大家一定積累了許多古詩。學以致用,下邊,老師來測試一下。我提供畫面,請你們來配以恰當?shù)脑娋洹?/p>
(教師用課件先后出示“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接天荷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霜葉紅于二月花”。)
師:剛才我們復(fù)習了一下古詩,會背古文嗎?知道什么叫古文嗎?
師:(介紹古文知識鏈接)今天我們學一篇古文《學弈》(多媒體出示)這個“弈”字是什么意思。“弈”就是下圍棋。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師:“這節(jié)課我們要根據(jù)注釋理解課文內(nèi)容。”
師:“學弈”呢?
師:完全正確。
師:下面大家各自把課文多讀幾遍,直到你覺得讀通了為止。
師:能讀給大家聽嗎?誰敢為天下先?──就是誰敢第一個讀?好!敢為天下先的人出現(xiàn)了。請大膽地讀給大家聽!
師:敢讀就很好!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最值得表揚。讀古文講究“斷句“。原來古文是沒有標點符號的。我們的課文為了大家學習方便,加上了標點。讀課文時,有標點的地方當然需要停頓,但在一些句子中,根據(jù)它的意思,那些沒有標點符號的地方,需要拖個長聲。這樣讀,你自己比較好理解,聽的人也容易聽懂。大家拿出筆來,聽我讀一遍,注意聽我讀到哪里沒有標點卻拖長了字音,你就在哪里畫一條斜線。(板書畫斜線“/”)為了大家便于聽和畫,我讀得慢一些,拖音也放長些。明白嗎?(下面是教師示范拖音的讀文。)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師:“根據(jù)剛才的斷句,自己再讀讀課文。”(配樂學生有節(jié)奏朗讀古文。)
師:這篇課文的注釋很多,一下子記不住。你可以按照序號,把注釋的內(nèi)容簡單地標記在課文中相應(yīng)的字詞旁邊。大家開始做這個工作:標記注釋,疏通全文。開始吧,給大家10分鐘時間。(生開始按要求自學課文)
師:那我問幾個問題行嗎?第一個問題:“弈秋”是什么意思?講詳細點。
師:第二個問題:課文里的人讓弈秋干什么?。
師:第三個問題比較難答,他這兩個學生表現(xiàn)怎么樣?一個一個說。
師:很好!到現(xiàn)在為止,弈秋的兩個學生各是怎么學習的弄清了吧?我接著提第四個問題:這兩個學生學習的表現(xiàn)不一樣,那他們學習的結(jié)果呢?
師:剛才讀的書上那句古文“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中又有兩個“之”字,它們都指的是什么?
師:人們對這件事產(chǎn)生了怎樣的疑問?
師:誰能完整的講一下這個故事?
師:古人讀書講究吟詠,讀得入情后還要搖頭晃腦,甚至身子也跟著節(jié)奏晃動。(師示范:“弈秋,通國這……善弈者也。”)你們也試一試,看看能讀出滋味來嗎?(學生練習。)
師:大家讀得真不錯,敢站起來晃一晃嗎?
師:“通過這篇古文,你學到了一個什么道理?請你結(jié)合實際談?wù)劇#▽W生結(jié)合實際談道理)
《學弈》教學設(shè)計 篇7
一、教材說明
這篇文言文通過弈秋教兩個人學下圍棋的事,說明了學習必須專心致志,絕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文章先說弈秋是全國最善于下圍棋的人,然后講假如讓弈秋教兩個學習態(tài)度不同的人下圍棋,學習效果也截然不同,最后指出這兩個人學習結(jié)果不同,并不是因為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別。
文言文是古代文化遺產(chǎn),是古代文明傳承的媒介。從小學開始,讓學生接觸一點文言文,初步感受一下文言文的語言特點,了解古人的思想道德觀點,對加強人文教育,提高他們的語文能力很有好處。選編《學弈》一文的目的,一是因為它的思想內(nèi)容好,強調(diào)學習要專心致志,有利于學生繼承發(fā)揚刻苦學習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二是因為它短小精悍,文字較為淺顯,適合小學生學習。
本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古文。文言文與現(xiàn)代白話文相比,在詞語、句式等方面差別較大,能否正確地斷句,流利地朗讀,是首先遇到的困難,要把指導學生朗讀和背誦作為本課教學的重點。從理解課文方面看,課文所寫的事情和其中蘊含的道理并不難理解,難點在于讓學生參考注釋讀懂每句話的意思。只有句子的意思弄懂了,才能正確地斷詞斷句把句子讀通順。所以要把弄明白每句話的意思作為教學的難點來突破。
二、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3個生字。能根據(jù)課后注釋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內(nèi)容。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從課文中體會到學習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三、教學重點
1、能根據(jù)課后注釋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內(nèi)容。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四、教學過程:
師:通過幾年學習,我相信大家一定積累了許多古詩。學以致用,下邊,老師來測試一下。我提供畫面,請你們來配以恰當?shù)脑娋洹#ń處熡谜n件先后出示“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接天荷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霜葉紅于二月花”)
師:剛才我們復(fù)習了一下古詩,會背古文嗎?知道什么叫古文嗎?
師:(介紹古文知識鏈接)今天我們學一篇古文〈〈學弈〉〉(多媒體出示)這個“弈”字是什么意思。“弈”就是下圍棋。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師:“這節(jié)課我們要根據(jù)注釋理解課文內(nèi)容。”
師:“學弈”呢?
師:完全正確。
師:下面大家各自把課文多讀幾遍,直到你覺得讀通了為止。
師:能讀給大家聽嗎?誰敢為天下先?―――就是誰敢第一個讀?好!敢為天下先的人出現(xiàn)了。請大膽地讀給大家聽!
師:敢讀就很好!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最值得表揚。讀古文講究“斷句“。原來古文是沒有標點符號的.。我們的課文為了大家學習方便,加上了標點。讀課文時,有標點的地方當然需要停頓,但在一些句子中,根據(jù)它的意思,那些沒有標點符號的地方,需要拖個長聲。這樣讀,你自己比較好理解,聽的人也容易聽懂。大家拿出筆來,聽我讀一遍,注意聽我讀到哪里沒有標點卻拖長了字音,你就在哪里畫一條斜線。(板書畫斜線“/”)為了大家便于聽和畫,我讀得慢一些,拖音也放長些。明白嗎?(下面是教師示范拖音的讀文)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師:“根據(jù)剛才的斷句,自己再讀讀課文。”(配樂學生有節(jié)奏朗讀古文)
師:這篇課文的注釋很多,一下子記不住。你可以按照序號,把注釋的內(nèi)容簡單地標記在課文中相應(yīng)的字詞旁邊。大家開始做這個工作:標記注釋,疏通全文。開始吧,給大家10分鐘時間。(生開始按要求自學課文)
師:那我問幾個問題行嗎?第一個問題:“弈秋”是什么意思?講詳細點。
師:第二個問題:課文里的人讓弈秋干什么?。
師:第三個問題比較難答,他這兩個學生表現(xiàn)怎么樣?一個一個說。
師:很好!到現(xiàn)在為止,弈秋的兩個學生各是怎么學習的弄清了吧?我接著提第四個問題:這兩個學生學習的表現(xiàn)不一樣,那他們學習的結(jié)果呢?
師:剛才讀的書上那句古文“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中又有兩個“之”字,它們都指的是什么?
師:人們對這件事產(chǎn)生了怎樣的疑問?
師:誰能完整的講一下這個故事?
師:古人讀書講究吟詠,讀得入情后還要搖頭晃腦,甚至身子也跟著節(jié)奏晃動。(師示范:“弈秋,通國這……善弈者也。”)你們也試一試,看看能讀出滋味來嗎?(學生練習。)
師:大家讀得真不錯,敢站起來晃一晃嗎?
師:“通過這篇古文,你學到了一個什么道理?請你結(jié)合實際談?wù)劇#▽W生結(jié)合實際談道理)
《學弈》教學設(shè)計 篇8
之三
漢陽區(qū)翠微小學 陳晶
[說明:陳晶老師(翠微路小學)主講的《學弈》一課獲漢陽區(qū)小學語文二至五年級“四優(yōu)”(優(yōu)質(zhì)課、優(yōu)秀教案、優(yōu)秀說課稿、優(yōu)秀課件)競賽一等獎。]
教學要求:
1.學生通過教師引導、小組自主合作,能根據(jù)課后注釋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內(nèi)容并用自己的話講講。
2.學生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做到正確、節(jié)奏停頓得當、抑揚頓挫,從反復(fù)誦讀中初步感悟文言文中特殊的語言現(xiàn)象。
3.學生能從課文中體會到做事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4.學生能從課內(nèi)延伸到課外,進一步了解體會我國輝煌燦爛的古代文化,積累成語,文言文成語故事,提高語文綜合素養(yǎng)。
教學內(nèi)容:
學生讀通讀懂課文,并在問題情境中明理;學生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從中積累語言,提高語文綜合素養(yǎng)。
教學重點: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熟讀成誦。
教學難點 :學生根據(jù)注釋讀懂課文內(nèi)容,并用自己的話講講。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用具:CAI課件、頭飾、課外閱讀資料
教學過程 :
1.游戲、激發(fā)學習興趣。
(1)成語游戲――――請學生在30秒鐘內(nèi)自由說成語。(CAI課件顯示30至0的計時數(shù))
(2)介紹成語大多來源于古代故事從而揭示課題。
2.讀通整體感悟文章大意。
(1)學生初讀課文,做到讀懂、讀通、讀不通的句子作上記號。
(2)檢查初讀情況,教師順勢配樂范讀全文。(CAI課件播放音樂)
(3)引導學生自悟文言文特點以及課文大意。
(4)過渡小結(jié)。
3.讀懂,根據(jù)注釋自主合作探究,自悟句意文意。
(1)學生再讀課文,根據(jù)注釋、插圖在文中邊批劃,邊讀懂每句話,不明白的做上記號。
(2)反饋疑難問題。(CAI課件顯示疑難句子)
(3)自主合作解決疑難,讀懂課文。
請學生下位,尋找合作伙伴,成立合作小組并選出組長。
組長根據(jù)句子難易進行分工合作。(教師組織指導小組合作)
組長將各小組成員學習成果匯總集合。
各小組向全班匯報合作成果。
A.匯報疑難句子的解決情況
B.匯報小組合作成果,用自己的話講講課文內(nèi)容。
(4)小結(jié)過渡
4.吟誦,創(chuàng)設(shè)情境,體情悟道,熟讀成誦
(1)創(chuàng)設(shè)“學弈經(jīng)驗總結(jié)會”這一情境,讓學生在敘說、辯論中明白做任何事情都應(yīng)該專心致志的道理。
(2)CAI播放“專心致志”成語故事,加深體會。
(3)創(chuàng)設(shè)“孟子講學”這一情境,讓學生通過自讀、演讀達到熟讀成誦,進一步感悟文言文吟誦的韻味。
5.拓展,課內(nèi)外延伸積累
(1)總結(jié)文言文成語故事的特點,提高學生對中國古代文化的認識。
(2)推薦幾篇文言文成語故事以及搜索網(wǎng)址,引導學生學會積累,提高語文綜合素養(yǎng)。(CAI顯示網(wǎng)址)
板書設(shè)計 :
25 學弈
專心致志
《學弈》教學設(shè)計 篇9
教學目標:
1、能根據(jù)課后注釋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內(nèi)容;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理解重點詞句,領(lǐng)悟文中所講的道理。
3、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點,激發(fā)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教學重點:讀懂每句話的意思,正確的斷句,有感情的朗讀,背誦。
教學難點:讀懂每句話的意思。
教學關(guān)鍵:根據(jù)注釋疏通文意。
課前準備:收集關(guān)于孟子的相關(guān)資料。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鋪墊認識。
1、齊讀課題:《文言文兩則》
談話:接觸過文言文嗎?說說看。(《楊氏之子》和《伯牙絕弦》,說說大致意思)
文言文是古人用來寫文章或表達情意的文字,我們從一年級開始學習的古詩便是文言文的一種。想一想看還在哪些地方見過文言文?(一些單元積累運用中的古代格言警句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生活中學生也常用到: “壽比南山,福如東海”、“溫故而知新”還有很多成語也來自文言文:專心致志,守株待兔等來自寓言故事中的。)
文言文她文字簡約,一般都蘊含著深刻的道理。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文言文《學弈》。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初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讀不準的字音圈畫下來,想辦法解決。
2、學生自讀課文,自主解決疑難讀音。
3、指讀,糾正字音:
與: 雖與之俱學: 與,yǔ
為是其智弗若與? 與, yú
為: 惟/弈秋之為聽 為,wéi
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 為,wéi
為是其智弗若與? 為,wèi
弗:為是其智弗若與? 弗, fǘ
繳:思援弓繳而射之, 繳,zhuó
4、說說本文大致寫了什么內(nèi)容?
5、在了解大意的基礎(chǔ)上按節(jié)奏朗讀課文。
(1)、劃分節(jié)奏指導:學生根據(jù)意思初步劃分節(jié)奏,試讀。
(2)、反饋:對于有爭議的說說各自的理由。
(3)、教師點撥朗讀節(jié)奏:通國之/善弈者也
思/援弓繳/而射之,
為/是其智/弗若與?
(4)、小結(jié)方法:可根據(jù)注釋的意思劃分;可結(jié)合現(xiàn)代漢語的語感劃分;語氣詞等尾隨到前面;不拗口的不影響理解的可以不劃分。
(5)、按正確的節(jié)奏朗讀,注意重音,各種形式,反復(fù)朗讀,直到朗朗上口,進而體會文言文的語感。
三、回顧學法,疏通文意。
1、回顧:以往學文言文的方法是什么?
(1)根據(jù)注釋疏通文意。(2)適當運用現(xiàn)代漢語的解詞方法。
(3)結(jié)合語境推測文意。(4)利用工具書查閱等。
2、利用學過的方法自學,疏通文意,然后小組內(nèi)交流文句的意思,教師點撥指導
(1)、交流,反饋。
(2)、教師難句點撥:“惟弈秋之為聽” 、“為是其智弗若與”的解釋。
(3)、學生串講文意。
四、體會中心,感悟表達。
1、能用一句話說說文章主要寫什么嗎?(弈秋教兩個人下棋,二人學習的態(tài)度不一樣,學習的結(jié)果就不同。)
2、出示思考的問題:什么原因使得兩個人學習的結(jié)果不一樣呢?
學生批畫相關(guān)的文言文句來回答。(教師相機引導學生用現(xiàn)代文的語言說說,以鞏固文意。)
3、本文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
4、這個道理作者是怎樣表達出來的?
感悟表達方法:對比 (批畫文句,感悟好處)
設(shè)問 (批畫文句,感悟好處)
5、引導學生初步發(fā)現(xiàn)文言文的語言特點,感悟:
(1)一詞多義:
舉例:之:“通國之善弈者也” 之:的
“惟弈秋之為聽” 之:不譯(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一人雖聽之” 之:弈秋講課
“思援弓繳而射之” 之:指代鴻鵠
“雖與之俱學” 之:前一個人
“弗若之矣。” 之:前一個人
另外還有“為”、“其”、“與”的不同意思
(2)運用不同的表達方式。如本課的對比、設(shè)問,小結(jié)一下這樣寫的好處。
6、指導感情朗讀:節(jié)奏、重音、語氣、語速、抑揚頓挫等。
五、指導背誦、拓展練習。
1、在熟讀、理解的基礎(chǔ)上背誦。
2、談學習本文的體會:(1)文言文學習方法上;(2)內(nèi)容本身。
3、作者簡介:一則小小的文言故事就給了我們那么多的啟示,了解本文的作者嗎?
學生簡介孟子:成就地位、思想主張等,教師補充。
4、推薦孟子的名言警句誦讀;推薦故事《孟母三遷》、《孟母斷織》閱讀。
六、總結(jié)學法,總結(jié)課堂。
板書設(shè)計:
其一人:專心致志 態(tài)度不同
學弈 結(jié)果不同
另一人:三心二意 對比 設(shè)問
《學弈》教學設(shè)計 篇10
一、教材簡析
文言文作為一種成熟的書面語言,記載傳承著幾千年的中國文化。所以,我們今天學習它、發(fā)揚繼承其中優(yōu)秀的思想文化很有必要。《學弈》這篇文言文講的就是兩千多年前的一個關(guān)于學習的故事。雖然時代久遠,但故事內(nèi)容通俗易懂,比較適合六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們通過課文的學習,可以比較詳細準確地了解其中蘊含的學習做事的道理,同時也能激發(fā)學生了解古代燦爛思想文化、熱愛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興趣。
二、學情分析
文言文對于六年級的學生來說并不陌生,前面通過對《楊氏之子》與《伯牙絕弦》這兩篇文言文的學習,同學們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文言文知識。現(xiàn)在再次學習應(yīng)該說就是一件自然而且輕松的事情。學生已經(jīng)從語言形式、特點等方面對文言文有了初步的認識與了解,所以學起來比較容易。問題的關(guān)鍵在于,學習過程中要把握好文言文與現(xiàn)代文的異同,這一點就是最要緊的、也就是最難的,因為學生對文言文接觸少,還不能熟練準確地把一篇文言文轉(zhuǎn)換成現(xiàn)代文而又保持意思完整不變。
三、教學策略
一、文言文就是一種精煉的語言文字,它多由單音節(jié)詞構(gòu)成詞句表達一定意思,要把握好每個字(詞)的意思才能比較準確地理解每一句話的意思,這就要求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始終引導學生注意;
二、文言文還有省略句子成分的現(xiàn)象,一定要注意補充,否則連一句話也講不通;三、要幫助學生疏通難理解的句子,使學生對句意的理解達到準確、明白。做好了以上這幾點,就可以使一篇陌生的文言文變得通俗易懂,教學很容取得成功。
四、教學目標
1、學會“援、俱、弗”等生字;正確讀寫“弈秋、教誨、俱學、弗若”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節(jié)奏地朗讀課文,讀出文言文的韻味;會背誦、會默寫課文。
3、能根據(jù)注釋理疏通句子、理解課文內(nèi)容,明白做事要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五、教學重點
1、從課文中體會到學習做事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2、對文言文產(chǎn)生一定得興趣。
六、教學難點
通過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與把握明白學習做事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七、課前準備
1.了解孟子及其思想觀點。2.知道課文的出處。
八、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背誦復(fù)習、導入新課、齊聲背誦《楊氏之子》與《伯牙絕弦》。
2.指名說文言文的特點。(語句精煉、含義豐富;節(jié)奏感強、朗朗上口)
3.復(fù)習學法①讀熟課文,把握節(jié)奏。②根據(jù)注釋,理解大意。③討論重點,深刻領(lǐng)悟。④聯(lián)系實際,總結(jié)延伸。
4.導入新課:今天我們就要用剛才總結(jié)的方法學習一篇新的文言文《學弈》。(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了解作者及背景
1、哪位同學知道了課文得作者及出處?(結(jié)合課文注釋①學習即可)
孟子(約公元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后世將他與孔子合稱為“孔孟”。《孟子》就是孟子與她的弟子合著,內(nèi)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動、政治學說、哲學思想與個性修養(yǎng)等。全書分為《梁惠王》《公孫丑》《滕文公》告·《盡心》等七篇。本文選自《孟子·告子》。
2、談話過渡:現(xiàn)在我們就來學習《學弈》這篇課文,瞧瞧通過它我們有哪些新的收獲與發(fā)現(xiàn)。
三、解題質(zhì)疑
1、指名說“弈”就是什么意思?(結(jié)合注釋②理解為動詞,專指“下棋”。
2、哪位同學知道當時得人下得就是什么“棋”?
(教師補充:“弈”在古代專指“下圍棋”。今天的“弈”包含各種棋。)
3、題目“學弈”兩字連在一起怎么講?
(預(yù)設(shè):①學下圍棋;②學習圍棋之道;③學習下圍棋的本領(lǐng))
4、通過課文的題目我們了解了許多,同學們還有什么疑問嗎?
梳理問題:
①誰學習下圍棋?②她們的老師就是誰?③她們就是怎樣學習的?④兩人學習得結(jié)果如何?
5、小結(jié)過渡
四、熟讀課文,理解大意
1、教師范讀,學生劃分節(jié)奏。
下面請同學們仔細聽老師范讀,把課文得節(jié)奏畫出來。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wéi)/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hú)/將至,思/援弓繳[zhu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fú)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yú]?曰:非/然也。)
2、同桌互讀,指出讀錯的字并改正。
3、指名讀,讀正確,讀出停頓與節(jié)奏。(其他同學聽后評價、糾錯。注意“鴻鵠(hóng
hú)、繳[zhuó]、弗(fú)、與[yú]”這些詞語的讀音。)
4、全班齊讀,讀出古文的節(jié)奏與韻味。
5、小結(jié)過渡
同學們做得非常好,已經(jīng)能夠通過自己得努力通順流利、有節(jié)奏地讀出古文的.韻味。下面我們該理解古文的意思了,同學們有沒有信心?(充滿自信的回答。)
五、理解詞句,把握內(nèi)容
1、請同學們通過課文注釋,理解句子得意思,再連起來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方法:先自學,記下不懂得問題小組交流討論。教師巡視、指點幫助、引導學生。)
2、全班交流匯報
①小組代表交流匯報:
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課文主要講了弈秋就是全國最善于下圍棋的人,有人讓他教兩個年輕人下圍棋。由于兩個人的學習態(tài)度不同,學習效果截然不同,這并不是智力因素造成的。說明了學習應(yīng)該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②過渡:同學們理解的非常好。接下來我們瞧瞧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現(xiàn)在提出來我們大家共同研究解決。
六、抓重點詞句,解疑釋難
1、歸納梳理問題。
2、理解重點語句:
①“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
這句話用現(xiàn)在的意思怎么說?(弈秋就是全國最會下圍棋的人。)
“通國”指哪一個國家?(指當時弈秋生活的魯國。)
“善”很關(guān)鍵,如何準確理解?(善:善于,擅長。)
由這句話你可以想到什么?(“弈秋”就是當時的第一圍棋高手:“弈秋”得名聲很大;“弈秋”就是專業(yè)圍棋高手;“弈秋”得棋藝高超,聞名列國。)
②“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
“使弈秋誨二人弈”這句通俗一點怎么講?(有人讓弈秋教兩個年輕人下圍棋。)通過這個句子你又可以想到什么?(由于弈秋棋藝高明,當時就有很多年青人想拜他為師。)
“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
從這句話您知道了什么?(這個年輕人喜歡圍棋;他學得很專心;也很聽老師的話;他就是誠心誠意來學習的。)
請用恰當成語概括這個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專心致志、一心一意、全神貫注”等)
③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
“將至”怎么理解(將:將要;至:到,到達。)
從“雖”“一心”這兩個詞語您瞧到了什么?(另一個年輕人上課的時候一門心思想著射天鵝的事;他心里想的與圍棋一點關(guān)系都沒有;她的心思根本就沒有用在聽課上。)
請你也用恰當成語概括這個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三心二意、心不在焉、心猿意馬”等詞。)
④這兩句話用了什么樣的寫法?(對比)
⑤您能想到她們學習的結(jié)果嗎?(“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
這句話告訴我們差距出現(xiàn)了。
⑥我們來探究一下原因:作者告訴我們,兩個年輕人跟隨名師“弈秋”學習圍棋,結(jié)果一好一差,為什么?
(“為就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作者只告訴我們這就是非智力因素造成得。同學們認為問題的關(guān)鍵在哪里?
(學習態(tài)度起關(guān)鍵作用。認真仔細、誠心誠意、虛心好學就能取得好成績;馬馬虎虎、態(tài)度不真誠、提不起興趣,哪怕有“弈)秋”這樣的名師教,他也學不會。.
⑦啟發(fā)談話:這件事對我們有什么啟發(fā)?
(端正學習態(tài)度,學會專心聽講,虛心好學,尊重老師,聽從老師的教誨。)
⑧再讀全文,領(lǐng)悟道理
請同學們再次有節(jié)奏地朗讀課文,讀出古文的韻味,讀出自己的理解與感悟。
七、回顧總結(jié)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發(fā)現(xiàn)學習文言文并不難,只要我們抓住文言文的特點,把其中省略的部分補充出來,就會覺得文言文其實寫得很通順、很詳細、意思也很連貫。在理解的時候我們要抓住時代背景,多掌握一些與課文緊密相關(guān)的知識,這樣就容易與那個時代的事情、思想溝通,理解起來也就容易多了;如果我們再把當時的語言熟練地、準確地轉(zhuǎn)換成現(xiàn)在的語言,理解一篇文言文得內(nèi)容與思想內(nèi)涵就不成問題了。希望大家多積累一些成功的經(jīng)驗,用自己學到的知識與方法多讀一些文言文,你會覺得這樣得閱讀非常有趣。
八、課后作業(yè)
1、熟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和道理。
九、板書設(shè)計
學弈
決定
學習態(tài)度
學習結(jié)果
成功
專心致志
失敗
三心二意
《學弈》教學設(shè)計 篇11
【教學理念】
創(chuàng)設(shè)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在研讀課文、探究疑難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對文言文初步的感受、理解和欣賞能力。
【教學目標】
1、學會三個生字,理解語句意思,把握課文內(nèi)容,體會做事要專心致志的道理。
2、正確、流利地朗讀、背誦課文。
3、初步了解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培養(yǎng)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讀懂每句話的意思,正確地斷句,流利地朗讀、背誦。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談話交流,導入新課。
2、簡介作者,認識孟子。
3、板書課題,理解課題。
二、試讀質(zhì)疑
1、初讀課文。交流對課文的印象,初步感知文言文的特點。
2、再讀課文。指導學生借助課后注釋和工具書,了解故事大意,并就不懂的地方自由質(zhì)疑。
三、研讀交流
1、探究疑難,深入研讀:
⑴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
① 引導學生對照注釋,說說句子的意思,同時借助課件,幫助學生初步掌握理解文言文詞句的基本方法。
② 相機指導學生理解“者”、“也”的含義。
③ 通過反復(fù)誦讀,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語言特點。
⑵ “使弈秋誨二人弈……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
① 自由朗讀,交流對這兩句話的理解,明白幾個“之”的不同意思。
② 學習生字,指導識記書寫。
③ 運用成語分別概括兩人不同的學習態(tài)度,了解白話文與文言文的聯(lián)系,感受祖國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激發(fā)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④ 指導朗讀。進一步引導學生體會文言文的語言美。
⑶ “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① 理解交流句意,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把句子的意思說明白,說順暢。
② 指導朗讀,體會文言文朗讀的語氣。
2、串聯(lián)全文,整體把握:
師生問答,要求學生用課文中相應(yīng)的語句回答老師的提問,從而幫助學生疏通全文,整體把握課文內(nèi)容。
四、吟誦體味
1、教師配樂朗誦。
2、學生自由練讀。
3、嘗試背誦古文。
4、學生配樂誦讀。
五、拓展延伸
1、出示“今夫弈之為數(shù),小數(shù)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孟子?告子》原文中未選入本課的一句話),組織理解交流,加深對課文思想內(nèi)涵的感悟。
2、將《刻舟求劍》、《守株待兔》等文言小故事發(fā)到網(wǎng)上,鼓勵學生課后閱讀,并通過網(wǎng)絡(luò)與老師交流。
【板書設(shè)計】
學弈
專心致志,則得也!
《學弈》教學設(shè)計 篇12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
奕秋、通國、教誨、俱學、弗若、曰、矣。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能根據(jù)注釋,讀懂每句話的意思說說課文的內(nèi)容
4、懂得學習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懂得學習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導入
同學們,今天老師想帶領(lǐng)大家去尋寶。這可不是金銀珠寶,而是我國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文言文,文言文語言簡練,含義深刻。這節(jié)課我們要學的《學弈》就是一篇優(yōu)秀課例,想學好文言文嗎?老師知道學好文言文的訣竅,你們想不想知道?出示“書讀百遍其義自見(xián)”(學生齊讀)能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嗎?今天我們就運用這一訣竅去尋寶吧。不過要想得到寶藏需要你闖過如下三關(guān)(課件展示)指名讀。一是“讀”,能正確隔詞斷句,把課文讀通讀順。二是“義”,能根據(jù)注釋了解每句話的意思。三是“悟”,能結(jié)合實際,體會課文要告訴我們的道理。
敢不敢闖關(guān)?“闖關(guān)尋寶活動”開始了。
首先進入第一關(guān):讀。
二、初讀課文,將課文讀通順
課前布置同學們預(yù)習課文了,誰想展示一下?
1、指名讀,學生評價,教師指導讀好文言文速度要慢,能正確隔詞斷句。
2、師范讀課文。讀出抑揚頓挫的韻味,讀一遍。根據(jù)老師讀的'用筆在文中標出停頓,并在心里跟著老師讀。生給老師評議。
3、自己練習讀,讀不好的地方可以請教小伙伴,也可以問老師。
4、指名讀,挑戰(zhàn)讀,師生評議。
5、齊讀。
進入第二關(guān):義。
三、整體感悟大意
讓學生對照著課本中的注釋,結(jié)合著插圖,自己試著揣摩每句話的大意,如果遇到不懂的問題作上標記,然后在小組內(nèi)交流課文大意,把自己不理解的問題提出來,共同討論。還有不明白的問題提出來,老師和同學共同討論解決。全班交流:
1、小組代表說課文的大意,互相評議,補充。只要主要意思不錯即可,學生說不準的,教師給予點撥。師適當板書。
2、師說課文大意。生評議。
3、小組質(zhì)疑,同學討論,教師點撥。
進入第三關(guān):悟。
四、交流感悟
1、課文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呢?指名說。
師總結(jié)并板書(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專心致志、善始善終、一心一意等,不能三心二意。)
2、你做到了嗎?今后你打算怎樣做呢?學生交流。
小結(jié):做到的同學繼續(xù)保持下去,沒做到的同學從現(xiàn)在起立即改正,會讓自己更優(yōu)秀、更出色的。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已經(jīng)順利闖過了三關(guān),你找到寶藏了嗎?告訴大家你都找到了哪些寶藏?指名交流。
師小結(jié):會讀,能理解課文大意,能領(lǐng)悟其中的道理、認識了文言文,等等,這都是無價之寶,只要你繼續(xù)努力,你會找到更多的寶藏。
五、品讀,讀出其中的韻味
1、指名讀,評議。
2、齊讀。
六、小練習:幫助學生背誦
1、出示部分課文內(nèi)容,一些重點詞句用括號表示,讓學生試著填空。
2、學生自己練習。
3、指名交流。
4、同桌互相檢查。
七、課堂小結(jié)
八、作業(yè)
1、正確地背誦并默寫課文。
2、自己設(shè)計感興趣的作業(yè)。
【板書設(shè)計】
學弈
一人一人
專心致志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
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