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語文教學寶典 > 教學實錄 > 《詩兩首》教學實錄(精選17篇)

《詩兩首》教學實錄

發布時間:2023-03-15

《詩兩首》教學實錄(精選17篇)

《詩兩首》教學實錄 篇1

  教師:同學們,2002年世界杯小組賽分組結果已經知道了。我們中國隊和巴西隊分在了一組,你們說,假如中國戰勝了巴西會怎樣?

  (學生議論紛紛)

  男生甲:我會很高興。

  男生乙:會很長中國人的志氣。

  ……

  教師:同學們的回答都很有趣。剛才是老師用“假如”造句,接下來你們能不能用“假如”造幾個句子?

  (學生很快就造了幾個句子)

  教師:從同學們造的句子中,我看出了“假如”這個詞的意思。它是表達人們內心一種愿望的。今天我們將學習印度文豪泰戈爾的一首散文詩《金色花》,詩歌開頭的第一句就是“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泰戈爾的愿望是什么呢?下面請同學們聽老師朗讀。

  (教師配樂朗讀詩歌)

  教師:聽完了老師的朗誦,你知道泰戈爾的愿望是什么了嗎?詩歌因為韻律的關系,音節和諧,讀起來朗朗上口,十分動聽。下面老師播放音樂,同學們一邊聽著音樂,一邊在座位上大聲地朗讀,一起來體會詩歌的音律節奏美,了解它描寫的內容。

  (學生各自大聲的朗讀課文)

  教師:讀完了這首詩,大家知道泰戈爾的愿望是什么了嗎?

  學生:他要變成金色花讓媽媽聞花香。

  教師:除此之外還要怎樣?

  學生:和媽媽開玩笑。把影子投在媽媽讀的書上。

  教師:假如你就是那朵金色花,你能想像得到媽媽當時臉上的表情嗎?大家可以和前后左右的同學互相討論這個問題。

  (學生互相討論)

  學生甲:一定很高興。

  學生乙:會很緊張,因為小孩子不見了。

  學生丙:小孩子和媽媽開玩笑,媽媽感到很滿足、很幸福。在找不到他時,也有點著急。

  教師:你能感覺得到詩中母子感情是怎樣的嗎?

  學生:“他們感情很深,相處融洽,孩子很愛他媽媽,因為他和媽媽捉迷藏;而媽媽也很疼孩子,孩子不見了她很著急。

  教師小結:這首詩描寫了兒童與媽媽捉迷藏的過程,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從童真、童趣的角度反映了天倫之樂。兒童的這種發自天性的行為給媽媽帶來了歡樂。

  教師:好了,我們學習了這首詩歌,下面我們進行一個朗讀比賽,看誰讀得好!同學們先自已練讀。

  (學生各自練讀。教師從舉手的學生中挑選兩名朗讀,評點,提醒學生注意模仿詩中人物的語氣、讀出詩歌的感情,并且課后背誦。)

  教師:《金色花》這首詩是通過“金色花”的形象來抒發對母愛的贊美的。接下來我們將學習我國著名詩人冰心的《紙船》,看看這首詩又是通過什么形象來抒發感情的。請同學們齊讀課文。

  (學生齊讀《紙船》)

  教師:你看得出來這首詩是抒發什么情感的嗎?

  學生:作者離開了母親,非常想念她。

  教師:作者是通過什么形象來抒發這種感情的?

  學生:紙船。

  教師:你認為在《紙船》中,那些句子很好的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呢?

  學生:“母親,倘若你夢中看見一只很小的白船兒……求他載著她的愛和悲哀歸去。”

  教師:“愛”是什么意思?“悲哀”又是什么意思?紙船為什么會含著淚疊?

  學生:愛是對母親的思念,悲哀是因為看不見自己的媽媽,也因為想媽媽所以才含著淚疊紙船。

  (教師小結,點出《紙船》的情感內涵)

  教師:母愛是如此的無私和偉大,以至于人們在文學作品中反復進行歌頌。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一些名人是怎樣談論這種偉大的情感的。請同學們談談自己的體會。

  (學生暢所欲言)

  教師:這兩首詩都贊美了偉大的母愛,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不能忘了父愛,我提議大家回家后為自己的父母做一件事,以表達你對他們的感情和熱愛!下課!

《詩兩首》教學實錄 篇2

  教師:同學們,2002年世界杯小組賽分組結果已經知道了。我們中國隊和巴西隊分在了一組,你們說,假如中國戰勝了巴西會怎樣?

  (學生議論紛紛)

  男生甲:我會很高興。

  男生乙:會很長中國人的志氣。

  ……

  教師:同學們的回答都很有趣。剛才是老師用“假如”造句,接下來你們能不能用“假如”造幾個句子?

  (學生很快就造了幾個句子)

  教師:從同學們造的句子中,我看出了“假如”這個詞的意思。它是表達人們內心一種愿望的。今天我們將學習印度文豪泰戈爾的一首散文詩《金色花》,詩歌開頭的第一句就是“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泰戈爾的愿望是什么呢?下面請同學們聽老師朗讀。

  (教師配樂朗讀詩歌)

  教師:聽完了老師的朗誦,你知道泰戈爾的愿望是什么了嗎?詩歌因為韻律的關系,音節和諧,讀起來朗朗上口,十分動聽。下面老師播放音樂,同學們一邊聽著音樂,一邊在座位上大聲地朗讀,一起來體會詩歌的音律節奏美,了解它描寫的內容。

  (學生各自大聲的朗讀課文)

  教師:讀完了這首詩,大家知道泰戈爾的愿望是什么了嗎?

  學生:他要變成金色花讓媽媽聞花香。

  教師:除此之外還要怎樣?

  學生:和媽媽開玩笑。把影子投在媽媽讀的書上。

  教師:假如你就是那朵金色花,你能想像得到媽媽當時臉上的表情嗎?大家可以和前后左右的同學互相討論這個問題。

  (學生互相討論)

  學生甲:一定很高興。

  學生乙:會很緊張,因為小孩子不見了。

  學生丙:小孩子和媽媽開玩笑,媽媽感到很滿足、很幸福。在找不到他時,也有點著急。

  教師:你能感覺得到詩中母子感情是怎樣的嗎?

  學生:“他們感情很深,相處融洽,孩子很愛他媽媽,因為他和媽媽捉迷藏;而媽媽也很疼孩子,孩子不見了她很著急。

  教師小結:這首詩描寫了兒童與媽媽捉迷藏的過程,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從童真、童趣的角度反映了天倫之樂。兒童的這種發自天性的行為給媽媽帶來了歡樂。

  教師:好了,我們學習了這首詩歌,下面我們進行一個朗讀比賽,看誰讀得好!同學們先自已練讀。

  (學生各自練讀。教師從舉手的學生中挑選兩名朗讀,評點,提醒學生注意模仿詩中人物的語氣、讀出詩歌的感情,并且課后背誦。)

  教師:《金色花》這首詩是通過“金色花”的形象來抒發對母愛的贊美的。接下來我們將學習我國著名詩人冰心的《紙船》,看看這首詩又是通過什么形象來抒發感情的。請同學們齊讀課文。

  (學生齊讀《紙船》)

  教師:你看得出來這首詩是抒發什么情感的嗎?

  學生:作者離開了母親,非常想念她。

  教師:作者是通過什么形象來抒發這種感情的?

  學生:紙船。

  教師:你認為在《紙船》中,那些句子很好的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呢?

  學生:“母親,倘若你夢中看見一只很小的白船兒……求他載著她的愛和悲哀歸去。”

  教師:“愛”是什么意思?“悲哀”又是什么意思?紙船為什么會含著淚疊?

  學生:愛是對母親的思念,悲哀是因為看不見自己的媽媽,也因為想媽媽所以才含著淚疊紙船。

  (教師小結,點出《紙船》的情感內涵)

  教師:母愛是如此的無私和偉大,以至于人們在文學作品中反復進行歌頌。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一些名人是怎樣談論這種偉大的情感的。請同學們談談自己的體會。

  (學生暢所欲言)

  教師:這兩首詩都贊美了偉大的母愛,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不能忘了父愛,我提議大家回家后為自己的父母做一件事,以表達你對他們的感情和熱愛!下課!

《詩兩首》教學實錄 篇3

  教學目標 

  ① 知識與技能:指導學生把握詩文基調,有表情朗讀詩文,培養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②過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③ 道德、情感、價值觀:體驗人間至愛親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  

  反復誦讀,感悟詩歌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大家已經接觸到了許多詩歌,那么在上課之前,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什么是詩歌?”詞典上的解釋是“文學體裁的一種,通過有節奏、有韻律的語言反映生活、抒發情感”,我認為詩歌的最大特點就是表現了一種美的追求。《荷馬史詩》表現了一種悲壯雄闊的英雄之美,《繁星·春水》表現了一種心有靈犀的美,即使是《惡之花》《死水》這樣的詩篇,寫了種丑惡的事物,也是為了表現對逝去的美的留戀和對現實毀滅美的憤慨,這是一種追求之美。同樣,我們可以從抒發個人情感的愛情詩中看到美的存在,而描寫人生哲理的詩歌也同樣是美的樂園。我們學習這兩首詩歌,首先要去體會這種詩歌的美,通過我們的朗讀,通過我們的體會,通過我們的品味來感知這種美。  

  二、《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教學過程   

  導入  新課

  俄羅斯文學博大精深,在世界范圍內有著廣泛的影響,且大師輩出。同學們能說說他們的名字嗎?(譬如托爾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馬雅科夫斯其、萊蒙托夫、普希金等。)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廣為傳誦的俄羅斯詩篇,它的作者就是普希金。 學生自由回答  

  三、簡介作者

  哪位同學知道這位具有國際影響的大詩人的情況?

  明確:普希金,俄羅斯偉大的詩人,小說家,史稱“俄羅斯文學之父”,俄羅斯文學語言的創建者和新俄羅斯文學的奠基人。生于莫斯科一個崇尚文學的貴族家庭。成年后不斷發表詩歌評擊時政,歌頌自由,被視為自由主義的代言人。為此遭到了沙皇政府的多次打擊,他對曾被兩次流放,也曾身陷囹圄,但他始終不愈地信守著詩中表達的生活原則,即使付出生命也再所不息。他雖然被沙皇政府陰謀殺害了,但他的精神卻永遠鼓舞著人們。他的詩具有很高藝術成就和無言的藝術魅力。俄羅斯著名的文學理論批評家別林斯基曾這樣贊譽普希金的詩:“所表現的音調和語言的力量到了令人驚異的地步:它像海波的喋喋一樣柔和、優美,像松脂一樣醇厚,像閃電一樣鮮明,像水晶一樣透明、潔靜,像春天一樣芬芳,像勇士手中的劍擊一 可先讓學生讀有關資料,教師進行介紹,強調普希金的悲劇一生 樣鏗鏘有力。”但“詩是不可翻譯的”,譯詩不等于原詩,而我們現在又只能通過譯詩來學習、欣賞,但愿我們能盡可能地領悟到這首詩的美。  

  四、寫作背景

  這首詩寫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贈詩的形式寫在他的鄰居奧希泊娃娃的女兒葉甫勃拉克西亞·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紀念冊上的。那里俄國革命正如火如荼,詩人卻被迫與世隔絕。在這樣的處境下,詩人卻沒有喪失希望與斗志,他熱愛生活,執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來,正義必勝。  

  四、聽、讀詩篇

  1、聽課文錄音。

  2、劃分朗讀節拍。

  3、自由朗讀。 由教師范讀,再由學生讀  

  五、結合體驗,研討問題

  1、 問:詩人在詩中闡明了怎樣的人生態度?請結合你感受最深的詩句說說你曾有過的體驗。明確:詩中闡明了這樣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當生活欺騙了你時,不要悲傷,不要心急;在苦惱的時候要善于忍耐,一切都會過去,我們一定要永葆積極樂觀的心態;生活中不可能沒有痛苦與悲傷,歡樂不會永遠被憂傷所掩蓋,快樂的日子終會到來。

  2 、 問:如何理解“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這兩句詩的含義?明確:見教參。

  3、 問:詩歌最大的特點就是要用形象說話,最忌直白的說理,而這首詩通篇沒有任何形象,卻以說理取得了巨大成功,品味全詩,想想原因何在? 學生討論  

  4、 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名篇,許多人把它記在自己的筆記本上,作為鼓勵自己的座右銘,你讀了之后,喜歡這首詩嗎?為什么?請同學們自由討論,各持己見。這首詩最美、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這里。 學生自由回答,最好聯系實際  

  六、遷移積累

  1、 仿句練習仿照《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第一節,續寫下面的詩句。假如生活  捉弄了你,不要                  ,不要                  !                                          。

  2、 背誦全詩

  七、拓展提高:課后探究性閱讀普希金詩詩集,下堂課交流。 作為作業 完成  

  第二課時

  《未選擇的路》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課

  1、 背誦《假如生活欺騙了你》2、 交流閱讀普希金詩集的情況。 學生交流  

  二、導入  新課:

  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一詩中的叮嚀與囑咐使我們感受到了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條,長長的一生中,我們有時還不得不遭遇選擇的尷尬和困惑。該怎么辦?美國詩人弗羅斯特在《未選擇的路》這首詩中表達了他對人生之路的思考。介紹詩人:弗羅斯特(1874-1963)美國詩人,生于加利福尼亞州。他徒步漫游過許多地方,被認為是“新英格蘭的農民詩人”。其代表作有詩集《少年的意志》《白樺樹》等。他在晚年成為美國的非官方的桂冠詩人,美國參議院曾作出決議向他表示敬意。他處在傳統詩歌和現代派詩歌交替的一個時期,因此被稱為“交替性的詩人”,與艾略特同為美國現代詩歌的兩大中心。

  三、朗讀詩篇

  四、合作探究

  1、請同學們反復讀幾遍全詩,思考詩中的“路”有什么含義?明確:詩的表面是寫自然界的道路,實則借寫自然界的路來表達詩人對人生之路的思考。這里其實運用的是文學藝術上常用的象征手法。

  2、全詩共5小節,請同學們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每小節的意思。找出詩中最令你感動的詩句或詞,談談你的體會。 先朗讀由學生單獨回答。明確:佇立(思索)——決定(選擇)——選擇之后的悵惘——多年后的回顧、嘆息

  3、詩人雖然寫了自己所選擇的路,但重點都放在未選擇的路上。詩題也表明了這一點。既然是選擇,為什么重點又寫未選擇呢?明確:見教參“問題研討”  

  四、感悟哲理學了這首詩,你從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明確:答案不求一致。譬如:人只能選擇一條人生之路,必須慎重;人生道路的選擇,不要隨波逐流,而要經過自己的思考,作出獨立自主的選擇。可以講一講蘇格拉底有關麥穗的事例。 學生自由回答  

  五、分清象征與比喻的概念。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區別?

  象征:用具體的事物表示某種特殊的意義。明確:所謂象征,就是在文學作品中,明寫甲事物,借寫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為一種表現手段,一種具體形象,也要求給予充分注意。

  比喻,用有類似點的事物來比擬想要說的事物,以便表達得更加生動鮮明。象征是一種謀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則是一種修辭手法,象征一般要統攝全篇,而比喻只在個別語句、語段中起作用。出示兩首詩,讓學生判斷這哪一首詩用了象征,哪一首詩用了比喻?“我靠長矛揉制面包,弄到伊斯瑪洛酒,我將這酒飲盡,然后倚靠著這支長矛。”——阿爾基洛斯科《詩人之矛》象一顆山上的風信子,被牧人用腳踏了又踏,卻在地上開出紫花。——薩福《新娘》本詩的美正體現象征的運用上,詩人用非常普遍的形象來闡述自己的觀點,打動了讀者的心扉。 首先明確概念,再由教師闡述兩者區別  

  六、積累聯想

  1、古今中外許多詩人作家,對“路”都有過精彩的描寫。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請根據你的積累,另寫出兩條關于“路”的名言警句

  2、結合《爸爸的花兒落了》課后練習三,完成一篇小作文,談談成長歷程上的體驗。

  七、綜合性訓練:出然后分小組出一期“詩歌園地”的手抄報

  教后記:在成長的道路上,陽光時時灑滿你的心田,但風雨也可能不期而至。假如你覺得生活欺騙了你,你將如何面對?詩人普希金給了我們的叮嚀和囑咐。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條,長長的一生中,我們有時不得不遭遇選擇的尷尬和困惑。教會學生去怎么做。

《詩兩首》教學實錄 篇4

  【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

  指導學生把握詩文基調,有表情朗讀詩文,培養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了解象征 手法的作用。

  2、過程和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道德、情感、價值觀:

  領會詩人堅強樂觀的思想,感受他博大的情懷。培養積極樂觀的人生態 度,勇敢慎重地面對人生選擇。

  【教學重點】

  反復誦讀,感悟詩歌的思想感情,結合自己的體驗想象和理解詩歌形象的語言。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一、導入

  大家已經接觸到了許多詩歌,那么 “什么是詩歌?”詞典上的解釋是“文學體裁的一種,通過有節奏、有韻律的語言反映生活、抒發情感”,我認為詩歌的最大特點就是表現了一種美的追求。而描寫人生哲理的詩歌也同樣是美的樂園。我們學習這兩首詩歌,首先要去體會這種詩歌的美,通過我們的朗讀,通過我們的體會,通過我們的品味來感知這種美。

  俄羅斯文學博大精深,在世界范圍內有著廣泛的影響,且大師輩出。譬如托爾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馬雅科夫斯其、萊蒙托夫、普希金等。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廣為傳誦的俄羅斯詩篇,它的作者就是普希金。

  二、點擊作者,了解背景

  你們了解這位俄羅斯偉大詩人嗎?哪位同學介紹普希金的信息?

  明確:普希金,俄羅斯偉大的詩人,小說家,史稱“俄羅斯文學之父”,俄羅斯文學語言的創建者和新俄羅斯文學的奠基人。生于莫斯科一個崇尚文學的貴族家庭。成年后不斷發表詩歌評擊時政,歌頌自由,被視為自由主義的代言人。為此遭到了沙皇政府的多次打擊,他對曾被兩次流放,也曾身陷囹圄,但他始終不愈地信守著詩中表達的生活原則,即使付出生命也再所不息。他雖然被沙皇政府陰謀殺害了,但他的精神卻永遠鼓舞著人們。他的詩具有很高藝術成就和無言的藝術魅力。

  俄羅斯著名的文學理論批評家別林斯基曾這樣贊譽普希金的詩:“所表現的音調和語言的力量到了令人驚異的地步:它像海波的喋喋一樣柔和、優美,像松脂一樣醇厚,像閃電一樣鮮明,像水晶一樣透明、潔靜,像春天一樣芬芳,像勇士手中的劍擊──可先讓學生讀有關資料,教師進行介紹,強調普希金的悲劇一生樣鏗鏘有力。”但“詩是不可翻譯的”,譯詩不等于原詩,而我們現在又只能通過譯詩來學習、欣賞,但愿我們能盡可能地領悟到這首詩的美。

  寫作背景──這首詩寫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贈詩的形式寫在他的鄰居奧希泊娃娃的女兒葉甫勃拉克西亞·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紀念冊上的。那里俄國革命正如火如荼,詩人卻被迫與世隔絕。在這樣的處境下,詩人卻沒有喪失希望與斗志,他熱愛生活,執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來,正義必勝。

  三、聽、讀詩篇,學習讀法

  1、聽課文錄音,標記節拍,學習語速和語調。

  2、劃分朗讀節拍,齊讀全詩。

  3、自由朗讀:

  由教師范讀,再由學生比讀,其余同學作出中肯的評價。

  四、結合體驗,研討問題

  1、問:詩人在詩中闡明了怎樣的人生態度?請結合你感受最深的詩句說說你曾有過的體驗。

  明確:詩中闡明了這樣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當生活欺騙了你時,不要悲傷,不要心急;在苦惱的時候要善于忍耐,一切都會過去,我們一定要永葆積極樂觀的心態;生活中不可能沒有痛苦與悲傷,歡樂不會永遠被憂傷所掩蓋,快樂的日子終會到來。

  2、問:如何理解“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這兩句詩的含義?

  明確:見教參。

  3、問:詩歌最大的特點就是要用形象說話,最忌直白的說理,而這首詩通篇沒有任何形象,卻以說理取得了巨大成功,品味全詩,想想原因何在?

  學生討論。

  4、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名篇,許多人把它記在自己的筆記本上,作為鼓勵自己的座右銘,你讀了之后,喜歡這首詩嗎?為什么?

  請同學們自由討論,各持己見。這首詩最美、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這里。

  學生自由回答,最好聯系實際。

  五、遷移積累

  1、仿句練習仿照《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第一節,續寫下面的詩句:

  假如生活捉弄了你,不要________,不要________!________。

  2、背誦全詩。

  六、拓展提高

  1、課后探究性閱讀普希金詩詩集,下堂課交流。

  2、課外閱讀: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寫一欣賞片斷。

  第二課時

  《未選擇的路》

  一、復習舊課

  1、背誦《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2、交流閱讀普希金詩集和《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情況。

  學生分組交流。

  二、導入新課

  (可讓學生搜集有關路的名言警句、詩詞)

  古今中外,許多詩人作家對“路”都有過精彩的描寫:屈原有“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志向;李白有“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的感慨;辛棄疾有“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感嘆;魯迅也有“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的想法。這樣看來人們常常把人的一生比作走一條路,把人生的選擇比作對路的選擇。

  美國詩人弗羅斯特的這首《未選擇的路》也有著特別的意蘊。那么,他要告訴我們的是什么呢?

  三、介紹詩人

  提示:弗羅斯特(1874~1963)美國詩人,生于加利福尼亞州。他徒步漫游過許多地方,被認為是“新英格蘭的農民詩人”。其代表作有詩集《少年的意志》《白樺樹》等。他在晚年成為美國的非官方的桂冠詩人,美國參議院曾作出決議向他表示敬意。他處在傳統詩歌和現代派詩歌交替的一個時期,因此被稱為“交替性的詩人”,與艾略特同為美國現代詩歌的兩大中心。

  四、朗讀詩篇

  1、生朗讀詩文,查找生字詞:

  注意字形(學生演板):

  弗 涉足 佇立 萋萋 幽寂 延綿

  2、分讀、齊讀、賽讀。

  五、自定學習課題

  同學們能談談,通過學習本詩歌,你希望得到什么。

  提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根據自己情況提出疑問。

  六、合作探究,精讀欣賞

  1、我們小時候聽說過“書山有路勤為徑”,這里的路指的是讀書之路,難道路非得指眼前的路嗎?

  明確:詩的表面是寫自然界的道路,實則借寫自然界的路來表達詩人對人生之路的思考。

  2、如果你的人生之路面臨選擇,比如上“重高”還是“普高”,你會怎么辦呢?

  提示:聯系自己談談認識。

  3、那么,現在理解作者為什么小“路”大作嗎?

  提示:認識作者對路的感受,去真正理解路的內涵。

  4、那讓我們一起懷著憂愁的態度頌讀詩歌,品味作者對讀者的勸誡吧!詩歌的主題是什么?

  5、大家能否摘取關于路的描寫,來比較鑒賞一下。

  提示:學生五分鐘比較自讀;自讀結束后,可以各抒已見。

  6、詩人雖然寫了自己所選擇的路,但重點都放在未選擇的路上。詩題也表明了這一點。既然是選擇,為什么重點又寫未選擇呢?

  明確:見教參“問題研討”。

  七、延展閱讀,學習象征

  1、大路可以指平坦的人生,小路可以指曲折的人生。這樣的方法,我們以前學過什么?它叫作什么?

  提示:(屏幕出示象征的定義)“象征”──用具體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事理的方法。比如“紅花”象征“光榮”,“黃河”象征“中華民族”,“松柏”象征堅強勇敢。“象征”和“比喻”的區別在于,“比喻”著眼于相似點,而“象征”側重于本質上的聯系。例如“紅花”可以象征光榮,但“紅花”不能象“光榮”。

  (屏幕出示四幅圖畫:梅花、寶劍、火炬、長城,請同學脫口而出象征意義)

  2、學了這首詩,你從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明確:答案不求一致。譬如:人只能選擇一條人生之路,必須慎重;人生道路的選擇,不要隨波逐流,而要經過自己的思考,作出獨立自主的選擇。可以講一講蘇格拉底有關麥穗的事例。

  學生自由回答。

  3、我們順著作者的話題,請同學分別來寫走大路和走小路的感受和結果,可以是詩歌,也可以是一段小散文,然后通過對擂來決定走大路,還是走小路。

  (生用5~8分鐘來寫,師循環,偶爾應學生要求指導)

  八、結束語

  無論是小路還是大路,老師相信同學們都會走得很精彩。“行路難,行路難”,然而“條條道路通羅馬。”只要同學們充滿勇氣走下去,天塹都會變通途。

  九、積累聯想 完成作業

  1、古今中外許多詩人作家,對“路”都有過精彩的描寫。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請根據你的積累,另寫出兩條關于“路”的名言警句。

  2、結合《爸爸的花兒落了》課后練習三,完成一篇小作文,談談成長歷程上的體驗。

  十、綜合性訓練

  出然后分小組出一期“詩歌園地”的手抄報。

  【課件設計】

  1、作者像──目標──作者情況──贊譽──思考題──仿句。

  2、路的圖片──路的詩詞名句象征──延伸的路──小節意思──積累練習──課后作業。

《詩兩首》教學實錄 篇5

  童真繪成五彩畫

  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1861—1940),印度近代著名詩人、作家和社會活動家。在詩歌、戲劇、小說及哲學、政治和音樂繪畫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詣,一生創作甚豐。共寫下十二部中長篇小說,百余篇短篇小說,五十部詩集,二十余種戲劇,還有游記、書筒多卷。其最突出的是散文詩創作。1913年,他以散文詩集《吉檀迦利》一舉奪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桂冠,開了亞洲人種中獲此殊榮的先河。

  《金色花》一詩選自泰戈爾著名的兒童散文詩集《新月集》,這部詩集是詩人對母愛與童真兩大主題的熱情贊頌的結晶。詩集出版于1886年,其時,詩人25歲,風華正茂。他有一個溫馨的家庭,第一個女兒又剛誕生,詩人初為人父,身心愉悅,且精力充沛,文思泉涌,事業上也如沐春風,頻頻有著作閃亮登場,真是春風得意寫蹄疾,前程似錦悅人心呵!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催生了他著名的散文詩集《新月集》。詩集出版后,立即在文壇上引起了轟動,詩人也因之獲得了“兒童詩人”的美譽。

  詩歌以豐富的聯想和想象,謳歌了孩子金子般的童心,表現了孩子天真爛漫的天性和頑皮無邪的童稚、童真、童趣。

  詩人讓幻想張開神奇的翅膀,想象自己變成了“一朵金色花”,與媽媽一起嬉戲、逗樂、享受人間母愛和童真的溫馨。

  詩歌開篇扣篇,一個“假如”翻動想象的翅膀,總領全篇。然后,詩人精心描繪了兩幅圖象。第一幅,母子逗樂圖。詩人假想自己變成了一朵美麗的金色花,長在“高枝上”,“笑哈哈地在風中搖擺”,“在新生的樹葉上跳舞”,當媽媽呼喊時,“我”不回答,卻有意與媽媽逗樂,“暗暗在那里匿笑”,“一聲不響”。寫得多美啊,詩人對母子情深,母愛醉人,童真可人的溫馨家庭的天倫之樂只粗描幾筆,就似一幅凝重的油畫清麗迷人地展現在讀者面前。然后,詩人筆鋒一轉,深入一步,濃墨重彩地描繪了一幅慈母生活圖,展示母親迷人的風彩。詩人以一句新奇的想象,總領下文。想象自己“要梢梢的開放花瓣兒”,看母親工作。接著詩人精選幾個特寫鏡頭,通過母親沐浴后,長發披肩走到做禱告的小庭院的楚楚動人的芳容,吃過中飯,坐在窗前讀詩,酷愛學習的英姿以及黃昏時拿燈到牛棚去辛苦勞作的倩影,極力烘托渲染和歌頌了母親美麗動人、外秀內美、撲實勤勞的形象和美德。在對兩幅畫面的描寫中,詩人將行動、心理活動和對話的描寫有機地結合起來,寫得風趣生動,情趣盎然。母親沐浴后,“我”深情地為她送香;母親讀書時,“我”就頑皮地為她投影;母親掌燈勞動時,我還要纏著她講故事。詩人真會巧思善想,把母子情深,母愛厚重,童稚迷人,童真感人表現得酣幅淋漓,感人肺腑。

  最后,詩人用母子對話來結束全詩,更是別具匠心。母親一句“你到哪里去了,你這壞孩子?”一個“壞”字十分精彩,貶詞褒用。這哪里是在罵孩子,這里詩人將嗔怪、擔憂、焦慮、假慍之情融為一體,真是情韻悠長啊!而一句“我不告訴你,媽媽。”卻把孩子的頑皮、淘氣、天真、機靈表現得淋漓盡致,出神入化。

  《金色花》真是一幅童真繪成的五彩圖畫啊!

  深深思念滿紙船

  《紙船》是冰心早期詩歌代表作之一。寫于1923年8月27日,其時詩人23歲,她正乘船去美國留學,旅程漫漫,大海茫茫,眼看離祖國和親人越來越遠。詩人倍感孤獨,但戀母愛國的感情卻越發濃烈。于是,詩人寫下了這首飽含深情的愛母愛國的詩篇。副標題“寄母親”語意雙關,表達了對母親和祖國的深深思念和無限熱愛之情。

  詩歌開篇就飽含深情,“不肯妄棄”每一張紙,總“留著——留著”,為什么呢?那是要用來疊紙船拋下海,寄托對母親的思念啊!詩人運用反復修辭,反復詠嘆,一股對母親的思念、熱愛之情噴涌而出。第二節詩寫思念的執著,詩人用特寫極力描寫紙船下海后的遭遇:“有的被天風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濕,沾在船頭上”。但面對如此沉重的挫折與打擊,詩人戀母愛國的深情不變,她“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疊著”,“總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真是真情可以感天,實意可以動人啊!詩的末尾一節畫龍點睛,催人淚下。詩人假想“一只很小的白船兒”撞入了母親的夢境,叫母親“不要驚訝它無端入夢”,因為這是“至愛的女兒含著淚疊的”啊。至此,詩歌感情達到高潮。遠在千里的女兒,用了她最樸素真誠的行動表達了愛國愛母的一片深情。讀后,不能不令人為之動容。真是深深思念滿紙船,愛母愛國情意濃啊!

  附原文:

  金 色 花

  [印度] 泰戈爾

  假如我變了一朵金色花,只是為了好玩,長在那棵樹的高枝上,笑哈哈地在風中搖擺,又在新生的樹葉上跳舞,媽媽,你會認識我么?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卻一聲兒不響。

  我要悄悄地開放花瓣兒,看著你工作。

  當你沐浴后,濕發披在兩肩,穿過金色花的林蔭,走到你做禱告的小庭院時,你會嗅到這花的香氣,卻不知道這香氣是從我身上來的。

  當你吃過中飯,坐在窗前讀《羅摩衍那》,那棵樹的陰影落在你的頭發與膝上時,我便要投我的小小的影子在你的書頁上,正投在你所讀的地方。

  但是你會猜得出這就是你的小孩子的小影子么?

  當你黃昏時拿了燈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來,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講個故事給我聽。

  “你到哪里去了,你這壞孩子?”

  “我不告訴你,媽媽。”這就是你同我那時所要說的話了。

  (選自《泰戈爾》文集)

  紙    船

  ——寄 母 親

  冰    心

  我從不肯妄棄了一張紙,

  總是留著———留著,

  疊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兒,

  從舟上拋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風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濕,沾在船頭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疊著,

  總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

  母親,倘若你夢中看見一只很小的

  白船兒,

  不要驚訝它無端入夢。

  這是你至愛的女兒含著淚疊的,

  萬水千山,求它載著她的愛和悲哀

  歸去。

  (選自《冰心全集》第二卷)

《詩兩首》教學實錄 篇6

  〖教學目的要求〗

  1、反復誦讀,領會詩人堅強樂觀的思想,感受他博大的情懷。

  2、背誦、默寫這首詩。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教學目的要求1。

  2、難點:

  教學目的要求2。

  〖教學課時數〗

  一課時。

  〖教學內容與過程〗

  一、導入新課

  可從詩人的生活經歷和所處的時代背景導入;或可從“你知普希金有多少”這一問題導入,讓學生自主學習。

  二、朗讀詩歌

  三、指導學生朗讀

  讓學生注意詩的感情基調,并注重詩的重音、節奏、停頓。

  四、指名學生進行朗讀,其余同學作出中肯的評價

  五、精要講析

  1、《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是一首哲理抒情詩,詩人用誠摯的語言傾訴了自己對艱難生活的體會。

  2、這首詩語調親切和婉,熱誠坦率;詩句清新流暢,熱烈深沉。豐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意味是它打動人心的美好所在。

  六、作者在《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中表現了什么樣的態度?

  七、請同學結合生活實際,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你會如何去面對呢?

  八、當堂檢測

  背誦、默寫《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抽同學背,然后一起默寫。

  九、作業

  1、課后補充練習。

  2、課外閱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未選擇的路

  〖教學目的要求〗

  1、學習詩人采用象征手法所傳達的人生哲理。

  2、反復誦讀,背誦、默寫這首詩。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教學目的要求1。

  2、難點:

  教學目的要求2。

  〖教學課時數〗

  一課時。

  〖教學內容與過程〗

  一、導入新課

  朗讀《未選擇的路》導入,或可從多媒體場景一路導入。

  二、全班同學個別讀、齊讀,男女生分讀,全體同學試背

  三、指名同學有感情地朗讀

  四、請同學舉手發言說說你所知道的有關“路”的詩句、格言警句

  五、研讀課文

  1、你是怎樣理解《未選擇的路》這首詩的主題的?

  2、《未選擇的路》中的“路”“荒草”“足跡”象征著什么呢?

  3、在《未選擇的路》一詩中升華全詩旨意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

  4、體會詩句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并試著說說你的理解,其他同學補充。

  5、談談你學習這首詩的感受。

  六、作業

  1、當堂背誦、默寫《未選擇的路》。

  2、以“路”為題,寫一篇600字的文章。

《詩兩首》教學實錄 篇7

  教學目標: 

  1、積累詞語,了解詩人,理解詩意,背誦二首詩。 

  2、體味詩人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的想象,培養讀詩的興趣,提高詩歌鑒賞能力。 

  3、感受詩人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提高學生對人生的認識,培養健康的人生觀。 

  教學重點: 

  1.理解詩歌蘊涵的哲理;2.品評詩歌藝術表現手法。 

  教學難點: 

  1.《未選擇的路》詩人重點寫那條未選擇的路的原因。 

  2.詩歌的象征手法〉 

  教學方法: 

  1、讀、說、悟、品法。。 

  2、比較鑒賞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錄音機。 

  課時安排:2課時。第一課時:〈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第二課時:《未選擇的路》 

  教學步驟: 

  一、 導入新課 

  由《丑小鴨》的遭遇引出話題。 

  當你身處困境,是前進還是后退,遇到困難,是迎難而上,還是知難而 

  退,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會告訴我們答案。 

  二、 詩人簡介 

  普希金(1799—1837),俄國詩人。近代俄羅斯民族文學的奠基人。是俄羅斯偉大的民族詩人、小說家,史稱“俄羅斯文學之父”。他被認為是俄羅斯文學語言的創建者和新俄羅斯文學的奠基人。他出身于貴族地主家庭,一生傾向革命,與黑暗專制進行著不屈不撓的斗爭,他的思想與詩作,引起沙皇俄國統治者的不滿和仇恨,他曾兩度被流放,始終不肯屈服,最終在沙皇政府的陰謀策劃下與人決斗而死,年僅38歲。 代表作:長篇詩體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中篇小說《上尉的女兒》。普希金的文學作品主題切中當時俄國社會重大問題,塑造了“多余的人”“小人物”等俄羅斯文學的典型形象。 

  弗羅斯特(1874—1963),美國詩人。生于加利福尼亞州。父親在他11歲時去世。母親把他帶到祖籍新英格蘭地區的馬薩諸塞州。中學畢業后,在哈佛大學肄業二年。這前后曾做過紡織工人、教員,經營過農場,并開始寫詩。他徒步漫游過許多地方,被認為是“新英格蘭的農民詩人”。 

  弗羅斯特常被稱為“交替性的詩人”,意指他處在傳統詩歌和現代派詩歌交替的一個時期。他又被認為與艾略特同為美國現代詩歌的兩大中心。 

  三、師生共讀〈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1. 教師配樂朗讀,學生聽讀。 

  2. 學生齊讀,議讀,交流體會。 

  3. 解讀詩歌大意(學生討論,自由發表見解) 

  教師:《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寫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詩人被迫與世隔絕。在這樣的處境下,詩人仍沒有喪失希望與斗志,他熱愛生活,執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來。詩中闡明了這樣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當生活欺騙了你時,不要悲傷,不要心急;在苦惱之時要善于忍耐,一切都會過去,未來是幸福、美好的。生活中不可能沒有痛苦與悲傷,歡樂不會永遠被憂傷所掩蓋,快樂的日子終會到來。 

  第二節,詩人表達了心兒永遠向著未來的積極人生態度,并告訴人們,當越過艱難困苦之后再回首那段往事時,那過去的一切便會變得美好起來。這是詩人人生經驗的總結,也是生活的真諦。 

  這首詩沒有什么形象可言,短短八句,都是勸告的口吻。詩人以平等的娓娓的語氣寫來,語調親密和婉,熱誠坦率,似乎詩人在與你交談;詩句清新流暢,熱烈深沉,有豐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意味,從中可以讓人感受到詩人真誠博大的情懷和堅強樂觀的思想情緒。 

  這首詩問世后,許多人把它記在自己的筆記本上,成為激勵自己前進的座右銘。 

  2.《未選擇的路》 

  ①教師引導:說到路,人們自然容易想到人生之路。這首詩就是寫人生之路的。 

  古今中外許多詩人作家,對“路”都有過精彩的描寫。屈原有“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志向,辛棄疾有“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感嘆,魯迅也有“其實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這樣的想法。人們常常把人的一生比做走一條路,把人生的選擇比做對路的選擇。美國詩人弗羅斯特的這首《未選擇的路》有著特別的意蘊,它正是借寫自然界的道路來表達對于人生之路的思考。 

  ②學生讀詩,可分組讀,齊讀,范讀。 

  自由議論,交流看法。教師適當引導。教師最后總結發言。 

  教師:詩分四節。 

  第一節寫詩人站在林間交岔路口,久久躊躇,他對兩條路不能同時都走,必須選擇一條。顯得無奈又無助。這樣,很自然使人聯想到人生之路:自然之路是可以回頭的,只是浪費時間,但人生之路如射出的箭,無法收回,因為時光不會倒流。所以詩人望著那一條消失在叢林深處的小路,陷入了深思。在這沉思的過程中,他心里也許已經作出了決定。 

  第二節,詩人選擇了其中的一條“荒草萋萋,十分幽寂,/顯得更誘人,更美麗”、“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跡”的路,詩人選擇的是一條少有人走的路,而不是像大多數人一樣,選擇那種留下很多旅人足跡的路。 

  第三節,詩人踏上了自己選擇的小路,開始了艱難的跋涉。可這時候詩人心中對于另一條路也是非常留戀的,他知道只能選擇一條路,卻舍不下另一條路,因為他雖然作出了選擇,但心中仍有躊躇,萬一這一次的選擇是一個錯誤,將“難以再返回”了。這里詩人寫出了常人都有的一種心理。 

  最后一節,詩人遙想將來對往事的回顧:在一個小樹林中,選擇了其中一條路,從此決定了自己一生的路。這里,詩人并沒有沿著第三節的詩意寫下去,沒有告訴讀者他選擇的那條路結果怎樣,而是寫未選擇的路,留下想像的空間,讓讀者自己去體會。是的,人生的道路,結果誰料得到呢?詩人帶著一絲惆悵。但這樣寫似乎更接近生活本真狀態,更能打動讀者的心。 

  詩人雖然寫了選擇的路,但重點卻放在未選擇的路上。題目也表明了這一點。既然是選擇,為什么重點又要寫未選擇呢?其實未選擇也就是選擇。正是生活中許多人對于選擇的不滿,才更加產生了對未選擇的懷戀。所以這首詩中詩人念念不忘的是那一條未選擇的路,而不是已經選擇的路。這也正是人生的真實寫照。 

  詩人從日常生活中提煉詩情,寫得樸實自然,不事雕琢,哲理豐富,讀后耐人尋味。 

  ③佳句分析:先向學生提供思考題,學生自由或分組討論后,再課堂上交流,教師可以總結,也可點到為止。 

  1).怎樣理解“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這兩句詩的含義? 

  這兩句詩道出了人生體驗中一種極為普遍的感覺。在這里,詩人是說,現在如果你因受生活的欺騙而心中憂郁,只要“鎮靜”,“心兒永遠向往著未來”,那么,將來回想的時候,反而會覺得很美好。詩人在這里是要強調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而反對悲觀消極的人生態度。從另外一個角度說,人生的體驗應該是豐富多樣、積極樂觀的,各種體驗都是一筆寶貴的人生財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 

  2).詩人為何把詩題取為“未選擇的路”? 

  這首詩實際是寫人生道路。詩人寫作的重點卻不是那條已經選擇的路,而是那條未選擇的路。詩共四節,第一節寫兩條路,第二節寫選擇的路,第三、四節寫未選擇的路。詩人為何要這么寫呢?這主要是為了深化主題。詩人感嘆人生有許多道路可供選擇,但一個人往往只能走一條路,而還有其他許多條路,因為人生短暫而只能放棄。人生道路的選擇帶有偶然性、隨意性。那些未走的路,才更讓人想念,更讓人留戀。詩人不寫已選擇的道路,而重在對未選擇的道路發出感嘆,更能打動讀者的心靈,讓人更深入地思考人生的選擇問題。 

  ④練習 與思考(可以作為家庭作業讓學生完成。) 

  1)《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通篇都是勸說的口吻,沒有什么具體的形象,它卻是一首著名的詩,為世界各國人民廣為傳誦。你喜歡這首詩嗎?為什么? 

  本題旨在通過課堂講解,使學生喜歡這類富有人生哲理的小詩,并對人生構成積極的影響。 

  這是一道主觀題,學生回答喜歡或不喜歡都可以,但通過教師的教學,最好使學生能喜歡這樣的詩,并說出一點自己的想法。不要求有統一答案。 

  2)朗讀《未選擇的路》,說說“路”包含了什么深刻的含義,你從中悟出什么人生的哲理。 

  本題旨在通過這個單元的學習,初步了解詩中象征手法的運用,進一步提高欣賞新詩的水平。 

  詩人表面上似乎是在寫自然界的道路,但實際上暗示的卻是人生之路。 

  悟出的道理是:人生的道路千萬條,但一個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選擇其中一條,所以必須慎重;人生道路上不要隨波逐流,而要經過自己的思考,作出獨立自主的選擇。 

  3)背誦《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⑤課堂小結:教師:《未選擇的路》是一首哲理抒情詩,它表面平易,實則蘊含深邃的哲理;看似傾訴個人經歷,實則表達人們的共同感受。在這首詩里,弗羅斯特抓住林中岔道這一具體形象,用比喻的手法引起人們豐富生動的聯想,烘托出人生岔路這樣具有哲理寓意的象征。詩人選擇的是人們司空見慣的林中岔道,來闡發如何抉擇人生道路這一生活哲理的。 

  三、教學建議 

  一、普希金和弗羅斯特是兩位具有國際影響的大詩人。這里學生第一次接觸他們,教師可以做些介紹,使學生有一個基本的了解。書店里普希金的詩集很多,圖書館也不少,可引導學生進行主動的探究性的閱讀。 

  二、《未選擇的路》中詩人為什么重點寫那一條未選擇的路而不是已經選擇的路?這恐怕是學生理解的難點,教師對此要重點加以講解。 

  三、給學生一點關于詩歌中象征方面的知識,注意區別比喻和象征在詩中的表現。

《詩兩首》教學實錄 篇8

  《詩兩首》

  創意說明

  本課是兩首譯詩,教學過程中要指導學生把握詩文基調,有表情朗讀詩文,培養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教學時可借助于多媒體等多方面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對兩位詩人有更準確的了解,全面提高文學修養

  教學步驟

  導入新課

  上個學期我們學習了泰戈爾的詩《金色花》,初步感受到了譯詩的美,它們仿佛與我們中國的白話詩有些不同,讓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這些世界著名大詩人的杰作的魅力,感悟他們的信念、感情、追求與理想吧。

  一、《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1、自由朗讀,說說讀后感。

  明確:詩中闡明了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鎮定面對生活中的煩惱,心兒永遠向著未來;詩人對生活的感悟很有哲理,揭示了生活的真諦;詩的語言直白而親切,口語化色彩濃厚。

  2、簡介作者及背景介紹。

  哪位同學知道這位具有國際影響的大詩人的情況?

  明確:普希金,俄羅斯偉大的詩人,小說家,史稱“俄羅斯文學之父”,俄羅斯文學語言的創建者和新俄羅斯文學的奠基人。生于莫斯科一個崇尚文學的貴族家庭。成年后不斷發表詩歌評擊時政,歌頌自由,被視為自由主義的代言人。為此遭到了沙皇政府的多次打擊,他對曾被兩次流放,也曾身陷囹圄,但他始終不愈地信守著詩中表達的生活原則,即使付出生命也再所不息。他雖然被沙皇政府陰謀殺害了,但他的精神卻永遠鼓舞著人們。他的詩具有很高藝術成就和無言的藝術魅力。俄羅斯著名的文學理論批評家別林斯基曾這樣贊譽普希金的詩:“所表現的音調和語言的力量到了令人驚異的地步:它像海波的喋喋一樣柔和、優美,像松脂一樣醇厚,像閃電一樣鮮明,像水晶一樣透明、潔靜,像春天一樣芬芳,像勇士手中的劍擊一 可先讓學生讀有關資料,教師進行介紹,強調普希金的悲劇一生 樣鏗鏘有力。”但“詩是不可翻譯的”,譯詩不等于原詩,而我們現在又只能通過譯詩來學習、欣賞,但愿我們能盡可能地領悟到這首詩的美。

  寫作背景 :

  這首詩寫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贈詩的形式寫在他的鄰居奧希泊娃的女兒葉甫勃拉克西亞·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紀念冊上的。那里俄國革命正如火如荼,詩人卻被迫與世隔絕。在這樣的處境下,詩人卻沒有喪失希望與斗志,他熱愛生活,執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來,正義必勝。

  3、你對詩中哪些句子有較深的體會,結合事例談談你的理解。

  學生自由發言。

  4、聽、讀詩篇

  聽課文錄音。劃分朗讀節拍。

  5、自由朗讀。由教師范讀,再由學生讀 

  6、結合體驗,研討問題

  研討理解:“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這兩句詩的含義。

  7、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名篇,許多人把它記在自己的筆記本上,作為鼓勵自己的座右銘,你讀了之后,喜歡這首詩嗎?為什么?請同學們自由討論,各持己見。這首詩最美、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這里。學生自由回答,最好聯系實際

  8、拓展提高、遷移積累

  仿句練習:仿照《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第一節,續寫下面的詩句。假如生活捉弄了你,不要    ,不要     !               。

  課后探究性閱讀普希金詩詩集,下堂課交流。作為作業完成

  二、《未選擇的路》

  1、導入新課:

  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一詩中的叮嚀與囑咐使我們感受到了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條,長長的一生中,我們有時還不得不遭遇選擇的尷尬和困惑。該怎么辦?美國詩人弗羅斯特在《未選擇的路》這首詩中表達了他對人生之路的思考。介紹詩人:弗羅斯特(1874-1963)美國詩人,生于加利福尼亞州。他徒步漫游過許多地方,被認為是“新英格蘭的農民詩人”。其代表作有詩集《少年的意志》《白樺樹》等。他在晚年成為美國的非官方的桂冠詩人,美國參議院曾作出決議向他表示敬意。他處在傳統詩歌和現代派詩歌交替的一個時期,因此被稱為“交替性的詩人”,與艾略特同為美國現代詩歌的兩大中心。

  2、朗讀詩篇,整體感知

  自由朗讀。多媒體播放《未選擇的路》的配樂及情景畫面,教師朗讀。

  學生觀畫面的同時,聽配樂朗讀錄音。欣賞、品味、感悟。

  3、合作探究

  (1)、請同學們反復讀幾遍全詩,思考詩中的“路”有什么含義?明確:詩的表面是寫自然界的道路,實則借寫自然界的路來表達詩人對人生之路的思考。這里其實運用的是文學藝術上常用的象征手法。

  (2)、找出詩中最令你感動的詩句或詞,談談你的體會。

  (3)、詩人雖然寫了自己所選擇的路,但重點都放在未選擇的路上。詩題也表明了這一點。既然是選擇,為什么重點又寫未選擇呢?明確:見教參“問題研討”

  4、感悟哲理:學了這首詩,你從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明確:答案不求一致。譬如:人只能選擇一條人生之路,必須慎重;人生道路的選擇,不要隨波逐流,而要經過自己的思考,作出獨立自主的選擇。可以講一講蘇格拉底有關麥穗的事例。學生自由回答

  5、拓展延伸,積累聯想

  (1)、古今中外許多詩人作家,對“路”都有過精彩的描寫。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請根據你的積累,另寫出兩條關于“路”的名言警句。

  (2)、結合《爸爸的花兒落了》課后練習三,完成一篇小作文,談談成長歷程上的體驗。

  綜合性訓練:

  分小組出一期“詩歌園地”的手抄報。

  資料整合平臺

  課文擴讀材料(中外詩歌名篇名作選)(略)

  教后記:在成長的道路上,陽光時時灑滿你的心田,但風雨也可能不期而至。假如你覺得生活欺騙了你,你將如何面對?詩人普希金給了我們的叮嚀和囑咐。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條,長長的一生中,我們有時不得不遭遇選擇的尷尬和困惑。教會學生去怎么做。

《詩兩首》教學實錄 篇9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指導學生把握詩文基調,有表情朗讀詩文,培養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2、過程和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道德、情感、價值觀:

  體驗人間至愛親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

  反復誦讀,感悟詩歌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一、導入

  大家已經接觸到了許多詩歌,那么在上課之前,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什么是詩歌?”詞典上的解釋是“文學體裁的一種,通過有節奏、有韻律的語言反映生活、抒發情感”,我認為詩歌的最大特點就是表現了一種美的追求。《荷馬史詩》表現了一種悲壯雄闊的英雄之美,《繁星·春水》表現了一種心有靈犀的美,即使是《惡之花》《死水》這樣的詩篇,寫了種丑惡的事物,也是為了表現對逝去的美的留戀和對現實毀滅美的憤慨,這是一種追求之美。同樣,我們可以從抒發個人情感的愛情詩中看到美的存在,而描寫人生哲理的詩歌也同樣是美的樂園。我們學習這兩首詩歌,首先要去體會這種詩歌的美,通過我們的朗讀,通過我們的體會,通過我們的品味來感知這種美。

  二、《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俄羅斯文學博大精深,在世界范圍內有著廣泛的影響,且大師輩出。同學們能說說他們的名字嗎?

  (譬如托爾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馬雅科夫斯其、萊蒙托夫、普希金等)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廣為傳誦的俄羅斯詩篇,它的作者就是普希金。學生自由回答。

  三、簡介作者

  哪位同學知道這位具有國際影響的大詩人的情況?

  明確:普希金,俄羅斯偉大的詩人,小說家,史稱“俄羅斯文學之父”,俄羅斯文學語言的創建者和新俄羅斯文學的奠基人。生于莫斯科一個崇尚文學的貴族家庭。成年后不斷發表詩歌評擊時政,歌頌自由,被視為自由主義的代言人。為此遭到了沙皇政府的多次打擊,他對曾被兩次流放,也曾身陷囹圄,但他始終不愈地信守著詩中表達的生活原則,即使付出生命也再所不息。他雖然被沙皇政府陰謀殺害了,但他的精神卻永遠鼓舞著人們。他的詩具有很高藝術成就和無言的藝術魅力。俄羅斯著名的文學理論批評家別林斯基曾這樣贊譽普希金的詩:“所表現的音調和語言的力量到了令人驚異的地步:它像海波的喋喋一樣柔和、優美,像松脂一樣醇厚,像閃電一樣鮮明,像水晶一樣透明、潔靜,像春天一樣芬芳,像勇士手中的劍擊一可先讓學生讀有關資料,教師進行介紹,強調普希金的悲劇一生樣鏗鏘有力。”但“詩是不可翻譯的”,譯詩不等于原詩,而我們現在又只能通過譯詩來學習、欣賞,但愿我們能盡可能地領悟到這首詩的美。

  四、寫作背景

  這首詩寫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贈詩的形式寫在他的鄰居奧希泊娃娃的女兒葉甫勃拉克西亞·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紀念冊上的。那里俄國革命正如火如荼,詩人卻被迫與世隔絕。在這樣的處境下,詩人卻沒有喪失希望與斗志,他熱愛生活,執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來,正義必勝。

  四、聽、讀詩篇

  1、聽課文錄音。

  2、劃分朗讀節拍。

  3、自由朗讀。由教師范讀,再由學生讀。

  五、結合體驗,研討問題

  1、問:詩人在詩中闡明了怎樣的人生態度?請結合你感受最深的詩句說說你曾有過的體驗。

  明確:詩中闡明了這樣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當生活欺騙了你時,不要悲傷,不要心急;在苦惱的時候要善于忍耐,一切都會過去,我們一定要永葆積極樂觀的心態;生活中不可能沒有痛苦與悲傷,歡樂不會永遠被憂傷所掩蓋,快樂的日子終會到來。

  2、問:如何理解“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這兩句詩的含義?

  明確:見教參。

  3、問:詩歌最大的特點就是要用形象說話,最忌直白的說理,而這首詩通篇沒有任何形象,卻以說理取得了巨大成功,品味全詩,想想原因何在?

  學生討論。

  4、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名篇,許多人把它記在自己的筆記本上,作為鼓勵自己的座右銘,你讀了之后,喜歡這首詩嗎?為什么?

  請同學們自由討論,各持己見。這首詩最美、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這里。學生自由回答,最好聯系實際。

  六、遷移積累

  1、仿句練習仿照《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第一節,續寫下面的詩句:

  假如生活捉弄了你,不要________,不要________!________。

  2、背誦全詩。

  七、拓展提高

  課后探究性閱讀普希金詩詩集,下堂課交流。

  作為作業完成。

  第二課時

  《未選擇的路》

  一、復習舊課

  1、背誦《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2、交流閱讀普希金詩集的情況。

  學生交流。

  二、導入新課

  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一詩中的叮嚀與囑咐使我們感受到了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條,長長的一生中,我們有時還不得不遭遇選擇的尷尬和困惑。該怎么辦?美國詩人弗羅斯特在《未選擇的路》這首詩中表達了他對人生之路的思考。介紹詩人:弗羅斯特( 1874~1963)美國詩人,生于加利福尼亞州。他徒步漫游過許多地方,被認為是“新英格蘭的農民詩人”。其代表作有詩集《少年的意志》《白樺樹》等。他在晚年成為美國的非官方的桂冠詩人,美國參議院曾作出決議向他表示敬意。他處在傳統詩歌和現代派詩歌交替的一個時期,因此被稱為“交替性的詩人”,與艾略特同為美國現代詩歌的兩大中心。

  三、朗讀詩篇

  四、合作探究

  1、請同學們反復讀幾遍全詩,思考詩中的“路”有什么含義?

  明確:詩的表面是寫自然界的道路,實則借寫自然界的路來表達詩人對人生之路的思考。這里其實運用的是文學藝術上常用的象征手法。

  2、全詩共5小節,請同學們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每小節的意思。找出詩中最令你感動的詩句或詞,談談你的體會。

  先朗讀由學生單獨回答。

  明確:佇立(思索)──決定(選擇)──選擇之后的悵惘──多年后的回顧、嘆息 。

  3、詩人雖然寫了自己所選擇的路,但重點都放在未選擇的路上。詩題也表明了這一點。既然是選擇,為什么重點又寫未選擇呢?

  明確:見教參“問題研討”。

  四、感悟哲理

  學了這首詩,你從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明確:答案不求一致。譬如:人只能選擇一條人生之路,必須慎重;人生道路的選擇,不要隨波逐流,而要經過自己的思考,作出獨立自主的選擇。可以講一講蘇格拉底有關麥穗的事例。

  學生自由回答。

  五、分清象征與比喻的概念

  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區別?

  象征,用具體的事物表示某種特殊的意義。所謂象征,就是在文學作品中,明寫甲事物,借寫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為一種表現手段,一種具體形象,也要求給予充分注意。

  比喻,用有類似點的事物來比擬想要說的事物,以便表達得更加生動鮮明。

  象征是一種謀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則是一種修辭手法,象征一般要統攝全篇,而比喻只在個別語句、語段中起作用。

  出示兩首詩,讓學生判斷這哪一首詩用了象征,哪一首詩用了比喻?

  我靠長矛揉制面包,弄到伊斯瑪洛酒,我將這酒飲盡,然后倚靠著這支長矛。

  ──阿爾基洛斯科

  《詩人之矛》象一顆山上的風信子,被牧人用腳踏了又踏,卻在地上開出紫花。

  ──薩福《新娘》

  本詩的美正體現象征的運用上,詩人用非常普遍的形象來闡述自己的觀點,打動了讀者的心扉。

  首先明確概念,再由教師闡述兩者區別。

  六、積累聯想

  1、古今中外許多詩人作家,對“路”都有過精彩的描寫。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請根據你的積累,另寫出兩條關于“路”的名言警句。

  2、結合《爸爸的花兒落了》課后練習三,完成一篇小作文,談談成長歷程上的體驗。

  七、綜合性訓練

  出然后分小組出一期“詩歌園地”的手抄報。

  【教后記】

  在成長的道路上,陽光時時灑滿你的心田,但風雨也可能不期而至。假如你覺得生活欺騙了你,你將如何面對?詩人普希金給了我們的叮嚀和囑咐。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條,長長的一生中,我們有時不得不遭遇選擇的尷尬和困惑。教會學生去怎么做。

《詩兩首》教學實錄 篇10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 讓學生借這兩首詩了解并喜歡普希金和弗羅斯特這兩位具有國際影響的大詩人及其詩作。

  ⑵ 指導學生把握詩文基調,有表情朗讀詩文,培養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⑶ 背誦《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積累名篇,打下文化根基。

  2、能力目標:

  ⑴ 在朗讀的基礎上,讓學生感覺出兩首詩的不同之處,在老師的引導下,欣賞兩首詩的動人之處并歸結兩首詩的不同特征。

  ⑵ 讓學生了解一點詩歌中的象征的手法,提高欣賞詩歌的水平,并注意區別比喻與象征在詩中的不同表現。

  3、情感目標:

  ⑴ 對于“路”這一概念,要引導學生從人生之路的角度去理解,并讓學生初步理解象征這一手法。

  ⑵ 感受詩人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提高學生對人生的認識,培養健康的人生觀。

  【重點難點】

  1、反復誦讀,理解詩歌蘊涵的哲理;感悟詩歌的思想感情。

  2、體驗人間至愛親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品評詩歌藝術表現手法。

  【教學設想】

  1、讓學生自己動手去尋找兩位詩人的生平資料及其詩作,并為大家朗誦其他詩篇的片段。

  2、教學方法:

  讀、說、悟、品法。比較鑒賞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設計

  一、新課導入

  在成長的道路上,陽光時時灑滿你的心田,但風雨也可能不期而至。假如你覺得生活欺騙了你,你將如何面對?詩人普希金給了我們的叮嚀和囑咐。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條,長長的一生中,我們有時不得不遭遇選擇的尷尬和困惑。今天我們學習的詩兩首,就會告訴我們。

  二、新課指導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1、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1799~1837),俄羅斯偉大的民族詩人、小說家,史稱“俄羅斯文學之父”。俄羅斯文學語言的創建者和新俄羅斯文學的奠基人。他出身于貴族地主家庭,一生傾向革命,與黑暗專制進行著不屈不撓的斗爭,他的思想與詩作,引起沙皇俄國統治者的不滿和仇恨,他曾兩度被流放,始終不肯屈服,最終在沙皇政府的陰謀策劃下與人決斗而死,年僅38歲。

  1814年寫下《皇村回憶》,得到老詩人杰爾查文贊賞,發表第一首詩作《致詩友》。1817年畢業后到外交部任翻譯,先后加入“阿爾扎瑪斯社”和“綠燈社”,以歌頌自由、抨擊專制暴政為主題創作《自由頌》《致恰達耶夫》等詩作,長篇敘事詩《魯斯蘭和柳德米拉》;以當代貴族青年為主人公的敘事詩《高加索的俘虜》1830年12月完成了長篇詩體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敘寫貴族青年奧涅金的生活歷程,塑造了俄國文學“多余的人”的形象;以普通人生活與情感為題材創作了《別爾金小說集》,創作《吝嗇騎士》《莫扎特與薩列金》《石客》等四部小悲劇,寫下敘事詩《科洛姆納的小屋》、大量抒情詩及童話詩;文學史家把這一普希金創作高峰期稱為“波爾金諾之秋”。1831年3月,編寫《彼得大帝史》時為農民起義領袖普加喬夫所吸引,游訪起義故地,1833年10月重返波爾金諾編寫《普加喬夫起義史》,并以此為題材開始創作中篇小說《上尉的女兒》。其間寫下中篇小說《黑桃皇后》、長篇敘事詩《青銅騎士》、中篇小說《杜布羅夫斯基》以及《漁夫和金魚的故事》等童話詩。普希金婚后苦于上流社會的應酬,家庭經濟緊張,沙皇授予“宮廷侍衛”頭銜使他感到屈辱,文學創作減少,受到上層貴族敵視。

  普希金的文學作品主題切中當時俄國社會重大問題,塑造了“多余的人”“小人物”等俄羅斯文學的典型形象。他的文學風格繼承發展了18世紀俄國文學成果,創造性地借鑒了西歐文學的因素,將書面語與口語和諧結合并吸取大量民間語言精華,創造了新的樸素優美的俄羅斯文學語言。他曾先后參加《文學報》《現代人》的創辦工作,留下許多文藝批評著作、政論文及書信。普希金的文學創作結束了俄國文學的落后局面,為俄國19世紀文學的繁榮創造了條件。

  2、寫作背景: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寫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那時俄國革命如火如荼,詩人卻被迫與世隔絕。在這樣的處境下,詩人仍沒有喪失希望與斗志,他熱愛生活,執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來,正義必勝。這首詩是以贈詩的形式寫在他的鄰居奧希泊娃的女兒葉甫勃拉克西亞·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紀念冊上的。

  3、詩中闡明了這樣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當生活欺騙了你時,不要悲傷,不要心急;在苦惱之時要善于忍耐,一切都會過去,未來是幸福、美好的。生活中不可能沒有痛苦與悲傷,歡樂不會永遠被憂傷所掩蓋,快樂的日子終會到來。

  4、這首詩沒有什么形象可言,短短八句,都是勸告的口吻──按常理這是詩歌創作要盡力避免的,但這首詩卻以說理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原因在于詩人以平等的娓娓的語氣寫來,語調親密和婉,熱誠坦率,似乎詩人在與你交談;詩句清新流暢,熱烈深沉,有豐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意味,從中可以讓人感受到詩人真誠博大的情懷和堅強樂觀的思想情緒。

  5、怎樣理解“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這兩句詩的含義?

  這兩句詩道出了人生體驗中一種極為普遍的感覺。在這里,詩人是說,現在如果你因受生活的欺騙而心中憂郁,只要“鎮靜”,“心兒永遠向往著未來”,那么,將來回想的時候,反而會覺得很美好。詩人在這里是要強調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而反對悲觀消極的人生態度。從另外一個角度說,人生的體驗應該是豐富多樣、積極樂觀的,各種體驗都是一筆寶貴的人生財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

  《未選擇的路》

  1、古今中外許多詩人作家,對“路”都有過精彩的描寫,同學們是否記得一些?屈原有“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辛棄疾有“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詩句,魯迅也有“其實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這富于哲理的名言。人們常常把人的一生比作走一條路,把人生的選擇比作對路的選擇。美國詩人弗羅斯特的這首《未選擇的路》有著特別的意蘊,它正是借寫自然界的道路來表達對于人生之路的思考。

  2、弗羅斯特(1874~1963),美國詩人。曾做過紡織工人、教員,經營過農場。他徒步漫游過許多地方,被認為是“新英格蘭的農民詩人”。

  他于1924、1931、1937、1943年四次獲得普利策獎,他晚年是美國的一個非官方的桂冠詩人。在他75歲與85歲誕辰時,美國參議院作出決議向他表示敬意。他的詩歌在形式上與傳統詩歌相近,但不像浪漫派、唯美派詩人那樣矯揉造作。他不追求外在的美。他的詩往往以描寫新英格蘭的自然景色或風俗人情開始,漸漸進入哲理的境界。他的詩樸實無華,然而細致含蓄,耐人尋味。著名的《白樺樹》一詩,寫一般人總想逃避現實,但終究要回到現實中來。《修墻》寫人世間有許多毫無存在必要的有形的和無形的墻。除了短篇抒情詩外,他有一些富于戲劇性的長篇敘事詩,刻畫了新英格蘭鄉間人物的精神面貌,調子比較低沉,亦頗有特色。在格律方面,弗羅斯特愛用傳統的無韻體和十四行體的各種變體,時常押韻,在節奏上具有自己的特色。

  弗羅斯特常被稱為“交替性的詩人”,意指他處在傳統詩歌和現代派詩歌交替的一個時期。他又被認為與艾略特同為美國現代詩歌的兩大中心。

  弗羅斯特的著名詩集還有《山間》、《新罕布什爾》、《西去的溪流》、《又一片牧場》等。1949年出版了《詩歌全集》,以后仍陸續有新作發表。

  3、簡析:

  第一節寫詩人站在林間交*路口,久久躊躇,他對兩條路都很向往,但不能同時都走,必須選擇一條;而一旦選定了一條,就沒有回頭的機會了。這是多么無奈又無助。這樣的開頭,自然使人聯想到人生之路:自然之路是可以回頭的,只是浪費時間,但人生之路如射出的箭,無法收回,因為時光不會倒流。所以詩人望著那一條消失在叢林深處的小路,陷入了深思。在這沉思的過程中,他心里也許已經作出了決定。

  第二節,詩人選擇了其中的一條路,這條路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顯得更誘人,更美麗”,“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跡”,詩人選擇的是一條少有人走的路,而不是像大多數人一樣,選擇那種留下很多旅人足跡的路。詩人也許知道,這樣的路是平淡的,沒有挑戰性的。

  第三節,詩人踏上了自己選擇的小路,開始了艱難的跋涉。可這時候詩人心中對于另一條路也是非常留戀的,他知道只能選擇一條路,卻舍不下另一條路,因為他雖然作出了選擇,但心中仍有躊躇,萬一這一次的選擇是一個錯誤,將“難以再返回”了。這里詩人寫出了常人都有的一種心理。

  第四節,詩人遙想將來對往事的回顧:在一個小樹林中,選擇了其中一條路,從此決定了自己一生的路。這里,詩人并沒有沿著第三節的詩意寫下去,沒有告訴讀者他選擇的那條路結果怎樣,而是寫未選擇的路,留下想像的空間,讓讀者自己去體會。是的,人生的道路,結果誰料得到呢?詩人顯然有宿命的意味,帶著一絲惆悵。但這樣寫似乎更接近生活本真狀態,更能打動讀者的心。

  4、這首詩實際是寫人生道路:

  詩人雖然寫了選擇的路,但重點卻放在未選擇的路上。題目也表明了這一點。既然是選擇,為什么重點又要寫未選擇呢?

  其實未選擇也就是選擇。正是生活中許多人對于選擇的不滿,才更加產生了對未選擇的懷戀。所以這首詩中詩人念念不忘的是那一條未選擇的路,而不是已經選擇的路。這也正是人生的真實寫照。

  5、說說“路”包含了什么深刻的含義,你從中悟出什么人生的哲理?

  詩人表面上似乎是在寫自然界的道路,但實際上暗示的卻是人生之路。

  悟出的道理是:人生的道路千萬條,但一個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選擇其中一條,所以必須慎重;人生道路上不要隨波逐流,而要經過自己的思考,作出獨立自主的選擇。

  6、特點:

  詩人從日常生活中提煉詩情,寫得樸實自然,不事雕琢,哲理豐富,讀后耐人尋味。

  詩的表面是寫自然界的道路,實則借寫自然界的路來表達詩人對人生之路的思考。這里其實運用的是文學藝術上常用的象征手法。

  7、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區別?

  象征,就是在文學作品中,明寫甲事物,借寫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為一種表現手段,一種具體形象,也要求給予充分注意。

  比喻,用有類似點的事物來比擬想要說的事物,以便表達得更加生動鮮明。

  象征是一種謀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則是一種修辭手法。象征一般要統攝全篇,而比喻只在個別語句、語段中起作用。

  三、課后練習

  1、古今中外許多詩人作家,對“路”都有過精彩的描寫。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請根據你的積累,另寫出兩條關于“路”的名言警句。

  2、課文擴讀材料:《中外詩歌名篇名作選》。

《詩兩首》教學實錄 篇11

  【教學目標】

  1、理解這兩首詩,背誦《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2、培養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勇敢慎重地面對人生選擇。

  【教學重點】

  理解詩歌的內容,結合自己的體驗,想像和理解詩歌形象化的語言。

  【課前準備】

  搜集作者的有關資料。

  【教學過程】

  1、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

  學生交流搜集到的有關作者的資料,學生介紹不到位的教師補充。

  2、朗讀課文,感知課文:

  ⑴ 教師引導學生結合詩人的生平和詩歌的創作背景,反復朗讀這首詩。

  ⑵ 品味詩歌的語言,學生說說自己最喜歡的句子,并說說理由。

  ⑶ 詩歌的兩部分各表達了怎樣的內容?表達了詩人怎樣的人生態度?

  3、問題探究:

  鼓勵學生提出質疑,能立刻解決的立即解決,解決不了的采取四人小組討論形式答疑解難。

  教師備題:

  ⑴ 怎樣理解“生活欺騙了你”?

  ⑵ 怎樣理解“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念”?

  4、朗讀背誦:

  試著當堂背好這首詩。

  5、體驗反思:

  聯系實際,談談我們應該怎樣面對逆境。

  6、比較學習《未選擇的路》:

  學生自主閱讀《未選擇的路》,并將其與《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進行比較。

  (比較兩文在內容、態度、表現手法等方面的異同)

《詩兩首》教學實錄 篇1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字詞,能讀會寫“嗅、疊、匿笑、花瓣、沐浴、禱告、妄棄、驚訝、倘若、無端、至愛”等詞語。

  2.了解兩首詩歌中所表現的感人至深的親情。

  3.熟讀背誦兩首詩。

  能力目標

  1.掌握詩歌的朗讀技巧,繼續提高朗讀能力。

  2.學習和借鑒兩首詩借助一種具體的形象抒發真情的寫法。

  德育目標

  兩首詩展示、歌頌母愛。學習它,激發我們關愛母親、回報母親的熾熱情懷,把獨特的歌喉獻給我們至愛的母親。

  ●教學重點

  1.準確領悟詩歌所抒發的感情,把握詩歌托物言情的寫法。

  2.熟讀背誦兩首詩。

  ●教學難點

  深層品味詩句所蘊含的思想感情,如《金色花》中“作者為什么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紙船》中“疊紙船為什么含著淚?為什么除了愛還有悲哀?”

  ●教學方法

  1.朗讀教學法。借朗讀傳情,活現作品情感。朗讀形式多樣,個體大聲朗讀,學生示范朗讀、教師示范朗讀、聽讀磁帶等。

  ●教具準備

  多媒體cai課件、兩幅掛圖(泰戈爾、冰心像)、錄音機、示范朗讀帶、打印好的文字資料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

  朗讀兩首詩歌,整體把握詩意;重點研讀《金色花》;指導學生自讀《紙船》。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教師出示掛圖(泰戈爾、冰心畫像)。

  泰戈爾是印度著名作家、詩人、社會活動家。他的創作有五十多本詩和散文詩集、十二部中長篇小說、一百多篇短篇小說、二十多部戲劇。他著名的散文詩集有《吉檀迦利》《新月集》《園丁集》《飛鳥集》等,小說有《沉船》《戈拉》《小沙子》等。泰戈爾用孟加拉文寫作,1913年獲諾貝爾文學獎。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1950年被定為印度國歌。

  泰戈爾對中國詩(特別是散文詩)的影響是廣泛的,惟獨冰心最得其思想和藝術精髓,成了“最有名神形畢肖的泰戈爾的私淑弟子”(徐志摩《泰戈爾來華》)。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們的兩首精巧的詩歌,一首是泰戈爾《新月集》的代表作《金色花》,一首是冰心的《紙船》。

  二、學生朗讀兩首詩,教師給予必要的朗讀指導

  1.要求學生讀準字音,讀得通順流暢。

  多媒體顯示:

  (1)下列詩句加粗字字形正確的是(錯的訂正在橫線上)( )

  a.你會溴到這花香                                         b.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                     

  c.我從不肯忘棄了一張紙                             d.有的被海浪打濕,粘在船頭上                        

  (2)解釋下列詞語并造句。

  a.匿笑                                 b.無端                       c.至愛                                d.沐浴

  教師任選幾個學生回答,明確:(1)b(a.嗅;c.妄;d.沾)

  (2)匿笑:偷偷地笑。無端:沒有來由,無緣無故。至愛:最愛。沐浴:洗澡,又比喻受潤澤,比喻沉浸在某種環境里。造句略。

  2.要求學生美讀課文,讀出語調、語速、重音、節拍,讀出情感。

  教師作朗讀技巧提示(多媒體顯示):

  朗讀詩歌,須注意以下幾點:

  (1)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如《金色花》輕松活潑,應讀出兒童特有的調皮。《紙船》詩行較長,語調宜慢,應讀得深情、憂傷,與對母親的綿長思念相協調。

  (2)根據情感的需要,確立語速。詩歌誦讀的語速,有一定的規律可循。“如果表現的內容是歡快的、激動的或緊張的,速度要快一些;表現的內容是悲痛的低沉的或抒情的,速度要慢一些;表現的內容是平鋪直敘的,速度采取中等為宜。”如《金色花》可稍快一些,《紙船》就要稍慢一些。

  在同一首詩歌當中,語速并非一成不變。詩歌情感有發展,語速隨之有變化。如《金色花》中媽媽責怪的語句“你到哪里去了,你這壞孩子?”語速宜稍快一些。

  (3)根據詩歌意境,確定輕讀、重讀及音長音短。詩歌誦讀,有輕有重,有音長音短,才能將詩歌情感強調出來,才能將詩歌的韻味體現出來,字詞句的輕重及音長音短,要根據詩歌內容、意境來判斷。

  (4)根據語境的關系,確定詩句的停頓。詩歌誦讀,需要正確處理好停頓。節奏自然鮮明,詩歌才富有韻律美。“一般說來,頓號后的停頓最短,逗號后的停頓長一點,分號和冒號后的停頓再長一點,句號、問號、感嘆號和省略號的停頓再長一些。”對于標點符號處的停頓,我們容易判斷,那么無標點符號的地方,又如何停頓呢?我們要明白的是,詩歌有其特定的節拍,現代詩一般是兩個音節一拍或三個音節一拍,如“我/從來/不肯/妄棄了/一張紙,總是/留著——留著”。有時也需根據詩歌內容和語意關系來斷定。

  現代詩歌誦讀,不同于一般的課文朗讀,它具有很濃的表演性,需要讀者掌握一定的技巧,將情感投入其中,反復吟詠,方能漸入佳境,最終達到“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3.教師范讀,學生放聲朗讀。

  4.教師播放示范朗讀磁帶,學生聽讀。

  三、師生共同研讀《金色花》

  1.學生齊讀《金色花》,整體感知詩意。

  2.學生談讀詩的整體感受,說出自己對詩歌的理解。

  (1)把學生分為六組,小組成員之間互相交流,談讀詩的整體感受。

  (2)各組選代表全班交流,概說詩意。

  明確:全詩展現了一幅兒童嬉戲的畫面。畫面的中心人物是“我”——一個機靈可愛的孩子,“我”突發奇想,變成一朵金色花,一天時間里與媽媽三次嬉戲。“我”天真稚氣,卻藏著自己的秘密,不讓母親知道,以兒童特有的方式表達對母親的感情。

  3.教師選一個朗讀水平較好的同學讀詩歌,其他同學邊聽邊想,想像詩歌描繪的內容和意境,體會詩的詩情幽意。

  4.教師可設置以下問題,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詩意,體味詩情。

  投影顯示:

  (1)為什么“我”想變成一朵金色花?為了好玩嗎?為了跟媽媽捉迷藏嗎?為了實現自己小小的心愿,給媽媽帶來一些幸福嗎?

  (2)“看著你工作”“你會嗅到花香”“將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書頁上,正投在你所讀的地方”都是為了什么?

  (3)媽媽為什么反而責怪孩子?還罵“你這壞孩子”是什么口吻?孩子為什么不告訴媽媽自己做了不少好事?

  學生分組討論,全班交流,明確:(1)“我”想變成一朵金色花,是為了實現自己小小的心愿,為媽媽做點事,給媽媽帶來一些幸福。

  (2)媽媽為全家付出了很多,奉獻是無私的。我在一天時間里,與媽媽嬉戲,看著媽媽工作。在媽媽禱告時,悄悄地開放花瓣,散發香氣,讓媽媽沐浴在花香中;在媽媽讀《羅摩衍那》時,將影子投在媽媽所讀的書頁上,替媽媽遮陽。這都是為了回報關愛,給媽媽帶來一些幸福。

  (3)詩歌第二節,媽媽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可以想像,不見了孩子,媽媽多么著急,這種驚慌緊張的心情肯定與時俱增,一旦見了孩子,自然又驚又喜,嗔怪孩子。嗔怪中透出的是至真的母愛。

  孩子懂得母愛的奉獻是無私的,對母愛的回報也應該是無私的,他不圖媽媽夸獎,但求媽媽生活得更加溫馨,所以他只是撒嬌,就是瞞著媽媽。天真稚氣,以兒童特有的方式表現對感情。

  5.悟讀詩歌,進一步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向較高的理性層次靠近。

  提問:詩人為什么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結合注釋,談談你的看法。

  學生思考,明確:金色花,印度圣樹,開金黃色碎花。我們中國喜歡用花朵比喻兒童,印度也一樣。詩人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最美麗的圣樹上的花朵,是在贊美孩子的可愛。那金黃的色彩,正反映著母愛的光輝。人們喜愛花兒,花兒也惠及人們,正可以象征孩子回報母愛的心愿。金色花是詩人新奇而美妙的想像。

  6.品讀全詩,學習借鑒本詩的手法。

  這首詩詩人想像“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來表達純真的母子之愛,借助一種具體的形象來抒情是本文的獨特手法。請同學用這種手法寫一段話或一首詩,來表現對父母的愛。

  (如時間不允許,課后完成也可)

  四、指導學生自讀《紙船》

  1.教師分發已打印好的文字資料,人手一份。資料內容如下:

  (1)關于冰心

  冰心(1900~1999),現代散文家、小說家、詩人、兒童文學作家。原名謝婉瑩。1900年生于福建閩侯一個思想開明的海軍軍官家庭,幼年廣泛接觸過中國古典文學作品和漢譯外國文學作品。她1923年于燕京大學文科畢業后赴美留學,1926年獲文學碩士學位后回國。冰心是“五四”新文學運動中涌現出的最知名的女作家之一,曾于1921年參加由茅盾、鄭振鐸等人發起的文學研究會,努力實踐“為人生”的藝術主張。冰心的著作豐富,小說有《兩個家庭》《斯人獨憔悴》等,散文有《笑》《往事》等,詩集有《繁星》《春水》等。創作最顯功力的是“冰心體”散文,它們以細膩溫柔而又微帶憂愁的情調,輕倩靈活而又含蓄不露的筆調寫童心、母愛和自然,語言清新雋麗,耐人尋味。既有白話口語的樸素流暢,又兼備文言特有的簡潔凝練。

  (2)關于冰心《紙船——寄母親》的創作背景

  冰心在1923年初夏,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于燕京大學,獲得了金鑰匙——“斐托斐”名譽學位的獎賞,并接受了燕京女大的姊妹學校——美國威爾斯利女子大學的獎學金,赴美留學。1923年8月17日,冰心離開融樂和美的家庭,乘船赴美。離鄉背井的生活使冰心萬分苦惱。《紙船——寄母親》是在太平洋舟中寫成的。詩的構思是將懷念母親的至情寄托于童心復歸的天真行為之中:她疊成許多小小的紙船,拋到海里。

  冰心在去國的三年中由于遠離母親,常常沉浸在母愛的懷念中,所以她這三年中為母愛放歌,占了她這一時期作品的很大篇幅,使冰心成為世界文學中抒寫母愛最成功最感人的作家之一。

  2.學生朗讀全詩,整體感知詩意。

  3.按照《金色花》的研讀思路,指導學生自讀《紙船——寄母親》。

  按照知詩——說詩——想詩——悟詩——品詩的學習步驟,以小組為單位,共同研討,教師巡視指導。

  教師也可提出以下問題,指導學生自讀。

  (1)詩人為什么要用紙折疊成小船拋進大海里?

  (2)詩人疊紙船時,情態、心境、感情怎樣?

  (3)詩人疊好的紙船有的被風卷進窗子里,有的被海浪打濕了,沾在船頭上,可她為什么仍然不灰心的每天疊著?

  (4)全詩的點睛之筆是哪一句?此句表達了怎樣的感情?為什么除了愛還有悲哀?

  (5)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用紙船做題有什么好處?

  在學生自主閱讀的基礎上,教師酌情給予指導。一定要注意適度適量,不可越俎代庖。

  明確:(1)詩人在太平洋舟中,無法與母親通音信,惟有幻想紙船能載著她的一顆永愛母親的心飄到母親的懷抱中。

  (2)情態:含著淚;心境:不灰心;感情:愛與悲哀。

  (3)因為詩人心中存著永遠的希望。

  (4)本詩寫“紙船”的文字占了大部分篇幅,但“紙船”只是一個情感的寄托物,本詩的主旨在于抒發游子對慈母的深切眷戀之情。因此點睛之筆是:“這是你至愛的女兒含著淚疊的,萬水千山,求他載著她的愛和悲哀歸去。”

  “淚”和“悲哀”是由于深愛母親卻又不得不與母親離別,遠隔千里不能與母親朝夕相處,對母親日夜思念的滋味是難受而痛苦的。這句詩直接抒發了女兒對母親深情的愛,表達女兒思念母親的痛苦和悲哀的。

  (5)這首詩抒發了熱愛母親、思念母親的情感。詩人以孩子般的純潔和天真,從兒童的游戲世界中找到了一個可以寄托對母親無限思念的中介物——紙船,并以此展開自己的情思,使抽象的感情變得具體可感,且富有稚氣,適合表達子女的心態。紙船象征漂泊無依的孤獨,象征游子思念母親思念祖國的一顆心,象征詩人純潔美好的心愿。

  4.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教師創設情境,誘導學生想像,激發他們的創新思維。

  假如,今天冰心奶奶決定再次修改《紙船》,她老人家邀請同學們參加這次詩歌評改會,你如果在被邀之列,你準備說些什么呢?

  學生暢所欲言,有的聚焦于“從舟上拋下在海里”一句,“拋”能否替換為“放”?“舟”能否更寫實些,換成“大輪船”?有的認為“載著她的愛和悲哀歸去”一句中,“愛”和“悲哀”過于直露,應換成形象的詞語,等等。

  教師以鼓勵為主,不必動輒評判。重在參與,重在自主。

  五、課堂小結

  《金色花》是一首著重從描繪孩子動作、心理的角度來表現母子親情的散文詩,全詩想像豐富、新奇而美妙,抽象的母子深情物化為美好可感的具體形象,給我們留下了鮮活而深刻的印象。《紙船》是來自遠離家園的游子對日夜思念的母親的深情呼喚,是獻給親愛的母親的一曲深情的頌歌。兩詩主題相近,手法相似,值得我們學習借鑒。

  燦爛的金色花,輕盈的紙船承載著濃濃的親情。同學們,沐浴在母愛中的我們,該選擇什么來寄托樸實純真的母愛呢?

  學生齊背《金色花》《紙船》。

  六、課堂練習

  多媒體顯示:

  依據提示默寫《金色花》中的部分詩行,并嘗試著仿寫一節。

  當你沐浴后,                                                                     

  當你吃過午飯,                                                                 

  但是你會猜得出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嗎?

  答案:略

  七、布置作業

  課外閱讀冰心的《繁星》《春水》,泰戈爾的《新月集》《飛鳥集》,吟誦其中表現母愛的詩篇。

  ●板書設計

  ●活動與探究

  1.關于組織“詩歌朗誦會”的設想

  以小組為單位,每組搜集整理2~3首吟誦表現母愛的詩篇(以現代詩為主),每組選舉代表參加朗誦比賽。

  2.寫作活動設計

  (1)沐浴在濃濃的母愛中,我們幸福而陶醉。請借助一種具體的形象抒發對母親的愛,寫一段話或一首詩均可。

  (2)你有過遠離父母只身在外漂泊流浪的經歷嗎?當你想念母親時,你想用什么來承載你的“愛與悲哀”?

  (3)在小時候,我們肯定有過美好的心愿,想幫助媽媽減輕勞苦,以表示自己長大了,結果卻適得其反,引來了嗔怪以至責備。歲月的沙灘積淀了人生中至為寶貴的黃金般的記憶,采擷一瓣心香,獻給我們的媽媽,好嗎?請寫一篇文章,借鑒《金色花》的寫法,不少于500字。

  3.開放探究

  閱讀冰心的《繁星》,完成下列問題。

  嫩綠的芽兒和青年說:“發展你自己!”

  淡白的花兒和青年說:“貢獻你自己!”

  深紅的果兒和青年說:“犧牲你自己!”

  (1)這首詩所用的修辭手法有                               、                                 。

  (2)詩中用                、               、                三個詞,對不同時期的青年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3)這首詩的寫作目的是什么?

  (4)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a.詩中“嫩綠”“淡白”“深紅”等色彩詞匯,巧妙點明了時間正在向前移動,事物也在運動變化。

  b.詩中表現了詩人在探索人生道路時的愿望和理想。

  c.“芽兒”“花兒”“果兒”其實是作者的化身。

  d.這首詩共三段,句式結構基本相同。

  參考答案:

  (1)排比 擬人

  (2)發展 貢獻 犧牲

  (3)鼓勵青年努力向上、自我奉獻、自我犧牲。

  (4)c(“芽兒”“花兒”“果兒”是青年的象征)

  ●備課資料(在下一頁)

  一、課文補遺

  泰戈爾與冰心

  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印度偉大作家泰戈爾的散文詩,可以說影響了中國一代文學先驅。我們知道,泰戈爾一生同情中國。他曾兩次訪問過中國。他訪問之后,他的作品大量地譯成漢文。當時翻譯的絕大多數是散文詩,因此,泰戈爾對中國的影響首先是散文詩。從20世紀二十年代中期起,中國文壇上出現了不少體裁像《園丁集》《新月集》《飛鳥集》一類的作品,這其中有沈尹默、劉半農、冰心、魯迅、郭沫若、瞿秋白、徐志摩等人的作品。在他們中間,冰心可以說是受惠于泰戈爾最深的“私淑弟子”了。泰戈爾的散文詩如心有靈犀一點通一般地打動并啟發著中國的新一代的女詩人、女散文詩作家——冰心。她寫了頗有影響的《寄小讀者》,便是最好的例證。

  受泰戈爾泛神論的影響,冰心的創作走向溫柔的愛的吟頌。徐志摩的藝術風格與冰心較為接近,同樣地追求清新明快和溫柔親切,又帶著一點淡淡的憂愁。但仔細品味,徐志摩過于空靈,他缺乏冰心那種求索人生的不懈和愛國主義的綿綿深情。

  泰戈爾對中國散文詩的影響是廣泛的。而惟獨冰心最得泰戈爾思想和藝術的精髓,成了“最有名神形畢肖的泰戈爾的私淑弟子”(徐志摩《泰戈爾來華》)。

  (《世界優秀散文詩精選》1990年8月版)

  二、重溫經典

  1.薦讀泰戈爾《紙船》及《飛鳥集》(十章)。

  紙 船

  我每天把紙船一個個放在急流的溪中。

  我用大黑字寫我的名字和我住的村名在紙船上。

  我希望住在異地的人會得到這條船,知道我是誰。

  我把園中長的秀麗花栽在我的小船上,希望這些黎明開的花能在夜里平平安安地帶到岸上。

  我投我的紙船在水里,仰望天空,看見小朵的云正張著滿鼓著風的白帆。

  我不知道天天有我的什么游伴把這些船放下來同我的船比賽!

  夜來了,我的臉埋在手臂里,夢見我的紙船在子夜的星光下緩緩地浮泛前去。

  睡仙坐在船里,帶著滿載著夢的籃子。

  提示:《紙船》是泰戈爾《新月集》中一篇別致的詩作。詩的1~3句寫渴望,敘述我將“我的名字和我住的村名”寫在紙船上,放入急流,渴望異地的人知道我是誰。詩的4~6句寫希望紙船把我園中長的秀麗花帶到岸上,希望能有游伴把天上的小朵白云放在河里來與我的紙船比賽。詩的7、8句寫夢幻。子夜的星光下,我夢見睡仙坐在我的紙船里,緩緩地浮泛前去。

  冰心的《紙船》是詩歌,泰戈爾的《紙船》為散文詩。冰心的“紙船”承載的是詩人對母親的愛和因遠離母親而產生的悲哀情懷,泰戈爾的“紙船”承載的是一個孤寂兒童渴望被人了解的心思和夢幻般的希望。兩首《紙船》都寫了夢,泰戈爾是直接寫“我”“夢見我的紙船……滿載夢的籃子”,夢中有夢,非常別致,冰心是轉換視角遙想紙船進入母親夢中,設想奇特。

  《飛鳥集》(十章)

  1

  夏天的飛鳥,飛到我窗前唱歌,又飛去了。

  秋天的黃葉,它們沒有什么可唱,只嘆息一聲,飛落在那里。

  56

  我們的生命是天賦的,我們惟有獻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

  57

  當我們是大為謙卑的時候,便是我們最近于偉大的時候。

  64

  謝謝火焰給你光明,但是不要忘記了那執燈的人,他是堅忍地站在黑暗當中呢?

  82

  使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112

  太陽只穿了一件樸素的光衣,白云卻披了燦爛的裙裾。

  125

  偉人是一個天生的孩子,當他死時,他把他的偉大的孩提時代給了世界。

  130

  如果你把所有的錯誤都關在門外時,真理也要被關在外面了。

  157

  夜秘密地把花開放了,卻讓白日去領受謝詞。

  176

  杯中的水是光輝的;海中的水卻是黑色的。

  小理可以用文字來說清楚;大理卻只有沉默。

  提示:含蓄蘊藉的文字,實在耐人尋味,值得我們細細思考品味。

  2.薦讀冰心《往事·七》(散文)。

  往事·七

  父親的朋友送給我們兩缸蓮花:一缸是紅的,一缸是白的,都擺在院子里。

  八年之久,我沒有在院子里看蓮花了——但故鄉的園院里,卻有許多:不但有并蒂的,還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紅蓮。

  九年前的一個月夜,祖父和我在園里乘涼。祖父笑著和我說:“我們園里最初開三蒂蓮的時候,正好我們大家庭中添了你們三個姊妹。大家都喜歡,說是應了花瑞。”

  半夜里聽見繁雜的雨聲,早起是濃陰的天,我覺得有些煩悶。從窗內往外看時,那一朵白蓮已經謝了,白瓣兒小船般散飄在水面。梗上只留下小小的蓮蓬,和幾根淡黃色的花須。那一朵紅蓮,昨夜還是菡萏的,今晨卻開滿了,亭亭地在綠葉中間立著。

  仍是不適意!——徘徊了一會兒,窗外雷聲作了,大雨接著就來,愈下愈大。那朵紅蓮,被那緊密的雨點,打得左右欹斜。在無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階去,也無法可想。

  對屋里母親喚著,我連忙走過去,坐在母親旁邊——一回頭忽然看見紅蓮旁邊的一個大荷葉,慢慢的傾側了來,正覆蓋在紅蓮上面……我不寧的心緒散盡了!

  雨勢并不減退,紅蓮卻不搖動了。雨點不住的打著,只能在勇敢慈憐的荷葉上面,聚了些流轉無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的受了感動——

  母親呵!你是荷葉,我是紅蓮。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你,誰是我在無遮攔天空下的蔭蔽?

  1922.7.21

  提示:在冰心的作品中,謳歌母愛的主題占了一個極重要的位置,她曾說:“盡我在世的光陰,來謳歌這神圣無邊的愛。”這篇散文是作者虔誠贊頌母愛的名篇之一。

  作者旨在謳歌母愛,但卻移情于景,把筆墨用在白蓮、紅蓮與荷葉的描寫上。只是在結尾處,作者才情不自禁地直抒胸臆,深情地唱出母愛的頌歌。

  3.薦讀李瑛《紙船》。

  如果有一陣風吹回我兒時折疊的紙船,

  我不知道它載來的是幸福還是辛酸。

  我又想起那茅檐下雨滴濺起的水泡,

  我又想起那淤積雨水的窮困的農院。

  紙船,沒有汽笛,沒有舵,也沒有帆,

  自然不能挽住當年那風絲云片。

  但我心頭卻永遠活著這純潔的記憶,

  雖然,今天它和我相距已多么遙遠。

  此刻,望著遠海狂濤中飛掠的小艇,

  仿佛童年就站在哨所外向我召喚。

  我們的小艇是無畏的,它不懼風雨,

  因為它有一顆忠實的心和一架忠實的羅盤。

  不必,再不必留戀那脆弱的紙船,

  盡管它常駛進夢里,不是欺騙。

  我該作一艘風浪中堅強的小艇,

  馳騁天海——像雷,像火,像劍!

  1980年12月于北京

  提示:詩人對事物有敏銳而細膩的感受力,能迅速抓住事物的某些特征,運用比喻并展開豐富的聯想。詩人往往從小處落墨,努力從所描寫的點點滴滴上尋找、搜羅有時代內容、時代色彩的形象和思想,把平凡的事物寫得不平凡。想一想,詩中“紙船”和“小船”各有怎樣的含義?

  三、閱讀知識推介

  關于改寫

  改寫是在原題材的基礎上進行再創作。改寫的方法多種多樣。可以改換體裁,如將詩歌改寫成散文,戲劇改寫成故事,小說改寫成戲劇;可以改換人稱;可以改換表達方式,如將描寫改成敘述,把敘述改成描寫。也可以對原文進行取舍、豐富和補充。但一般不改作原作的主題和風格。改寫可以全面訓練閱讀和寫作能力,并培養想像能力。改定必須充分理解原文的思想內容和表現形式,透徹了解被改寫的作品和將要改寫的作品之間的聯系和區別,把握各自的特點,按要求改寫

《詩兩首》教學實錄 篇13

  詩兩首

  教學目標 

  1、  理解這兩首詩

  2、  培養積極的樂觀的人生態度,勇敢慎重的面對人生選擇

  3、了解象征手法的作用

  教學重點

  理解詩歌的內容,結合自己世想像和理解詩歌形象化的語言。

  課前準備

  1、根據提示,閱讀這兩首詩。

  2、搜集作者的有關資料。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教學《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1、導入  ,

  人生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有時真的不遂人愿。假如你覺得生活欺騙了你,你將如

  何面對?今天我們來學習普希金的一首小詩,看看他是怎樣面對人生的。

  2、板書課題,出示相關教學目標 :

  (1)理解這首詩的大意。

  (2)培養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3、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

  教師組織學生將搜集到的有關資料進行課堂交流,達到資源共享。只要大體了解一下,有助于詩歌的理解就可以了。

  亞歷山大·普希金,是俄羅斯偉大的民族詩人,他的創作對俄國文學和語言的發展影響很大,不僅是"俄羅斯文學之父",而且在世界文學史上也享有盛譽。他一生熱衷于革命,與黑暗專制進行著不屈不撓的斗爭。他的思想和詩作,引起沙俄統治者極端的不滿,曾兩度被流放,最終死于沙皇政府的陰謀之下。這首詩歌就是寫于流放期間。

  4、整體感知

  品昧、感悟詩歌的語言。

  思考題:.

  (1)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指的是什么?

  (2)詩歌的兩部分各表現了怎樣的內容?

  (3)這首詩歌表達了詩人怎樣的人生態度?

  可采用課堂發言的形式,互相補充指壺,作出解答,并說明結論是怎樣得出的。

  明確:

  (1)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特指在生活中因遭遇艱難困苦甚至不幸而身處逆境。作者寫這首

  詩時正被流放,是自己真實生活的寫照。

  (2)第一部分寫如果身處逆境,不必悲傷,要耐心等待,快樂的日子-PTJ來。第二部系去要永遠向往美好的未來,現在雖身處逆境,只是暫時的,當時過境遷,往事都將成為親切的回憶。

  (3)這首詩歌表達了詩人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5、問題探究

  這首詩歌雖文字不多,但卻有不少問題值得探究。教師要鼓勵學生提出質疑,能立即解決的立即解決,解決不了的,采用四人小組討論形式答疑解難。

  6、問題(教師備案)

  怎樣理解"生活欺騙了你?

  (1)面對逆境,我們就只有耐心等待,不予抗爭嗎?

  (2)怎樣理解"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

  (3)與一般詩歌相比,這首詩有什么不同?

  明確:

  (1)必須要聯系詩人當時所處的環境來理解。這句話表明正義被沙皇專制所扼殺。它與違

  背生活規律,被生活所捉弄不是一個概念。

  (2)當時沙皇專制統治相當嚴酷,革命勢力一時還不足以與之抗爭,況且詩人正被流放,所以只能等待時機的到來。

  (3)可從多角度理解。一方面它強調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另一方面,人生的體驗應

  該是豐富多樣的,各種體驗都是一筆寶貴的人生財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即使是痛苦的。

  (4)這首詩沒有什么具體形象,只是以勸告的口吻明確地說明道理。一般詩歌的藝術形象

  都比較生動鮮明,而將主題含蓄地暗示給讀者。

  對以上問題,教師可根據學情加以取舍。

  注朗讀背涌

  試著當堂背過這首詩

  6、體驗與反思

  教師要求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談談學習體會,引導學生正確地面對生活,樹立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7、作業 

  (1)完成"研討與練習"一三。

  (2)根據"體驗與民思?的要求寫成300字左右的短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教學《未選擇的路》

  教學設計

  一、導入  

  同學們,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詩歌《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現在,我們再來學習另二首詩歌《未選擇的路》。前者告訴我們應如何面對人生挫折,后者則告訴將如何面對人生的選擇。如果說《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對人生的態度積極樂觀的話,那么《未選擇的路》對人生的選擇又是怎樣的呢?

  二、板書課題,出示相關教學目標 :

  1、理解詩歌大意。

  2、認識慎重地選擇人生的意義。

  3、了解象征手法的作用。

  三、整體感知

  要求同學們從整體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體,認真地閱讀這首詩歌,最好是默讀。深入思考每節詩歌的意思,然后把握全詩,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思考題:

  1、怎樣理解詩歌中所說的"路"?這是怎樣一種表現手法?你能從學過的課文中找出類似

  的例子嗎?

  2、四節詩各表達了什么意思?

  3、這首詩到底想告訴我們什么?

  明確:

  1、表面說的是自然界的道路,而實際上是借自然界的道路來表達對于人生之路的思考。

  2、這是一種象征手法。我們曾學過的《在山的那邊》和《行道樹》等都采用了這種寫法。

  第一節,寫詩人站在道路岔口,遭遇道路選擇的尷尬與元奈,陷入沉思?二一經選擇便無從回頭。

  第二節,寫詩人選擇了一條極富挑戰的道路,這條道路"荒草萎萎,十分幽靜。顯得更誘人,更美麗。"

  第三節,寫詩人踏上自己選擇的路。但他卻留戀著那條未經選擇的路,擔心踏上一條錯誤的路而難以返回。

  第四節,寫詩人對未來的遙想。將來回顧往事,那條未選擇的路是不是比己選的路更好些呢?但是現實已經不能回頭了.

  (1)這首詩是寫人生之路的。人生之路有許多,人的一生只能選擇一條。當踏上這條道路以后可能會發現有諸多不盡人意的地方。于是就對未選擇的路產生向往,也是對美好人生的向往,這便是詩人所表達的意思。它告訴我們:人生的選擇很無奈,即要勇于抉擇,更要慎重對待。

  三、問題探究

  思考題:

  1、詩人選擇了自己的路,可為什么題目卻是"未選擇的路"?

  2、在詩歌表現出的情緒上,《未選擇的路》與《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有什么不同?

  3、這兩首詩歌對人可能產生怎樣的影響?

  明確:

  1、詩歌雖然寫到已選擇的路,但重點強調的卻是未選擇的路,以引起人們對人生選擇的思

  索,所以以"未選擇的路"為題。

  2、《假如生活欺騙了你》表現得樂觀積極,而《未選擇的路》則表現得有些憂郁。

  3、兩首詩都富于哲理,且都富于人情昧。《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給人以鼓舞,使人笑面人生:而《未選擇的路》對于人生選擇的思索,反映了人們普遍的心理,更容易引起共鳴。

  四、教師小結

  同學們,學了這兩首詩,我們或許對于人生會有更多的思考。怎樣選擇自己的人生道路,如何面對人生的艱難困苦,的確是個決定命運的重大問題。俗話說"一失足成千古恨"、"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我們只有從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培養堅定活潑的性格,進而正確地選擇和把握自己的人生之路。愿大家都能努力學習,健康成長!

  五、作業 

  1、完成"研討與練習"二。

  2、試著寫一篇隨筆,評論一下這首詩。300字左右。

  六、信息反饋:

《詩兩首》教學實錄 篇14

  第4課 《詩兩首》教案

  教學目標 

  ① 知識與技能:指導學生把握詩文基調,有表情朗讀詩文,培養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②過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③ 道德、情感、價值觀:體驗人間至愛親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

  反復誦讀,感悟詩歌的思想感情。

  教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大家已經接觸到了許多詩歌,那么在上課之前,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什么是詩歌?”詞典上的解釋是“文學體裁的一種,通過有節奏、有韻律的語言反映生活、抒發情感”,我認為詩歌的最大特點就是表現了一種美的追求。《荷馬史詩》表現了一種悲壯雄闊的英雄之美,《繁星•春水》表現了一種心有靈犀的美,即使是《惡之花》《死水》這樣的詩篇,寫了種丑惡的事物,也是為了表現對逝去的美的留戀和對現實毀滅美的憤慨,這是恢腫非籩饋M頤強梢源郵惴⒏鋈飼楦械陌槭鋅吹矯賴拇嬖冢櫳慈松芾淼氖枰餐敲賴睦衷啊N頤茄罷飭絞資瑁紫紉ヌ寤嵴庵質璧拿潰ü頤塹睦識粒ü頤塹奶寤幔ü頤塹鈉肺獨錘兄庵置饋?

  二、《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教學過程  一、導入  新課俄羅斯文學博大精深,在世界范圍內有著廣泛的影響,且大師輩出。同學們能說說他們的名字嗎?(譬如托爾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馬雅科夫斯其、萊蒙托夫、普希金等。)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廣為傳誦的俄羅斯詩篇,它的作者就是普希金。 學生自由回答

  三、簡介作者哪位同學知道這位具有國際影響的大詩人的情況?明確:普希金,俄羅斯偉大的詩人,小說家,史稱“俄羅斯文學之父”,俄羅斯文學語言的創建者和新俄羅斯文學的奠基人。生于莫斯科一個崇尚文學的貴族家庭。成年后不斷發表詩歌評擊時政,歌頌自由,被視為自由主義的代言人。為此遭到了沙皇政府的多次打擊,他對曾被兩次流放,也曾身陷囹圄,但他始終不愈地信守著詩中表達的生活原則,即使付出生命也再所不息。他雖然被沙皇政府陰謀殺害了,但他的精神卻永遠鼓舞著人們。他的詩具有很高藝術成就和無言的藝術魅力。俄羅斯著名的文學理論批評家別林斯基曾這樣贊譽普希金的詩:“所表現的音調和語言的力量到了令人驚異的地步:它像海波的喋喋一樣柔和、優美,像松脂一樣醇厚,像閃電一樣鮮明,像水晶一樣透明、潔靜,像春天一樣芬芳,像勇士手中的劍擊一 可先讓學生讀有關資料,教師進行介紹,強調普希金的悲劇一生 樣鏗鏘有力。”但“詩是不可翻譯的”,譯詩不等于原詩,而我們現在又只能通過譯詩來學習、欣賞,但愿我們能盡可能地領悟到這首詩的美。

  四、寫作背景這首詩寫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贈詩的形式寫在他的鄰居奧希泊娃娃的女兒葉甫勃拉克西亞•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紀念冊上的。那里俄國革命正如火如荼,詩人卻被迫與世隔絕。在這樣的處境下,詩人卻沒有喪失希望與斗志,他熱愛生活,執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來,正義必勝。

  四、聽、讀詩篇1、聽課文錄音。2、劃分朗讀節拍。3、自由朗讀。 由教師范讀,再由學生讀

  五、結合體驗,研討問題

  1、問:詩人在詩中闡明了怎樣的人生態度?請結合你感受最深的詩句說說你曾有過的體驗。明確:詩中闡明了這樣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當生活欺騙了你時,不要悲傷,不要心急;在苦惱的時候要善于忍耐,一切都會過去,我們一定要永葆積極樂觀的心態;生活中不可能沒有痛苦與悲傷,歡樂不會永遠被憂傷所掩蓋,快樂的日子終會到來。

  2、問:如何理解“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這兩句詩的含義?明確:見教參。

  3、問:詩歌最大的特點就是要用形象說話,最忌直白的說理,而這首詩通篇沒有任何形象,卻以說理取得了巨大成功,品味全詩,想想原因何在? 學生討論

  4、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名篇,許多人把它記在自己的筆記本上,作為鼓勵自己的座右銘,你讀了之后,喜歡這首詩嗎?為什么?請同學們自由討論,各持己見。這首詩最美、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這里。 學生自由回答,最好聯系實際

  六、遷移積累1、 仿句練習仿照《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第一節,續寫下面的詩句。假如生活  捉弄了你,不要                  ,不要                  !                                          。2、 背誦全詩

  七、拓展提高:課后探究性閱讀普希金詩詩集,下堂課交流。 作為作業 完成

  第二課時

  《未選擇的路》教學過程 

  一、 復習舊課1、 背誦《假如生活欺騙了你》2、 交流閱讀普希金詩集的情況。 學生交流

  二、導入  新課: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一詩中的叮嚀與囑咐使我們感受到了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條,長長的一生中,我們有時還不得不遭遇選擇的尷尬和困惑。該怎么辦?美國詩人弗羅斯特在《未選擇的路》這首詩中表達了他對人生之路的思考。介紹詩人:弗羅斯特(1874-1963)美國詩人,生于加利福尼亞州。他徒步漫游過許多地方,被認為是“新英格蘭的農民詩人”。其代表作有詩集《少年的意志》《白樺樹》等。他在晚年成為美國的非官方的桂冠詩人,美國參議院曾作出決議向他表示敬意。他處在傳統詩歌和現代派詩歌交替的一個時期,因此被稱為“交替性的詩人”,與艾略特同為美國現代詩歌的兩大中心。

  三、朗讀詩篇四、合作探究1、請同學們反復讀幾遍全詩,思考詩中的“路”有什么含義?明確:詩的表面是寫自然界的道路,實則借寫自然界的路來表達詩人對人生之路的思考。這里其實運用的是文學藝術上常用的象征手法。2、全詩共5小節,請同學們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每小節的意思。找出詩中最令你感動的詩句或詞,談談你的體會。 先朗讀由學生單獨回答。明確:佇立(思索)——決定(選擇)——選擇之后的悵惘——多年后的回顧、嘆息3、詩人雖然寫了自己所選擇的路,但重點都放在未選擇的路上。詩題也表明了這一點。既然是選擇,為什么重點又寫未選擇呢?明確:見教參“問題研討”

  四、感悟哲理學了這首詩,你從中悟出了什么道理?明確:答案不求一致。譬如:人只能選擇一條人生之路,必須慎重;人生道路的選擇,不要隨波逐流,而要經過自己的思考,作出獨立自主的選擇。可以講一講蘇格拉底有關麥穗的事例。 學生自由回答

  五、分清象征與比喻的概念。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區別?象征:用具體的事物表示某種特殊的意義。明確:所謂象征,就是在文學作品中,明寫甲事物,借寫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為一種表現手段,一種具體形象,也要求給予充分注意。比喻,用有類似點的事物來比擬想要說的事物,以便表達得更加生動鮮明。象征是一種謀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則是一種修辭手法,象征一般要統攝全篇,而比喻只在個別語句、語段中起作用。出示兩首詩,讓學生判斷這哪一首詩用了象征,哪一首詩用了比喻?“我靠長矛揉制面包,弄到伊斯瑪洛酒,我將這酒飲盡,然后倚靠著這支長矛。”——阿爾基洛斯科《詩人之矛》象一顆山上的風信子,被牧人用腳踏了又踏,卻在地上開出紫花。——薩福《新娘》本詩的美正體現象征的運用上,詩人用非常普遍的形象來闡述自己的觀點,打動了讀者的心扉。 首先明確概念,再由教師闡述兩者區別

  六、積累聯想1、古今中外許多詩人作家,對“路”都有過精彩的描寫。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請根據你的積累,另寫出兩條關于“路”的名言警句。2、結合《爸爸的花兒落了》課后練習三,完成一篇小作文,談談成長歷程上的體驗。

  七、綜合性訓練:出然后分小組出一期“詩歌園地”的手抄報。

  教后記:在成長的道路上,陽光時時灑滿你的心田,但風雨也可能不期而至。假如你覺得生活欺騙了你,你將如何面對?詩人普希金給了我們的叮嚀和囑咐。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條,長長的一生中,我們有時不得不遭遇選擇的尷尬和困惑。教會學生去怎么做。

《詩兩首》教學實錄 篇15

  教學目標   1. 能根據注釋讀懂詩句,了解詩歌的大意。   2. 有感情地朗讀兩首詩,感受詩歌的韻律美。   3. 背誦《觀書有感》。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兩首詩,了解大意,感受詩歌的韻律美。  教學準備   教師:搜集贊美書的名言警句。   學生:課前查閱《觀書有感》的資料及朱熹和狄金森的簡介。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介紹作者,引入課文  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都喜歡讀書,他們的作品也體現了他們對書的贊美。今天我們將一同領略古詩和現代詩的不同魅力。一首是——(生)南宋朱熹的《觀書有感》,一首是——(生)美國女作家狄金森的《神奇的書》。  二、初讀解詞義,詩句脈絡清   1. 自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   2. 抽讀正音。注意“畝”“徘徊”“渠”的讀音。   3. 交流學習古詩的方法(運用工具書、誦讀、聯系上下詩句、看注釋等)。   4. 運用喜歡的方法理解詞語和詩句的意思。先小組再全班匯報。師生重點交流“鑒”“徘徊”“渠”等字詞。   5.通過自學,你明白了什么?全班交流。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弄明白下面幾個重點的詞語的意思——一鑒開:像一面打開的鏡子。(比喻)    徘徊:來回移動。(動作理解)    渠:它,水塘。    清如許:如此清澈。   6.再讀這首詩,邊讀邊想這首詩描繪了怎樣的畫面。   7.用自己的話說說你仿佛看到哪些景物。(半畝大的池塘像明鏡一樣,映照著來回閃動的天光云影)。  三、設疑品詩句,寓意躍紙上   1.教師設疑問難。詩的題目是《觀書有感》,可是……詩中連個書字都沒有,全寫的是池塘和池塘中的水,我看詩題不如改成《觀塘有感》,你們同意嗎?   2.發揮想象,理解釋疑。詩人身處何地?在做什么?(當時詩人在讀書,有一個地方看不明白,看到了池塘邊的景色后恍然大悟,就寫下了《觀書有感》這首詩。)看到了什么景色?(看到池塘像一面鏡子一樣,天光和云影倒映在水面上,在水中閃耀浮動。源源不斷的活水流進池塘,所以池塘里的水才這么清。)恍然大悟,悟到了什么?(詩人是想說明一個道理,要想知識淵博,就必須多讀書。要像源頭活水不斷充實。)  四、想象促朗讀,寄情于詩間   1.師:同學們閉上眼睛,聽老師朗誦一遍這首詩,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學生結合對詩的理解復述。   3.師:讓我們邊想著這美麗的景象,邊吟誦這首詩。  五、話鋒一扭轉,現代話神奇一句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讓美的境界和讀書融合,讓我們再去感受書的神奇。   1. 初讀課文,思考問題——為什么說書是神奇的?   2. 自主交流,體會書的神奇,談一談你對每一小節詩的理解。   3. 激發對讀書的熱愛之情。   4. 有感情地朗讀。  六、對比詩中意,悟出真道理   1. 談談學了這兩首詩的感受。   2. 有感情地朗讀。   3. 背誦《觀書有感》。  板書設計:        詩兩首         觀書有感   神奇的書         宋 朱熹   美 狄金森      共同點:寫書      不同點:前者古詩,后者現代詩,各自感受也不盡相同。

《詩兩首》教學實錄 篇16

  【實用教案】

  〖創意說明〗

  朗讀是含英咀華、把經典“化”入個人身心的過程。課堂上,教師示范朗讀,把自己對作品精華處的理解和感受“讀”給學生聽,同時指導學生讀,這是“美讀”,更是“讀美”。

  〖教學步驟〗

  一、教讀,學習朗讀技巧

  1、第一遍朗讀,教朗讀節奏、重音,可參考如下設計:

  假如/我是一只鳥,(深沉地)

  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

  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悲憤地)

  這永遠洶涌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

  這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

  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憧憬地)

  ──然后/我死了,(平靜地、執著地)

  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痛苦地、深情地)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2、第二遍朗讀,教連讀,即朗讀時句斷而氣流不斷,讀得流暢起伏,如下面這四句:

  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這永遠洶涌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

  這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

  3、第三遍朗讀,確定詩句的感情基調,做到以情帶聲。

  4、第四遍朗讀,詩出情感的層次。第一層,詩的一、二句,男領;第二層,詩的三、四、五、六句,男合;最后兩句是全詩的最強音,男領一遍,全班齊讀一遍。

  二、品讀,體會詩的意蘊

  1、探究詩中意象的含義。

  教師講析:1938年,日本帝國主義的鐵蹄正踐踏著我們中國的土地,在這國難當頭的時刻,詩人艾青用筆發出了戰斗的呼聲。“土地”是正在遭受日寇欺凌的國土的寫照,“河流”就是那長期郁積在人民心中的悲憤,“風”象征著人民心中對侵略者暴行的憤怒,“黎明”預示著人民為之奮斗獻身的獨立自由的曙光。

  2、評說詩中“鳥”的形象:

  ⑴ 要求學生用“這是一只______的鳥”句式說話。

  ⑵ 學生發言,教師適時點撥,形成以下答案:

  這是一只歌唱著的鳥。

  這是一只歌唱得喉嚨嘶啞的鳥。

  這是一只在炮火連天的危急時刻奮力歌唱的鳥。

  這是一只為人民抗擊侵略的斗爭精神而歌唱的鳥。

  這是一只為祖國的美好未來而歌唱的鳥。

  這是一只因為祖國山河破碎、人民涂炭的災難而痛徹肺腑的鳥。

  這是一只用生命為祖國歌唱、摯愛著多災多難的祖國的鳥。

  這是一只和祖國生死相依、對祖國忠貞不渝的鳥。

  ……

  ⑶ 教師小結:“鳥”的形象正是詩人自己的形象,“鳥”的歌唱是詩人也是全民族那對祖國刻骨銘心、至死不渝的愛的表白。

  三、聽讀,聆聽名家朗誦

  1、播放瞿弦和的配樂朗誦《我愛這土地》,靜靜聆聽,聽三遍,體會節奏、重音等朗讀技巧及情感把握。

  2、師生交流聽后感受。

  四、演讀,歌唱愛的赤誠

  1、學生根據自己的體會練習朗讀。

  2、指名優秀學生示范讀。

  3、師生合作,演讀全詩:第一層,詩的一、二句,師領;第二層,詩的三、四、五、六句,男合;最后兩句是全詩的最強音,師領一遍,全班齊讀一遍。

  五、過渡,傾聽余光中的鄉愁

  1、我讀──學生自己試讀,自主劃分朗讀節奏、確定朗讀重音。

  2、我賞──品析詩歌的意象、結構。

  3、我創──印發《鄉愁四韻》的前兩節,并播放《鄉愁四韻》前兩節錄音,要求學生續寫后兩節。

  【備選創意】

  〖創意說明〗

  把全詩當作電視詩歌的解說詞,為電視詩歌散文編寫分鏡頭劇本。讓學生在想像中進入詩歌營造的意境理解詩意,用文字描述畫面,練習寫作,情感熏陶和語言訓練融為一體,語文味濃濃郁郁。

  〖教學步驟〗

  一、《鄉愁》劇本編寫

  1、分組寫作:

  第一節,劇本可擬為:昏黃燈光下,一位十五歲的少年正在雪白折信箋上奮筆疾書,向遠方的媽媽傾吐自己的思念和學業上的進步。寫好后,他仔細地貼上郵票。因為他知道,這一枚小小的郵票上,載著他對家鄉對親人的濃濃的思念。

  第二節,劇本可擬為:天剛剛露出魚肚白,一位中年男子來到了碼頭上。他的手里,攥著一張早己被汗水浸濕了無數次的船票。他眺望著遠方,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悅:馬上就可以見到自己的新娘了!無數個思念終于化作了歸家的船票!船呢,船怎么還不快來?我真想一步就跨進家門!

  第三節,劇本可擬為:天陰沉沉的,像人的心情一樣陰郁。一方矮矮的墳墓座落在這無垠的荒野上,墳旁有棵枯樹,在風的吹動下不時發出“嘎吱嘎吱”的響聲。墓前,一位中年男人跪在那里,筆挺挺的。風吹亂了他的頭發,但他渾然不覺。他的心在哭泣:“母親!你的兒子來晚了!”

  第四節,劇本可擬為:夕陽的余暉照在靜靜的海面上,海上霞光萬丈。一位年過五旬的老者站在岸邊,貪婪地看著海上那遠航的船只。老人的心也隨著這船只悠悠地遠去遠去……他的思緒己越過了這淺淺的海峽,回到了他朝思暮想的那片熱土……

  2、欣賞央視電視詩歌散文《鄉愁》視頻資料。

  3、評點各組劇本。

  二、學習《我愛這土地》

  1、播放《我愛這土地》視頻資料,但不播放聲音及音樂。

  2、自己設計朗讀時的節奏、重音及動作,并配上合適的音樂。

  3、播放畫面,學生個性演讀。

《詩兩首》教學實錄 篇17

  青島三十三中   崔顯升

  【教學目標 】

  1、品味詩歌的精美語言,體會詩歌中濃濃的母子情。

  2、正確、流利按意義節奏有感情地朗讀詩歌,以培養語感。

  3、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4、本課擬用兩課時教讀。

  【課前準備】

  1、要求學生在課前通過圖書館和因特網,查找表現母愛的詩歌、文章或圖片。

  2、教師在備課前,也要搜集一些有關資料。

  【教學步驟 】

  一、導語 

  (教師播放《世上只有媽媽好》背景音樂)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最無私的一種感情,也是古今中外文學史上一個永恒的主題。泰戈爾的《金色花》借助于金色花塑造了一個頑皮的孩子形象,表達了孩子對自己母親真摯的愛。而冰心的《紙船》卻借著一只小小的紙船寄托了對母親至死不渝的愛,表達了女兒思念母親的痛苦和悲哀。

  二、整體感悟

  1、默讀。要求學生掌握以下字詞:嗅 摩 衍 疊 匿笑 花瓣 沐浴 禱告 妄棄  倘若

  2、朗讀。要求學生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按意義節奏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1)教師放錄音。

  (2)學生各自練讀。

  (3)讓2—4名學生示范朗讀詩歌(或片段)。師生共同評價。

  (4)進行朗誦比賽,評出5名優勝者。

  3、整體感受。

  讓2—4名學生說出自己讀完這首詩后的初步印象、第一感受。學生想說什么就說什么,教師一般不作限制。

  三、品味探究

  要求學生四人一組對文章進行多角度品味探究。鼓勵學生敢于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見解。

  1、作者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明確:一是印度人也喜歡用花比喻兒童;二是泰戈爾借美麗的圣樹上的金色花贊美孩子可愛。

  2、孩子為什么想變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讓媽媽知道?

  明確:因為孩子懂得,母愛是無私的,對母愛的回報也應該是無私的,所以他想瞞著媽媽,為媽媽做點事。

  3、為什么媽媽見了面,說“你這壞孩子”?

  明確:不見了孩子,媽媽心中著急;見了孩子,媽媽高興中帶著點兒嗔怪。

  4、借紙船來抒情有什么好處?

  明確:抒情總要借助于某種形象。中國自古就有疊紙船、紙鶴等寄托情思的傳統,冰心因襲了這一做法,幻想紙船能載著她對母親的愛和思念歸去。

  四、質疑問難

  鼓勵學生把不明白的地方說出來,尋求其他同學或老師的幫助。

  五、拓展延伸

  1、學生四人小組,交流展示各自搜集到表現母愛的詩歌、文章或圖片,然后每小組選派一人到講桌前,向全班展示本小組最有特色的詩歌、文章或圖片。

  2、教師補充一些重要的詩歌、文章或圖片。

  六、布置作業 

  1、這兩首詩都借助一種具體的形象抒發對母親的愛。請你也用這種手法寫一段話或一首小詩,表現對父母的愛。

  2、要求每個學生為自己的父母做一件無須花錢的事(洗腳、捶背等)。

  【本教案設計思路】

  課程標準要求在語文教學中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而培養語感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朗讀,在朗讀中感悟作品的內容和情感,將自己的情感融入作品所描寫的情景之中,與作者產生情感共振,從而蕩滌、升華自己的心靈,享受審美情趣。這是本教案設計重點之所在。

《詩兩首》教學實錄(精選17篇) 相關內容:
  • 《詩兩首》模擬試題(精選14篇)

    一. 雙基測評1. 《紙船--寄母親》的作者冰心,原名______,現代著名的文學家、________作家,主要著作有________、_______等。2. 用“/”劃分詩句的節奏,用“·”標示出朗讀重音。...

  • 《詩兩首》教學設計(精選14篇)

    【課題】《詩兩首》【創意說明】本課是兩首譯詩,教學過程中要指導學生把握詩文基調,有表情朗讀詩文,培養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教學時可借助于多媒體等多方面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對兩位詩人有更準確的了解,全面提高文學修養【...

  • 鄂教版《詩兩首》教案(精選13篇)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積累字詞,能讀會寫“嗅、疊、匿笑、花瓣、沐浴、禱告、妄棄、驚訝、倘若、無端、至愛”等詞語。2.了解兩首詩歌中所表現的感人至深的親情。3.熟讀背誦兩首詩。能力目標1.掌握詩歌的朗讀技巧,繼續提高朗讀能力。...

  • 詩兩首教學設計(精選17篇)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一、導入大家已經接觸到了許多詩歌,那么在上課之前,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什么是詩歌?”詞典上的解釋是“文學體裁的一種,通過有節奏、有韻律的語言反映生活、抒發情感”,我認為詩歌的最大特點就是表現了一種美的追...

  • 《詩兩首》學習要點(通用14篇)

    《詩兩首》《我愛這土地》這首詩作于群情激奮的抗戰初期,抒寫的是愛國主義主題。一、掌握如下字詞嘶啞 喉嚨 洶涌 黎明二、內容分析作者脹滿于胸中的對祖國土地的摯愛是那么的強烈,這是一種生死不已的愛,是無法用常規語言來表達的愛,它...

  • 《詩兩首》教學參考(精選13篇)

    課文研討 一、整體把握 1.《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亞歷山大·普希金,是俄羅斯偉大的民族詩人、小說家,史稱“俄羅斯文學之父”。他被認為是俄羅斯文學語言的創建者和新俄羅斯文學的奠基人。...

  • 《詩兩首》簡單設計(精選15篇)

    教學目的: 1、通過誦讀品味語言,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感情,感受意境美。 2、教給學生欣賞詩歌的方法步驟。 3、引導學生感受親情,孝敬回報父母。...

  • 詩兩首---《雨巷》(通用14篇)

    【教學目的】體會詩歌創造的朦朧迷離,低回動人的意境。【教學設想】把握中心意象,深入體會詩歌情感。【教學步驟】一、導入:今年夏天有一個很明顯的天氣特征,是什么?生答:“多雨!...

  • 《詩兩首》(精選13篇)

    我愛這土地艾 青假如我是一只鳥,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這永遠洶涌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這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

  • 《詩兩首》-假如生活欺騙你-選擇的路教案(精選14篇)

    4.詩兩首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未選擇的路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1、識記“瞬息、幽寂、延綿、荒草萋萋”等詞;2、了解兩位詩人,理解兩首詩中所蘊含的哲理;過程與方法:3、背誦《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熟讀《未選擇的路》。...

  • 《詩兩首》格教案(精選17篇)

    章節七下第一單元日期2、16主備人李文亞課時3課時課題詩兩首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未選擇的路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指導學生把握詩文基調,有表情朗讀詩文,培養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2、背誦第一首詩。過程與方法1、 理解象征與比喻的區別。...

  • 《詩兩首》教案(精選13篇)

    24.詩兩首泰戈爾課型:講讀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通過教師引導、學生體悟,掌握詩歌的朗讀技巧,繼續提高朗讀能力。過程與方法:通過教師范讀與學生各種朗讀方式(自由朗讀、齊讀、分組讀)相結合的方式使學生把握詩文基調。...

  • 詩兩首(精選17篇)

    ○教學目標 ① 知識與技能:指導學生把握詩文基調,有表情朗讀詩文,培養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② 過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 七年級《詩兩首》教學反思(精選2篇)

    一、整篇文章的描寫重點是蓮花,作者從自家院子的蓮花開始,寫到了祖父賞蓮,之后重點寫了風雨中紅蓮的變化過程,主角儼然是紅蓮,那我把題目改成紅蓮好不好?(明確:不好,寫紅蓮是為了寫荷葉,寫風雨中紅蓮的變化即荷護紅蓮,很自然就...

  • 詩兩首教案(精選14篇)

    教學目標 ① 知識與技能:指導學生把握詩文基調,有表情朗讀詩文,培養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②過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③ 道德、情感、價值觀:體驗人間至愛親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

  • 教學實錄
主站蜘蛛池模板: 看亚洲毛片 | 无码aⅴ免费中文字幕久久 强开少妇嫩苞又嫩又紧九色 |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手机在线 | 亚洲六十熟女系列 | 太久视频在线观看 | 艳母在线1-6 | 麻豆视频免费观看 | 69成人免费视频无码专区 | 色小姐综合网 | 国产精品一区2区 | 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 av最新在线 | 国语对白爽死我了 | 蜜桃av中文字幕 | 无码午夜成人1000部免费视频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爱 | 天天干天天爱天天 | 欧美一级片久久 | 熟女人妇成熟妇女系列视频 | 国产乱淫av片免费观看 | 亚欧美日韩香蕉在线播放视频 | 成人a在线观看 | 国产尤物精品自在拍视频首页 | 成人免费A级毛片无码片2023 | 麻豆视频免费入口 | 亚洲一二三区免费视频 | 国产精品丝袜久久久久久不卡 | 黑人巨大两根一起挤进 | 日本老熟妇毛茸茸 | 久久精品精品久久 | 欧美成年人在线视频 | 欧美V亚洲V日韩V最新在线 |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N鬼逝 | 午夜一级黄色大片 | 香蕉视频在线网站 | 国产xxxx69| 亚洲精品TV久久久久久久久J | 欧美一二三区在线 | 老司机午夜免费精品视频 | 91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