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力》教學設計2
〈反饋練習三〉1.兩手分別拿著一個小木塊和一個大石塊,把它們都浸沒在水中,同時松開手,小木塊上浮,大石塊下沉,_______受到的浮力大。2.圖中,a為銅、b為鋁,它們的體積相同,則_______所受的浮力小。3.某同學將一質量為300g的金屬塊輕輕放入盛滿水的容器中,溢出了80g的水,則金屬塊受到的水的浮力是________n。(說明:本探究的難點是課題的提出,學生一下子想不到將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與它排開的液體所受的重力有關系。通過按易拉罐實驗使學生有了感性認識后理解起來較為容易。阿基米德原理的得出采取將“物體所受的浮力大小”與“物體浸在水中排開水的重力”兩個物理量分開測量再匯總的方法。這樣做大大簡化了繁瑣的實驗步驟,將實驗難點分散,效果較好。由此進一步落實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以及知識與技能第二個目標,過程與方法第二個目標。)【小結】(約5分鐘)最后,由學生交流本節課在知識上有哪些收獲、哪些遺憾.通過交流、回顧來進一步鞏固本節課的知識。(說明: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各抒己見,對學生的見解,教師都應予以肯定。教師最后畫龍點睛,簡要概括。)【布置作業】(約2分鐘)1.p93動手動腦學物理。2.課后查閱資料了解輪船的排水量。【板書設計】§13-5 浮力【課后反思】1.教師應敢于放手讓學生親自動手進行實驗探究,使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獲取知識,通過實踐使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2.將測量物體所受的浮力大小與測量物體浸在水中排開水的重力分開(要注意提示學生保證v排相同,在兩次實驗中采取讓物體全部浸沒在水中),這樣做大大簡化了繁瑣的實驗步驟,將實驗難點分散,效果較好。但同時也會給學生造成只有當物體全部浸沒在液體中才會受到浮力的錯誤認識,教學中可以通過練習加強學生對知識的完整理解。
3.本節課學生設計的實驗方案、測量方法很多,可以通過評估找到最優方案進行實驗。如果仍有學生堅持自己的方案,可以允許其按照自己的方案進行,不要讓學生留有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