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電動機轉動的猜想
拖“辮子”的電動機
在地殼與大氣層的電離之間,竟存在著有3×105v電位差的大氣電場,這大氣電場雖然很高,但由于空氣的電導很小,產生的電流非常微小。
大氣電場雖然早被發現,但一直無法利用。人們發現了一種能長久保持帶電狀態的物質——駐極體以后,有人利用它的開縫效應制成一種新型電動機。這種電動機需要高電壓(幾千伏以上)和低電流(幾毫安、甚至幾微安)的電源才能工作,而大氣電場恰好具備這些特點。于是一臺既不用直流,又不用交流的特殊電動機在美國西弗吉尼亞大學問世了,它被稱為“大氣電場電動機”。
這臺電動機拖著兩根長長的“辮子”,一根與該大學一幢11層的大樓上的天線相接,另一根與地線相接。這樣可從大氣電場里獲得上千伏的電壓和1ua的電流,電動機每分鐘可轉幾百次。大氣電場電動機由三個圓盤組成,上、下兩個圓盤用鋁箔和云母膠合而成,并在鋁箔中間開一道細縫,細縫兩邊的電極分別加上不同極性的電壓時,中間的駐極體就會受到一個與兩個電極平行的作用力,于是轉動起來。電機的轉軸是一根有機玻璃棒,兩端用寶石軸承支持著。
目前,大氣電場電動機的最大功率已超過100w,但如用作動力裝置尚有一定距離。如果將來能設計出一種能獲得較大電流的天線,使更大功率的大氣電場電動機轉動,那么,人類就能從大氣電場這個天然發電廠里取得廉價電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