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教語文九下教學用書: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乘著音樂的翅膀
一、活動目標 1.通過對音樂作品情緒、格調、思想傾向、人文內涵的感受和理解,使學生在真善美的音樂藝術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在潛移默化中建立起對一切美好事物的摯愛之情,進而養成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度和對美好未來的向往與追求。 2.通過對音樂作品的感受和評價,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體驗,培養學生將聽覺形象轉化為語言形象的能力。 3.通過創作校歌班歌,引導學生走進音樂,在親身參與音樂的活動中喜愛音樂,同時培養學生寬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識和集體主義精神。 二、教師準備 1.搜集整理一份關于音樂史、音樂流派的參考資料書目。 2.準備多媒體教學設備和一些音樂磁帶、光盤。 3.邀請音樂老師一同參與,共同指導。 三、活動建議和指導 課本總共設計了三個活動,分別是講述音樂的故事、聆聽和解說音樂、創作校歌班歌。音樂作為一種藝術形式,表達了藝術家對于生活的理解,宣泄著他們的喜怒哀樂,聆聽音樂,可以提升學生的情感,陶冶學生的性情。我們設計這些活動,就是要在音樂和語文之間架起一座橋梁,讓學生從語文的角度去感受音樂,并且用語言文字去描述和發現藝術家在作品中表達的思想。 1.活動一是“難忘的旋律,生動的故事”,主要是通過學生的回憶,向大家講述音樂的故事。最好創設一定的情境,比如老師找一首自己最喜歡、最感動的曲子,放給大家聽,然后述說自己與這首樂曲結識的故事,啟發學生回憶自己的經歷。對某一支曲子印象最深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感受,有的是因為作曲家與這首曲子的故事讓人難忘,有的是因為聽者對這首曲子產生了共鳴,有的則是因為樂曲和聽者有一段有趣的結識的故事……這次活動強調個體感受,不求講述的故事多么深刻,多么感人肺腑,只要能說出自己的真情實感,不作無病呻吟即可。 2.活動二是“最愛的音樂,精彩的解說”,主要是讓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首歌曲、一個作曲家、一張光碟或者一個歌手,推薦給大家。當然,要讓大家接受自己推薦的內容,必須有充足的理由。這就必須要對這首歌曲的演唱者(作曲家或者演奏者)、作品的內涵有一定的理解,同時需要把自己對這首歌曲的感受傳達給大家。可以采取媒體常用的“歌曲推薦”(或者“歌手推薦”“專輯推薦”等)的方式進行。假設每個同學都是電視臺音樂欄目的主持人,他要向觀眾推薦一支歌曲,首先把這首歌曲放給大家聽,然后介紹這支歌曲的演唱者(作曲家或者演奏者),以及這首歌曲之所以值得推薦的理由,最后再放一遍歌曲,讓大家重新回味一下。 3.活動三是“集體的力量,共同的心曲”,要集合學生的聰明才智,為學校或班級創作校歌班歌。如果本班同學有能力,可以寫詞譜曲這兩項活動都作了,如果譜曲太專業,可以只寫歌詞。創作一首符合自己學校特色或者班級特色的校歌班歌,能增強同學之間的凝聚力,增強為班級和學校爭光的榮譽感,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活動。但創作出來的校歌班歌要有特色,要體現學校和班級的特點,一定要了解學校的歷史、學校的校風校訓,然后確定一個恰當的主題,圍繞這個主題選擇詞藻,確定樂曲的基調。 四、活動評價 這是一個跨學科的活動,有些內容可能超出了語文的范圍,因此評價的時候最好讓音樂老師一同參與,給予指導性的意見。單純就語文的角度而言,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評價: 1.學生參與活動的熱情,與同學的合作態度。 2.講故事或者推薦歌曲時的口語表達能力,包括語言是否通暢,是否表達了自己的真情實感,所說是否符合音樂的內容。 3.創作歌詞所表現出來的寫作水平。 4.是否對藝術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是否在道德情操和精神面貌上有了提高。 五、有關資料 1.我與音樂 (1)夜的音樂(賈慧芳) “我的歌聲穿過深夜,向你輕輕飛去……”大凡喜歡西方古典藝術歌曲的人,一聽這熟悉的旋律,就知道這是舒伯特的《小夜曲》。世上傳唱的小夜曲不計其數,但我最喜歡這首。 早在20多年前,我跟山西大學藝術系的鄧映易老師,學唱了這首由她譯配的藝術歌曲。當時文化大革命剛剛結束,聽了十年的語錄歌曲,乍一聽這首《小夜曲》,我簡直喜歡得不得了。它優美的旋律,充滿詩意的歌詞,都深深地吸引了我。這首歌的專業性很強,頻繁出現的三連音、變化音,還有中間的轉調都很難掌握。所以,我經常聽錄音,反復地唱,也在舞臺上聽過許多歌唱家唱,為的是掌握一種聲音技巧。但是,這首歌真正打動我,卻是一位并非經過專業訓練的朋友的演唱。 那是在前不久,幾個朋友結伴去薊縣旅游。遠離了都市的喧鬧,人們仿佛也變得深沉寧靜起來。山村的夜晚,是那樣的美麗,樹葉隨著春風低語,星光和露珠在悄悄的張望,月亮忽影忽現的藏在山后,我們被籠罩在夜色里。“我的歌聲穿過深夜,向你輕輕飛去……”這動人的旋律,從朋友那兒飄來,我先是驚訝,他居然能唱這首歌。而后,覺得此時唱這首歌,真是再合適不過了。以前聽到《小夜曲》,腦海里出現的是外國電影里一位彈著吉他的先生,站在樓下為他心愛的姑娘唱歌的畫面。而此時,面對青山,頭頂繁星,這歌聲劃破夜空,聽起來是這樣的真切。他的聲音,自然渾厚,沒有一點經過雕琢的痕跡,深沉的像是優美舒緩的大提琴聲,平靜的有一種令人回歸田園的安靜與恬淡,充滿了一種人性的關照。凝神傾聽這夜的音樂,輕柔、空靈;細細品味每一個感覺,飄逸、低回。舒伯特用心靈抒寫的音樂,朋友用心靈把它唱了出來。這音樂,濾盡了喧嘩、浮躁,讓人拋棄了白晝的五光十色的一切,緊緊擁抱這寧靜溫馨的黑夜。我的心潮濕了,這充滿魅力的夜的音樂,那么讓人感動,讓人情不自禁。在心靈與夜空的銜接處,思想遠離了紛亂,靈魂跳起了舞蹈,仿佛神游在隱秘的夢之國…… 噢!山村的夜,多情的夜。是因為有了這美妙的《小夜曲》,像空氣,像花香一樣彌散在夜色中;是因為有舒伯特走來,將夜色和我們一起擁抱。 (選自北方網) (2)永遠的迪克牛仔(王繼平) 如果你曾聽過迪克牛仔的一些歌,我希望你能再用心的去聽一次。聽第一首會感到滄桑,聽第二首時會覺得孤獨,再繼續聽下去,也許就能悟到什么了。 我漸漸覺得迪克牛仔無時無刻不在,像個三十多歲的老朋友。有時會給我講那些滄桑、沉重的愛情故事,是酒醉后的聊天,真實又傷感,他一遍遍的說著同樣的感情,我絲毫不覺疲倦的聽著,為他的滄桑傷心,也為他訴說時的平淡傷心。他的聲音漸漸的沙啞下去,嗓音越來越疲憊,但我聽得出他還在默默的為別人祝福,一點也不把自己放在心上。他在多少次的愛和被愛中,才了解到愛的真諦呢?他現在把這些告訴我,我能明白嗎?經歷過反復的挫折和多少夜的思考才造就他滄桑沉重的歌喉呢?
他有時是“唱歌的野獸”,全然不顧周圍詫異的眼光,在人群中吶喊著,即使在空無一人的曠野,也不能澆滅他的熱情,仍然會大聲的唱著對人生的感悟和對現實的不滿。就算沒人聽見,那又如何,表達過,就是存在的。 與認識的或不認識的朋友圍坐在一起,什么也不想,唱歌喝酒,但求一醉。看來是對現實的逃避,其實是對人生的一種看透吧。
我是個喜歡歌的人,因為歌能表達人最直接最真摯的感情。我想像過圣潔的教堂里許多人一起唱贊美詩的景象,也看到過純潔的母親在抱著嬰兒哼搖籃曲的景象,都是真正的美,但離我太遙遠。我看到最多的還是唱卡拉ok的人們在快樂、傷心、激動、流淚……因為歌打動了他們,他們也融于歌了。在唱的歌符合自己心情時,我總是會不能自持的激動著。我聽迪克牛仔的歌,有時激動,有時平靜,有時沉思默想,有時隨著他唱。他的嗓音總是很沉重的,但很容易接受。并不是他的每一首歌都能讓我感動,但每一次感動都能讓我回味很久,也許,這才是我聽他的歌的目的吧。 (摘自北方網) 2.名校校歌 (1)西南聯合大學校歌歌詞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校歌是1937年盧溝橋事變后,在民族危亡關頭,為樹立民族自信心,振奮全體師生的精神,在幾經討論、遴選的基礎上確定的。最終入選的是中文系教授羅膺中(羅庸)用《滿江紅》詞牌所填寫的歌詞,由聯大教師張清常譜曲。全詞如下: 萬里長征,辭卻了五朝宮闕。暫駐足,衡山湘水,又成別離。絕徼移栽楨干質,九州遍灑黎元血。盡笳吹,弦誦在山城,情彌切! 千秋恥,終當雪,中興業,須人杰。便一成三戶,壯懷難折。多難殷憂新國運,動心忍性希前哲。待驅除仇寇,復神京,還燕碣。 (2)南京大學校歌歌詞
(3)清華大學校歌(略) 3.音樂背后的故事 (1)藍色的多瑙河(百青) 自從約翰·施特勞斯(johann strauss)在1867年寫下了這一首“藍色的多瑙河”,一百多年以來,這支曲子一直是廣受大眾的喜愛。它曾經替多瑙河帶來了不知多少的游客,又為多瑙河附近的餐廳花園培養出一種輕松活潑的氣氛。最令人感到奇妙的是,不論一個人聽過多少遍這一支曲子,每當他再聽到的時候,都會像最初聽到時一樣地興奮,一樣地愉快。 在音樂界里,施特勞斯享有“華爾茲之王”的美譽。他曾經寫過很多首優美的華爾茲,但是比起這一些華爾茲來,“藍色的多瑙河”卻獨具一種醉人的魔力,它像江河一樣,將我們從輕柔細致的開始,帶入了活潑生動的主題,再又進入到滔滔不絕的高潮中,當我們正為著這一些應接不暇的美景而感到透不過氣的時候,它卻又能夠神乎其技地將我們帶回最初的輕柔,使我們好像是神游了一次仙境一樣。 這一首“藍色的多瑙河”之所以能夠給人這一種感受,并不是沒有原因的。施特勞斯是奧地利人,但是他這首曲子卻是融合了巴黎迷人的氣氛和維也納典雅的氣質。因為,他正是為著要促成奧地利和法國的聯盟,才費盡心血寫下這首舞曲的。 在1867年的時候,巴黎主辦了一次規模浩大的世界博覽會,各國的使節云集巴黎,施特勞斯也未曾錯過這一次的盛會。 在當時,英國、法國及奧地利是歐洲三個最強大的國家,但是奧地利的駐法大使梅特涅卻深深地為德國在俾斯麥的領導之下崛起而感到不安。為了奧地利的安全,他非常地希望能夠和法國訂下盟約,所以他迫切需要設法爭取到法國人民對于奧地利的好感。 梅特涅的夫人寶琳女士獨具慧眼,她想出了請施特勞斯趁著這一次博覽會的時候新作一首帶有法國風味的華爾茲的構想。于是,在她和施特勞斯接洽過后,施特勞斯開始著手進行這一項重大的任務。 奧地利的大使館在世界博覽會開幕的前一晚舉行了一場盛大的舞會,他們用綠色和粉紅色的緞子帷幕裝飾了大使館的舞廳,并且還造了一個兩側堆滿著玫瑰花的人工瀑布,使這一次舞會在布置上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 施特勞斯擔任了這一場舞會的樂隊指揮。巴黎人都知道,在今晚的最后一支曲子時,將要演奏一首他新作的舞曲。當大家沉醉于他所指揮的華爾茲舞曲時,他們不禁懷疑起來了,難道說施特勞斯的新曲,真能夠比得上這一些家喻戶曉的舊作嗎? 最后,施特勞斯終于開始指揮起這一首“藍色的多瑙河”。這首曲子將來賓一步又一步地帶入了一個更精采的美景中,它像大海一般地將舞場淹沒在一種快樂的氣氛之下,大家的內心都洋溢著激動,終于,一對一對的舞伴都停止了他們的舞步,他們要靜下心來,專心一意欣賞這一首不可思議的華爾茲。 這一首“藍色的多瑙河”就這樣地傳遍了整個巴黎,乃至于整個法國,整個的歐洲。在世界博覽會展出的這一段時間當中,它成了巴黎人最熱門的話題。大家都在談論著它,每一個樂隊都在演奏著它。巴黎的印刷廠不得已只好停止了印刷任何其他的東西,以便全力來應付這一首“藍色的多瑙河”,而鏤版的工人現在要一天三班地工作,以供應漫無止境的需求量。事實上,它很快地就成為有史以來最暢銷的樂譜。 施特勞斯的國民外交自然是圓滿地達成了,而且現在連英國的王子也向他發出了請帖,恭請他前往倫敦,在全世界最有權力的維多利亞女皇面前演奏這一支舞曲。在倫敦,施特勞斯再度地掀起了高潮,平素道貌岸然的維多利亞女皇在聽到這一首舞曲的時候,不禁地綻開了笑顏,對施特勞斯頻頻點首致意。 在施特勞斯寫這一首“藍色的多瑙河”以前,華爾茲還只能夠在舞廳中演奏。但從這首曲子完成以后,華爾茲終于走進了正式的音樂廳。全世界的音樂家都公認施特勞斯為當代的音樂大師,而這一首“藍色的多瑙河”更在音樂史上立下一個嶄新的里程碑。一百多年以來,它為我們帶來了無數愉快活潑的美好時光。 (摘自《名曲背后的故事》,朝華出版社1993年版) (2)《敕勒歌》振軍心(李永生) 公元546年,東魏高歡率領軍隊進攻西魏,在玉壁城遇到西魏將領韋孝寬的頑強抵抗。雙方勢均力敵,艱苦鏖戰五十余日,還沒有分出勝負。 高歡的軍隊死傷竟達七萬多人。他自從領兵以來,還從未遭受過如此慘重的傷亡。所以,剩下的士兵們嘖有煩言,都在背后指責統帥無能。高歡聽見后,羞慚萬分,郁悶成疾,一下子病倒了。幾天以后,他覺得自己心力交瘁,沒有精力再繼續指揮戰斗,便下令退兵。 誰知,撤退的命令卻變成了“統帥病危,想在臨死前回到東魏”的謠言。 高歡得知后,強打起精神,召來了各部官佐,讓他們去制止流言蜚語。可是,收效甚微,謠言像瘟疫一樣,仍在各個角落里傳播著。此時軍心動搖,大有一觸即潰的趨勢。如果在這種情況下韋孝寬乘機來襲,后果將更不堪設想。 高歡扶幾長嘆道:“難道我數萬大軍,就這樣土崩瓦解了嗎?” 這時,跟隨他征戰沙場多年的老將斛律金一掀簾子走了進來。高歡好像看到了救星一樣。因為他知道斛律金有豐富的作戰經驗,就對斛律金說:“現在人心惶惶,怨聲載道,不知老將軍有沒有穩定軍心的好辦法?” 斛律金沒有正面回答,而是用嘶啞的嗓音唱起了《敕勒歌》:
這是一首高歡軍人人會唱的民歌。斛律金唱完一遍,接著又唱第二遍。歌聲雖然不太美,但它顯得雄渾蒼勁,給人帶來了信心和力量。高歡深受感染,忍不住也和斛律金一齊唱了起來。歌聲使他暫時忘掉了眼前的困境和煩憂。 忽然,斛律金一把拉住高歡說:“大帥,你聽──”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原來在帥帳外,也有人在唱著《敕勒歌》,而且還不止是一個人在唱。 高歡和斛律金走出帳篷。“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只見軍營里火把遍地,站滿了士兵。他們全都面向帥帳,齊聲高唱著。而且歌聲越來越響,越來越大。千萬條嗓門,雖然高低粗細不同,但發出的卻都是同一個調子。 《敕勒歌》驅散了陰云,穩定了軍心。士兵們唱著它,回憶起往昔愉快的歲月,使他們的意志更加堅定了。高歡剩余的人馬在《敕勒歌》的歌聲中,終于全部回到了東魏。 (摘自《中國音樂故事》,安徽文藝出版社1985年版) |
※版權歸本站或作者所有,僅供大家學習欣賞,任何人不得私自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