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教語文九下教學用書:第五單元 單元說明
本單元的選文范圍是先秦諸子散文。先秦諸子散文產(chǎn)生于我國歷史上有名的百家爭鳴時期,其中的代表性著作闡述的思想和主張系統(tǒng)、完備、深刻,因此現(xiàn)在一般把它們首先看作是哲學著作;而從文學或文章的角度來看,它們又具有一定的文學魅力,給后代文學和文人提供了豐富的滋養(yǎng),并長期被尊為難以企及的文章典范。本單元的課文選自《墨子》《孟子》《莊子》,它們表達的思想都比較明白易懂,并且都從某一個點或一個方面反映了它們各自所屬的派別的思想精髓,由于學生在這方面的閱讀積累少以及理解力還不夠強,教學時在解釋和闡發(fā)課文的內(nèi)涵時要注意點到為止,不必系統(tǒng)地介紹有關(guān)派別的思想。此外,這些課文在藝術(shù)手法上表現(xiàn)出一些共同點,如都善于運用寓言或故事來發(fā)議論、講道理,都喜歡采用對話或問答的方式等,這是先秦諸子散文的一個突出的藝術(shù)特色,教學時要讓學生注意。 《公輸》是《墨子》中最有文采和文學趣味的一篇。從墨子勸說公輸盤和楚王所采用的策略,以及文章善于用排比和夸飾來看,這篇文章和《孟子》中的有些文章頗為類似。從表達的思想來看,孟子雖然也反對軍旅征伐之事,但他不會奔走于兩個國家之間,直接阻止即將爆發(fā)的戰(zhàn)爭,另外,課文結(jié)尾部分寫墨子及其弟子誓死保衛(wèi)宋國,這更是在《孟子》(包括整個儒家學派)那里看不到的。教學時為了使學生對墨子的思想產(chǎn)生鮮明印象,不妨對這一點加以強調(diào)。 《〈孟子〉兩章》節(jié)選了兩則片段,一則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則是《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教學第一則時,要注意它雖然用的是戰(zhàn)爭中的事例,要說明的道理卻是關(guān)于如何治國平天下的。教學第二則時,要注意它的第一段講的都是個人的事例,將“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的意思說透說足,第二段即類推到治國的道理,顯得水到渠成。 《魚我所欲也》出自《孟子》。“舍生取義”是孟子學說中所提倡的理想人格的一個重要方面,和孔子所說的“殺身成仁”很接近,充滿剛正之氣。教學時,要注意孟子的“舍生取義”的主張是建立在他的“性善論”基礎(chǔ)上的,也就是說,只有保有“本心”,才能做到“舍生取義”。而在今天看來,人的天性里固然有向善的種子,但要努力保有它,發(fā)展它,豐富它,這樣才能保證人在社會生活中不迷失,不墮落,做一個純潔正直的人。 《〈莊子〉故事兩則》選的都是莊子和惠子的故事!痘葑酉嗔骸繁憩F(xiàn)了莊子和惠子兩人截然不同的生活志趣,《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表現(xiàn)了兩人可以相與游玩、辯論的朋友關(guān)系,從這個矛盾可以約略看出《莊子》一書的突出特色:迷離倘恍,無所拘束。教師可以再把“匠石運斤”的故事介紹給學生,加深學生對此的感受。 總的來說,本單元的閱讀教學,要強調(diào)朗讀、背誦,不要讓教師的講解占據(jù)過多的時間。 綜合性學習《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強調(diào)資料搜集與整理,對學生的探究也提出更高的要求。 |
※版權(quán)歸本站或作者所有,僅供大家學習欣賞,任何人不得私自轉(zhuǎn)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