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課白楊禮贊(語文社九年級上教案)
第1課白楊禮贊(看起來有點亂,把它復制到word里面就會好起來)
教學內容
本課在教材第2__16頁!栋讞疃Y贊》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是茅盾散文作品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作者借白楊樹熱情歌頌了西北抗日軍民團結奮斗的精神和頑強不屈的革命斗志。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掌握散文的有關知識,把握散文的特點,特別是形散而神不散的特點。
2.體會文章優美的語言和象征手法的恰當運用。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散文蘊涵的深刻思想感情。
4.把握課文贊美北方抗日軍民積極向上的精神。
◆過程與方法 .
1.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結合文章的注釋,默讀或朗讀文章。
2.教師詳細講解課文,指導學生分組討論課文的語言特色和表達的思想感情。
3.引導學生把握白楊樹的象征意義,體會作者熱愛北方抗日軍民的思想感情。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使學生認識到,文章寫于抗日戰爭年代,廣大人民群眾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團結一致,頑強抗戰,鞏固和發展了敵后抗日根據地。
2.通過本文的學習,學生應理解到作者對白楊樹的贊美和對北方抗日軍民的歌頌也反襯出作者對敵人的仇恨。
教學重,難點及突破
◆重點
1.對散文特點的理解和把握。
2.白楊樹的象征意義及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3.學習文章優美、凝練的語言。
◆難點
1.理解文章表達上由表及里、層層推進的方法。
2.文章對象征手法的恰當運用,排比和反問修辭格的恰當使用。
3.對白楊樹的優秀品質與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抗戰的軍民積極向上精神的理解。
◆教學突破
1.用圖片和電影片段等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寫作背景。
2.指導學生反復朗讀文章,使學生體會散文的意境。
3.指導學生多練習一些排比句和反問句。
教學準魚
◆教師準備
1.準備課文朗讀帶以及有關抗日戰爭年代的故事的電影片段。
2.根據課堂討論的需要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
3.準備一些排比句和反問句。
◆學生準備
1.課前作好預習,積極主動地搜集有關作者和文章寫作背景的知識,并與其他同學交流。
2.解決生字詞,掃清影響閱讀和理解課文的障礙,多查字典。
3.嘗試閱讀課文,并努力做到有感情地朗讀,在朗讀時與作者進行思想情感的交流。
教學步驟
(第1課時)
教學流程設計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1.引導學生回憶以前學過的散文,導入 新 1.在教師的引導下回憶過去所學過的課。 散文,溫習有關散文的知識。2.檢查學生預習新課的情況。 2.回答教師有關預習方面的提問。3.指導學生閱讀課文,進行閱讀教學,分3.積極主動、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析文章結構。 教師的引導下分析課文的結構。
一、回憶已學過的知識,導入 新課(約 分鐘)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1.引導:同學們,你們以前學過哪些散 文?它們的作者是分別是誰?這些 散文中有茅盾的散文嗎? 2.提問:那么散文有哪些基本特點呢? 3.播放《白楊禮贊》的朗讀帶,或教師有 感情地范讀課文。 | 1.回憶學過的文章,積極回答教師的問 題。 2.學生可能有多種回答,但不太全面。 3.跟隨教師或朗讀帶讀課文,把感情融人 到優美的散文中,初步思考課文的結構 和白楊樹的象征意義。 |
,
二、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尋求答案(約 分鐘)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1.指導學生默讀或朗讀課文,注意分析 課文的結構。 2.引導學生尋找文章的抒情線索。(注 意不要一開始就告訴學生) 3.提問:“禮贊”是是什么意思?為什么 用“禮贊”? | 1.有感情地閱讀課文,并回答教師的提 問。 2.在閱讀課文、分析課文結構的基礎上, 把握住贊美白楊樹的不平凡是本文的 抒情線索。 3.思考教師的提問,在課文中找出描寫白 楊樹的詞句。 |
4.讓學生找出文中贊美描寫白楊樹的 句子,并思考這與北方抗日軍民有何 相同之處;指導學生分組討論作者是 怎樣運用象征手法的。 | 4.根據教師的提示j在閱讀的基礎上理解 作者運用象征的手法,托物言志,借贊 美白楊樹來贊美北方抗日軍民。 |
教學步驟
(第2課時)
教學流程設計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1.指導學生回顧上一課時學過的內容。 1.回顧上一課時所學的內容,包括課文
. 的結構。2.利用各種教學方式實現教學重點和難2.積極回答教師的提問,突破重難點。
點的突破。3.通過分析課文,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3.根據教師的總結,進一步思考并閱讀
課文。 ’4.指導學生學會欣賞散文。 4.初步學會欣賞散文。
一、復習已學內容。進入新課的學習(約 分鐘)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1.引導學生復習上節課所學的內容,在 學生回顧過程中作適當提示。 2.讓學生自己總結散文的基本特點,教 師根據學生的總結再給出準確答案。 | 1.根據教師的提示回憶并鞏固所學內容。 2.用自己的話總結散文的特點,提高對散 文的認識。 |
二、組織學生討論,實現教學重點和難點的突破(約 分鐘)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1.指導學生體會文章對象征手法的運 用,加深學生對白楊樹象征意義的理 解。 | 1.再一次閱讀課文,認識到作者借用白楊 樹的“傲然挺立”、“力求上進”的形象熱 情歌頌了北方抗日軍民。 |
2.讓學生找出文章運用排比和反問修 辭格的句子,并給出其他同類句子讓 學生分析。 3.鼓勵學生用講故事的方式描述有關 抗日軍民的英勇故事,加深學生對抗 日軍民的熱愛。 . | 2.用心找出有關句子,細細體會,加深對 這類修辭格的認識;分析教師提供的反 問句和排比句。 3.充滿興趣地講述故事給其他同學聽。 |
三、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總結全文(約 分鐘)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1.組織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白楊樹。 2.選擇要求背誦的那段文字讓學生有 感情地齊讀一遍,提高學生朗讀的能 力。 3.引導學生總結文章主題,并有意識地 滲透思想教育。 | 1.在不看課文的情況下描述白楊樹。 2.按教師的要求朗讀課文,加深理解,提 高朗讀能力。 3.積極發言,總結文章的主題,加深對全 文的理解和把握,增強對抗日軍民的熱 愛。 |
本節總結
這是一篇語言優美、思路清晰、形散神不散的抒情散文,應當反復閱讀。本課的重點段要求背誦。文章采用了象征手法,托物言志,以贊美白楊樹的不平凡為主線;描寫了白楊樹的外部形象和內在精神,由此聯想到北方的抗日軍民和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揭示了白楊樹的象征意義。對此,學生應在理解的基礎上好好地把握。
板書設計
白楊禮贊
茅盾
白楊樹外形:
干
枝
葉
色彩
白楊樹象征:北方抗日軍民抒情線索:贊美白楊樹的不平凡
問題探究與拓展活動
散文是一種十分優美的文學題材。本文是茅盾抒情散文中的代表作品之一。聽說讀寫是語文課要求的基本功,不可偏廢。課后可組織學生選讀幾篇優美的散文,加深對散文特點的認識,學習散文優美的語言表達。
練習設計
◆隨堂練習設計
1.請給下面劃線的字詞注音。
坦蕩如砥( ) 懨懨( ) 虬枝( )
楠( )木 秀頎( ) 無垠( )
2.解釋詞語。
妙手偶得: 懨懨:
旁逸斜出: 坦蕩如砥:
偉岸: 秀頎:
虬枝: 參天:
答案與提示:
妙手偶得:文學素養深的人偶然間所得到的。
懨懨:精神不好,困倦的樣子。 .
旁逸斜出:意思是(樹枝)從樹干的旁邊斜伸出來。
坦蕩如砥:平坦得象磨刀石。
偉岸:魁偉,高直。
秀頎:美而高。頎,高。
虬枝:象龍一樣盤曲的枝條。
參天:聳入高空。
3.《白楊禮贊》抒情的線索是什么?
答案與提示:抒情線索是贊美白楊樹的“不平凡”。
4.白楊樹的象征意義是什么?
答案與提示:白楊樹象征了北方的抗日軍民,尤其是象征了人民族解放斗爭中樸質、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
◆個性練習設計
1.“白楊禮贊”中的“禮贊”是什么意思?
答案與提示:表示崇敬、贊美。
2.課文中的“楠木”象征什么?
答案與提示:象征那些看不起民眾、頑固倒退的人。
3.文章寫白楊樹為什么要先交待高原?
答案與提示:寫高原是為了更好地襯托白楊樹。
4.分析本文作者的寫作手法,寫一段托物言志的文字。
教學探討與反思
散文是與詩歌、小說、戲劇并列的四大文學題材之一,主要特點是形散神不散。散文的思想感情一般都很深刻,富有獨創性,因此,在教學過程 中使學生了解散文的特點、把握散文的思想感情十分重要。本課更是如此。本文象征手法和排比、反問修辭格的運用十分巧妙。應特別提醒學生注意,并讓學生掌握這些修辭格。
補充資料
茅盾,生于1896年,死于1981年,偉大的革命文學家,中國現代進步文化的先驅者,文化活動家,也是社會活動家和中國共產黨最早的黨員之一。茅盾原名沈德鴻,字雁冰,筆名茅盾,浙江桐鄉烏鎮人。1928年,茅盾發表第一部小說《蝕》,10月東渡日本與黨失去聯系,1930年回上海后和魯迅一起參加左聯,反擊國民黨文化圍剿?箲鹌陂g,茅盾在周恩來的領導下從事抗日救亡工作,主編過《文藝陣地》雜志。1940年,茅盾到延安魯藝講學,后又到重慶、香港等地,堅持和平,反對內戰和獨裁。后來,茅盾曾到北京參加政協會議并籌備第一次全國文代會,當選為中國文藝聯合會副主席。建國后,茅盾歷任文化部長,全國人大代表,歷屆全國政協常委及第四屆、五屆副主席。1981年,中共中央決定恢復他的黨籍。他和魯迅、郭沫若一樣,是中國文壇上的一顆燦爛明星,為我國革命文藝和文化運動作出了巨大貢獻。他的代表作有主要有《子夜》、《林家鋪子》、《風景談》、《白楊禮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