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課我的叔叔于勒(人教版九年級上)
第11課我的叔叔于勒教學內容
本課在教材第78—87頁。這是莫泊桑的代表作之一,通過學習,感受小說所反映的人與人關系的淡漠炎涼,領會作者以小見大的寫作手法。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學習小說明線、暗線交織的結構安排,理解懸念的鋪排、構思的巧妙。。
2.學習通過人物的行動、語言、心理描寫刻畫人物形象的寫作手法,懂得這些手法的作用。
3.理解側面描寫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4.領會作者以小見大的創作特點,掌握小說的主題。
◆過程與方法
1.教師請學生分別按照不同的人稱復述課文,一方面梳理小說主要情節,一方面從不同角度理解小說主題。
2.設置問題,使問題逐步推進,帶領學生把握小說的敘述線索:
3.學生通過朗讀體會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4.教師組織學生自主討論,評價人物。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學生能夠領會小說中描繪的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淡漠炎涼,感受當時社會的倫理道德和價值取向。
2.學生領悟“我”的善良、純真,感受“我”對于勒叔叔的同情心,形成正確的人際交往觀。
教學重、難點及教學突破
◆重點 1.理解作者鋪排的懸念、巧妙的構思,學習小說明、暗雙線交織的結構特點。2.領會側面描寫對于塑造人物形象、深化主題所起的作用。
3.學習心理描寫對于刻畫人物性格所起的作用。
◆難點
1.領會作者選取典型事件、以小見大的寫作手法。
2.結合現實社會、自身生活經驗理解小說主題。
◆教學突破
1.教師要求學生以不同人稱復述課文,從而讓學生站在不同人物的角度感受,領會小說主題。
2.學生結合朗讀中的感性認識對菲利普夫婦作出評價,同時需要在文章中找出依據。
教學準魚
◆教師準備
1.第一課時前,了解莫泊桑的有關作品及寫作風格。
2.第二課時前,準備莫泊桑的另一篇代表作《項鏈》,以供學生對比學習。
◆學生準備
1.第一課時前,翻查字典,解除生字詞的障礙。
2.第二課時前,嘗試口頭或筆頭按照順敘改寫小說,體會與原文有何不同效果;思考教師布置的課后思考題。
教學步驟
(第1課時)
教學流程設計
教師指導 學生活動
1.結合中國古詩《七步詩》,導入 新課。 1.背誦《七步詩》,體會詩作創作背景。
2.組織學生分組、分人稱復述課文。 2.分組、分人稱復述課文。
3.設置問題,逐步引導學生把握小說敘3.通過教師引導逐步深入小說敘述中心。
述線索。
4.引導學生理解小說主題。 4.梳理小說線索,明確小說主題。
5.布置課后思考題。 5.思考課后習題,準備進入下一課時的學習。
一、導入 新課,通過復述梳理小說情節(約 分鐘)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1.請學生集體背誦《七步詩》,講述古詩 的創作背景。 。 2.《七步詩》反映了曹丕、曹植兄弟倆的 關系,《我的叔叔于勒》同樣敘述了人 與人的一種關系,結合相同點,導人 新課。 , 3.組織學生通讀課文,梳理小說主要情 節。將學生分組,分別按照“我”、菲 利普、于勒三個不同的人稱復述,只 要求復述清楚即可。 | 1.全體背誦《七步詩》,體會曹植作詩時 無奈悲涼的心情。 2.結合教師的講述,把握課文敘述的重 點是“人與人的關系”,進入新課的學 習。 3.分組閱讀、討論、交流后,自告奮勇地 復述小說主要情節,敘述清楚是基本 要求,可適當的加入自己的想象發 揮。 |
二、設置問題。逐步推進,引導學生把握小說的敘述線索(約 分鐘)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1.對學生的復述作出評點,結合以菲利 普為人稱的復述,要求學生找出文章 中菲利普夫婦對于勒稱呼的變化。 2.提問:從菲利普夫婦對于勒稱呼的變 化可以看出他們對于勒態度變化的 線索是怎樣的?啟發:最開始于勒占 用了菲利普應得的一部分時,人們打 發他去了美洲。 3.提問:菲利普夫婦對于勒態度的變化 是表現出來的人物行為,如果深入人 物內心,菲利普夫婦對于勒的情感變 化又是怎樣的? | 1.通過閱讀找出稱呼的變化:壞蛋、流 氓、無賴à正直、有良心的人à小子、 家伙、賊、流氓。 2.根據教師啟發,找出菲利普夫婦對于 勒態度變化的線索:打發他走à盼 望、贊揚à又罵又躲。 3.在教師的引導下,由表及里,逐步深 入理解課文。相互討論交流后回答: 菲利普夫婦對于勒情感變化的線索 是:恐怖à希望à恐怖、仇恨。 |
三、教師引導學生理解小說主題(約 分鐘)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1.分析:于勒的命運變化小說沒有直接 交待,而是隱含在菲利普夫婦對他的 稱呼、態度、情感等等變化中,以及輔 以老船長的敘述交待的。 2.提問:小說描寫這種種變化,表現了 什么樣的主題? 3.提問:小說描寫了許多人物形象,那 么主要描寫的人物是誰?為什么? 4.布置課后思考:主要描寫的人物是菲 利普夫婦,為何文章標題又為《我的 叔叔于勒》? | 1.通過小說對菲利普夫婦的描寫把握 于勒的命運變化:在家行為不正一出 外發財一最后窮困潦倒。 2.回答:于勒命運的變化引起了菲利普 夫婦的種種變化,反映出當時社會人 與人關系的淡漠炎涼,即便是親情也 不再能維系什么,更顯人情的悲涼。 3.聯系上下文思考回答:小說著重描寫 的是菲利普夫婦。如果正面描寫于 ’勒,那只能反映他在當時社會中的個 人遭遇,不能說明人與人之間關系的 淡漠炎涼,悲劇意味會大大降低。 4.課后思考,為下一節課作準備。 |
教學步驟
(第2課時)
教學流程設計
教師指導 學生活動
1.分析小說的結構特點,指導學生領會1.學習小說巧妙、合理的結構安排,掌
懸念設置的作用。 握懸念設置的作用。
2.朗讀教學,組織學生分角色朗讀。 2.分角色朗讀課文,在朗讀中感受人物
的性格特點。
3.學習通過語言、行動、心理描寫等刻 3.領會語言、行動、心理描寫對刻畫人
畫人物性格特點的寫作方法。 物性格特點所起的作用。4.組織學生自主研討對菲利普夫婦的4.自主閱讀、探討、評價菲利普夫婦,有
評價,深入理解小說主題。 理有據的評價人物形象。
一、引導學生體會小說的結構安排(約 分鐘)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1.通過學生復述的方式復習上節課所 學內容,進入新課的學習。 2.提問:于勒的命運變化是小說安排的 暗線,作者是怎樣一步步接近于勒真 實的生活狀況的? 3.總結:小說懸念的設置可以增強作品 的藝術感染力,推動小說情節的發 展。 | 1.復述課文,從整體上把握小說。 2.通讀課文,領會作者在結構上的巧妙 安排:父親那句永不變更的話設置了 小說最初的懸念,于勒的最初出場代 表著全家的希望。隨后在船上相遇 的情節,也是安排的一波三折,設置 了吃牡蠣、向船長問詢的曲折,最后 才確定那個窮途潦倒的水手就是于 勒。 3.結合課文體會懸念設置在文中所起 的作用,體會作者巧妙、合理的構思。 |
二、認識小說通過語言、行動、心理描寫刻畫人物性格的寫法(約 分鐘)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
1.采取多種方式請學生分角色有感情 地朗讀課文。 2.請學生結合朗讀談談對菲利普夫婦 的看法,要求學生為自己的評價在文 中找出依據。 3.提問:菲利普夫婦在由懷疑到確認于 勒身份的過程中的具體表現,小說中 是怎樣描寫的? | 1.踴躍參與,在朗讀中體會菲利普夫婦 的性格特點。 2.認真閱讀課文,分組討論,結合對人 物的語言、行動、心理描寫評論菲利 普夫婦的性格特點。 3.結合課文回答:菲利普先生先是覺得 不安,然后和妻子商量,進而向老船 長問詢,并且在問詢時還小心翼翼的 繞著圈問于勒的有關情況。菲利普 | |
4.總結:小說通過語言、行動、心理描寫 等多種手段來刻畫人物形象,同時, 作者在描寫中還很有層次感,人物形 象也逐步豐滿起來。 | 太太則由害怕到哆嗦到暴怒,態度一 步一步的發生變化。 4.通過教師的講解,深入領會語言、 行動、心理等各種描寫方式對塑造人 物形象的作用。 | |
三、結合人物形象的理解。引導學生自主評價(約 分鐘)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1.提出上節課留的課后思考題:主要描 寫的人物是菲利普夫婦,為何文章標 題又為《我的叔叔于勒》? 2.組織學生分組討論:你對菲利普夫婦 的做法有何看法?注意把握評價的 標準和尺度。一方面引導學生認識 人與人關系的淡漠炎涼;另一方面據 文中交待的菲利普夫婦的生活狀況 理解人物的行為,引導學生形成正確 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 1.回答:小說的敘述人稱是“我”,是從 “我”的視角來看待整個事情的發展, 因而小說在描寫菲利普夫婦對于勒 的態度的同時,還描寫了“我”對于勒 叔叔的態度。以于勒為文題中心就 能引領兩種態度,存在對比,同時也 包含著作者對“我”的肯定。 2.自主探究、分組討論,有理有據地發 表自己的評價。結合教師的點撥引 導,對小說主題形成正確的理解。 |
本課總結
《我的叔叔于勒》是這個單元中唯一的一篇外國文學作品。通過學習,學生能夠了解這篇小說結構上巧妙的構思、安排,以及把握通過語言、行動、心理描寫刻畫人物形象的表現手法。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時既要注意作品創作文化背景上的差異,又要把握作品創作的共通之處,從共通處切入,引導學生理解體會。
板書設計
我的叔叔于勒
莫泊桑點:稱呼的變化壞蛋、流氓、無賴à正直、有良心的人à小子、家伙、賊、流氓
明線 :
態度變化 打發他走 à盼望、贊揚à又罵又躲
情感變化 恐怖 à希望 à恐怖、仇恨
暗線——于勒 在家行為不正à出外發財 à最后窮愁潦倒
面: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
問題探究與拓展活動
理解作品主題是欣賞文學作品的關鍵,學習過程中,發揮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精神,一定要根據作品本身進行文學欣賞活動。對于菲利普夫婦的評價就應該結合作品提供的所有線索來進行。培養學生從文中找依據的閱讀習慣,在以后的學習中遷移運用。
教學探討與反思
通過小說的學習,重要的是培養學生欣賞、理解文學作品的能力,能力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欣賞方法與技巧的傳授,因而,在小說作品的學習中,關鍵是要帶領學生領會人物的語言、行動、心理描寫,以及環境描寫的作用。
補充資料
莫泊桑(1850_-1893),法國作家。他出生于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他應征入伍。莫泊桑的母親醉心文藝、喜愛詩歌,在其影響下,他少年時代就開始憧憬成為一名詩人,13歲開始了他的詩歌創作。后來莫泊桑師從福樓拜,每逢星期日就帶著新習作,從巴黎長途奔波到魯昂近郊的福樓拜的住處去,聆聽福樓拜對他前一周交上的習作的點評。莫泊桑一生創作了6部長篇小說和350多部中短篇小說。莫泊桑的文學成就以短篇小說最為突出,與歐·亨利、契訶夫并稱為世界短篇小說巨匠。他擅長從平凡瑣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義的片段,以小見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實。莫泊桑的小說結構精巧,構思巧妙,摹寫人情世態,獨具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