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冊24課峽江寺飛泉亭記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了解重要的文學文史常識。
2.掌握重要的文言詞、句、熟練、準確流暢地誦讀文言散文。3.體會課文率真自然,清新淡雅的藝術風格。
(=)能力訓練點
1.學會抓重點詞句分析整篇文章語言特點的方法。
2.能準確默讀優美的古山水游記散文。
(三)德育滲透點
1.通過學習這篇優美的散文,加深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2.通過了解袁枚的文學主張,我們做人處事也應有自己的主見,不人云亦云。
(四)美育滲透點
1.體會祖國山河之美,進而陶冶情操。
2.通過作者清新淡雅的文風品味古散文文筆之美。
二、學法指導自學為主,教師稍作點撥,以讀帶動課文的學習。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通過文意,準確翻譯,借助工具書以及書后注釋,并同學之間討論解決本文重點。
2.難點體會本文率真自然,清新淡雅的藝術風格,通過具體詞句的分析理解,通過反復朗讀課文,解決這一難點。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準備介紹清遠縣峽山的錄像或圖片。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學生借助工具書,閱讀翻譯全文,反復誦讀至背誦。
2.教師適當點撥重點詞句以及難譯詞句。3.通過圖片或錄像展示文中所學之景,讓學生體會作者在文中所表現的情感。
七、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1.疏通文意,準確翻譯課文,解決書后練習。
2.掌握課文明白曉暢的語言特點,品評作者清新淡雅的藝術風格。
3.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整體感知峽江寺,在廣東清遠縣峽山上,山上有飛瀑,而寺中飛泉亭就是便于瀑布而受清代著名詩人袁枚稱贊的。今天我們一同感受在亭中于“水聲”“棋聲”“松聲”“鳥聲”“吟詠之聲”中觀瀑的情趣。
(三)教學過程 .
首先介紹作者袁枚讓學生初步了解袁枚的作品風格。
按著教師范讀課文,注意正音,正字。
再者學生跟讀課文,掌握句讀。
下面借助工具書,學生邊讀邊譯,教師點撥重點詞句。
接下來教師設計問題學生討論。
1.本文所寫的內容。
2.作者在文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本章結構上的特點。
4.本文語言風格,舉例說明。
歸納得出答案。
[參考答案] 。
1.作者通過在峽江寺飛泉亭觀賞美景時“目悅”‘‘體適”以及無限樂景與娛樂事融合抒寫.表現了對飛泉亭的贊賞,讓人們既領略到優美的風光也體會了作者率真自然的情感。
2.作品表現了作者對飛泉亭的稱贊,對亭中所見美景的贊美之情。
3.課文開頭設計懸念,“至峽江寺意難決舍”接著列舉“天臺之瀑”“雁客瀑”“匡廬”“羅浮“‘青田之石門”等。“其體不適勢不能久留”為下文寫峽山美景、奇景,以及飛泉亭中觀賞瀑布“水聲…‘棋聲…‘松聲…‘鳥聲…‘吟詠之聲”“參錯并奏”別有情趣,作襯托、鋪墊,更突出飛泉亭之功,解決開頭所說懸念“意難決舍”皆因“亭功之大”贊美之情溢于字里行間,結尾再抒眷戀之情“‘惟他日系之魂夢”。最后交代作記緣由。
4.本文語言明白曉暢。(課后練習三)
(四)總結、擴晨
作者在這篇短小的文章中,雖寫景不多但言雖簡而意境頓出,抒情筆墨更少,但情感率真自然,環境之優美,觀者之歡愉,全都寫出來了。文筆更是清雋流暢、樸實淡雅。
(五)布置作業
1.書后練習一、練習二
2.文中找出4~8個難評且重點實詞翻譯。
3.從文中找出5—8句重點語句,翻譯。
4.背誦3、4、5節。
(六)板書設計
24、峽江寺飛泉亭記
意難決舍:天臺 雁客等—目悅體不適
峽山
亭中
賞景---目悅(奇己) 不能久留
觀瀑---體適 對比 亭功之大
觀奕—樂景,樂事融合 不得已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