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雪》課堂教學實錄及反思
教學目標:1、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詩歌。
2、品味詩歌精練優美的語言。
3、培養熱愛祖國壯麗河山和為之而獻身的精神。
課堂實錄:
師:出示毛澤東主席畫像。
提問:同學們認識這個人嗎?
生:齊答——毛主席。
師:我們都知道,毛澤東主席不僅是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也是著名的詩人,你會背誦他的哪首詩歌呢?
一生:鐘山風雨起蒼黃,
眾生:(齊背)百萬雄師過大江。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一生:赤橙黃綠青藍紫,
眾生:(齊背)誰持彩練當空舞?雨后復斜陽,關山陣陣蒼。
當年鏖戰急,彈洞前村壁。裝點此關山,今朝更好看。
一生:紅軍不怕遠征難, 萬水千山只等閑。
眾生:(齊背)五嶺逶迤滕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
師:今天,我們就來欣賞學習毛主席的代表作《沁園春 雪》
師:古人講: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我們也從誦讀入手,來領會全詩。現在請同學們聽配樂詩朗誦,要求聽準每一個字音,并領會詩詞所表達的感情,可以小聲跟讀。
播放電影朗誦。
生:觀看、傾聽、部分同學小聲跟讀。
師:初聽這首詩,給你什么樣的感受?誰能來談一談?
生:豪邁
生:氣勢磅礴
師:是的。這首詞風格豪放、氣勢磅礴、令人振奮。我們齊讀一遍再來感悟一下,好嗎?
生:齊讀
師(指名一位同學):你認為你們剛才讀出感情了嗎?
生:不好,讀起來缺乏力度,沒有讀出感情。
師:把握這首詞的感情,還要從寫作背景談起。本詞寫于1936年抗戰前夜。當時毛澤東同志率領長征部隊到達陜北,日本帝國主義加強對中國的侵略,而國民黨反動派奉行不抵抗主義,中國處在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1936年2月,毛澤東率領抗日先鋒隊準備東渡黃河,開赴抗日戰爭最前線。渡河前,適逢大雪,毛澤東曾于雪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蓋的塬上觀察地形,面對祖國的大好河山,詩人滿懷戰勝敵人的堅強信念,豪情激蕩的寫下了這首氣吞山河的壯麗詩篇。
同學們想象一下,詩人站在海拔千米的塬上,祖國河山的壯麗景色展現在眼前,心中會涌起一種怎樣的感情呢?
生:自豪、豪邁的感情。
生: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
師:是的。在朗讀本詩時,要始終把握這種感情基調。
此外,還需要借助一定的朗讀技巧。你知道詩歌朗讀一般要注意什么嗎?
生:停頓、重音
生:還有節奏、語調、語速等
師:很好,請看前三句“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應在哪里停頓?
生: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生試讀
師:那么重音呢?應放在哪幾個字上?
生:千、萬
師:為什么?
生:千、萬只有作重音處理,才能讓聽眾感受到雪景的廣闊,作者的視野與意境的開闊。
師:說得有道理,那除了這些,還有需要重讀的字嗎?
生:封、飄
師:談談你的理由。
生:“封”有冰凍、封閉之意。
生:“飄”則突出雪輕盈的特點。
師:說地不錯。我們就按照理解把這三句讀一讀好嗎?
師范讀、指名讀、生齊讀。
師:以此為例,你能把全詞來自讀一次嗎?
生:自己邊圈點批注邊朗讀。
師:我們再把全詞來朗誦一次。
生:齊讀。
師:這首詞分上下兩闋,上闋主要寫什么內容呢?